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重庆秀山隘口水库概况
隘口水库位于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隘口镇,水库大坝位于岑龙河与凉桥河汇合口下游500米处的平江河上,距下游隘口镇1.5Km,距秀山县城中和镇30km,国道326线从左坝肩附近通过。隘口水库工程主要由高80.2m的沥青砼心墙堆石坝、宽16米开敞式溢洪道、高55.10m岸边斜卧式取水塔及引水隧洞、灌溉干支渠114.92km,(其中支渠27.43km)、2座电站及一座水厂等组成。
大坝坝基土石方开挖主要包括四部分工程内容:两侧岸坡基础开挖、基坑砂卵石层开挖、灌浆廊道及防渗墙基槽开挖、溶蚀裂隙及溶洞追踪扩挖等。两侧岸坡开挖主要为清除表层植被及覆盖层,左岸尚有溢洪道的石方明挖;河床冲积层开挖需清除大坝河床砂卵石层,挖除表层腐植土及强风化、裂隙密集的岩石,开挖至弱风化层基岩,开挖高程自河床地面至基岩顶面,约EL488m~EL460m;灌浆廊道及防渗墙基槽开挖主要为坝轴线上两岸自坝顶至基坑底部的开挖岩石明槽,槽底宽为3.0m~5.8m,槽两侧坡比为1:0.5,坝基底部基槽底高程为EL469.0m,开挖深度约为8~11m;对开挖过程中揭露的溶蚀裂隙及溶洞须进行追踪扩挖,并按设计要求确定的开挖范围及深度追踪清理。
Ⅱ 三国演义的第十八回主要内容
第十八回《贾文和料敌决胜,夏侯惇拨矢啖睛》内容如下:
贾诩见到曹操败走后,急忙劝张绣送书信给刘表,劝刘表出兵截断曹操后路。刘表得书信后马上就要起兵,忽然探马报告孙策屯兵湖口。张绣得知刘表军兵已经起动,立即和贾诩领兵追击曹操。
且说曹操军马缓缓而行,过了襄城后到达清水,曹操忽然在马上放声大哭。众将惊问其中缘故,曹操说:“我想起去年在这里折去了我的大将典韦,忍不住悲声!”立即下令屯住军马,大摆祭祀,吊奠典韦亡魂。
天色微明之时,刘表、张绣两军会合,看到曹操兵少,怀疑曹操主力已经退走,于是领兵进入险地追击。曹操奇兵纷出,大破两家之兵。
曹操回府后,众官参见完毕,荀彧问:“丞相缓行到达安众,怎么知道必胜贼兵?”曹操说:“我们军士已经退无归路,必将死战。我之所以缓慢行军引诱敌军,是早知道了我军必然能够取得胜利。”
曹操召集众谋士商议说:“我想要起兵攻打吕布。”荀攸说:“吕布骁勇无比,如果让他结连了袁术后纵横淮泗之间,就很难再图谋了。”曹操马上命令夏侯惇和夏侯渊、吕虔、李典领兵五万先行。
却说夏侯惇领军前进中,正和高顺军兵遭遇,便挺枪出马搦战。曹性看到后,暗中拈弓搭箭,看得真切,一箭射出,正中夏侯惇左目。
夏侯惇大叫一声,急忙用手拔箭,不想连眼珠拨出,于是大呼道:“父精母血,不能丢弃!”于是张口吞咽下去。
Ⅲ 从重庆市秀山县坐车到隘口镇坝芒村从哪个汽车站坐车
截至2016年9月份,重庆市秀山县没有直达秀山县隘口镇坝芒村的汽车班次;可在秀山客运站(秀山汽车站)乘坐开往隘口镇的城乡中巴,再乘坐摩的或三轮到坝芒村。
秀山客运站
地址: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丹凤路与桂花路交叉口东北侧
秀山——秀山隘口镇
发车时间:7:00-18:00
发车间隔:约20分钟1班滚动发车
里程:约31公里
历时:约40分钟
Ⅳ 民国时期战争最频繁的地区是哪里
湘西怀化山奇水秀,民风古朴,雅静如世外桃园,这因有了沈从文先生的湘西系列散文已为众人所知。但这只是一个方面;怀化的另一面却鲜为人知,那就是它是中国乃至世界发生战争最多的地方:从公元前280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949年的2200年间,境内共发生各类战事800起,平均不足3年一起。称之为“战争窝”毫不为过。
