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什么是药用植物资源学
扩展阅读
水资源如何增加淡水量 2025-05-24 20:17:10
5角一个豆包成本多少 2025-05-24 20:17:08

什么是药用植物资源学

发布时间: 2022-07-16 15:11:18

A. 什么是药用植物学

《药用植物学》是利用植物形态解剖学和植物系统分类学的知识与方法,来研究药用植物的一门科学

B. 药用植物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看看下面的文字,也许可解决你的问题。药用植物学讲述有关植物学的形态学、解剖学、分类学、植物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其与植物亲缘关系的相关性,药用植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有关中药资源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药用植物学它利用植物学中形态、结构以及分类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药用植物的一门科学。药用植物学的任务主要是系统地学习植物学知识,用来研究药用植物的分类鉴定,调查药用植物资源,整理中草药的种类,保证用药准确有效。药用植物学的基本内容分为植物形态解剖学和植物系统分类学两大部分。植物形态解剖学部分主要讲述植物的细胞、植物的组织及种子植物的器官等;植物的系统分类部分主要讲述植物分类的原理和方法、植物进化系统、各类群的特征及其主要药用植物等。

C. 药用植物资源学的研究特色是什么

兼顾地区、入药部位、利用途径等。

总论分九章介绍了药用植物资源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内容。各论与附篇部分,附篇部分为《药用植物资源学》的特色之一,兼顾地区、入药部位、利用途径等,精选了48种研究基础较好的药用植物,详细介绍了药用历史、地理分布、资源化学、资源综合评价、开发利用及资源保护等有关内容。

从国内外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蕴藏量、活性成分及其时空变化规律和评价方法、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以及相关信息管理等方面介绍了药用植物资源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内容。各论部分精选了20种资源研究和开发利用较好的药用植物进行详细介绍。

(3)什么是药用植物资源学扩展阅读:

药用植物资源作用:

1、药用植物在医药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将进一步受到重视。植物化学分类方法的进一步应用有利于寻找和扩大药用植物的新资源。

2、在现有人工选种和杂交育种的基础上,单倍体、多倍体、细胞杂交、辐射等育种方法将在培育新品种方面起更大作用。组织培养为药用植物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新的途径,并可作为新的生物活性物质的来源。

3、药理筛选与植物化学相结合的方法的应用,将为研究不同药用植物类群在成分和疗效方面的差异,以及扩大范围寻找有效药物、探求药用植物内在质量和进行药用植物综合研究等开辟新的领域。

D. 药用植物学学习方法

《药用植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药用植物学

Pharmaceutical Botany

课程编码:10304016

学时与学分: 54学时/3学分 (其中实验:18学时)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方向):制药工程专业、药学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药用植物学是用植物学的知识的方法来研究具有防治疾病和保健作用的植物的一门学科,是中药学、中药资源学、药学等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基本内容分为植物的显微结构、植物器官的形态两部分。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任课教师结合介绍国内外研究药用植物学的新成果和新进展,为学习有关专业课和继承发展我国中药学事业奠定良好基础。 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实验、野外实习。本课程是一门实际性较强的学科,课堂教学要求理论密切联系实际,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注重启发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充分利用标本、模型、图表、切片等教具,以及利用幻灯、投影仪等教学设备,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要充分重视实验课,训练学生掌握实验技术,培养严格的科学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总教学时数为54学时,讲课与实验比例为36:18。

二、基本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

绪论 (1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药用植物学的含义,性质和特点及其在中药专业的地位和作用。

【熟悉】药用植物学的内容和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了解】了解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简史。

教学内容 1. 药用植物学的含义、任务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2. 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简史。学习药用植物学的方法。

教学方法 课堂教授,自学。 上篇 植物器官形态和显微结构

第一章 植物的细胞 (7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

【熟悉】显微鉴别的主要内含物和细胞壁特化的显微化学反应。

【了解】植物细胞的超微结构和细胞的分裂。

教学内容 1. 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 2. 细胞内含物和生理活性物质。 3. 细胞壁的结构和特化。 4. 植物细胞的分裂及染色体、单倍体等与药用植物育种的关系,以及与植物分类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挂图、幻灯、模型、实物标本,实验,自学。

