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娄底有哪些矿资源
扩展阅读
山西有什么特产资源 2025-07-26 20:13:07
怎么获得送礼物的钻石 2025-07-26 20:12:09

娄底有哪些矿资源

发布时间: 2022-08-03 00:26:07

‘壹’ 湖南省娄底市有多少家煤矿

全市共有煤炭经营企业199家(包括煤矿家),其中市直23家,新化县16家,冷水江市38家,涟源市51家,双峰县14家,娄星区51家,经开区6家。

娄底市简介
娄底市 湖南省辖地级市,位于湖南的地理几何中心,辖娄星区、涟源市、冷水江市、新化县、双峰县、娄底经济开发区、娄底市水府示范片万宝新区,全市东西宽160公里, 南北长102公里。
娄底以汉族为多,有苗、土家、侗、回等少数民族。娄底市辖1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娄星区、双峰县、新化县、冷水江市、涟源市。市政府驻娄星区湘中大道,距长沙112千米。
娄底市地处湘中丘陵西北部和湘西山地东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雪峰山斜亘西北,衡山余脉逶迤东南边境,龙山盘踞南部。新化县大熊山西侧九龙池海拔1622米,为境内最高峰。涟水向东注入湘江,资水向北汇入洞庭湖。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矿产有煤、锑、锰等,冷水江市锡矿山有“世界锑都”之称。

矿产资源
娄底市区域内的地层发育齐全,出露完整,从元古界到新生界均有展布。地质构造西北向是弧状的褶皱及冲断层等压性结构面,以及与之伴生的张性断裂和扭性断裂;东西向是隆起和凹陷明显,弧状褶皱横跨其上,概言之是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交错存在。复杂多变的地质构造,造成岩浆活动频繁多样,带来了丰富的成矿物质,加上区域变质的作用,加速了成矿物质的贮存和富集。因而,大自然赐予的这块宝地,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且矿种齐全。境内已发现47个矿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25种,占湖南省探明储量矿种的30%,是湖南矿种较齐全的地区之一。已探明储量的矿产地58处,其中大中型矿床36个,以煤炭、建材、有色金属为主。保有储量占中国、全世界第一位的有锑,占湖南省第一位的有煤、白云石、石灰岩和大理石,占湖南省第二位的有石墨等,占第三位的有石膏和黄铁矿,其它如金、铅、锌、锰、钨等矿种的探明储量也在湖南省占有重要地位。钒、硅石等矿种,虽然尚未探明储量,但潜在远景较大,有望成为未来的优势矿种。煤炭:娄底市内煤矿资源丰富,品种齐全,有无烟煤、贫煤、瘦煤、肥煤、焦煤等,且品质好,发热量一般都在4000─5000大卡。

‘贰’ 想知道: 娄底市 冷水江锑矿 在哪

你说的冷水江锑矿应该是位于娄底市冷水江市的百年老矿锡矿山矿务局吧。该矿位于冷水江市北部的锡矿山街道办事处和矿山乡境内。

‘叁’ 谁知道湖南衡阳、娄底、邵阳长沙以南地区的矿山分布图

冷水江市“世界锑都”锡矿山,金竹山煤矿、资江煤矿、大建煤矿、利民煤矿、冷江煤矿、衡阳市常宁县水口山铅锌矿;醴陵市湘东钨矿;邵东牛马司煤矿、群利煤矿;娄底市恩口煤矿;涟源斗立山煤矿;新化马鞍山煤矿;新邵县红旗煤矿;郴州资兴市资兴煤矿;其中冷水江市的锑矿世界第一。

