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海南岛有哪些矿产
海南岛已探明的矿物59种,其中有开采价值的36种,有金、银、铜、铁、铅、锡、铝、镍、锰、钛、锆英石、水晶石、大理石、石墨等等。其中亚洲最大的富铁矿在海南石碌,石碌铁矿的储量约占全国富铁矿储量的70%,品位居全国第一。
锆英砂(锆英石)多与钛铁矿、金红石、独居石、磷钇矿等共生于海滨砂中,经水选、电选、磁选等选矿工艺分选后而得到。其理论组成为:32.9%。纯净的锆英砂为无色透明的晶体,常因产地不同、含杂质的种类与数量不同而染成黄、橙、红、褐等色,硬度7.8,比重4.6-4.71,折射率1.93-2.01,熔点为2550℃。
锆英石用于耐火材料(称锆质耐火材料,如锆刚玉砖,锆质耐火纤维),铸造行业铸型用砂(精密铸件型砂),精密搪瓷器具,此外也用于玻璃、金属(海绵锆)以及锆化合物(二氧化锆、氯氧化锆、锆酸钠、氟锆酸钾、硫酸锆等)的生产中。
(1)海南陵水有哪些矿产资源分布图扩展阅读:
富铁矿,含铁量至少在50%。这些富矿是世界上铁的来源,但是,它的储量正在日益减少。反之则为贫铁矿,贫铁矿的含铁量在20-40%。为了弥补富铁矿的不足,矿业公司正在将注意力转向原始的含铁石英岩。这种岩石仅仅含25-30%的铁,但是它有非常巨大的储量。用机械的办法,可以使低品位的铁矿石的铁矿物富集。这样,含铁石英岩将是持久的铁矿资源。
海南石碌铁矿位于海南岛昌江县石碌镇境内,北距省会海口市280多公里,西与八所港有铁路相通,相距仅52公里。是我国冶金部大型露天矿之一,因铁矿品位高着称,是我国最大的富铁矿。
“石碌”一名的起源,据考可以追溯到清干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在此大山地表发现了铜矿,呈孔雀石类型,故名“石绿岭”后改称“石碌岭”,因石碌铁矿地处境内,故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海南石碌铁矿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富铁矿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海南岛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锆英石
㈡ 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属于哪个市
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属于海南省的自治县。
陵水黎族自治县(简称陵水县)位于海南岛东南部,地处北纬18°22'~18°47',东经109°45'~110°8'之间。东北与万宁市交界,西南与三亚市毗邻,西至西北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接壤,东南濒临南海。
海南东环铁路、东线高速公路和海榆东线横穿县境,县城距海口市约240公里,距三亚市约80公里。全县东西宽32公里,南北长40公里,海岸线长118.57公里。全县陆地面积1128平方公里。境内有大小河流150多条,水资源、海洋资源、土地资源十分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之誉。
(2)海南陵水有哪些矿产资源分布图扩展阅读
截至2019年,陵水黎族自治县设有椰林镇、新村镇、英州镇、本号镇、光坡镇、三才镇、黎安镇、隆广镇、文罗镇、提蒙乡、群英乡11个乡镇。具体介绍以下几个镇:
1、海南省陵水县椰林镇,位于陵水县的东南面,是陵水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主要由汉、黎民族组成,少数民族占人口的20%,全镇总面积77.1平方公里。
2、英州镇位于海南省陵水县南端,三面环山,南临大海,有18.6公里的海岸线,土地总面积132.4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3.13万亩。
3、海南省陵水县光坡镇,位于陵水黎族自治县东北部,距县城5公里,东线高速路出口处1公里,东临大海,南和椰林镇相接,西连提蒙乡,北依岭门农场,土地总面积75平方公里。
