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水资源量是怎么算的
扩展阅读
中石油大跌是什么原因 2024-05-04 15:44:29
第三类石油醚含芳烃多少 2024-05-04 15:28:45

水资源量是怎么算的

发布时间: 2022-07-05 19:11:02

1. 水资源公报中 行政区某年的水资源量是咋计算的它跟这年的用水量有关系吗会因用水量增大而减小吗

水资源是行政区域内河流、护坡、泉眼、在供地下水设施等等相关的年蓄(涌)水量的统计合计数,不考虑地下水位变化和气候变化的大环境因素下,和用水量没有直接关系。

2. 水资源总量的计算方法

在一个区域内,如果把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作为一个系统,则天然条件下的总补给量为降水量,总排泄量为河川径流量、总蒸散发量和地下潜流量之和。
需要收集降水量、河川径流量、总蒸散发量和地下潜流量等数据。可以看
《水资源总量计算》:
http://jwc.bjfu.e.cn/jpkch/2006/swyszyx/64.html

3. 如何计算水资源消耗强度&定义

一、我国的水资源概况

1、水资源总量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0.83万亿立方米,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73万亿立方米,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立方米。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为重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我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

2、我国水资源的主要特点

总量并不丰富,人均占有量更低。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为224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的1/4,在世界银行连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

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

年内年际分配不匀,旱涝灾害频繁。大部分地区年内连续四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连续丰水或连续枯水年较为常见。

二、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

1、水资源开发利用成就

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也是与水旱灾害斗争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到2000年,建成水库8.5万座,总库容5100亿立方米;发展灌溉面积8.2亿亩;修建堤防27万公里,初步控制了大江大河常遇洪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万平方公里;水电装机7680万千瓦,653个县实现了农村电气化。

2、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2000年全国用水总量5498亿立方米,其中农业3784亿立方米,占68.8%,工业1139亿立方米,占20.7%,生活用水575亿立方米,占10.5%。从开发利用程度分析,全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到20%,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海河流域地表水控制利用率达到94%,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开采率为100%,水资源总量消耗率达到96%。从用水指标分析,全国人均用水量430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610立方米,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78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479立方米,城镇生活人均用水量为每日219升,农村生活人均用水量为每日89升。

3、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首先是农业干旱缺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气候的变化,我国农业,特别是北方地区农业干旱缺水状况加重。目前,全国仅灌区每年就缺水300亿立方米左右。上世纪90年代年均农田受旱面积2667万公顷,干旱缺水成为影响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主要制约因素;全国农村有2000多万人口和数千万头牲畜饮水困难,1/4人口的饮用水不符合卫生标准。

其次是城市缺水。我国城市缺水现象始于70年代,以后逐年扩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缺水愈来愈严重。据统计,在全国663个建制市中,有400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110个严重缺水,年缺水约100亿立方米,每年影响工业产值约2000亿元。

(2)用水效率不高

目前,全国农业灌溉年用水量约3800亿立方米,占全国总用水量近70%。全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大多只有0.3-0.4左右。发达国家早在40-50年代就开始采用节水灌溉,现在,很多国家实现了输水渠道防渗化、管道化,大田喷灌、滴灌化,灌溉科学化、自动化,灌溉水的利用系数达到0.7~0.8。

其次,工业用水浪费也十分严重。目前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约80亿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10~20倍;我国水的重复利用率为40%左右,而发达国家为75~85%。

我国城市生活用水浪费也十分严重。据统计,全国多数城市自来水管网仅跑、冒、滴、漏损失率为15%-20%。

(3)水环境恶化

2000年污水排放总量620亿吨,约80%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90%以上的城市地表水体,97%的城市地下含水层受到污染。由于部分地区地下水开采量超过补给量,全国已出现地下水超采区164片,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并引发了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生态问题。

(4)水资源缺乏合理配置

华北地区水资源开发程度已经很高,缺水对生态环境己造成了影响。目前黄河断流日益严重,却每年调出90亿立方米水量接济淮河与海河,因此,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布局,区域间的水资源的调配要依靠包括调水工程在内的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

