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解决水资源问题要采取哪些措施
一、开源
1涵养水源
2循环再利用
3区域调水,解决水资源分配不均,如南水北调
二、节流
1节约用水
2减少水体污染
3通过资源税调节供需矛盾
4完善污染物排放交易市场,控制外部不经济问题。
绿化种植树木,防止水土流失1、合理开采地下水,防止过量开采;
2、开展污水处理,合理利用循环水资源;
4、合理排放;
3,防止污染水资源
2. 梯田对水循环的影响
梯田对水循环的影响:地表蒸发量增加。
关键在于25度以上的地开垦梯田,因为坡度较大,经过雨水冲刷容易脱离地表,造成水土流失,因为落在山坡上的雨水,沿着山坡很快地向下流动,山坡上的泥土沙石也会被流水冲走,这样坡田上肥沃的表层土壤就会慢慢流失,植物在贫瘠的土地上自然是长不好的。
会加重水土流失,造成恶性循环。而25度以下开垦的梯田,坡度较小,水流速度较缓,梯田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因为泥沙每经过一级梯田都有浸淀,因此最后的水基本上已经很少泥沙了。达到了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
梯田
可以有效的拦截雨水,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减少水土流失,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侵蚀作用减弱,水土流失减小,提高土壤肥力。
梯田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地区,梯田是一种十分有效地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增加土壤水分,达到雨水资源利用的目的,对解决制约旱作农业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起到重要的作用。
3. 促进梯田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以国家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以保护为前提,深入研究梯田灌区水源林的水资源涵养量,合理确定和调整林-寨-田的结构和面积;
以保护为目的,通过恢复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切实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
以保护为手段,统筹规划,发展古梯田生态旅游业。
4. 梯田的水从哪里来是怎样灌溉的
元阳哈尼族梯田之所以如此壮丽和独特,首先是大自然特殊地理结构所造成的。元阳位于云南省南部,而云南省地形分布的特点是西北高、南部低,从滇西北的中甸、丽江经大理、楚雄到到滇南的思茅、版纳、红河、文山,海拔渐渐下降,形成了滇西北高海拔地区常年无夏的寒温带、寒带气候类型和滇南低海拔地区全年无冬的亚热带、热带气候类型。从滇西北到滇南,随着海拔下降,立体气候越来越显着,降雨量也越来越大。全省降雨量最大的就是红河南岸哈尼族聚居地区,降雨量竟达到年均1397.6mm,相应的稻作农耕越来越密集,旱地耕作越来越减少。这就使从滇西北的怒江、澜沧江、长江水系到滇南江河水系流域,梯田稻作文化越来越发达,并最终在红河南岸哀牢山南段哈尼族地区形成全省、全国最集中、最发达的梯田稻作区的地理构成环境。
其次,哀牢山特定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也决定了元阳哈尼梯田必然形成为最壮丽、独特的奇观。元阳的地貌特征是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多为切割中山地类型,即县内众山在亿万年中被红河、藤条江水系深度切割,中部突起,两侧低下,鸟瞰全境,山地连绵,层峦叠嶂,地形呈“V”形发育,高下之间,壮观异常。境内最低海拔为144米,最高海拔为2939.6米,海拔高差2795.6米。县内气候多属亚热带季风类型,但因地形复杂差悬殊,立体气候突出。河坝区年均温度25度,最高气温42度,高山区年均温度11.6度,两区温差达13.4度。在由河坝经下半山、上半山到高山区的行程中,要经历热带、温带、寒带的变化,正所谓“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河坝峡谷因其酷热干旱素称“干热河谷区”,高山区因低温降雨量大称为“阴湿高寒区”。河坝区蒸发量大,高山区云雾密度大、降雨丰富。境内以红河、藤条江两大干流为主的水系共有支流29条,总长700余公里,水资源总量为26.9亿立方米,地表为20.81亿立方米,地下水6.09亿立方米,可利用1.47亿立方米,这些江河就是元阳所有水源的总源头。低纬度干热河谷区常年出现的高温使江河之水大量蒸发(如南沙地区最大蒸发量1995年竟达2306.5mm)。巨量水蒸汽随着热气团层层上升,在高山“阴湿高寒区”受到冷气团的冷却和压迫,形成元阳年均雾期180天和年均降雨量1397.6mm的状况,这也是为什么元阳上半山地区终年大雾笼罩,降雨极其丰富,云海格处神奇壮丽的原因。
全县有63958.4公顷森林,其中东西观音山有18167.6公顷原始森林,分布各山各岭的原始和次生林森林尚有45790.8公顷,这些森林构成了巨大的天然绿色水库,它们涵养的巨量水份在高山上形成了无数条小溪、清泉、瀑布和龙潭,提供了全县所有梯田、旱地用水和全部人畜用水。可谓“山有多高,水有多高”。