第二章 植物的组织 (8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组织类型、结构特征和分布。

【熟悉】分生组织、基本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和分泌组织的结构类型。

【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含义及其在药学上的应用。

教学内容 1. 植物组织的含义和分类: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组织的特征、类型和功能。 2. 维管束及其类型。 3. 组织培养的含义和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挂图、幻灯、实物标本,实验,自学。

第三章 植物的器官 第一节 根 (3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根的形态特征和根的类型。

【熟悉】根的初生构造和次生构造。

【了解】了解根的异常构造。

教学内容

1. 根的形态和类型(定根、不定根),根系的类型(直根系、须根系)。 2. 根的变态(储藏根、支持根、气生根、攀援根、水生根和寄生根)。 3. 根的内部构造:根尖的构造,根的初生构造,次生构造和异常构造。侧根的形成。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幻灯、模型、实物标本,实验,自学。

第二节 茎 (6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茎的形态特征;根和茎,特别是地下茎和根的区别。地上茎的缠绕茎和攀援茎,匍匐茎和平卧茎的区别。小块茎和块茎、小鳞茎和鳞茎的区别。

【了解】芽及其类型。裸子植物和单子叶植物茎的构造特点。茎的异常构造。

【熟悉】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及各种类型的次生构造。 教学内容 1. 茎的形态特征:节,节间。顶芽和腋芽。长枝和短枝。叶痕,托叶痕,芽鳞和皮孔。 2. 芽的类型:定芽(顶芽、腋芽和副芽)和不定芽。叶芽,花芽和混合芽。被芽和裸芽。活动芽和休眠芽。 3. 茎的类型:木质茎(乔木、灌木、木质藤本)。草质茎(一年生、二年生、多年生草本;草质藤本)。直立茎。缠绕茎。攀援茎。匍匐茎。 4. 茎的变态:地上茎变态(叶状茎或叶状枝,刺状茎或枝刺,钩状茎、茎卷须,小块茎,小鳞茎,肉质茎)。地下茎的变态(根茎或根状茎,块茎,球茎,鳞茎)。 5. 茎的内部构造。茎尖的构造。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和次生构造。双子叶植物草质茎的次生构造。双子叶植物根状茎的构造和异常构造。单子叶植物茎和根茎的构造特征。裸子植物茎的构造特征。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幻灯、模型、实物标本,观察药圃植物,实验,自学。

第三节 叶 (3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确定叶形的原则及常见叶形、叶序。单叶和复叶的区别。

【熟悉】双子叶植物叶的构造。单子叶植物(禾本科)叶的构造特点。

【了解】气孔指数、栅表比和脉岛数的含义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

1. 叶的组成(叶片,叶柄,托叶)。 2. 叶片的形状(叶全角,叶端,叶基,叶缘;叶片的分裂;叶脉;叶片的质地;叶表面附属物;异形叶性)。 3. 单叶和复叶(三出,掌状,羽状,单身和复叶),叶序(互生,对生,轮生,簇生)。 4. 叶的变态(苞片,小苞片,总苞片,鳞叶,刺状叶,卷须叶,捕虫叶等)。 5. 叶组织构造:双子叶植物叶的一般构造,单子叶植物禾本科叶的构造特征。 6. 气孔指数、栅表比和脉岛数。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幻灯、模型、实物标本,观察药圃植物,实验,自学。

