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尼罗河有哪些丰富资源
扩展阅读
如何利用工具画一颗心 2025-05-26 01:42:23
如何整合提高港口资源 2025-05-26 01:35:08

尼罗河有哪些丰富资源

发布时间: 2022-07-12 23:20:05

Ⅰ 尼罗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对古代埃及文明的影响

1、定期泛滥的尼罗河浸灌两岸干旱的土地;含有大量矿物质和腐烂植被的泥沙随流而下,在两岸逐渐沉积,成为肥沃的黑色土壤。因而古埃及人称自己的国家为“凯麦特”意为黑土地。

2、古埃及人根据每当太阳和天狼星共同升起时,尼罗河就会泛滥这一特点;领悟年的概念,并制定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历法;尼罗河定期泛滥会冲毁农田,洪水过后需要重新丈量土地,这又催生了几何学。

3、尼罗河纵横埃及境内境外,在沙漠中永不枯竭,它是埃及人的主要水源。埃及人靠着尼罗泛滥留下的肥沃土壤大力发展农业,在尼罗河两岸建立了辉煌的埃及文明。

(1)尼罗河有哪些丰富资源扩展阅读:

埃及位于非洲的东北部,以尼罗河为中心,其东西为干旱的沙漠,南、北濒临地中海和尼罗河的几处大瀑布。这样一种相对闭塞的环境,对于外来民族来说,几乎是形成一种天然的屏障。所以,埃及很少像两河流域那样,经常遭到游牧的和某些文明民族的侵犯和便于进行相互的文化交流。

自然而然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社会形态和自我为中心的民族意识。埃及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适用于自己生产活动的工具制造工艺,而在许多方面不同于其他文明。

埃及的农业生产紧紧依赖于尼罗河,而尼罗河有规律的泛滥又给埃及人的农业生产活动创造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固定的模式。在所有一切生产活动中逐渐积累了一系列的经验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某些生产实践的传统习惯。

Ⅱ 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水利资源有什么不同

罗河全长6670km,入海口处年平均径流量810亿m3。
尼罗河每年6~10月定期泛滥。8月份河水上涨最高,淹没了河岸两旁的大片田野。十月以后,洪水消退。
流经的气候区有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
水力资源蕴藏量5000万千瓦
国际地位: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古埃及文明的发源地,下游建有阿斯旺大坝,是世界上最着名的水利工程之一。
刚果河全长4700千米,入海口年平均径流量13026亿m3。
刚果河的最大流量与最小流量之比为3:1,是世界大河中流量变化最小的河流之一。但是,由于赤道南北流域范围大小不同,以及支流水量多少和洪水期有异,因而刚果河的水量一年之中仍有涨落,而且上、中、下游的情况有所不同。上游流量最大的时期是9-l0月,中下游一年有两次洪峰,第一次在5月,由右岸支流洪水形成;第二次在12月,由左岸支流洪水形成。左岸支流流域面积大,水量也较右岸支流大,故第二次洪水大于第一次洪水。
流经气候区有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

Ⅲ 尼罗河流域的资源分布

尼罗河洪水到来时,会淹没两岸农田,洪水退后,又会留下一层厚厚的淤泥,形成肥沃的土壤。四五千年前,埃及人就知道了如何掌握洪水的规律和利用两岸肥沃的土地。很久以来,尼罗河河谷一直是棉田连绵、稻花飘香。在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沙漠的左右夹持中,蜿蜒的尼罗河犹如一条绿色的走廓,充满着无限的生机。

Ⅳ 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这条河流重要性有多强

毫无疑问,尼罗河在埃及人民的心里,永远都有着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很多人都认为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而历史上,古埃及人民也一直是依靠着尼罗河在生存。古埃及人的文明也是一直在围绕着尼罗河发展,尼罗河可以说是贯穿了整个埃及的历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没有尼罗河就没有后来的埃及文明。那么为什么尼罗河对埃及人民如此重要?它又到底为埃及人奉献出了怎样的贡献呢?