元阳县共居一山的七个民族大致说来是按海拔高低分层而居的,海拔144米到600米的河坝区,多为傣族居住;600米到1000米的峡谷区,多为壮族居住;1000米到1400米的下半山区,多为彝族居住;1400米到2000米的上半山,多为哈尼族居住;2000米以上的高山区,多为苗、瑶族居住;汉族多居住在城镇和公路沿线。哈尼族居住的上半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气温在15度左右,全年日照1670小时,非常适宜水稻生长,故哈尼族先民自隋唐之际进入此地区就已开垦梯田种植水稻,在此1200多年间,哈尼族倾注了数十代人的心力,发挥了惊人的智慧和勇毅垦殖梯田。同时,哈尼族等民族还发挥了巨大的天才各创造力,在大山上挖筑了成百上千条水沟干渠,已建成骨干沟渠4653条,其中,灌溉面积达50亩以上的有662条。条条沟渠如银色的腰带,将座座大山紧紧缠绕,大大小小沟箐中流下的山水被悉数截入沟内,这样就解决了梯田稻作的命脉——水利问题。哈尼族以数十代人毕生心力,垦殖了成千上万梯田,将沟水分渠引入田中进行灌溉,因山水四季长流,梯田中可长年饱水,保证了稻谷的发育生长和丰收。哈尼族垦殖梯田的想象力令人惊绝,其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之中,无不奋力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这一景观构成了千奇百态变幻莫测的天地艺术大交响乐,成为举世瞩目的梯田奇观。
5. 云南梯田的水源从哪里来的
云南梯田的水源主要是降雨。
云南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省南部,而云南省地形分布的特点是西北高、南部低,从滇西北的中甸、丽江经大理、楚雄到到滇南的思茅、版纳、红河、文山,海拔渐渐下降,形成了滇西北高海拔地区常年无夏的寒温带、寒带气候类型和滇南低海拔地区全年无冬的亚热带、热带气候类型。
从滇西北到滇南,随着海拔下降,立体气候越来越显着,降雨量也越来越大。全省降雨量最大的就是红河南岸哈尼族聚居地区,降雨量竟达到年均1397.6mm,相应的稻作农耕越来越密集,旱地耕作越来越减少。
(5)梯田里的水资源怎么解决扩展阅读:
云南元阳梯田主要景点
以梯田为主,实际上这里到处都是梯田,出门随便往哪边走都能看到壮观的梯田景色。拍摄梯田日出最佳的地点:多依树景区,包括多依树、爱春、大瓦遮等连片近万亩梯田。这里三面临山,一面坠入山谷,犹如一个大海湾。
梯田上部比较平缓,下部则地势陡峭,从上俯瞰,犹如巨瀑倾泻,无比壮观。多依树常年云雾缭绕,云海奇景也颇有可观。多依树是拍摄梯田日出的热门地点,要想拍摄奇观,还得赶早。
拍摄梯田日落最佳的地点:老虎嘴片区;包括勐品、硐浦、阿勐控、保山寨等6000多亩的梯田,勐品梯田位居中央,犹如盛开的白色巨花,从山顶俯视,颇有航拍的感觉。西侧阿勐控梯田分布在三座山梁上,忽高忽低,忽曲忽直,极具韵律感。这里的夕阳景观堪称一绝。
东侧是弯月形的保山寨梯田,形体优美,立体感很强。在老虎嘴视线最远处的左上角,还能隐约看到一匹疾驰的骏马,这正是元阳梯田的标志性景点,曾经出现在《中国国家地理》的封面上。
6. 四川最美梯田宛如大地雕塑,梯田的种植原理是什么
梯田最早出现在史前时代。起初,人们清理森林或山丘来种植一些粮食作物或作为防御工事。大约在同一时期,这种梯田开始在世界各地出现。水储存在岩石裂缝和土壤孔隙中。只要植被好,水就充足。应该没有从下到上的引水。劳动人民将在山顶修建水库来解决干旱的影响。还有就是利用山溪的高低差,把溪流阻隔到高处山挖的沟渠里,一步一步地灌溉梯田。广西龙脊梯田始建于元代,完成于清初,距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机械普及前应该很大。梯田建设需要土质好、水资源充足的阳坡,大小山丘植被条件较好。
修建梯田时,表层土应该保留。梯田建成后,应采取深耕、增加有机肥施用、种植适当的先锋作物等农业耕作措施,以加速土壤成熟,提高土壤肥力。扩大种植面积,减少土地资源浪费。一般把平地改造成山坡上的梯田。一方面是蓄水好,另一方面是扩大原有土地种植面积。
7. 梯田里的水是哪里来的
关于梯田里水的来源,主要有两种渠道。一个是天上而来,另外一个是地下水。
我们都知道梯田虽然是修建在山上,但是却是在山腰和山脚上,一般山顶是森林。而在森林里就有许多的树木会生产水,同时有森林的地方基本都会有水源。
另外一种来源,那就是天上来的水,也就是雨水。梯田的位置一般是出于亚热带气候附近,这里一年四季的雨水都比较的充沛,而且还有一点那就是当地的土壤保水性良好,加之当地人勤劳智慧,引水蓄水,开垦耕耘才形成如此壮观人造美景。
南方有梯田原因:
其实,之所以在南方,尤其是西南地区才有梯田,那也是因为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决定的。首先在修建梯田的地方,一般都会有水源,因为对于水稻来说水源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如果山上有活水的话,农民再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修建一些水渠,如此一来就形成一个小型水池,然后自上而下对于山上的梯田进行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