两千余年八百战
怀化古属荆州,春秋属楚,战国属楚之黔中郡,汉属武陵郡,三国以后称武陵地域为五溪(沅水有五支流)地区。怀化历处黔中、武陵、五溪地区的中心,面积不到3万平方公里。有关怀化最早文字记载,是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联合濮人(翦伯赞考证濮国在沅陵)“伐纣”,其次是公元前656年“齐桓公伐楚”到麻阳索要“苞茅”(一种酿酒的原料),都有战争有关。怀化真正进入战乱频繁期,起于战国。
先秦时期。根据《先秦史》、《战国策》、《史记》等史书不完全统计,从公元前280年(周赧王35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公元前221年,怀化境内就有战事21起。考古工作者在沅陵太常、辰溪征溪口、洪江黔城等多处发现大量战国古墓,墓葬具有外来文化特征,证明史料所记战争客观存在。
两汉时期。根据《史记》、《寰宇记》和怀化各类地方志等记载,从刘邦派萧何统兵开发武陵设立郡县,到刘备、孙权争夺武陵,两汉400余年有重大战争226起。仅建武二十三年(47年)至二十六年3年时间,因沅陵苗族首领相单程“起事”,刘秀派刘尚、李嵩、马成、马援等将军镇压,就发生重大战事27起。
三国时期。根据《三国志》和怀化各类地方志记载,从221年七月武陵少数民族请兵蜀汉抵抗孙权,到263年十蜀亡后吴人钟离进剿五溪的42年间,有重大战事43起,平均每年有一次战争。
………
怀化历史上这种频繁的战乱局面延续到新中国成立,没有间断。即使在清朝康熙、干隆盛世,仍时有战争发生。到1912年后中华民国的37年,境内更是战祸连年。
怀化历史上究竟有多少战事,难以全面统计,加上两晋、南北朝时期,五溪地区基本上无战争史料可考,因此只能得出一个大体准确的估计数。
我们提出“两千余八百战”,是怎样估算出来的呢?具体来由是: 统计“两千余年”的上限60年,即前面提到的从公元前280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公元前221年,有战事21起;根据怀化各类地方志“两千余年”的下限60年,即从1890年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有重大战事36起;根据《清史稿》和各类方志记载,清干隆太平盛世60年有战事6起。三者180年共有战事63起,以此推算前后2230年,共有战事783起,接近800起。这个数字是保守的,因为怀化历史上战争最多时期应该是从东汉至唐代初年的400余年。《怀化地区志》载,“从战国至清末的两千多年间,境内共发生重大战争数百次,各类大小战事数以千计”。可见“八百战”是符合历史实际的,绝不是夸张之词。
这些战争大体可分为四类:
一是抵御外来侵略的战争。这类战争虽然不多,但波及面广,影响很大。史记载的境内发生最早最大的一场战争就是反侵略战争。战国时秦国欲吞并楚国,首指以今怀化为核心的黔中地区,于公元前280年和前277年两度派10万以上兵力入侵;公元前276年楚顷襄王以倾国之兵击败秦军;公元前224年秦再以60万兵最后夺取了黔中郡。着名的抗日“湘西会战”也发生在怀化。1945年侵华日军结集10万精兵,意欲攻占芷江空军基地,切断盟军供给线,直逼重庆;国民党军方面,在美国空军的配合下,由何应钦任总指挥,调集10万正规军加上民防部队号称60万人,凭借雪峰山天险设防阻击。这是八年抗日战中最惨烈的一次战役,两军在溆浦龙潭一带恶战50余日,双方共计伤亡6万有余。这次战役迫使日军于同年八月在芷江七里桥举起白旗接受“波斯坦宣言”,向世界宣布无条件投降!
