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个企业98%的资源都是整合进来的。
第一,资源整合是企业战略调整的手段,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日常工作。资源整合既是高端的,也是日常的;既是战略的,也是战术的。也就是说,资源整合其实是可以灵活应变的,并不局限于某一个领域。
第二,资源整合就是要优化资源配置。整合资源也是把个人、部门、团队、财、物等重新整合,以达到更好的组合效果。“田忌赛马”就是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赢得了比赛,这样的整合途径千百年来为人所津津乐道。
第三,资源整合就是要有进有退、有取有舍、有合有分。资源整合不是僵化的,不是模式单一的,它本身有极大的张力,可以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帮助你达成目标。可以说,进是整合,退是整合,取是整合,舍是整合,合是整合,分同样是整合。
第四,在战略思维的层面上,资源整合是系统论的思维方式。整合分为内部整合和外部整合,内部整合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很有效的手段;而外部整合则是扩大规模,提升竞争力,增加效益的最佳效益。
第五,战术上,资源整合是活用资源,获得整体最优。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对相关的资源进行重新配置。简单来说,就是将企业拥有的资源利益最大化;而企业缺乏的资源,则用企业拥有的资源去换或低成本买回来。
㈡ 蒙牛案例分析(200分高悬赏)
牛根生,中共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硕士,曾到北京大学深造。从事乳业27年。2004年底,牛根生捐出全部个人股份设立“老牛专项基金”,成为“中国捐股第一人”、“全球华人捐股第一人”。牛根生于1999年创办蒙牛乳业,在“一无工厂,二无奶源,三无市场”的困境下开拓进取,使现在的蒙牛“一有全球样板工厂,二有国际示范牧场,三有液态奶销量全国第一” 。目前,蒙牛已在全国14个省级行政区建起20多座生产基地。产品覆盖全国除台湾省外的所有地区。开发的产品有液态奶、冰淇淋、奶品等三大系列100多个品种。 “蒙牛速度”在中国企业界引人注目。CCTV200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对牛根生的颁奖辞写道:“他是一头牛,却跑出了火箭的速度!” 蒙牛创造了多项全国纪录,例如:荣获中国成长企业“百强之冠”,位列“中国乳品行业竞争力第一名”,拥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国际示范牧场”,并首次引入挤奶机器人,是中国乳界收奶量最大的农业产业化“第一龙头”;蒙牛枕单品销量居全球第一,液态奶销量居全国第一,“消费者综合满意度”列同类产品第一名,同时也是2003年香港超市惟一获奖的大陆品牌;蒙牛还是中国首家在海外上市的乳制品企业,并一举摘得“2004年最佳IPO”桂冠。 牛根生信奉“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经营哲学,其领导的蒙牛与亿万消费者、千万股民、百万奶农及数十万产销大军结成命运共同体,被人们称为西部大开发以来“中国最大的造饭碗企业”,由此诞生了一段流传甚广的民谣:“一家一户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一家一户两头牛,生活吃穿不用愁;一家一户三头牛,三年五年盖洋楼;一家一户一群牛,比蒙牛的老牛还要牛。” 1978年 成为呼和浩特大黑河牛奶厂的一名养牛工人 1983年 任内蒙古伊利集团(原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厂)厂长 1992年 担任内蒙古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 1998年底 被内蒙古伊利集团免去生产经营副总裁一职 1999年至今 创办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兼总裁职务 牛根生获得的荣誉有:“ 2002年中国十大创业风云人物(之一)”;“2002年中国经济最有价值封面人物”;“中国民营工业行业领袖”;“2003年中国企业新领袖”;2003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04年 “中国策划最高奖”等。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由自然人出资,采取发起设立方式于 1999年8月成立。目前,公司属于中外合资股份制企业。从成立至今的短短几年时间内,蒙牛的业务收入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已经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2位。
[编辑本段]采访
尽管也许有着不为外人所知的隐情,但牛根生和郑俊怀,这对曾经同事多年,又打过多年“擂台”的欢喜冤家,在财富面前的态度却有着很大的不同:郑俊怀似乎要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拿来,而牛根生则把本来属于自己的财富拿了出去。
近期,牛根生发起了“老牛基金会”,牛根生透露,基金会已经在呼和浩特注册。成员除他之外,还有奶协、政府官员、蒙牛中层领导,但在三年之内,其他机构和人只能向基金会提供最多1元人民币的资金。目前主要资金是牛根生2003年股红的51%,大概有300多万元人民币。
12月18日下午,本报记者在蒙牛集团总部独家与牛根生进行了2个多小时的交谈。其办公室比较简单,最突出的特点是“牛”多,三个牛造型的工艺品,三张“牛”图片摆在屋内。
作出决定很难
《第一财经日报》:作出建立基金会决定的过程容易吗?
