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安徽什么城市有资源但发展不起来
扩展阅读
物流企业成本构成有哪些 2025-05-18 04:16:36
直接人工费用怎么分配 2025-05-18 04:12:06

安徽什么城市有资源但发展不起来

发布时间: 2022-08-01 08:09:08

⑴ 同属资源型城市,为何淮南、淮北没能像铜陵一样成功转型

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的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资源型城市的优点就是有丰富的资源,起点比别的城市高,但同样也要面临转型的问题。一定要在资源枯竭来临之前实现产业转移。淮南、淮北是安徽最大的煤矿资源城市,目前也面临资源枯竭,但目前转型并不成功。但反观铜陵,这里的铜矿可能早就挖空了,为什么经济发展依然没有受阻呢?

即便如此,淮南与淮北同样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淮南目前的目标是做精做优煤电化产业链,做大做强非煤产业群,淮北也将产业重心放到了酿酒业。一旦解决了城市转型问题,相信两座城市都能很快实现飞跃式发展。

⑵ 安徽为什么不发展蚌端口


安徽并没有不发展蚌端口,而是安徽省提出要发展出一个全国知名的安徽城市,于是安徽财政开始全力倾斜合肥,导致蚌端口发展速度变慢。无论是省会合肥还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芜湖、马鞍山,甚至是具备旅游资源的黄山、宣城,全部都集中在安徽的中南部。但是一直到今天,蚌端口仍然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输出城市。

⑶ 安徽发展不起来是因为什么

安徽为什么发展不起来,那是因为合肥没有吸引人才的能力,在地图上看,合肥就是个独城,看看杭州 南京周边的城市群,密布,安徽想发展起来 必须要改革,重点打造皖江副省级城市,位置最好就是安庆池州,周边城市密布,景区甚多 都在20公里以内,自然条件太好了,又在长江的黄金要道,安徽籍前20名富豪80%都在皖江,现在安徽领导一股脑的举全省之力 只发展合肥,然而合肥还是不行,那些领导 就会把 责任推给中央不重视安徽, 发展的根本 在于自己,安徽不改革 永远发展不下去,建议安庆 池州 铜陵合并成副省级城市,让安徽重新增添活力,有效的和 江苏 浙江融合,合肥也不用担心省会的位置,你一直占用着安徽的大部分资源,只是这么多资源 没有利用好,因为地理位置限定的,
你们看看合肥周边没有配套城市服务,就一个独城,发展100年200年都比不上 南京 武汉 杭州,那么安徽的人才也会被这些城市给虹吸了,而且还有上海 广州 深圳北京这些一线城市。而且安徽当时放弃 了长江这条重要的黄金水道,大家再看看 南京 和杭州的城市群和合肥成鲜明的对比,

南京和杭州他们周边的城市连成片,有效的带动了省内城市发展,合肥没法带动,合肥周边都是县城,没有人才的聚集,怎么会产生优秀的企业,没有优秀的企业怎能好的就业,没有好的就业怎能带动人民的安居乐业。所以安徽的发展必须要做皖江打造一个 像青岛 宁波这样的计划单列市 或者副省级城市,让资资源重新利用,让人才重新汇集,让安徽更加繁荣,让国家更加富强,芜湖 马鞍山 距南京太近,很容易被南京虹吸,安庆 池州 铜陵合并建副省级城市 是重振安徽最好的选择,

⑷ 安庆为什么发展不起来

首先,安庆已不再是省会城市,所以国家和省政府并没有太给安庆什么项目,政策,和扶持力度,安庆只是靠自己的力量。
当然也不排斥安庆地区有很多干部贪污,不干实事。
安庆的宣传力度不够,城市没有一个先进的领导集体,安庆人喜欢单干,或者到外地打工,濒临长江,但有些偏僻,山多,穷乡僻壤,办一些公司都需要经过上级的层层阻挠和剥削,很放不开。
有传言说省会合肥剥削其他各个城市的资源来发展自己,房子盖了拆,拆了又盖,国家那么重视,发展的人均还是比不上芜湖,马鞍山,和铜陵等城市。
这么说,要真的想安庆真正发展起来,除非合肥发展起来,才有精力和能力帮助安庆发展起来。
以前安徽提出合芜蚌经济圈,然后搞不下去了,就提出了合芜经济圈,然后又提出了合肥经济圈,说明省会合肥发展不起来,需要国家和举全省之力的帮助。
经济发展靠的是国家和地方的共同努力,国家是主导力量,深圳就是证明,国家不帮助安庆,安庆自然就难以发展起来。
安庆市区处安庆的西南一隅,背面又有大龙山,交通不够发达,不能紧紧形成八县的中心区域,不能形成辐射带……安庆发展不起来的原因有多方面,但是近几年安庆也有所发展,希望安庆能再度重新振作,成为安徽省的领头羊,重振雄风!

⑸ 安徽地理位置那么好,为什么会经济落后

安徽的地理位置,真的很好吗?

