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概况
作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吉尔吉斯斯坦早就全部完成了1:20万区域地质测量、1:20万化探、1:20万航空磁测和1:5万航空磁测。除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边界地区外,80%的地区已完成1:5万的地质填图,1:5万的化探也已大部分完成。在1:5万比例尺区测和化探基础上开展的地质普查勘探工作,也已达到很高的程度。总体来说,以费尔干纳断裂为界,北方的地质工作程度要高于南方(高鹏,2006)。
吉尔吉斯斯坦独立之后,地质矿产工作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地质勘探工作的国家预算拨款大幅度减少,国家地质部门只开展区域性和专题性地质调查,矿产普查勘探工作则依靠私人投资主要是外国投资进行。采矿企业陷入严重困境,销售市场萎缩或完全丧失,产品不能赢利,原料紧缺或完全断绝供应。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煤、石油、天然气、非金属矿产的产量一直下降。
在吉尔吉斯斯坦政府的精心营造下,该国的矿业投资环境在中亚五国中是比较好的。目前有几十家外国勘查和矿业公司在吉尔吉斯斯坦开展工作。从2004年起,地质勘探工作投资额也开始迅猛增长(В.П.Зубков,2007)。
吉尔吉斯斯坦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有几种矿产至少在中亚地区还值得称道。能源矿产中煤和铀资源较多,金属矿产中有色、稀土和贵金属比较丰富,其中金、汞、锑、稀土金属、钼、锡、钨等都是出口矿产。2008年金的矿山产量为17.3吨,远低于乌兹别克斯坦(73.2吨),但与哈萨克斯坦(20.9吨)接近,在中亚地区位列第三。锑矿山产量2005年时为800吨,位列世界第七。2008年产量降为480吨,而且由于危地马拉、澳大利亚和泰国产量跃升,位次降为第十名(WorldBureau of Metal Statistics,2009)。
在苏联时期,吉尔吉斯斯坦是苏联某些矿产的重要原料基地,其矿产品占全苏联矿产品产量的百分比为:锑100%,汞64%,稀土金属产品80%,单晶硅25%,铀15%。当时有5家矿山联合企业在运营:马克马尔采金企业、海达尔肯汞矿企业、卡达姆扎伊锑矿企业、卡拉巴尔京铀矿企业和吉尔吉斯采矿冶金联合企业(包括阿克秋兹矿山和生产稀土元素的奥尔洛夫化学冶金厂)。
现在,矿产工业仍然是吉尔吉斯斯坦经济的优先部门。矿业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10.2%,占工业生产总值的48.4%。2005年矿业税收占全国税收总额的11%(В.П.Зубков,2007)。
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地质矿产资源局是负责全国地质和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能是:(1)负责全国地质工作(包括基础地质调查和地质勘查工作)的部署和管理; (2)负责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 (3)负责矿产普查勘探和开采许可证的发放与管理。
该局机关共有44名工作人员,下设地质部、生产部和矿管部。下辖7个地质单位:南方地质队、北方地质队、水文地质队、物化探队、综合地质研究所、后勤服务大队和地质设备厂。南方地质队和北方地质队是两个最重要的骨干地质勘探单位,以费尔干纳断裂为界,分别负责南方和北方的基础地质调查和普查工作。两队共有地质技术人员130 ~140人。综合地质研究所是从事全国基础地质科学研究的单位,设有地质图件综合编制组、石油地质组、建材和非金属地质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研究组、地质资料数字化组、国际合作编图组、同位素年龄测定室、资料室和地质博物馆(高鹏,2006)。
⑵ 我国矿产资源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比如煤炭北多南少,东多西少,我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和地质作用有关系吗
1!!金属矿产资源总量丰富
共有 金属矿产54种 无论在数量上或质量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有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
2!!矿产资源质量差,国际竞争力弱
考虑矿石品位、矿石类型、矿石的选冶性能等综合因素,我国金矿,铅矿、锌矿的质量为中等;铁矿、锰矿、铜矿、铝土矿的质量处于最差地位。
3!!成分复杂的共(伴)生矿多,大大增加了开发利用的技术。
有色金属最为普遍。例如,铅锌矿中共(伴)生组分达50多种,仅铅锌矿中的银就占全国银储量的60%,产量占70%;伴生疏达大型、特大型的铜矿床就有10余座,全国伴生金的76%和伴生银的32.5%均来自铜矿等等。虽然共(伴)生矿的潜在价值较大,甚至超过主要组分的价值,但其开发利用的技术难度亦大,选冶复杂,成本高。因而竞争力低。
4 中、小型矿和坑采矿多,大型、超大型矿和露采矿少,严重制约着矿产开发的规模效益。
拥有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多为钨、铝、锑、铅锌、菱铁矿等矿产一些重要支柱矿产如铁、铜、铝、金矿产,以中小型为主,不利于规模开发,单个矿床难以形成较大的产量,影响资源开发的总体效益。我国至今尚未发现特大型的富铁矿(5亿t级)和富铜矿(500万t级),而国外探明金属量超过1000万t的超大型铜矿60余座,其中有一半超过1000万t。目前我国己开采的329个铜矿,全年产量仅33.4万t;世界超200t的超大型金矿有48个,我国金矿超过60吨的产地也仅有7处。可露采的矿产地少。如煤矿可露采的储量仅占7%,而美国、澳大利亚露采矿分别占总产量的60%和70%,因此生产效率、成本、回采率等,都难以与国外的相比。在金属矿产中,我国70%以上的铝土矿,80%以上的铜矿,90%以上的镍矿都需坑采。而硫铁矿全国可露采的仅 15%。此外,由于矿床规模偏小,并以坑采为主,不能形成规模开发。这些都是造成我国矿产资源开发效率和经济效益低的重要原因。
5 矿产资源地理分布不均衡,产区与加工消费区错位
铁矿主要集中在辽、冀、川、晋等省。铁矿主要集中在辽宁、河北、四川和山西省,其开发利用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6贫矿多,富矿、易选的矿少,致使商品矿的成本大大增加。
我国支柱性矿产大多存在这样的问题。我国铁矿平均品位仅33%,比世界铁矿平均品位低10%,而国外主要铁矿生产国如:澳大利亚、巴西、印度、俄罗斯等,其铁矿石不经选矿品位就可达62%的商品矿石品位。我国锰矿平均品位仅22%,不到世界锰商品矿石工业标准48%的一半,且多属难选的碳酸锰。我国铜矿平均品位仅0.87%,而智利、赞比亚分别为1.5%和2%。我国铝土矿几乎全是一水硬铝石,生产成本远高于美、加、澳等国的三水或一水软铝石。
⑶ 为什么山里的矿产多
矿产资源的丰富与否与山的多少没有必然的关系。
第一,矿产资源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而山也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也就是说,有山可能会有矿产,但是并非所有的矿产...
