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问几个在金融新闻中听到的几个词,啥意思
如果要用通俗的话说,同比增长是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多少,环比是一段时间,例如两个月,总数增长了多少。
顺差和逆差应该是指进出口,贸易顺差就是出口大于进口,我们赚了,贸易逆差就是进口大于出口,我们亏了。
当然我不是读金融的,只是做过一些股票投资,所以回答不是很专业哈。
专业的回答可以在网络上找到的,下面的是我找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同比增长:和上一时期、上一年度或历史相比的增长(幅度)。
同比增长计算公式:同比增长率=(本期数-同期数)÷同期数×100%
环比增长 与历史同时期比较,例如2005年7月份与2004年7月份相比称其为同比;与上一统计段比较,例如2005年7月份与2005年6月份相比较称其为环比。
环比有环比增长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两种方法。
环比即与上期的数量作比较。
环比增长速度=(本期数-上期数)/上期数*100%
反映本期比上期增长了多少
环比发展速度=本期数/上期数*100%
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比,反映现象在前后两期的发展变化情况
顺差 顺差favourable balance;surplus
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反映出来的贷方余额,即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对外经济往来的收入总额大于支出总额的差额。由贸易项目产生的国际收支顺差,反映一国的国际储备或对外支付能力的增强;由资本项目产生的国际收支顺差,反映资本的大量流入。国际收支的巨额顺差也有不利的经济影响,主要表现在:外汇储备过多会造成资金的闲置浪费,不利于本国经济发展;储备货币汇率下跌时,外汇储备会遭受损失;一国的外汇储备增加,本币发行也必然相应增加,从而产生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本币若是可兑换的货币,顺差将使外汇市场上对本国货币求大于供,易受抢购冲击;本国货币被迫升值,使出口处于不利的国际竞争地位。
逆差 在对外贸易中,一定时期内(一般是一年)若一国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则称为出超,即贸易顺差,表明一国外汇有净收入,外汇储备增加,该国商品国际竞争力强,在国际市场上处于有利的地位;若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称为入超,即贸易逆差,或叫贸易赤字。表明一国的外汇储备减少,该国商品国际竞争力弱,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不利的地位。
贸易逆差的利弊
转变传统的追求贸易顺差的观念,努力追求外贸平衡。传统贸易观念认为出口为了创汇,顺差是好事,逆差是坏事。这一观念长期主导着我国的贸易政策和实践。其实,一国的对外贸易应追求长期的进出口基本平衡,而不是长期的贸易顺差。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长期的贸易顺差所带来的并非都是好处。首先,贸易顺差将带来越来越多的贸易争端;其次,贸易顺差虽然增加了外汇储备,但从资源效用最大化的角度看,是资源未被充分利用;第三,持续高额顺差导致人民币升值预期,进而又导致资本净流入增加,资本净流入增加又进一步导致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第四,巨额的经常项目的顺差,会转化为货币大量投放的压力,成为通货膨胀率上升的重要因素。
相反,贸易逆差的结果也并非都是坏处。第一,适当逆差有利于缓解短期贸易纠纷,有助于贸易长期稳定增长;第二,逆差实际上等于投资购买生产性的设备,只要投资项目选择得当,既可补充国内一些短缺的原材料,还能很快提高生产能力、增加就业以及增加经济总量;第三,逆差能减少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减缓资本净流入的速度;第四,短期的贸易逆差有助于缓解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经济增长快的年份,都是逆差或者顺差较小的年份。因此,在对外贸易问题上,应当彻底转变观念,放弃以出口创汇、追求顺差为目标的传统观念和做法,确立以国际收支平衡为目标的政策。
㈡ 如何简单地表达“没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这个意思
现有条件已经可以实现“网上政务”和“无纸办公”,而现在仍然使用陈旧的纸纸档案管理,不仅没有物尽其用,而且浪费严重。
㈢ 社会生活中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有哪些
社会生活中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有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潮汐能是从海水面昼夜间的涨落中获得的能量。它与天体引力有关,地球-月亮-太阳系统的吸引力和热能是形成潮汐能的来源。潮汐能包括潮汐和潮流两种运动方式所包含的能量,潮水在涨落中蕴藏着巨大能量,这种能量是永恒的、无污染的能量。
㈣ 逆差是什么意思是出口大于进口吗
在对外贸易中,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称为顺差,又叫出超。 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称为逆差,又叫入超,如果进出口总额相等,称为贸易平衡。
一、逆差的定义是指?
