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河南优速的资源为什么没有发展好
扩展阅读
桌子上的工具都有什么 2025-05-15 16:53:53
黄金回收价格差怎么赚钱 2025-05-15 16:43:30

河南优速的资源为什么没有发展好

发布时间: 2022-08-07 16:11:20

1. 河南省不乏好官但问什么发展不起来

1 历史原因。
在历史上,河南地处中原腹地,是中国的根本发展所在。历代王朝都以中原为核心。所以才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但是,这也造就了河南是战争最频繁的地方之一。中国历朝历代的战争,无不围绕中原而起。任何一次朝代的更替后,中原,特别是河南都会成为一片狼籍,人口被消灭,生产力被破坏,经济变成零。最明显的例子,由于战争,中原人口迨尽,不得不从山西洪桐县移民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的。远的不说,就说中日战争把,蒋把花园口炸开后,河南成为一片汪洋,受灾之严重,可想而知。新中国成立后,河南基本上是一穷二白的。
2 现代原因
新中国建立后,统治者考虑到,河南的战争频繁,所以把首都建在北京。即不能太靠近中原,又不能远离中原。这个问题显而易见的,一旦全面的战争爆发,最先遭受打击的肯定是河南的郑州,这个中国的交通要塞,而不会是北京。
邓,是伟大的经济师,但是他的伟大,伟大在沿海地区,而不是全中国。邓划了沿海几个地方,作为经济特区。于是无论经济上,还是政策上,全国的财富都向那几个地方倾斜和流动,开发沿海,还是开发沿海,这个政策延续了几十年。河南以及全国纳税人的钱都用来开发沿海了,所以就造就了沿海迅速爆富的神话。而中原河南,这个立国的根本,却被忽略了。
另外沿海的发展造就了中原乃至西部的贫穷。沿海新兴工业的诞生,使很多河南很好的企业倒闭,人才流失。不是这些倒闭的企业,不能发展,也不是这些企业的领导者腐败、无能,而是他们根本没有钱来挽救这些企业,没有钱来更新企业的设备,没有钱来培训自己的员工。在科技发展的今天,没有钱,是什么也做不成的。所以,中原的企业不得不倒闭。企业倒闭的后果是,失业者增多,社会问题突出。河南现在应该是出外打工最多的省把,不然,为什么一到春节,铁路上,就会出现河南专列呢?
沿海富裕了,中国的决策者也认识到了,只是沿海发达了,全中国仍然不能富裕。并会造成贫富的严重差距。于是就出台了,开发中西部。可是中西部的地方太大了,把沿海地区的税收拿过来,也是粥少僧多,根本无济于事。所以中西部的开发,只能靠中西部人民自己的力量。当然,这个靠自然发展的速度是非常缓慢的。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一个人,靠自己的辛苦劳动,也许需要几十年,才会富裕。而如果突然给他100万,他马上就富的流油了。这就是中西部发展,与沿海发展的区别,当然沿海的发展也离不开当地人民的勤劳与勤奋。
中西部的开发,虽然有中部,但是重点是西部,西部的矿产资源是吸引资金的最大有利条件。河南的资源与西部的相比,吸引力就小的多了。真的很无奈,河南经济落后,是无奈的结果,而非河南人不勤劳,不聪明,不努力的结果。
综观中国经济是一个盆地造型,一圈高,中间底。这个造型的结果是中国还处在发展中,而不能进入发达国家之列。也许有人会说:这个造型好,一圈的财富都会向中间流。其实不然,经济就象势能,处在高处的经济,要保持自己的地位,就要吸收能量,中国的经济高势,要不吸收国外的能量,要不吸收中部的能量。就如当今的美国,经济停滞,就想法设法捞取中国一样。中原,特别是河南,要想在这个经济造型上,有所发展,难度真的很大。
最后,想说的是,中原无论到任何时候,都是中国的根本。如果中原不崛起,中国就不能崛起。中原有数亿人口,这些人口不富裕,中国哪来的富裕呢?

