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请问民国时的物价是怎么样的
最早时候民国的物价比较稳定。民洋(袁大头)使用的是银本位制,一元合七钱二分银子。根据估算,民国初年的大洋还是比较值钱的,约合于现在人民币261元左右的购买力。
纸币改革和抗日战争把民国经济搞毁了。当时物价上涨的原因是物资短缺,政府控制走私又不得力(谁敢抓杜月笙?)导致物价居高不下,金元券改革更使纸币变为废纸。
举例子:抗日战争时期,曹聚仁曾做过战地记者。有一次,他因追赶队伍,途径皖南小镇深渡。当时,小镇没有旅馆,只有饭铺。曹聚仁想找一个房间,店伙说楼上有一个房间,不过,要和别的房客伙住,因住房紧张,曹聚仁只能将就。“哪知房中有两张床,右边那张床,住着中年妇女,带着一位十六岁少女。……到了半夜,那妇人一定要她女儿睡到我的床上。那少女一声不响,真的睡到我的身边来了。也就胡里胡涂成其好事了。后来,我才知道他们欠了饭店一个月六块大洋,身边又没一文钱,只好听店伙的安排,走这么一条路了。……第二天早晨,我便替她俩付了房钱,叫了一辆独轮车,送她俩上路,还送了十块钱。她俩就那么谢了又谢,把我看作是恩人似的。”曹晚年回忆此事时说,“希望读者不必用道学家的尺度来衡量这一类的课题;在战时,道德是放了假的。……临别时,那妇人暗中塞给我一方手帕。我偷偷地看了,原来是腥红血迹的白手帕,我当然明白是什么了。在战时,如雷马克《西线无战事》中所写的,一位手拿两只面包凫水过河去的德军,彼岸的法国少女便投向他的怀中来了。所以,吃饱了饭的道学家,在边上说说风凉话,实在太可笑了呢!”
战争时期住一个月旅馆大约是6个大洋。
44、45年左右,物价恶劣,出现了一斤钱换不了一斤米的情况。四川更有甚者一人一筐钱去买东西,被别人抢,抢走筐把钱倒在地上。
要是想知道更细致的分析,可以看看《银元时代生活史》
祝你顺利
㈡ 民国时期老地契值钱吗
干隆年间、光绪、民国的地契,值钱。有官印的价值高于没有官印的,年代早的价格高于年代晚的,具体价格要看实物。
另外地契是典押、买卖土地时双方订立的法律文据。其中载明土地数量、坐落地点、四至边界、价钱以及典、买条件等,由当事人双方和见证人签字盖章。是转让土地所有权的证明文件。地契由卖方书立,内容包括土地面积、坐落、四至,地价,出让条件,当事人双方、亲属、四邻、中人及官牙等签字盖章。未向官府纳税前的地契称为“白契”,经官府验契并纳税后称为“红契”。只有“红契”具有法律效力。地契由买方保存,作为土地所有权凭证,可以凭它作抵押贷款。
㈢ 哪些旧书有收藏价值{民国旧书什么内容最值钱
民国旧书中新文学类的书价格非常高,特别是品相好一些的初版本以及印量少的版本。比如钱钟书的《围城》,晨光出版都可以卖到六万。
㈣ 中华民国时期最值钱的铜钱.能卖多少
民国铜币最贵的几个主要品种:四川马兰币,四川醒狮铜币,四川牛兰和青蝮铜币,内蒙古绥远的白塔铜币,这些都是万元甚至几万元的价格。
㈤ 民国时期的钱值钱吗
书店有关于古钱币市场价值交换书籍,作者多数是福建的,我看过。民国值钱的很少,三两百快的样子,还得分具体时间、有无历史意义、造币时间、其中,银豪较多。你去参看对照下,比人用嘴巴说的准,何况随时间推移或许市场发生了变化呢?
㈥ 民国1945年的钢材值钱吗
由于整个民国中国钢产量极为缺乏,因此整个民国史上,钢材都是很值钱的,因此不要用现在的钢材去衡量那民国的东西,举个例子,56年,当时汽车用红松做栏板,而那年中国钢产量500万吨,45年钢产量3万吨,你就知道钢材的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