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湘乡工业园有新进项目吗
湖南省湘乡工业园于2005年8月正式启动,是湘乡市重点发展的工业新区,属省级工业园。园区红仑片南起湘黔铁路,北至上瑞高速公路,西邻湘壶线往西600米,东接市主干道望春路,规划面积7.91平方公里;园区东郊片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达0.3平方公里,入园企业七家。红仑片和东郊片以相黔铁路为界,形成一区二片集约发展。
一、功能布局 :
工业园红仑片区以工业园区建设为重点,以工业配套物流、仓储建设为辅的城市综合功能区。工业用地性质以一类工业为主,适当考虑二类工业用地。园区规划为管委会行政中心和湘乡市物流中心;产业定位为:电子信息医疗器械工业产区,工艺品制造工业产区,医药、食品加工业产区,冶金、机械制造工业产区。
二、奋斗目标:
通过努力,到2010年底,园区建成面积达3平方公里;引进入园企业95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0家;新增园区投资总额达到35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3.5亿元,道路建设完成“三纵四横”,绿地面积占建成区面积达30%以上;实现产值55亿元,利税3亿元;实现技工贸总收入90亿元,工业增加值1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250万美元,出口创汇总额3.5亿美元;提供35000多人就业岗位。
三、建设进展:
园区地势平坦,交通便捷,基础设施配套现已基本完成四通一平。目前,前来洽谈的企业达30多家,已签订意向协议26家,动工建设企业达10多家。
四、发展前景:
近年来,国家提出了“中部崛起”的伟大战略,这标志着中部六省的春天已经来临,“泛珠三角”经济圈正在加速形成,区域合作更为紧密,沿海地区的产业也正在向中部地区梯次转移。随着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推进,湘潭市打造先进制造业中心也给我市带来契机。湘乡工业园位于高速公路连接线两侧,是国道、省道、铁路、高速公路的交汇点,区位优势明显。我市经过多年发展,产业基础好,已形成了冶金机电、建材化工、食品、皮革四大支柱产业,工业园可作为延伸产业链的基地。工业园以潭邵高速公路连接线湘乡大道作为园区主干道,控制两厢土地,规划范围大多为荒山坡地,开发成本较低。这占尽天时地利的优越条件,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增强了建设园区的必胜信心。
五、地理位置
湘乡工业园红仑片中心区位于湘乡大道和203号道路交汇处,公共活动中心布局形式采用街道主导型,以中心街道湘乡大道和203号道路为主导,组织公共活动中心空间布局形式。
规划将工业园区分为二中心、四工业产区。 二中心:即红仑新区行政中心、湘乡市物流中心; 四工业产区:即电子信息工业产区、工艺品制造工业产区、医药工业 产区、机械制造工业产 区。 以203号道路为景观轴线,组织公共活动中心 ,行政中心和会展中心对称布置。交通组织集中在203号道路。
六、工业用地规划
市区工业用地分为三个组团布置:
(1)旧城区西部现状工业组团在现有工业用地基础上不再扩建,对新的建设进行严格控制,并逐步加大污染治理力度。远期考虑将这部分产业用地置换为居住和三产用地,原有企业另择新址搬迁。
(2)规划湘乡工业园红仑片区选址在北干渠与上瑞高速公路之间地区,位于规划城区北部出入口附近,交通便利。选择适合湘乡市条件的环保科技技术产业起步,园区规划面积7.91平方公里。
(3)规划湘乡工业园东效片区选址距城区东部3公里,位于320国道与涟水河之间的地区,园区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
湘乡工业园红仑片区主要用地经济指标
红仑片区用地767公顷,其中,居住用地101.77公顷,商业金融79.39公顷,行政办公用地12公顷,工业用地178.09公顷,仓储、物流用地40.97公顷,道路广场用地89.51公顷,绿化用地202.27公顷,其他用地40.90公顷。
可 出 让 地:居住用地+商业金融用地+仓储物流用地+其他用地=263.03公顷
基础设施用地:市政+道路广场=112.74公顷
绿 化 用 地:202.27公顷
工 业 用 地:178.09公顷
七、丰富的人力资源
湘乡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全市9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就有71万之多,占了近80%,拥有农村富余劳动力人数28万人。近年来,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为湘乡劳动力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目前,全市有职业教育学校10所,常年招生规模在6000人左右,年毕业学生4000多人。学校开设专业主要有模具设计、电脑文秘、计算机应用、电子电器、机电、旅游管理、国际贸易、汽车驾驶、电算会计、商务英语、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维护及程序设计、机械加工技术、汉语言文学等15个专业,涵盖面广,涉及领域宽。近十年来,全市职校共向省内大中城市、广州、深圳、珠海、上海、北京、天津等在和索尼、富士康、三星、塞格日立、中兴通讯、三美电机、伟创力、南太等名牌企业输送毕业生10万余人。 按照“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未雨绸缪,制定了系列扶持政策、加大了资金投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立了就业服务中心,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劳动力市场日臻完善,湘乡正迈着坚实的步伐,朝着更高的要求前进。 还没有新项目