㈢ 陵水县面积有多大人口多少
陵水县
陵水县始置于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距今已有1390多年的悠久历史。1987年12月31日改称(成立)陵水黎族自治县。地理坐标为北纬18°22′-18°47′、东经109°45′-110°08′。东濒南海,南与三亚市毗邻,西与保亭县交界,北与万宁县、琼中县接壤。
县境南北长40千米,东西宽32千米,总面积1128平方千米,陆地面积1128平方公里;人口33.01万人,其中黎族占总人口的56.2%,2004年底,陵水黎族自治县陆地面积1128平方千米。人口33.46万人(公安户籍人口数:总户数74993户、总人口33461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3495人。),其中黎族占56.3%。辖11个乡镇、114个村(居)委会、602个自然村,有2个国有农场和吊罗山林业局。县政府驻椰林镇。
全县有16个民族,是个黎、汗、苗族人口居多的“大杂居,少聚居”的地方。2000年全县人口32万人,其中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4·85%;其他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5·15%。200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113,176万元,工农业总产值83,186万元,地方财政收入4,753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247元。按不变价计算,工农业总产值、地方财政收入、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分别比1978年增长8倍、13倍和9·2倍。
陵水黎族自治县有57.5公里的海岸线和正待开发利用的国家一级天然渔港--新村港、黎安港等。100米深以内的海域面积有1, 225平方公里。港湾面积有4.8万亩。海洋常见的经济鱼类有30多种。还有经济价值很高的白蝶贝、黑蝶贝、马氏珍珠贝、美腿螺以及明虾、对虾、龙虾、青蟹、螃蟹等。
陵水县矿产资源丰富,有钛(Ti)、锆(Zr)、锡(Sn)、铅(Pb)、石英砂、高岭土、花岗岩等。钛储藏量约200万吨。石英砂储藏量约1 亿吨。高岭土储藏量约600万吨。目前有待科学、合理地开采。陵水盐场年产原盐2,000吨左右,日晒细盐和粗盐颗粒均匀,色泽洁白,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境内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入达。全县现有公路147条,全长756.15公里,已实现全县各乡镇通公路,有99.1%的行政村在不同程度上通公路。陵水黎族自治县大小河流共有150多条,水利设施较好,共修建大、中、小型水利工程83宗,其中水库工程67宗,引水工程16宗。还有提水工程39宗。水库总库容量1.9 亿立平米,有灌溉面积17万亩。水资源理论蕴藏量5.167万千瓦,可开发的装机容量有1.6143万千瓦,已开发利用0.384万千瓦,正在开发的小南平电站,装机容量0.126万千瓦。
陵水素有“天然温室”“热作种植宝地”之美称,是我国最早的南繁育种基地,陵水黎族自治县是海南冬季瓜菜生产、海水养殖珍珠主要基地之一。这里盛产椰子、槟榔、益智、荔枝、龙眼、火龙果、圣女果、香蕉、芒果、果蔗、胡椒、西瓜、香瓜等经济瓜果。
陵水-气候
陵水-气候
陵水黎族自治县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日照时数2444小时,年太阳辐射量13万卡 /CM左右。年平均温度24℃,极端最高温度37℃。属于热带季风岛屿型气候。全年降雨量1500-2500毫米左右,但公布不够均匀。5-10月份为雨季,雨季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0%左右。
陵水-经济
