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我国什么矿产资源匮乏
扩展阅读
抖音上行业工具在哪里 2025-05-24 17:11:09

我国什么矿产资源匮乏

发布时间: 2022-07-17 01:50:52

Ⅰ 从哪里看出我国资源匮乏

我国天然气资源匮乏: 我国天然气资源人均占有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0%。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内天然气产量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我国水资源匮乏: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土地资源匮乏。国土资源部公布的2006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报告显示,我国耕地只占国土面积的13%,占世界总量的8.4%,人均仅有1.4亩左右。

橡胶资源匮乏:我国适于种植天然胶树的地域十分有限,而合成1吨橡胶需要3吨石油。从2003年开始,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橡胶消费国,其中70%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甚至大于石油

石油资源匮乏: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后备石油资源匮乏,仅够使用40-50年。
目前我国已超过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但中国石油产量将不会有大幅度提高。专家预测,20年后我国石油供应缺口将达2.5亿吨。现在国内石油资源对需求的保证程度仅在50%左右,到2020年,可能只有42%,对外依存度将逐年提高。在已探明的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可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仅有21种。

中国铁矿石资源匮乏:铁矿石大量进口

30年前日本的确资源匮乏,然而日本大型财团中的综合商社与钢铁公司互相持股,结成利益联盟,早早着手海外资源布局,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抓住良机,低价大举投资海外矿山。30年后的日本,已在全球拥有了大量资源,在上游产业链建立了稳固基础,而中国钢铁企业海外资源开发力度已大大落后于人,“中国反而成为了缺资源的国家”。

Ⅱ 我国矿产资源短缺的省份有哪些

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很不均匀,同一种矿产资源分布有相对集中的特点,主要就可能导致我国许多省级行政区有一些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但是缺乏一些矿产资源。例如煤炭、铁矿主要分布于北方地区,南方的很多省区煤炭资源缺乏,因此我国实行北煤南运。我国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于北方地区和西部地区,天然气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东南部很多省份缺乏石油和天然气,因此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我国的有色金属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北方地区比较缺乏。总的来说东南部的一些省矿产资源相对比较少。

Ⅲ 北方地区什么矿产资源缺乏

北方煤,铁,石油都很丰富啊!而且山西是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另外陕西,河北也是煤炭大省!石油分布在黑龙江,河北,山东,河南,天津等地。铁主要分布在辽宁省和河北省!(这是我第一次答问题,选我啊!谢谢了~)

Ⅳ 中国能源矿产资源哪个地区匮乏 A.华北地区B.西北地区C东南沿海.D.西南地区

C,你去看下,
中国能源
矿产的资源图就能知道,而且从工业的形态来说,东南的确是以轻工业为主,也有矿产缺乏的因素。

Ⅳ 中国国土资源哪里最匮乏

一、土地资源

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全国耕种的耕地面积为12339.22万公顷,园地1108.16万公顷,林地23396.76万公顷,牧草地26311.18万公顷,其他农用地2550.83万公顷,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2535.42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14.52万公顷,水利设施用地356.53万公顷,其余为未利用地。与上年相比,耕地减少2.01%,园地增加2.70%,牧草地减少0.16%,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增加1.03%,交通运输用地增加3.30%。

全国净减少耕地253.74万公顷,人均耕地已由2002年的0.098公顷降为0.095公顷。其中生态退耕223.73万公顷,包括退耕还林211.7万公顷,退耕还草11.95万公顷,退田还湖0.09万公顷。生态退耕是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因素。

新增建设用地42.78万公顷,非农建设占用耕地22.91万公顷,比上年增加3.27万公顷,增长17%。其中独立工矿占用耕地11.1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3万公顷,增长37%;公路建设占用耕地3.7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76万公顷,增长25%。

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36.41万公顷,增加耕地3.28万公顷,净减少耕地33.13万公顷,比上年多6.27万公顷。灾毁耕地面积5.04万公顷,低于往年平均水平。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逐步完善,24个省(区、市)不同形式建立省级耕地占补平衡目标责任制;26个省(区、市)实行补充耕地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挂钩制度;27个省(区、市)建立耕地储备库;21个省(区、市)建立耕地占补平衡统计台帐;城市建设用地补充耕地基本实现“先补后占”;逐步开展按建设用地项目考核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31.08万公顷,其中整理增加耕地6.44万公顷,复垦废弃地增加耕地3.25万公顷,开发增加耕地21.39万公顷。补充的耕地比建设占用和灾毁耕地多3.13万公顷,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补充耕地大于建设占用耕地。

2001—2003年国土资源部共安排国家投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731个,项目建设总规模47.39万公顷,其中,土地整理31.43万公顷,土地复垦4.01万公顷,土地开发11.95万公顷。新增耕地17.17万公顷。