⑷ 分析某地矿产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高中地理
地质结构稳定,板块活动不频繁;多种地质结构,多变质岩;化石燃料地区多沉积岩;板块交界处,地势起伏大,地形结构复杂,多有色金属
⑸ 地质工作和矿产资源概况
乌兹别克斯坦作为前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地质工作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是前苏联在中亚的重点工作地区。当年的乌兹别克斯坦地质部在鼎盛时期拥有27000人的队伍,在境内做了大量区域地质调查和普查勘探工作。20世纪80年代即已完成境内1:20万比例尺地质调查、航空磁测和重力测量,基岩区1:5万比例尺地质测量也已完成。许多重点矿产的远景地带都作了更大比例尺的地质调查(项仁杰,2006c)。
目前乌兹别克斯坦地质矿产工作的政府主管部门是国家地质矿产资源委员会,下辖2个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所和水文地质研究所),2个专业化大队,3个从事机械仪器加工修理和宝玉石加工制作的工厂(王正立等,2005)。
乌兹别克斯坦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境内已发现118种矿产,其中已开采利用60余种。全国有1800多个矿床和大约1000个远景矿点,现已探明1500多个矿床,其中油气田188个,煤矿3个,贵金属矿床48个,有色、稀有和放射性金属矿床43个,黑色金属矿床5个,非金属矿床37个,矿山化工原料矿床22个,宝玉石矿床30个,各类建筑材料矿床525个,淡水和矿水地下水源地357个。其中40%以上的探明矿床已投入开采(Н.Г.Мавлянов и др.,2007)。
据估计,乌兹别克斯坦矿产资源总潜在价值在3.3万亿美元以上,已探明矿产地的价值为9700亿美元(王正立等,2005)。
在上述矿产中,天然气、铀和金以及钼是乌兹别克斯坦的优势矿产,在世界上处于比较突出的地位(表6-1)。
表6-1 乌兹别克斯坦优势矿产在世界上的地位
资料来源: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2009; 《Oil & Gas Journal》(2008); U.S.Geological Survey,2009a; World Bureau of MetalStatistics,2009。
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地区重要的油气生产国和消费国,其天然气储量在独联体国家中居第四位,排在俄罗斯、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之后,而产量则仅次于俄罗斯、土库曼斯坦,居第三位。近年来大约20%的天然气产量用于出口,80%供国内消费。从人均天然气消费量来看,乌兹别克斯坦稍逊于俄罗斯(1600立方米/人·年),但高出世界平均水平2.5倍(А.Г.Коржубаев идр.,2007)。
在独联体国家中,乌兹别克斯坦铀的储量比俄罗斯多,仅次于哈萨克斯坦,其铀矿山产量少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居第三位。在世界铀储量排行榜中,乌兹别克斯坦占第六位,产量占第七位。乌兹别克斯坦是重要铀出口国之一,2006年向美国出口铀770吨(刘增洁,2008c)。
乌兹别克斯坦是世界第九大黄金生产国,年产黄金80吨左右,在独联体国家中仅次于俄罗斯,远高于其他国家(World Bureau of Metal Statistics,2009)。
从总体来看,矿业部门在乌兹别克斯坦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据2005年统计资料,2004年乌兹别克斯坦共有105家矿山企业,拥有劳动力8.72万,占工业部门劳动力总数(62.48万)的14%。由此推断,矿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和国民总收入中的比例也会比较高。天然气、铀、金、铜、锌等出口矿产是乌兹别克斯坦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值得指出的是,乌兹别克斯坦的矿产资源供给和矿产工业发展存在令人担忧的一面。主要问题是某些矿产后备原料基地不足,增长乏力,这在油气、金、铜等重要矿产资源的生产上已有明显的反映。以油气为例,乌兹别克斯坦石油开采量1998年达到创纪录的820万吨,以后便连年下降,据预测直到2011年才有转机。与此同时,进入21世纪以来石油消费量却扶摇直上,而且这种势头将长期持续下去。乌兹别克斯坦现在已是石油进口国,今后供需缺口将会更大。天然气开采量近几年呈停滞状态,新增储量落后于储量消耗,是造成油气生产走入低迷状态的原因之一。
矿业政策举措失当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乌兹别克斯坦的地下资源使用税(简称资源税,相当于矿产权利金)本来是世界上比较高的,后来为改善矿业投资环境,将资源税普遍调低,金减为2.8%,银7%,铜7.9%,铅锌钼1%。近几年国际矿产品价格大幅提高,矿山企业成为主要受益者。乌兹别克斯坦政府为从中得到更多利益,大幅度提高了地下资源税税率。从2005年1月1日开始,开采石油的资源税率从12.3%提高到35%,凝析油从6.7%提高到32%,天然气从18.5%提高到58%。油气资源税税率提高了3~4倍,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便导致油气资源开发领域投资环境恶化,外资投入下降,生产企业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一些企业已经不堪重负,最终使油气产量尤其是石油和凝析油产量下滑。2005年当年,石油减产17.2%,天然气产量下降0.3%(宋国明,2007)。
为了进一步扩大矿物原料基地,从根本上扭转矿业生产中的不利局面,乌兹别克斯坦政府采取了大力加强战略矿产普查勘探工作的果断措施。2007年1月17日,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发布了 《关于从根本上完善乌兹别克斯坦地质勘探工作组织和国家地质矿产资源委员会工作的措施》 的命令,命令要求从根本上完善地质勘探工作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提高油气、贵金属、有色金属、稀土金属和铀,以及地下淡水和矿水普查勘探的效果。为了执行总统的这一命令,国家地质矿产资源委员会建立了 “贵金属有色金属地质”、“铀和稀土金属地质” 和 “液态矿产资源地质” 几个科研生产中心,专门负责地质勘探工作的具体方向,在地质勘探工作中长期计划的基础上,将所有能够协调地下资源调查、矿床普查、评价、勘探全套工作的科研生产部门都联合起来。
显然,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的上述命令即是现阶段加强其地质勘探工作的动员令。实际上,乌兹别克斯坦地下资源的潜力还是很大的。国家地质矿产资源委员会主任Н.Г.马夫利亚诺夫等领导人着文指出,乌兹别克斯坦现已发现的固体矿产矿床都分布在古生代基底岩石出露地区,境内主要矿产资源潜力还远未得到充分研究(Н.Г.Мавлянов и др.,2007)。
⑹ 为什么矿产资源受地质作用的制约矿产不是埋在很下面的么
矿产资源是指在当前技术水平下能够开采并且质量达到了工业水平的矿产。一些深埋在地球内部的矿产只有经过了一些地质运动(如火山喷发等)被搬运到地表或接近地表,我们才能够开采;又比如煤炭,要古代树木遗骸经过复杂的地质作用才能够形成。所以矿产资源受地质作用的制约。
不同的地质作用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矿产。依据形成矿产资源的地质作用和能量、物质来源的不同,一般将形成矿产资源的地质作用,即成矿作用分为内生成矿作用、外生成矿作用、变质成矿作用与叠生成矿作用。
内生成矿作用是指由地球内部热能的影响导致矿床形成的各种地质作用。
外生成矿作用是指在太阳能的直接作用下,在地球外应力导致的岩石圈上部、水圈、生物圈和气圈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在地壳表层形成矿床的各种地质作用。