‘肆’ 娄底的自然资源

娄底不仅是湖南的重要产煤区,在江南地区也是主要煤炭基地之一。煤炭探明储量11亿吨,以烟煤和无烟煤为主,局部见有石煤。主要分布在冷水江市、涟源市、娄星区以及双峰西北部和新化东部。铁:市内共有铁矿点58处,其中中型矿床2处, 分沉积型、风化型和热液型3种类型。探明储量4307.6万吨,保有储量2946.5万吨,主要分布于涟源田湖,新化洪水坪、圳上,双峰钟岭、测水,冷水江锡矿山、潘桥等地。石灰石:分布极广,几乎随处可见。不仅储量大,而且质量好、品种齐,为全国少有。锑:境内共有锑矿点25处,其中大型矿床2处,中型矿床2处,均集中在冷水江锡矿山。
娄底境内锰矿、 铁锰矿、钒矿、石膏矿等金属和非金属矿的储量也很丰富。特别引人注目的是2001年5月, 中南石油局勘探开采的“冷水江一井”绽开了湖南第一束石油天然气火苗,标志着冷水江市的石油天然气试开采已获圆满成功,结束湖南无油气历史,为湘中能源开发又添上了新的一笔。娄底矿产配套较好,空间公布较明显,有利于统一规划和综合开发利用,为娄底成为湖南省的能源原材料开发区奠定了基础。

‘伍’ 湖南有哪些有色金属矿

湖南目前已探明储量的有色金属一共有37种,其中锑的储量居世界首位,钨、铋、独居石等名列全国榜首,铅、锌等储量也很丰富。
大自然成就了湖南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其储量几乎占据了中国有色金属储量的三分之二,全球的三分之一。作为全球重要的矿物资源集聚区,湖南的有色金属资源种类丰富且储量较大,娄底的锡矿山被称为"世界锑都”,郴州的柿竹园矿床富含140多种矿物,是世界罕见的特大型多金属矿床,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另外湖南的铅锌铋铜等有色金属矿的储量也是十分可观的。所以,对于湖南有色金属矿产特征以找矿方向的研究对于合理开发利用湖南地区的有色金属矿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湖之南,雪峰之下,蕴藏着一个瑰丽的“有色金属之乡”湖南。大自然的厚爱,使得这片大地上聚集了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除了“世界锑都”锡矿山、“世界铅都”水口山之外,湖南郴州的柿竹园更是富含140多种矿物,成为世界罕见的特大型多金属矿床,储量几乎占据世界总储量的四分之一。
1湖南有色金属资源的地质成因:
着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指出:“矿产分布规律,一部分和成生条件有关,但主要受构造体系的控制。”活动性的构造带或某个构造体系中比较活跃的部分是有色金属的分布带,而湖南地区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正是由于其自身具备的得天独厚的地质条件。
湖南位处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早在16至17亿5前之时,湖南地区正处于地造发展阶段,沉积作用下形成了数千米厚的岩石层。岩层中富含有铅钨铋钼等元素以及大量的硅铝质成分,成为有色金属矿床形成的重要物质基础。同时,每一次强烈的构造运动都会使岩层产生部分褶皱带和拗陷带,当地壳再次受到强烈挤压与扭动时,已经褶
皱成山的岩层再次褶皱或发生断断,并沉入拗陷带之内。这些岩石在巨大的压力与热力作用下,经过重新熔化形成了有色金属矿质丰富的岩浆,为各种元素的富集提供了非常好的导矿构造与储矿构造条件。地壳运动所引起的花岗岩活动非常剧烈,从而使许多与花岗岩相关的有色金属如钨、铋、锡、铍、铅、锌等矿床大量形成,这种得天独厚的地质条件使湖南有幸成为有色金属之乡,不能不说这是大自然最慷慨地赐予。到目前为止,区内已经发现各类矿产地约5000多处,特大型的矿床约8处,大型的矿床约105处,中型的矿床约277处,小型的矿床约1250处。这些矿产地位置主要分布在湘中、湘南及湘西北成矿带。

‘陆’ 湖南娄底最大的金属矿在哪 最有名的叫什么矿啊

在娄底冷水江有一个叫锡矿山的地方,实际上锑矿。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锑矿,位于冷水江市。

‘柒’ 湖南省哪些地方有矿产

湖南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的有娄底市的新化县、涟源市,湘潭市的湘潭县,郴州市的永兴市、宜章县,衡阳市的耒阳县,株洲的攸县,邵阳的邵东县等。
金矿比较丰富的有岳阳的平江县等。

‘捌’ 娄地再哪

你打错了吧!!
应该是娄底吧!!!
娄底,地处湖南的中心位置,因相传是天上28个星宿中的“娄星”和“氐星”交相辉映之处而得名,素有“湘中明珠”之称。辖娄星区和冷水江、涟源两市及新化、双峰两县,总面积8117平方公里,1998年末人口394.25万人。