第四节 花 (5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的形态构造特征和类型。

【熟悉】花和花序的类型,花程式。

【了解】花图式、花的生殖功能和花的组织构造。

教学内容

1. 花的组成及形态:花梗、花托、花萼、花冠(离瓣,合瓣)、雄蕊群(组成,类型),雌蕊群(组成、类型、子房位置、子房室数、胎座、胚珠)。 2. 花的类型:完全花与不完全花;重被花、重瓣花、单被花和无被花;两性花、单性花和无性花;辐射对称花和两侧对称花。 3. 花程式和花图式。 4. 花序的类型:无限花序(总状、穗状、葇荑、肉穗、伞房、伞形、头状、隐头花序);有限花序(单岐聚伞、二岐聚伞、多岐聚伞和轮伞花序);混合花序。 5. 花的生殖:传粉和受精(花药和胚囊的发育:花粉粒的产生)。 6. 花的组织构造。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幻灯、模型、实物标本,观察药圃植物,实验,自学。

第五节 果实 (2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果实的形态特征和类型。

【熟悉】常见的药用果实。

【了解】果实的组织结构。

教学内容 1. 果实的发育和特征。真果和假果。 2. 果实的类型:单果(肉质果—浆果、柑果、核果、瓠果、梨果;干果—裂果和不裂果的各种类型),聚合果和聚花果。 3. 果实的组织结构(示例)。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幻灯、模型、实物标本,观察药圃植物,实验,自学。

第六节 种子 (1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种子的形态特征和类型。

【熟悉】常见药用种子。

【了解】种子的组织结构。

教学内容 1. 种子的形态特征:重点为种皮上的种脐,种孔,种脊,合点,种阜,假种皮。 2. 种子的类型: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 3. 种子的组织结构(示例)。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挂图、幻灯、实物标本,实验。

第四章 植物分类概述 (2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植物分类学的含义、任务和与研究中药的关系。

【熟悉】植物的命名,分类等级和分类检索表的应用。

【了解】植物分类的方法和植物分类学的发展概况。

教学内容 1. 植物分类学的目的和任务。

2. 植物命名,植物的分类等级,植物分类方法。

3. 植物分类学发展概况。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自学。

第五章 藻类植物 (1 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藻类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与分类。

【熟悉】藻类植物生活史和常见药用藻类。

【了解】药用藻类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

1. 藻类植物特征、资源分布、分类。 2. 蓝藻门、绿藻门、褐藻门、红藻门的主要特征。 3. 重要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主要功效及应用。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挂图、幻灯、实物标本,实验,野外实习。

第六章 菌类 (1.5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菌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常见药用真菌。

【熟悉】子囊菌纲和担子菌纲的主要特征。

【了解】药用真菌的主要研究进展和新成果。

教学内容

1. 真菌门主要特征。

2. 常见药用菌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3. 真菌生活史。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挂图、幻灯、实物标本,实验,野外实习。

第七章 地衣门 (0.5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地衣植物主要特征。

【熟悉】地衣的形态与构造。

【了解】药用地衣的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

1. 地衣概述;地衣的形态、构造和类型。 2. 常见药用地衣的主要特征。 3. 药用地衣的研究进展。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挂图、幻灯、实物标本,实验,野外实习。

第八章 苔藓植物门 (0.5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苔藓植物门的主要特征和分纲。

【熟悉】常见药用苔类和藓类。 教学内容 1. 苔藓植物是构造最简单的高等植物,苔纲和藓纲的主要区别,苔藓植物的生活史。 2. 常见药用苔类和藓类。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挂图、幻灯、实物标本,实验,野外实习。

第九章 蕨类植物门 (1.5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蕨类植物门的主要特征。

【熟悉】常见药用蕨类种类及其入药部位。

【了解】蕨类植物的化学成分。

教学内容 1. 蕨类植物的一般特征,生活史,主要的化学成分。 2. 蕨类植物的分类依据。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挂图、幻灯、实物标本,实验,野外实习。

第十章 裸子植物门 (1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裸子植物门的特征。

【熟悉】常见药用植物种类。

【了解】裸子植物的生活史及其重要的化学成分。

教学内容 1. 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和化学成分。 2. 裸子植物的分类依据。主要药用植物。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挂图、幻灯、实物标本,实验,野外实习。