变质成矿作用是指由于地质环境的改变,特别是经过深埋或其他热动力事件,使已由内生成矿作用和外生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床或含矿岩石的矿物组合、化学成分、物理性质以及结构构造发生改变而形成另一类性质不同、质量不同矿床的地质作用。
叠生成矿作用是一种复合成矿作用,是指因多种成矿作用复合叠加而形成矿床的一种地质作用。
⑺ 区域矿产资源现状及特点
二连浩特-东乌旗铜、银、金多金属成矿带,是我国北部重要的银、铅、锌、铜、铁、钨、锡等多金属成矿集中区之一。成矿带及其以东地区现已发现的有: 铜、钼、铅、锌、锡、钨、铋、钴等有色金属,金、银等贵金属,稀土、铁和煤等矿产资源地 400 余处。据不完全的初步统计探明金属储量: 铜500 万 t、铅锌736 万 t、锡 70 万 t、钼 37 万 t、银 1 万 t、金 85 t,铁矿石 1. 6 亿 t。铜、铅、锌、银是东乌旗-大兴安岭地区的优势矿产资源。该矿带是区域跨国境蒙古南戈壁-东乌旗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戈壁-东乌旗铜多金属成矿带位于中蒙边境东段,呈 NEE—NE 向展布 ( 图3-1) ,处于古亚洲成矿域北部。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虽发现了一些重要的矿床、矿 ( 化) 点,但本区的地质找矿工作总体上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近年来,该成矿带西段蒙古南戈壁地区,相继探明了察干苏布尔加大型斑岩型铜钼矿床,后来又发现了欧玉陶勒盖大型斑岩型铜金矿床。取得了找矿新突破,预示了本成矿带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引起国内外有关专家和学者的广泛关注。在我国境内的东部地区,多宝山和乌努格吐山铜矿金属储量都超过百万吨,白音诺尔和甲乌拉-查干布拉根铅锌矿区金属储量超过百万吨,已探明大型银矿有 3 个。另外,该地区伴 ( 共) 生资源丰富,钼、锡、银大多伴 ( 共) 生于铜、铅、锌矿床中。据有关专家预测,中蒙边境及邻区将有可能成为 21 世纪初全球铜矿找矿勘查的 “热点”地区之一。相比而言,东段中国境内的二连浩特-东乌珠穆沁旗一带,基础地质工作及矿产勘查程度较低,除发现如小坝梁铜金、奥由特铜银、吉林宝力格银多金属、沙麦钨、包日汗铁等小型矿床外,地质找矿工作尚未取得重大突破。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一系列国土资源地质大调查项目和内蒙古自治区地勘基金项目的实施,相继在该区发现和确定一批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矿床 ( 点) ,部分已有的老矿床点最近也获得了一定的突破,同时在新的矿种方面也有诸多发现。
图 3-1 工作区地质及主要矿床 ( 点) 分布略图( 据王守光等,2004)
从目前的地质勘查成果看,研究区矿产资源及其分布具有以下特点。
( 1) 东西部不平衡,南北部差异大。区内矿产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东西部不平衡,南北部差异大的特点。大致以阿巴嘎旗政府南北一线为界,主要的内生多金属矿床大多集中于东部地区,尤以靠近大兴安岭地区更为集中,而西部相对较少,成型的矿床更为数不多。但这并不表明西部区找矿没有潜力。这同东西部地区地质工作的程度高低有密切关系,同时也和地质地貌环境密切相关。同西部区相比,东部低缓丘陵具相对较好的地质露头; 而西部则由于地形平缓,同时长期受风沙侵蚀和风成沙覆盖,地质工作受到极大影响,特别是化探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受到严峻挑战。从南北部对比看,大致以苏尼特左旗—阿巴嘎旗—东乌珠穆沁旗一线以北,铜、银、铅、锌、钨等矿产发育,而其南部主要为铁、铜、金等。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成矿地质环境所决定的。
( 2) 基础地质工作程度低,成型矿床少。二连浩特-东乌旗成矿带的基础地质工作起步较晚,程度较低。目前,1∶5 万专项区域地质调查只完成 5% 左右,远远落后于全国。1∶20 万区域重力测量,约有60%为空白区,化探工作尚有待精细与深化,而1∶5 万化探普查工作则刚刚起步。高精度的地球物理探测用于找矿勘探和深部探测和壳、幔结构刻画基本上处于 “空白”。由于该地域具有特殊的地貌景观、地表广为第四纪所覆盖,找矿难度大,再加上前期国家地勘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造成了本区矿产资源勘查程度很低,国土资源部在对全国不同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度的调研报告( 2005) 中曾指出,包括本区在内的兴蒙地区 “每平方千米产出的矿床数是全国平均数的 12. 5% ,远远低于全国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程度的平均水平”,成型金矿少。目前在已有工作中仍有 80% 以上的矿 ( 化) 点,物、化探异常等找矿线索未能得到有效证实,还有很多有希望的找矿信息 ( 包括中弱信息) 尚有待进行矿产资源的评价。
( 3) 单个矿床规模小,但聚集元素多。二连浩特-东乌旗作为极具有潜力多金属成矿集中区,目前发现的矿床不仅数量上少,同时单位的矿床规模也都较小。除非金属的煤、石油等矿床外,金属矿床相对成熟的主要有吉林宝力格银铅锌镍多金属矿、沙麦钨矿、小坝梁铜金矿以及少量的铁矿等,均为中小型矿床,其他如阿巴嘎旗莫若格钦 ( Cu-Mo) 、巴润苏格德日图 ( Cu-Au) 、阿拉盖乌拉 ( Cu) 、准苏吉花敖包 ( Cu) 、阿太乌拉 ( Cu) ; 东乌旗奥由特 ( Cu-Ag) 、绥中查干 ( Cu) 、乌兰陶勒盖 ( Cu-Pb-Zn) 、查干敖包 ( Pb-Zn) 、达赛脱 ( Pb-Zn) 、阿尔哈达 ( Pb-Zn) 、狠温陶勒盖( Cu-Pb-Zn) 、苏尼特左旗白音乌拉 ( Au) 、白音宝力道 ( Au-Cu) 、365 ( Au) 、必鲁甘干 ( W-Cu) 、查干楚鲁图 ( Cu) 等均为近年发现的矿点。这些矿床绝大部分均为私有企业进行开采或处于混乱的民采状态。另一方面,本区目前已发现并正在开采利用的矿床中,都具有富集元素种类较多的特点,大多都可以综合利用。例如吉林宝力格矿床便具有多达 10 种元素都达工业品位的极少见现象。其他矿床也都富集了至少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其中铅-锌-银、铁-铜-金、铜-铋、钨-锡、铜-银是较常见的元素组合。鉴于目前本区矿业开发的整体形势,这些矿床的多金属元素并没有形成综合利用局面。
( 4) 成矿条件有利,成矿多样性明显,矿床类型复杂。在大地构造,深部壳、幔结构和周边地域的动力学响应,确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和找矿远景。本区近 EW 向的古生代古亚洲洋成矿域和NNE 向的中生代滨太平洋成矿域叠置转换-临界过渡地区。从古亚洲洋、南蒙古洋、鄂霍茨克洋到太平洋演化期间,多洋盆兴亡、多块体拼贴、多边界缝合并移置转移、多期次碰撞造山、多方向侧向增生,造就了异乎寻常的复杂构造格局。和多期次成矿过程的复合、叠加及转换,故导致了优越的成矿条件、成矿强度大、矿床类型众多、且错综复杂。总体上看,与上述构造演化相对应,包括如下几个重要的成矿系列。古生代—早中生代与地块俯冲—缝合—拼贴增生有关的火山-沉积盆地环境中的海底热液喷流 ( 火山) -沉积岩型铅锌银多元素成矿系列、岛弧火山岩带中的火山-次火山-斑岩型铜多金属成矿系列、缝合带环境中的与蛇绿混杂岩有关的铁、铜、金成矿系列、板块碰撞增生—后造山伸展构造-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脉型、剪切带型、斑岩型、矽卡岩型铜、钨、钼、铋等多金属成矿系列。晚中生代—新生代复杂大地构造环境 ( 多板块挤压、多应力转换、岩石圈大规模拆沉和地壳大规模伸展) 中与板内中酸性火山-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热液成矿系列,包括热液脉型、斑岩型、矽卡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
⑻ 矿产资源