不管历史怎样改变,居住在这片地区的人又怎么样去变化,但是尼罗河的地位却是永恒的,它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了埃及人思维的深处。而一个民族只有知道了感恩,它才有了继续发展的前景,所以埃及人如此重视尼罗河的做法,是值得人们敬佩和学习

Ⅳ 尼罗河水能资源

尼罗河在阿斯旺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840亿m3,即尼罗河的总水量。由于尼罗河流经不同的自然带,水资源的分布亦呈现明显的纬度地带性。流域径流资源总的趋势是由南往北递减。同时,由于非地带性因素(地形)的影响,对水资源的纬向分布产生干扰,在流域内形成最主要的水源区一埃塞俄比亚高原和最大的耗水区一苏丹南部广大沼泽,从而改变了尼罗河流域水量平衡状况。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尼罗河流域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极不均衡,地域差异十分明显。
见尼罗河水系各流域径流资源表,表中列有7个径流区,其中4个是产水区,3个是失水区。
由于尼罗河干支流各流域自然水文特性和水资源状况互有异同,故根据水资源特征,结合气候、地形等因素,将整个尼罗河流域大致分为4个区域:

(1)东非高原全年丰水区
范围自河源至蒙加拉,面积46.6万km2,地处热带雨林、稀树草原,降雨比较丰富,是流域两大降雨中心之一。由于降雨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加上有众多湖泊调节,径流变化较小,这一地区河床比降大,沿途多瀑布急流,有鲁苏木、欧文、卡巴雷加和富拉瀑布等。水能资源比较丰富,仅卡巴雷加瀑布潜在水能资源就达50亿kW·h。

(2)埃塞俄比亚高原季节丰水区
除了青尼罗河、阿特巴拉河流域外,本区还包括索巴特河上游地区,面积约46.9万km2。自然景观呈现垂直带谱、降雨丰沛,但季节分配很不均匀,绝大部分降雨集中在5~9月。干湿季节分明,河水陡涨陡落,形成明显的洪水期和枯水期。这一地区提供的水量占尼罗河干流年径流量的89%,是尼罗河流域的主要水源。
由于落差大、水量多,水能资源最为丰富。仅埃塞俄比亚境内青尼罗河流域水能蕴藏量就达1720亿kW·h,经济上可开发的水能资源为380亿kW·h。

(3)苏丹中南部沼泽失水区
范围自蒙加拉至喀土穆,包括杰贝勒河、加扎勒河、索巴特中、下游以及白尼罗河等流域,面积达89.4万km2。自然景观从南往北由热带稀树草原过渡为半荒漠。年平均降雨量从946mm(蒙加拉)减至167mm(喀土穆),本区比降极缓,沼泽广泛分布。蒸发消耗大,沼泽失水严重。

(4)尼罗河干流沙漠失水区
范围自喀土穆至河口(除阿特巴拉河流域外),面积达105.1万km2,自然景观为热带沙漠,降雨稀少,蒸发强烈。这是一个径流上完全依赖上游补给的沙漠失水区。
在喀土穆至阿斯旺河段,河流下切很深,有六处瀑布,水能资源较为丰富。

Ⅵ 尼罗河的资料

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Nile)

尼罗河位于非洲东北部,是一条国际河流。发源于赤道南部东非高原上的布隆迪高地,干流流经布隆迪、卢旺达、坦桑尼亚、乌干达、苏丹和埃及等国,最后注入地中海。支流还流经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和刚果(金)、厄立特里亚等国的部分地区。干流自卡盖拉(Kagara)河源头至入海口,全长6670km,是世界流程最长的河流。流域面积约287万km2,占非洲大陆面积的九分之一以上。入海口处年平均径流量810亿m3。

“尼罗河”一词最早出现于2000多年前。关于它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是来源于拉丁语“尼罗”(nil)意思是“不可能”。因为尼罗河中下游地区很早以前就有人居住,但是由于瀑布的阻隔,使得中下游地区的人们认为要了解河源是不可能的,故名尼罗河。二是认为“尼罗河”一词是由古埃及法老(国王)尼罗斯(nilus)的名字演化来的。

