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旅游资源中的客源市场是什么意思

旅游资源中的客源市场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2-07-23 05:07:59

‘壹’ 旅游客源市场可由哪几部分组成

回顾世界旅游市场的发展过程,可以肯定,旅游业已成为当代世界经济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旅游市场是世界市场中一个新兴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市场。今天,旅游业已经成为仅次于石油工业的世界第二大出口工业,而且当前还在迅猛发展。研究现代旅游市场发展的特点,对于制定旅游市场经营的战略、策略至关重要。

现代旅游市场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呢?

1.由国内旅游向国际旅游发展。旅游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国内旅游,一种是出国旅游,还有一种是外国人入境旅游。三种旅游,后两种统称国际旅游。世界旅游业的发展,一般是在工业发达国家内的各地展开,国内旅游活动已不能满足本国人民的需求,随之出现了出国旅游和接纳外国人入境旅游的活动。这种由国内旅游逐步发展到国际旅游的模式,首先在西欧、北美一些发达国家,如欧、美、日本等出现。到了本世纪六十年代后,国际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如欧洲地区,由于交通方便,距离较近,旅游设施条件较好,国际旅游接待人数一直占全世界国际旅游总人数的70%左右,而欧洲各国之间的国际旅游人数则占欧洲接待国际旅游总人数的80%以上。此外象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国际旅游也获得高速发展。日本出国旅游者在1956年仅有5.7万人。30年后,出国旅行人数竟达到517万人次,几乎相当于1956年的91倍。美国出国旅游者到1985年,也发展到2000多万,加拿大1300万。目前,全世界不仅参加国内旅游的人数接近40亿人次,且国际旅游也达到3.25亿以上(1986年统计)。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互相促进,彼此结合,形成了今日这种强大的旅游洪流和市场体系。

2.团体旅游向个体旅游发展。从旅游市场来看,在现代旅游事业发起阶段,一般是以团体旅游市场为主要形式,分散的个体旅游市场为次要形式。这是由于团体旅游手续简单,容易掌握,收益较大。以后随着旅游活动的大规模开发,团体旅游形式逐步被一些个体旅游、家庭旅游、结伴旅游等所替代。因为这种旅游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风景观赏点,调整和改变旅行生活方式,既灵活自在,又不受团体行动的约束。所以这类旅游很快在旅游活动比较发达、国际交通方便、私人占有小汽车较多的西欧、北美发展起来。据西德1975年至1979年接待国际旅行者统计,该国乘坐小轿车或其它汽车旅游的占总人数的88.9%,乘火车的下降为5%,乘飞机的更少,仅占3.5%。可见,过去那种以团体旅游为传统形式的市场形象逐渐转变为以个体旅游为主要形式的市场格局。如日本调查统计,1964年家庭旅游占旅游总人数的19.7%,团体旅游占旅游总人数的47.5%。但到1978年,家庭旅游则升至38.5%。而团体旅游已降为31.4%。即使是团体旅游也改变了过去那种单一的集体统一行动的形式,实行多样化的灵活办法。如集体出发,就地分散,或就地集中,游后分散等,把团体旅游与个体旅游两种活动形式和两种市场结合起来,以适应旅游者的个人需求。

3.由基本旅游层次向提高旅游层次发展。旅游活动可分几个层次,一是基本层次、一是提高层次、一是专门层次。所谓基本旅游层次,指旅游者所具有的一般观光需求。旅游旅游就是又行又游,行是旅行,游是游览观景。所以观览或观赏景物,是旅游者的第一需要,基本需求。如果离开这一基本需要,就使旅游失去了自身属性。所谓提高层次,主要指娱乐性的艺术欣赏活动。人们参加旅游活动,不仅是观光,而且还要有娱乐内容,物品可购。使观光和娱乐、购物紧密结合起来。其中娱乐和购物又是建立在观光的基础上;因此属提高层次。所谓专门层次是更高的一级旅游层次,如朝觐旅游、会议旅游、商务旅游、疗养旅游、狩猎旅游、登山旅游等,都是以专门旅游市场形式出现的。以上三个层次,逐级提高,反映了旅游市场的发展规律。这一规律的基本内涵是:从基本的观光游览型市场转化为高级的娱乐购物型和专门型市场。这种转化,无疑对现代旅游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将引起旅游业的一系列变化。休假娱乐型和专门型旅游,更适合旅游者的爱好和兴趣,所以它很受游客的欢迎。如欧洲地中海沿岸国家利用日光、海滩开展的海滨度假旅游;夏威夷、百慕大等海岛开展的海上冲浪、游艇和休养等旅游;美国加里福尼亚州和日本东京开辟的迪斯尼游乐园以及各地品尝风味旅游、新婚旅游、体育旅游、疗养旅游等。