娄底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娄底在秦时属长沙郡,西汉时属长沙国,东汉时分属长沙郡、零陵郡,三国、晋时分属衡阳郡、昭陵郡,隋时又归属长沙郡,唐、宋时分属潭州、邵州,元时属潭州路、宝庆路,明、清时属长沙府、宝庆府,民国时属五、六行政督察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属邵阳专区、益阳专区。1952年起属邵阳专区。1977年9月,从原邵阳地区析置涟源地区,辖新化县、双峰县、涟源县、邵东县、新邵县、冷水江市。1980年娄底镇恢复为娄底市建置。1982年涟源地区更名为娄底地区。1999年撤销地区建制,改为娄底市,原娄底改为娄星区。娄底是名人辈出的宝地。清咸丰、同治年间,今双峰县人曾国藩组织湘军,镇压太平天国,成为晚清重臣。清光绪年间,新化县籍旧民主主义革命先驱陈天华着有《猛回头》、《警世钟》,被称为“革命大文豪”。1921年,双峰县人蔡和森在法国勤工俭学,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回国后一直在中共中央担任领导工作,为中国早期革命领袖之一。还有着名妇女运动先驱蔡畅、国民党上将宋希濂等历史名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不久,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新化县人罗盛教赴朝参战,在朝鲜为抢救掉入冰窟的朝鲜少年崔莹而光荣牺牲,被誉为“国际主义战士”。

娄底资源丰富,区位优越,是一片富饶的土地。这里气候宜人、土地肥沃、风调雨顺,农业开发条件得天独厚。盛产粮、猪、牛、茶叶、西瓜、水果等几十种农副产品和名优土特产品。永丰辣酱誉满神州,新化牛肉名扬三湘,涟源粉丝、娄底罐头也声势日壮。目前,娄底已被国家和湖南省定为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和外贸出口基地,是国家持续农业开发试验区。矿产资源优势突出,已探明可开采的矿藏45种,已开采36种。目前,原煤、火电、焦炭、生铁、锑品、纯碱产量居全省首位,钢材、水泥、电石产量居全省第二。其中锑矿储量与产量均居界第一;原煤储量达30亿吨,占全省储量的50%。此外,铅锌矿、金矿、重晶石、白云石、墨晶石、石墨、石英、石膏、硫磺、瓷土、陶土、金钢砂、铜、钨、砷、锰、铀、钡等矿藏也丰富,有广阔的开采前景。被称为“十里钢城”、“百里煤海”、“世界锑都”、“建材之乡”。为此,湖南省人民政府已于1988年将娄底定为能源原材料开发试验区。娄底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这里地处我国东中部通往大西南的必经之道,北进川黔,南下粤桂,东连湖南“一线两点”经济重点建设地带,西接湖南西线开发的丘岗山地试验区,是湖南省南北通达、东西连贯的要衢。在湘中形成了人流、物流集散中心。湘黔,娄邵铁路干线和即将动工的洛湛铁路交汇于娄底市,使娄底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上海至云南瑞丽高速公路经过娄底。207、320国道以及涟(源)溆(浦)、宁(乡)邵(阳)、娄(底)衡(阳)、娄(底)湘(乡)4条省道贯通全区,通车里程达5000多公里。资水、涟水两大水系贯穿全区,常年通航里程达200多公里。长沙黄花国际机场距娄底仅200余公里。娄底拥有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形成了立湘中而通八方、居腹地而达全国、处一隅而至世界的交通优势。

娄底经济发达、事业繁荣,是一片发光发热的土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娄底人民牢牢把握经济建设中心,锐意改革,加快发展,经济建设成就巨大,社会事业欣欣向荣。“八五”期间,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国民生产总值以平均每年14%的速度递增,大大高于“七五”期间6%的增长速度。“九五”期间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的发展速度。1998年全市国内生总值达176.97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第一产业增长7.1%。第二产业增长11.8%,第三产业增长12.5%。财政收入6.69亿元,连续20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从1978年到1998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相当于改革前28年投资总和的13.2倍。