尼罗河是由卡盖拉河、白尼罗河、青尼罗河三条河流汇流而成。尼罗河下游谷地河三角洲则是人类文明的最早发源地之一,古埃及诞生在此。至今,埃及仍有96%的人口和绝大部分工农业生产集中在这里。因此,尼罗河被视为埃及的生命线。几千年来,尼罗河每年6~10月定期泛滥。8月份河水上涨最高时,淹没了河岸两旁的大片田野,之后人们纷纷迁往高处暂住。十月以后,洪水消退,带来了尼罗河丰沛的土壤。在这些肥沃的土壤上,人们栽培了棉花小麦水稻椰枣等农作物。在干旱的沙漠地区上形成了一条“绿色走廊”。而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埃及就在这里创造出辉煌的埃及文化。现今,埃及90%以上的人口均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平原和三角洲地区。埃及人称尼罗河是他们的生命之母。

苏丹的尼穆莱(Nimule)以上为上游河段,长1730km,自上而下分别称为卡盖拉河、维多利亚尼罗(Victoria Nile)河和艾伯特尼罗(Albert Nile)河。从尼穆莱至喀土穆(Khartoum)为尼罗河中游,长1930km,称为白尼罗(White Nile)河,其中马拉卡勒(Malakal)以上又称杰贝勒(Bahr El Jebel)河,最大的支流青尼罗(B1uc Nile)河在喀土穆下游汇入。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汇合后称为尼罗(Nile)河,属下游河段,长约3000km。尼罗河穿过撒哈拉沙漠,在开罗以北进入河口三角洲,在三角洲上分成东、西两支注入地中海。
水系组成

尼罗河是一条非常古老的河流,约在6500万年前的始新世就已存在,河道曾发生多次变迁,但它总是向北流。在更新世,朱巴和喀土穆之间曾是一个大湖,湖水由当时已经存在的青、白尼罗河补给。后来,湖水高出盆地边缘,通过喀土穆以北的峡谷,向北沿着古尼罗河流入地中海,于是便出现了现在的尼罗河水系。

尼罗河源自布隆迪的鲁武武(Ruvuvu)河,与尼亚瓦龙古(Nyawarungu)河汇流后称卡盖拉河,流经卢旺达和坦桑尼亚与乌干达的边界地区,注入维多利亚湖。自维多利亚湖北端流出后称维多利亚尼罗河,入尼罗河流域水系和已建闸、坝示意图乌干达境内,不久流入基奥加湖。又向西经一段流程注入艾伯特湖(蒙博托湖),落差400m。出艾伯特湖后向北流称艾伯特尼罗河,接纳由右岸汇入的阿帕盖尔河,过尼穆莱峡谷后即进入苏丹平原。自尼穆莱起河流名为白尼罗河,尼穆莱至马拉卡勒河段又称杰贝勒河。朱巴以下900km河段所流经的地区是苏德沼泽区。出沼泽区后自右岸接纳索巴特河,河流径流量倍增。此后直至喀土穆河流两岸多为半荒漠地区。从尼穆莱至喀十穆全程930km,落差80m。在喀土穆有青尼罗河汇入,此后的河段称尼罗河。喀土穆至阿斯旺流程约1850km,落差约290m,两岸为沙漠地区,其间主要支擅是阿特巴拉河。由阿斯旺至开罗流程约900km,落差很小。从开罗下游20km处开始,尼罗河进入三角洲地带,面积约2.2~2.4万km2,河汊及湖泊密布,最大的汉河是杜姆亚特河及赖希德河,每条河长均在200km左右。

尼罗河主要支流有阿丘瓦(Achwa)河、加扎勒(Gazelle)河、索巴特(Sobat)河、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Atbara)河等。