牛根生:2002年年底,我就在考虑这件事情,那是一个很难的过程,几经反复。在那个时候,我还静下心来看了一段时间的书,看得最多的是老子的《道德经》。2003年年底,开始运作这件事情。但在作出这个决定后的一年中,我体验到了一生中都没有体验过的快乐,一种超越的快乐(说到这时,牛快速松开了领带)。我现在心里也很踏实,不担心别人的恐吓,也没有了别人对我疯狂追求财富的误解,孩子找对象也就真实了。
《第一财经日报》:您的家人是否同意呢?
牛根生:现在我的夫人和两个孩子已经在协议书上签了字,但当2003年年底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他们时,家人、亲戚都很矛盾。在我们家,同意倒是都同意,只是认识深浅的问题。
《第一财经日报》:你已经排在富豪榜上了,可听说您并不认为自己是个富人,为什么?
牛根生:在创立蒙牛之前,我还觉得自己是个富人,那时拥有由伊利股票变现得来的100多万元,在内蒙,我完全可以舒舒服服地过日子了。但现在,我却欠着200多万元的外债。至于我拥有的股份,完全只是一个数字,我可能一辈子也花不到,因为在极其敏感的香港股市,我可能一辈子也不敢把股票变现,因为这对企业股价有着非常不好的影响。我为什么要让那个数字拴我一辈子?
《第一财经日报》:您希望您的企业家朋友和同事也效仿您吗,他们对您的做法怎么看?
牛根生: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不过说实话,这样做确实有难度,甚至我的同事和下属都有不同看法。
中层以上都有“接班人”
《第一财经日报》:您觉得这样做对您企业的长久健康运行有什么益处?
牛根生:财聚人散,财散人聚,小的时候,我就明白了这个道理,我的钱给大家花,小伙伴就听我的话,办点“坏事”也听我的话。
食品行业本身是高风险行业,像我们这样一个不到7年的企业,必须在竞争方法、措施上有新突破,在管理制度上有新突破。国外该有的我应该有,他没有的,我们也应该有。设立老牛基金会就是这样一个为了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突破。
对新的董事长、CEO而言,他不仅得到该得的福利,还可以拿到经营上的最高奖。按照基金会章程:在我不再担任董事长后,属于我的不到10%的股份的表决权,将由下任董事长继承行使,他同时还将对基金拥有支配权,以及基金会给予的最大份额的奖励。不仅有话语权,还有分配权,这肯定能够吸引优秀的经营人才,谁能给你这么多?
《第一财经日报》:您认为只有这样做才能打造百年蒙牛吗?
牛根生:当然不是,不过我确实想不出更好的方法。
《第一财经日报》:打造百年蒙牛,仅凭此就能高枕无忧了吗?您还有其他想法吗?
牛根生:仅靠这是远远不够的,其它事情如果做了之后,再多做一点就很可能让蒙牛更健康啊。
《第一财经日报》:您成立基金会的最大目的是想让蒙牛健康的发展,那么您在接班人问题上是否有过考虑呢?
牛根生:当然考虑过,我们中层经理以上干部都有接班人,一般来说有两三个,两个接班人在我们的企业中,已经确定且告诉本人,另外一个是不确定的,准备“空降“;董事长的接班人在2002年就已经确定,人选就在我的副总中间。
我没有被外资剥削
《第一财经日报》:有媒体说,在当年上市的时候,您对有些事情并不清楚,结果现在被剥削得很厉害,是吗?
牛根生:这种说法是不客观的。世界上没有永久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每一个上市公司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都有自己的特点,蒙牛是内地第一家在香港红筹股上市的民营企业,很多问题,诸如股权结构都很复杂,要想合法在香港上市,只能请别人,既然是请别人,怎么能不让我得利呢?再说,这些外资有多年历史,之前也同很多国家很多行业的很多公司有很多合作,我们只是其中一个而已,难道股民都是傻子?
《第一财经日报》:您对过去的2004年和2005年的中国乳业有什么看法?
牛根生:2004年是中国乳业比较难受的一年,据网上的消息,伊利折帅、完达山内讧,三鹿蒙冤,三元亏损换帅,我们也曾遭到诽谤,五大外资乳业公司基本退出,这和整个行业残酷竞争是分不开的,现在有的地方奶价竟然不如水价高。我相信,2005年大有希望,因为物极必反,奶业低到一定程度就会有一个反弹。
[编辑本段]档案
牛根生●1958年生 内蒙古人
●1978年 成为呼和浩特大黑河牛奶厂的一名养牛工人
●1983年 任内蒙古伊利集团(原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厂)厂长
●1992年 担任内蒙古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
●1998年 被内蒙古伊利集团免去生产经营副总裁一职
●1999年 创办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兼总裁职务
●2002年 获“中国十大创业风云人物”、“中国经济最有价值封面人物”、“中国民营工业行业领袖”等荣誉,蒙牛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升至第4位
●2003年 获“中国企业新领袖”、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称号
●2004年 赴港上市,获“中国策划最高奖”
●2004年底,牛根生捐出全部个人股份设立“老牛专项基金”,成为“中国捐股第一人”、“全球华人捐股第一人”。
●2006年 辞去蒙牛集团总裁职务
●期间曾在北京大学深造,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硕士
[编辑本段]语录
“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
“我自己的座右铭是小胜凭智,大胜靠德。”
“别人看似冒险的事情,我感觉是安全的,什么叫安全?超乎常人的冒险就是安全,常人没有想到的事,肯定是安全,因为别人还没有想到那个区域,那个区域就是我的!”