(5)经济发展与生产力布局考虑水资源条件不够

4. 地下水资源量是怎么衡量的

谁说的?!
地下水资源量一般用三个量为表征:
第一是水资源总量,也就是个总体补给量。因为它涉及你可取用水的上限(多年平均值,单位:方/年)。
第二是储量:一般指地表至开采层最深底界的水资源总量,一般可以是一个天文数字。无太多实际意义,只是给人一个整体认识。
第三是可采资源量,是很重要的一个概念,一般要经复杂的计算和综合分析后确定。是通过多年资料分析计算得到的,评定出来的,技术可行而经济合理,开采后对区域水资源、环境和生态不会造成不良影响的多年平均可采取的地下水资源量。

5. 人均水资源的计算公式

◆事前准备
1.调查目的的确认与明确化
2.调查目的的确认原有资料、信息的分析
3.设定假说
4.汇总、分析方法的确定

◆调查问卷的设计
1.决定调查项目和提问项目
2.决定调查项目
3.决定提问项目
4.设定问题项目的制作
5.提问形式、回答形式的推敲
6.设定问题方案内容的推敲
7.措词用字的检查
8.决定回答项目
9.提问顺序的推敲
10.进行预备测试(模拟试验)

◆事后的检查
1.调查问卷的完成
2.根据预备测试进行修正,印刷、校对,调查问卷的完成
市场调查中散发给调查对象的调查问卷,由问候语、问题项目单、提问用纸和回答栏、编码栏四个部分构成。
首先是问候语,应向调查对象讲明调查的宗旨、目的和使用方法等内容,并请求当事人予以协助。
问候语之后,内容主要是记入要领和收回的时间等。
接下来,是调查问卷正文的项目。该项目,是关于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职业、学历和年收入等的提问项目。

根据项目的内容,回收后的相关分析是必要的,同时,也有计算根据属性分类的资料的场合,所以这项工作是很重要的。
国家级生态农业村创建标准

时间:2006-12-13 来源: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网
(试 行)
一、基本条件
1、制定了符合区域环境规划总体要求的生态村建设规划,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村容整洁,宅边路旁绿化,水清气洁;
2、村民能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具有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近三年内没有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
3、经济发展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
4、有村规民约和环保宣传设施,倡导生态文明。
二、考核指标
指 标 名 称
东部
中部 西部
经济水平
1、村民人均年纯收入(元/人/年) ≥8000 ≥6000 ≥4000
环境卫生
2、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95 ≥95 ≥95
3、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 100 ≥90 ≥80
污染控制 4、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100% 100 100 100
5、无害化处理率(%) 100 ≥90 ≥80
6、生活污水处理率(%) ≥90 ≥80 ≥70
7、工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 100 100 100
资源保护
与利用
8、清洁能源普及率(%) ≥90 ≥80 ≥70
9、农膜回收率(%) ≥90 ≥85 ≥80
1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90 ≥80 ≥70
11、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100 ≥90 ≥80
可持续发展 12、绿化覆盖率(%) 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13、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比例(%) ≥50 ≥50 ≥50
14、农药化肥平均施用量 低于全县平均水平
15、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 逐年上升
公众参与 16、村民对环境状况满意率(%) ≥95 ≥95 ≥95

附:指 标 解 释
本创建标准中所指“村”是指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设立的行政村。
一、基本条件
1、制定了符合区域环境规划总体要求的生态村建设规划,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村容整洁,宅边路旁绿化,水清气洁。
1) 制定了符合区域环境保护总体要求的生态村建设规划,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计划单列市环保部门备案;
2) 村域有合理的功能分区布局,生产区(包括工业和畜禽养殖区)与生活区分离;
3) 村庄建设与当地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协调,有古树、古迹的村庄,无破坏林地、古树名木、自然景观和古迹的事件;
4) 村容整洁,村域范围无乱搭乱建及随地乱扔垃圾现象,管理有序;
5) 村域内地表水体满足环境功能要求,无异味、臭味(包括排灌沟、渠,河、湖、水塘等。不含非本村管辖的专门用于排污的过境河道、排污沟等);
6) 村内宅边、路旁等适宜树木生长的地方应当植树;
7) 空气质量好,无违法焚烧秸秆垃圾等现象。
考核方式:查阅材料,现场察看、测试。
2、村民能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具有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近三年内没有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
1)村内企业认真履行国家和地方环保法律法规制度,近三年内没有受到环保部门的行政处罚;
2)村内没有大于25 度坡地开垦,任意砍伐山林、破坏草原、开山采矿、乱挖中草药及捕杀、贩卖、食用受国家保护野生动植物现象;
3)近三年没有发生环境污染事故。
考核方式:现场走访、察看;查阅有关证明材料;问卷调查。
3、经济发展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
1)无不符合国家环保产业政策的企业;
2)布局合理,工业企业群相对集中,实现园区管理;
3)主要企业实行了清洁生产。
考核方式:查阅材料,现场察看、走访。
4、有村规民约和环保宣传设施,倡导生态文明
1) 制定了包括保护环境在内的村规民约,家喻户晓;
2) 有固定的环保宣传设施,内容经常更新;
3) 群众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与环境意识,有正常的反映保护环境的意见和建议的渠道。
考核方式: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现场走访、察看。

