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黎巴嫩南部有什么资源
扩展阅读
哪里找产品使用过程 2025-05-26 05:28:54
取保候审中途出什么费用 2025-05-26 05:18:16

黎巴嫩南部有什么资源

发布时间: 2022-07-11 22:52:35

㈠ 黎巴嫩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

沿海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全境按地形可分为沿海平原;沿海平原东侧的黎巴嫩山地;黎巴嫩山东侧的贝卡谷地和东部的安提黎巴嫩山。黎巴嫩山纵贯全境,库尔内特·萨乌达山海拔3083米,为黎最高峰。河流众多,向西注入地中海。利塔尼河为全国最长河流。主要旅游点有腓尼基时代兴建的毕卜鲁斯城、古罗马时代兴建的巴尔贝克城和十字军时代兴建的赛达城堡。此外,北部的雪山有很多滑雪场,吸引了大量游客。巴勒贝克神庙是黎巴嫩着名古迹,位于黎巴嫩贝卡谷地外山麓,贝鲁特东北80多公里,海拔约1160米。

㈡ 黎巴嫩境内的能源储量和新型能源状况。

一、黎沿海石油天然气储量问题

几十年前,黎巴嫩曾猜测其沿海可能存在油气资源,二十一世纪以来,欧洲公司进行的研究已经肯定了这种猜测。研究先由英国Spectrum公司用二维技术进行,初步确认存在油气资源。2006年后,挪威地质服务公司( PGS)用三维技术进行了第二次研究,结果表明黎北部沿海储藏有大量石油,南部沿海储藏有大量天然气,至少可满足黎巴嫩四分之一个世纪的能源需求。最近某些专家甚至估计,黎巴嫩天然气储量在25至80万亿立方英尺(约值3000至9600亿美元),石油储量达15亿桶。上述数字如正确,将使黎巴嫩从一个负债国变成一个财政盈余国。

在以色列,一家美国-以色列联合企业(Noble公司)宣布在海法西北90公里远处海域发现了LEVIATHAN天然气田,储量达4500亿立方米。黎巴嫩认为此气田的一部分应该归黎所有,而另一种观点认为其位于以色列专属经济区。现在,以色列已经进入到天然气实际钻探阶段。

黎巴嫩对石油天然气储量的评估进展较顺利,但只是简单初步的评估,还没有开展实际钻探。有专家提出储量为80亿桶,还有某些专家最近估算,储量可能达180亿桶。迄今为止的评估全基于对海床下12个油层的研究,而黎巴嫩沿海海床下据称可能有87个油层。

法国石油研究所地质学家法迪·纳德谈,现在各方面数据都来自对东地中海地震分析以及以色列公布数据的比较结果,离精准数据还很远。要正确找到油气井的位置,还需要作更多的研究,但以色列钻探结果以及黎巴嫩地震分析的结果都鼓舞人心。黎巴嫩地质学家协会主席可哈里·塞恩谈,他一直在跟踪挪威地质服务公司( PGS)的研究,认为根据PGS公司的估算,黎油气资源应该约可开采30年,钻探后的实际储量可能还会更大。

二】能源概况
目前,黎全国共有7座火电厂,均为黎巴嫩国家电力公司所拥有,总装机容量为2038兆瓦,3个小型水电厂,装机容量总共为220.6兆瓦。具体分布为:

1、火电厂分布及其装机容量
地点 装机容量(兆瓦)
ZOUK舒克 607
JIEH吉耶 346
TYRE苏尔 70
BAALBEK巴尔贝克 70
ZAHRANI扎赫拉 435
DEIR-AMMAR蒂尔-阿马尔 435
ALHREESHA埃尔哈里沙 75
总计 2038
2、水电厂(3座)分布情况及装机容量
地点 装机容量(兆瓦)
利坦尼河 190
艾尔巴赫德 17.2
萨法地区 13.4
总计 220.6

㈢ 黎巴嫩在中东是怎样的存在

黎巴嫩共和国,简称黎巴嫩。位于亚洲西南部地中海东岸,东部和北部是叙利亚,南部是色列为邻,西面是地中海,我们也称它为中东国家。黎巴嫩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因为他特殊的地理位置,在这悠长的历史中,被多个民族占领过。