---农村经济有了飞跃发展,农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3.91亿元,增加到1998年的63.89亿元,平均年递增6.2%,主要农产品产量都有较大幅度增长,1997年粮食总产量达164.05万吨,比1978年增长60.2%,年均递增2.5%,油料产量达3.45万吨,增长3倍;出栏生猪402.53万头,增长2倍;水产品、水果等产量增长8倍以上。特别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娄底经济建设中的一支强劲的生力军,带动了整个农村经济的繁荣。1998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317.22亿元,比1978年增长128倍,平均每年以29.3%的高速度增长;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到54.04万人,占全区农业人口的16.9%。乡镇企业已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新的创业天地。

---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壮大。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通过不断加大企业改革力度,把企业全面推向市场,使娄底工业得到持续、稳定、高速发展,奠定了能源、原材料工业发展基础,形成了能源、冶金、化工、建材、机械五大支柱产业为主,门类齐全,具有区域特色的工业体系。拥有相当生产规模和技术装备水平,生产能力较强的大中型企业34家。其中有世界最大的锑品生产基地锡矿山矿务局;中南最大的生铁铸造基地冷水江钢铁总厂和水泥生产基地雪峰水泥集团有限公司;有湖南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涟源钢铁集团公司和汽车零配件基地华达机械总厂以及原煤生产基地涟邵矿务局;有湖南大型火力发电基地之一的金竹山电厂和化肥生产基地之一的大乘资氮集团有限公司,形成了一条实力雄厚的工业走廊。1998年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210.06亿元,比1978年增长9.43倍,平均年递增13.14%,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由1978年的38.6%上升到1998年的42.6%。主要支柱产品产量与1978年相比,原煤增长75%,发电量增长87.3%,生铁增长3.11倍,钢增长4.97倍,钢材增长5.13倍,水泥增长4.42倍,锑品增长1.35倍,耐火材料增长3.03倍,焦碳增长1.07倍,化肥增长1.89倍,纯碱增长7.24倍,陶瓷增长2.57倍。

---内外贸易日益活跃。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市场提供了充裕的货源,市场商品供求日趋繁荣活跃。特别是通过稳步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和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打破了国有商业大包大揽,独家经营的格局,逐步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多种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减少经销环节的流通体制。到1997年底,已拥有各类批发零售餐饮业机构网点8.32万个,比1978年增长21倍,1997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1.98亿元,比1978年增长19.5倍,年均递增17.3%。对外贸易也得到较快发展。1997年外贸经营总额达13598万元,比1978年增长1.7倍。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936万美元。

---教育、科技、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有了显着进步。通过实施“科教兴娄”战略,教育、科技等各项社会事业得到蓬勃发展。至1997年底,已有各类科研机构160个,比1978年增长3.7倍,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9万人,增长7.6倍。改革开放20年来,共取得科技成果947项,其中国家级32项,省部级33项。完成“星火计划”项目137个,其中国家级8个,省部级40个。通过增加教育投入,实行多形式办学,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多规格的教育网络,到1997年底,普通高校、中专和技校共18所,在校学生共15442人;拥有普通中学311所,在校学生20.58万人;职业中学50所,在校学生2万人。普通小学2018所,在校学生52.81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8%。卫生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已形成多层次结构、防治结合,科目齐全的医疗卫生体系。到1997年,已有各类卫生机构1272个,病床81.57万张,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2685人。一些恶性传染病已经消灭或完全得到控制人口预期寿命大大提高。同时,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各方面都有较大发展,文化网络初具规模,电影院、剧院、书店、文化馆遍布城乡,群众性体育运动广泛开展,专业体育队伍不断壮大,竞技水平明显提高,一批优秀运动员在国内外比赛中多次获得好的成绩。

