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资源灾害如何减少自己的财产损失
扩展阅读
excel绘图工具怎么画表格 2024-05-06 23:48:23
青铜工具有什么特点 2024-05-06 23:39:48
英雄台钟什么价格 2024-05-06 23:33:13

资源灾害如何减少自己的财产损失

发布时间: 2022-08-18 07:52:30

Ⅰ 山西遭暴雨袭击!连续3天全是雨,如何将个人财产损失降到最小

暴雨袭击,将低处的物品放到高处。同时保证自己的车辆不要放到易积水的地区。将个人的财产转移至高处。并保证庄家作物的东西已经收割。

Ⅱ 如今时常有山体滑坡,如何避免生命财产的损失

个人觉得,首先是在盖房选址的时候,尽量避开那些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其次是已经建好,尽量组织搬离危险区域,无法搬离的,要在雨季或有风险的时期,进行定期巡查,预警或者撤离。
最后,从长远来看,要注意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避免极端气候的产生。。

Ⅲ 人类应该怎样做才能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制定有效的灾害应急方案,
不断完善灾害预警,在灾害来临之前,
转移人民群众或妥善处置生命财产物资……

Ⅳ 受强降雨影响,广东受暴雨洪涝的城市居多,怎样能减少财产损失

受强降雨影响,广东受暴雨洪涝的城市居多,想要减少财产损失,我认为可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去入手,首先,面对车子损坏,我们可以通过车损险来减少财产损失。其次,农业方面的损失也是可以减少的。另外,对于房屋方便的财产损失,我们需要申请。
另外,对于房屋方便的财产损失,我们需要申请。如果说房屋因为暴雨和洪涝灾害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损坏,可以根据相关政策法规,向当地有关部门进行报备,申请救济,相关部门会给予一定的帮助,从而降低财产损失。假如说房屋主人已经买过住房保险,并且在保险当中包括了自然灾害类的赔付,那么直接去保险公司要求赔付就可以了。

以上就是洪涝灾害之后,大家在减少财产损失方面可以做的一些事。

Ⅳ 洪涝已致江西56.2万人受灾,如何才能减少民众的财产损失

面对无情的大水,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很大的威胁。近段时间,江西连续的降雨导致水位不断上涨,面对的防汛压力陡然增加。多地出现洪汛灾害,面对严峻形势,江西各地各部门严密防范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各类灾害,全力迎战洪涝灾害。

针对这一情况,已采取高科技技术,密切关注降水情况,并针对水库情况进行科学的防洪。发挥水库拦洪错峰作用。多部门联合行动,启动各种应急措施,减少民众的财产损失。

面对自然灾害,我们要用科学的手段解决,及时关注天气的变化。及时了解当地有关部门推送的防范措施和安全提醒。一定要认真对待。千万不要大意。也不要过于惊慌,提高安全意识。

Ⅵ 自然灾害能提前预知和规避财产损失吗

从单灾种监测预警向多灾种联合监测预警发展既是现实需求,也是目前国际的发展趋势。”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许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多灾种统一预警条件已成熟,建议由应急管理部牵头,督促各级地方政府配合推动,加快建立多灾种联合监测预警体系。

多灾种防治须引起重视

许强指出,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率提高,气象及其相关灾害,如强降雨、低温、干旱、洪涝以及山洪泥石流、滑坡、山火等不断增多,自然灾害防控压力增大。同时,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人口集中度不断提高,自然灾害引发的灾害链效应往往会使灾害风险和损失不断放大。

“发生在高山峡谷区的强震不仅会引发山体滑坡,形成堰塞湖,还可能使水利水电工程的大坝、化工装置,甚至军事设施遭受破坏,进一步引发流域性的洪涝灾害、有害物质泄漏和水资源污染,不仅直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广泛的社会影响,而且会严重阻碍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放大灾害损失。”许强说。

联合预警已具备技术条件

许强认为,目前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各种地面和地下传感装置,以及物联网、无线通信、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自然灾害风险源的早期识别、提前发现,以及灾害监测预警、应急救援与处置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并使提前主动防范灾害成为可能。

“我国在相关领域已开展大量工作并取得显着成效,尤其在气象预警、地震预警、地质灾害预警等方面,都已建立相关监测预警系统,并逐渐业务化运行,在相关领域单一灾种的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强说。

许强指出,我国目前的地震、地质灾害、山洪灾害、气象灾害,以及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高重叠性,相关部门和单位在相关区域已布设了不少监测预警仪器设备,但这些仪器设备分属于不同部门管理,各自散落在不同单位,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设备、人力资源的浪费。

“事实上,很多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不仅前端传感器(如雨量、气象、液位等)可以通用,其传输和通信系统、预警系统更是可以共用的,采用多套系统也人为增加了基层管理人员和受益百姓的负担和压力,大家不知道究竟该看哪个系统。”许强说。

构建体系需多方联手

许强认为,目前常规的地质灾害,如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以及气象灾害,如强降雨等极端天气的预警基本上已经能够构成一个整体,也就是说,技术上已经成熟了,但相关体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理顺。

为此,他建议由应急管理部门牵头,统一规划布局,并汇聚和整合相关力量,形成创新合力,开展多灾种综合防控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应用。同时,将多灾种联合监测与预警纳入我国“十四五”防灾抗灾救灾规划,设立相关专项项目,组织优势力量,开展相关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成果推广应用。

许强认为,今后应重点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多源立体观测体系,逐步实现从多灾种自然灾害风险源的自动识别和提前发现,到长期持续监测和掌握发展动态,及灾害发生前的实时自动预警和信息发送,再到灾害发生后的应急响应和处置等整个流程的信息化和科学化,同时加强相关仪器设备研发和软件系统研发。

此外,许强还提出,在建立多灾种联合监测预警体系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效发动群众,将群防和技防有机结合,筑牢防灾减灾的人民防线。

“利用现有的灾害监测预警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减轻基层灾害信息员的工作强度。他们不用一下雨就冒着生命危险守在那里,因为可以通过设备清晰监测到地面情况。同时,在日常巡查中,如果发现有什么隐患问题,他们可以拍照上传到地质灾害实时预警手机App中,有效弥补了卫星遥感等技术设备的缺陷。”许强说。

许强建议,国家应大力开展科普教育,提升全社会对于自然灾害的认知水平,重点解决“如何主动防范自然灾害”“收到预警之后怎么办”等问题,使公众进一步了解灾害预警相关常识以及关键设备的操作方法,并对自然灾害高风险区的人员加强针对性的灾害避险科普教育和应急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