黎巴嫩这个国家其实也挺奇怪的,国外的黎巴嫩人比国内的还要多。难民人口比例是世界第一位。而且黎巴嫩原来是中东唯一的一个基督教国家,现在却变成一个穆斯林人口大多数国家。黎巴嫩也是中东唯一的一个没有沙漠的国家。黎巴嫩的军事实力也是比较不错的,黎巴嫩军事训练动员储备大概有4万人,在政局势激化时,国家军政领导可通过决定,征召义务兵,保障武装部队全部展开。

㈣ 黎巴嫩是个穷国家吗

黎巴嫩并不是一个穷国家,在2019年的人均GDP达到了7784美元,排在世界的第95名。这都得得益于黎巴嫩的经济结构,在2019年,黎巴嫩的第三产业增值占比就超过了国内GDP的75%,这在发展中国家是很少见的。

黎巴嫩是个穷国家吗

但是同时黎巴嫩的国土面积也很小,仅仅只有1万多平方公里,是中国的1/960.

而且黎巴嫩的自然资源很稀少,工业基础也很薄弱,仅仅只能生产肥皂和橄榄油等一些比较初级的产品。

㈤ 中东的水资源问题~~~SD

<一>

中东石油资源十分丰富,但水资源却非常紧缺。撒哈拉沙漠、阿拉伯沙漠和地中海以东的沙漠覆盖并威胁着大片地区。
中东地区雨量很少,离地中海215千米的开罗年平均降水量仅为28毫米,而中东地区人口正以平均3%的速度增长,进一步加速了水资源的紧张状况。因此,各国间围绕水的矛盾斗争层出不穷。

中东地区的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尼罗河盆地,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以及约旦河谷区。

尼罗河全长6700千米,发源于非洲赤道山地和埃塞俄比亚高原,流经布隆迪、埃及等9个国家。尼罗河河水总量为840亿立方米,埃及的份额为560亿立方米,但由于尼罗河流经9国,加上非洲连年干旱,埃及实际上得不到它应有的份额。据预测,这9个国家缺水共计200亿立方米。

幼发拉底河发源于土耳其东部山区,在土耳其境内绵延约1000千米,从土耳其进入叙利亚再到伊拉克,全长2700千米,90%的水来自土耳其山区,它是3国的重要经济命脉。1979年土前总理厄扎尔访叙,和叙领导人阿萨德就塔托克大坝建成后幼发拉底河河水问题签订了一项议定书,并成立了3方技术委员会具体研究此事,这关系着土、叙、伊3国的切身利益。土耳其把幼发拉底河看做是本国的河流,声称拥有绝对主权。从20世纪60年代起,土叙伊三国就幼发拉底河水资源问题进行多次谈判,但一直未能达成协议。

约旦河为约旦、叙利亚、以色列3国共有。多年来,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一直围绕水资源进行殊死的斗争。以色列建国前,移居在巴勒斯坦要求复国的犹太人,大多定居在巴勒斯坦北部的加利利湖区,以便控制水源。1948年以色列国成立后,通过4次中东战争和两次对黎巴嫩的大规模武装入侵,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埃及的西奈半岛、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和黎巴嫩南部约850平方千米的领土。以色列占领这些地区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企图霸占和掠夺那里的地面和地下水资源。以色列近40%的水来自约旦河西岸,西岸的3个天然地下水池,水资源十分丰富,以色列占用了其中两个。

以色列控制约旦河后,约旦受害最大,因为约旦的水资源的40%来自约旦河。
近年来,约旦面临着严重的缺水危机。

水资源匮乏问题严重地困扰着阿拉伯国家,并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阿拉伯国家已制定并采取了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综合性战略措施。

据阿拉伯沙漠和干旱地区研究中心的调查表明,阿拉伯国家必须再开发出目前供水量的一倍,才能满足农业部门的需要,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目前,整个中东地区农业用水占87%,工业和家庭用水分别占7%和6%。另据世界银行1995年发表的一份报告统计,到2025年,中东地区每人将只有700立方米的饮用水,相当于1990年的1/2,而且这些水的水质将比以前更差。