森林资源 陵水黎族自治县有林地面积约100万亩。为了保护生态平衡,省政府已明令封山育林,严禁采伐。独具特殊开发价值者有“吊罗山森林公园”。公园总面积380平方公里。林区内计有各种植物3500种,分隶于259科,1347属。有鸟类11目37类112种。有大小瀑布15处。林区年均温度20℃,是海南省难得的天然旅游避署胜地。
土地资源 全县现有耕地421507.2亩,园地173808.3亩,林地7492626亩,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03488亩,交通用地12280.5亩,水域117921.7亩,未利用土地101132.5亩,滩涂及飞地115508亩。
水力资源 全县大小河流共有150多条,水利设施较好,共修建大、中、小型 水利工程83宗。其中水库工程67宗,引水工程16宗。还不提水工程39宗。水库总库容量1.9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7万亩。陵水黎族自治县水资源理论蕴藏量5.167万千瓦,可开发的装机容量有1.6143万千瓦,已开发利用0.384万千瓦,正在开发的小南平电站,装机容量0.126万千瓦。准备开发的坝后电站,装机容量0.3485万千瓦。此外还有0.7558万千瓦待开发。
海洋资源 陵水黎族自治县有57·5公里的海岸线和正待开发利用的国家一级天然渔港------新村港、黎安港等。100米深以内的海域面积有1,225平方公里。港湾面积有4·8万亩。海洋常见的经济鱼类有30多种。还有经济价值很高的白蝶贝、黑蝶贝、马氏珍珠贝、美腿螺以及明虾、对虾、龙虾、青蟹、螃蟹等。有3万亩能利用的海湾可养殖石斑鱼、对虾和藻类。优良养殖海区2,000亩,可养殖珍珠。有4万亩海滩可开发利用,发展制盐业。
生物资源 陵水黎族自治县有林地面积约100万亩。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海南省政府已明令封山育林,严禁采伐。在罗吊山脉开发了罗吊山国家森林公园,公园总面积380平方公里。林区各种植物有3,500种,分隶于259科,1,347属。有鸟类11目37类、112种。有大小瀑布 15处。林区年均温度20℃。走进公园,原始热带雨林就会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奇花异草,罕见物种可触可摸。如: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与恐龙同时代的桫椤,二级保护植物有陆均松、坡垒、子京、野荔枝、粘木等。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动物有云豹、巨蜥、孔雀稚等。还有许多珍贵药材,野生花卉等。
矿产资源 陵水黎族自治县矿产资源丰富,有钛、锆、锡、铅、石英砂、高岭土、花岗岩等。钛储量约200万吨。石英砂储藏量约1亿吨,高岭土储藏量约600万吨。目前有待科学、合理地开采。陵水盐场年产原盐2,000吨左右,日晒细盐和粗盐颗粒均匀,色泽洁白,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1994年荣获蒙古国马兰巴托国际博览会金奖。
热作资源 本县适宜种植胡椒、橡胶、椰子、槟榔、腰果等热带作经济作物,目前陵水黎族自治县热作面积11.6万亩,尚有近20万亩待开发,也可投资兴办加工企业。
瓜菜资源 陵水素有“天然温室”“热作种植宝地”之美称,是我国最早的南繁育种基地,是海南冬季瓜菜生产、海水养殖珍珠主要基地之一。这里盛产椰子、槟榔、益智、荔枝、龙眼、杨桃、火龙果、圣女果、香蕉、芒果、胡椒、灯笼辣椒、西瓜、香瓜等经济瓜果。
旅游资源 陵水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海湾、沙滩、岛屿、椰林、原始森林、瀑布、温泉、猕猴、鸵鸟游乐观赏等,欢迎投资开发。
㈣ 海南省陵水县椰林镇理村案
陵水县始于隋朝(公元610年),前者的现有1390历史。 1987年12月31日更名为(创造)陵水县。北纬18度22分的经纬度? '-18°47',东经109°45'-110°08'。东近靠近中国南海南部城市三亚,西与保亭县,万宁市(县级市)在北部边境,毗邻琼中。
