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关于资源的成语
【地大物博】:博:丰富。指国家疆土辽阔,资源丰富。
【地尽其利】:尽:尽力,充分。使土地、山川、地面上下物质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
【地无遗利】:地面上下的资源全部开发,没有遗漏。
【物尽其用】:各种东西凡有可用之处,都要尽量利用。指充分利用资源,一点不浪费。
【物众地大】:物:物产,资源。物产丰富,土地广大。
【铸山煮海】:开采山中铜矿以铸造钱币,烧煮海水而获得食盐。比喻善于开发自然资源。
② 形容人资源的词语或成语
形容资源的成语 关于资源的成语 共收录描写资源的成语17条
成语标题 成语解释
爱才好士 好:喜爱。爱护、重视人才
出处:《晋书·殷仲文传》:“刘毅爱才好士,深相礼接,临当之郡。”
爱才如渴 才:贤才,人才。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出处:清·叶燮《原诗·外篇上》:“嫉恶甚严,爱才若渴,此韩愈之面目也。”
爱才如命 才:贤才,人才。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生命一样重要。
出处:语出清·叶燮《原诗·外篇上》:“嫉恶甚严,爱才若渴,此韩愈之面目也。”
爱才若渴 才:贤才,人才。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出处:清·叶燮《原诗·外篇上》:“嫉恶甚严,爱才若渴,此韩愈之面目也。”
爱人好士 爱护、重视人才。
出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圣姿硕茂,神武在躬,仁覆积德,爱人好士,是以四方归心焉。”
伯乐相马 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唐·韩愈《杂说》四:“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伯乐一顾 比喻受人知遇赏识。
出处:《战国策·燕策二》载:战国时,苏代说淳于髡,谓人有告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连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一顾之,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环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地大物博 博:丰富。指国家疆土辽阔,资源丰富。
出处:唐·韩愈《平淮西碑》:“地大物博,蘖牙其间。”
纳士招贤 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出处:《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𫄸。”
千金市骨 花费千金,买千里马的骨头。比喻罗致人才的迫切。
出处:《战国策·燕策一》
求贤若渴 象口渴思饮那样访求贤士。形容罗致人才的迫切。
出处:《后汉书·周举传》:“昔在前世,求贤如渴。”
搜岩采干 比喻想方设法罗致闲散的人才。
出处:《魏书·段承根传》:“剖蚌求珠,搜岩采干,野无投纶,朝盈逸翰。”
物尽其用 各种东西凡有可用之处,都要尽量利用。指充分利用资源,一点不浪费。
远求骐骥 骐骥:良马。到远方去寻求良马。比喻各处访求人材。
出处:《晋书·冯跋载记》:“吾远求骐骥,不知近在东邻,何识子之晚也!”
招贤纳士 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出处:《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𫄸。”
知人下士 知:识别。下士:屈己尊人。能识别人才并礼贤下士。
③ 什么成语可以形容能有效利用资源做事的
物尽其用 事半功倍。
一个成语太少,一句话差不多,比如:
统筹资源,整合配置,物尽其用 事半功倍。
④ 利用起一些珍贵的资源的成语
握瑜怀玉
wò yú huái yù
【解释】瑜:美玉。怀藏有美玉。比喻富有文学才能。
【出处】《南史·刘虬传》:“是以握瑜怀玉之士,瞻郑邦而知退,章甫翠履之人,望闽乡而叹息。”
【结构】联合式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品与才能
【近义词】握瑜怀瑾
⑤ 形容用资源和实力形成自己核心在竞争中取胜的成语
实至名归,汉语成语,拼音是shí zhì míng guī 。意思是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自然就有声誉。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
⑥ 比喻一个人利用现在的优势往更好的地方发展 成语都有什么
1、暗室不欺 【解释】: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出自】:唐·骆宾王《萤火赋》:“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 【示例】:知县生平~,既读孔、孟之书,怎敢行盗跖之事?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三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比喻自觉不作亏心事 2、德厚流光 【解释】:德:道德,德行;厚:重;流:影响;光:通“广”。指道德高,影响便深远。 【出自】:《谷梁传·僖公十五年》:“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二,故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示例】:今国家~,创立九庙。 ◎唐·韩愈《褅袷议》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指德泽深厚使子孙受益 3、厚德载物 【解释】: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出自】:《周易·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厚德育人 4、玉洁松贞 【解释】:象玉一样洁净,如松一般坚贞。形容品德高尚。 【出自】:唐·皇甫枚《飞烟传》:“今日相遇,乃前生姻缘耳。勿谓妾无玉洁松贞之志,放荡如斯。” 5、风华正茂 【解释】:风华:风采、才华;茂:旺盛。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出自】:《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恰同学年少,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6、驰名中外 【解释】:驰:传播。形容名声传播得极远。 【出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涑水》:“赀拟王公,驰名天下。” 【示例】: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抗战有功,~。 ◎毛泽东《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含褒义,用于各地都知道的事物 7、宽大为怀 【解释】:对人抱着宽大的胸怀。 【出自】: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第七十一章:“我们最好是宽大为怀,不为已甚。”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对犯错的人从宽出来 8、功成名遂 【解释】:遂:成就。功绩建立了,名声也有了。 【出自】:《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示例】:~会归老,请向东山为近邻。 ◎唐·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功绩与名利都得到 9、以德报怨 【解释】:德:恩惠。怨:仇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出自】:《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0、庸中佼佼 【解释】:佼佼:美好。指平常人中特别出众的。 【出自】:《后汉书·刘盆子传》:“卿所谓铁中铮铮,佣中佼佼者也。”
⑦ 好好利用自己手上的资源的成语
就地取材:在本地找需要的材料。比喻不依靠外力,充分发挥本单位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