“动摇就是最大的失败,你想失败就动摇,动摇只有一种结果,那就是失败,而如果不动摇,则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失败,还有一种是成功。”
“首先要把人做好。如果人做不好,做的就不是人事。企业家把人做好的三个条件:第一,理解人性。第二,做总裁得有眼光。第三,胆量,总裁的‘裁’需要胆量。”
1.小胜凭智,大胜靠德。
2.有干劲,你就洒下汗水;有知识,你就献出智慧;二者都不具备,请你让出岗位。
3.城市多喝一杯奶,农村致富一家人。
4.财散人聚,财聚人散。
5.一个产品,抓眼球,揪耳朵,都不如暖人心。
6.一个人智力有问题,是次品;一个人的灵魂有问题,就是危险品。经营人心就是经营事业。
7.好心态才有好状态。
8.帮助别人,但不伤害别人。
9.要想知道,打个颠倒。
10.从无到有,是件快乐的事。而从有到无,同样是种快感。
11.产品市场是亿万公民,资本市场是千万股民,原料市场是百万农民。
12.让认识你的人受益,还不能算好;让不认识你的人也受益,那才是真好。
13.吃亏吃到再也吃不进的时候,就不会吃亏了。苦多了,甜就大了。
14.想赢个三回两回,三年五年,有点智商就行;想做个百年老店,想一辈子赢,没有德商绝对不行。
15.学得辛苦,做得舒服;学得舒服,做得辛苦。
16.产品等于人品,质量就是生命。
17.看别人不顺眼,首先是自己修养不够。
18.从最不满意的客户身上,学到的东西最多。
19.管理是严肃的爱。
20.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心。
21.人不能把金钱带入坟墓,但金钱却可以把人带入坟墓。
22.一个人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得多,而是因为计较得少。
23.一个事业能不能成功,关键靠制度设计。
24.别人从零起步,而我从负数起步。
25.听不到奉承的人是一种幸运,听不到批评的人却是一种危险。
26.善待每一头牛,因为他们都是母亲。
27.布局决定结局。
28.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只要你把它做透了,做成专家,你就能够为自己创造成功的机会。
29.会说话的产品卖得快,哑巴产品走得慢。
30.你如果拿五分的力量跟别人较劲,别人会拿出十二分的力量跟你较劲
㈢ 牛根生的管理哲学
领导力就是影响力——蒙牛总裁牛根生给我们的启示
蒙牛的成功故事是一个奇迹。从1999年到2007年,蒙牛以每年平均365%的速度飞速增长,在香港上市之后,其股票市值迅猛上涨,创造出数名亿万富翁、数十名千万富翁和数百名百万富翁。纵观蒙牛的发展神话,我们必须认真思索两个问题:蒙牛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牛根生对蒙牛所产生影响力的源泉又是什么?
前不久,北大国际EMBA的部分同学到呼和浩特对蒙牛公司进行了一次实地考察,并与牛根生本人有一次面对面交流。问到蒙牛成功秘诀时,牛根生简要总结出三点:第一,蒙牛发展离不开国家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机(天时);第二,蒙牛发展在内蒙古自治区,是最佳发展奶制品的地方(地利);第三,蒙牛聚集了一批聪明能干、事业心强的人才(人和)。
孙子兵法说,上下同欲者胜。天时、地利、人和,关键在于人和。牛根生在经营蒙牛8年中,最伟大的成就是他对同事下属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和亲和力,乃至1000多名原伊利经理和员工跳槽到蒙牛。领导力不等同于权力,领导力就是影响力。权力者往往通过法律制度和行政安排对下属发号施令,不管你是否心甘情愿。而影响力与权力最根本的区别是领导者通过自己的行为、思想、品格和魅力去感染、激励、影响下属的行为、理念、态度,并使其自觉自愿地完成组织的目标。老牛身上的影响力就具备这个特点。
那么牛根生的影响力源泉是什么?