尼罗河的全部水量中,60%来自青尼罗河,32%由白尼罗河供给,剩下8%来自阿特巴拉河。但洪水期和枯水期有很大变化。在洪水期,尼罗河水量中青尼罗河占68%,白尼罗河山l0%,阿特巴拉河占22%;在枯水期,尼罗河水量中青尼罗柯下降为17%,白尼罗河上升到83%,而阿特巴拉河此时断流,无径流汇入。上述几条河流在尼罗河水量中所占比例的大小和变化,与各河流域的降水多寡、季节分配特点有密切关系。

白尼罗河

白尼罗河是尼罗河的源头,我们需要一直向南,越过高川峡谷、荒漠沼泽,一直来到东非高原的布隆迪。尼罗河最上游是卡盖拉河,它发源于布隆迪境内,下游注入维多利亚湖。湖水经欧文瀑布流入基奥加湖,出湖后名维多利亚尼罗河,又经卡巴雷加瀑布流入阿伯特湖。湖水自北端流出,名阿伯特尼罗河。自尼木累以下名白尼罗河。 尼罗河的支流中,最为人所知的就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一条婉约,一条奔放,常被人们用“情人”来形容。白尼罗河顺东非高原侧坡北流,河谷深狭,多急滩瀑布。自博尔向北,白尼罗河流入平浅的沼泽盆地,水流缓慢,河中繁生大量以纸草为主的水生植物。白尼罗河向北流出盆地后,先后会合索巴特河、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以下再无支流。

青尼罗河

青尼罗河是尼罗河的最大支流,全长约1700km,流域面积为32.5万km2。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戈贾姆高地,向北注入塔纳湖,这一河段称为小阿巴依柯。

青尼罗河从塔纳湖南端流出后至苏丹边界称阿巴依河,由于熔岩梗阻,向南绕过比尔汉峰(海拔4154m),折而向西北进入苏丹境内。在860km的流程内,河床下降1320m,比降达1:650。沿途多瀑布急流,其中最着名的是提斯埃萨特瀑布。它位于塔纳湖南岸巴哈尔达尔下游约30km处,跌水高差达45.8m。该瀑布以上约3km处还有阿腊法米瀑布,落差约6m。阿巴依河在埃塞俄比亚境内辗转迂回,沿途接纳许多支流。这些支流主要集中在左岸,有巴希罗河、贾马河、穆格尔河、迪德萨河和达布斯河等,均为常年有水的河流。右岸河流既少又小,唯一常年有水的支流是伯莱斯河,坡陡流急。这一河段由于流势湍急,散失水量不大。

阿巴依河流入苏丹境内称青尼罗河。至喀土穆流程740km,河床仅卜降130m。青尼罗河深深切入粘土平原,由于冲刷和淤积形成一系列河曲,堤岸高出洪峰数米,汛期洪水不致外溢,从而避免了河水大量损失。在苏丹境内青尼罗河接纳厂源自埃塞俄比亚高原边缘的赖哈德(Rahad)河和丁德尔(Dinder)河。两条均为季节性河流,冬季河道干涸、夏季河水迅速上涨。在9月丁德尔河的流量与白尼罗河(包括索巴特河)同期流量几乎相等;赖哈德河的流量亦可达白尼罗河的三分之一。

青尼罗河在喀土穆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20亿m3,其中塔纳湖占6%、阿巴依河干支流占90%、丁德尔河占3%、赖哈德河占1%。每年7一l0月为洪水期,洪峰出现于s月底,1—6月为枯水期。洪水期流量为枯水期的60倍。据水文资料记载,该河历史上最大流量达10900m3/s,最小流量仅50m3/s。

由于青尼罗河源白干湿季分明的埃塞俄比亚高原,水量丰沛,沿途损耗又较小,所以水文特征与白尼罗河截然相反。这些特征表现为:①径流量大;②落差大;②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很大。

卡盖拉河

卡盖拉河,非洲东部河流。源出布隆迪西南部,由鲁武武河和尼亚瓦龙古河汇流而成。流经坦桑尼亚、卢旺达、乌干达,注入维多利亚湖,长400公里。上游流经山地,有鲁苏莫瀑布;下游水流平稳,水量丰富,可通航。是流入维多利亚湖诸河中最长者,通常被认作是尼罗河的上源。