二、考核指标
1、村民人均年纯收入
考核方式:查阅统计部门的统计资料。
2、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生活饮用水质符合国家《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计算公式:饮用水卫生合格率=村域内符合国家《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的户数/全村总户数×100%;全村总户数包括外来居住或临时居住的户数(下同)。
考核方式:查阅全村总户数名册和饮用水达标户名册,验收时现场抽查。
3、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
卫生厕所普及率指使用卫生厕所的农户数占农户总户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使用卫生厕所的农户数/全村总户数×100%。
1) 建有卫生公共厕所且卫生公厕拥有率高于1 座/600 户,公共厕所落实保洁措施;
2) 卫生厕所应保证通风、清洁、无污染,包括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栅格化粪池厕所、沼气厕所等多种类型。各地可根据改水改厕要求,选择适宜类型;
3) 草原牧区经其省级卫生部门或环保部门认可的其它不污染环境的各种方式也可算作卫生厕所。考核方式:查阅卫生厕所使用户名册,验收时现场抽查。
4、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及无害化处理率
1) 有固定的收集生活垃圾的垃圾桶(箱、池);
2) 定期清运并送乡镇或区县垃圾处理厂进行了无害化处理;
3) 有卫生责任制度,有专人负责全村垃圾收集与清运、道路清扫、河道清理等日常保洁工作。
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生活垃圾定点存放并得到及时清运的户数/全村总户数×100%;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全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全村生活垃圾产生总量×100%。
考核方式:查阅垃圾处理厂的证明材料、垃圾管理的规章制度与日常保洁人员的工资发放证明材料。
5、生活污水处理率
生活污水处理率=(一、二级污水处理厂处理量+氧化塘、氧化沟、净化沼气池及土(湿)地处理系统处理量)/村内生活污水排放总量×100%。
考核方式:查阅资料,现场察看。
6、工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
工业企业废水、废气及固体废弃物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工业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率=村域内工业企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达标排放量/村域内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排放总量×100%,取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排放达标率的平均数;有关解释参照国家环保总局的统计口径。
考核方式:查阅县级环保部门的证明材料;现场察看。
7、清洁能源普及率
指使用清洁能源的户数占总户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清洁能源普及率=村域内使用清洁能源的户数/全村总户数×100%。
清洁能源指消耗后不产生或污染物产生量很少的能源,包括电能、沼气、秸秆燃气、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秸秆等可再生能源,以及天然气、清洁油等化石能源。
考核方式:提供清洁能源使用户名册,验收时现场抽查。
8、农膜回收率
指回收薄膜量占使用薄膜量的百分比。农膜回收率=回收薄膜量/使用薄膜量×100%。
考核方式:查阅农资使用的证明材料;现场察看农膜回收系统及其回收利用证明原件和原始记录单;抽样调查。
9、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包括合理还田、作为生物质能源、其它方式的综合利用,但不包括野外(田间)焚烧、废弃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量/秸秆产生总量×100%。
考核方式:查阅农业部门或环保部门的证明材料;现场察看综合利用设施并走访群众。

10、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指通过沼气、堆肥等方式利用的畜禽粪便的量占畜禽粪便产生量的百分比。草原牧区等非集中养殖区土地系统承载力如果适应,还田方式亦算综合利用,但污染物影响他人生产生活的还田方式则不算。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综合利用量/产生总量×100%。
考核方式:查阅材料,现场察看。
11、绿化覆盖率
以林业主管部门的统计口径为准,但水面面积较大的地区在计算绿地覆盖率时水面面积可不统计在总面积之内。
考核方式:查阅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证明材料。
12、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比例
指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经有关部门或认证机构认证的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面积之和占行政村农业总面积的百分比。
1) 有生物、物理防治农业病虫害的措施;
2) 主要农产品农药检出率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
3) 有经有关部门或认证机构认证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或有经有关部门或认证机构认证的绿色或有机农产品。单纯的工业村、林业村、旅游村和其它没有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村不考核此部分。
考核方式:查阅有关材料、有关证书,现场走访、察看。

