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长江上游最缺少什么资源
扩展阅读
物流企业成本构成有哪些 2025-05-18 04:16:36
直接人工费用怎么分配 2025-05-18 04:12:06

长江上游最缺少什么资源

发布时间: 2022-07-28 03:24:38

㈠ 地理:长江上游,中游,下游分别有什么问题,其原因以及措施

一、问题:

1、上游:森林面积减少,冰川萎缩,水土流失。

2、中游:洪灾,荆江河段的地上河。

3、下游:湖泊面积减少,主要是围湖造田。

二、措施:

1、上游:植树造林,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

2、中游:兴修水利枢纽工程。

3、下游:退田还湖。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重要的粮、油、棉生产基地,亦为中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长江天然水系及纵横交错的人工河渠使该区成为中国河网密度最大地区。同时该区是中国淡水湖群分布最集中地区,着名淡水湖有鄱阳湖、洞庭湖等。

(1)长江上游最缺少什么资源扩展阅读

我国的洪湖、鄱阳湖、洞庭湖、滇池等湖泊,自60年代以来被大规模围垦造田,加剧了湖区环境生态的劣变。湖北省的洪湖,1964年尚有水田83.2万亩,经多次围湖累计达30万亩,现存水面53万亩。

由于湖容减小,严重减弱湖区的调蓄抗灾功能,以致汛期渍涝灾害频繁、低湖田土壤环境恶化,效益下降。围垦使水禽赖以生息的大片芦苇、荻丛环境遭到破坏,使水生动、植物种类发生变化,有些种群几乎绝迹,建闸使江湖隔断,洄游、半洄游鱼类的游动通道受阻,破坏了繁殖、肥育的生态条件,使湖区水产资源受到极大损害。

围湖造田必须通过综合调查,保证湖泊生态的协调,发挥湖泊的调蓄、水产、农业和旅游等多种功能,以获得生态、环境、经济的综合效益。

大量的围湖造田容易造成洪涝灾害。长江流域就是个例子,解放以后长江中游大量的围湖造田,洞庭湖由原来的第一大淡水湖面积迅速下降。

其他淡水湖的面积也迅速减小,有的甚至完全消失。这些湖泊在水利方面起着接纳长江水的作用,湖泊面积的减小,直接导致了长江水没有足够的空间分流,很容易造成洪灾。98年的洪灾跟这方面也有关系。




㈡ 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新情况

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金沙江下游及毕节地区、嘉陵江中下游、陇南陕南地区、三峡库区等“四大片”
3、水土流失问题
根据80年代调查统计,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56.2万km2,年土壤侵蚀量15.68亿吨。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金沙江下游,嘉陵江、沱江流域、乌江上游及重庆至鄂西的三峡库区,上游宜昌站多年平均输沙量达5.3亿吨,其中金沙江来沙占45.3%,嘉陵江来沙占27.4%。
长江上游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破坏土地资源,制约可持续发展。长江上游山高坡陡、土层薄、雨量大而且集中,土层抗蚀年短,一旦发生水土流失,可很快造成土层变薄,地力减退,甚至发生“石化”和“砂砾化”,丧失农业利用价值。二是导致水源涵养能力降低,泥沙淤积,生态环境恶化,洪涝干旱灾害加剧。三是水土流失淤寨河道,湖泊及水库等水利设施,对长江中下游航运,水利工程效益发挥,水资源综合利用以及防汛保安带来危害和不利影响。
从1988年起,通过10年的努力,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3万km2,使治理区水土流失问题得到初步控制,抢救了部分土地资源,调整了土地利用结构,提高了治理区土地的环境容量。但长江上游水土保持任务仍相当艰巨,尚有30万km2流失面积亟等治理,而且中游的汉江上游和洞庭湖的“四水”地区,也都需要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㈢ 长江沿江地带上游与下游地区主要自然资源在种类和数量上的区别

长江沿江地带河湖众多、水利资源丰富。长江上游河流湍急,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不够丰富,除有色金属矿产等少数资源外,从总体上看,矿产资源比较贫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湖南、江西是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地区,是铜、钨、锑的主要产地。江西大余的钨、德兴的铜、湖南水口山的铅锌矿、冷水江的锑矿等都是全国着名的有色金属产地。铁矿主要分布在长江两岸,如湖北的大冶、安徽的马鞍山、四川攀枝花等。能源资源相对较少,煤主要分布在四川攀枝花和贵州六盘水。天然气分布在四川自贡。非金属资源中磷矿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湖北等省。 长江中下游地区水域广阔、湖泊众多、水利资源丰富。湖泊中浮游生物众多、饲料丰富。由于地处亚热带,水温较高,利于鱼类索饵、越冬和繁殖,捕捞、人工养殖都有较好的条件。因此,我们可以在中下游地区发展淡水养殖业。长江中下游地区河道宽阔、径流量大而变幅小,来水过程较为稳定,有利于发展航运。 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其上游资源种类较多。其中水力资源、煤矿、天然气等能源资源较下游地区丰富。下游地区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但能源缺乏。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㈣ 长江上游,中下游地区分别存在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一、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

1、水土流失严重。

长江上游大面积的森林遭到砍伐,致使每年数百万吨的表土流失,这也是中下游河道淤积、洪涝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2、物种灭绝危机。

长江中的白鱀豚、中华鲟、长江鲟、白鲟、鲥鱼等珍稀野生鱼类已经濒临灭绝。

二、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

1、泥沙淤积。

特别是雨季,河流处于汛期,河流水量比较大,带来的泥沙多,泥沙淤积比较强。

2、洪涝灾害。

受亚热带季风和台风等因素的影响,长江中下游平原区是中国暴雨多发区和暴雨强度最大的区域之一,也是暴雨洪涝灾害多发区域。

3、水污染。

小城市和城镇基本没有污水处理厂,大量废污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到附近江河、湖泊等水体中,虽然长江水资源总量占全国1/3,但接受的废污水总量接近全国的50%,水污染严重。