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门 (2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被子植物门的特征及分类依据。

【熟悉】检索表的应用。

【了解】被子植物门Engler 系统的主要特征及与Cronquist系统、Hutchinson分类系统、Takhtajan分类系统的主要区别。 教学内容

1. 第一节 被子植物门的特征。 2. 第二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 3. 第三节 被子植物系统演化两大学派的主要观点。4. 第四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挂图、幻灯、实物标本,实验,野外实习。 实验部分

实验教学简介

药用植物学是药学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药用植物学实验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实验课主要结合课堂讲授的内容进行,即植物细胞、组织、营养和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规律和各大类群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及代表药用植物。通过药用植物学实验课的实践学习与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到药用植物物种基本鉴别技术,将待鉴定的物种分类到科的水平,并能准确识别常见药用植物种类,描述药用植物内部构造特征和外部形态特征。同时也为学生后续的《中药化学》、《药物分析》、《中药鉴定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实验目的和基本要求

药用植物学实验课目的是让学生对课堂理论教学中所获得的理论知识加以验证和巩固。为此,通过对实验中实物的观察、辨别和验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工作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训练学生客观地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同学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更紧密联系起来,建立一个既与理论课有一定互补作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实验学习体系,力求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科学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掌握《药用植物学实验》的基本实验知识、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将来独立从事药用植物学相关工作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实验项目名称、性质和学时

序号

实 验 项 目 名 称

学 时 数

必做/选做

1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植物细胞基本结构、植物细胞的后含物 综合性
3
必做

2
植物组织的观察:分生组织、基本组织、 保护组织 验证性
3
必做

3
植物组织的观察:分泌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 验证性
3
必做

4
根的形态、根的内部构造、茎的形态、茎的初生构造、 综合性
3
必做

5
双子叶植物木质茎的次生构造、裸子植物茎的次生构造、双子叶植物草质茎的次生构造、单子叶植物茎的构造、根状茎的构造 综合性
3
必做

6
双子叶植物茎和根状茎的异常构造、叶的内部构造 综合性
3
必做

7
综合实验考试 综合性
3
选做

合 计 21

http://anni.gzhtcm.e.cn/2008jpkc/yyzwx/shownews.asp?id=68

E. 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哪些

(肖培根)

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为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及各种有效措施,达到保证供应和合理利用此项资源防治疾病的目的。

它包括两个主要方面,即:如何有效地利用已供药用的植物资源,例如通过资源扩大、保护和促进其再生能力,改变或创造种质特性,不断提高产量和质量等方法手段,使之能充分满足医疗的需要;另一方面,通过调查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不断地发现新的以及治疗价值更高的药用植物,使此项资源得以不断丰富和充实。这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更好地为人民保健事业服务。

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从科研角度讲,可包括下述的一些内容。

一、区系调查、总结及规划

某地区人们所使用药用植物的种类总和,形成了该地区的药用植物区系。内容包括种类、蕴藏量、生产量、生态因子、更新途径、利用前途等,并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规划,是做好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基础。在调查中,除了面上的调查外,还应突出重点,注意那些经济价值和医疗价值较大的种类,注意挖掘该地区内药用植物的独到使用经验(如民间秘方、验方等),为新药开发创造良好条件。

二、野生资源的保护及更新

通过调查,对一些野生资源数量较大的重要种类(例如甘草、黄芩、刺五加、穿龙薯芋等),需要采用人工保护措施及制订政策,促进这些药用植物的繁殖和更新能力,防止有繁衍能力的个体大量覆灭和生长地点生态环境的骤然破坏,可采取合理和有计划地采收、分片轮流封山以保证个体的恢复与发展,采用人工措施扩大个体的繁殖系数等。总起来说,这些技术措施应纳入地区的总体规划中去,以保证其顺利实施。

