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电力资源紧张的原因是不是就如韩文科
不是,电力资源紧张的原因如下:
1、天然气、煤炭价格高涨。近期广东媒体报道广东当年电力供应形势紧张,已经启动有序用电方案,多地工业企业“开三停四”甚至“开二停五”错峰用电。
目前受一次能源供应、燃料价格等因素影响,资源供应紧张,叠加机组长期顶峰发电设备存在缺陷等原因导致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一定影响,目前正在全力增加电力供给,保障广东省电煤供应。
2、南疫情工业生产快速恢复。在我国疫情态势稳定后,多地工业开始快速恢复生产,导致短时间内拉动用电增长,根据相关数据显示青海、宁夏、广西、广东、福建、新疆、云南、陕西、江苏9个省(区)上半年能耗强度不降反升,为一级预警。
要求采取措施确保完成全年能耗双控目标特别是能耗强度降低目标任务,所以近期全国开始出现多地限电的相关政策。
3、天气冷加剧电力消耗。去年的时候有媒体预测,拉尼娜状态会在2020冬季达到峰值然后开始衰减。
4、外部原因导致电力保供困难。电力保供困难也是导致南方电力紧张真实原因,主要是因为外受电能力有限和机组故障增加,有消息称煤电因长期高负荷运行故障风险增加,湖南岳阳电厂、宝庆电厂机组近日相继故障停运,影响电力供应102万千瓦。
❷ 现在都说土地资源紧张,紧张的原因是什么呢
城市相比于农村,是更加集约型的土地利用方式,既然如此,那为什么我们要担心城市化会带来土地资源的紧张而不相信城市化反而会带来土地资源的宽松呢?
土地资源的话题永远是国人最关注的话题。在眼下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各方面对于土地资源紧张的担心再次成为焦点。正是基于这样的担心,宏观调控也包括房地产调控的一个主导方向便是限制土地的非农化使用,限制土地用于城市建设的增长速度。“新国六条”及实施细则还严格规定,各城市年度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总面积建设的70%要限于单套住房的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内的住房。
90平方米,究竟能否满足人们居住的需要?过去,我们强调得比较多的是这样面积的普通住房和经济适用房能够保障大多数人有房住。主流的理由是说,日本和香港大多数人就住在这样面积的住房中,尤其是香港,虽然市民非常富裕,但据说90%以上的市民都住在90平方米以下的房子中。既然如此,收入更低的大多数中国百姓如果能够有一套90平方米的住房,不也是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吗?
除此需求方面的考虑之外,政府也强调供应方面的考虑。主流的意见认为,中国的土地资源是非常稀缺的,如果从国土面积上来比较,我国(960万平方公里)与美国(930万平方公里)相当,但是如果按照人均拥有平原看,我国其实更像日本,中国平原面积只占国土面积的12%,而这12%平原面积里又有90%集中在沿海地带,比如东北松辽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等,所以中国人均平原面积比日本多不了多少,总体而言,中国的人均可居住面积与美国相差很大,与日本较有可比性。因此,日本节地型住房解决办法及其主流套型应该是适合中国的,中国必须及时叫停大户型建设,果断地扭转土地资源的粗放使用和浪费使用的局面。另据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的一项长期规划研究中对占用土地的安排指出,计划到2010年,由于工业化、城市化道路建设等每年大概只能占掉200多万亩,10年大概是2000多万亩土地。但实际上,过去的4年被占掉的土地已经到达了1600万亩,每年差不多是400万亩。这一研究似乎表明过去几年土地的占用过快,形势紧迫,调整是必要的。
在过去几年中,土地稀缺论和城市化必然造成土地紧张的观点,同时也经常被开发商强化,与需求上涨论一起用来为房价攀升说事———因为土地供应紧张而需求上涨,所以房价上升就是必然的。
质疑土地资源紧张说
只是我对这一看法一直有所疑虑。最根本的一点怀疑在于,城市相比于农村,是更加集约型的土地利用方式,既然如此,那为什么我们要担心城市化会带来土地资源的紧张而不相信城市化反而会带来土地资源的宽松呢?
