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为什么说我国自然资源丰富
扩展阅读
石油倒贴钱是什么原因 2025-05-15 07:06:39

为什么说我国自然资源丰富

发布时间: 2022-08-10 08:33:47

Ⅰ 怎样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我觉得“总量丰富”是相对其他国家而言的,也有另一层意思是种类多,但是量不多。“人均不足”就是人太多了,即使总量再大,平均下来,每个人的分量也就少了。

Ⅱ 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我国自然资源方面的基本特点是:总量丰富,种类繁多,人均不足,相对短缺。煤、石油、天然气,北方多而南方少;金属资源、水资源,南方多而北方少;风力资源,西北地区、沿海地区和北方丰富。

一般来说假如获取这个货物的主要工程是收集和纯化,而不是生产的话,那么这个货物是一种自然资源。采矿、采油、渔业和林业因此一般被看作获取自然资源的工业,而农业则不是。自然资源是成为货物的自然财富。



(2)为什么说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扩展阅读:

自然环境中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的、能被利用来产生使用价值并影响劳动生产率的自然诸要素,通常称为自然资源,可分为有形自然资源(如土地、水体、动植物、矿产等)和无形的自然资源(如光资源、热资源等)。

自然资源具有可用性、整体性、变化性、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和区域性等特点,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之一。对自然资源,可分类如下:生物资源,农业资源,森林资源,国土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气候气象,水资源等。

Ⅲ 我国都有哪些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

古老的神州大地,不仅领土广大,而且地形类型齐全,气候复杂多样,大江大河众多,植被土壤丰富多彩。这样优越的自然环境,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在中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山地约占33%,高原约占26%,盆地约占19%,平原约占12%,丘陵约占10%。正如人们形容的那样,中国的土地是“七山二丘一分田”,这一分田,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同时,多种多样的地形,也为我国发展农、林、牧、副、渔多种经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我国是世界上着名的季风区。受季风之惠,我国在北纬15°~30°的土地,不仅没有形成干旱的荒漠,反而雨水丰沛,植被繁茂。由于受季风影响,我国雨热同期、多种多样的气候及夏季普遍高温等特点,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我国是一个山高水长、河湖众多、河川径流量极为丰富的国家。我国的陆地面积与欧洲和美国差不多,但大河数量远远超过欧洲和美国。就连面积大于我国2倍多的北美洲,真长度超过1000千米的大河数也仅及我国的三分之二。这些河川湖泊,塑造了肥沃的平原,滋润了富饶的沃土,哺育了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这一条条东流入海的大河巨川,是我国丰富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数量大,品种多,是世界上矿种比较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

以上所述我国土地、气候、水、矿产等资源的情况,说明了我国自然资源是十分丰富的,所以过去人们常说“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这种说法在历史上对于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起过积极作用。其实“地大”、“人多”是事实,“物博”则是相对的,从总量来说是丰富的,而人均数量又是不足的,这才是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之一。

荒漠、沼泽是否属于土地资源

自然资源是指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的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由此不少同学可能会认为,荒漠、沼泽目前人类不能大规模的利用,所以不属于自然资源。其实不然,土地资源与土地的关系就像水资源与水的关系一样,两者很难划清界限。所以人们将当前可以利用和预见将来能大规模利用的土地,都作为土地资源。其实人们对荒漠和沼泽的利用早就开始了,例如人们将沙漠作为核试验和卫星发射基地;古埃及人通过灌溉,将沙漠变成绿洲;我国东北三江平原多沼泽地,经开垦,昔日的“北大荒”,如今良田成片,变成了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成了祖国的“北大仓”。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荒漠、沼泽一定会得以大规模地开发和利用。