对蒙牛现场的仔细考察,加上与牛根生开诚布公的交流,我认为牛根生的影响力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1)超前的思想意识和超人的聪明智慧有思想的人具有很大的内在感染力,视野宽阔、眼界高明、思维睿智的人总是受到同事和下属的敬佩,往往能够在危急时刻做出正确的决策。古今中外,有思想的伟人身后往往有成千上万的追随者。牛根生在过去的8年中能够及时把握中国和世界乳制品业的发展趋势,提出对蒙牛未来发展的各种大胆设想,做出“先建市场,后建工厂”的经营战略,其“大胜靠德,大智靠学,大牌靠创”的哲学思想,对蒙牛吸引优秀人才起了巨大作用。蒙牛的突出业绩由此也很快为全国所瞩目。
2)专业知识的力量知识就是力量,领袖的专业知识程度对下属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在中国,我们工作生活中所熟悉的着名医生、教授、工程师、科学家、企业家等等,都会给下属从内心带来巨大的影响力,因为人们都愿意相信专家的指点和观点。牛根生出身贫寒,早期就与牛结缘,父亲养牛送奶38年。他在1999年创办蒙牛时已在伊利工作10多年,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对中国乃至世界乳制业的特征、内涵、竞争特点、规律摸得门清。创办蒙牛之后,牛根生又不断走访国内外几十家着名奶制品企业,对世界乳业的发展趋势、技术含量、产品性能、营养成分等均有深刻的体会和独特的理解。知识是牛对下属产生重大影响力的源泉。
3)卓越的品格和品质一个人的品格魅力涉及诚实、正直、坚忍不拔的毅力、尽职尽责的精神,换位思维的态度、宽容仁爱的胸怀、勇担责任的义务等。领袖的这些品质是下属追随的重要原因。牛根生身上有很多突出的品格和品质,他生性好强,不屈不挠,勇敢顽强,坚忍不拔,“敢想、敢干、敢探索”。在蒙牛,牛对下属十分关爱,因为牛的人生哲学是“散财聚人,财聚人散”。在伊利和蒙牛经历中,牛出手大方,多次为生活上困难的同事解囊相助。牛的行为感染、激励了大批下属。
㈣ 牛根生是如何经营并实现盈利的
牛根生是如何经营并实现盈利的?相信此时的牛根生,对人生苦难、人间冷暖定有深切的体悟,聊以宽慰的也许就是孟子的那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苦其心志……”不知道真的是天无绝人之路,还是运气使然,就在牛根生几乎走投无路之时,他碰到了至今依然神秘的人生贵人。(为什么你碰不到啊?!)经过一番长策短计的高人点拨,牛根生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竟然转身回内蒙古了,他要像一个真正的男人那样,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英雄取经归来,内蒙古从此不太平了,确切的说,牛根生的老东家伊利公司上下一个消息不胫而走。“牛总从北京取经回来,决定创办一家上市公司了!”牛根生的老同事们私下疯传着一个“大秘密”,后来的蒙牛
奇怪的是,牛根生完成了“天使”轮融资,手握重金却不在内蒙古的大城市呼和浩特建立总部,而是跑到了穷得鸟不拉屎的和林格尔县——国家级最贫困县成立蒙牛公司。后来,仇家举报牛根生创业时非法集资,省公安厅派人查封他的公司时,当地县领导第一时间出面干涉,当天就把扣押的账簿送回蒙牛,直到这时候,人们才知道牛根生的厉害!
蒙牛最高峰时,一个公司为当地创造的
孙子兵法启示,以弱胜强者,要善于避开对手的优势,结合自己的优势,开辟新的战场。牛根生深谙此道,一个初创公司要和中国实力最雄厚的同行上市公司对局,为了避开伊利的“绞杀”,蒙牛要活下来,就必须练就上层的商战功夫,既要在内局市场上拼刺刀,更要在外局官场上打太极。(那些西方的招术在中国不管用有木有?!)
牛根生表现出的胆略和智谋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有两个关键事件可以为证。一个是市场营销“小局”造势:当时的蒙牛可以说是中国乳业最新最小的成员,连行业
不仅如此,蒙牛把广告做到老东家伊利公司的大门正对面,没想到的是,当天晚上这个广告竟然“很巧的”被破坏了;于是,第二天蒙牛就喊出了“蒙牛广告被砸,凶杀是不是伊利?!”我不知道当时伊利有没有被气得吐血?反正蒙牛的第二品牌是坐实了。(兵者,诡道也。谁说弱者一定要委屈求全呢,蒙牛竟然主动出击!)
第二件事是金融布局:上个世纪
后来,这个挖角来的团队就引入了摩根斯坦利、鼎辉和英联三家大投行,把蒙牛送上了资本运作的轨道上,将竞争从传统的“商战”直接拉升到“金融战”的高度,而这是同行们所不熟悉和不擅长的,从此蒙牛势如破竹,节节胜利!
为什么要引入外国的投行,而不是国内的投行呢?因为牛根生深深懂得,他的老对手伊利是当地的大国企,必然受政府保护;而蒙牛是一个草根民营企业,必然处处受制于人、很容易不明不白的“夭折”了。只有引入外资,把自己变成外商投资或中外合资企业,才能争取到平等的市场地位和话语权。(此等深谋远虑,你学到了什么?)