面对严重的水荒,阿拉伯各国十分重视开发水资源。埃及计划在它与苏丹之间继续修建朱格利运河。该运河长280千米,宽120米,深5米,建成后白尼罗河的水量可增加140亿立方米。埃及还制定了一项耗资76亿美元、历时30年的灌溉革新战略。这项战略规划的目标是从1996年7月1日开始,用30年的时间使全国的灌溉设施现代化,节约灌溉用水10%。此外,埃及政府还采取措施,减少水稻等耗水量大的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以色列也开展大规模的节水活动,在农业灌溉用水方面,发明并采取了电脑控制的滴灌和喷灌系统。并制定了《水法》,实行用水许可证和计划用水分配制度。同其他中东国家相比,海湾各国地处沙漠,且无常年性可流,缺水就更加严重。沙特阿拉伯等海湾国家依靠淡化海水,缓解了居民用水的困难。科威特每年生产的淡化水占全国用水量的70%以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淡化海水也占全国用水量的一半左右。其他阿拉伯国家也在改善灌溉方式,采取各种措施节约用水,保护和开发新的可再生水源。

<二>
以色列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西蒙·佩雷斯曾经说过:“如果道路引导人们步入文明,那么水流则引导人们走向和平。”
不幸的是,他的将维系生命的水力资源作为“新中东”诞生催产妇的远景设想,受到经济和地缘政治分割局面的有力挑战。这种分裂局面把上述格言的含义颠倒过来,并且要把这一地区变为21世纪初期资源战争的代名词。
长久以来,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兼并企图,以及约旦河两岸激烈的领土之争,都给人们留下了强烈而持久的记忆。它提醒人们:为称霸领土而进行的战争是现代中东事务的永恒话题:而剧烈的水力资源之争则是这种政治争端产生的独特现象。
如今,水源已经和石油一样成为这一地区竞相争夺的不可替代资源。考虑到这种紧张造成的压力和在建立中东水力资源联合体方面各国外交表现出的束手无策,我们可以预期,一场更为险恶的水力资源危机会替代自1973年以来的持续不断的石油危机而成为瞩目的焦点。
迫近的水力资源危机
所有迹象都显示,适宜饮用的淡水在整个中东正在成为一种珍稀又不断减少的生活必备品从而引发争端。在这一地区已经发生过的事件,肯定了水资源危机具有三重危险性,即:导致国家内政不稳、国家间关系紧张和破坏该地区和平前景。例如:
1998年7月的酷热期间,由于供水安排失当和公众对由此而引发的物资短缺不满造成约旦政府倒台。
土耳其威胁要以切断水源作为对叙利亚支持库尔德分离主义分子和其他不友好行为的制裁。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都声称它们在任何永久性的领土妥协和解中对地下水资源拥有主权。
正在出现的水力资源短缺灾难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它们可以分为自然和人为两种。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这一地区年降雨稀少。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供的材料,在50年代中期,面临水力资源短缺的国家只有两个,可是现在主要因为人口的增长,这一数字已经达到了10个,并有另外4个在2000年会出现在这一名单上。
现在,沙漠构成了以色列的60%、叙利亚的70%、约旦的85%和埃及的90%。在无休止的沙漠和耕地的较量中,中东人一直在土地的荒漠化中节节败退。
在每一个中东国家,人口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发展和工业进步等多种因素使得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供应更为捉襟见肘。
按国际标准衡量,中东水资源的消费处于低水平(如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分别为每人每年26400和9240加仑,而加利福尼亚平均为58000加仑)。1997年世界粮农组织宣布,在中东,可供个人消费的水力资源在世界上是最低的。
同样,1997年阿拉伯干旱土地研究中心的调查结果预言,到2000年,这一地区年缺水将达40·9万亿加仑。到2030年,将达到68·6万亿加仑。
由梅克罗特水资源公司公布的一项独立的研究材料警告说,到2020年,以色列可提供的淡水和消费需求的差距可达每年89·7万亿加仑之多。
简而言之,在这一地区上升的水的消费需求超过了当前和未来计划所能提供的数量。
水的浪费
政治上短视,加上地缘政治和帮派纷争,使地处恶劣自然条件之中的这一地区雪上加霜。
步入歧途的水力资源政策,始于对环境的过度开发。它们:
对水力资源保护计划采取不关心或是更糟的冷漠态度。
河流和湖泊被污染。
对降雨、河流和其他地表水未予利用。
对现有水力资源无计划开发使用,或采取用尽了之的态度。
广泛存在的饮用水浪费和利用不充分,尤其在农业灌溉方面,后者占去了总数的60%。
私人和非官方许可打井是造成泥沙淤井和盐碱侵蚀的第二大原因,提高了地下水的盐碱度。
泵水设备和灌溉喷洒设备过时。
输水管道及其自身缺陷。
进一步分析,中东一些国家的领导人和政府应该受到严厉谴责。
首先,他们没能注意到水力资源发出的报警信号和认真对待迫切的危机。
其次,即使是政府批准的,旨在对付可预见的将来出现的大旱的极少数项目,执行起来也步履缓慢(这些项目包括大坝、地下蓄水池和贮水设备、水电和海水淡化工厂,以及运水设备)。
第三,他们坚持一种传统观念,把水看成是一种自然资源而非地区资源。有些国家政府常常单方面进行河流改道施工,而不管是否对邻国或下游国家的生态和水源需求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没有哪一个地区像加沙那样频受水源短缺之苦,这一地区人口密度每平方英里超过5180人。加沙人目前对水的消费几乎是水资源自我补充和恢复能力的两倍。地下水是当地惟一淡水来源,过度消费使地下水位下降,而在边远海岸附近过度开发地下蓄水层,又使海水渗入并且导致污染。