2. 信阳的发展前景好吗

GDP排名河南倒数

说起信阳,外省可能有许多人都不曾听说过这么一个城市的名字。不过,信阳也有两样东西十分有名,那就是一道茶和一首歌。

"一道茶"指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信阳毛尖"。据一位信阳老板讲,他在北京参加培训时,曾与人在酒桌上打赌,别人说出一样信阳的东西,他就喝一杯酒,结果他只为信阳毛尖喝了一杯而已。信阳优越的气候与土壤条件,是绿茶生产的理想环境,千百年一脉相承的手工制茶工艺,使"信阳毛尖"的独特风味无与伦比。茶圣陆羽在其《茶经》中把光州茶(信阳毛尖)列为茶中上品。

而"一首歌"则是红遍中国的革命历史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是1929年12月红军攻占商城县城庆祝建立河南省第一个县级工农苏维埃政权时的会歌,后来唱遍了全中国。

信阳当然不仅只有这两样东西。信阳师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曹明贵向记者介绍了信阳的种种优势。他说:"信阳其实拥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区位、自然、人文优势也非常多。但是,信阳人自卑,没有想着争发展,而是想着争倒数第一。"

曹明贵认为,本来,信阳可以做的文章非常多,比如"红"字文章,信阳是革命老区,新县就出了23位将军;比如"水"的文章,自然降水量比郑州多4倍,58年来罕有洪涝灾害,还有水可以直饮、被誉为豫南明珠的南湾湖;比如"山"的文章,信阳地处大别山脉,鸡公山号称中国四大别墅山之一,山上有200多座上个世纪留下来的别墅;比如"人"的文章,信阳780万总人口中有150万人在国内外打工,劳务经济每年为信阳带来40多亿元的直接收入......
虽然有种种优势,但信阳并没有很好地利用,在中国社科院倪鹏飞博士所做的全国600多个省辖市城市竞争力排名之中,信阳被排到了400名之后。

这样的排名并不奇怪,看一看其经济情况就可以知道其所以然:2003年,780万人口的信阳市GDP为344.1亿元,而佛山市仅有110万人口的顺德区2002年GDP为436.89亿元。由此可以看到信阳的差距之大。这样的成绩,使信阳在河南的排名倒数第二。信阳人在这方面可谓心情复杂。2001年,信阳市税收首次突破亿元大关,便开始大肆宣传起来。曹明贵对此颇感哭笑不得:"这么大的地方,税收才这么大一点儿,怎么好意思心满意足大张旗鼓地宣传?不知道外地人看了,会怎样看待信阳?"

记者一位在信阳烟草部门工作的老乡告诉记者:"我刚来信阳时,起初还经常在城里到处走走,但走了几天我就不想走了,为什么?因为太不值得了。"怎么不值得?因为信阳市的街道又脏又乱,找不到可以留恋的地方,就连公园,也没有一个像样的地方。"城市规划品位太差劲了!"

在信阳城区,记者几乎看不到一座标志性的建筑,交通秩序极差,卫生状况恶劣。摩的、三轮、出租车乱停乱驶,而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满街乱跑的破旧三轮车打出的标语却是"树文明城市形象"。在河南省记者所去过的省辖市中,三轮车如此肆无忌惮在大街上跑的城市,记者印象中只有信阳而已。据当地人介绍,信阳是省辖市中唯一一个没有通过文明卫生城市评定的省辖市。"连固始都不如。"这样的评价,可见信阳人自己也很失落。

鸡公山的忧伤

鸡公山,信阳人总会提起的一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和自然保护区。它属大别山的支脉,主峰鸡公头又名报晓峰,像一只引颈高啼的雄鸡,因之名鸡公山。据说,解放前鸡公山是外国人、军阀、官僚、富商寻欢作乐之地。和国内其他一些名山不同,我国的名山大多开发较早,在古代就很有名,而且有很多名山同时也是佛教或道教圣地,而鸡公山是本世纪初才发展起来的。

鸡公山位于豫鄂两省交界处,南离武汉不过180公里。1903年,美国传教士李立生、施道格登山探奇,登上鸡公山后,得意洋洋地给驻汉口的美国领事馆发去喜报,夸耀自己的功绩。美国领事到山上一看,果然山水优美、气候宜人。与有"大火炉"之称的武汉相比,这里简直是天堂。这个领事回去后,写了很多文章,在西方的报纸上极力赞誉鸡公山的林翠泉清、清凉宜人。武汉、上海、广州等地的洋人们闻风而至,大兴土木。在外国人的力捧之下,鸡公山于20世纪初一举成名,和庐山、莫干山、北戴河一起,成为中国四大避暑胜地。据统计,先后有20多个国家的牧师、传教士、富商巨贾和中国官僚军阀在此建造起特色各异的洋楼别墅300余幢,虽几经战乱和破坏,现仍存有212幢,分布在万绿丛中和秀峰之间。据称,在避暑鼎盛时期,居住山上的中外人士多达两三千人,一时成为繁华山城。

但它已今不如昔,游客稀少,日渐荒凉。信阳市商贸局办公室的沈峰说,鸡公山开发的力度现在一点也不够,不但管理混乱,服务也跟不上去。来的人越来越少,就连信阳本地人也懒得去了。而与此同时,鸡公山现在倒成了武汉乃至湖北的后花园,湖北前往参观游览的人络绎不绝。以至于有这样的说法:湖北一直要求把鸡公山交给他们管理!"想象从前繁盛的历史,真让人伤感!"