今天,国家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㈤ 牛根生在创业中遇到的最困难的事是什么
资金和技术。思路决定出路,布局决定结局。这个话强调了战略布局中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人们处理问题就应该从多个维度出发,你看问题的观点越多,那么你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就越多。在现代这个大时代,思路是布局的基础,布局是战略的核心。
公司的战略目标:不断开拓进取,坚持科学发展,努力创新,整合全球有效资源,把公司办成中问国和世界乳品业制造商的领先企业。
资料扩展:
牛根生的后半生是白手起家的,同行业的竞争,老客户的打压,很多人一度认为是他的人品有问题才被老东家赶出了伊利。但是,我们仔细深究一下,牛根生在伊利的时候,主管全国的生产经营,业绩一直都十分的出色。优秀的人总是能让人感受到威胁,一个是金子的人无论在哪里总是会发光的,人们会看到辉煌成就的你,但是往往不会看见黯然落魄的你。牛根生用了36年的时间让一度受尽压迫的蒙牛的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超过了伊利,成为了全国的第一。创办企业的根本是人才。你可以缺资金可以缺人脉但是不能缺人,只要有了人,才能磨练出一支所向披靡的团队,才能开始行走,然后资金和人脉都是慢慢的锤炼和积累起来的。牛根生第一步的起点九十分的明朗。离开伊利之后创办蒙牛,很多在伊利的老部下闻之消息都纷纷一批又一批的投奔而来,在那时,一个刚刚白手起家的蒙牛和巨头伊利的前途和未来是成明显的反比的。
是,人与人之间,除了利益,总还是要讲点情怀的!牛根生的老部下便是如此,蒙牛正是有了团队的基础,后面才能应对来自伊利的压力,在夹缝中求生存!当时的蒙牛还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面对无市场,无工厂,无奶源的三无环境下,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保证蒙牛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包括牛根生自己。但是,牛根生的老部下们,还是义无返顾的加入了蒙牛。
“论成败,看人生豪迈,大不了,从头再来”,这句话从中我仿佛是看到了牛根生的半生经历。创业企业的未来是深谋远虑。牛根生的经营管理之道也是值得我们探究的。蒙牛的发展速度让人惊讶和赞叹。他的经营挂历之道也是管理学教科书中进行长期研究的话题。毕竟从伊利出来的时候,牛根生算是一无所有,从头再来;从创办蒙牛之初,伊利老部下纷纷投奔,可看出他个人是有一些经营管理和用人之道的!
㈥ 牛根生是谁
牛根生简历:
1978年 成为呼和浩特大黑河牛奶厂的一名养牛工人
1983年 任内蒙古伊利集团(原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厂)厂长
1992年 担任内蒙古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
1998年底 被内蒙古伊利集团免去生产经营副总裁一职
1999年至今 创办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兼总裁职务
牛根生获得的荣誉有:“ 2002年中国十大创业风云人物(之一)”;“2002年中国经济最有价值封面人物”;“中国民营工业行业领袖”;“2003年中国企业新领袖”;2003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04年 “中国策划最高奖”等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由自然人出资,采取发起设立方式于 1999年8月成立。目前,公司属于中外合资股份制企业。从成立至今的短短几年时间内,蒙牛的业务收入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已经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2位。
蒙牛的发展速度实在令人目眩,短短几年时间所获得的增长,是一些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企业都不敢奢望的。说起蒙牛,无论如何也不能离开牛根生,这个豪爽的西北汉子,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能够让一个原本幼小的企业成为中国乳业中的一个奇迹?
乳品与人类:蒙牛发展到现在已经6年了,成为中国乳业的三大巨头之一。而在成立之初,蒙牛只有一间月租金200元的小平房?牛根生:蒙牛是1999年成立的,当时在呼和浩特的一个居民区里租了一间小平房作为办公室,一共只有53平米,月租金200多元。蒙牛成立的时候,仅仅在内蒙,以伊利为首的乳品企业就有数百家。和蒙牛同在呼和浩特市的伊利集团那个时候已经上市多年,有完整的冰品、液态奶和奶粉生产销售体系,当年的纯利润达到八千多万元。而1999年蒙牛刚诞生的时候,没有奶源,没有厂房,没有市场,可以说是一无所有;
乳品与人类:在成立的当年,蒙牛的销售额就达到了4000多万。这是怎么做到的?
牛根生:当时我们募集到了1000多万元的启动资金。为了打开市场,从这笔启动资金里,首先拿出了三个300多万。第一个300多万用在了蒙牛在呼和浩特市的广告宣传上。几乎一夜间,呼和浩特市的人都知道了蒙牛。
第二个300多万,用在了对那些承包、租赁、托管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上。我们拿出标准、产品要求,利用别人的设备去生产,但品牌是我们自己的。
第三个300多万被运用在了蒙牛自己“添置家当”上——蒙牛建厂一期工程的第一笔投入资金。1999年12月28日,仅仅用了半年时间,蒙牛的冰淇淋生产线就正式投产了。
乳品与人类:蒙牛是以利乐枕起家的,选择这样一种产品是怎么考虑的?牛根生:当时,中国的牛奶市场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利乐包牛奶虽然品质好却价格贵,诸多消费者可望而不可即;二是巴氏杀菌奶虽然保质期短,但品质不稳定,消费者也不是很满意。
利乐枕是超高温灭菌奶,价格比利乐包便宜,保质期也比较长,同时也能确保产品品质。所以利乐枕牛奶投入市场,立刻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乳品与人类:蒙牛是中国乳业里和外资合作比较早的企业,您认为与外资的合作给蒙牛带来了哪些方面的好处?