水资源争夺
巴勒斯坦水利部门负责人艾莎·阿塔拉指责以色列地约旦河西岸水资源短缺负责。她说:“当你看到自己的孩子口渴难忍,而那些相邻的犹太人定居者用水浇花园,还在游泳池中游泳时,你真是沮丧极了。”
以色列水力委员会委员梅厄·本梅厄反驳道,以色列所提供的水比奥斯陆协定规定的要多。水源危机在于巴勒斯坦当局分配和储存不力。
中东外围国家,如土耳其和三个尼罗河上游国家:肯尼亚、乌干达和埃塞俄比亚,控制着这一地区60%的水资源。这使它们握有限制河流流量和改变河道的大权,从而对下游国家造成致命的潜在影响。土耳其、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乌干达四国都不是阿拉伯国家这一事实,既夸大了水源胁迫政治的程度,又在阿拉伯联盟中激起一种潜在的忧患意识。
土耳其计划人员把巨大的东南安纳托利亚工程建设放在全国最优先位置。按这一计划,要建22座大坝、19个水电设施,年发电量将超过270亿千瓦。在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河盆地灌溉170万公顷土地。但是,这一庞大工程会使位于下游的叙利亚和伊拉克水源短缺。
按照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研究人员阿肖克·斯温的说法,到2010年,土耳其的灌溉计划实现时,幼发拉底河在叙利亚境内的流量将减少40%,而在伊拉克将减少80%。即便是现在,未经谈判的水资源争端已使本已紧张的两国关系雪上加霜。
阿拉伯农业灌溉部长级会议在1997年5月的会议上呼吁所有阿拉伯国家携手一致,努力保护水力资源,反对外来势力的控制。
但是,水力资源之争并不仅局限在阿拉伯和非阿拉伯国家之间。叙利亚和伊拉克争夺幼发拉底河资源就是一个例子。双方始终对1990年签署的条约不满。这一条约把流出土耳其的幼发拉底河水的42%分配给大马士革,58%给了巴格达。
约旦,除了依靠以色列境内的基尼烈湖外,再就是依靠叙利亚的恩赐——不阻断或占用大份额流过约旦的耶尔穆克河下游河水。
生存战略
十分清楚,水的匮乏是中东的现实危险。气象图表和人口统计资料充分说明这种短缺对所有中东地区国家、不管阿拉伯人还是非阿拉伯人死亡率、经济前景和生活质量诸方面的毁灭性影响。
作为真正重中之重的问题,防止水资源危机应该提上中东议事日程。可是世界和公众的注意力却继续偏离这一问题而投向截然不同的一些方面:从生物和化学武器的购买储备、导弹的扩散到恐怖主义,还有宗教战争、巴以永久和平构架不稳以及传统的军备竞赛,等等。
不管形势如何紧迫,应该采取的地区性一致行动最终被视为完全无足轻重。更糟的是,这一问题被危险地政治化了。政府之间相互指责对方不讲信用,公开粗暴侵犯他人享有的水的使用权利。
事实上,水资源权是如何界定的?谁来决定水资源的正当消费水准?什么才是已有水资源的“合理分配”?有没有有前途的替代资源?如果有,开发所需资金从何而来?
和石油危机相比,水资源危机给我们的教训就是应该抛开政治立场和民族纠纷,在中东切实建立一个唯一的生态系统。所以,随着危机深化,中东水资源角逐场上的玩家们除了自己,谁也抱怨不得,因为正是他们自己对充斥这一地区的有关解决水源危机的呼吁充耳不闻。
要打破水资源分配上的利已主义顽症,必须建立联合机制,以保证人民享有足够的用得起的水。
海水淡化还是穷兵黩武?
为满足现今需求,最经济并且最有把握的选择可能也是最短视的选择,就是利用已有资源把蕴藏的水消耗殆尽。与之相对立的解决办法——保护节省水资源,却要冒随之而来的风险。这就要把更为严苛的限制加给以百万计的民众身上。这会引起内政不稳。
雄心勃勃的跨国方案,如海水过滤、水库、泵水站等等,是另一种解决办法,值得鼓励,并且越多越好、越快越好。可是现实是,这些东西都需要花宝贵的时间去谈判、签约。除此之外,这些计划还需要巨额的外国投资。这些投资在目前过度延伸的国际经济中不会立即到位。耶耳穆克河上的联合大坝被搁置的一个原因,便是约旦和叙利亚无法筹集到工程的所需的4·3亿美元资金。
另一个选择是通过合作努力把水从丰水区引向贫水区,扩宽水的来源。
为此,土耳其主动提出两项举措。第一项计划是埋设分叉的“和平输水管道”,把杰伊汉河、塞伊汉河的河水跨越大约4000英里,引入以色列、约旦、黎巴嫩、巴勒斯坦和叙利亚。据中东水利专家阿米卡姆·纳赫曼尼估计,这项计划需资金200亿美元,工期20年。该计划的另一路则把水引到波斯湾的酋长们的领地上去,甚至更远些。
土耳其的另一个主张是用漂浮的大号淡水水袋通过东地中海把淡水送给干渴的人们。
尽管技术上可行,这种辉煌的设计容易受到敌对方面的攻击和破坏。另外,其造价也高得令人咋舌。
归根结底,海水淡化,使海水——这个中东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通过加工变为纯净饮用水,总的来看,很可能是解决这一地区所面临资源危机是有前途的方案。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获取海水十分简单容易,减少了对他人的依赖。他们可以这样获取淡水,直至一个新的、联合的、和平和民主的中东的到来。
尽管海水淡化成本不菲,但随着时间推移,价格一路下降,这是因为加强了技术改进的研究。即便是就眼下价格而言,也要比打一场争夺水资源的实际战争所花的代价低得多。
抛开1990~1991年的科威特危机不算,被普遍推测1973年后会爆发的石油战争始终没有发生。但是我们没有理由因此而自负地认为争夺另一种宝贵的水资源战争不会打起来。
公平而论,如果优先考虑人类的幸福和繁荣,海水淡化,而非穷兵黩武应是国家和地区的绝对首选方案。但是,正像所有的中东事务一样,水资源的战略方案也是一项政治选择。海水淡化,加上一套同样急需制定的规范措施,是值得我们全力以赴去实现的最佳方案。
否则,水这种物质就会表现出易燃特性。与其物理属性相反,它无疑具有点燃中东战火的潜在能力,当然也没有足够的中东之水可以扑来这场大火。
摘自《世界博览》