4.由高消费旅游向旅游大众化发展。过去认为,旅游是富豪贵族享乐的活动,参加旅游的人多为社会中、上层有钱有地位的人。但是,从六十年代起,旅游不但在许多国家内普遍开展起来,而且形成了世界国际旅游流。旅游作为人类广泛的社会地域活动已经遍及世界各个角落。1986年,全世界国际旅游总人数已达3.25亿人,这是一个空前广泛而庞大的人类交流活动,它标志着世界旅游已经进入了大众化的时代。以欧洲为例:全洲共有人口4.4亿多人。1986年旅游人数达2亿以上;英国人口为5600万,1982年出国旅游人数为2061万,国内旅游度假在1—3夜的有3200万人次,4夜以上的有4000万人次。可见其旅游的广泛性和大众性。又如日本,1979年国内旅游人数达1.63亿人次,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48倍,平均每人每年旅游1.5次;到1983年,国内旅游人数增至2.59亿人次,平均每人每年旅游2次以上。旅游大众化时期的到来,必将给旅游市场战略及选择提出了一系列的研究新课题。旅游市场经营者就是要根据大众化的市场特点,来组织丰富多采的旅游项目,以满足广大社会成员对旅游的各种偏好和需求。

5.从发达国家间旅游向发展中国家旅游发展。六十年代初,国际旅游主要是在欧美等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之间进行,其市场范围并不太大。从六十年代下半期起,亚洲的日本、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附近岛群,拉丁美洲的一些临海国家,非洲的突尼斯、埃及、阿尔及利亚等北非国家,也陆续开展了国际旅游活动。到七十年代,世界上已形成由六大旅游区组成的全球性的国际旅游市场格局。特别是广大的亚非拉第三世界及发展中国家的参加,对改变世界国际旅游业面貌和结构,起了积极的作用。以北非为例,近年来国际旅游事业发展很快。北非地处地中海南岸,隔海与欧洲为邻,交通便利,距离又近,是欧洲国际旅游者寻找阳光、温暖、沙滩等疗养和避寒游览胜地。由于这些原因,国际旅游业发展极为迅速。如突尼斯,在1962年旅游开创年头,就招徕欧美旅客5万人;到1978年,该国接待的国际旅游人数已达114万以上,不到二十年内旅游人数就翻了四、五番。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东亚及太平洋旅游区,国际旅游发展速度,一直遥居六大旅游区之上。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1962年这个旅游特区接待国际旅游者仅有150万人,但到了1972年,就增至540万人;1982年又增至2300万人,相当于1962年的15倍。目前东亚—太平洋旅游区的国际游人接待数量已超过3400万。如按六大旅游区接待人数百分比的变化来看,其发展速度一直是世界上最快的一个地区。所以国际旅游机构的权威人士曾多次预言:世界未来的旅游重心在东亚—太平洋。现在这种旅游重心东移的趋势仍在不断加剧。如1962年,亚太区接待人数只占六大区接待总人数的1.8%;到了1985年,则增长至10.4%。而同期,发达的欧洲旅游区,接待旅游人数百分比却由71.8%下降到67.7%。亚太旅游区几个主要新兴旅游国和地区,如新加坡、夏威夷、香港等接待旅游人数都在300万人以上。以上事实说明,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业,正以高速发展的姿态活跃在国际旅游市场上,吸引着世界各国的旅游者。这是当前尤其值得注目的一个特点。

‘贰’ 旅游市场的概念是什么

旅游市场通常是指旅游需求市场或旅游客源市场,即某一特定旅游产品的经常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从经济学角度讲,它是旅游产品供求双方交换关系的总和;从地理学角度讲,它是旅游市场旅游经济活动的中心。

属一般商品市场范畴,具有商品市场的基本特征,包括旅游供给的场所(即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消费者(即游客),以及旅游经营者与消费者间的经济关系。旅游市场与一般商品市场的区别在于它所出售的不是具体的物质产品,而是以劳务为特征的包价路线。同时,旅游供给与消费过程同步进行,具有很强的季节性。

(2)旅游资源中的客源市场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旅游业基本特征:

由于旅游业主要通过劳动服务的劳务形式,向社会提供无形的效用,即特殊的使用价值,以满足旅游者进行旅行游览的消费需要。其行业的基本特征是非生产性的,所以又称无烟工业。

旅游业从整体上看,它不是实现商品流通的经济部门,而是凭借旅游资源,利用旅游设施,提供食、住、行、游、娱、购的劳务活动,去满足旅游者旅行游览消费的需要。所以也称为无形贸易。