?县南到北,从东到西40公里处,宽十二公里,总面积? 1128平方公里? 1128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人口330,100,其中李总人口的56.2%,到2004年底,陵水县面积?1128平方公里土地。的人口33.46万人(共74,993公安户籍总人口,拥有33461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3495人,总人口),其中56.3%李。辖11个镇,114个村(居)委会,602个自然村,有两个国有农场和吊罗山林业局。椰林镇县政府。
全县有16个民族,是一个李涵,苗多数大混人口,人口较少的地区。 2000年,全县人口为32.0万人,其中,占总人口的汉族人口44.85%,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5.15%。全县国内生产总值(GDP)在2000年为113176元,83186元工农业总产值,地方财政收入4753万元,为224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按可比价格计算,工农业总产值,地方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8倍以上,在1978年,13倍和9.2倍。
?海岸线和国家层面的国内陵水县57.5公里是天然捕捞的开发和利用 - 村连轰交回。 122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不到100米的深处。港区? 4.8英亩。 30种常见的海洋经济鱼类。白蝴蝶壳,黑蝶贝,马氏珠母贝,腿,蜗牛和虾,虾,龙虾,螃蟹,螃蟹很高的经济价值。
?陵水县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钛(Ti),锆(Zr),锡(Sn),铅(Pb),石英砂,高岭土,花岗岩等。钛资源储量约200万吨。石英砂储量约亿吨。高岭土储量约600万吨。到分支?科学,合理开发利用。陵水约2000万吨盐,盐,日晒均匀细盐和粗盐颗粒的年产量,颜色有白色,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
境内道路,石之最。全县现有公路147号,总长度756.15公里,实现了乡县道,在不同程度上公路行政村的99.1个百分点。陵水县是一个总的150多个大大小小的河流,建立更好的灌溉设施,以及小型农田水利83,67油藏工程,引水工程16。有39个水务项目。的1900000立方米广场,?17英亩灌区水库总库容。水可开发的51670千瓦,1.6143万千瓦装机容量,可开发利用的03840千瓦的理论潜力,是小南平电站,为01260千瓦装机容量的发展。
?名字叫陵水南繁育基地陵水黎族自治县,海南冬季瓜菜,海水养殖珍珠的主要依据之一,最早种“天然温室种植热宝”。这里有丰富的椰子,槟榔,益智,荔枝,龙眼,火龙果,圣女果,香蕉,芒果,甘蔗,辣椒,西瓜,香瓜等经济成果。
㈤ 海南什么东西最多
土地资源海南岛是我国最大的"热带宝地",土地总面积344.2万公顷,占全国热带土地面积的约42.5%。可用于农、林、牧、渔的土地人均约 0.48公顷。由 于光、热、水等条件优越, 生物生长繁殖速率较温带和亚热带为优,农田终年可以种植,不少作物年可收获2至3次。按适宜性划分,海南岛的土地资源可分为7种类型:宜农地、宜胶地、宜热作地、宜林地、宜牧地、水面地和其它用地。目前, 海南岛已开发利用的土地约315.2万公顷,未被开发利用的土地约26万公顷,其中 可用于大农业开发利用的约占90%。待开发利用的荒地大都集中连片,宜于开垦和机耕。海南土地后备资源较丰富,开发潜力较大。 作物资源粮食作物是海南种植业中面积最大、分布最广、产值最高的作物, 主要有水稻、 旱稻、山兰坡稻、小麦,其次是番薯、木薯、芋头、玉米、高粱、 粟、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麻类、花生、芝麻、茶等;水果种类繁多,栽 培和野生果类29科、53属,栽培形成商品的水果主要有菠萝、荔枝、龙眼、香蕉、 大蕉、柑桔、芒果、西瓜、杨桃、菠萝蜜等; 蔬菜有120多个品种。