加扎勒河

由发源于苏丹西南部高原的耶伊河、朱尔河、洛尔河等“条河湖(多数为季节性河湖)组成帅时L勒水系从左岸汇入杰贝勒河。加扎勒河湖域沼泽面积达4万km2,除朱尔河之外,其它所有支湖均消失于大沼泽中,每年注入尼罗河的水量很少。

索巴特河

该河流向西北,在马拉卡勒以南汇入白尼罗河。是白尼罗河右岸支流,由巴罗河与皮博尔河汇流而成,从巴罗河源头计起全长730km,流域面积25万km2,每年6—12月为雨季,河水很大,最大流量发生在11月。河口平均流量412m3/s。雨季从河口至纳绥尔城300km河段可通航。

阿特巴拉河

阿特巴拉河是尼罗河最后—条支流,源自塔纳湖以北的贡德尔地区,河长1120km。主要支流有特克泽河.特克泽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东北部北纬12。,东经39。30'附近.至苏丹境内舒沃克流入阿特巴拉河,流程约864km,河床比降1:800。阿特巴拉河接纳特克泽河后进入苏丹粘土平原,经500km左右的流程在阿特巴拉汇入尼罗河于流,比降为1:4000。

虽然阿特巴拉河与青尼罗河一样源自埃塞俄比亚高原,但缺乏像塔纳湖那样的天然水库,因此水文特征较之青尼罗河,又不尽相同:①年平均径流量为120亿m3,是尼罗河重要支流之一。②为季节性河流,每年1—5月河床干涸,讯期集中在7~9月,8月份流量最大,达2037m3/s。河水暴涨暴落,流量季节变化之大比青尼罗河更甚。③河流泥沙较多。

尼罗河的全部水量中,60%来自青尼罗河,32%由白尼罗河供给,剩下8%来自阿特巴拉河。但洪水期和枯水期有很大变化。在洪水期,尼罗河水量中青尼罗河占68%,白尼罗河山l0%,阿特巴拉河占22%;在枯水期,尼罗河水量中青尼罗柯下降为17%,白尼罗河上升到83%,而阿特巴拉河此时断流,无径流汇入。上述几条河流在尼罗河水量中所占比例的大小和变化,与各河流域的降水多寡、季节分配特点有密切关系。

流域自然特征

地貌

尼罗河流域南起东非高原,北抵地中海岸,东倚埃塞俄比亚高原,并沿红海向西北延伸,西邻刚果盆地、乍得盆地并沿马腊山脉、大吉勒夫高原和利比亚沙漠向北延伸。所跨纬度从南纬4,至北纬31,达35。之多。

流域地貌可简单归结为:主要由结晶岩组成的东非高原和由熔岩构成的埃塞俄比亚高原分别踞于流域的南侧和东南侧;整个苏丹基本上是一个由南往北微缓倾斜的巨大构造盆地,尼罗河纵贯其间;喀土穆以下尼罗河东西两侧则为广阔的沙漠台地。

(1)上游段:河源至维多利亚湖出口的河源段具有明显的山地河流特征,维多利亚湖出口至尼穆莱,河床比降达1:1200,沿途有卡巴雷加瀑布。该河段流经地区除了维多利亚湖、基奥加湖等裂谷间的高原浅水湖泊,还有沿西支裂谷发育的蒙博托湖、爱德华湖和乔治湖等断层湖泊。

(2)中游段:尼罗河流经广阔的苏丹粘土平原,地势平坦,比降极缓,马拉卡勒以上比降只有1:13900,沿途沼泽密布,河道分汊漫流。从马拉卡勒至喀土穆,河床比降更趋平缓,仅1:100000。