三、药用植物的引种、驯化及栽培

这是资源开发利用中保证资源数量及质量的最有效的一项措施。一批重要中药,例如人参、三七、黄连、当归、附子等,通过人工栽培,已逐步满足需求。近年来,通过摸清天麻的生活史和蜜环菌、共生萌发菌间的共生规律,使野生天麻的引种变为家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通过对重要进口南药白豆蔻在我国云南、海南的引种驯化和大量栽培,已取得明显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尚有一些重要野生药用植物如肉苁蓉、锁阳、猪苓等,需要对它们的生活史、生物学特性、生态条件等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和研究,促进人工大量栽培能够取得成功。

四、药用资源的扩大与利用

目前较广泛采用的方法,是以能代表该植物疗效的主要有效成分或部分作为指标,从亲缘相近而且资源丰富的植物类群去扩大资源,或从扩大药用部位着手使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前者如从进口药的同科属相近的国产植物中,通过植物、生药、化学、药理以及临床等多学科的比较研究,已成功地从我国植物区系中找到了安息香、马钱子、沉香、胡黄连、大风子、蛇根木等进口药的国产资源。

又如对生产激素的甾体原料植物,以薯蓣皂甙元等甾体皂甙元为指标,从我国植物区系中,找到薯蓣属(Dioscorea)根茎组(Sect.Stenophora)多种植物的根茎含有高含量的甾体皂甙元,其中盾叶薯蓣(D.zingiberensis)的含量为1.05—16.15%,穿龙薯蓣(D.nipponica)为1.36—4.60%,三角叶薯蓣(D.deltoidea)为1.80—5.40%,均可作为制造激素类药物的理想原料。

这方面的需求也促进了对药用类群的深入研究,如对莨菪类、人参属、乌头属、大黄属、丹参属、元胡属、细辛属等的研究。

扩大药用部位和药用植物原料的综合利用,使资源能够物尽其用。前者如已开展从利用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的钩扩大利用到茎,从仅利用砂仁(Amomum villosum)的果实扩大利用到叶以提制砂仁挥发油。后者如对山莨菪(Scopolia tangutica),已开始综合利用阿托品、东莨菪碱、樟柳碱、后马托品及红古豆碱等多种成分;细叶小檗(Berberis poiretii)除利用小檗碱(berberine)外,也已开始利用另一种含量很高的成分——小檗胺(berbamine)。

五、通过半合成途径来扩大药用资源

这是资源利用中比较年轻但却具有广阔前途的领域。

一是用有机合成的方法,将植物中的某一成分改变为需要的药物。如元胡(Corydalis yanhusuo)中含镇痛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仅0.1—0.2%,如从黄藤(Fibraurea recisa)的茎提出巴马汀,再经氢化为延胡索乙素则可大大提高生产量并降低成本。

二是用有机合成并结合药理和临床,改造植物中某些有效成分的结构,以获得高效、低毒或生物利用度更高的药物。如从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中提取的丹参酮ⅡA,经过磺化后,可以大大增加水溶性,从而可获得更好疗效。又如秋水仙碱(colchicine)经氢氧化铵水解得到秋水仙酰胺(colchicine amide),毒性降低,抗癌谱更广而且安全范围也较大。

六、资源开发中生物技术的应用

例如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是用植物的组织或细胞,通过无菌离体培养产生愈伤组织,经诱导分化成完整的植株或产生有效成分的方法。由于它具有生长迅速、生产周期短,而且可以采用工业化的大生产,所以日益受到重视。贵重中药人参和常用中药紫草等,通过组织培养,已能获得较大数量的人参皂甙及紫草素等,可望进入实际大生产的实用阶段。

通过采用快速繁殖、细胞融合、杂交选育等生物技术,将能产生许多疗效更好、毒副作用更小而且产量和质量都较传统生产方法高得多的药用植物新品种。

我国在生物新技术的应用方面,起步稍晚,但这个领域将有十分光明的前景。

七、药用植物资源的二级开发

当我们采用生物及农业的方法将药用植物个体的产量和质量获得大幅度增长的一级开发取得成功后,必须同步积极开展以工业手段为主的二级开发,促使药用原料植物和药材能再次加工制造为适宜的成药、药品或其它制成品(如保健食品、保健饮料及美容品等)。