牛根生:我们坚信中国市场大发展会造就一批强势的品牌和企业,蒙牛在这个最大的新兴市场上,一定会让世界知道。蒙牛乳业一直都以国际竞争的眼光来制定发展战略,整合全球资源。
蒙牛从1999年的小企业发展到现在,有很多的投资者、合作者找上门来。2002年12月19日,摩根斯坦利、鼎晖投资、英联投资等全球知名的投资机构共同向蒙牛注资。投资商看好的是蒙牛良好的发展态势,而蒙牛看重的是投资商的国际化背景。这些国际金融资本的注入,使我们的股权结构更合理,管理更加规范。蒙牛在香港成功上市,就是花全球股民的钱,来做中国乳业的事。
乳品与人类:蒙牛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企业开始做起来的,但是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乳业领先的大企业,您认为对于乳品行业的企业家来说,要将企业做大、做强最重要的是什么?
牛根生:对于做企业,思路决定出路,布局决定结局,在乳品们行业,还有吨位决定地位。除了这些之外,我认为一个乳品行业的企业家必须在四个方面要有前瞻性,就是大远见、大胸怀、大责任感、大产业链。
乳品与人类:人才对任何企业的发展都非常重要,尤其对蒙牛这样一个年轻,但又在高速发展的企业,就更显得至关重要了,蒙牛是怎么解决人才问题的?
牛根生:蒙牛有一个经验和执行力都非常强的团队,这些人都是在短短几年内自发聚集到蒙牛来的,蒙牛没有去拉过任何一个同行的人,没有去挖任何同行的墙角。
蒙牛有自己做事的原则,有负责任的文化,蒙牛用文化来凝聚人。我们倡导的是“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有才有德,破格重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 我们经常开生产会议、思想经营交流会,这有利于经常性的统一思想,并从企业内部培养自己的人才,形成我们决胜市场的拳头。
乳品与人类:现在整个乳品行业面临着生存的困境,您认为企业应该如何看待自身与社会、与同行的关系?
牛根生:通过多年实践,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生态圈,同时企业与企业之间又组合成一个更高层次的生态圈,一个光顾自己的企业不会有出路。企业的生存价值不在于你为你带来指望,而是在于你能为别人带来指望。股东投资求回报,银行注入图利息,员工参与为收入,合作伙伴需赚钱,父老乡亲盼税收。只有消费者、股东、银行、员工、社会、合作伙伴六者的‘均衡收益’,才是真正意义的‘可持续收益’;只有与最大多数人民大众命运关联的事业,才是真正‘可持续的事业’。如果你拿走别人该得的利益,别人就会离你而去,企业这样这个生态圈就破坏了。未来的竞争已经不是一个企业与一个企业之间,而是一个生态圈与另外一个生态圈之间的竞争。
乳品与人类:2004年中国乳业的竞争非常残酷,您认为2005年的中国乳品市场会是什么样的局面?
牛根生:2005年的中国乳业情况,相比于2004年,竞争应该会有所缓解。最近我注意到南方一些乳企开始提高奶价,因为再这样残酷地竞争下去,谁也不好活。但在北方,在相对成本比较低廉的情况下,伊利和蒙牛受仍然自然占有优势。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懈怠下来。今年,在产品的研发和上市上,我们的动作肯定比以往年份要快,因为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提高。
㈦ 谁知道蒙牛集团的老总牛根生详细的成长经历谢谢
牛根生:蒙牛做大的秘密
http://www.511511.com 2005-12-15 9:54:00
查看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 关键词:牛根生 蒙牛 秘密 )
牛根生简历:
1978年 成为呼和浩特大黑河牛奶厂的一名养牛工人
1983年 任内蒙古伊利集团(原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厂)厂长
1992年 担任内蒙古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
1998年底 被内蒙古伊利集团免去生产经营副总裁一职
1999年至今 创办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兼总裁职务
牛根生获得的荣誉有:“ 2002年中国十大创业风云人物(之一)”;“2002年中国经济最有价值封面人物”;“中国民营工业行业领袖”;“2003年中国企业新领袖”;2003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04年 “中国策划最高奖”等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由自然人出资,采取发起设立方式于 1999年8月成立。目前,公司属于中外合资股份制企业。从成立至今的短短几年时间内,蒙牛的业务收入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已经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2位。
蒙牛的发展速度实在令人目眩,短短几年时间所获得的增长,是一些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企业都不敢奢望的。说起蒙牛,无论如何也不能离开牛根生,这个豪爽的西北汉子,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能够让一个原本幼小的企业成为中国乳业中的一个奇迹?