㈥ 黎巴嫩是什么样的国家

黎巴嫩共和国,简称黎巴嫩。位于亚洲西南部地中海东岸,东部和北部与叙利亚接壤,南部与以色列(边界未划定)为邻,西濒地中海,习惯上称为中东国家。

黎巴嫩是中东地区最西化的国家之一,这与它和基督教有着十分密切的历史有关,境内更有人类最早一批城市与世界遗产。

这些文明古迹最古老的具有长达5000多年的历史,因而在旅游业中相当着名,主要经济来源就是银行业和旅游业,二者占据黎巴嫩GDP的65%。

(6)黎巴嫩南部有什么资源扩展阅读:

人口民族:

约610万(2018年)。绝大多数为阿拉伯人。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通用法语、英语。居民54%信奉伊斯兰教,主要是什叶派、逊尼派和德鲁兹派;46%信奉基督教,主要有马龙派、希腊东正教、罗马天主教和亚美尼亚东正教等。

行政区划:

黎巴嫩行政区划分8个省:贝鲁特省、山区省、北方省、南方省、贝卡省、纳巴蒂耶省、阿卡省、巴尔贝克-希尔米勒省。省下共设25个县,县下设镇。

首都贝鲁特(Beirut),截至2017年人口约200万人,是黎政治和经济中心,也是中东着名的商业、金融、交通、旅游和新闻出版中心,1975年内战爆发前被称为“中东小巴黎”。7月平均最高气温32℃,1月平均最低气温11℃。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少,且开采不多。矿藏主要有铁、铅、铜、褐煤和沥青等。已经证明黎巴嫩与塞浦路斯期间海域有石油和天然气,据黎巴嫩当地媒体报道,该海域石油储量6.6亿~8.6亿桶,天然气储量达20万亿~90万亿立方英尺。