目前,丽水市境内发现各类矿产57种,其中金属矿有:金、银、铜、铅、锌、钨、锡、钼、铁、锰、钴、铀、铍、钇、锆、镉、铟、铼、锗、镓、铋、铈、镧等25种;非金属矿有:萤石、叶蜡石、沸石、花岗岩、高岭土、凝灰岩、伊利石、珍珠岩、白云母、冰洲石、水晶、明矾石、钾长石、重晶石、石墨、玛瑙、石英岩、大理石、方解石、透辉石、石灰岩、紫砂土、黄铁矿、硼矿、瓷土、膨润土、油页岩、煤、泥炭、矿泉水、地热及砂石料等32种。发现矿产地(包括矿床、矿点、矿化点)近千处,其中可供开发利用的矿床(点)460余处,经地勘部门地质勘查,金、银、钼、萤石、沸石、叶蜡石、高岭土、凝灰岩、珍珠岩等矿产蕴藏量较大,尤其非金属萤石、叶蜡石、沸石矿产资源最为丰富,萤石有龙泉八都、遂昌湖山等5处大、中型矿床,叶蜡石有青田山口、丰门、岭头及景宁缪坑等5处大、中型矿床,沸石有缙云老虎头、天井山等大中型矿床两处,高岭土有松阳峰洞岩等中型矿床两处,其探明储量均居全省前列,闻名全国,特别是叶蜡石矿产更是驰名中外。详见下列各类矿床统计表(表1)和矿产储量一览表(表2)。
一、金属矿产
丽水市境内发现的25种金属矿产中,目前有开采价值和已开采利用的有:金、银、钼、铁、铜、铅锌及稀土元素等。金银、铅锌矿床点多,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遂昌、龙泉及青田、庆元、景宁、松阳等县(市)。
1.金和银
丽水市是华东地区贵金属较为富集区之一,发现并探明金银矿床(点)21处,其中探明有中型矿床1处,小型矿床8处,探明黄金金属量21.9吨、银(包括伴生银)1081吨,主要分布在龙泉八宝山遂昌治岭头一带。
表1各类矿床统计表
表2矿产储量一览表
(1)遂昌银坑山金银矿:矿区位于遂昌县城北东16公里处,面积3.5平方公里,行政区划上隶属廉竹乡,矿区有公路直通县城,交通便利。
银坑山金银矿区,出露新老两套地层,盖层为大面积出露的上侏罗统磨石山群火山碎屑岩、熔岩,厚300米以上,最厚达700米;基底为前寒武系八都群变质岩,主要有黑云斜长片麻岩等,为赋矿围岩。片理倾向南西,断裂发育,北西向断裂多为花岗岩、花岗斑岩、霏细斑岩等酸性岩脉充填,切穿矿化带。银坑山金银矿属变质热液叠加型矿床。金银矿体为半隐状—隐伏矿体,呈带状产出于变质岩中,受近东西转为北东向的断裂控制,呈向南突出的弧形,由Ⅲ、Ⅳ号两矿带组成。Ⅳ号为主矿带,长1850米,宽1~25米,延深大于400米,被F1、F42两条近南北向断裂错开,分成西、中、东三个块段。金银矿体集中分布在中块段,共有5个工业矿体,总长达1058米,平均品位金12.1克/吨、银305.85克/吨。矿床中金银为共生矿,还伴生铜、铅、锌、硫等,均达到综合利用指标。
金银矿石以银金矿、金银矿为主,矿石矿物有辉银矿、自然银,伴有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等。脉石矿物有石英、绢云母等。矿石以他形粒状结构和块状构造为主,矿石类型有石英脉型、交代石英岩型及石英网脉带型3类。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体顶底板岩石稳固性好,属易采、易选,经济价值高的矿床。
西块段现为重点找矿地段,经多年勘查证实,该块段发现有工业矿体,远景金金属量达8吨,目前正在勘测规划开采中。
(2)遂昌县金田寺银钴矿:矿区位于遂昌县城西北20公里处,面积4平方公里,行政区划上隶属应村乡,交通尚方便。
矿区主要出露大面积燕山期石英二长岩体,侵入于前寒武系八都群变质岩和上侏罗统磨石山群火山岩中,矿带赋存于石英二长岩体南部边缘的北北西、北西向断裂构造中,属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银、钴多金属硫化矿床。矿区有矿带4条,间距100~200米,矿带长270~800米,宽1~30米,其中圈定银矿体4个,钴矿体6个,金矿体1个。
银矿体呈脉状、复脉状,主要富集在I号矿带中,长约270米,平均厚5米,最大延深265米,平均银品位179.8克/吨。矿石主要由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及少量辉银矿、自然银等和脉石矿物石英、绢云母、绿泥石等组成。
钴矿体主要富集在Ⅱ号矿带中,由多条密集平行展布的钴矿体构成,长100~210米,厚2~13.37米,最大延深295米,钴平均品位0.038%。矿石矿物主要由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硫砷钴矿等和脉石矿物石英、绢云母、绿帘石等组成。
金矿体为隐伏矿体,赋存在Ⅱ号矿带中。探明储量为:银×××吨、钴536吨。伴生矿产储量为:金125.6千克、铜2085吨、铅3222吨、锌2429吨。该矿属易选型硫化矿石,可选性良好。
2.铜
全市铜矿资源比较少,以铜为主的矿床仅1处,即松阳板桥铜银多金属矿,铜储量9800吨;以伴生状态赋存的铜矿床主要有龙泉乌岙铅锌矿、遂昌银坑山金银矿等多金属矿床。全市累计铜储量1.6万吨。
3.铅和锌
铅和锌在自然界中常共生在一起,往往形成铅锌矿床。铅锌矿是丽水市有色金属矿产中比较有前景的矿种,铅锌矿点多,分布广,发现并探明铅锌矿产地137处,其中中型矿床2处,小型矿床(点)125处,主要有龙泉铅锌矿、遂昌银坑山金银矿、庆元老鹰岩铅锌矿、景宁小粗铅锌矿、遂昌葛坪铅锌矿、青田孙坑铅锌矿。此外,庆元桉树坳、松阳大岭头、丽水丽阳坑、银场等矿点经普查证实亦有一定地质储量。全市累计探明储量金属量铅18.1万吨、锌27.7万吨,据地勘资料,全市远景储量预测在150万吨以上。
(1)龙泉市乌岙多金属矿:矿区位于龙泉市城区正西10公里处,面积2.6平方公里,交通方便。
在构造上,矿区位于锦溪-竹洋背斜构造北东倾伏端。出露地层主要为前寒武系八都群片麻岩类,矿化蚀变为硅化、绿泥石化等,断裂和脉岩发育,对矿体的连续性具明显的破坏作用。矿体呈似层状赋存于黑云斜长片麻岩内的矿化蚀变岩中,矿体长700米,平均厚10米,延深650米;倾角平缓呈弓形;平均品位:铅2.68%、锌2.06%;伴生组分平均:铜0.18%、银45.22克/吨、硫5.34%、镉0.023%、铟0.0016%,累计探明铅、锌金属储量29.6万吨,铜4736吨,银远景储量278吨。该矿床是一个以锌为主,伴生银、铜、硫及镉、铟等稀散元素的中型多金属矿床,成因属区域变质-混合岩化热液型层控多金属矿床。
近矿围岩蚀变有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及硅化、碳酸盐化等。矿石自然类型有条带状、浸染状铅锌矿石、块状铅锌多金属矿石、脉状铜铅矿石,矿石可选性能良好,属易选一较易选矿石,矿体顶底板围岩稳固,破碎带不发育,开采技术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均属简单型。
(2)松阳县大岭头铅锌矿:矿区位于城东南约12公里处,面积1平方公里,行政区划上隶属大东坝镇。
矿体赋存在变质岩系和酸性斑岩内,铅锌矿体呈似层状或透镜状,共有6个矿体,其中5、6号矿体规模最大。5号矿体长235米,厚0.83~5.52米(平均厚2.06米);6号矿体长187米,平均厚2.85米,探明储量:铅29.91万吨、锌23.13万吨、银10.16吨。
4.钼
钼矿是丽水市最有特色的金属矿产之一,发现并探明中型钼矿床1处,小型矿点12处,主要分布在青田石平川(中型)、松阳象溪、景宁三枝树、东坑,莲都仙渡等地。青田石平川和景宁三枝树两处探明储量钼2.8万吨,其他矿点均未投入地勘工作。
青田县石平川钼矿:矿区位于青田县城东北18公里处,面积8平方公里,行政区划上隶属黄垟乡。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上侏罗统磨石山群流纹质晶屑凝灰岩,矿区中部为一早期花岗斑岩穹窿构造,在花岗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发育一系列环形构造,是矿区的主要容矿和控矿构造。矿床属脉状中-高温热液充填型交代矿床。
矿区共有大小矿体50余条,大都产于花岗岩体的内外接触带,以1、2、5、9、13、14、19、25、48、69号等10条矿脉为主,尤以5、25号两条工业意义最大,其储量占总储量的91.6%。各矿脉出露长90~1020米,平均厚1.37~3.90米,延深93~700米。主矿脉平均品位0.244%,伴生有益组分主要为铼,平均含量0.0003%,可以综合利用。累计探明储量钼金属量1.8万吨,属易采易选矿石,矿区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简单。
5.铁
铁矿仅在景宁包山、赤木山和庆元山丘等地发现,并探明储量约200万吨,建有景宁包山铁矿。