Ⅳ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主要是因为

一,人口过多,基数大,故总量虽大,但人均不足
二,资源分布严重不均
三,资源浪费严重,利用率低

Ⅳ 中国是一个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还是一个自然资源中等丰富的国家

中国是一个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自然资源可以分成以下这几个方面:
1、矿产资源。中国是世界上疆域辽阔、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种齐全配套、资源总量丰富的国家,是具有自己资源特色的一个矿产资源大国。现已发现的矿产有168种,探明有一定数量的矿产有153种,其中能源矿产8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88种,水气矿产3种,探明储量潜在价值仅次于俄罗斯和美国,居世界第三位,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最丰富、矿种齐全配套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我国矿产资源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劣并存的基本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矿产品种齐全配套,资源风度不一;矿产质量贫富不均,贫矿多,富矿少;超大型矿床少,中小型矿床多;共生伴生矿多,单矿种矿床少。)
2、生物资源。中国生物资源非常丰富,仅种子植物即达2.45万种,次于马来西亚和巴西,居世界第3位。在种类繁多的植物中,经济植物(按单项用途一次一种计)即达2411种,不仅提供各种食料、药材、纤维和其他多种工业原料,并可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条件。水产资源中有色类约2400多种,其中海洋鱼类约占3/5,其余为淡水鱼类。此外尚有甲壳类、贝类和海藻类等。
3、土地资源。中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占亚洲大陆土地面积的22.1%,占全世界陆地面积的6.4%,是世界上国土面积广阔的国家之一。中国丰富的土地资源具有两个显着的地理特色:一、海拔较高、起伏较大的山地(包括丘陵、山地和高原)所占的面积超过平地(平原和高平原),成2/3与1/3之比;二、在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中,形成草原多、耕地少、林地比例小、难利用土地比例大的特点。目前,草原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37.4%,耕地占10.4%,林地约占12.7%,而沙漠、戈壁、高寒荒漠、石山、冰川和永久积雪等难以利用的土地则合计约占20.5%。尽管如此,中国土地资源进一步充分合理利用的潜力仍很大,除现有草地、耕地和林地外,估计全国还有约3300万公顷的宜农荒地、6000多万公顷的草山草坡和9000多万公顷的宜林荒山、荒地和疏林地有待开发利用。
4、气候资源。中国拥有世界最丰富的气候带(细分),气候复杂多样。风能、太阳能等气候资源丰富。
5、水资源。中国拥有世界最多的河流,最复杂的水文情况;中国河川多年平均径流相当于世界径流总量的5.8%;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6、海洋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水)。中国是海洋大国,中国东、南两面濒临辽阔的海洋,归中国管辖的海洋面积有354万平方公里,跨越了温带、亚热带、热带三个气候带,大陆架宽阔,水体营养丰富。我国海洋生物资源高达20278种,其中鱼类3032种、螺贝类1923种,蟹类734种、虾类546种,藻类790种。其中,作为经济捕捞对象,在渔业统计和市场上列名的有200多种,这些足以表明我国海洋水产生物的资源丰富和物种丰富度高。
7、其它自然资源。
综上,中国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只是泛泛而谈,具体情况不只是这些;如果感兴趣请自己去翻阅、查阅更多、更好资料。虽然丰富,但人均很少,保护、利用,政府、国民认知、认识都很有限。中国,关于我们的路还很长;人类,关于我们的路也很长。

Ⅵ 中国自然资源很丰富吗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很少,这是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我国资源分布不平衡、利用率低、破坏与浪费损失严重。
1、土地资源 :
中国陆地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国家之一。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被农林牧副渔业和城乡建设利用的土地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其他三分之一则是沙漠、戈壁、冰川、石山或荒漠,利用难度很高,成本极大。1952年,中国耕地面积为16.2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为2.8亩。当时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5.5亩。虽然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一倍,却是中国50多年的最高水平。1997年,中国的耕地面积约为14.3亿亩,人均只有1.15亩,比1952年下降了一倍多。1952-1997年间,耕地面积减少了近2亿亩,人口却增长了6亿5千万,人多地少的矛盾大大加剧。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耕地面积的减少,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还将进一步下降。预计15年后,人均耕地面积将下降到1亩以下。
耕地面积 9497万公顷
荒地面积 10800万公顷
宜农荒地 3535林业用地面积 26289万公顷
宜林荒山荒地 6303万公顷
可利用草地 31333万公顷
草地面积 40000万公顷
2、林木资源 :
尽管中国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和保护森林资源,但是由于历史条件和自然条件的限制,目前,中国的生态环境仍比较脆弱,森林资源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中国的人口增长对木材产生了巨大的需求,一方面是对木材制品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对薪柴的需求。这种需求驱使人们对森林的大量坎伐。据统计,在全国140个森林局中,已有61个局处于过度采伐状态,25个局的森林资源已经基本枯竭。目前,中国的用材、薪柴、纸浆和其他林业经济产品的供应都很紧张。
活立木总蓄积量 108.68亿立方米
森林面积 12863万公顷
森林蓄积量 93.1亿立方米
森林覆盖率 13.4%
3、水利资源
中国陆地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虽然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但利用难度较大。原因在于:一是时间分布不均匀,水资源东南多、西北少;二是时间分配不尽人意,大部分降水量集中在夏季,而且年际变化大。
(1)海洋 :
地表水资源总量 28124亿立方米
海洋能源理论蕴藏量 6.3亿千瓦
地表径流 27115万平方公里
海岸带面积 28万平方公里
冰川融水量 560万平方公里
滩涂面积 2.08万平方公里
地下(浅层)水量 8287万公项
海水可养殖面积 260.01万公项
水力资源蕴藏量 6.76 亿千瓦
已养殖面积 71.6万公项
可开发量 3.79万公项
浅海滩涂可养殖面积 242.0万公项
(2)陆地:
内陆水域总面积 1747万公顷
已养殖面积 55.6万公项
可养殖面积 675
已养殖面积 467

4、矿产资源(保有储量)
中国是世界上能源储藏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各种矿产资源种类比较齐全。有不少矿产资源储量在世界上居前列。
但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并不高。由于人口迅速增长,高耗能工业广泛建立及能源价格长期偏低,
使中国的能源供给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煤 10087.08亿吨
铁矿石 478.94亿吨
磷矿石 159.74亿吨
钾盐 4.57亿吨
盐 4030.81亿吨