娄底风光秀丽,环境宽松,是一片迷人的土地。娄底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景色迷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清代名臣曾国潘故居等人文景观和风光名胜旅游点70多处,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旅游景区。涟源湄江风景区以峰险、水秀、洞奇、石美而闻名遐迩。冷水江市波月洞,双峰县华天洞气势宏伟,景观奇特,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而且是一座可供研究的岩溶博物馆。列为省级森林公园的大熊山、龙山、九峰山,风光秀丽,景色迷人,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娄底市郊的水府庙水库、涟源市白马水库、新化柘溪水库,是较好的水上游玩娱乐区和别具一格的旅游佳境。随着开放带动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娄底的投资环境日臻完善,出台了一系列对外开放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建立了配套的外商服务机构,对于娄底投资办企业的客商,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对外商权益严格依法予以保护。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硬环境。总投资100多亿元的公路、铁路、电力建设,娄底赢来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湘黔铁路娄底至怀化段的电气化工程和娄底至株洲的铁路复线已建成使用,投资4.7亿元的娄底火车新站已投入运行,其站前广场面积6.4万平方米,是全国最大的车站广场之一。一条相交于娄底市的洛湛铁路,是我国即将动工建设的第三条南北大通道。现在这条线的娄底段已勘测完毕,可望在1999年底破土动工。高等级娄湘公路的建成,打通了娄底的东大门,缩短了与省内发达城市的距离,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繁荣。总投资4.3亿元的全封闭式全立交的娄底至涟源高等级公路正在加紧建设。娄底是湖南最先拥有现代通讯设施的地市之一,可与世界190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通讯联网,信息高速公路和多媒体通讯已开通运行,通讯设备达到国际九十年代现代化水平。娄底市是一个设施齐全、功能配套、商业繁荣、文化发达、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兴工业城市,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总人口达79.9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20.4%。投资环境的改善产生了明显的效益。目前,已有美国、日本、意大利、新加坡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前来娄底洽谈经贸合作项目。利用外资的领域已遍及工业、交通、基础产业等众多行业。利用外资的渠道已涉及合资、独资、三来一补、租赁等多种方式。有各类开发区6个,其中娄底外资工业区、冷水江布溪开发区、新化梅苑开发区在高技术产业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至今,相继完成了105个利用外资项目,由此带动的总投资额60余亿元。有15家企业获得了自营出口权。

娄底蓝图宏伟,前程似锦,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回顾昨日辉煌信心倍增,展望明朝远景重任在肩。经过多年的发展,今日之娄底已是屹然崛起的娄底、兴旺发达的娄底、阔步前进的娄底。根据已制定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到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230亿元,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再翻一番。在发展战略举措上,坚定不移地实施“结构效益”战略,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努力壮大经济支撑点;加大倾斜扶持力度,努力培育经济增长点;加大优势转化力度,努力突出区域新特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突破制约经济发展的关节点。力争经过3年左右的努力,使国民经济总体结构得到基本优化,增长速度得到较大提高、发展后劲得到明显增强,真正显现出持续、稳步、快速、高效的良性发展态势。新世纪即将来临,娄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加速经济发展,娄底热忱欢迎海内外有识之士来观光旅游、洽谈经贸,投资兴业。娄底将以一流的投资环境,一流的服务水平,一流的权益保护措施,全力给投资合作者提供一个大展宏图的舞台,共同描绘跨世纪宏伟蓝图。明日之娄底,将更加灿烂辉煌。

‘玖’ 湖南娄底在那里吗/那地方好吗

娄底境内整个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倾斜。西部新化县、冷水江市、涟源市西南部属湘西山地区,山势雄厚,峻岭驰骋;东部涟源市的中、东部,娄星区、双峰县属湘中丘陵区,地势逐渐降低,地形起伏平缓,丘岗延绵,平地宽敞。境内山脉纵横,群峰起伏,矗立大小山峰数百座。西部雪峰山脉从新化西部风车巷蜿蜒入境,斜亘西北,主要支脉有天龙山、桐凤山、奉家山、古台山、凤凰山、大熊山和冷水江境内的祖师岭等;东南部有座落在双峰县的九峰山,是南岳七十二峰之一,为双峰、衡阳两县的天然分界线;西北部是雪峰山余脉,向涟源伸入,西起白竹山,东至洪家大山,透迤起伏,峰峦重叠,最高峰寨子山为涟源与宁乡的天然界山;中部龙山山脉横亘,主要山峰有龙山、石坪山、杨材山、仙女寨等,弯曲连绵40余公里。全区平均海拔170米, 最高点是新化九龙池,海拔1622米;最低点是双峰的江口峡谷,海拔64米,两点相差1558米。
在娄底境内,群山林立、丘陵起伏之间,溪水奔流,河网密布,水系完整,水量充沛。全市主要河流有:东部涟水,为湘江中游一大支流,源于新邵观音山,自西向东,流经涟源市、娄星区、双峰县,经湘乡至湘潭县河口入湘江,境内全长85.85公里,沿途纳孙水、湄江、 测水等1-4级支流89条,控制流域面积3906平方公里。 西部资水,由南向北,流经冷水江、新化。经安化柘溪,过益阳注入洞庭湖,贯穿境内西半部,区内流程112 公里,有1-4级支流100条,控制流域面积3985平方公里。区内各河流水质较好,PH值在正常范围内,离子总量不高,中等矿化度,适合于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之用。全区年平均降水1406毫米,降水总量113.95亿立方米,且西部山区多于东部丘陵平地,直接形成的地表水资源38.87亿立方米。外来水资源丰富,共有133.42 亿立方米,主要在西部,控制利用少;东部入境水虽不多,但利用较好。地下水年平均为21.6亿立方米,年径流量平均达21.35亿立方米,主要公布在北、东、 南部地区、水能理论蕴藏量32.5万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的14. 26万千瓦。目前具备人工养殖的水面18万亩。
娄底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热量丰富,温度适宜,四季分明:冬季少严寒,夏季多酷热,秋季晴朗温暖,春末夏初多雨成涝,盛夏初秋少雨多旱。全年平均气温16-17.3℃。年平均日照时间1538小时, 东部多于西部。无霜期268天。由于雨水偏多,土壤湿重,多为红壤,其次还有黄壤、黄褐土等。土地资源优势在于海拔低,土质好,丘岗河谷平地分布比较集中,有利于发展农业和城镇建设;山地面积大,宜于林业发展。