景宁畲族自治县包山铁矿:矿区位于景宁县城西南2公里处,行政区划上隶属鹤溪镇,交通便利。矿区有五个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及薄层状,长100~574米,厚0.3~13.01米,延深100~356米。矿石矿物以磁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为主,矿石类型有磁铁矿石、铅锌矿石、铁铅锌矿石,矿石平均品位:全铁36.07%、铅1.69%、锌4.82%、铜0.62%。探明储量:铁矿石量171.3万吨、铅锌金属量2.13万吨,铜金属量89吨。
此外,赤木山铁矿的矿石性质与包山铁矿相似,全铁平均品位31.67%,探明铁矿石储量14.35万吨。
6.稀土
本市稀土矿的找矿工作主要在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工作程度较低。从已掌握的资料,遂昌湖山盆地、庆元荷地、松阳板桥等地,稀土矿远景均可观,可达到中型以上矿山的储量要求。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稀土矿的开发利用为期不远。
庆元县荷地稀土矿:矿区位于庆元县城,面积约1.5平方公里,行政区划上隶属荷地镇,交通尚便利。
经地勘部门初步勘查证实,荷地稀土矿矿体厚度大、品位高、质量好、埋藏浅,矿体厚度5~6米,综合平均品位1%。,选矿试验回收率可达90%以上。据有关人士称,稀土含矿面积达68平方公里,地质构造简单,成矿条件好,可望达到大型规模。
二、非金属矿产
全市非金属矿产有萤石、叶蜡石、沸石、花岗岩、高岭土、凝灰岩、珍珠岩、紫砂土(红泥)、大理石、石英石、膨润土、瓷土、石灰岩、钾长石、透辉石、方解石、重晶石等三十余种,其中萤石、叶蜡石、沸石、高岭土、花岗岩、凝灰岩等矿产储量(简称“五块石头一把土”)居浙江省前列,是丽水市最主要最有特色的优势非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青田、龙泉、遂昌、缙云、松阳、景宁等县市。
1.萤石
丽水市萤石资源极为丰富,是最有发展潜力的优势非金属矿产之一,目前发现并探明的萤石矿床有:大中型矿床5处,小型矿床15处,矿(化)点110余处,累计探明储量1519万吨。截止目前为止,保有储量1358万吨。据地勘部门预测:全市远景储量达5000万吨,主要分布在龙泉八都、小梅,遂昌湖山、金竹、黄沙腰及莲都、缙云、云和等县(市)境内。
(1)遂昌县湖山萤石矿田:位于遂昌城西23公里处,面积约140平方公里,行政区划上隶属金竹、湖山等乡镇,交通较方便,各矿区间均有公路相通,并与遂(昌)龙(游)、遂(昌)丽(水)等主干公路相接。
湖山萤石矿田位于中生代早白垩世形成的火山断陷盆地中,属于与火山作用有关的热液矿床。矿田主要由Ⅲ、Ⅱ、Ⅰ、Ⅳ矿区和凹背、翁村、毛竹坑、玉皇尖等矿点组成。矿区断裂构造发育,显然地是萤石矿的主要控矿因素,围岩蚀变主要是硅化,各矿区(块段)由2~3个矿体组成,矿体形态简单,大多为脉状、透镜状,少数复脉状。主矿体长400~800米,厚2~8米,延深200~550米。产状稳定,大多呈北西向展布,倾向北东,倾角陡,局部反倾。Ⅲ号矿带(矿区)是矿田中最大矿区,由两个矿体组成,其储量占整个矿田已探明储量的45%,矿石矿物组分简单,以萤石为主,次为石英。矿石结构、构造有块状、条带状、角砾状、梳状、碎粒状。平均品位氟化钙(CaF2)51.53%,有害杂质硫、磷含量甚微,矿石质量较佳。矿石类型属石英-萤石型,个别属方解石-萤石型。矿石选矿加工性能良好,属易选矿石。全矿田探明矿石量852万吨。矿体及其顶底板围岩岩性属坚固-半坚固型,抗压强度大,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属简单型,开采条件良好。
(2)龙泉市八都萤石矿:矿区位于龙泉市城西南21公里处,行政区划上隶属八都镇,面积2平方公里,丽(水)浦(城)公路通过矿区,交通尚方便。
矿区出露地层为下前寒武系八都群变质岩类。矿体呈脉状产于片麻岩、混合岩、变粒岩、花岗闪长岩中,受断裂构造控制,矿床成因类型属与岩浆作用有关的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共有四条矿体,Ⅰ号矿体为主矿体,储量占全矿区总储量的78.1%,矿体倾向南西,倾角较陡,长1275米,最大斜深375米,平均厚5.17米,属较稳定型,平均品位氟化钙(CaF2)50.80%,属均匀型,矿石矿物组分简单,主要为萤石、石英。探明总储量矿石量515万吨。矿区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属简单型,矿石易采易选。
2.叶蜡石
丽水市叶蜡石资源极为丰富,是最有发展潜力的优势非金属矿产,也是浙江省优势非金属矿产之一,已探明和发现叶蜡石大中型矿床5处,小型矿床10处,累计探明储量3280万吨,占全省总量的56%,占第一位。主要分布青田县山口至北山、景宁县缪坑及龙泉市小岩、云和县寨下一带,据地勘部门最近预测,远景储量在1亿吨以上。丽水市叶蜡石储量大,质量优,闻名全国,特别是青田石(叶蜡石)是我国四大着名的印章石之一,更是驰名中外。
(1)青田县山口叶蜡石矿:该矿为我国目前最大的叶蜡石矿床,矿区位于青田县城东南约9公里处,行政区划上隶属山口、方山等乡镇,面积3.3平方公里,矿区离新建铁路青田站仅12公里,交通便利。
山口叶蜡石矿位于晚侏罗世方岩背破火山口的东南侧,由北而南分为尧士、丰门(旦洪)—白洋、老鼠坪等三个矿段,共有四条矿化带,6个矿体,顺层赋存于上侏罗统西山头组第二段中上部的酸性熔岩及火山碎屑岩中。矿体属火山喷发晚期气成-热液交代(充填)蚀变矿床,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叶蜡石化、绢云母化、刚玉化,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状与围岩基本一致,倾向北西西、倾角较缓。矿带长150~2100米,延深150~700米,厚0.5~48.11米,其中V号矿体规模最大,分布在丰门(旦洪)—白洋矿段,已控制工业矿体长1160米,延深250~700米,厚度变化较大,平均厚8.88米,该矿体探明的储量占矿区已探明储量的72.1%,矿石主要化学成分:w(Al2O3)17.18%~20.84%,w(Fe2O3)0.36%~0.99%,w(K2O)+w(Na2O)0.23%~1.68%。矿石耐火度1625~1730℃,白度一般为75%~90%,可塑性指数7.2~7.6。矿区探明储量1415万吨,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工程地质条件中等,矿体及围岩稳定。
(2)景宁县缪坑叶蜡石矿:矿区位于景宁畲族自治县城西南24公里处,行政区划上隶属景南乡,面积1平方公里,矿山公路直通景宁县城,交通尚便利。
矿区地层主要出露上侏罗统磨石山组陆相火山碎屑岩,矿体赋存于流纹质凝灰岩中,局部赋存于流纹岩与含砾玻屑凝灰岩之接触部位。矿体呈似层状,倾向西,倾角缓,产状与流纹岩的流面产状近于一致。次生石英岩化与成矿关系密切,矿床成因类型属于潜火山热液交代型。矿区共有两个矿体,I号矿体为主矿体,长670米,平均厚4.64米,最厚10.44米,平均品位w(Al2O3)18%,w(SiO2)72.36%。叶蜡石矿品级为低-中铝型,局部为高铝型,其储量占总储量的93.6%;Ⅱ号矿体长220米,平均厚1.93米,平均品位w(Al2O3)25.09%,w(SiO2)64.92%,叶蜡石品级为中-高铝型。叶蜡石矿石主要由叶蜡石和硬水铝石组成。有叶蜡石型、叶蜡石-石英型、石英-叶蜡石型三种矿石类型。
矿体出露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I号矿体顶板为坚硬且致密的次生石英岩。Ⅱ号矿体已裸露于地表,工程地质条件及开采条件良好,适于露采和硐采。
(3)青田县北山叶蜡石矿:矿区位于青田县城南西30公里处,行政区划上隶属山口镇,交通便利。
矿体赋存于矿化带的中、上部,呈扁平透镜体一似层状,厚2~11.30米,平均厚5.67米,矿石平均组分含量:w(SiO2)68.66%、w(Al2O3)22.42%、w(Fe2O3)0.32%、w(K20)0.04%、w(Na20)0.15%、w(TiO2)0.74%、w(TsO3)0.29%。矿石呈灰白—浅绿色,以显微鳞片变晶结构和块状构造为主,主要矿物成分为高岭土、叶蜡石,其次为石英、少量黄铁矿。矿区水文地质简单,开采条件好。
(4)龙泉市小岩叶蜡石矿:矿区位于龙泉市城北东约22公里处,行政区划上隶属城北乡,交通尚便利。