㈦ 黎巴嫩号称是叙利中东的小“巴黎”,为何至今它们还需要联合国维和呢

需要维和肯定是因为其国内局势并不稳定,这个国家地处于被称为世界“火药桶”的中东地区,因为与邻国以色列存在严重的冲突,长期笼罩在战争冲突的阴影之中,当年在1978年的时候,当时的在中东号称小霸王的以色列,以打击在黎巴嫩境内存在的巴勒斯坦游击队为借口,军事入侵黎巴嫩,面对强大以色列军事打击,黎巴嫩方面的抵抗组织毫无招架之力,当时以色列强行占领了黎巴嫩南部地区。

一是因为黎巴嫩在法国殖民统治时期,形成了一个多教派的国家 ,主要派别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因为对国家权力的争夺,导致这个国家的内部予日益加剧,二是因为这个国家地缘位置太差了,他与以色列与约旦,巴勒斯坦是领国,都知道以色列与巴勒斯坦是一对冤家,长期不是你打我就是我打你,这让黎巴嫩也跟着遭殃,巴勒斯坦这个至今还没建国成功的国家军事实力极弱,怎会是以色列与约旦的对手,当时常常就是被打的鼻青脸肿然后就选择逃跑。

同时长期的战乱也让巴勒斯坦地区方面产生了很多的巴勒斯坦难民,因为黎巴嫩是个小国,再加上管理松弛,很多巴勒斯坦难民就选择往这个国家跑,一度在黎南部接受了近40多万的巴勒斯坦难民,另外还有巴勒斯坦游击队主力近1万余人,盘踞在黎巴嫩南部地区的巴勒斯坦游击队,常从黎巴嫩向以色列国内发动袭击,这招致以色列方面的大为不满,常对黎巴嫩南部发动军事打击。

另外难民身份的巴勒斯坦人大多都是属于伊斯兰教,他们在黎巴嫩国内同时还支持黎巴嫩的伊斯兰教派与掌控黎巴嫩政府的基督教派统治当局进行斗争。这引起了黎巴嫩基督教派统治当局的强烈不满,后来再加上以色列、叙利亚及西方势力各取所需都在参与干涉黎巴嫩政局,从而增加了黎巴嫩局势的复杂性,促使了这个国家全面内战的爆发,导致一直动乱到现在。

㈧ 关于黎巴嫩的常识有哪些

国名:黎巴嫩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Lebanon)

首都:贝鲁特

面积:1.0452万平方千米

人口:393万(2007年)

民族:绝大多数为阿拉伯人,还有亚美尼亚人、土耳其人和希腊人。

语言:通用阿拉伯语,是黎巴嫩的国语,亦使用英语和法语。

货币:黎巴嫩镑

国家地理

黎巴嫩位于亚洲的西南部,地中海东岸,是一个夹在山脉、沙漠、海洋之间的狭长地带,自然资源贫乏。它东部和北部与叙利亚交界,南部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邻,海岸线长220千米。黎巴嫩山脉纵贯全境,索达山海拔3083米,为境内最高峰。全境按地形自西向东分为沿海平原、黎巴嫩山地、贝卡谷地和安提黎巴嫩山区。河流较多,全国最长河流为利塔尼河。黎巴嫩矿产资源贫乏。属热带地中海型气候,沿海与内陆气候的差异很大。年平均降水量为1000毫米。1975年开始爆发了一场穆斯林和基督教之间的内战,黎巴嫩面临分裂的威胁,后来在沙特阿拉伯的调解下于1989年达成了和平协议。

黎巴嫩国名的由来

国名取自黎巴嫩山脉。在古希伯来语、腓尼基语和塞姆语中,“黎巴嫩”一词是“白色山岭”之意,故黎巴嫩也有“白山之国”之称。

㈨ 黎巴嫩的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少,且开采不多。矿藏主要有铁、铅、铜、褐煤和沥青等。已经证明黎巴嫩与塞浦路斯期间海域有石油和天然气,据黎巴嫩当地媒体报道,该海域石油储量6.6亿-8.6亿桶,天然气储量达20万亿-90万亿立方英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