乳品与人类:蒙牛发展到现在已经6年了,成为中国乳业的三大巨头之一。而在成立之初,蒙牛只有一间月租金200元的小平房?牛根生:蒙牛是1999年成立的,当时在呼和浩特的一个居民区里租了一间小平房作为办公室,一共只有53平米,月租金200多元。蒙牛成立的时候,仅仅在内蒙,以伊利为首的乳品企业就有数百家。和蒙牛同在呼和浩特市的伊利集团那个时候已经上市多年,有完整的冰品、液态奶和奶粉生产销售体系,当年的纯利润达到八千多万元。而1999年蒙牛刚诞生的时候,没有奶源,没有厂房,没有市场,可以说是一无所有;
乳品与人类:在成立的当年,蒙牛的销售额就达到了4000多万。这是怎么做到的?
牛根生:当时我们募集到了1000多万元的启动资金。为了打开市场,从这笔启动资金里,首先拿出了三个300多万。第一个300多万用在了蒙牛在呼和浩特市的广告宣传上。几乎一夜间,呼和浩特市的人都知道了蒙牛。
第二个300多万,用在了对那些承包、租赁、托管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上。我们拿出标准、产品要求,利用别人的设备去生产,但品牌是我们自己的。
第三个300多万被运用在了蒙牛自己“添置家当”上——蒙牛建厂一期工程的第一笔投入资金。1999年12月28日,仅仅用了半年时间,蒙牛的冰淇淋生产线就正式投产了。
乳品与人类:蒙牛是以利乐枕起家的,选择这样一种产品是怎么考虑的?牛根生:当时,中国的牛奶市场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利乐包牛奶虽然品质好却价格贵,诸多消费者可望而不可即;二是巴氏杀菌奶虽然保质期短,但品质不稳定,消费者也不是很满意。
利乐枕是超高温灭菌奶,价格比利乐包便宜,保质期也比较长,同时也能确保产品品质。所以利乐枕牛奶投入市场,立刻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乳品与人类:蒙牛是中国乳业里和外资合作比较早的企业,您认为与外资的合作给蒙牛带来了哪些方面的好处?
牛根生:我们坚信中国市场大发展会造就一批强势的品牌和企业,蒙牛在这个最大的新兴市场上,一定会让世界知道。蒙牛乳业一直都以国际竞争的眼光来制定发展战略,整合全球资源。
蒙牛从1999年的小企业发展到现在,有很多的投资者、合作者找上门来。2002年12月19日,摩根斯坦利、鼎晖投资、英联投资等全球知名的投资机构共同向蒙牛注资。投资商看好的是蒙牛良好的发展态势,而蒙牛看重的是投资商的国际化背景。这些国际金融资本的注入,使我们的股权结构更合理,管理更加规范。蒙牛在香港成功上市,就是花全球股民的钱,来做中国乳业的事。
乳品与人类:蒙牛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企业开始做起来的,但是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乳业领先的大企业,您认为对于乳品行业的企业家来说,要将企业做大、做强最重要的是什么?
牛根生:对于做企业,思路决定出路,布局决定结局,在乳品们行业,还有吨位决定地位。除了这些之外,我认为一个乳品行业的企业家必须在四个方面要有前瞻性,就是大远见、大胸怀、大责任感、大产业链。
乳品与人类:人才对任何企业的发展都非常重要,尤其对蒙牛这样一个年轻,但又在高速发展的企业,就更显得至关重要了,蒙牛是怎么解决人才问题的?
牛根生:蒙牛有一个经验和执行力都非常强的团队,这些人都是在短短几年内自发聚集到蒙牛来的,蒙牛没有去拉过任何一个同行的人,没有去挖任何同行的墙角。
蒙牛有自己做事的原则,有负责任的文化,蒙牛用文化来凝聚人。我们倡导的是“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有才有德,破格重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 我们经常开生产会议、思想经营交流会,这有利于经常性的统一思想,并从企业内部培养自己的人才,形成我们决胜市场的拳头。
乳品与人类:现在整个乳品行业面临着生存的困境,您认为企业应该如何看待自身与社会、与同行的关系?
牛根生:通过多年实践,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生态圈,同时企业与企业之间又组合成一个更高层次的生态圈,一个光顾自己的企业不会有出路。企业的生存价值不在于你为你带来指望,而是在于你能为别人带来指望。股东投资求回报,银行注入图利息,员工参与为收入,合作伙伴需赚钱,父老乡亲盼税收。只有消费者、股东、银行、员工、社会、合作伙伴六者的‘均衡收益’,才是真正意义的‘可持续收益’;只有与最大多数人民大众命运关联的事业,才是真正‘可持续的事业’。如果你拿走别人该得的利益,别人就会离你而去,企业这样这个生态圈就破坏了。未来的竞争已经不是一个企业与一个企业之间,而是一个生态圈与另外一个生态圈之间的竞争。
乳品与人类:2004年中国乳业的竞争非常残酷,您认为2005年的中国乳品市场会是什么样的局面?
