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么是高校校园文化有哪些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由师生员工共同创建、信奉、道循的,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淮则等精神成果的总和。它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所构成。它与高校面向二十一世纪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联系;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心理和身体素质为目的。在学校教育过程中除显性课程以外,学校的环境、气氛、学校的风气潜在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品德发展,是间接的、内隐的、无意识的德育隐性课程。
校园文化隐性课程形态可分为:
1.物质形态的隐性课程。学校的物质文化载体主要包括校园建筑、校园文化设施和校园美化物态。校园主体建筑指门面、路径、教学楼、学生宿舍及食堂等;校园文化设施主要指体育场、俱乐部、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展览室、音乐厅以及相关的设备器材等;校园美化物态指草坪、雕塑、花坛、亭台、纪念碑、及假山等。客观物体本来是没有生命的和情感的,但是经过教育建设者们按照预期的教育目标,并适应学生成长需要进行精心设计和创造后,校园建筑和生态环境也变得活起来。
2.行为性隐性课程。学校的行为文化载体主要包括主体行为形象、科技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以及交际活动。主体行为形象主要指学校领导作风和风格,教师的品行、人格和气质、仪表,学习风气及学生的饮食,服饰等生活习惯;文化活动载体指自主性科研活动、学术活动、课外文体娱乐活动、群众性俱乐部活动等。交际活动载体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异性之间、师师之间、个体和群体之间的互动。
3.制度性隐性课程。学校的制度教育载体主要包括学籍管理制度、课外活动管理制度、生活秩序和环境管理制度、奖励与惩罚制度、思想教育管理制度、等体系制度以及校训、校徽、校歌等延展性文化标志。
这些隐性课程通过无意识地、非特定的心理反应,教育和影响学生的成长。
② 大学生校园文化包含什么
什么是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主要包括:以青年学生为代表的文化观念以及由此所规范的学生特有的思维特征、行为特征和方式;学生课余生活中一切以群体形式出现的文化活动,如诗社、棋牌俱乐部、书社、文学社等社团活动,其中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内容的是校园风气或校园精神。
③ 校园文化包括哪些内容
校园文化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1、物质文化: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文娱体育活动设施,以及优美绿化的环境等。
2、制度文化:校训、校纪、校规、班规、学生守则、入队入团条件、劳动制度、清洁卫生制度,以及考试规则、休息制度等。
3、精神文化: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师生员工的价值观念、精神状态、群体心理、人际关系,以及英雄雕塑、升旗仪式、文娱体育科技活动等。
学校:
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有计划的以影响受教育学校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并最终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达到预定目的的社会活动。
学校教育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的具体活动受到社会需求影响,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承担着对社会输送人才的职能。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学校主要分为五种: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
④ 大学校园文化有哪些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活跃校园文化气氛,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修养的有效途径。举办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团队精神、艺术水平、文学修养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同时使学生的组织能力、管理水平、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得以提高。举办文化艺术活动的形式有:
1、举办迎新生或送毕业生文艺晚会、元旦联欢会、校园歌手大赛、挑战主持人大赛、时装表演、戏剧小品大赛、书画展、摄影比赛、舞蹈比赛、舞会等文艺类活动。组建舞蹈队、曲艺队、合唱团、乐队等学生文艺团体,并指导他们开展工作。
2、举办文化艺术节、演讲赛、礼仪大赛、辩论赛、板报评比、文学知识讲座、专题电影节、专题征文等文化活动,组建文学社、校园记者站、校园广播站等文化传播阵地,引导学生办好各种刊物,写出精美的文学作品,从而在校园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
⑤ 校园文化都包括什么
校园文化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
由于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社区,因而校园文化一般取其精神文化之含义。即学校共同成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学校最高目标、价值观、校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总和。
(5)高校校园文化资源是哪些扩展阅读
校园文化的作用:
1、首先它能促进师生、员工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素质的提升,不完全来自课堂,课堂之外的活动,包括必要的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是提升素质的重要渠道。
2、其次是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学生自己组织的社团活动,诸如体育竞技比赛、登山、游泳对训练体能、增强体质的好处自不待言,其中对培养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坚忍不拔的意志力、拼搏精神、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与方式。
3、它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文艺、体育、军训、理论探讨,学术报告,营造一种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⑥ 校园文化包括哪些文化
校园文化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这里主要谈谈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1.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建设应从以创建优美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入手。
2.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学校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围绕培养“四有”新人这个核心,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3.加强课余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生活。
4.加强舆论文化建设,形成优良校风。
5.创造和谐人际关系,优化人际环境。
⑦ 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和载体
关于高校校园文化的概念,由于角度和出发点不同,特别是对校园文化的主体和内容范围还存在很大争议。本文认为,所谓校园文化是指在高校校园环境中,以全体师生为主体,经过较长时期形成的,以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和师生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物质形态、内在精神和活动形式等内容的总和。