海南岛热带作物资源丰富,岛上原来生长有3000多种热带植物,建国后,从国外引进1000多 种,并从国外野生资源中发掘出1000多种有用植物进行栽培试验,均取得显着成 绩。目前,栽培面积较大、经济价值较高的热带作物主要有:橡胶、椰子、油棕、 槟榔、胡椒、剑麻、香茅、腰果、可可等。 植物资源海南的植被生长快,植物繁多,是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的原生地。到目前为止,海南岛有维管束植物4000多种,约占全国总数的 1/7,其中600 多种为海南所特有。在4000多种植物资源中,药用植物2500多种;乔灌木2000多种,其中 800多种经济价值较高,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特产与珍稀树木20多种; 果树(包括野生果树)142种;芳香植物 70多种;热带观赏花卉及园林绿化美化 树木200多种。 植物资源的最大藏量在热带森林植物群落类型中, 热带森林植被 垂直分带明显, 且具有混交、多层、异龄、常绿、干高、冠宽等特点。 热带森林主要分布于五指山、尖峰岭、 霸王岭、 吊罗山、 黎母山等林区,其中五指山 属未开发的原始森林。热带森林以生产珍贵的热带木材而闻名全国,在1400多种 针阔叶树种中,乔木达800种,其中458种被列为国家的商品材,属于特类木材的有花梨木、坡垒、子京、荔枝、母生等5种,一类材34种,二类材48种,三类材119 种,适于造船和制造名贵家具的高级木材有85种,珍稀树种45种。 动物资源海南陆生脊椎动物有500多种,其中,两栖类37种(11种仅见于海 南,8种列为国家特产动物);爬行类104种;鸟类344种;哺乳类82种(21种为海 南特有)。世界上罕见的珍贵动物有:世界四大类人猿之一的黑冠长臂猿和坡鹿。 水鹿、猕猴、云豹等亦很珍贵。 南药资源海南动植物药材资源丰富,素有"天然药库"之称。4000多种 物中可入药的约有2000种,占全国的40%,药典收载的有500种,经过筛选的抗癌植物有137种、南药30多种,最着名的是4大南药:槟榔、益智、砂仁、巴戟。动物药材和海产药材资源有鹿茸、猴膏、牛黄、穿山甲、玳瑁、海龙、海马、海蛇、 琥珀、珍珠、海参、珊瑚、哈壳、牡蛎、石决明、鱼翅、海龟板等近50种。 水产资源海南的海洋水产资源具有海洋渔场广、品种多、生长快和渔汛期长等特点,是我国发展热带海洋渔业的理想之地。全省海洋渔场面积近30万平方公里,可供养殖的沿海滩涂面积 2.57万公顷。海洋水产在 800种以上,鱼类就有600多种,主要的海洋经济鱼类 40多种。 许多珍贵的海特产品种已在浅海养殖,可供人工养殖的浅海滩涂约 2.5万多公顷,养殖的经济价值较高的鱼、 虾、 贝、澡类等20多种。海南岛的淡水鱼(不包括溯河性的鱼)有15科57属72种。 海盐资源海南岛是我国理想的天然盐场,沿海港湾滩涂许多地方都可以晒盐,目前集中于三亚至东方沿海数百里的弧形地带上。已建有莺歌海、东方、榆亚等大型盐场,其中莺歌海盐场是我国南方少有的大盐场。 矿产资源海南矿产资源种类较多。至1991年,全国已探明有工业储量的148种矿产中,海南已探明具有一定开发利用价值的矿产 57种(若按工业用途可分为65种);探明有各级储量规模的矿床 126个(含大型地下水源地6处),其中大型矿床31个,中型矿床31个,小型矿床 64个。在国内占有重要位置的优势矿产主要有玻璃石英砂、天然气、钛铁砂、锆英石、蓝宝石、水晶、三水型铝土、油页岩、化肥灰岩、沸石等10多种。其中,石绿铁矿的铁矿储量约占全国富铁矿储量的70%,品位居全国第一;钛矿储量占全国的70%;锆英石储量占全国的60%。此外,黄金、水泥灰岩、花岗石材、矿泉水等也具有重要开发价值。 能源资源经地质普查勘探证实海南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先后圈定了北部湾、莺歌海、琼东南3个大型沉积盆地,总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其中,对油气勘探有利的远景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水力资源:海南岛大小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约100万千瓦,可供开发的约65万千瓦,年发电量约26亿度。