㈡ 湘乡市和汨罗市哪个好
湘乡市隶属于湖南省湘潭市。汨罗隶属湖南省岳阳市。
湘乡市,隶属于湖南省湘潭市,居湘中偏东,东临韶山市和湘潭县,南接双峰县,西与娄底市毗邻,北界宁乡市,总面积2003.64平方千米 ,约占湖南省总面积的0.95%。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湘乡常住人口为730103人。湘乡是湘军的策源地。“自古无湘不成军,天下湘军出湘乡”。湘乡曾“以百里之地荟萃群才,以一军之威维系全局”,“以一县之兵,征伐十八省”,历经半个多世纪,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境内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山书院,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发现战国以来的古墓葬5000多座及大量文物。文庙、伏虎井、褚公祠、观音阁、状元塔、宋窑遗址等20多处古迹保存完好。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毛泽东主席母校——东山书院,陈赓、谭政大将故居,杨尚昆题词的黄公略故居,江泽民、李鹏题词的黄公略铜像。2019年,湘乡市下辖4个街道、15个镇、3个乡 ,常住人口81.21万人。2019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83亿元,同比增长7.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59233元,同比增长8.4%。 2020年,湘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为500.24 亿元,同比增长4.1 %。 2021年1月29日,入选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2020年度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区名单。
汨罗,简称罗城,隶属湖南省岳阳市,地处湖南省东北部,紧靠洞庭湖东畔、汨罗江下游。汨罗市东部、东南部分别与长沙市长沙县、望城区接壤,西邻湘阴县和沅江市,北接岳阳县,东北与平江县交界。因境内有汨水、罗水会合,其下游名汨罗江,因以名市,总面积1562平方公里,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汨罗常住人口为632246人。 拥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乐抬阁故事会”,是“中国龙舟名城”。 中华诗词之乡,被誉为“端午源头、龙舟故里、诗歌原乡”“蓝墨水的上游、文化人的圣地”。
汨罗市交通发达,京广铁路,京广高铁,107国道,京珠高速纵贯市境。汨罗江是战国时期文学家屈原自沉之地,现有屈子祠、屈原墓等纪念屈原的古迹建筑。
汨罗农业基础坚实,汨罗市是中国商品粮基地县(市);再生资源集散市场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卫生先进城市。2012年,汨罗入选年度湖南省县域经济十强县(市)。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中央宣传部 财政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的通知》汨罗市名列其中。
2020年,汨罗地区生产总值426.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46.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9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6206元、20908元。
㈢ 农业农村局有实权吗
法律分析:县农业局局长掌管全县与农业有关的所有事宜。农业局是我国地级市、县级市、县一级分管与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政府行政机构。农业局职责如下所示: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种植业、畜牧业、农业机械化和农村经济发展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研究拟订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拟订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并监督实施。
(二)研究拟订当地农业有关产业方面的管理办法、规定等,引导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农产品品质的改善;研究提出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及财政补贴的政策建议。