(3)下游段:尼罗河下游河段可细分为,①喀土穆至阿斯旺的峡谷段,尼罗河切穿广袤的沙漠谷地,奔流而下,比降1:6000。由于结晶岩广泛出露,河床基岩软硬相间,形成着名的六大瀑布群;②阿斯旺至开罗段,穿越东、西部沙漠之间,河谷宽展而平坦,沿岸有狭长的河漫滩,比降为1;13000;③开罗以下的河口段,大致从开罗以下20km处开始,河流分汊注入地中海,形成巨大的尼罗河三角洲,面积达2.4万km2,冲积土层平均厚度在18m以上,地表平坦,河网纵横,渠道密布,沿海多泻湖和沙洲。

气候、水文

尼罗河流域跨纬度35,南北气候迥然不同,呈现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同时非地带性因素(主要是地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气候带的分布。

位于流域东南部的埃塞俄比亚高原,由于地形隆起,气候出现垂直带谱,并具有干湿季分明的特点。夏季,北非和阿拉伯半岛上空属低压带,南印度洋吹来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转为西南风,与来自几内亚湾的湿热气流合并为强大的西南气流,沿高原迎风坡抬升,形成7—9月的“大雨期”。冬季,高原盛行来自西南亚大陆干燥的东北风,形成l0月至翌年2月的干季。3~4月,苏丹位于低压中心,从印度洋面吸引一股湿润气流,在高原大部分地区形成“大雨期”前的“小雨期”。高原年平均降雨量1000—2000mm,是尼罗河流域最重要的降雨中心。

流域南部,东非高原西北部不仅受来自几内亚湾湿润气流的影响,而且由于地处赤道湖区,太阳辐射强烈,对流旺盛,因此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200~1300mm,季节分配也较均匀:月平均降雨量最多不超过180~200mm,最少不低于50~60mm,没有明显的干季,相对湿度约为70%,这是尼罗河流域的另一个降雨中心。

由尼穆莱往北,雨季缩短,雨量递减,等雨线基本上呈纬向分布。苏丹南部雨季出现在4~10月,中北部则限于7~8月。喀土穆年雨量不足200mm,而栋古拉—开罗之间年雨量更在25mm以下,阿西尤特以南经常终年无雨。由于受地中海式气候的影响,自开罗起北至沿海,年雨量从25mm渐增至200mm,降雨多在冬季。

由于尼罗河流经广大的沼泽和沙漠区,流域内降雨绝大部分耗于蒸发,径流系数仅0.06,径流深度也很小,仅28mm,各河段的多年平均径流量变化量很大。流域年径流量绝大部分来自干湿季分明的埃塞俄比亚高原,因此就全流域而言,径流年内分配也很不均匀。索巴特河口以上,由于有众多湖泊以及广大沼泽调节,全年流量比较稳定,但索巴特河以下,包括索巴特河在内的尼罗河干、支流每年则呈现明显的洪水期和枯水期,8~10月水量最丰,占全年水量的70%,2~4月为枯水期,洪峰愈往北愈推迟。尼罗河流域地表径流年际变化很大,有丰水年和枯水年之分。据记载,1978年曾达1510亿m3,而1913年仅420亿m3。就流量而言,1878年9月最大洪水流量达13500m3/s;1922年5月最小枯水流量仅275m3/s。

尼罗河是条多沙河流,泥沙主要来自青尼罗河。埃及阿期旺的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34亿t,平均含沙量约1.6kg/m3,最大可达5~6kg/m3。

水资源

尼罗河在阿斯旺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840亿m3,即尼罗河的总水量。由于尼罗河流经不同的自然带,水资源的分布亦呈现明显的纬度地带性。流域径流资源总的趋势是由南往北递减。同时,由于非地带性因素(地形)的影响,对水资源的纬向分布产生干扰,在流域内形成最主要的水源区一埃塞俄比亚高原和最大的耗水区一苏丹南部广大沼泽,从而改变了尼罗河流域水量平衡状况。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尼罗河流域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极不均衡,地域差异十分明显。

见尼罗河水系各流域径流资源表,表中列有7个径流区,其中4个是产水区,3个是失水区。

由于尼罗河干支流各流域自然水文特性和水资源状况互有异同,故根据水资源特征,结合气候、地形等因素,将整个尼罗河流域大致分为4个区域:

(1)东非高原全年丰水区:范围自河源至蒙加拉,面积46.6万km2,地处热带雨林、稀树草原,降雨比较丰富,是流域两大降雨中心之一。由于降雨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加上有众多湖泊调节,径流变化较小,这一地区河床比降大,沿途多瀑布急流,有鲁苏木、欧文、卡巴雷加和富拉瀑布等。水能资源比较丰富,仅卡巴雷加瀑布潜在水能资源就达50亿kW·h。

(2)埃塞俄比亚高原季节丰水区:除了青尼罗河、阿特巴拉河流域外,本区还包括索巴特河上游地区,面积约46.9万km2。自然景观呈现垂直带谱、降雨丰沛,但季节分配很不均匀,绝大部分降雨集中在5~9月。干湿季节分明,河水陡涨陡落,形成明显的洪水期和枯水期。这一地区提供的水量占尼罗河干流年径流量的89%,是尼罗河流域的主要水源。

由于落差大、水量多,水能资源最为丰富。仅埃塞俄比亚境内青尼罗河流域水能蕴藏量就达1720亿kW·h,经济上可开发的水能资源为380亿kW·h。

(3)苏丹中南部沼泽失水区:范围自蒙加拉至喀土穆,包括杰贝勒河、加扎勒河、索巴特中、下游以及白尼罗河等流域,面积达89.4万km2。自然景观从南往北由热带稀树草原过渡为半荒漠。年平均降雨量从946mm(蒙加拉)减至167mm(喀土穆),本区比降极缓,沼泽广泛分布。蒸发消耗大,沼泽失水严重。

(4)尼罗河干流沙漠失水区:范围自喀土穆至河口(除阿特巴拉河流域外),面积达105.1万km2,自然景观为热带沙漠,降雨稀少,蒸发强烈。这是一个径流上完全依赖上游补给的沙漠失水区。

在喀土穆至阿斯旺河段,河流下切很深,有六处瀑布,水能资源较为丰富。

Ⅶ (世界地理)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水力资源都十分丰富,对不对

水资源都很丰富。
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年平均流量每秒3100立方米
刚果河河口年平均流量为每秒41000立方米,最大流量达每秒80000立方米。如果按流量来划分,刚果河的流量仅次于亚马孙河,是世界第二大河。
尼罗河(Nile)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与中非地区的刚果河以及西非地区的尼日尔爾尔河并列非洲最大的三个河流系统。尼罗河长667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2007年虽有来自巴西的学者宣称亚马逊河长度更胜一筹,但尚未获得全球地理学界的普遍认同。尼罗河有两条主要的支流,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青尼罗河是尼罗河下游大多数水和营养的来源,但是白尼罗河则是两条支流中最长的。尼罗鳄居于此地。尼罗河在印第安人语言叫月亮的眼泪。
刚果河(英文名:Congo River)也称为扎伊尔河(方言意思是"大河"),位于位于中西非。全长约4700千米,流域面积约370万平方千米,为非洲第二长河。
上游卢阿拉巴河发源于扎伊尔沙巴高原,最远源在赞比亚境内,叫谦比西河。北流出博约马瀑布后始称刚果河。干流贯穿刚果盆地,呈一大弧形,两次穿过赤道后注入大西洋,流经安哥拉、赞比亚、中非、喀麦隆、刚果(布)、刚果(金)等国,在刚(布)境内长达1000多公里。

Ⅷ 影响尼罗河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1、源头及上游位于热带地区,降水多,补给多;中下游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冬季补水 2、全程地势落差大,水能大 3、携带泥沙多,河水密度大,利于河水冲刷发电机发电。
尼罗河(Nile)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与中非地区的刚果河以及西非地区的尼日尔爾尔河并列非洲最大的三个河流系统。尼罗河长667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2007年虽有来自巴西的学者宣称亚马逊河长度更胜一筹,但尚未获得全球地理学界的普遍认同。尼罗河有两条主要的支流,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青尼罗河是尼罗河下游大多数水和营养的来源,但是白尼罗河则是两条支流中最长的。尼罗鳄居于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