地下水资源储量约75亿立方米,占总水资源的20%左右,其中理论可开发利用25.3亿立方米。目前尚未开发利用、潜力很大的能源资源还有海洋能、太阳能和生物能。 旅游资源海南旅游网站: http://www.ethainan.com 海南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极富特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海岸带景观:在海南长达1528公里的海岸线上,沙岸约占 50- 60%,沙滩宽数百米至数千米不等,向海面坡度一般为5度,缓缓延伸;多数地方风平浪静,海水清澈,沙白如絮,清洁柔软;岸边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海水温度一般为 18- 30摄氏度,阳光充足明媚, 一年中多数时间可进行海浴、日光浴、沙浴和风浴。当今国际旅游者喜爱的阳光、海水、沙滩、绿色、空气这5个要素,海南环岛沿岸均兼而有之。自琼山至三亚东岸线就有60多处可辟为海滨浴场。环岛沿海有不同类型滨海风光特色的景点,在东海岸线上,还有一种特殊的热带海岸森林景观----红树林和一种热带特有的海岸地貌景观----珊瑚礁,均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目前,已在琼山市东寨港和文昌市清澜港等地建立了4个红树林保护区。 2、山岳、热带原始森林:海南岛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81座,绵延起伏,山形奇特,气势雄伟。颇负盛名有的山顶部成锯齿状、形如五指的五指山,气势磅礴的鹦歌岭,奇石叠峰的东山岭,瀑布飞泻的太平山,以及七仙岭、类锋岭、吊罗山、霸王岭等,均是登山旅游和避暑胜地。 海南的山岳最具有特色的是密布着热带原始森林, 最着名的有乐东县尖峰岭、 昌江县霸王岭、陵水县吊罗山和琼中县五指山等4个热带原始森林区,其中以尖峰岭最为典型。 3、珍禽异兽:为了保护物种,海南已建立若干个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和驯养场, 其中有昌江县霸王岭黑冠长臂猿保护区、 东方县大田坡鹿保护区、万宁市大洲岛(金丝燕)保护区、陵水县南湾半岛猕猴保护区等。 4、大河、瀑布、水库风光: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等河流,滩潭相间,蜿蜒有致,河水清澈,是旅游观景的好地方,尤以闻名全国的"万泉河风光"最佳。大山深处的小河或山间小溪,洄于深山密林之中,中间大石迭置,瀑布众多,尤其通什市的太平山瀑布、琼中县的百花岭瀑布、五指山瀑布等久负盛名。海南岛上还有不少水库,特别是松涛、南扶、长茅、石碌等水库具湖光山色之美,不是湖泊胜似湖泊。 5、火山、溶洞、温泉:历史上的火山喷发,在海南岛留下了许多死火山口。最为典型的一座是位于琼山市石山海拔200多米的双岭,岭上有2个火山口,中间连着一下凹的山脊,形似马鞍,又名马鞍岭。该岭附近的雷虎岭火山口,罗京盘火山口也保存得十分完整而奇妙。千姿百态的喀斯特溶洞也有不少,着名的有三亚市的落笔洞、保亭县的千龙洞、昌江县的皇帝洞等。岛上温泉分布广泛,多数温泉矿化度低、温度高、水量大、水质佳, 大多属于治疗性温泉,且温泉所在区域景色宜人。 兴隆温泉、 南平温泉、 蓝洋温泉、七仙岭温泉、官塘温泉和半岭矿泉等,适于发展融观光、疗养、科研等为一体的旅游。 6、古迹名胜:具有历史意义的古迹主要有:为纪念唐宋两代被贬谪来海南岛的李德裕等 5位历史名臣而修建的五公祠、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居琼遗址----东坡书院以及为纪念苏东坡而修建的苏公祠、为巡雷琼兵备道焦映汉所修建的琼台书院、 丘浚(明代名臣)之墓、海瑞 (明代大清官)之墓,汉武帝派遗率兵入海南的伏波将军为拯救兵马而下令开凿的汉马伏波井,还有崖州古城、韦氏祠堂、文昌阁等等。革命纪念地有琼崖纵队司令部旧址、嘉积镇红色娘子军纪念塑像、金牛岭烈士陵园、白沙起义纪念馆、宋氏祖居及宋庆龄陈列馆等。 7、民族风情:除汉族外,世居海南岛的少数民族有黎族、苗族、回族。各少数民族至今保留着许多质朴敦厚的民风民俗和独特的生活习惯,使海南的社会风貌显得丰富多彩。海南是我国唯一的黎族聚居区,黎族颇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风情,有独特的旅游观光价值。 8、热带作物及田园风光:海南岛上种植了大量的热带作物,极大地丰富了自然景观。游人上岛既可欣赏热带田园风光,增长见识,又可品尝热带水果,一饱口福。