(1)旅游业的依赖性;

(2)旅游业的综合性;

(3)旅游业的脆弱性;

(4)旅游业的波动性;

(5)旅游业的季节性;

(6)旅游业的带动性;

(7)旅游业的涉外性;

(8)旅游业是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叁’ 旅游客源市场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旅游客源市场是指旅游区内某一特定旅游产品的实际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

客源市场是一个人口众多、构成复杂的巨大市场。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信仰,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文化兴趣和不同的旅游需求。因此,客源市场的需求是多样化的。






作为旅游目的地,有必要通过调查研究,确定不同市场环境下客源的不同需求。我们不能依靠主观臆断,而应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满足客源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影响旅游市场的季节性因素有两个方面:






一是旅游者休闲度假的季节性。例如,德国人出国的高峰期是春季,而日本人则集中在8月份。






二是旅游资源的季节性,如秦皇岛海滨浴场在夏季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避暑,而哈尔滨则在寒冷的冬季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形成了旅游市场的强烈季节性。旅游经营者除了充分利用旺季外,还应开发受旺季影响较小的产品或创新淡季旅游产品,打破旅游的季节性限制。



(3)旅游资源中的客源市场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21世纪的旅游业,将主要突出以下变化和特点:

(1)旅游将成为人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规模会逐年扩大;旅游经营将实现集团化、网络化、国际化,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将成为世界旅游的热点地区,中国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

(2)传统观光旅游将让位于休憩度假旅游,散客旅游已慢慢成为主流;突出主题化旅游特色(含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深层次文化特色),强调个性化服务。

(3)生活旅游成为了一种新的旅游时尚,“回归自然”、“拥抱自然”和“感受自然”已形成现代旅游的追求和文明标志。

(4)可持续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追求的最高目标。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旅游组织等在西班牙召开了“可持续旅游发展世界会议”。

通过了《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计划》等重要文件,强调旅游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环境的承受力基础上,并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和道德规范。

‘肆’ 中国入境客源市场的结构与特点是什么

截止2018年中国入境游已进入回升通道。2017年入境旅游人数为1.39亿人次,同比增长0.8%,其中外国人入境市场同比增长3.6%。过去,中国主要靠差异化吸引游客,现在开始靠美好生活和品质服务吸引游客。现在有不少外国游客来中国购物、休闲、度假、研学和治病疗养。

中国入境游的主要客源国包括韩国、越南、日本、缅甸、美国、俄罗斯、蒙古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印度、泰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尼、德国、英国、法国等国家。近几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中国入境游客源市场结构中的活跃度在持续上升。

(4)旅游资源中的客源市场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影响中国入境客源市场的结构的因素:

中国的魅力在于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东方风情、购物实惠和美食。调查显示,56%的外国游客认为中国的独特吸引力在于“历史悠久”。在2014年至2017年间,外国游客最关注的中国文化元素是麻将、十二生肖、太极、气功、刺绣、瓷器、中国龙、孔子、三国演义等。

其中,外国游客对手工艺术品和龙文化的兴趣增长最快。美食也是外国游客选择中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点心、炒杂菜、炒面、火锅、麻婆豆腐、宫保鸡丁是外国游客搜索率最高的菜单。

调整中国入境游发展未来方向,比如要善于培育入境旅游新动力,把“中国梦”作为引领入境旅游发展的战略动力;要让市场主体发挥新作用;要运用文化和科技为入境旅游赋予新势能;构建入境旅游市场增长新机制。