(三)研究提出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导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和政策,指导农村集体土地承包和集体资产管理,调节农村经济利益关系;管理农业劳动力和指导其合理转移;指导、监督减轻农民负担和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工作。
(四)拟订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关措施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促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组织协调和实施"菜篮子工程"建设;研究提出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的进出口和农业利用外资的建议;组织、指导农业展览活动;预测并发布农业生产、农产品及农业生产资料供求情况等农村经济信息。
(五)组织农业资源区划、农业环境和生态资源保护、生态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工作;指导农用地、农村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农业生物物种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六)拟订农业科研、教育、技术推广及其队伍建设的发展规划、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组织重大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项目的遴选及实施;指导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基地建设;指导农业教育和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工作。
(七)做好农业有关产业技术标准的组织实施;组织实施农业有关产业产品及绿色食品的质量监督、认证和农业植物新品种的保护工作;拟订饲料生产的规划并指导实施;组织协调种子、种苗、农药、肥料、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质量监测、鉴定和执法监督管理;组织市内生产及进口种子、种苗、农药、肥料、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等产品的登记工作。
(八)负责种畜禽管理、兽医医政、兽药药政药检工作;组织实施对市内动植物的防疫和检疫工作,组织对疫情的监督、控制和疫病的扑灭工作。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第八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逐步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业行政管理体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规划、指导、管理、协调、监督、服务职责,依法行政,公正执法。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健全行政执法队伍,实行综合执法,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
㈣ 湘乡是怎么样的
湘乡市 位于 中国湖南省中部偏东,涟水中游。人口81.73万,汉族为主。东汉置湘乡县,属零陵郡。三 国吴改属衡阳郡。南朝宋省连道县入湘乡县,隋省湘乡县入衡山县,属长沙郡。唐武德四年(621)复置湘乡县,属潭州。1952年析西南境置双峰县,析西境入蓝田县(因与陕西省蓝田县同名,后更名涟源县,再更名涟源市)。1983年后属湘潭市,1986年9月撤县置湘乡市,为省直辖行政单位。林产有松、杉、油茶、木瓜。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棉花、大豆、油菜、花生、苎麻、黄花菜等。养猪、养鱼普遍。主要矿产有石膏、锰砂、磷矿、钾长石、高岭土等。工业有冶金、建材、化工、电子、电力、机械等。主要产品有水泥、铁合金、三氯化铝、化肥等。名胜古迹有东山书院、岱子坪遗址、云门寺等。
优越的区位条件:湘乡位于长沙、株洲、湘潭金三角地带,总面积2011平方公里,总人口90万。湘黔铁路横贯东西,320国道穿市而过,正在修建的上瑞(上海---瑞丽)高速公路在湘乡境内经过57公里。公路网络乡村,通信联结世界。
完备的工业体系:全市拥有企业3000多家、工业产品4000多种。七水硫酸锌、氟氯苯胺、除尘器、皮革等工业产品畅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市正形成以建材、水泥、啤酒、机械、冶金、化工、电子、制革为龙头的地方工业格局。
坚实的农业基础:湘乡属亚热带暖温季风气候,光热充足,四季分明。粮猪产量跃入全国“百强”,“一优两高”农业初具规模,现有水产、水果、优质稻、经济林、畜牧业5大类10多个省级以上商品基地。经济作物主要有晒黄烟、蚕桑、棉花、桃、李、梨、西瓜、湘莲、茶叶、大豆等。已探明矿藏有30多种,“棋梓灰岩”驰名中外,白云石、矿石、石膏、铁、锰等质优量多,还有金、银、铜、海泡石等珍稀宝藏亟待开发。
丰富的旅游资源:建于宋朝的云门寺内有汉白玉石雕十八罗汉,栩栩如生;11米高的千手千眼镀金观音塑像,世所罕见,声名远播东南亚;“东台起风”的东台山已建成国家森林公园,使人流连忘返;孔庙大成殿、伏虎井、观音阁等20多处古迹思幽;湖面达47平方公里的水府庙水库风光秀丽。湘乡丰富的旅游资源已与韶山、南岳山连成一条得天独厚的旅游热线。