当我们讨论一省一市先天地理环境优越与否的时候,往往讨论的是以下几点因素:

1、与海洋的距离:其实准确说,应该是距离最近的大型港口的距离。现阶段世界范围内物流运输,海运以其高性价比占据绝对优势。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与地区,如美国、欧洲、日韩、澳洲等地区,全都没有跳脱开这一基本规律。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区域经济格局,自东向西呈现阶梯式弱化的根本原因。

2、黄金航道:其实这一点和上一点是相通的,作为不直接沿海的内陆省份,生产的工业制品如何进行出口贸易呢?虽然公路和铁路也能够分担一部分的物流需求,但是最高性价比的依旧还是内河航运。长江的上中下游,分别诞生了重庆、武汉、南京和上海这样的超级城市。

3、地形条件:最适宜人类聚集和商业活动的,当然是平原地形。在农业文明时代,平原可以提供更多的耕地,从而养活更多的人口。到了商业文明时代,平原可以提供更多的商业和住宅用地,方便经济的发展。

单独把以上三条哪一条单独拎出来,安徽的地理条件似乎都是非常优越的:首先是与海洋的距离只隔着一个江苏省,相比其他中西部省份绝对位置更靠西;其次是长江、淮河两条重要河流穿省而过,其中长江是中国最黄金的货运航道;最后是全省平原比例超过55%(淮河平原+沿江平原)。

“穷邻居”的日子,并不好过

中国民间有种说法,叫做再穷也要和富人混在一起。换而言之,我们可以理解成为,穷人要和富人做邻居。但是穷邻居的日子,往往过得都不是多好。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环京津的河北。其实河北放在全国范围内,并不能算是穷邻居,只是和京津一比,自然是相形见绌。若论地理位置的优越,河北只怕是丝毫不逊色于安徽。

首先是河北本身就是沿海省份,虽然区域内最好的港口划在了天津,但是河北依旧有唐山、秦皇岛、沧州三市直接沿海。经济总量上,按照2017年的全国省份排名,河北比安徽高上五个位次。论交通,由于直接环绕京津(所有京字头铁路线必经河北网状散开),所以河北无论在普铁还是高铁时代,铁路密度都位居全国省份前列。

为什么河北地理位置这么“优越”,始终没发展起来呢?其实背后的道理,和安徽的情况是非常相似的。在区域资源总量(含人口)相对固定的前提下,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数量和体量,是完全可以预估的。这时就看谁跑得快,获得先发优势了,你甚至可以理解成为,这是城市和省份的经济阶层。依照华北地区的资源情况,能够供养北京这样一座超级城市已属不易,天津目前都还处于供给不足的局面。

长三角虽然情况比京津冀好上不少,但是已经同时供养着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宁波等多个一二线城市,且这些城市之间的竞争也十分白热化。按照官方统计,安徽是长三角城市的最主要人口流入来源省份。

