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砷超标的危害
砷超标对身体的危害:
1、砷进入人体内被吸收后,破坏了细胞的氧化还原能力,影响细胞正常代谢,引起组织损害和机体障碍,可直接引起中毒死亡。
2、如果将砷作用于人体局部,最初有刺激症状,久之出现组织坏死。砷对黏膜具有刺激作用,可直接损害毛细血管。经黏膜(包括阴道)或皮肤吸收的砷及化合物,主要沉积在毛发、指甲、骨、肝和肾等器官。
3、常人服入三氧化二砷0.01—0.05g,即可中毒,出现中毒症状;服入0.06—0.2g,即可致死;在含砷化氢为1毫克/升的空气中,呼吸5—10分钟,可发生致命性中毒。
空气中,呼吸5—10分钟,可发生致命性中毒。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致使许多地方的作物减产。砷超标在土壤中累积病由此进入农作物组织中。砷超标对农作物产生毒害作用最低浓度为3mg/L,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亦很大。砷超标和砷超标化物一般可通过水、大气和食物等途径进入人体,造成危害。元素砷超标的毒性极低,砷超标化物均有毒性,三价砷超标化合物比其他砷超标化合物毒性更强。
(1)农产品砷多少算超标扩展阅读:
中毒标准:
1、由于砷与毛发、指甲皮肤的角化组织有亲和力,无论是慢性砷中毒或急性砷中毒,只要其中毒后尚存活一周以上,便可从毛发中发现较多含量的砷。
2、而头发中的微量元素与人血中的成分比较相似,它能准确地反映出人体内部新陈代谢的状况。
3、而血液的各种成分都是来自周围环境以及在此环境中产生的食物。
‘贰’ 大米的国标中:铅、镉、铬、砷、镍,标准的有哪些怎样才算超标
楼上说得对的,我们是做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只要按照GB 2715-2005的方法来做,测出来的结果超过表中的值,就是超标不合格,如果有测试需要可以和我联系。
‘叁’ 食品添加剂中砷含量的最高限量是多少
4>有些食品儿童不宜吃 果冻,饮料,蜜饯,糖果等都是儿童非常喜爱的食品,这次测试样本中果冻的质量普遍较好,其次是饮料样本中的果汁饮料和乳酸菌饮料,但蜜饯类食品样本中普遍存在问题,添加剂使用过量,该标注的添加剂没有标注等,儿童不宜食用这类食品. 食品中过量的添加剂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成熟,肝脏的解毒能力较弱,极容易对食品中的添加剂产生过敏反应.目前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对于儿童食品的安全问题相当关注,都在不断完善有关法规制度来保障儿童的健康安全. 联合国粮农组织及世界卫生组织(FAO/WHO)所属的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日许量(ADI值).ADI值的定义为:依据人体体重,终身摄入一种食品添加剂而无显着健康危害的每日允许摄入量的估计值,它是国内外评价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首要和最终依据.糖精钠,甜蜜素,苯甲酸钠,山梨酸钾这四种食品添加剂的ADI值分别为5MG/KG,11MG/KG,5MG/KG,25MG/KG(单位MG/KG为每天每公斤体重允许摄入的毫克数).这一数值对于生产加工安全放心的儿童食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5>糖精钠在食品中使用依然普遍 糖精钠属于非营养型人工合成甜味剂,其稀溶液的甜度是蔗糖的300~500倍,后味微苦,与蔗糖相同甜度的重量所产生的热量不能蔗糖产生热量的2%,在食品中的应用相当广泛. 因为20世纪70年代有人发现糖精钠含量达到5%~7.5%时,用来喂养的动物的膀胱癌发病率与糖精钠的摄入量明显相关,所以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曾提出禁止使用糖精钠.但也有学者认为上述实验与实际饮食中的摄入量有极大的差异,而且流行病学研究并未发现糖精钠的使用与膀胱癌的关联.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规定了糖精钠的使用限量,同时对其使用范围加以限制.我国有关部门也曾为关于糖精钠等高倍甜味剂的生产使用下发通知,要求生产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在规定范围内限量使用. 本次测试的103个样本中,有57个样本含有糖精钠,占受检样本量的55.3%,其中19个样本的糖精钠含量超过国家标准限量值,其余38个样本中的糖精钠国家尚未批准使用.