为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者,湘乡市政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的若干规定》、《关于加快工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规定》,发布了一些具有影响力的招商项目,如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综合开发高蛋白饲料稻、年产30万吨啤酒、矿泉水扩建工程、水府庙库区综合开发等,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优惠的政策、宽松的环境、优质的服务,让投资者高兴而来,载利而归。
湘乡市总面积2003平方千米。总人口89万人(2003年)。
市人民政府驻地邮编:411400。行政区划代码:430381。区号:0732。拼音:Xiangxiang Shi。
㈤ 湖南湘乡工业园区的园区简介
近年来,园区以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为契机,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总体要求,秉承“高位谋划、后发赶超、快速崛起”的建设理念,全力打造现代工业新城。 园区概况
1、“一园两区”初具规模。中工招商网是国内专业的厂房租售信息服务平台,覆盖东莞等一线生产发达城市,每天更新数万条厂房信息,每天数十万企业客户访问查询厂房租售信息。工业园区2005年8月正式组建,实施“一园两区”发展战略,规划总面积12.41平方公里。其中红仑新型产业区定位为医疗器械、机械制造及产品配套服务、精细绿色食品产业,规划面积10.41平方公里;东郊皮革产业区定位为制革及皮革深加工产业,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到2009年9月,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开发面积3.5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园区建设的基本框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2、支柱产业蓄势待发。一是医疗器械产业优势明显。湖南埃普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血管吻合器(夹)、介入器材、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项目总投资1.5亿元,分三期建成。2007年4月开始一期土建工程建设,2008年4月竣工,完成生产设备调试进入试产阶段。通过和美国强生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了成熟的产品技术储备和强大的营销网络,具备了代表亚洲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正式投产后,将形成电生理电级导管、可控射频消融电级导管、封堵器、球囊导管、球囊支架、远端保护器、房间隔穿刺系统和带止血阀导管鞘等产品10万套(件)的生产能力,年销售收入8000万元,上交税金1200万元,创利1500万元以上,五年之内将成为亚洲最大的环保型介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二是皮革加工产业独具特色。皮革是湘乡精心培育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由原来单一的制革发展到以猪、牛皮制革为主、皮革制品、化工、机械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的完整产业链,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布局。皮革产业区入园制革企业8家,明胶企业2家,相关企业2家,形成了年加工猪皮1050万张以上,年产明胶2000吨,年创产值11亿元以上,上交税金4500万元以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就业3000人以上的规模,成为了目前中南地区最大的猪皮制革基地。三是机械制造及配套产业错位发展。以炳焕建机、三联环保、捷骏眼镜、卓力电源等项目为代表的机械制造企业,充分利用我市传统工业的技术、人才等资源优势,形成单个产品集成度较高的机械制造小区,成为湘潭市机械制造产业群大型企业的合作伙伴。四是绿色农产品产业前景喜人。华龙米业米胚油、大米蛋白生产线和香雪园、鸿兴食品、农之源等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建成投产,有力地带动了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形成了发展前景看好的精细绿色食品产业。