娄底介绍

娄底市,位于湖南的地理几何中心,辖娄星区、涟源市、冷水江市、新化县、双峰县,全市东西宽160公里, 南北长102公里,总面积8117平方公里。
娄底一带原为少数民族杂居之地,相传先民们是盘古的后裔,属三苗、九黎集团,出自五帝中的颛顼。娄底在夏商周时为荆州一隅,战国时属楚的范围。秦统一中国后,娄底正式列入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的多民族国家秦的国土,隶属长沙郡。1977年9月,国务院批准建立涟源地区,1982年12月更名为娄底地区,1999年1月改为地级娄底市。
娄底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自古以来就是湖南省主要的战略腹地和南北通达、东西连贯的要衢。湘黔、娄邵铁路在这里交汇。207国道、320国道与正在兴建的洛(阳)湛(江)铁路、上(海)瑞(丽)高速公路贯穿娄底,使娄底成为我国江南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娄底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热量丰富,温度适宜,四季分明:冬季少严寒,夏季多酷热,秋季晴朗温暖,春末夏初多雨成涝,盛夏初秋少雨多旱。全年平均气温16-17.3℃。年平均日照时间1538小时, 东部多于西部。无霜期268天。由于雨水偏多,土壤湿重,多为红壤,其次还有黄壤、黄褐土等。境内整个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倾斜。西部雪峰山脉从新化西部风车巷蜿蜒入境,斜亘西北, 境内群山林立、丘陵起伏之间,溪水奔流,河网密布,水系完整,水量充沛。水能理论蕴藏量32.5万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的14. 26万千瓦。目前具备人工养殖的水面18万亩。
娄底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市内有清代名臣曾国藩故居等人文景观和各类风景名胜旅游点70多处。涟源市湄江风景区、冷水江波月洞及大熊山、九峰山、龙山等省级森林公园风光秀丽,景观奇特。位于娄底市郊的水府庙水库、胜仙洞等胜景,都是别具一格的旅游佳境。
娄底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双峰洛阳湾古建筑群、九峰山古庵。新化北塔、洋溪文昌阁、涟源龙山药王殿等名胜古迹各具特色,为优美的自然风光抹上了浓厚的历史文化色彩,广袤的娄底土地到处闪耀着中华古文明的辉煌。钟灵毓秀的娄底山水孕育了代代英才。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晚清着名外交家曾纪泽,辛亥革命先驱陈天华,中共早期领导人蔡和森,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罗盛教等大批志士仁人,在娄底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光辉的篇章。
娄底矿产资源丰富,素有“世界锑都”、“百里煤海”和“有色金属之乡”的美誉。已探明可供开采的矿藏达48种,且储量大,品位高。其中锑矿储量居世界之冠,煤炭储量居湖南全省第一,石膏、石墨、重晶石、大理石等非金属矿藏在湖南乃至全国名列前茅。
娄底经济发展迅速,投资环境日益完善。九十年代以来,娄底工业从小到大,由弱转强,形成了以冶金、建材、煤炭、化工、电力、机械为骨干的工业支柱产业,涌现出了涟源钢铁集团、锡矿山闪星锑业有限公司、金竹山电厂等产业典型。近年来,娄底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兴建了日供水量总达60万吨的水厂、超高压变电站、第二煤气源厂等一大批基础设施,修建了两条高等级公路和多条市内主要交通干线,开通了40万门程控电话、20万部移动电话,建立了与全球联网的娄底信息港。娄底市中心城区已建成全国有名的森林城市。
娄底正敞开大门,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优美的环境、最优质的服务,竭诚欢迎海内外客商和有识之士前来观光旅游,投资兴业,大展宏图,共同开发这块宝地,共图繁荣富强。