矿山位于东畲火山穹窿南侧,矿体是呈脉状,似层状,有3条,I号矿体长250米,厚8.0米;Ⅱ号矿体长150米,厚1.5米;Ⅲ号矿体长200米,厚4米,矿石矿物以叶蜡石为主,矿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矿石组分:w(Al2O3)18.6%~22.34%、w(SiO2)71.22%~75.57%、w(Fe203)0.27%~0.36%、w(TiO2)0.06%~0.07%、w(CaO)0.18%~0.21%、w(MgO)0.11%~0.19%、w(K2O)0.10%~0.36%、w(Na20)0.12%~0.16%,估算储量在60万吨以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属简单型。
3.沸石
我国于1972年首次在浙江省缙云县老虎头发现沸石矿。缙云县沸石矿已成为全国三大沸石矿之一,尤其是大口径丝光沸石,资源得天独厚,全国仅产此处,为浙江省重点开发矿种。
沸石矿资源极为丰富,是丽水市最有发展潜力的优势非金属矿产,也是浙江省优势非金属矿产之一。发现和探明储量的沸石矿:大中型矿床3处,矿点16处,累计探明储量1.07亿吨;据地勘部门资料,远景储量在3亿吨以上。目前保有储量在1.05亿吨左右,主要分布在缙云县东方镇至壶镇镇一带。
缙云县老虎头沸石矿:该矿属我国首次发现的大型沸石矿床。矿区位于缙云县城东北约6公里处,行政区划上隶属缙云县东方镇,面积5.66平方公里。缙(云)至台(州)公路通过矿区,离新建铁路缙云站仅8公里,交通极为便利。
矿床受马鞍山火山构造控制,矿体赋存于上白垩统塘上组火山岩中,由富含火山玻璃质的角砾、集块岩经蚀变脱玻而成。成因属近火山机构的喷发—蚀变矿床。矿区包括老虎头、岱石、保华山3个块段,以老虎头块段为主,每个块段含沸石矿3~4层,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单层长200~1500米,厚6~35米,钾离子交换量10~16毫克/克;氨离子总交换容量144~177毫升/100克。矿石矿物组分以斜发沸石和丝光沸石为主,两者占矿物总量的60%~80%,其他为石英、蒙脱石等。矿石类型按不同沸石矿物含量可分为斜发沸石型、丝光沸石型和混合型3类;按原岩性质和结构特征可分为集块矿石、角砾型矿石、凝灰型矿石、珍珠—球泡型矿石等。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属简单型。
4.高岭土、瓷土
本市高岭土(瓷土)资源较为丰富,是丽水市主要的优势非金属矿产之一。发现并探明高岭土(瓷土)中型矿床两处,小型及矿点16处,累计探明储量2000多万吨,主要分布在松阳县峰洞岩、后岱山及龙泉市上洋、青田县王母地、乌坦后等地。
松阳县峰洞高岭土矿:矿区位于松阳县城西南约15公里处,矿区面积2.5平方公里,行政区划上隶属松阳县大东坝镇,矿山有盘山公路直接相通,交通较方便。
矿体受层位控制,赋存于上侏罗统磨石山群酸性晶屑凝灰岩中,由酸性火山岩经火山气液交代、改造而成,属火山热液改造矿床。围岩普遍硅化、叶蜡石化、绿泥石化。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与围岩呈渐变过渡。矿体有两个,呈北西-南东方向展布,倾向北东,倾角较缓,工号矿体长161米、宽130米、厚12米;Ⅱ矿体为半隐状矿体,形态比较复杂,由四条平行小矿体分叉复合而成,总体长278米,厚3.7~36.9米,矿石主要由地开石、高岭石、石英组成,平均品位:w(Al2O3)15.73%~34.16%,w(Fe203)0.15%~0.30%,w(TiO2)0.07%~0.09%。探明储量383万吨。一般优质矿石(Ⅰ级品)分布Ⅰ号矿体,并夹于Ⅱ、Ⅲ级品之中,三者无明显的界线。本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简单,顶、底板围岩稳定性好。
5.花岗岩
花岗岩又称花岗石,是火成岩类岩石。狭义的花岗岩类w(SiO2)含量70%以上,石英含量一般超过20%,主要矿物由长石、石英和少量黑色矿物等组成,颜色灰的、肉红色较常见。广义的花岗岩类包括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岩的总称。
丽水市花岗岩资源较丰富,出露面积达170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青田、缙云、龙泉、景宁、丽水、遂昌等县(市),且品种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不同花色品种的花岗岩有40余种,可作石材矿山考虑的品种有12种,如龙泉红、青田灰、遂昌红等。
(1)龙泉市碧龙“龙泉红”花岗岩:矿区位于龙泉市西北约25公里处,行政区划上隶属龙泉市住龙镇,公路直通矿区,交通便利。
碧龙花岗岩株大面积出露地表,面积约25平方公里,经国家建材局浙江总队对该矿进行详查,控制矿体长为500米,提交矿石量797万立方米,荒料量296.48万立方米。矿石结构比较简单,仅为肉红色中粗粒结构的花岗岩一种。肉红色条纹长石构成矿石的基本色调,颜色均一,色泽度变化小,矿石结晶程度好,中粗粒结构,分布排列均匀,花纹和谐。矿石中基本不含杂质,也无色斑和色线,具有良好的并接和装饰效果。
该矿“龙泉红”花岗岩在首届中国名特石材品种评审会上被评为首批全国石材名特品种,有关石材专家认为,“龙泉红”花岗岩是目前浙江省范围内红色系列花岗岩饰面石材的佼佼者,可望成为全省最大的花岗岩荒料生产基地。
(2)青田县青田花岗岩:该岩体出露于青田县城周围,呈等轴圆形岩株状产出,地貌上呈负地形,出露面积约23平方公里。岩性主要为浅肉红—灰白色中粒花岗岩,中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局部可见晶洞构造。矿物成分:钾长石40%~63%、斜长石12%~30%、石英20%~28%、黑云母2%~5%,微量铁矿物,粒径2~5毫米,局部可见文象花岗结构。经地勘部门估算储量约800万立方米。
该岩体岩石物理化学性能适合耐酸、耐碱、饰面板材及工艺雕刻用途,放射性符合卫生标准。岩体成荒率普遍较高,岩石块度大,利于荒料开采,加上浮土覆盖较浅,山体坡度角较小,开采条件较好。
6.凝灰岩
广义的凝灰岩包括了晶玻屑凝灰岩、流纹质凝灰岩、熔结凝灰岩等等,常为灰白色、浅红色,质地坚硬、抗压性强,易采,是一种理想的建筑材料。丽水市凝灰岩资源极为丰富,据地勘部门资料,发现并查明大中型矿床4处,小型的矿点22处,储量达4.16万立方米,远景储量在10亿立方米以上,主要集中在缙云县外堰—壶镇一带。
缙云县凝灰岩(又称条石):凝灰岩矿区位于缙云县城东北一带,离县城8~20公里处,行政区划上隶属五云、东方、壶镇、东渡、舒洪等乡镇,面积达106平方公里。各矿点均分布公路沿线,交通便利。
建材用凝灰岩矿当地称之为条石(以下简称条石),产于晚白垩世形成的断陷盆地内,主要分布在仙都、外堰、岩腰三个块段内,条石岩性主要为上白垩统塘上组中部的流纹质含砾玻屑凝灰岩,凝灰结构,厚层-块状构造。条石层在岩腰一带走向呈近东西向展布,仙都、外堰一带走向皆呈北北东向长条带状展布,呈厚-巨厚层状,缓倾斜产出,单层厚10~44.7米,出露较全地段总厚达250米左右。已探明条石储量41575万立方米。条石分布区构造简单。矿床成因类型为陆相细火山碎屑沉积型。条石化学特征为富硅、富钾、贫铁,具有抗冻性好,抗风化能力强,抗压强度大,耐酸碱性能良好,低硬度,易于切割取材等特点,是优良的建筑石材。此外,还具有天然的果绿、玫瑰、淡黄等多色彩、可雕刻强等特点,是工艺石雕的优良材料。
矿床出露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直接裸露地表易凿切成条石用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简单。
7.珍珠岩
珍珠岩是指火山喷发的酸性火山玻璃质熔岩。在破碎成一定粒度后,在快速加热条件下,珍珠岩体积可膨胀数倍至几十倍,具多孔、质轻的特点,是良好的隔热、吸音、轻质的建筑材料。
丽水市珍珠岩资源主要产地在缙云县老虎山、天景山一带,珍珠岩与沸石分布区大体一致,但地质层位不同,矿床(点)20余处,探明储量2915吨。
8.钾长石
丽水市钾长石矿产主要分布在庆元县黄真、遂昌县按口、景宁县渤海一带。遂昌按口钾长石矿经地勘部门初步调查,发现矿体12条,呈脉状,透镜状,长10~15条,厚1~15米,一般为2~3米,钾长石含量达60%,估算地质储量在50万吨以上,是目前浙江省发现质量最好、储量最大的矿床之一。
9.透辉石
透辉石是含钙镁链状结构硅酸盐矿物。是当今一种新型节能陶瓷原料。丽水市透辉石矿目前仅在遂昌按口发现,并做了初步地质工作,初步估算地质储量在900万吨以上。该矿赋存于侏罗系火山岩中,以脉状产出,查明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体21条,长一般大于300米,厚3~5米。据地勘部门资料,是浙江省迄今发现开采条件较好、品位最高、储量最大的矿床之一。
