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周都城丰镐遗址在宝鸡,出土了什么青铜器
出土的铜器太多,有鼎,有一些青铜的器皿,还有一些劳动生产的工具,如锹,镐,刀具之类的。
据说西安周围有许多古墓葬,宝鸡城下有许多宝藏。当一个农民开垦土地时,走路就像一窝青铜器,同样,当一个农民去收集土壤,拿着鹤嘴锄下去时,它就是一个地窖,它可以来自西周,每一件都很值钱。前年,北京大学考古研究所发掘了许多文物,就像三四千年的古铜马车也挖出来了,连泥土都运到了北京。
此外,在福丰庄的又现了103件青铜器,在梅县杨家村又现了7件铭文青铜器,一次又一次的发掘震动了整个历史圈,宝鸡的古代青铜器如此之多,对科考历史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2. 遍布文物的宝鸡市,其文化历史有多么的强大
陕西宝鸡是中国着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关中平原的西部,被称为“青铜器之乡”,我去过宝鸡青铜器博物馆,还有周原博物馆,也在北京和全国多个地方见过和宝鸡有关的文物。
与陕西宝鸡有关的珍贵文物,你了解多少?
十面石鼓记述了“秦公”銮车出行,从人如流,登原游猎、献获祭祀的种种盛况,描绘了秦国的大好河山,“秦公”有感而发,述志作诗。石鼓雕刻先秦大篆,既有文字学价值又有书法价值。
3. 宝鸡有什么历史
宝鸡位于陕西省八百里平川的西端,宝鸡也位于黄河支流渭河平原的西端,宝鸡是我国西部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宝鸡是西北地区一座新兴的中等工业城市,宝鸡为陕西省第二大城市。宝鸡市东距西安179公里,与咸阳、汉中、甘肃、天水、平凉等地、市接壤。
宝鸡地形复杂,山原雄峻,宝鸡境内主要有渭河、嘉陵江、千河、石头河等,以秦岭为界,河流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渭河是黄河第一大支流,
是宝鸡市境内最大河流。滔滔渭河从市中心穿流而过,成为宝鸡一大景观。宝鸡现有机械、电子、电力、钢铁、化肥、化工、炼焦、食品、建材、纺织、造纸等工业为我省新兴的工业城市。宝成、陇海、宝中三条铁路在此交汇,是通往祖国西北,西南的交通枢纽。宝鸡古称陈仓。远古时期,姜、姬二氏族先后生息、繁衍、壮大、昌盛于此。相传炎帝神农氏就出生在宝鸡的姜水河畔,他教农耕、创医药,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三千年前周部族以宝鸡为基地,发展壮大,建立了强大的周王朝。后秦人又以凤翔雍城为基地,秣马励兵,一举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秦王朝。距今已有7000多年历史的北首岭新石器文化遗址,举世闻名的周原遗址,雍城先秦遗址,法门寺地宫文物和佛指舍利以及是中国离宫之冠的唐九成宫遗址等都在中国的文化史,考古史、建筑史以及宗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瑰宝。宝鸡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素有"炎帝故乡"、"青铜器之乡"和"民间工艺美术之乡"的美称。主要旅游参观景点有法门寺、周公庙、五丈原诸葛亮庙、关山草原、姜太公钓鱼台、雍城和秦公大墓遗址、太白山、炎帝陵祠、宝鸡青铜器博物馆、金台观、北首岭、东湖、九成宫遗址等。其中,宝鸡市十大旅游景点为法门寺、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钓鱼台、周公庙、五丈原诸葛亮庙、凤翔东湖、嘉陵江源头风景区、关山草原、炎帝陵祠、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4. 宝鸡都有哪些名胜古迹呢