曹明贵说,这是一个怪圈,信阳放着那么多的旅游资源而不懂得进行整合开发,真是可惜了。从来没有人不让信阳发展,也从来没有人不让信阳人致富和追求幸福,但信阳发展为何如此缓慢?信阳与发达地区的对比,让人突然发现,信阳仿佛有一个难以解开的心结。这个心结压制、扼杀信阳人心中的激情、理想、追求与创意,留下的是失落、无奈、压抑、忧伤甚至愤怒。哀莫大于心死!这样的说法,让人灵魂震颤。

失向之城

记者在信阳工作的老乡张春明说,在信阳生活了三年多,越来越感觉到信阳似乎已经变成了一座民心失向的城市。其实,在记者采访中,很多信阳人表达了这种失向后的迷茫。他们在早上吃热干面、晚上吃满街的大排档的时候,会有这种感觉;他们坐着3元钱就可以逛遍全城的三轮车的时候会有这种感觉;他们过着每天按时上下班、拿着固定的工资的时候,也会有这种感觉。

这种失向也体现在政府对信阳城市发展的规划上,在"山水园林城市"和豫南区域性中心城市之间摇摆。

在政府决策和服务上,也体现出政府部门的摇摆不定。一位信阳企业家批评政府不讲诚信,把政府的招商引资行为比喻为"投资前许诺半个天都给你,进来后就关起门来打狗。真的,信阳人已经穷疯了。"

曹明贵认为,当地政府在政策的决策上也缺乏连续性,在招商引资方面的承诺不能够兑现,给外来投资者造成很大的困扰和阻碍。他说:"由于政府信誉低、不讲诚信所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连续举办了12届茶叶节,可是引进的项目却寥寥无几,知名企业和大项目更是无一落脚信阳。"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是,原来在南湾水库搞湖东开发区,奠基仪式都进行了,但因为没有人投资,现在毫无声息。如今又规划出羊山新区,能否招到投资者还值得疑问。

一位回乡创业者在信阳信息港的BBS上发表了这样一番感慨:"我在外办企业10余年,每年纳税20万元。我想过很多,就把企业迁回信阳,把税收贡献到家乡。可我遇到的不是关怀而是过多的指手画脚,他们不知道幼稚的企业尚没成熟,更需要各界的关怀。我是2001年把企业搬迁到信阳的,到目前已纳税近20万元。可我赔了近30万元,还让我纳企业所得税。我还能干下去吗?没办法,我只有再次背井离乡了。"

曹明贵的话也许道出了信阳的症结所在:"单从硬件上看,信阳是具备了向中等发达城市发展的基础条件的,但在软环境上,只怕是信阳落后的致命伤。比如,信阳政府的职能转换、信阳人口素质及人口结构,甚至是信阳人的整体经济意识,都可能成为一个地方发展的动力或阻力。"

3. 我就纳闷了,河南为什么没有好大学

多重因素造成。政府,地方经济财政,历史背景,民众对高等教育态度等等。看一下下面这篇文章,就会知道我们堂堂人口超亿的河南在全国各地高校中的尴尬。 中科大与河南,往事不如烟。1969年,有意迁往河南的中国科技大学遭遇河南当局的冷淡,时为安徽省革委会主任的李德生却主动要去了这所名校。历史很有讽刺性,李德生的故乡就是河南。从此后,中科大成为安徽的骄傲和机会,河南则因此而后悔、痛楚,经年不绝。



1969年,中苏边境冲突。根据形势,中央决定进行“战备疏散”,中国科技大学被国务院科教组列入北京十三所下迁高校之中。据时为中科大革委会常委之一的蔡有智教授回忆,“九月下旬,分两组去湖北沙市和河南寻找疏散地址。沙市有科学院的干校,河南组带有国务院科教组组长刘西尧给河南省的亲笔信。我是去河南组的成员,因为带有刘西尧同志的亲笔信,我们受到了省生产指挥组组长的接待,他让我们去南阳地区看看,在谈话中我们意识到他们对科大来河南不大积极。我们在南阳周边和邓县看了不少地方,地区的同志说:土地有的是,三千亩五千亩没问题,但我们南阳没有接收一所大学的能力。 两组选址人员回到北京,都表示这两地没有条件,不能去。接着又派两组,一组去江西,一组去安徽。我是去江西组的成员,到江西省后,省里明确表示不能接收科大。安徽选址的同志在宣城地区看了以后也觉得不行。在这两组人员还没回到北京时就接到了定点安徽省安庆市的通知。”其间,是安徽的领导人李德生迅速行动,把中科大争取到了安庆,由于安庆条件太差,中科大不愿去,李德生又腾出合肥师范学院和银行干校的校舍,来安置中科大。

