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欧洲最大的粮食出口国
法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和世界第一大农业食品加工产品出口国,法国是欧盟第一大农业强国,(也是欧洲最大的粮食、油料作物、甜菜、葡萄酒、牛肉、禽肉的最大生产国),近年来,每年的农产品产值达655亿欧元。法国位于欧洲大陆西部,三面临海,海岸线长达2,700公里,有着名的港口,可与世界各地相通。高速公路非常发达,可通往欧洲各地。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将法国与隔海相望的英国联成一体。法国的航空也同样四通八达。诸多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基础设施为法国的对外贸易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② 中国农业28480403
中商情报网讯: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其中,从农业方面的报告显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业走过了辉煌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不仅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人口,而且百姓餐桌越来越丰富,品质越来越优良。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着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业实现了由单一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现代农业转变,农业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农业发展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从产值构成来看,1952年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四业产值的比重为85.9%,处于绝对主导地位,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产值所占比重分别为1.6%、11.2%和1.3%。改革开放后,林、牧、渔业开始全面发展,农林牧渔四业结构日益协调合理。2018年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四业产值的比重为57.1%,比1952年下降28.8个百分点;林业占5.0%,提高3.4个百分点;畜牧业占26.6%,提高15.4个百分点;渔业占11.3%,提高10.0个百分点。
农业结构变化图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种植业内部来看,种植业生产由单一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向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转变。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近三年来累计调减非优势产区籽粒玉米面积5000多万亩,调减低质低效区水稻面积800多万亩,增加大豆面积2000多万亩,粮改饲面积达到1400多万亩。经济附加值较高的各类经济作物和特色作物生产发展迅速,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生产规模扩大,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结构正在加快形成。
农业生产区域布局不断优化,主产区优势日渐彰显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持续推进农产品流通体制向市场化方向转变,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开展主体功能区划分和优势农产品布局,支持优势产区发展,农业生产区域布局日趋优化,主产区优势逐渐彰显。
从粮食生产来看,粮食主产区稳产增产能力增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作用增大。2018年主产区粮食产量合计10354亿斤,比1949年增长5.7倍;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为78.7%,比1949年提高10.2个百分点。在主要粮食品种中,小麦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安徽、河北和江苏等省份,2018年5省小麦产量合计占全国小麦产量的79.3%,比1949年提高23.8个百分点。
从经济作物生产来看,棉花、糖料等也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棉花向优势产区新疆集中。随着国家在新疆实施棉花目标价格改革,新疆棉花生产不断扩大。2018年新疆棉花产量511万吨,占全国棉花产量的比重达83.8%。糖料向广西、云南和广东3省(区)集中。2018年广西、云南和广东3省(区)糖料产量合计为10346万吨,占全国糖料产量的86.7%。另外,蔬菜、水果、中药材、花卉、苗木、烟叶、茶叶等产品生产也都形成了优势区域和地区品牌。
农产品品种结构不断提升
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战略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向高质量发展不断迈进。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18年优质强筋弱筋小麦面积占比为30%,节水小麦品种面积占比为20%。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持续稳定在96%以上。截至2018年底,我国“三品一标”产品总数12.2万个。农业绿色发展不断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成效明显。2018年全国农用化肥施用量5653万吨,比2015年减少369万吨,下降6.1%。2018年全国农药使用量150万吨,比2015年减少28万吨,下降15.7%。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4%,农用地膜回收率达到60%。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4年中国农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③ 中国农产品进出口年度数据