土地管理为经济建设服务,重点抓好国家重大工程用地协调和报批:三峡工程淹没用地在库区淹没蓄水前报经国务院批准;西气东输从陕西靖边至上海白鹤镇涉及河南、山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境内的永久性用地已经国务院批准;西电东送广东、湖北等省境内输电线路塔基、换流站用地已随工程进度报国务院批准;青藏铁路青海段工程用地已经国务院批准;南水北调江苏、山东、河南等省境内控制性工程按有关规定办理先行用地手续。

出台一系列耕地保护严格措施。基本农田实行“五不准”:不准非农建设占用基本农田(法律规定的除外);不准以退耕还林为名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减少基本农田面积;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造林,发展林果业;不准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和进行畜禽养殖,以及其他严重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和绿化隔离带建设。非农建设用地实行“六不报批”:对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工作验收不合格的不报批;未按规定执行建设用地备案制度的不报批;城市规模已经达到或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年度建设用地指标已用完的不报批;已批准的城市建设用地仍有闲置的不报批;未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建设用地预审的不报批;建设项目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不报批。

二、矿产资源

2003年初,全国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共158种,其中,能源矿产10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91种,其他水气矿产3种。原油、煤等能源矿产,铁等黑色金属矿产保有的查明资源储量不同程度下降。

第三轮矿产资源可供性论证第一期工作完成,摸清了45种主要矿产对国民经济建设保证程度情况。《中国的矿产资源政策》白皮书发表。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工作正式启动。

国土资源调查及地质矿产勘查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157处,其中能源矿产15处,黑色金属矿产4处,有色金属矿产73处,贵金属矿产34处,冶金辅助原料矿产2处,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11处,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14处,其他水气矿产4处。新查明(预测)矿产资源量:石油7.99亿吨,天然气5035.39亿立方米,原煤51.95亿吨,铁7.02亿吨(矿石),铜443.26万吨(金属)。

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开发取得重要进展,主要矿产品产量有所增加。我国最大的海上自营气田东方1?1气田一期工程顺利投产。全国煤炭产量超过16亿吨,生铁产量超过2亿吨,10种有色金属产量超过1200万吨。大庆油田在连续27年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后,降至4840万吨。

全国矿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1600亿美元,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2003年矿产品进口量大幅度增加,其中原油进口9112万吨,铁矿石进口14813万吨,锰矿石进口286万吨,铬铁矿进口178万吨,铜矿石进口267万吨,钾肥进口657万吨。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引进来”成效明显。2003年有效的涉外勘查许可证108件,采矿许可证332件。加拿大TVI太平洋有限公司在湖南省常宁市成立首家外商独立勘查公司。加拿大西南资源公司与云南核工业209地质队合作,在云南东川拖布卡发现了规模较大、品位富的金矿。

矿产勘查开发“走出去”取得新进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苏丹发现了一个世界级大油田,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在伊朗卡山打出高产油气井。

三、海洋资源

全国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全国海洋产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一万亿大关,达到10077.71亿元,增加值达到4455.5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82%。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发生积极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8:29: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02.8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1221.88亿元,增长46.5%;第三产业增加值1930.86亿元,下降3.8%,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因“非典”影响造成了滨海旅游业的负增长。沿海各海洋经济区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实行优势互补、联合开发,开始呈现海洋经济联合的趋势,区域海洋经济初具规模,其中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海洋产业总产值最高,首次超过3000亿元。

我国在海域使用管理工作中取得重大进展。全年共发放海域使用权证书6500多本,确定海域面积约19万公顷,征收海域使用金约2.5亿元。开展了《海域使用管理法》执行情况大检查及“海盾2003”专项执法活动。国务院批准发布了《省级海洋功能区划审批办法》、《报国务院批准的项目用海审批办法》,海洋功能区划审批更加规范化、程序化。

国务院批准实施《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地提出了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指导原则与发展目标、主要海洋产业发展方向及布局、发展各具特色的海洋经济区域、加强海洋资源与环境保护以及需采取的措施等。

Ⅵ 我国主要矿产资源有哪些

中国幅员广大,地质条件多样,矿产资源丰富,矿产171种。已探明储量的有157种。其中钨、锑、稀土、钼、钒和钛等的探明储量居世界首位。煤、铁、铅锌、铜、银、汞、锡、镍、磷灰石、石棉等的储量均居世界前列。

中国矿产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是,地区分布不均匀。如铁主要分布于辽宁、冀东和川西,西北很少;煤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东北和西南区,其中山西、内蒙古、新疆等省区最集中,而东南沿海各省则很少。

这种分布不均匀的状况,使一些矿产具有相当的集中,如钨矿,在19个省区均有分布,储量主要集中在湘东南、赣南、粤北、闽西和桂东—桂中,虽有利于大规模开采,但也给运输带来了很大压力。为使分布不均的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地调配使用,就需要加强交通运输建设。