(4)长江上游最缺少什么资源扩展阅读:

长江治理的水利:

1、南水北调工程:能改善我国黄河、淮河、海河流域及西北地区严重缺水的局面。

2、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到黄河上游,解决西北地区缺水问题。

3、中线工程:从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向黄淮海平原西部和北京、天津供水。

4、东线工程:从长江干流江都三江营抽水,供江苏、山东、安徽、河北、天津等省市用水。

5、引江济淮线工程:从长江北岸裕溪口、凤凰颈、神塘河引水,经巢湖后跨江淮分水岭,送水至淮河,补充两淮地区的工农业和城市生活用水。

网络-长江

网络-长江生态系统

网络-长江绿色生态走廊

㈤ 长江沿岸地区什么资源最丰富什么资源最贫乏

上游水能资源,江的南方有色金属,这些比较丰富。
应该说长江流域的能源资源,如:煤、石油,比较缺乏。
长江上游主要的工业城市有1攀枝花,钢铁工业2成都、重庆,政治经济中心
长江中游,如:1宜昌,发电,葛洲坝三峡都在那2武汉,钢铁工业,而且日后将在那建设我国的“光谷”,即光纤工业
长江发展农业主要在中下游,有多个我国重要的产粮基地,如: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
中上游的农业应该一保护环境,和谐发展,人地协调为主,应该注重保持水土等

㈥ 长江的资源有什么

长江流域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有五大资源。

1.水土资源 全流域水资源总量9616亿立方米,占全国总水量
的36%。1995年流 域人口平均占有水量约2300余立方米,高于
全国平均值。全流域共有土地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
3.46亿亩,约占全国的24.3%,其中水田2.01亿亩,水旱比为
5.8:4.2。

2.能源资源 长江流域水能资源居世界大河之首,可能开发的
水能资源1.97亿kw,约占全国的53.4%,全部开发后相当于年
产原煤5.6t。本流域的煤炭资源相对较少,探明保有储量约占
全国的7.7%5油在流域内的储量更少,累计地质储量约占全国
的2.4%。

3.矿产资源 长江流域矿产资源保有储量占全国储量50%以上
的有约30种其中钛、钒、汞、磷等矿产储量占全国的80%一
90%以上;铜、钨、锰 锑、铋等矿产储量占全国的50%以上;
铁、铅、锌、钼、金、银等矿产 量占全国的30%以上。

4.森林资源 全流域有林地约7亿亩,主要分布在金沙江、岷
江、大渡河、嘉陵 江等河的上游。

5.旅游资源 长江流域山河壮丽、风光明媚、文化古迹众多,
还有驰名中外风景旅游区、革命圣地和大面积的自然保护区。

㈦ 长江上,中,下游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各有哪

从整体上看,上中下游有其显着特征:自然资源分布东缺西丰,对外交通联系东扬西闭,科技教育水平东高西低、经济发展水平东富西贫.就流域经济而言,上中下游之间的关系,具有两大鲜明特征,即一是整体性,二是相对独立性.
上中下游经济开发的整体性.一般讲,上游地区山高、坡陡、流急,自然条件较差,交通不便,不利于人口聚居和资源开发;而下游地区地势平坦,自然条件较好,交通极为便捷,有利于人口聚居和经济开发,因此,流域经济开发的基本序列,应是下游、中游至上游.上游地区拥有较丰富的资源,加快上游地区的开发,是中下游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后劲所在;还有利于缩小上游地区与中下游地区的差距,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与社会安定.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属于全流域性的,如果上游地区由于资源的开发导致水土流失,不仅使自身的经济发展受损,而且还危及影响到中下游地区.
由于同饮一江水,在流域经济中,生态环境的保护是高于一切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流域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流域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的整体性.事实上,流域经济的整体性,早在美国1933年开发田纳西河流域时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他们遵循流域经济整体性原则,对整治田纳西河流域作全盘考虑.经过几十年的综合治理,致使水土破坏严重、流域水患为害的田纳西河流域已成为工农商紧密结合、旅游业兴盛的环境优美的经济发达区.
长江流域的整体开发,对社会经济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作为国家来说,必须加强对长江流域整体开发的领导,不但重视长江中下游的开发开放,还要加大上游地区的开发、开放和环境保护的力度,应该借鉴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整治的上述成功经验,进行长江流域的开发整治.
流域经济整体开发,可以获取一定历史条件下最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相统一的效益.但是,这并不排斥上中下游各地带区域经济开发的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也是上中下游经济开发的一个重要基本特征.
首先表现在其经济开发的重点有所不同上.上游地区经济开发的重点主要是生态经济,如保持水土植被,充分利用水能的电力、矿产开发和原料失重较大的加工业等.就长江而言,其上游经济具有明显的内陆经济或山区经济特色.下游地区经济开发的重点主要是高科技产业和外向型产业,同时还应加快发展商贸、航运、第三产业等.其下游具有明显的外向型经济或海洋经济的特点.而中游地区,则属于上下游经济的中间过渡带,其经济开发重点主要是水能与耗电工业、航运、商贸、水产、矿产和旅游业等.其次,表现在其开发阶段上.即总的趋势是,上游属于经济技术不发达地区,中游属于经济技术次发达地区,下游属于经济技术发达地区.从进展看,下游规划较细,中游较粗,上游涉及较少.尽管上中下游各地带区域经济开发在不同层面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对独立性,但这并不否定流域经济开发的整体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流域经济开发的整体性与其上中下游各地带区域经济开发的相对独立性,是相辅相成的.
资料来源 渴死的鱼_436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