2010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219.6亿美元,同比增长32.2%。其中,出口494.1亿美元,同比增长24.8%;进口725.5亿美元,同比增长37.7%。贸易逆差为231.4亿美元,同比扩大76.5%。
12月,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44.3亿美元,同比增长36.8%。其中,出口额为56.8亿美元,同比增长26.9%;进口额为87.5亿美元,同比增长44.1%。逆差为30.7亿美元,同比扩大92.1%。
一、谷物
2010年,谷物出口124.3万吨,同比下降9.3%;出口额6.9亿美元,同比下降6.2%。进口570.8万吨,同比增长81.2%;进口额15.3亿美元,同比增长70.1%。谷物净进口446.5万吨。
稻米:出口62.2万吨,同比下降20.8%;进口38.8万吨,同比增长8.8%。
玉米:出口12.7万吨,进口157.3万吨。自10月份以来,玉米进口量持续回落,10-12月玉米进口量环比分别下降50.9%、68.8%和80.6%。
小麦:进口123.1万吨,同比增长36.1%。
大麦:进口236.7万吨,同比增长36.2%。
二、棉花
2010年,进口312.8万吨,同比增长77.8%;进口额58.5亿美元,同比增长1.6倍。
三、食糖
2010年,进口176.6万吨,同比增长65.9%;进口额9.1亿美元,同比增长1.4倍。出口9.4万吨,同比增长47.7%;出口额0.6亿美元,同比增长89.8%。
四、食用油籽、食用植物油
食用油籽:2010年,进口5704.6万吨,同比增长23.1%;进口额265.3亿美元,同比增长28.3%。出口87.7万吨,同比下降19.9%;出口额11.8亿美元,同比增长4.1%。逆差253.5亿美元,同比扩大29.7%。
食用植物油:2010年,进口826.2万吨,同比下降13.1%;进口额71.6亿美元,同比增长7.4%。出口9.6万吨,同比下降17.2%;出口额1.3亿美元,同比下降17.4%。逆差70.3亿美元,同比扩大8.0%。
饼粕:2010年,进口209.5万吨,同比增长1.6倍;进口额5.2亿美元,同比增长2.5倍。出口124.5万吨,同比下降25.5%;出口额4.8亿美元,同比下降22.8%。
五、蔬菜、水果
蔬菜:2010年,出口844.6万吨,同比增长5.0%;出口额99.8亿美元,同比增长45.2%。进口15.0万吨,同比增长54.4%;进口额2.8亿美元,同比增长54.6%。贸易顺差97.0亿美元,同比扩大45.0%。
水果:2010年,出口507.5万吨,同比下降3.4%;出口额43.6亿美元,同比增长13.6%。进口275.4万吨,同比增长12.8%;进口额20.3亿美元,同比增长23.0%。贸易顺差23.3亿美元,同比增长6.5%。
六、畜水产品
水产品:2010年,出口额138.3亿美元,同比增长28.1%;进口额65.4亿美元,同比增长24.2%;贸易顺差72.9亿美元,同比扩大31.8%。
畜产品:2010年,出口额47.5亿美元,同比增长21.4%;进口额96.6亿美元,同比增长46.3%;贸易逆差49.1亿美元,同比扩大82.6%。
④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
农林牧渔总产值稳步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农林牧渔总产值稳步增长,2019年,我国农林牧渔总产值达12.40亿元,同比增长9.1%,2020年上半年,我国农林牧渔总产值达67304.2亿元,同比增长15.4%。总体看来,2020年上半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呈现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态势。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农业产业化与农产品加工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⑤ 农产品加工的2011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统计情况
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在全国乡镇企业与农产品加工业工作会议上称,2011年农产品加工业实现较快增长,预计全年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突破14万亿元,增速超过25%。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比提高到1.8:1,食品工业占农产品加工业比重从上年底的44.3%提高到46.1%。
⑥ 美国的农业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现代工业国,也是最发达的现代农业国。加利福尼亚州近50年来始终是全美食品及农业第一大州;加州农业年产值达到270多亿美元,出产350多种农作物及产品,多种特有产品如杏仁、洋蓟、枣、无花果、奇异果、橄榄、柿子、开心果、西梅、葡萄干、车轴草及胡桃,产量均占全美总产量的99%以上。加州农产品的20%出口海外。美国农业也是最大的产业之一,总资产达11000亿美元,是工业总资产的70%左右,农业年生产总值约占工农业生产总值的16%,美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很高,每个农户平均占有耕地450英亩,最多者可耕种2000多英亩,每个农业劳动者平均年创产值6~7万美元,可供养120~130人、90年代与70年代比较,农作物单产提高了60%左右,100斤饲料生产的肉鸡由34磅增至50磅,单鸡年产蛋由170个增至230个。生产管理一亩水稻只需16~17个工时。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速度很快,以精确农业为例,全国仅用5年左右时间就基本得到推广,现在美国有85%农业区域已实施了精确农业。美国农业人口占美国人口的2%,约 400万,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人口占全美15%,包括科研、推广、教育、生产设备和生产资料的生产经营、市场营销等等,成为农民的强大后盾。联邦政府每年投向农业科研、推广、教育的经费是20亿美元,且以年平均8%的比例逐年增长,这些经费相当大的部分直接拨给大学。同时美国乡村初高中都设有农业教育课程,甚至在幼儿园也开设一些与农业有关的课程。