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字,2003年全国城市用地大概是5600万亩,相当于全国国土面积的0.3%;相比之下,农民占2.6亿亩,是城市所占用土地的五倍。简单的测算可知,城市的人口密度为农村的3.4倍。显然,如果城市化将7亿农民都转移出来的话,那么全国只要用1%土地就能解决全部人口的居住问题。也就是说,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人和土地的矛盾应该是越来越缓解的。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担心土地会日益紧张而不是乐观地相信大量的土地将会被释放出来呢?
从土地资源的长期供应条件看,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为国家发改委“十一五”规划所做的另一项研究表明,如果到2030年中国的粮食进口规模保持在5000万吨,国内耕地的单产提高速度保持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水平,那么,在目前的18亿亩耕地资源中,国家还可以拿出1.5亿亩来转移到非农产业发展,平均到25年中每年约600万亩,这比改革开放以来年均耕地转移规模还要高,也比过去几年的用地高峰还要高,意味着全国的土地供应虽然紧张,但其实是有一定保障的。
另外,我们知道,有许多办法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产出效率。比如通过采用新的种植技术可以更高效地使用耕地,通过使用生物技术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效率,通过类似于日本都市圈的土地规划模式、发展城市高层建筑的模式,再通过将非平原面积引入城市和居民建筑,也可以大大缓解中国的人地紧张格局。在这种情形下,我们会发现,土地供应实际上是有弹性的,是随着土地使用方式的改进以及技术的进步日益“增长”,是“无限”而不是有限的。因此,中国的土地供应从城市化和技术进步的角度所得出的结论只能是,中国的土地资源将变得越来越宽松而不是越来越紧张,中国的人地矛盾也将变得越来越减缓而不是越来越加剧。
笔者有一个很深的印象就是,在辽阔的新疆,需要极其宽广的土地才能养活一个牧民,在我的老家江西农村,大概需要一亩多地才能养活一个农民,但到了浙江,几分地就能保证当地的百姓过上富裕的生活,而到了东莞,一个小小的长安镇,居然容纳了60万人,并创造出巨量财富。显然,是因为东莞的工业化、城市化的出现,才减缓了中国的人地矛盾。假设没有东莞的工业化,则新疆也罢,江西也罢,到处都会面临更大的人对土地的压力。
中国的“伪城市化”
但是,仍然有许多人认为中国的土地资源是会越来越紧张的,还有人举出数据来说,中国的耕地日益减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矛盾性的结论呢?笔者的猜测是,中国的城市化可能含有“水分”:一是城市化率的提高更多的不是靠城市自然的发展,而是靠宣布某个地区划归到城市来实现的。这样的城市化,是“挂牌”式的城市化,是换汤不换药(至少在一段时间是如此),因此无法带来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二是城市化过程中,农民进城了,但由于户籍制度等限制,社会保障制度无法覆盖,因此大多数农民还是保留了农村的住房,甚至将在城市赚的钱带回农村建房。这样,一方面城市土地使用在增加;另一方面,农村土地使用未见得减少,总的土地使用便日益增长。
假如上述推测为真,那么,中国的城市化就是有“水分”的城市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伪城市化”的特征。因此,政府需要努力去做的,不是严格限制城市土地供应的增长,而是消除“伪城市化”的根源并以此推进中国的城市化。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政府的90平方米的限定主要的意义仍然是保障中低收入者在近期有更多的住房供应,并以此稳定普通住房的价格,缓解社会矛盾。至于节约土地资源的说法其实未必是确切的,甚至节约土地的想法与不让房价上升的做法是矛盾的。从长远看,在经过一段激烈的调控(三年到五年)后,在房价上升变得平缓、中低收入者住房问题逐步解决后,政府也许有可能放松70%的比例以及90平方米的硬性规定。
❸ 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
人口增长过快、生态环境恶化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浪费和污染严重。
水资源的稀缺是一种水资源匮乏的现象,因为地球上水的总量一定,饮用淡水的总量则更少,随着利用和不合理浪费越来越剧烈,水资源缺乏问题日益明显。
简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再加上存在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利用,很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这种现象称为水资源短缺。
水资源短缺主要分为两个方面: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资源型缺水主要是由于水资源分布的地域性差异性导致的局部区域水源分布较少而引起的缺水水质性缺水则是由于区域内水资源的物理形态或水质恶化导致水资源无法利用引起的缺水,水质性缺水往往发生在丰水区。
❹ 中国能源供需矛盾紧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一是能源结构。我国能源结构中,一次能源和化石能源比重过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小,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资源开发问题。加之一次能源产地大都集中在北方和西部地区,而能源消费大都集中在南方和东部地区,使能源资源的运输和电力输送体系无法与能源需求相适应,本身就消耗了大量能源,加剧了能源利用紧张。
二是产业结构。我国产业结构处于中下层,高耗能产业比重高,能源消耗少的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能源消耗高。需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能源消耗相对较低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❺ 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短缺的原因:
1、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主要原因;
2、人口增长过快,工农业发展迅速,加剧了水资源紧张程度;
3、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浪费和污染严;
4、生态环境恶化,干旱频率加大。解决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1、加强对水资源的综合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珍惜和保护水资源;
2、加强水利工程和生态工程建设: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根本途径;修建水库是解决降水季节变化大的主要措施;加强生态工程建设,提高地表植被的覆盖率。
3、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主要途径包括积极推广耐旱作物;改革灌溉技术,如实行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
❻ 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原因是
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中第一点是根本原因。
1、水资源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南方多,北方少。
2、水资源在时间上分布不均匀,夏季多,冬季少。
3、我国人口众多,发展速度又很快,导致水资源供应紧张。
4、使用率低,污染、浪费的现象严重。
❼ 能源紧张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个原因:各个国家没有储存好大量的能源
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国家都会与多个企业与外国商家进行相互合作,从而保证国内的资源储备量十分充足,资源短缺现象并影响国内的发展与工业建设。头条莱垍
然而,许多国家都制定了资源价格上升的方案,这使得多个国家措手不及,反而没有储存好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比如煤炭。除了煤炭资源储存量过少之外,石油资源和天然气资源也考验着每一个国家的能源储存量。
第二个原因: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量过大
我们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某一个国家的工业生产需要50吨的煤炭和30吨的石油。然而,该国家的能源储存量远远达不到市场的需求量,注意再加上能源消耗速度过大,难免会使得不可再生资源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短缺问题。
除此之外,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量过大,也会导致不同程度的问题,首先带来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工业产能与能源消耗量不成正比。某一家工厂浪费了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可是这家工厂的产能却迟迟无法得到提升,这就会导致能源消耗量过大,反而工程看不到直接的效益。
❽ 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是什么
①华北地区多为半湿润半干旱区,降水集中在7~8月,而冬春季持续干旱,降水年际变化也较大。
②人口众多且增长较快,工农业发展迅速,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状况。
③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污染和浪费严重。
④生态环境恶化,干旱频率加大。
华北地区地理范围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中部(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政治上包括整个内蒙古自治区。
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解决措施:
1、跨流域调水,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已建或在建的引水工程有: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
2、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如规模宏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和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完成后,都将在防洪、灌溉及水资源调配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3、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改良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率等。
❾ 水资源供应紧张,除自然原因外,最主要的人为原因是()A.浪费大B.水污染C.重复使用D.推广节水
水资源供应紧张除去降水较少等自然原因外,最主要的人为原因是工业排污,化肥、农药的使用致使水污染严重.
故选:B.
❿ 目前我国资源紧张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给你列个提纲。楼主是高考考生,一看便知提纲绝对良心品质。
=问题=:总量少、分布不均、人口众多导致人均占有量少
=短缺的资源=
【能源】化石燃料短缺、东部电力紧张 、水利水电利用不足
【水资源】北方水资源不足
【森林资源、土地资源】沙漠化、石漠化 水土流失
【粮食】粮食紧张
=原因=:过度利用、技术不足无法利用、人多
=解决措施=:
【能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建水坝发电
【水资源】南水北调、防止水污染
【森林资源、土地资源】退耕还林、优化资源配置
【粮食】提高单产
总之从法律、政策、技术多方面考虑。很多是套话可以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