希望采纳
㈥ 陵水县属于哪个市呢
陵水县属于海南省。
陵水属于海南三亚下辖的一个县,全名陵水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岛的东南部,东濒南海,南与三亚市毗邻,西与保亭县交界,北与万宁市、琼中县接壤。是个以黎族、汉族、苗族人口居多的“大杂居,小聚居”的市县。陵水县始置于公元610年(隋大业六年)。
陵水县矿产资源有钛、锆、锡、锌、独居石、石英砂、高岭土、花岗岩、玉石等20多种,其中蕴藏量较大的矿为石英砂和高岭土。
树种多分布在吊罗山,有世界珍稀树种多分布在吊罗山,有世界珍稀树种—青皮,是国家重点保护林木。壳斗科树种有红绸、黑绸;梓科树种有青皮、坡垒、橄榄;蝶形蝌蚪树种有花犁;罗汉松科的竹等,还有灌木及人工造林林木的树种多达800多种。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陵水黎族自治县
㈦ 海南矿产资源的种类
海南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全省共发现矿产88种,经评价有工业储量的矿种66种、产地320多处,其中列入《海南矿产储量表》的44种、产地205处。海南矿产资源主要包括能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稀有稀土分散元素、冶金辅助原料、化工原料、建筑材料、其他非金属矿、地下水、热矿水和饮用天然矿泉水等种类。
探明储量位于全国前列的优势矿产有天然气、玻璃用砂、钛铁砂矿、锆英砂矿、宝石、富铁矿、铝土矿(三水型)、饰面用花岗岩、饮用天然矿泉水、热矿水等。
天然气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周边海域,已探明的主要有莺歌崖13—1、东方1—1、乐东22—1等大型天然气田。
玻璃用砂已探明大型矿床4处,矿床保有储量41�87万吨,主要分布于儋州、东方、文昌等地。钛铁砂矿主要分布于海南岛东海岸,已探明矿床24处,其中大型矿床3处、中型1处。
锆英石砂矿已探明大型矿床3处、中型6处、小型19处,保有储量117.6万吨,主要分布于文昌、琼海、万宁、陵水等市县。
宝石已探明大型矿床1处,位于文昌市境内,保有储量1.87万吨。
富铁矿分布于昌江县石碌镇一带,保有储量2.37亿吨,是国内少有的富铁矿之一。
铝土矿已探明大型矿床1处,位于海南岛北部的蓬莱地区,保有储量2190.63万吨。
饰面用花岗岩主要分布于屯昌、琼中、三亚、乐东、白沙等市县,花色品种主要有崖县红、翠玉红、翠白玉、四彩花、玫瑰红、芝麻白等。
㈧ 海南省陵水县共有多少个乡镇
截至2011年,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辖2个乡9个镇:椰林镇、新村镇、英州镇、本号镇、隆广镇、三才镇、光坡镇、文罗镇、黎安镇、提蒙乡、群英乡。
1、椰林镇
位于陵水县的东南面,是陵水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主要由汉、黎民族组成,全镇总面积77.1平方公里。
2、新村镇
位于陵水黎族自治县东南部,东临黎安镇,西面与英州镇相邻,南濒南海,北面与三才镇接壤。新村镇政府所在地距离县城12公里、距三亚市50公里、距环岛东线高速公路英州出入口13公里,海榆东线公路贯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
3、英州镇
位于海南省陵水县南端,三面环山,南临大海,有18.6公里的海岸线,土地总面积132.4平方公里,气候宜人,四季如春,雨量充足,青山连绵,绿树掩映,土地肥沃,良田万亩,是发展农业的绝佳之地。
4、本号镇