10.大理石
丽水市大理石仅分布于庆元、龙泉等地,矿点3处,主要用于水泥配料。质量最好为庆元黄坑大理石矿,探明储量264万吨,含w(CaCO3)85%以上,局部可达96%以上。
11.石英
丽水市石英矿主要分布在丽水、云和、松阳、龙泉等县(市),主要产地有丽水蔡坑、太平,云和仙眠床、岗庵、梅源,松阳靖居等地,估算储量在240万吨以上,主要供冶金铸造和磨具磨料等行业使用。
三、地下水资源
丽水市矿泉水较为丰富,主要分布在青田、丽水、缙云及龙泉等地。青田矿泉水于1987年经国家级鉴定,矿泉水含游离二氧化碳、偏硅酸、锶三种成分,其含量均达到国家GB37标准,锌含量接近国家标准,被命名为珍贵优质型天然矿泉水,成为全国五大名矿泉水之一。
青田县水南碳酸矿泉水:矿泉位于青田县城南1公里处,面积约8平方公里,交通便利。
矿泉水赋存于全新世松散层及花岗二长岩裂隙带中,相互间有水力联系,是单一含水层的两个富水段。河谷松散沉积层和花岗二长岩是该矿泉水的主要储存层。含水段总厚50~80米,矿泉水中含有益组分20余种,CO2、偏硅酸、锶的含量达到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尚有锂、锌、碘、硒等多种有益于人体的微量元素,限量组分含量均低于规定界线。
⑼ 浅谈地质资料在矿产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杨 红
(新疆煤田地质局综合地质勘查队)
摘 要 本文研究地质资料在矿产资源开发中的应用等,探讨如何有效利用地质资料,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其能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
关键词 地质资料 矿产资源开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等相继出台,不仅明确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合理、合法、安全有序的进行,同时也将地质资料的开发利用作为地质工作新的方法和手段之一,使其成为地质工作服务于全社会的一种新的主要载体,成为关系到国家能源规划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依据。随着矿产资源信息的不断扩展和延伸,在矿产资源勘查多样性模式下的地质资料已不再是过去简单的专业资料概念,而逐渐成为了一个新型的、灵活的、具有特殊利用价值的新信息资源。如今,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类矿产资源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地质资料,使其更好地为社会各领域服务,已成为各行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直接关系到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能否顺利进行的过程中,地质资料的特殊作用更显得极为突出和重要。
1 地质资料在矿产资源潜力预测与评价中的作用
矿产资源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是平衡经济有效发展的保障,因此科学的预测和评价资源是找矿成功的重要条件。找矿突破要循序渐进,要建立在科学预测、科学评价的基础上,要有可靠的依据,有翔实的信息,有可信的说服力,而不是盲目的设想和猜测。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是找矿的前期工作,是实现找矿突破的基础。地质工作者们多年来实施了大量的基础性和实质性工作,获得了可贵的第一手真实资料。通过勘查、测绘、钻探、科学研究、施工经验、成果汇聚、科学验证等手段,积累了丰富的地学信息,取得了显效的成果。这些成果都为今后新的矿产资源预测和评价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保证,对当前的地质找矿、科学评估地下蕴藏矿产资源量,起到最直接的积极和指导作用。
新疆的地质勘查工作始终坚持“主攻天山,深化阿尔泰山,开拓昆仑—阿尔金山”的总体布局和“区划、区调、物化探、勘查、科研五统一”的原则,主攻煤、富铁、铜镍、富铅锌、金、铀、钾盐等国家和自治区急需的矿产,以及具有大型和超大型找矿前景和显着开发效益的矿床类型;在充分收集各种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区域地球物理调查资料(包括重力、磁法、电法、地震),遥感图像及其地质解译成果,地矿、石油、冶金等地质勘查资料、成果,原地矿部开展的全国煤炭资源远景调查评价成果,原煤炭部开展的第三次煤田预测成果,煤炭地质勘查成果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成果汇聚、综合分析,取得了一系列找矿重大突破和新进展,发现并评价了一批可供开发的大中型矿床。如:2009 ~ 2011 年在新疆伊犁地区开展的煤炭资源调查就取得了显着的效果。伊犁盆地是新疆重要含煤盆地之一,煤炭资源富集,由于长期以来对该区进行煤炭资源调查的投资不足,调查工作滞后,调查程度偏低,探明的可供工业开发利用的煤炭资源量十分有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为了实现加快“煤炭优势资源的转换战略和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实施进程,力争“把伊犁地区建设成为自治区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煤电煤化工基地”,由政府出资、新疆煤田地质局、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联合共同承担此项调查任务,开展了整合小煤矿、整合探矿权、对资源远景区进行调查和争取利用国家规划区内矿产资源四项措施,对伊犁含煤盆地的煤矿远景区(矿业权空白区)开展调查工作,力争在该区实现找煤突破,发现新的煤炭资源。历时近1年时间,收集了伊犁地区、调查区以及周边地区的煤矿勘查、矿区总结报告、新疆煤炭资源潜力评价等资料(包括:地质、石油、冶金等,并在伊犁盆地煤田地质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经过分析论证,根据伊犁盆地煤层主要分布规律,再结合已有矿业权空白区分布情况,在伊犁盆地内选定了四个具有调查前景的找矿靶区;先后完成 1∶5 万地形地质简测 9127.63 平方千米、钻机 20 余台,施工钻孔 43 个,完成进尺 3.36 万米,实测二维地震测线 142 条、长 2382.29 千米、物理点 11.48 万个,采集各类样品 320 件,对调查区内煤炭资源量进行了全面汇总,基本摸清了各含煤盆地的资源家底。通过对调查区内各类资料的挖掘和利用,汇总了调查区在地表埋深 2000 米以浅赋有煤炭资源总量 1847.70 亿吨,其中 1000 米以浅 784.51 亿吨;共探明资源量 558.32 亿吨,其中 1000 米以浅 97.31 亿吨;新增煤炭资源储量 230.77 亿吨;并统计了调查区外的煤炭资源量。对伊犁盆地沉积演化和聚煤规律进行了专项研究,提高了伊犁盆地煤炭资源勘查及地质研究程度,为后续进一步勘查奠定了基础。同时,摸索了一套在大面积隐伏—半隐伏区找煤的、采用二维地震勘探与钻探验证、地球物理测井、样品测试分析相结合的综合勘查方法,经实践证明了是快速评价隐伏区找煤的有效途径。
通过对调查区各类成果资料进行综合集成,以及收集利用以往成果,特别是近年的煤矿勘查成果和正在开展的矿区总结报告、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的利用,重新理清了调查工作区地层层序和含煤地层时代;进一步了解了各含煤盆地的构造形态、含煤地层分布范围、煤层(组)数、煤层(组)的一般厚度和埋藏深度;了解了煤类和煤质的一般特征、煤层气及其他有益矿产情况,对伊犁盆地含煤地层、构造、煤层、煤质和资源赋存等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初步建立了伊犁含煤盆地整体构造形态的认识,并明确了伊犁盆地是以长焰煤、气煤、焦煤为主,煤质优良,为良好的火力发电用煤、炼焦和配焦用煤。且伊犁盆地地质情况复杂,具有多种多样的成矿地质条件。已发现矿藏 9 类 86 种,包括:能源矿产、有色金属及贵金属矿产、稀有金属、黑色金属矿产、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特种非金属原料、建材原料非金属矿产及其他矿产等;矿产地 170 多处,充分证明了伊犁地区是全疆乃至全国已发现矿产品种比较齐全的少数地区之一,已具备建成我国重要矿产基地的矿产资源基础。此外,已探明储量在新疆居首位的有铜、金、硫铁矿、钴、镓、锡、锑、蛋白土、高岭土、泥炭、铂、钯、锆石、稀土元素等。因此,伊犁盆地不仅是重要的煤产地,也是为发展化工、建材等工业提供重要原料的矿产资源基地。