3、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按照“拉开框架,道路先行”的建设思路,完成了湘乡大道、红仑大道一期工程、引凤路一、二期工程、创业路二期等主干道建设,硬化路面8.3公里。22万伏变电站开始筹建,供水、通讯、排水、绿化亮化等设施同步建设。11万伏城东专用变电站建成交付使用,日处理污水1.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2006年4月建成运行。今年,园区以“四路三区一系统一规划”建设为重心,超常规、快速度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承载能力。完成皮革产业区定托至怀其道路工程建设;振湘路一期300米和二期500米正在紧张建设;综合服务楼主体工程已完成勘测、设计、预算编制,正在组织征地拆迁;标准厂房15000平方米已完成征地拆迁、勘测、建筑设计、预算编制,正在进行土地平整;安置区第二期已完成场地平整、支路路基建设、排水工程,目前正在进行层面建设;红仑大道三期1300米已完成勘测、设计,正在进行预算编制,即将组织工程招投标,正在进行征地拆迁工作。通过加强园区道路管网、通信网络、污水处理等基础配套建设,抓好标准厂房建设,确保水、电、气等生产要素供应,提高园区吸纳功能和承载能力,使园区成为推动产业聚集、产业升级的基地。
4、入园企业活力彰显。到目前止,入园企业47家,其中正式投产企业34家,试产企业6家,在建企业7家。一是优势企业引领科技创新。积极引导和扶持园区企业和国内科研院所、大型企业进行技术对接和创新。成功实现了埃普特与美国强生公司、华龙米业与江南大学、香雪园与盼盼集团、鸿兴食品与香港冷其、农之源与重庆邦恩的技术对接和合作,入园企业生产技术和工艺提升到了同行先进水平。二是投产企业产销两旺。金子箱包制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日本索尼、佳能等公司所配套使用的箱包、背带等外包装250个品种,产品全部销往国际市场。炳焕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主动融入湖南工程机械产业群,生产SS100/100单柱双笼货用施工升降机,SS150型门式货用施工升降机系列产品,打入国内10多个省市,并参与国际竞争。磐峰水泥日产水泥1000吨,产销两旺。三联环保专业生产除尘设备,产品销往湘钢、涟钢、新钢、南钢以及金昌铁业、马坑铁业、中石化等单位。湖南亚帝总投资1亿元,占地30亩,今年4月正式试产,可实现年产值8000万元,税收2000万元以上。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南省怀其皮革集团拥有现代化生产车间7栋,标准厂房5万多平方米,机械设备近300台,形成了年加工猪皮450万张的规模。2008年实现产值2.78亿元,上交税金720万元,今年上半年订单充足,日加工猪皮3000张以上。三是在建企业来势看好。农之源、 红球防水、深思电工等入园企业正在紧张建设之中,东方冶金、鼎好塑材等项目基本完成厂房建设,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年内均可建成投产。山东拜尔、雅泰莱、金农饲料、香雪园等多家企业也加大投入续建。
5、招商引资成效明显。通过成功举办2007湘乡首届皮革节暨经贸洽谈会、2008年皮革产业高峰论坛和2008中国制革年会暨环保研讨会,不仅大大提升了园区企业的影响,加强了行业的交流合作,还有力地推进了招商引资工作。先后成功引进了捷骏眼镜、山东拜尔、浙江金桥等项目,开始了与“长三角”、“珠三角”等产业转移重点区域的主动承接。由浙江萧山金桥混凝土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在我市新建的年产80万立方商品混凝土生产基地实现了该行业在我市的突破。今年1—9月,园区通过参加了湘潭籍人士新春联谊会和中国上海首届区域间中小企业推介及产业转移承接大会,广泛捕捉信息,走访台商会,成功签约红球防水、汇景选矿、雅德利建材制品、现代物流园、汽车配件内饰产品、冶金材料、红茶精加工、低微碳锰铁、双鹤药业配套、瑞克橡胶、强联铁路配件11个项目,合同引进资金4.28亿元。8月20日,园区与南车集团湖南强联铁路机械有限公司达成入园投资协议,在工业园投资1.2亿元占地150亩,建设轨道交通产业园区,发展城轨车辆、交传电力机车、电机和变压器等轨道交通配件的制造与销售,拟定10月份动工建设。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有力拉动湘乡机械加工、电子电器等配套产业发展,为加速推进湘乡新型工业化、建设工业强市进一步夯实平台,壮大基础。红球防水、深思电工、农之源、雅得利、电镀中心等5家新入园企业已全面开工建设。
6、园区效益快速提升。2007年,园区实现产值8.1亿元,销售收入8亿元,工业增加值2.29亿元,财政总收入2080万元。2008年,园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3.5亿元,同比增长154%;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3.5亿元,同比增长154%;实现财税总收入5056万元,同比增长192%,其中工业企业实缴税金3530万元,同比增长10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168万元,同比增长46%。
㈥ 简述现阶段我国农业资源状况如何
一号文件发布后,很多人非常看好我国农业的发展。可以说农业以后的发展是一个利好的阶段,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如今的农业相比七八十年代,甚至是五六十年代,当然是进步了很多,更多的农业设备是现代化的,更多的农活是机械化、智能化的。
我国的一个非常大的进步,可是我们依然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因为我们的比较是自身的一个纵向比较,然而,当我们打开国门的时候会发现,我国的现代化农业和别的国家的现代化农业,依然差距很大。世界那么大,我们一起来看看!一起来看看国外农业的发展状况!我们可以吸取精华,借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来增强我们的农业技术!