二是改朝换代的战争。中国历代改朝换代,各地多有战争发生,但怀化境内战争更多,更持久。以三国为例:先是张飞攻占“武陵郡”; 随后吕蒙杀关羽,怀化全部归吴;221年刘备“攻武陵,败还”;222年2月蜀派马良策反“武陵蛮”;同年7月孙权击败蜀军,怀化又属吴;223年3月蜀又起兵“收获武陵”;同年刘备死,“武陵郡”乘机叛蜀,蜀与吴言和,怀化又一分为二,部分归吴;225年诸葛亮“征南蛮”包括怀化部分地区;230年怀化归属吴国的部分起事反吴,吴国征战三年才得以平定;此后吴派重兵把守“武陵”直至蜀亡。再如明、清换代,明军吴三桂、何腾蛟部,农民军李自成、张献忠部与清军等三方面的十数支军队在怀化境内穿棱混战38年,连年战乱,直到康熙十九年才平息战火。共产党和国民党较量,怀化也是重要战场:1934年工农红军西进准备建立湘西根据地,国民党百万大军围追堵截,红军在境内经历了着名的新厂、便水等战役十余次,并在通道召开重要会议部署长征,史称“通道转兵”。
三是少数民族反压迫、反奴役战争。伍新福着《苗族历史探考》说湘西苗族反抗统治者是“二十年一大反,三至四年一小反”。《怀化地区志》有“大事记”上千条,有三成是记载苗、瑶、侗等土着民族“起事”的。这些战事多以土着民遭到血腥镇压而告终。前面提到的东汉建武二十三年,相单程率众“起事”,攻破郡县,朝廷连年派兵数万“征讨”,所获“首级盈船”(古代战事是以获取敌方人头的多少领赏的,所以杀人多了,人头装满了船)。宋熙宁五年,芷江侗族首领田元猛率众杀死官吏李资“起事”,朝庭出兵数万分三路进剿,官兵所到之处见寨便烧,见人便杀,以至“浮尸蔽江,民不食鱼者数月”。
四是各民族、各派地方势力的兼并战争。这类战争一般是局部的,但破坏性大,尤其是唐宋以后大汉族主义为争夺田园发起的“灭族”战争。口碑资料反映,怀化境内有过多次“灭侗”、“灭瑶”、“灭苗”的历史。元末年间,黔阳汉人与少数民族因纠分引起械斗,最后汉人组织5000多人乘夜袭击安江、岔头一带九垌十八寨,苗、瑶土着民有3000多人被杀害,只剩一人躲藏在河边的岩板底下得以逃生。明末以后,湘西土匪盛行,加上晚清、民国时期时政黑暗,兵匪难分,彼此争强争霸的战争常常央及无辜。1949年3月2日,湘西保安总队汪援华等人为扩充势力,纠集兵匪万余人攻入沅陵县城,焚烧房屋151栋,死伤无辜96人,奸淫掳去妇女113人,史称“湘西三二事变”。
天生一个“战争窝”
怀化为何多战事?笔者研究认为,这是怀化所处的独特地理环境和土着文化共同作用表现出的一种特有人文现象。
主要原因,怀化历史上地处西南战略要冲,东界湘中宝庆,南邻广西桂林,西有京昆古道通云贵,北有沅水通航入洞庭,素有“黔桂门户,全楚咽喉”之称。怀化又是湘西有名大山区,魏峨挺拔的雪峰山雄居东南,逶迤奇险的武陵山绵亘西北,形成两峰夹一垅的狭长结构,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着名的“洞口塘孔道”、“老鹰坡隘口”、“青龙界孔道”、“蒋家湾隘口”等八大关隘排居四面八方,进可攻,退可守,实在是一块天成的军事要地。所以历代兵家无不看重怀化。上世纪六十年代毛泽东提出,“三线建设要抓紧,我们要同帝国主义争时间,我们要同修正主义争时间”。“三线建设”实际是一个军事代名词,随着湘黔、枝柳铁路的建成和一批军事基地的迁入,怀化在林彪执掌军权的时候一直是国家的重要军事基地。时至今日,怀化境内仍有三个县为军事禁区。
其次,怀化资源丰富,物产丰盈,历代统治者和强盛民族都想拥有、占居。怀化四面群山环抱,温、光、气、热等小气候和特殊地质有利于动植物的进化和生长,稻米、柑桔、木材、桐油、茶叶、禽类和草食动物等质优而丰产,饮誉全国;矿产资源也极为丰富,铜、锰、黄金、煤炭等富甲三湘。春秋时期齐桓公伐楚,看重的就是麻阳的铜矿和“苞茅”。三国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首先是征讨南中四郡稳定怀化,以保证军需。秦汉以后,中原汉民族频频入侵,把土着民赶入山林,为的是想挤占沅水流域的良田沃土。