Ⅶ 中国总体上是个多山的国家,为什么大多数人认为中国的自然条件在世界范围内算是优越的

首先,中国位于北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充足,降水丰富,适宜农业发展。我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提倡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虽然是一个多山国家但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丘陵地带有发达的梯田农业,所以说中国是世界上粮食产量最高的国家。我国的多种耕作制度:一年一熟制,一年两熟制,三熟制,两年三熟制。再是,我幅员辽阔,气候复杂,地形多样,矿产丰富。还有我国被称做是30度纬线上的绿洲哦。同纬度的大陆东岸都是沙漠但由于我国面临世界上最大的太平洋,夏季风为我们带来了水和绿。国家的发展是以经济为基础的,而农业是人类在满足自身的基本生存而后发展精神文明的基础。如果纬度太高太寒冷,纬度太低,过于湿热。太过于干旱都不利于人类的发展。

Ⅷ 我国有哪些丰富的自然资源

古老的神州大地,不仅领土广大,而且地形类型齐全,气候复杂多样,大江大河众多,植被土壤丰富多彩。这样优越的自然环境,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在中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山地约占33%,高原约占26%,盆地约占19%,平原约占12%,丘陵约占10%。正如人们形容的那样,中国的土地是“七山二丘一分田”,这一分田,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同时,多种多样的地形,也为我国发展农、林、牧、副、渔多种经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我国是世界上着名的季风区。受季风之惠,我国在北纬15°~30°的土地,不仅没有形成干旱的荒漠,反而雨水丰沛,植被繁茂。由于受季风影响,我国雨热同期、多种多样的气候及夏季普遍高温等特点,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我国是一个山高水长、河湖众多、河川径流量极为丰富的国家。我国的陆地面积与欧洲和美国差不多,但大河数量远远超过欧洲和美国。就连面积大于我国2倍多的北美洲,真长度超过1000千米的大河数也仅及我国的三分之二。这些河川湖泊,塑造了肥沃的平原,滋润了富饶的沃土,哺育了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这一条条东流入海的大河巨川,是我国丰富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数量大,品种多,是世界上矿种比较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

以上所述我国土地、气候、水、矿产等资源的情况,说明了我国自然资源是十分丰富的,所以过去人们常说“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这种说法在历史上对于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起过积极作用。其实“地大”、“人多”是事实,“物博”则是相对的,从总量来说是丰富的,而人均数量又是不足的,这才是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之一。

Ⅸ 中国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

中国自然资源的优势有总量丰富、种类众多等,劣势在于人均占有量少、分布不均、难以利用土地比例高等。

一、优势

1、总量丰富

中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占亚洲大陆土地面积的22.1%,占全世界陆地面积的 6.4%,是世界上国土面积广阔的国家之一,位居世界第三。水能资源居世界第一位,海洋资源开发潜力巨大。煤炭资源丰富,1990年底煤炭保有量达9014.53亿吨,居世界前列。

2、种类众多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几乎拥有北半球所有植被的类型。各类型土地资源都有分布。中国是世界矿产种类多、分布广、 储量大、大部分矿产资源能够自给的少数国家之一。截至1990年底,中国已探明有一定储量的矿种达148种。

二、劣势

1、人均占有量少

中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如中国土地人均不足1公顷,而世界人均却达3公顷;耕地人均约0.1公顷,世界人均约0.36公顷;草场资源人均约0.35公顷,世界人均为0.76公顷;森林人均0.107公顷,世界人均为0.65公顷;同时,在世界上45种主要矿产资源储量价值比较中,人均却居世界第10位。

2、主要资源分布不均

主要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 中国自然资源地区分布很不平衡,尤以水、能源和矿产三种资源更为突出。

中国水资源的分布,南方多,北方少。能源方面,煤炭探明储量将近80%分布于中国北方(其中64%集中于华北地区),10%在西南地区,而江南8省只占2%;

石油探明储量98%在北方。水力资源西南、西北、中南3大地区占90%,其余10%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地区。

中国东南部的滇、黔、桂、湘、赣、粤 6省具有世界上第1、2位的钨、锡、锑、锌、汞、铅等储量,成为中国矿产资源分布上一大特点。

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对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以及交通运输有着重大的影响。

3、难以利用土地比例高

中国地形、气候复杂,土地类型复杂。有些土地类型难以开发利用。例如,中国沙质荒漠、戈壁合占国土总面积的12%以上,改造、利用的难度很大。而对中国农业生产至关重要的耕地,所占的比重仅12.68%(12,172万公顷)。

(9)为什么说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扩展阅读

自然资源的分类

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资源指那些在较短时间内可以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如水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非可再生能源指那些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产的资源。如矿产资源。

目前世界面临着世界自然资源供不应求的自然资源危机。非再生资源和再生资源的总量都是有限的,面对世界经济和人口不断增长的压力,自然资源危机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限制因素,尽管技术进步和市场的调节作用可使资源的利用范围和效率不断扩大和提高,但仍然需给予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