13、农药化肥平均施用量
考核近三年农田农药化肥施用情况。
考核方式:查阅有关证明材料和现场查看有关措施。
14、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
考核近三年的情况。
考核方式:查阅有关证明材料和现场查看有关措施。
15、村民对环境状况满意率
对村民进行抽样问卷调查。随机抽样户数不低于全村居民户数的五分之一。问卷在“满意”、“不满意”二者之间进行选择。村民环境状况满意率=问卷结果为“满意”的问卷数/问卷发放总数×100%。
考核方式:现场抽查;考核期间,进行公示,接受群众举报。

6. 什么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如何计算谢谢!拜托了!

(当地)水资源总量/(当地)人口总量 就是(当地)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了.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就是:可供人类开发,使用作为资源的水具有足数量和可用量,并适合对某地水需求而能长期供应的水源量.

7. 浅层地下水资源计算

潜水是指赋存于地面下第一个含水层中的地下水,为浅层潜水和微承压水,埋藏深度一般为40~60m内,局部达80~120m。本次主要计算其天然资源和可开采资源,是对河南省第二轮地下水资源评价(2001年提交,基准年为1999年)的综合整理。

一、计算方法

平原岗地区采取均衡法,山地丘陵区采用径流模数法。

(一)平原岗地区

对于一个地下水系统或块段来说,在补给与消耗的平衡发展过程中,任一时段的补给量与消耗之差,恒等于该时段含水层中水体积的变化量,根据这一原理,依区域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建立如下地下水均衡方程:

河南省地下水资源与环境问题研究

式中:Δt——均衡计算时段;

Δh——相应于△t时段内均衡区含水层水位变幅(m);

F——均衡计算区面积(m2);

μ——地下水位变动带岩石重力给水度;

Q总补——地下水总补给量(m3);

Q总排——地下水总排泄量(m3);

Q降补——降水入渗补给量(m3);

Q侧补——山前侧向补给量(m3);

Q径补——水平径流补给量(m3);

Q河补——河流侧渗补给量(m3);

Q——水库入渗补给量(m3);

Q井归——井灌回归量(m3);

Q渠渗——渠灌回渗补给量(m3);

Q——地下水开采量(m3);

Q——地下水蒸发排泄量(m3);

Q河排——河流排泄地下水量(m3);

Q侧排——地下水侧向径流排泄量(m3)。

(二)山地丘陵区

山地丘陵区,地下水的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入渗,因降水入渗系数资料缺少,且取得难度大,不宜采用入渗系数法,故本次评价采用地下水径流模数法。此法是排泄量法的一种,其理论基础是山地丘陵地区地下水总的运动方向是向当地或区域地下水侵蚀基准面排泄,即向当地河谷排泄,在无开采或开采量不大的地区,枯水期或无降水期的地表水流量可视为地下水的排泄量。取得典型地段的地下水的排泄量后,将其换算为地下径流模数。地下水径流模数的含义,是单位面积、单位时间排泄地下水的量,单位一般取m3/(a·km2)。取得不同水文地质单元地区的地下水径流模数后,依此推算同类型地区的地下水资源,求得区域的地下水资源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Q=M·F

式中:Q——地下水天然资源量(m3/a);

M——地下水径流模数[m3/(a·km2)];

F——计算区面积(km2)。

二、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

根据计算方法,需确定的水文地质参数主要有:重力给水度(μ)、大气降水入渗补给系数(α)、农田灌溉入渗补给系数(β)、渗透系数(K)和导水系数(T)、黄河侧渗系数、蒸发强度(ε)、水库渗漏补给系数、径流模数(M)和大气降水量(P)等。水文地质参数主要依据近期的新资料分析研究,结合老的资料,或利用动态资料重新计算而综合确定。

1.重力给水度(μ)

利用长观井地下水动态资料,选择近于单纯由蒸发消耗引起地下水位下降的时段,此时段蒸发量约等于地下水的疏干量。利用浅层水与水面蒸发强度及地下水位埋深的关系,计算水位变动带给水度,并参考《黄淮海平原地下水资源评价(河南部分)报告》及鹤壁、开封、许昌、洛阳、汝南、信阳、商丘、南阳等幅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的试验和计算的数值,确定本次计算选取的给水度μ值,见表2-2。