所以与其说安徽没能够发展起来,倒不如说许多安徽人,已经通过成为新上海人、新江苏人和新浙江人的方式,完成了他们的自我实现。

⑹ 合肥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

诚然,与周边省会相比,合肥的确是落后了。仅从GDP看,除了与南昌差距较小外,其他周边省会城市都是合肥的2─3倍。众多网友把合肥的落后说成是地理环境因素,特别是不靠长江的因素。所以网上要求迁移省会的呼声比较高。我不认同这个观点,因为在 我看来,濒临长江没有多少优势可言,内河航运在现代交通中的地位和作用一落再落,日渐式微了,而长江更成为南北交通一大屏障,障碍了南北交流和经济的发展。 所以合肥的落后就要另寻原因了,如果排除领导因素,我认为合肥落后的症结在于缺乏国家干线铁路。可以先环顾一下四周,郑州是京广和陇海铁路的交汇处,济南、南京位于京沪铁路上,武汉在京广铁路上,南昌位于京九、浙赣铁路上。这些城市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处在国家干线铁路上,南北向的交通十分发达,东西向的交通也可由支线铁路或内河航运填补,譬如济南有胶济铁路可达青岛,南京有宁芜—皖赣铁路和长江航运解决了东西向的交通问题,武汉东西向的交通也可通过武九和汉渝铁路及长江航运,而郑州、南昌本身就位于东西南北向铁路干线上。所以这些城市的东西南北向的交通都十分发达。再看看合肥,以前只有一个淮南线,支线铁路不说,还在很长时间内不能跨过长江,后来又建了一个地方铁路合九线,合肥始终没有国家干线铁路,两条支线铁路联接的是合肥梦寐以求的国家两大动脉——京沪和京九铁路。 城市的竞争不是从现在开始的,它有深厚的历史原因。合肥的落后不是从现在开始的落后,而是从建国就开始了。缺乏干线铁路是合肥落后的基因。计划经济年代里,工业布局在资源城市和铁路交通优势突出的城市里,合肥因为缺乏国家干线铁路,东西南北向的交通落后,获得的国家投资就相当少,而周边省会城市却得到了国家的大量投资,武汉成为钢铁、汽车基地,南京成了石化大本营,济南建有炼油厂、重汽厂、钢铁厂,合肥却没有什么大型的工业企业,所以从历史积累上合肥就与周边省会城市拉开了差距。同时缺乏干线铁路,也意味着缺乏人流、物流,这种劣势在市场经济年代更加明显,合肥一没有资源,二没有市场,三没有交通优势,不能通过交通的优势辐射其他地区,那么外商内商谁还愿意来,这进一步造成了合肥与其他省会城市的差距。 芜湖长江大桥通车和西安-南京铁路的修建给合肥带来绝对利好消息,前者使合肥打通南向交通,同时提升了淮南—皖赣铁路作用。后者是国家东西向的铁路干线,但前提是合肥-南京段必须尽快上马,这样可以进一步拉进合肥与长三角的距离,同时使合肥成为西部与长三角之间的桥梁。这样一来,合肥的东西南北向铁路交通已经打开,合肥终与周边的省会城市平起平坐。 现阶段,高速公路的兴起改变了铁路交通一枝独大的局面,所以修建安徽的高速公路网,特别是打通合肥与长三角的高速公路、争取国家干线高速公路经过合肥,对合肥的发展至关重要。 虽然合肥补上了铁路交通的劣势,在交通方面与其他省会城市打个平手,但由于历史上的亏欠,合肥在城市规模、市场效应等方面不如人家,从综合方面考虑还是处于下风。所以合肥只有通过软环境的改善来取得优势,合肥目前已经有了两个国家级开发区。更令人欣慰的是,合肥出台了一个“千亿规划”,对于这个规划我的理解是这样:第一,合肥承认自己落后,因为现在很多城市的GDP早已超过千亿,合肥提出2010年GDP超过千亿,不是噱头,不是炒作,而是实实在在地图发展。第二,合肥有了切实可行的目标,这个目标是围绕经济作文章,围绕千亿作文章。我想一个城市如同人一样,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就有了压力。围绕着“经济”和“千亿”,城市的头头、部门的头头或是出于动力,或是迫于压力,会使劲各种办法,出台总总举措,毕竟上面压着,老百姓盯着,这样利于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就可能建立起来。所以我还是看好合肥的。

⑺ 安徽地理位置还可以,为什么这么多年没发展起来

安徽地理位置不算特别优越,不沿海,它属于内陆地区。知识分子留不住,许多政府的政策没有落实好不属于枢纽地带,沟通不便利,缺乏自己的品牌与发展特色。

⑻ 安徽安庆为什么发展不起来呢

安庆,简称“宜”,安徽省地级市,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皖河入江处,西接湖北,南邻江西,西北靠大别山主峰,东南倚黄山余脉。安庆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禅宗圣地”的美誉。2019年12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将安庆定位为长三角区域重点城市。
2020年,安庆市全年生产总值2467.7亿元,比上年增长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0.3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1066.5亿元,增长5.4%;第三产业增加值1160.9亿元,增长2.8%。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8-11,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⑼ 为什么安徽不发达

安徽地理位置的尴尬 与江苏相比,安徽的地理位置实在尴尬,从地图上看,安徽应该是属于东部地区,但现实中,安徽一直是不东不西,戏称不是东西。苏皖两省本是山水相连,但是江苏的地理位置确实优于安徽,淮河以北的苏北和皖北地区不作评论,因为这两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大差不差。淮河和长江之间的江淮地区,总体上看,江苏要比安徽稍微发达,南通紧邻上海,通江大海,占尽地利之便。 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地理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 国家政策的偏差 安徽是一个资源还算比较丰富的省份,以煤炭为例,安徽坐拥华东地区最丰富的煤炭资源,但是这个资源在先前因为政策的原因,并没有给安徽带来显而易见的好处,为什么呢?因为,国家要保证长三角主要城市资源的供应,这里主要指电力,安徽的煤炭电力资源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无偿供应长三角地区,可以说,这个地区的快速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安徽的变相剥夺。

⑽ 蚌端口作为安徽的铁路枢纽城市,为何经济发展的不行

蚌端口简介

首先先介绍一下安徽省蚌端口市吧,安徽省蚌端口市之前是一个小渔村,由于公路和铁路以及水路的便捷造就了蚌端口的快速成长,但是很长一段时间蚌端口基本上是不在发展了,或者说发展得很慢。合肥是安徽省后起之秀,芜湖也渐渐的超过了蚌端口。蚌端口现在的GDP连阜阳都不如了,真的是一个四线城市。

说句实话蚌端口这几年发展的还是不错的。新城区,高新区,大学城的陆续建成蚌端口市区面积扩大了好几倍,滨湖新区,临港经济开发区的建立更加扩大了蚌端口的发展潜力。新建的两座淮河大桥拉近了南北两岸的距离,更好地促进淮河两岸的发展。高铁南站的建好使得蚌端口拥有了三座火车站,更加巩固了蚌端口作为皖北交通枢纽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