㈦ 湖南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湖南具有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良好的环境,它的跨世纪发展,已经有了一个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现在正是湖南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重要时期。21世纪的湖南农业,将是以现代化的工业装备的农业,以现代科技武装的农业,以现代管理方式经营的农业。或者说是要建立现代农业的新体系,即要依托现代技术和改良品种而建立起高科技农业,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实现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实现低投入、高产出的高效农业,并努力发展产供销、科工贸一体化的农村产业集团。为此,就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资源为依托,按照自然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配置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以提高农业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重点,开创湖南农业新局面。近期内,主要是在全省组织实施好十二大农业工程,包括:以建设八大种苗龙头为主的种苗体系建设工程;以推广两系杂交早稻为主的早籼稻品改工程;以开发1000万亩高档优质稻、800万亩玉米为主的粮食结构优化工程;以高接换种为主的10万亩柑桔品改工程等,从而促进农业结构的优化,促进农产品质量的提高,促进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在21世纪,使湖南农业赢得更快的发展速度和更好的效益,朝着现代化的目标前进。
其一、综合生产能力逐步跨上新台阶,由温饱农业提升为小康农业。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粮食总产翻了两番多,不仅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而且促进了整个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全面提高,全省农业出现了历史性的进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为推动全省经济发展,奠定了较好的物质基础。1998年农民人均收入已增加到2064.85元。农村的住宅条件以及其他物质条件和文化娱乐设施大为改观。尽管还有一定数量的农民尚未脱贫,不少人刚刚解决温饱问题,但农民生活正在由温饱向小康迈进,温饱农业向小康农业发展的趋势,是十分明显的。
其二、市场适应能力逐步增强,由数量农业提升为效益农业。积极面向市场调整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适应能力,农业正在由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在这个转变中,农村经济中的非农产业比重上升,二、三产业发展加快。在农业内部,种植业比重下降,养殖业比重上升。种植业由过去的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逐步向粮食、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三元结构转变。粮食结构正逐步优化,近几年玉米发展速度快,优质稻米开发形成规模,高档优质稻面积达到800多万亩。经济作物逐步优质化,优质棉面积达80%,“双低”油菜比重提高到50%以上,优质烤烟达60%,名茶比重明显提高,优质时鲜水果成倍增长。草食牲畜和禽蛋奶也有较大发展,二、三元杂交瘦肉型猪占出栏总数的82%,特种水产养殖面积不断扩大。湖南农业正在向优质、高产、高效转变,有力地推动着农业产业化经营。全省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达45个。产业化基地建设逐步扩大,一些骨干拳头产品通过大户带动和国家投入建设基地,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区域化商品生产格局。特别是种子种苗产业化建设和技术服务产业化颇具特色。
其三、科技含量逐步提高,由粗放农业提升为科技农业。随着农田基本建设的发展,农业机械化事业和化肥工业的发展,全省的农业生产物质条件不断改善,农业已经转移到了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全省农业科研、教学、推广网络初具规模。目前全省拥有农业科研院所、 大专院校等各级各类农业科研教育机构100多个,农技推广体系基本健全。近10多年来,在农业方面,研究开发科技成果达1400多项,先后有1000多项荣获国家和部省级科技进步奖。尤其是杂交优势的开发利用卓有成效,杂交棉、杂交玉米、杂交小麦、杂交鲫鲤、杂交猪、杂交高梁、杂交蔬菜等开发利用、推广,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农业机械化的应用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科技进步,对未来湖南农业的发展,将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其四、对外开放逐步扩大,由封闭农业提升为开放农业。农产品的出口创汇能力不断增强,大宗农产品出口显着增加,年出口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宗产品已突破20种,产品销往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总额达10亿美元以上。农业外资利用扩展快、效益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领域拓宽,市场扩大,成效显着。湖南不但从国外引进了一批新品种、新技术,而且承建了中国政府援助亚洲、非洲、拉丁美洲18个国家的28个农业项目。应联合国粮农组织和有关国家的聘请, 全省先后向15个国家派出了水稻、蔬菜种植、农田水利、淡水养殖和沼气利用技术人员进行有偿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总之,湖南农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这是因为湖南农业有着良好的发展环境、丰富的农业资源、稳固的支柱产品、雄厚的技术基础和巨大的创汇潜力。21世纪的湖南农业,必将是以现代工业装备、以现代科技武装、以现代管理方式经营的效益型的、开放型的现代化农业。
㈧ 农业水资源现状
我国的农业资源现状还是非常好的,有效灌溉面积占48%,达到8亿多亩,占世界的1/5,排在世界的首位,所以,我国在农业水利方面有了飞速的发展,在节水和水资源的利用方面都是大有成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