如果逆差国使用其本钞对顺差国清算,则属于赊帐购入行为,长期赊帐购入顺差国的商品,会促成顺差国制造企业的破产和其银行业发生发行准备作空的金融危机。
如果使用顺差国的货币清算,则属于对冲顺差国逆差的补偿贸易行为,会减少顺差国对本国的债务。
如果使用第三方信用货币清算,则与使用本钞清算对顺差国产生的影响相同。
二、逆差利弊编辑
缺点
转变传统的追求贸易顺差的观念,努力追求外贸平衡。传统贸易观念认为出口为了创汇,顺差是好事,逆差是坏事。这一观念长期主导着我国的贸易政策和实践。其实,一国的对外贸易应追求长期的进出口基本平衡,而不是长期的贸易顺差。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长期的贸易顺差所带来的并非都是好处。首先,贸易顺差虽然增加了外汇储备,但从资源效用最大化的角度看,是资源未被充分利用;其次,持续高额顺差导致人民币升值预期,进而又导致资本净流入增加,资本净流入增加又进一步导致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再次,巨额的经常项目的顺差,会转化为货币大量投放的压力,成为通货膨胀率上升的重要因素。
优点
相反,贸易逆差的结果也并非都是坏处。第一,适当逆差有利于缓解短期贸易纠纷,有助于贸易长期稳定增长;第二,逆差实际上等于投资购买生产性的设备,只要投资项目选择得当,既可补充国内一些短缺的原材料,还能很快提高生产能力、增加就业以及增加经济总量;第三,逆差能减少货币升值的预期,减缓资本净流入的速度;第四,短期的贸易逆差有助于缓解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经济增长快的年份,都是逆差或者顺差较小的年份。因此,在对外贸易问题上,应当彻底转变观念,放弃以出口创汇、追求顺差为目标的传统观念和做法,确立以国际收支平衡为目标的政策。
㈤ 贸易顺差和逆差分别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1、贸易顺差的后果:使得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加大,国际贸易摩擦增加;弱化了货币政策效应,降低了社会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了外汇储备成本,增加了资金流出;异致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民族经济发展空间狭窄,出口结构难以调整;影响了国内金融业利率市场化进程。
2、贸易逆差的后果:将带来越来越多的贸易争端;虽然增加了外汇储备,但从资源效用最大化的角度看,是资源未被充分利用;持续高额顺差导致人民币升值预期,进而又导致资本净流入增加,资本净流入增加又进一步导致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巨额的经常项目的顺差,会转化为货币大量投放的压力,成为通货膨胀率上升的重要因素。
拓展资料:
贸易逆差和贸易顺差对一个国家的外汇有两个方面含义,一是在外贸顺逆差影响下,造成一国政府企业和居民持有的外国货币的增加减少。一是外贸顺逆差影响下,一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兑换比率的升贬值。
①长期保持对外贸易顺差,即出口大于进口,就会多赚外汇,中国国库里外汇储备最高时超4万亿美元,就是多年对外贸易顺差大,造成的。
②对外贸易顺差大,是本国大量生产,靠外国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如果一国进出口平衡,外贸并不增加GDP,而顺差才对经济总量扩张产生影响。反之,逆差是本国消费拉动别国生产,拉动别国GDP的增加。所以外汇持有增多,是经济生产能力和对外经贸能力增强的表现。
③对外贸易顺差大,持有外汇在本国市场上,增加兑换本国货币的压力。外国货币汇率就会贬值,本国货币汇率就会升值。
④外汇是个对外贸易的自动平衡的价格机制。因此出口大于进口,本国货币对外汇率就会升值。本币汇率升值,又会减少对外出口,增加进口。乃至于又会出现进口大于出囗,本国货币对外汇率贬值。一般情况下是进出口平衡最好。
㈥ 贸易顺差如何体现出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贸易顺差的通俗解释就是卖的多,买的少,意识就是我们有足够的购买力,但是没有发挥出来,通常这样的情况有两种,一是自己不需要,另外一个原因是别人不卖,现在我国就是第二种情况,高新技术和产品人家都不卖给我们,我们想买买不了,巨大的贸易顺差只能看着贬值,浪费了国家的财富,或者说我们的国家财富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也就是你所说的未被充分利用
㈦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差额为正,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为正,储备资产差额为负,表示什么意思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差额为正,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为正,为什么储备资产差额为负:
造成这种差额的原因是:顺差和逆差的问题所导致的。有了顺差和逆差才能达到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项目划分:
共划为四类: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金融项目、储备资产变动和净误差与遗漏。
1、经常项目包括货物贸易项目、服务贸易项目、收益项目和经常转移。
2、资本项目纪录资本性质的转移和专利、版权、商标等资产的一次性卖、卖断。金融项目纪录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三项。
3、储备资产指的是由央行或财政部门持有并可以随时直接使用的金融资产。4、净误差与遗漏项目主要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表借方合计与贷方合计的差额。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计算公式
1、国际收支总差额=经常账户差额+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净差错与遗漏
2、国际收支总差额+储备资产变化=0
3、各项差额=该项的贷方数字减去借方数字
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