北首岭新石器时代遗址博物馆 在宝鸡市龙泉巷第四中学内。为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的遗址博物馆。1959年建立,有三个陈列室。一是墓葬陈列室,陈列瓮棺葬、二次葬、合葬、仰身葬共30多具,以及随葬品。二是房屋遗迹陈列室,陈列房子遗迹一座。三是遗物陈列室,展出石器、陶器和骨器等300多件。金台观 在宝鸡市车站北约0.5公里处。为明代辽东道人张三丰修道处。有中院和东、西偏院三部分。建于明初。朱楹雕栏,极为壮丽。地处市区北面高台,登台可俯视全市。现已在观内建立博物馆。神农祠 在宝鸡市渭河南岸之峪家村,北距宝鸡市5公里。相传炎帝神农生于蒙峪,产后其母姜氏抱至九龙泉内沐浴,在瓦峪抚养长大,后人遂于此地修祠纪念。祠内有正殿、东西庑殿、钟亭及魁星亭等建筑。祠外有一清泉,名九龙泉。此地南依秦岭,西临渭水,风景幽美。天台山# 在宝鸡市区南20余公里处。海拔1998米。群峰争秀,飞瀑流泉。相传远古时期神农氏(炎帝)在此治理水患、教民稼穑、尝识百草等,有关的传说和遗迹甚多,如黄帝焚香求教于炎帝的烧香台、炎帝首创“日中为市”的太阳市遗址,停放炎帝遗体的神农骨台等。为道教名山之一,有老子骑牛过玄关图刻、八景宫道院以及孙膑修道地月南洞、点将台、观象台、论道处等遗址。景色幽丽。炎帝陵 在宝鸡市渭滨区神农乡常羊山上。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一炎帝的陵寝。据传,神农乡是炎帝神农氏的生长地,盛唐前神农境内的天台山,姜水畔就有规模宏大的神农庙、炎帝殿,而且至今仍有神农寝骨台和“九龙泉”残碑等遗迹。太平寺塔 在岐山县城内西街。为八角九层楼阁式砖塔,高28米。由于整个塔身斗拱繁密,显得特别秀丽。塔建于北宋元佑三年(1088年),历代虽有修葺,原貌并未改变。原建于宋太平寺内,现为城关中学。五丈原在岐山县城南约20公里。高120余米,面积约12平方公里。西接麦里河,东界石头河,南临棋盘山,北据渭水。形势险要,可攻可守,为古代行军布阵之地。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六出祁山,驻兵于此。北端建有诸葛武侯祠,祠内有明、清楹联匾额,诗词碑碣多块,献殿墙壁嵌有清刻岳飞书写的前后《出师表》石碣40方。周公庙在岐山县城北7.5公里。三面环河,北有凤凰山,东为凤凰堆,相传是《诗经》“凤凰鸣矣,于彼高冈”之地。南面是谷口,《诗经》“有卷者阿”即指此。庙始建于唐代,现存为清代晚期建筑。内有唐、宋以来的历代碑刻数十通,其中以唐大中二年(848年)敕赐润德泉答诏和凤翔节度使崔琪奏状、谢表刻石和韩愈、苏轼题诗为最佳。庙周有楸、柏、槐、杨等高大树木,有的相传是汉、唐所植。东湖在凤翔县东门外。分内外二湖,内湖为宋文学家苏轼任凤翔府判官时重疏,外湖为清光绪年间(1875-1908)凤翔知府开凿,统名曰东湖。面积约14万平方米。湖水从城外西北角凤头泉引来。泉水东西分流,如凤凰展翅飞翔,城以此得名。由宋迄今,屡毁屡修。内湖原有三公(周公、召公、太公)祠和苏公祠,现已改建为凤翔博物馆。雍城遗址* 在凤翔县南。是春秋时期秦国都城。先后经历19个王公,历时290多年,这里一直是秦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活动的中心。雍城平面大致呈方形,东西长约3300米,南北宽约3200米,总面积为10.56平方公里。城内布局严整,道路纵横交错。目前已发现三处大型宫殿区,1号宗庙建筑群遗址总面积约7000平方米。殿堂均为土木结构,大屋顶,四面坡,屋顶由双楹柱支承。这是迄今所见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先秦建筑群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