表2-2 平原及岗区重力给水度(μ)取值表

2.大气降水入渗补给系数(α)

降水入渗系数α值的大小取决于包气带岩性、地下水位埋深、降水强度、降水量大小、前期降水量及地形地貌条件和植被覆盖情况等因素。根据区域监测多年动态资料,采用某一时段水量均衡法及降水量-水位上升相关法计算年均降水入渗系数,参考经验数值及《黄淮海平原地下水资源评价(河南部分)报告》、《河南省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报告》、《河南省商丘地区浅层地下水资源攻关研究报告》、1:20万多幅普查报告、《郑州北郊水源地勘探报告》、《郑州“九五”滩地勘探报告》、《三门峡西火电厂扩建供水勘探报告》等一系列水源地勘探成果和“九五”期间所开展的郑州、新密、通许、尉氏、西平等30多个县(市)水文地质区划最新的成果资料、试验和计算的数值,并结合郑州、商丘两均衡试验场资料而确定,各系统不同包气带岩性、不同水位埋深条件下α值见表2-3。

表2-3 平原及岗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系数(α)值系列表

3.农田灌溉入渗补给系数(β)

农业灌溉入渗补给系数大小与灌溉定额、灌水次数、包气带岩性结构和厚度有关。按供水水源的不同可分为井灌和渠灌两种,井、渠灌的入渗补给系数略有差异。根据商丘地区试验并参考有关1:20万普查、水源地勘探及1:10万区划报告和《黄淮海平原地下水资源评价报告》,本次井灌入渗补给系数岗区为0.05,平原区为0.1;地表水渠灌入渗补给系数岗区除信阳一带为0.05外,其余岗区为0.1,平原区为0.15。

4.渗透系数(K)和导水系数(T)

根据《黄淮海平原地下水资源评价(河南部分)报告》、多幅1:20万普查报告、水源地勘探报告及1:10万县(市)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有关的水文地质研究报告中抽水试验计算结果,结合近年地下水位变化情况最终经修正而确定,见表2-4。

表2-4 平原及岗区渗透系数及导水系数表

5.黄河侧渗系数

黄河侧渗对地下水的补给主要在郑州黄河桥以下,其中南岸长147km,北岸长345km,不同地段因岩性、结构差异,入渗量不一,南北两岸亦有所不同。根据《黄河水侧渗补给地下水研究报告》及《多泥沙河流影响带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可持续开发利用综合研究》研究成果,本次黄河侧渗系数取值为46.76m3/(d·km·m)。

6.蒸发强度(ε)

地下水蒸发强度的大小与气象、岩性、水位埋深、植被覆盖程度等因素有关。水位埋深大于4m 时,蒸发很微弱,视为不蒸发。全省水位埋深小于2m 地区面积很小,蒸发区大部分水位埋深为2~4m,不分档次,均按小于4m 计算。根据郑州、商丘两试验场的潜水蒸发资料,并参考新中国成立50年来所取得的主要水文地质成果资料,选取确定不同岩性地区蒸发强度:粉细砂蒸发强度为0.012m/a,亚砂土蒸发强度为0.14~0.13m/a,亚砂、亚粘互层蒸发强度为0.09m/a,亚粘土蒸发强度为0.08m/a。其中,信阳地区因降水较多,气候湿润,蒸发强度选取亚砂土为0.12m/a,亚粘土为0.07m/a。

7.水库渗漏补给系数

根据“九五”期间开展的30多个县(市)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及《河南省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报告》,水库渗漏补给系数确定为0.1。

8.径流模数(M)

径流模数,主要依据本省20世纪70年代以来进行的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1:10万县(市)区域水文地质调查、豫西地区和焦作地区的岩溶地下水资源及大水矿区岩溶水的预测利用与管理研究,并参考近40年来的气象资料作适当修正。碳酸盐岩径流模数[104m3/(km2·a)]:豫西一般为9.45~22.05,豫北一般为10.45~27.46;基岩径流模数[104m3/(km2·a)]:豫北一般为4.51~5.05,豫西及豫南为2.21~4.67。

9.大气降水量(P)