位于陵水县西北,国家森林公园吊罗山脚下,距陵水县城约15公里,东邻提蒙乡,西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什玲镇相壤,南与文罗镇相接,北临岭门农场至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太平镇交界。土地面积309.2平方公里,是全县土地面积最大、地域范围最广的边远纯少数民族乡镇。
5、隆广镇
位于海南岛陵水县西南部,距县城15公里,东与文罗镇相邻,北部与南平接壤,西南与英州镇交界,全镇总面积84平方公里。
6、三才镇
北接陵城,南靠新村镇,海榆东线公路贯穿其境。境内驻有航九师、机场站、飞行团、雷达营等部队。
7、光坡镇
位于陵水黎族自治县东北部,距县城5公里,东线高速路出口处1公里,东临大海,南和椰林镇相接,西连提蒙乡,北依岭门农场,土地总面积75平方公里。
8、文罗镇
位于陵水县中部,东南部与椰林、三才镇接壤,西部和隆广镇毗邻,北至陵水河。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是丘陵地区,一般海拔30-50米,属热带气候特点,多热少寒,高温多雨。
9、黎安镇
位于陵水县东南部,北与椰林镇接壤,西与三才镇毗连,东南临南海,与新村镇隔海相望,海岸线长6公里左右,行政区域面积42.8平方公里,是一个以农业为主,渔农结合的沿海乡镇。
10、提蒙乡
位于陵水县西北部,土地面积6.6万亩,居住以黎族为主,杂居有汉族和苗族。提蒙既位于全县最大的水库——小妹水库猪总灌溉区的“水头”位置,在该乡北部还有一个中型水库--小喃平水库,水源十分充足,有“天旱三年也吓不着提蒙”之说。
11、群英乡
位于陵水县西北部山区,北邻保亭县什玲镇,南邻隆广镇,东邻国营南平农场,西邻保亭县六弓乡,与陵水县城之距28公里,是一个人口稀少的山区黎族乡。
(8)海南陵水有哪些矿产资源分布图扩展阅读:
陵水黎族自治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已有先民繁衍生息。唐扈三代为南交之地,秦为象郡外缴,汉为詹耳郡地。公元前110年(西汉武帝元封元年),汉军平定越地在海南岛上置珠崖、詹耳两郡,领十六县,陵水属珠崖郡山南县。公元前46年(汉元帝初元三年),改珠崖郡为蛛卢县,属合蒲郡。
622年(唐武德五年),置崖、詹、振三州,陵水县属振州。662年(龙塑二年),置万安州,陵水改属万安州,五代因之。1073年(北宋熙宁六年)改万安州为万安军,领万安、陵水等四县。1136年(宋高宗绍兴六年),废万安军,陵水县改属琼州。1143年(绍兴十三年),复设万安军,陵水县还属万安军。元因之。
1370年(明洪武三年),升琼州为府,陵水县属琼崖妥蜻处,1913年(民国二年),陵水县属琼州镇守府。从1921年(民国十年)始,陵水县先后归属琼崖善后处、琼崖妥蜻委员公署,广东省第九行政督察委员公署,海南特别行政区。1927年至1931年间,陵水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建置四年。
1945~1946年成立陵保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置2年。1948~1950年4月,成立陵水县民主政府,建置二年。1950年4月28日,陵水县解放。1951年8月14日成立陵水县人民政府,隶属海南行政区。1954年1月隶属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1958年12月,陵水、崖县、保亭三县合并为榆林县,次年2月改称崖县,隶属海南行政区公署。
1961年6月1日,陵水从崖县分出,恢复陵水县建制。1962年,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恢复,陵水县隶属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
1987年12月,陵水县改称陵水黎族自治县。此期间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撤消,陵水黎族自治县隶属广东省海南行政区。1988年4月,海南建省,陵水黎族自治县隶属海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