‘伍’ 中国旅游业在国际客源市场竞争中存在哪些问题为什么

(一)城市旅游业竞争力研究的系统观
城市旅游业竞争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旅游企业、社区居民等要素的积极参与。如果仅是政府参与的城市旅游业竞争力战略实施,即使其在观念、政策、管理上占主导作用,那么实施的效果是不可能会好的;而没有旅游企业的积极参与,城市旅游竞争力是脆弱的;同样,一个没有文明市民配合的城市旅游业是不可能取得可持续发展的。政府通过良好的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提升可以提高城市形象,相关旅游企业则可以获得切实利益,社区居民能通过城市旅游的发展获得实惠。因此,以政府为主导的城市旅游竞争力实施主体应充分考虑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采取措施调动相关利益主体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会更有益于城市旅游业竞争力的建立,更好地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加强对城市旅游形象的研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旅游功能的增强,城市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目前,城市之间旅游业的竞争相当激烈,只有那些在旅游市场上具有鲜明旅游形象的城市,才会在众多目的地竞争中脱颖而出。尤其是在21世纪的今天,城市旅游形象对旅游者的旅游决策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极大地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城市旅游形象的研究也就备受关注。良好的城市旅游形象不仅有利于搞好城市旅游宣传,促进城市旅游市场的开拓,而且还能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城市文明建设,提高城市整体素质。形象就是生产力,形象就是竞争力,只有树立良好的城市旅游形象,才会提升城市的整体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城市旅游竞争力,才能更好地吸引游客的到来。
(三)加强城市旅游业发展环境研究
城市旅游业竞争力的强弱表现在旅游产业发展环境的优劣上。旅游产业的发展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中,自然环境可成为自然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之一。而社会环境一方面可以形成人文旅游资源,另一方面则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经济、法律、制度等方面的保障,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城市旅游竞争力这一概念表明城市旅游产业不再严重地依赖和局限于城市旅游资源禀赋,而是通过创造高效的旅游产业运行环境来提高其竞争力,获得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对客源市场的研究
旅游客源市场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区内某一特定旅游产品的现实购买者与潜在购买者。城市旅游业开发主要目的在于吸引旅游者的到来,如果没有旅游者的到来,没有客源市场,那么城市旅游开发无疑是失败的,只能造成一种浪费。因此,在对城市旅游业竞争力的研究中加强对客源市场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城市旅游业竞争力研究涉及到政府、城市旅游企业竞争力、城市旅游资源禀赋、客源需求状况、相关行业和支持产业等要素,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对相关要素的研究。

‘陆’ 旅游客源国什么意思

指的是《旅游客源国(地区)概况》书籍

《旅游客源国(地区)概况》是所有旅游类专业都必须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

旅游客源国(地区)概况是一门知识性很强的课程,既没有高深的理论,也没有实践操作的训练,学习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在于知识的积累。然而其涉及的国家之多、涵盖的知识范围之广、知识点之繁杂,都给该课程的教学和教材的编写造成了相当的难度。

(6)旅游资源中的客源市场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开设《旅游客源国(地区)概况》的目的主要有两个: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各主要客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的基本状况,以便于在今后的旅游服务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做好入境旅游接待工作;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各主要旅游目的地国家的旅游资源分布和旅游接待服务等方面的基本现状,以便于今后能更好地、更有针对性地做好旅游出境服务工作。

‘柒’ 旅游客源市场的核心是什么

以人为本,以市场为导向,结合自身优势,发展特色旅游。

‘捌’ 简述中国海外客源市场的组成有哪些

中国海外客源市场的组成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及侨胞,另一部分是外国人(包括已经加入外国国籍的海外华人)。作为海外旅游者,港、澳和华侨游客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是中国海外客源市场的主体。

亚洲是中国的主要客源市场。中国的主要客源市场以亚洲为主体,其中港澳台的游客占有较大比重,除此之外,在所有的外国人客源市场中,仍以亚洲为主题,欧洲和北美为两翼。客源分布广泛,少数重要客源国居主导地位。

特点:

外国游客来华旅游,其目的包括观光休闲,探亲访友,服务员工,会议商务及其他目的。在所有的外国游客中,男性历来所占比例较大,是我国客源市场的主体,大多数游客的年龄集中在25~64岁。客源入境方式以2008年统计数据为例。

中国的所有海外客源中,在对入境方式的选择上,徒步所占的比重最大,占56.48%,这其中主要的一部分游客来自于我国的香港及其他边境国家和地区。

排在第二位的入境方式是以汽车为主的交通工具,占25.13%,接下来才是飞机和船舶,选择火车的入境游客最少,占1.24%。

(8)旅游资源中的客源市场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客源市场分析:

(一)亚洲是中国的主要客源市场。中国的主要客源市场以亚洲为主体,其中港澳台的游客占有较大比重,除此之外,在所有的外国人客源市场中,仍以亚洲为主题,欧洲和北美为两翼。

(二)客源分布广泛,少数重要客源国居主导地位。在中国发展入境旅游过程中,客源国及客源地区在不断增加,客源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但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少数客源国居于重要地位,起到主导作用。

中国入境客源市场从20世纪80年代偏重于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到90年代形成港澳台同胞市场,洲内市场和洲际市场三个层次,而进入21世纪以来,客源国的构成正逐步向多元化格局发展。

‘玖’ 乡村旅游的五大客源市场是哪些

传统观光旅游,城市白领度假旅游,体验,游览的学生青少年游学旅游,城市居民怀旧旅游,农村客源。

‘拾’ 旅游规划中的三级客源市场是怎么界定的一级市场是主要的客源市场么

  1. 以及客源市场:核心旅游地周围的客源。

  2. 核心旅游地二线城市或地区的市场

  3. 较远地区的客源,需要借助火车或飞机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