⑦ 农产品加工厂的前景如何怎么起步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关系到国计民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1995年,中国农业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进入21世纪以来,农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2011年达到47712亿元。伴随农业生产总值的稳步增长,中国农业生产经营水平稳步上升,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在农业产业化实现较快发展的同时,中国农产品加工业规模呈快速扩张之势,加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且经营效益良好。2004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约为9318 家;至2011 年,这一数量增至20187 家,增幅达到166.45%。
据统计,2011 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实现工业总产值44132.38亿元;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43896.10亿元,同比增长33.23%;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利润总额2372.96 亿元,同比增长40.80%。
同时,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在市场开放的过程中,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成为世界第四大农产品贸易国、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国。其中,农产品出口总额由2002年的180.2亿美元发展到2008年的402.2亿美元,增长1.23倍。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额有小幅下降,为392.1亿美元。2010年,随着经济的复苏,农产品出口有所回升,为494.1亿美元,同比增长24.8%。2011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额进一步提升至607.5 亿美元,同比增长23.0%。
此外,政府也愈加重视农业的发展,在财政、技术等诸多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农业产业化与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截至“十一五”末,我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约25万个,带动农户1.07亿户,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年户均增收2100多元,分别比“十五”末增长84%、23%和59%。
前瞻产业研究院农业产业化与农产品加工行业研究小组分析认为,虽然我国农业产业化与农产品加工产业已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依然严重滞后。
首先,加工转化能力薄弱,如粮食的深加工量仅占其总产量的8%,苹果为4.7%,柑桔为5%,肉禽类为4%,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以上的水平;其次,加工技术水平低,如工艺与设备落后、机电一体化水平低等;第三是产品单一、档次低,质量差、整体水平仍以初加工为主;第四是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低;第五是农产品标准不健全,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
前瞻产业研究院农业产业化与农产品加工行业研究小组指出,上述问题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使我国只是农业生产大国,而无法成为农业强国。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产业化与农产品加工产业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前瞻网发布的《中国农业产业化与农产品加工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⑧ 新中国在农业上的成就
1、在品种培育方面,挖掘出一批优异种质资源及基因,基本完成了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的基因图谱绘制和测序工作,以及猪、牛、羊等动物的基因组测序,建立了中国荷斯坦牛分子育种技术体系。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和80年代以来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农业生产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以1985年与1952年相比,农业总产值从46.5亿元增至368.3亿元;粮食从1582万吨增至4006万吨,大牲畜(年底头数)从2439万头增至4749万头。
3、改革开放初期,农民生产经营活动单一、收入来源单一,农民收入以农业收入为主体、以粮食收入为主体,实物收入占很大比重。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农村就业结构的变化和体制改革深化,农民收入来源市场化、多元化和非农化的趋势明显,农民收入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
4、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方针,以乡镇企业为主体、小城镇建设为依托的农村非农产业快速发展。各地更加注重农产品加工转化和突出绿色品牌,建设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业成为乡镇企业发展新亮点。
5、改革开放后,农民获得了自主进行择业和进城务工的权利,非农产业就业人数和比重迅速增长,进城务工农民稳步增加,农村劳动力供求关系和就业呈现新格局。
6、在技术研发方面,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动植物疫情防控和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重大动植物疫病监测预警技术体系趋于完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研发处于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