由于此次资源调查工作前期收集的各类地质资料丰富,可参考和利用性强,并且运用了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手段,结合实际操作,使得此次工作开展的全面、细致、精度高,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于 2012 年完成了《新疆伊犁盆地煤炭资源调查总报告》的编写。本报告全面反映伊犁盆地煤炭资源赋存情况及勘查开发现状,填补了该项工作的空白,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科学配置煤炭资源,提供了地质依据,使得伊犁地区煤炭资源开发具有特别重大的社会意义,前景十分广阔。
2 地质资料在矿产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和利用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的、持续性、长期性工作。每一阶段既是对前期工作成果的验证和补充,又是对后续工作顺利开展的继续和延伸。在整个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的是充分利用好前期地质资料的可用性、多样性和参考性,把可用的信息有效地、最大程度地用于实际勘查中,为勘查工作做好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质量保障,确保后续勘探工作的正常进行,最终保证所获地质成果的真实性、可靠性,为今后的矿产资源新开发提供更加翔实的、可靠的地质资料。特别是在开发和利用新矿产资源领域的今天,更要求我们要有丰富的资料、准确的信息、过硬的技术、雄厚的实力,成为新矿产资源开发能力和质量的保障。为此,要不断加强地质勘查工作,加大地勘投入,强化措施,不断获得高质量的地质资料,在不断更新中加大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
新疆煤田地质工作始终坚持以收集各类地质资料作为开展地质工作的前期基础信息。在项目施工前期对勘查区是否进行过各类地质工作做全面的信息了解,通过对以往形成的地质资料做初步的掌握,在施工中结合各类实际工作手段和方法,充分运用地球动力学、板块构造学、层序地层学、煤田地质新理论,实施开展本区煤炭资源赋存线、规律研究,建立典型成煤模式,以构造控煤作用研究为核心,恢复煤盆地构造—热演化历史,分析含煤岩系后期改造和煤变质作用,揭示不同构造背景煤炭资源的聚集和赋存规律,为煤炭资源潜力预测和勘查前景评价提供依据。如:对新疆库尔勒市哈满沟煤矿区地质构造的综合分析和研究,在推覆体构造下找到了新的煤炭资源,为哈满沟煤矿的扩大和延深提供了后备资源。又如:对新疆呼图壁县白杨沟煤矿区地质构造和聚煤盆地前期资料的综合分析,通过实际勘探在其深部找到一座大型煤矿—宽沟煤矿(资源量在 5 亿吨以上)。宽沟煤矿位于呼图壁县城西南 70km 处的雀尔沟煤矿区,该矿区的地质工作程度很不一致,其南部的白杨沟矿区、西部的西沟矿区和东部的石梯子矿区多数地段已达到详查和普查阶段,并填绘了 1∶5000 和 1∶2000 大比例尺地质图,而其深部工作程度很低,只进行过 1∶20 万区域地质测绘。矿区地表均被第四系和第三系地层覆盖。为了查清研究区沉积环境及构造特征,通过对周边小煤矿地质资料和区域地质资料的分析和研究,确定煤矿区经历了早侏罗世聚煤期和中侏罗世聚煤期,以中侏罗世聚煤作用最好,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含煤地层后期受天山山脉隆起的影响,使煤系地层产生向北倾斜的单斜构造,为深部找矿提供了地质依据。后经钻探验证,在其深度找到了丰富的煤炭资源,即宽沟煤矿。
3 地质资料在新勘查项目中的作用
已有的地质资料是以往地质工作的记录和信息储备,是多年地质工作成果的积累和集中体现,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进行生产建设、经济发展的必要依据和条件。特别是在新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中,地质资料作为信息资源有着极其重要的特殊指导作用。在过去形成的地质资料中,隐含着很多对今天新矿产资源开发有着特殊利用价值的信息。由于这些信息受当时生产力条件的限制,其可利用价值具有不确定性,但随着现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这些信息却成为了新的可利用的信息资源。这就要求我们在新形势下,要针对已形成的地质成果资料,加大综合性的理论研究,特别是对同一地区曾开展过的多种地质工作进行综合性研究,结合地质、工程、水文、物探、化探异常、遥感等进行大胆分析研究,把片面的、零星的地质资料进行综合,通过分析研究,做出全面的、整体的、准确的新结论。特别是联合相邻地区的各类地质资料进行综合贯穿性分析研究,找出共性和异性,形成更广泛地区新的综合性地质资料。这样,既避免了今后重复性工作,节省了物力、财力,又力求在贯穿分析研究中有新发现、新突破,力争做到“由点带面、邻区相通、形成规模”,最终发现新的成矿区带,找出新的成矿规律,编制出新的矿产资源预测图,做出新的矿产资源远景规划,形成新的矿产资源立体概念和模式,为更加有效地开拓新矿产资源领域做好积极、充分的准备。
4 思考
地质资料是重要的信息资源,是服务地质找矿等各行业发展的重要要素。为此,地质资料的科学管理和开发利用愈加重要,并已成为地质工作服务于全社会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矿产资源是国家战略资源,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保障,是加强资源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随着“十二五”规划的不断深入,全国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及新的矿产资源不断地勘查、开发和利用,要求地质资料的管理和利用必须做到全面、深入、发展、创新,满足社会进步的需要。
作为已拥有大量基础性地质资料信息的地勘单位,在新的矿产资源不断发现、勘查、开发和利用的大好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利用和发挥地质资料的作用,应更加引起关注和思考,力求在现有的生产规模、技术手段和管理运作方式上,积极努力地为今后的发展探寻出新的方向,确定新的发展目标。在地质资料的科学管理上应以此为契机,通过坚持打牢基础、改革创新、做好服务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资料的需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地质资料的合理有效利用上,应充分体现其多专业性、多功能性、多服务性的特点,扩大可利用领域范围,使地质资料作为信息资源不断凸显其特殊的作用和价值,在各行业、领域中更加广泛、准确、有效地利用。因此,要充分利用好各类地质资料,结合实际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挖掘地质资料的作用,使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创造更多的效益;同时努力做好为矿产资源供给和保障体系的服务,做出可靠的矿产资源预测和评价,正确评估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效益,合理地进行开发和利用,以确保国民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使地勘单位的发展不断出现新局面,保证煤田地质经济稳步、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