(6)我国什么矿产资源匮乏扩展阅读

中国至少在50万年以前就开始利用矿产资源(见周口店古人类遗址)。在明代和更早的时期,对矿产资源的利用技术就居当时世界先进地位。

19世纪后半叶,帝国主义以掠夺方式在中国开办矿山,因而自清朝末年开始,中国的矿产资源就处于这种半殖民地的地位被开发掠夺。但到1949年为止,中国探明一定储量的矿种仅有18种。

中国有色矿产数量很多,但从总体上讲贫矿多、富矿少。如铜矿,平均地质品位只有0.87%,远远低于智利、赞比亚等世界主要产铜国家。

铝土矿虽有高铝、高硅、低铁的特点,但几乎全部属于难选冶的一水硬铝土矿,可经济开采的铝硅比大于7%的矿石仅占总量的三分之一,这些特点决定了必然增大矿山建设的投资和生产经营成本。

Ⅶ 为什么说我国是矿产十分丰富的国家又是矿产资源不足的国家

矿产资源丰富是因为我们国家地大物博,矿产种类和总量上居世界前列,但是某些资源(如煤)由于开采过度导致资源匮乏,且人均矿产拥有量水平在下游水平

Ⅷ 中国缺什么矿产

我国石油、天然气、铁矿、锰矿、铬铁矿、铜矿、铝土矿、钾盐等重要矿产短缺或探明储量不足,这些重要矿产的消费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比较大,2006年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已经达到47.3%。
我国支柱性矿产大多存在这样的问题。我国铁矿平均品位仅33%,比世界铁矿平均品位低10%,而国外主要铁矿生产国如:澳大利亚、巴西、印度、俄罗斯等,其铁矿石不经选矿品位就可达62%的商品矿石品位。我国锰矿平均品位仅22%,不到世界锰商品矿石工业标准48%的一半,且多属难选的碳酸锰。我国铜矿平均品位仅0.87%,而智利、赞比亚分别为1.5%和2%。我国铝土矿几乎全是一水硬铝石,生产成本远高于美、加、澳等国的三水或一水软铝石。磷矿全国平均品位仅17%,富矿储量仅占6.6%,且胶磷矿多,选矿难度大。我国硫矿以硫铁矿为主,贫矿多、富矿少,一级品富矿储量仅占4.3%,而国外大多以自然硫和回收油气副产硫为主。钾盐我国严重短缺,现在利用的盐湖钾镁盐,根本无法与国外固态氯化钾开发的成本效益相比。
据国家发改委预测,到2020年,我国重要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可供储量的保障程度,除稀土等有限资源保障程度为100%外,其余均大幅度下降,其中铁矿石为35%、铜为27.4%、铝土矿为27.1%、铅为33.7%、锌为38.2%、金为8.1%。可采年限石灰石为30年、磷为20年、硫不到10年,钾盐现在已是需远大于供。

Ⅸ 中国短缺的矿产有

近年来中国矿产资源紧缺矛盾日益突出,中国45种主要矿产的现有储量,能保证2010年需求的只有24种,能保证2020年需求的只有6种。

据和讯网5月26日报道,从中国矿业联合会获悉,近年来中国矿产资源紧缺矛盾日益突出,石油、煤炭、铜、铁、锰、铬储量持续下降,缺口及短缺进一步加大,中国45种主要矿产的现有储量,能保证2010年需求的只有24种,能保证2020年需求的只有6种。

国土资源部官员宋伯庆说,加大矿产资源的勘探力度,力争发现和掌握更多的重要矿产储量,已受到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国已经制定政策,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和外资投入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采,社会资本和外资投入这一领域的热情日益高涨。

1998年以来,不仅国家财政支持的地质大调查项目投入增加,社会的商业性投入也持续增长,已超过了政府财政投入。外商投资中国矿产勘探的有效项目已有41个,中国矿产资源勘查长期徘徊的被动局面被一举打破。

他说,自中国积极发展商业性矿产勘查以来,已累计新发现矿产地421个,获得了一大批铜、铅、锌、优质锰、铝土矿、锡、钨、金、银、铀、钾盐等新的资源量,特别是在西南地区的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沿江地带,在天山东部和雅鲁藏布江沿线等西部重要成矿区带,新发现一批大、中型铜多金属矿产。

河南西部和辽宁青城子等中东部老矿山外围找矿也取得了重大勘探成果。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性地质勘探工作,如青海锡铁山铅锌矿、云南会泽铅锌矿、福建紫金山金矿等大型矿山探明储量得到了大幅度增长。

矿产业专家表示,与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要求相比,中国矿产资源勘查有效投入仍严重不足,钻探工作量逐年下降,规范的矿业市场亟待培育。

据悉,为进一步推动商业性矿产勘查的大发展,中国第一届探矿者年会2004年6月将在北京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探矿者的首次全国范围的大聚会。

期间,与探矿有关的各界人士,将就商业性矿产勘查运作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专题研讨,对中国矿产勘查由公益性向商业性转变,以及探矿权的市场化建设进行探索,并为地矿行业的体制改革提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