大气降水量,分地区选用。根据1956~1999年44年的降水量资料,统计计算的平水年(50%)、枯水年(75%)及多年平均降水量见表2-5。

表2-5 河南省各地市降水量统计表单位:mm

三、地下水资源量计算

(一)地下水均衡计算

地下水均衡计算限于平原岗地区,从供水意义考虑,仅对多年平均及枯水年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见表2-6及表2-7。根据计算,多年平均仅Ⅲ1、Ⅱ4-2区为正均衡,全省均衡量为﹣157085.02×104m3/a;枯水年各区均为负均衡,均衡量为-533688.68×104m3/a,说明地下水超采严重。

表2-6 河南省平原(含岗区)浅层地下水多年平均均衡计算表单位:104m3/a

表2-7 河南省平原(含岗区)浅层地下水枯水年均衡计算表单位:104m3/a

(二)浅层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

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是指地下水系统中参与现代循环和水交替,可以恢复更新的重力地下水。一般属于潜水或微承压水,以现状均衡状况下的补给总量(或排泄总量)表示。

平原岗地区地下水天然资源量(Q平原)根据下式计算:

Q平原=Q总补-Q井归

式中符号意义同前。

山地丘陵区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利用径流模数法计算。

根据计算方式及前述水文地质参数、平原区地下水均衡,天然资源计算结果见表2-8。

表2-8 河南省浅层地下水天然资源量表

由表2-8可知,全省地下水的天然补给资源量中,平原区孔隙水天然补给资源量为131.77×108m3/a,山区天然补给资源量为38.87×108m3/a(其中岩溶水为20.06×108m3/a,裂隙水为18.81×108m3/a),扣除山地与平原岗地的重复量6.06×108m3/a,全省实际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总量为164.58×108m3/a。

(三)浅层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

地下水可开采资源,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的约束下,可以持续开采利用的地下水量,并在开采过程中不发生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的地下水量。可开采资源与一定的开采方案有关,而且随经济、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平原和山区采取的计算方法有所差异。

1.平原岗地区浅层地下水可采资源计算

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采用合理水位埋深(4m)条件下,地下水得到的补给量扣除不可夺取的排泄量,作为地下水开采资源量。即水位埋深小于4m 地段,按水位埋深4m 计算补给量;水位埋深大于4m 地段,按现水位埋深计算补给量,再扣除不可采取的排泄量。平原地区一般地下水位埋深4m 时的补给量,略小于水位埋深小于4m 时的补给量。沿黄河地带,根据郑州“九五”滩地及北郊水源地的勘探成果,提供的允许开采量作为地下水的可采资源量,并以开采条件下单位长度河段黄河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作为参考值,推算沿黄河地带的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岗地区的地下水可开采量,采用可采系数法评价,根据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可采系数取0.9~0.3。开采条件下平原岗地的各项补给量及各区开采资源量见表2-9。

2.山区地下水可采资源计算

山区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亦按可采系数评价。岩溶水地区,部分矿区地下水勘探程度较高,并开展了地下水动态的长期监测工作,为评价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根据河南省焦作地区和豫西地区的岩溶地下水资源及大水矿区岩溶水的预测利用与研究报告,岩溶水的可采系数取0.95。一般基岩裂隙水地区,本省未进行过这方面评价工作,资料缺乏,暂取其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的50%作为可开采资源量。

山区及全省各计算区、亚区浅层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见表2-10。

据表2-10,全省浅层地下水可采资源量为163.01×108m3/a,其中平原区孔隙水为134.54×108m3/a,山区为28.47×108m3/a(岩溶水为19.06×108m3/a,裂隙水为9.41×108m3/a)。需要指出的是:平原区地下水可采资源略大于其天然补给资源,主要原因是开采条件下激发河水(特别是激发黄河水)补给及将井灌回归量作为可开采量的一部分所致。开采条件下激发河水补给量为10.21×108m3/a,井灌回归量为6.78×108m3/a。

表2-9 开采条件下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多年平均补给量及可开采量表单位:104m3/a

表2-10 河南省浅层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表

8. 地下水资源量的估算包括哪几个方面

地下水资源量的估算包括方面:

(1)动储量:是指单位时间流径含水层(带)横断面的地下水体积,也即地下水天然流量,这代表侧向补给量,单位为m3/d等。动储量具有季节性变化。

(2)静储量:是指地下水位年变动带以下含水层中储存的重力水体积,或充满承压水含水层空隙中的重力水体积(单位:m3)。

(3)调节储量:是指地下水年变幅带内重力水体积(单位:m3)。

1、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的组成及其时空分布特征。

2、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开采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1)垂直方向循环。垂直方向循环即大气降水、地表水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地下水又通过包气带蒸发向大气排泄,如潜水的补给与排泄。

(2)水平方向循环。水平方向循环是指含水层上游得到补给形成地下水,在含水层中长时间长距离地径流.而在下游的排泄区排出地表,如承压水的补给与排泄。

地下水形成:

地下水资源主要是由于大气降水的直接入渗和地表水渗透到地下形成的。因此,一个地区的地下水资源丰富与否,首先和地下水所能获得的补给量与可开采的储存量的多少有关。在雨量充沛的地方。

在适宜的地质条件下,地下水能获得大量的入渗补给,则地下水资源丰富。在干旱地区,雨量稀少,地下水资源相对贫乏些。中国西北干旱区的地下水有许多是高山融雪水在山前地带入渗形成的。

地下水资源由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转化而来,在地下运移,往往再排出地表成为地表水体的源泉。有时在一个地区发生多次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相互转化。故进行区域水资源评价时,应防止重复计算。

9. 总水资源分析

水资源总量是指河川径流与地下水天然资源之和减去两者之间的转化量,包括本区内形成的地表水量(河川径流量)与地下水量,大气降水是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总补给来源。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补给之间的相互转化,河川中的地表水可以通过河道、水库、渠系和田间灌溉等方式补给地下水;地下水也可通过泉水、地下潜流及河岸水力联系等方式补给河川而转化为地表水。

一、总水资源量

松嫩平原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

式中:W为多年平均年总水资源量,108m3·a-1;R为多年平均年河川径流量,108m3·a-1;U为多年平均年地下水天然资源量,108m3·a-1;D为重复水量,108m3·a-1

经计算全区总水资源量为175.16×108m3,其中嫩江流域为91.31×108m3/a,第二松花江流域为24.65×108m3/a,松花江干流为59.21×108m3/a,见表6—23。全区产水模数为9.58×108m3/km2·a,产水系数为0.20,与黄河流域相当(0.205),小于海滦河流域(0.229)。总水资源中重复量为地下水对河道的排泄量与河水灌溉补给地下水量。

二、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三水”转化

松嫩平原的“三水”转化关系见图6—3,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按一定规律在不停地相互转化。松嫩平原多年平均大气降水量为891.51×108m3,降水以地表径流、渗入地下和蒸发的形式转化,多年平均有96.82×108m3转化为地表水,占降水量的10.9%;有111.58×108m3转入地下水,占降水量的12.5%;降水量的76.6%以蒸散的形式回到大气中去,蒸散总量为683.18×108m3

表6—23 总水资源量表

图6—3 大气降水转化示意图

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96.82×108m3,折合成水柱52.93 mm,属地表水较贫乏的区域。松嫩平原是松嫩流域的一部分,除降水与蒸发外由地表水为主水循环系统转化到地表水与地下水双重复合水循环系统,最后归宿到松花江统一排泄出区外。

高平原的河流主要是地表水汇集、径流的场所,同时也是排泄地下水,将地下水转化为地表水的场所,但因潜水贫乏,排泄量不大。山前倾斜平原北部地表水主要汇集于嫩江;乌裕尔河、双阳河、霍林河进入低平原后逐渐消亡,部分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嫩江下游、二松下游、松花江干流是松花江流域水资源汇集的场所,地下水排泄转化为地表水量多年平均为24.73×108m3

地表水调蓄包括自然调蓄、人工调蓄(蓄、引、提水)及两种混合类型。主要是随降水与蒸发而变化。

松嫩平原多年平均地表水入境水量:嫩江流域为206.73×108m3;第二松花江流域为132.24× 108m3;松花江干流为44.23×108m3,总计383.20×108m3

多年平均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为131.81×108m3,其中降水入渗补给111.58×108m3、区外地下水流入2.77×108m3、河流转化补给9.04×108m3、地表水转化为灌溉渗入补给8.41×108m3。其主要排泄途径为人工开采58.16×108m3、蒸发为55.65×108m3、转化为地表水24.73×108m3

10. 如何计算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总量理论上不是很难的!!
收集地表水、地下水的资料,,
区域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
+
地下水资源量
-
重复计算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