另一个重要原因,怀化土着苗、瑶、侗、土等少数民族具有不惧不绕的抗争精神。五溪少数民族同源,都是盘瓠的后裔,所以“五溪蛮”又称“盘瓠蛮”。少数民族之间、分化后的各民族内部之间都相当团结,他们中没有贵族、没有绝对权力的首领,但他们有特定的组织方式(如“合款”、“赶苗”、“赶坳”等),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后大家都得服从,不准后悔。面对汉人的战争,一个个视死如归。春秋战国以后的两千多后,他们面对强大汉民族的入侵虽然从常德、沅陵、溆浦等平原地一步步向西南大山区逃离迁徙,但也使汉民族付出了沉重的战争代价。
Ⅳ 隘口镇的介绍
隘口镇位于重庆秀山县城西南26公里处,全镇面积12平方公里。辖平所、坝芒、岑龙、凉桥4个村委会和隘口居委会,共42个村民小组、4个居民小组,5299户,21634人。有耕地14494亩,9其中田9351亩,土5143亩,其中非农业人口132人,少数民族人口占55.4%。。境内物产资源丰富,是全县的重要林区之一和全县中药材生产基地,2005年末,有森林面积49206公倾,森林覆盖率41.8%,现有银花种植面积1.5万亩,白术3000亩,其它中药材2000亩。隘口镇是一个以农林为主的乡镇,粮食主产水稻、玉米、薯类等。经济作物主要有银花、百术、杜仲、黄柏等中药材,主要林产品是杉木。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681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2740万元,第二产业1366万兀,第三产业2704万元。产粮食7817吨,财政收入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50元,人均占有粮450公斤。隘口镇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土家、苗族人口12650人,占全镇总人口的58.6%。国道326线贯穿全境,交通较为便利。境内有红三军倒马坎战斗遗址和司令部,是全县仅有的几个革命老区。隘口是“花灯歌舞之乡”,凉桥花灯、余家花灯和黄泥堰花灯历史悠久,全县闻名,长期以来坚持节日演出活动,对活跃农村群众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起了很大作用。
Ⅵ 闯关东是跨过山海关,那么走西口又是在哪个地方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手拉着那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苦在心头。这一走要去多少个时候,盼你也要白了头。”这首歌名叫《走西口》,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哼唱几句,即使不会唱,至少也知道这首大名鼎鼎的民歌。
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这是我国近几百年来几次具有重大历史影响的人口迁徙活动。闯关东是指山海关内的人来到东北生存发展,下南洋是指广东人、福建人(以二省人为主)迁徙到东南亚或是南亚地生存发展,走西口则是中原地区的人通过西口进入蒙古高原地区生存发展。
明末清初,社会生产力遭到了巨大破坏,土地荒芜现象严重。即使如此,清朝为了自身统治,禁止长城以南的中原人翻越长城北上,进入人口稀少但资源丰富的蒙古地区生存发展。但为了生计,山西、陕西、河北等省附近的百姓还是冒险进入蒙古地区。比如察哈尔、土默特、鄂尔多斯,这些地方位于河套平原附近,土地肥沃,宜耕宜牧。从哪进入呢?最方便的通道自然就是杀虎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