校园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它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也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校园文化的空间范围是指大学校园,这点是最没有争议的。其次,校园文化的主体不仅指高校中的大学生,也包括广大教职工,特别是与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关系密切的教学老师和德育老师。这是因为广大教职工和大学生样也是校园文化的积极参与者和建设者,是不可或缺的主体。第三,校园文化建设的客体或对象是高校校园中各种物质制度形态、内在精神及活动形式的总和,也即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其精神文化是核心,所以说定程度上校园文化体现为大学精神。第四,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是指其基本指导思想和原则,即遵循高等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贯彻和服务于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第五,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培养良好的育人和科技文化发展环境。高校是高等教育的载体,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个而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育人应该是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功能,而高等教育除培养人才外,还有发展利技文化、服务社会的任务和功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发挥这此功能,为育人和发展利技文化培养良好的环境。第六,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即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形态、形式和建设校园文化的各种方式、方法和途径的总和。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校园文化建设非朝夕之功,是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育和建设逐步形成的。
优美的校园环境主要表现在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图书馆等校舍和校园道路建设和其他自然景观的规划建设上,要求校园整体规划建设符合科学和美学要求,体现校园特色和人文精神,并不断进行美化、绿化和净化,给人以舒适、整洁、优关的感受。如果缺乏利学合理的规划,则给人以杂乱尤章的感觉并影响到学校整体环境的发展。
完备齐全的图书情报资料和科学仪器设备是高校进行教学科研所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起着必要的支撑用。而健全的文化体育活动设施也是高校校园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礼堂、多功能演讲厅或报告厅、会议室 、现代化的体育运动场馆和学生活动中心等对于开展学术文化活动和体育娱乐活动是必备的物质条件,为服务于广大师生的各种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与舞台,充分感受高校丰富精彩的学术文化气氛和生动活泼及富有朝气的特点。
学校创立、发展的历史总会伴随着时代的变迁、着名学者和人物的出现,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有关事迹和荣誉的积累,校园的巨大变化等。校训、校徽、校歌及校庆活动等也伴随着学校的历史而逐渐形成并积淀为学校不可割舍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重要的精神文化遗产。着名大学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校史、校训、校徽、校歌及校庆活动,十分重视校史的修撰和展示,都建有校史陈列馆等设施。而校徽就像是一所大学的名片,让人一望即知。
学术文化水平和氛围是所人学精神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直接体现,是一所大学精神面貌和校园文化的集中反映。大学不但应该有“大楼”,更应该有“大师”,院士和着名学者的科用不仅仅在于其科研学术成果本身,对所大学校园文化也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良好的学风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及和谐宽松的学术文化环境,是一所大学发展校园文化的必然要求,而丰富多样的学术文化活动是其主要载体。高校学术文化活动主要形式有学术研讨会、座谈会,学术讲座、报告会,学术评优创建活动,各种学术团体及其活动,与专业学习直接相关的社会实习实践活动等。
大学校园里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极大地丰富和充实了大学生活.培养了大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是大学校园中最为常见的文化组织形式,而文艺体育活动也成为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如各种文艺晚会、汇演、音乐、戏剧、书画比赛和表演展示,校运动会,足球、篮球、乒乓球等各专项体育项目比赛等。
随着利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信息网络以其特有的渗透力日益深刻地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来更是迅速在大学校园内得到普及,对高校教育培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与挑战。一方面,信息网络的普及应用为高校教学培养等工作提供了新的使捷工具与手段,拓宽了大学生的信息来源渠道,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活;但另方而也使高校内信息来源急剧多元化、多样化,给高校人学生培养与管理特别是德育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信息网络的普及应用也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平台和载体,充分利用网络阵地建设校园文化,为大学生教育培养和学校整体工作提供支持成为日益普遍的做法。
校园文化发挥着特有的育人、导向、凝聚、整合等功能,对于实现高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学校教学、德育和行政等工作的实效性,增进校园和社会文明进步等都有着重大意义。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成为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思想和水平的重要尺度和指标,日益受到各界重视。
鲜明的特色是校园文化的魅力所在,突出学校特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校园文化建设应以人为本,以素质教育为切入点,以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核心,以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为导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文化底蕴和校园特色。对于校园文化建设较为滞后的高校而言,一方面,应加强对校园文化载体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实施方式方法的创新研究,探索如何利用信息网络资源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如举行网页设计大赛或动漫文化节等,特色人文景观和校史、校训、校徽、校歌及校庆活动等如何更好地加以展现和利用,使之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更大作用;另一方面,应积极借鉴国内外其他高校特别是着名学府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运用实践,对适合本校实际,经充分讨论,具各实施条件的方式方法可以勇于尝试和推行,使之融入校园文化并尽快发挥作用。
⑧ 校园文化特色有哪些
校园文化是体现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精神和风气的一种群体性文化,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积淀而成的育人条件、历史传统和校园氛围等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的总和。良好的校园文化对整合育人资源、拓宽育人渠道、强化育人效果、提升学校品位具有重要作用。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
一、确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学校精神文化在本质上是用文化唤醒和高扬学生的生命意识,它所关注的是学生真正的精神生活和内心世界。精神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但价值观并不是精神文化的全部,学校如果片面强调精神文化的伦理道德规范作用,忽视精神文化的其他方面,那么精神文化建设是难以取得好的成效的。
学校办学理念
二、改变精神文化建设单一的路径。学校精神文化的建设,除了开展一些能真正满足学生精神生活需要的一些文体活动外,还应着力在课堂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与科学的教学方式,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学校体育活动
四、生活世界的回归。生活的世界不仅仅只存在于学校之外的生活世界,如果教学能紧密联系生活和学生的精神需求,学生在紧密联系生活的课程中,能够以精神主体的地位出现于教育过程,他们的生命体验和精神活动、他们对于生活的喜怒哀乐都将成为学校文化生活的中心,那么学生也同样可以实现生活世界的回归和寻回失落的精神家园。
学校课堂文化
三、关注和丰富学生的体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首先要关注并丰富学生的精神体验。精神上的美好、体验上的丰富,还有赖于不同生命主体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教师应以“平等中的首席”的身份与学生对话、交流,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给学生更多的理解,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表达心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