? 另据中国科技大学校史记载,学校南迁原定在河南南阳,后改为安徽安庆。从刘西尧专函河南也可以看出,中国科技大学是想建在河南的。河南之所以拒绝中科大最权威的说法是怕大学师生挤占河南的副食口粮。

当南阳籍的建筑大师杨廷宝在主持规划中科大合肥校园时,我想,他的心里一定不好受。

后来,中科大多次想迁回北京,毕竟它要依托中科院办学,但安徽省一直极力挽留,就没有走成。安徽省还争取到了下放的中科院研究所,一跃而为科教名城。安徽现有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两个国家大科学工程。而河南连国家重点实验室都没有。

无独有偶,中国地质大学曾想落户河南平顶山,也被河南错失。



河南错失中国科技大学的后悔只在表层、显意识里。河南的小农思维是在骨子里,不自觉的,不那么容易改掉。

在错失中科大十年后的改革开放之初,满目疮痍,各省高教实力差距不大。但随后的河南既没有争到国家投资,也没有加快发展速度,被兄弟省份远远甩下。小省山西现有八个学校可以培养博士,黑龙江有十一个,而大省河南只有五个。河南的教育投入与河南的GDP相称吗?河南重视教育了吗?

4. 河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业发展好,为什么不如南方省份发展火热

安阳细算下来也是“七朝古都”,最久远可以推到3300年的商朝,但河南的“X朝”古都实在太多了,所以这样一个头衔也然并卵。当然因为安阳很早就以城市的形态发展了起来,城市历史悠久,历史上名人辈出,在老城区随便走走就可以看到几个古代名人的故居,不过历史上(包括民国时期、建国初)这些故居多被改为他用(比如北宋三朝宰相韩琦故居貌似曾是安阳市第五中学旧址),建筑也大都是后来重新修复,旅游价值不大。

这些文化遗产给我的感觉大体就是这样…究其旅游业看上去不温不火的原因,我能想到的有两个:首先是如果不是相关行业从业者或对此有特别兴趣的游客,在我看来是不会兴起主动来这些文化景点参观的意向的;其次一个很重要的是,这些景点太过分散,景点与景点之间大概都有1-2小时车程,并且都在郊区,公共交通十分不便,不利于自由行。

5. 为什么河南省的经济总量全国第五,却没有江西省的人富裕啊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虽然经济总量排到全国第五、但是人平均量就要到十几位了。就象我们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但人均就排到第三世界去了,变成发展中国家了。经济总量高,说明综合实力强,但落实到人均生活水平就与其它地区有差异了。
拓展资料
一、经济总量狭义指社会财富总量即社会价值总量,包括能够用货币来计算的与不能用货币来计算的社会真正财富总量,既包括社会财富的量,也包括社会财富的质。狭义的经济总量是有效经济总量,不包括无效经济总量。经济总量广义指所有能够用货币来计算的国民经济总量,既包括有效经济总量,也包括无效经济总量。
二、经济总量增加、经济规模扩大有两种途径:资源配置与资源再生。狭义的经济总量增加更多通过创新与资源再生来完成,广义的经济总量增加往往通过资源配置与外延扩张来实现。新常态经济增长是狭义的即有效经济总量的增长,不包括无效经济总量的增加。
三、经济新常态是不断扩大有效经济总量范围、缩小无效经济总量范围的过程。经济总量包括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两方面。社会总需求—社会总的购买力(买方);社会总供给—社会商品和服务的总供应量(卖方),如果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如果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则会引起通货紧缩。对经济发展都不利。
四、经济总量狭义指社会财富总量即社会价值总量,包括能够用货币来计算的与不能用货币来计算的社会真正财富总量,既包括社会财富的量,也包括社会财富的质。
五、狭义的经济总量是有效经济总量,不包括无效经济总量。经济总量广义指所有能够用货币来计算的国民经济总量,既包括有效经济总量,也包括无效经济总量。经济总量增加、经济规模扩大有两种途径:资源配置与资源再生。
六、狭义的经济总量增加更多通过创新与资源再生来完成,广义的经济总量增加往往通过资源配置与外延扩张来实现。新常态经济增长是狭义的即有效经济总量的增长,不包括无效经济总量的增加;经济新常态是不断扩大有效经济总量范围、缩小无效经济总量范围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