娄底市位于湖南省中部,介于北纬27°12''31"~28°14''27"、东经110°45''40"~112°31''07"之间,处于江南地形由西向东递降的第二阶梯(云贵高原)向第三阶梯(江浙丘陵)的过渡地带,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侯区。东起双峰县荷叶乡新高村,西至新化县上团乡上团村,东西直线距离160公里;南起双峰县花门乡仁山村,北至新化县大熊山毛坪界,南北直线距离102公里。周围与6地、市相邻:东北与湘潭市的湘乡市、长沙市的宁乡县毗连,东南与衡阳市的衡山县、衡阳县接壤,西北与益阳地区的安化县相依,西南与邵阳市的邵东、新邵、隆回县交界,西部紧靠怀化地区的溆浦县。娄底市政府机关驻娄底市市中心,与省会长沙市中心直线距离112公里。
湘黔铁路由东向西,经娄星区、涟源市、冷水江市、新化县,境内里程145公里。娄邵铁路从北到南,自娄星区经涟源市、双峰县至邵东县、邵阳市,境内里程52.2公里。洛湛铁路从北到南,经娄星区、涟源市、双峰县,境内里程70公里。潭邵高速公路经过娄星区、双峰县,320国道横过双峰县,境内里程50.5公里;207国道经过涟源市,境内里程71.5公里。宁涟、涟淑、邵新、双衡、双涟、娄双等6条(段)省级公路与320、207国道相连。还有资江、涟水两条航道,交通便利。
199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地建市,全市总面积为8117.7平方公里,合81.18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8%。耕地面积223.75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18.5%。

‘拾’ 谁湖南的矿产资源的分布

湖南是着名的“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矿之乡”。2018年,全省已发现矿种144种,探明资源储量矿种109种。其中,能源矿产7种,金属矿产39种,非金属矿产61种,水气矿产 2种。实施地质勘查项目(含续作项目)139个,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3处。国家地质公园14个。

锡矿山位于湖南省冷水江市,是世界上储量最大的锑矿。为埋藏于泥盆纪石灰岩层中的辉锑矿。西南延伸的背斜岩层中有三层矿床,厚度在2.5至8米之间。矿区露于地表的面积有14 km。北矿山主要产辉锑矿及黄锑矿,后者为硫化物氧化的产物,夹杂在辉锑矿中,南矿山则产辉锑矿,矿石在原地精炼。矿石的主要成分为石英、黄铁矿、辉锑矿与方解石。

(10)娄底有哪些矿资源扩展阅读:

湖南新晃县共发现矿产地20余处,其中特大型矿床1处(贡溪重晶石矿),大型矿床1个(硅酸盐钾矿床),中型矿床1个(酒店塘汞矿床,因矿产资源枯竭已关闭),其余均为小型矿床、矿(化)点。有一定规模和资源储量的主要矿产资源有重晶石矿、汞矿、磷矿、硅酸盐钾矿、石灰岩、砖瓦粘土、铜铅锌矿、金矿。

新晃县境内已发现矿产资源20余种,有铁、铜、铅、锌、金、汞、硒、碲、镉、重晶石、磷、钒、硅酸盐钾、水晶、石煤、石灰岩、饰面石材、砖瓦粘土、建筑用砂以及温泉等,其中仅重晶石矿和磷矿,酒店塘汞矿、马王铜铅锌矿的地质勘查程度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