八、新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研究

药用植物资源利用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便是要从本地的植物区系中,不断去发现具有卓效的新药用植物资源。

我国是使用中草药历史悠久的国家,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传统药物学方面的知识,有计划地调查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并采用多学科、现代科学手段加以发扬、提高,这不但对开发药用植物资源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创造我国的新医药学也有重大价值。这方面我国已有不少成功的例子。

例如通过系统研究生长在青藏高原的藏药山莨菪(Scopolia tangutica),发现了两种新药山莨菪碱(anisodamine)和樟柳碱(anisodine)。它们除了具有明显的抗胆碱作用外,最近还发现具有良好的促进微循环方面的作用,已广泛地在临床上使用。

我国长白山区民间一位老农使用仙鹤草(Agrimonia pilosa)的冬芽驱除绦虫,疗效很好,经系统研究后,挖掘出驱绦作用很好的新药——鹤草酚(Agrimophol)。

又如从我国传统抗疟中药青蒿(Artemisia annua)中研制出一种抗疟有效成分和新药青蒿素,具有很好的抗疟效果,受到了国际上的重视。

九、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的基础工作

这方面除了需建立药用植物标本馆、药用植物园以及药用植物数据库等工作外,还应特别强调对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因为种质的损失是不可挽回的,同时它又是未来育种工作所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特别是珍贵中药材,不少是属于濒危种或渐危种,因此必须加强各植物园和自然保护区等在这方面的工作,如建立药用植物种子库和基因库等。

十、药用植物亲缘学在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为了更有效地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需要用多学科综合手段和基础理论指导,药用植物亲缘学在这方面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它的主要任务是探索某一植物群中的植物亲缘关系,化学成分和疗效之间存在的内在规律,用以指导今后的实践。

F. 为什么要开发药用植物资源

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中药资源学、中药栽培学和中药生药学的中心内容,其目的在于合理、充分地应用和发展中药资源,使之更有利于防病、治病和康复、保健,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同时,加强农业、食品等方面的综合利用,以进一步造福人民。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是多层次、多方位的、但应以药物开发为中心,并进行其他多品种的开发。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是指人们对已开发出来的资源进行一定目的使用,如进行加工和制成新产品等,做到“物尽其用”。

G. 什么事植物资源和植物资源学

植物资源-----是在目前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利用与可能利用的植物,包括陆地、湖泊、海洋中的一般植物和一些珍稀濒危植物。植物资源既是人类所需的食物的主要来源,还能为人类提供各种纤维素和药品、在人类生活、工业、农业和医药上具有广泛的用途。
植物资源是生物圈中各种植被的总和。包括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两大类。前者分为天然植物资源(如森林资源、草场资源和野生植物资源等)和栽培植物资源(如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园艺作物资源)。后者如各类海藻及水草等。植物资源作为第一性生产者,是维持生物圈物质循环和能量 流动的基础 植物资源学------(Plant Resources): 是研究自然界所有植物的分布、数量、用途及其开发的科学,与药用植物学、植物分类学和保护生物学有密切关系。

H. 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

1.研究鉴定中药的原植物种类,确保药材来源的准确
在常用的中药中,多品种、多来源、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现象比较普遍。
整理中药复杂品种,逐步做到一药一名,保证来源真实。
2.调查研究药用植物资源,为合理扩大利用和保护资源奠定基础
在开发利用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避免和消除环境污染。作为药学工作者,必须具有此方面的观念和知识。
3.利用学科规律,不断寻找及开发新的药用资源
利用植物亲缘关系相近,往往含有相似的活性成分这一规律为线索,去寻找新的药物资源。
4.利用植物生物技术,扩大繁殖濒危物种、活性成分含量高物种和转基因新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