牛根生:2005年的中国乳业情况,相比于2004年,竞争应该会有所缓解。最近我注意到南方一些乳企开始提高奶价,因为再这样残酷地竞争下去,谁也不好活。但在北方,在相对成本比较低廉的情况下,伊利和蒙牛受仍然自然占有优势。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懈怠下来。今年,在产品的研发和上市上,我们的动作肯定比以往年份要快,因为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提高。
㈧ 小品王赵本山如何成功的整合资源
刘备最大的资源是什么? 在我看来,就是他说他的DNA和汉高祖刘邦发生了关系。尽管经过几百年,已经稀释得所剩无几了。但在群雄并起、霸道横行的汉末,皇室之后还是一面很管用的旗帜。曹操辛苦一辈子,那么多人功进,也不敢称帝而自称丞相。可想而知“皇室宗亲”这张牌的威力。 刘备和张飞、关羽刚一见面,就马上亮出了自己的政治优势:“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于是三人合伙做生意,组成一个黑社会性质的公司,虽然关羽、张飞武艺比刘备高得多,但比起杀猪的翼德、推车的云长,汉宗室旁支的旁支的旁支刘备,其无形资产依然使他最具备做董事长的资格,自然,桃园三结义只能由刘备做老大——公司这一基本格局一直维持到白帝托孤,尽管在公司漫长的经营中,董事会成员变得越来越多。 牛根生的成功看现代企业的资源整合 记得以前看“赢在中国”这个栏目,评委牛根生的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就是“资源的90%靠整合”。确实如此,当年牛根生从伊利黯然出局时,除了它所经营的各种关系,剩下的只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悲怆与勇气。如果老牛没有良好的上下游资源、人才资源、银行资源,也许远在边陲的蒙牛仍然寂寂无名。他的成功在于,他对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各种资源进行不断进行资源整合,我们看到一系列的营销事件,如乐利枕、神州五号的事件营销、超级女生的品牌打造等,最终以一天超越一个竞争对手的速度将蒙牛打造为全国最负盛名的公司。 小品王“赵本山”如何成功的整合资源? 赵本山今天在圈内的地位,远非郭德纲和周立波所能及。在我看来,区别就在于这么多年来,赵本山并没有做“一枝独秀”,孤军奋战,而是让每个弟子都很强大。更使得本山传媒如日中天。能有今天,得要佩服赵本山除了营销搞得好,更懂得整合资源。 整合品牌资源 光靠“赵本山”这个一个主品牌是不行的,太过于单一,所以“本山大叔”马上想到要推出自己的子品牌。因为他知道只有品牌多了,本山传媒才能壮大。(北京德云社的郭德纲现在也开始明白这个道理了,我在郭德纲如何学赵本山管理徒弟一文中有讲过)把更多的子品牌整合在一起,是“本山大叔”最睿智的一面。从2005年让徒弟蔡维利、王小虎在春晚小品《功夫》中扮演“小忽悠”的双双登场,到陆续让小沈阳、王小利在央视春晚的高调亮相。小沈阳的一夜火爆、王小利的迅速走红以及旗下弟子的纷纷崭露头角,都充分显示出赵本山的子品牌战略是正确的,他们不仅为“本山大叔”脸上增了光,更为本山传媒挣了钱,可谓两全其美。 同时子品牌多了,就降低了某一个子“品牌”过于强大的问题。徒弟的翅膀硬了的时候,就难免要单飞。去年郭德纲的弟子纷纷退出德云社,让我们更佩服赵本山管理“团队”的能力。 整合媒体资源 一方面赵本山重视每个人的价值。每个徒弟,他都设法给他们戏演,每一次发展的机会都考虑到手下的徒弟们。这让每个人找到了发挥自身价值的平台。 另一方面企业要发展,品牌要成长,尤其是娱乐圈没有媒体的参与是不行的,赵本山深谙此道。整合媒介不能单纯理解为打广告那么简单,得借势借力。 我们看到在对媒介的资源整合上,赵本山可谓招式娴熟,这与他在央视春晚混了二十几年不无关系。从央视、辽宁卫视、黑龙江卫视到网络传媒、地方影剧院,媒体提供的广阔平台是本山传媒艺人露脸的好机会。演员也怕酒香烂在巷子里,尤其是未成名之前,更是希望有在舞台上展现的机会。 媒体整合对于赵本山来说就是免费买了别人花巨资都不可能买到的黄金时段,一方面媒体需要赵本山和他的二人转团队的支持来增加收视率,另一方面他的徒弟们也需要机会在媒体上露脸。来不断的增加自己的影响力。娱乐圈你的收入和你的知名度是成正比的。有时候甚至不管你是形像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这在国外是不可理解的,比如像“广受好评”的“芙蓉姐姐”和“凤姐”,再比如令人烦不胜烦的脑白金广告。这都印证了“科技都可以转化为生产力”这句话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