1、贸易顺差:顺差favourablebalance;surplus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反映出来的贷方余额,即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对外经济往来的收入总额大于支出总额的差额。由贸易项目产生的国际收支顺差,反映一国的国际储备或对外支付能力的增强;由资本项目产生的国际收支顺差,反映资本的大量流入。
2、贸易逆差:在对外贸易中,一定时期内(一般是一年)若一国的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称为入超,即贸易逆差,或叫贸易赤字。国际贸易的逆差,在金本位制货币条件下,需要向出口顺差国输出黄金,以清算负债,否则,就无法达成贸易。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根据使用货币的不同产生截然相反的经济利益关系。
3、贸易平衡( Balance of Trade )。贸易平衡是指一国在特定年度内外贸进、出口总额基本上趋于平衡。纵观世界各国 ( 地区 ) 政府的外贸政策实践,这种现象并不多。一般来说,一国政府在对外贸易中应设法保持进出口基本平衡,略有结余,此举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的利弊
1、有利的一面
转变传统的追求贸易顺差的观念,努力追求外贸平衡。传统贸易观念认为出口为了创汇,顺差是好事,逆差是坏事。这一观念长期主导着我国的贸易政策和实践。
其实,一国的对外贸易应追求长期的进出口基本平衡,而不是长期的贸易顺差。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长期的贸易顺差所带来的并非都是好处。
首先,贸易顺差虽然增加了外汇储备,但从资源效用最大化的角度看,是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其次,持续高额顺差导致人民币升值预期,进而又导致资本净流入增加,资本净流入增加又进一步导致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再次,巨额的经常项目的顺差,会转化为货币大量投放的压力,成为通货膨胀率上升的重要因素。
2、不利的一面
相反,贸易逆差的结果也并非都是坏处。
第一,适当逆差有利于缓解短期贸易纠纷,有助于贸易长期稳定增长;
第二,逆差实际上等于投资购买生产性的设备,只要投资项目选择得当,既可补充国内一些短缺的原材料,还能很快提高生产能力、增加就业以及增加经济总量;
第三,逆差能减少货币升值的预期,减缓资本净流入的速度;
第四,短期的贸易逆差有助于缓解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中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经济增长快的年份,都是逆差或者顺差较小的年份。
3、因此在对外贸易问题上,应当彻底转变观念,放弃以出口创汇、追求顺差为目标的传统观念和做法,确立以国际收支平衡为目标的政策。
㈧ 6、资源短缺与浪费
资源浪费是指资源配置的方式不合理或是资源配置的机制不科学所产生的浪费;它首先是个科学和体制问题,其次才是一个道德和态度问题;它首先是无形资源的浪费问题(如思想教条、体制僵化、贸易壁垒、技术封锁等),其次才是有形资源的浪费问题(如矿山开采、水资源利用、城市规划的浪费问题)。而人文资源(如知识、人才、技术等)的浪费才是最大的浪费,人文资源的特点是你使用了它不会变少,你不使用它不会变多。所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大力发展教育、大力引进技术才是对资源的最大节省。 当然自然资源的浪费也不能小视,如果技术落后可以不开、限开或晚开发,所缺资源可以通过进口解决,因为你暂时不开发它们不会消失、不会消耗(水资源除外)早晚都是你的。 资源浪费是指因资源的未充分利用或过度消费性使用造成的损失。浪费资源现象在世界各国、在各行、各业均可见到,其原因有:①不珍惜有限的资源,任意舍弃,如矿井只采块煤,扔掉煤末;②技术不成熟或落后或操作不精细,致有用资源未经利用即作为废弃物扔掉;③利用方式不合理,致资源未能充分发挥效益,如作物桔秆经过发酵制沼气作能源,沼渣可培养食用菌,沼水肥田等,可受到多种经济、环境效益,但许多桔秆直接用做燃料烧掉;④社会结构不完善或价值比率不合理,如许多部门或学生中的废纸虽然是极大的造纸资源,但回收极少,废玻璃、废塑料、包装玻璃瓶等回收也很少;⑤过度消费,近几年工业发达国在消费方面所占资源比例已占35%,能源方面约占60%。面对世界不可更新资源正日趋减少甚至面临枯竭的形势,面对在一定条件下可更新的生物质能资源处于全球环境破坏日趋加剧、生长受到威胁的局面,以及可更新的太阳能、风能等能源资源利用技术尚未过关的现实,亟待尽力减少以至消除资源的浪费。 资源的浪费相关资料 资源的浪费主要是由于人为的破坏,其次便是资源自身的缺乏。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5月22日“生物多样性日”来临之际发表《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报告》说,近几十年,随着经济的发展,生物多样性遭到了严重破坏。 自工业化初期至今,全球渔业资源减少90%;1/3的两栖动物、1/5的哺乳动物和1/4的针叶树种濒临灭绝;大自然调节气候、空气和水源的能力大幅下降;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冲击越来越多。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许多项目都与环境有关,保护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是实现各项目标的中心支柱,环境领域的千年目标不实现,包括脱贫、消除饥饿和疾病等方面的目标也无从谈起。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成立“环境监督部”,专职监督全球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并及时发出警告和提出建议。报告还呼吁各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问题,认真采纳科学家们的建议,推动全社会保护生物多样性,努力在2010年底前扭转生物多样性被大幅破坏的趋势。
㈨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未被利用部分”是什么意思
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未被利用的是没有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的能量,其最后的尸体或遗体中的能量也没被分解者利用。如我们现在所采集到的煤炭、石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