‘肆’ 砷超标的危害及原因
2004年12月15日,世界卫生组织官员公布,全球至少有5000多万人口正面临着地方性砷超标中毒的威胁,其中,大多数为亚洲国家,而中国正是受砷超标中毒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有专家分析,市场上的部分食物可能存在严重的砷超标问题。
砷超标污染正向人们步步逼近,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在太原召开的改善水质减轻砷超标中毒危害国际研讨会上,这一数据的公布,立刻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近年来,有关重金属污染的话题在环境保护中急剧升温。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进行的初步调查显示,治理重金属污染,尤其是砷超标污染,近乎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我国的很多省市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砷超标污染情况,北京也不例外,北京的砷超标污染可能比目前所了解的情况更为严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陈同斌研究员说。北京部分农产品,砷超标含量已近临界值。如果饮用水、空气、食物中的含砷超标量超标,就有可能引发砷超标中毒。“北京的个别区域也存在砷超标中毒问题,部分农产品的砷超标含量已经接近临界值。”
陈同斌说。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致使许多地方的作物减产。砷超标在土壤中累积病由此进入农作物组织中。砷超标对农作物产生毒害作用最低浓度为3mg/L,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亦很大。砷超标和砷超标化物一般可通过水、大气和食物等途径进入人体,造成危害。元素砷超标的毒性极低,砷超标化物均有毒性,三价砷超标化合物比其他砷超标化合物毒性更强。
‘伍’ 镉污染土壤和砷污染土壤哪个更严重
对于重金属元素含量超标的地区则会引起植物生理功能的紊乱、营养不均衡,最终使植物枯菱甚至死亡。此外,汞、砷能够有效地减弱和抑制土壤中硝化、氨化细菌活动,影响氩元素的供应。重金属在农田土壤系统中的污染过程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和不可逆性的特点,不容易被人所发现,这样会使危害更加严重,农田重金属污染不仅会使土壤中的肥力下降,导致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而且会通过食物链最终危害人类的健康。重金属还会对生殖障碍造成影响,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威胁儿童和成人的身体健康等。
2014年环保部和国土部联合发表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耕地、林地、草地土壤点位超标率分别为19.4%、10.0%、10.4%,中度污染以上占2.6%,以重金属污染为主,其中镉的点位超标率为7%(需要指出的是,该调查的取样方式为每64平方公里取一个样) 。2011年环保部出台的《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指出重金属污染的区域性,其中内蒙古、江苏、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陕西、甘肃、青海14个省区被列为重点治理省区(原文中未指出,新闻报道中提到)。然而详细的土壤污染分布图迄今未公布。
来自陕西师范大学的李剑超老师团队检索了近十年发表的关于我国土壤六种重金属污染(镉Cd, 铅Pb, 锌Zn, 砷As, 铜Cu, 铬Cr)的2450篇论文,选取其中850篇论文的数据,整理分析后,绘成重金属污染分布图,并提供了重点污染区域的详细分布。该工作发表于2016年6月发表在Bulletin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上。作者选择的浓度限值分别为镉 - 1mg/Kg,铅- 80mg/Kg,锌 - 300mg/Kg,砷 - 45mg/Kg,铜 - 200mg/Kg, 铬 - 350mg/Kg,大致相当于GB15618规定的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超过以上浓度视为超标点位(OLS)。以下是这六种重金属污染的分布图。
上图为镉污染分布图,点位超标率23.9%,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以贵州、湖南(岳阳、益阳、长沙、湘潭及株洲)、广西(河池、柳州)、广东、福建(三明)最为严重,其中贵州、湖南为新闻报道重灾区。辽东半岛、山东、天津等地亦较为严重。图B为调查点位分布图,其实差不多可以画一条黑河-腾冲线了。由于作者的数据来源是已发表论文,且数据的选择更多的是根据可靠性而不是代表性,这必然带来很大的限制。所以本文更准确的描述其实应该是我国黑河-腾冲线东南部分的重金属污染分布。当然,西北部分缺乏关注,本身就说明其重金属污染程度很低。
‘陆’ 矿产品中含砷量多少超标
矿产品中含砷量0.09mg/L超标。
砷,俗称砒,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4周期、第VA族,原子序数33,元素符号As,单质以灰砷、黑砷和黄砷这三种同素异形体的形式存在。砷元素广泛的存在于自然界,共有数百种的砷矿物是已被发现。砷与其化合物被运用在农药、除草剂、杀虫剂,与许多种的合金中。 在古代,三氧化二砷被称为砒霜,但是少量的砷对身体有益。
‘柒’ 食品中砷、铅含量的标准时多少
鲜乳中铅的限量标准是0.05mg/kg。
鲜乳中砷的限量标准是0.05mg/kg。
这些可以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网的残留限量中查询。
http://www.china12315.com.cn/skwz/limit.shtml
‘捌’ 土壤砷,汞,镉,铅,铬等重金属含量多少为超标
金属元素的常规分析检测除了六价铬和汞有更独特便捷的方法外 其它基本上都一致 所以我就将金属常用检测方法的原理分为三类分别向你介绍
1 汞(包括类金属砷、硒 这两个指标常用检测方法原理与汞相近)
2 铬(包括六价铬、三价铬、总铬)
3 其它金属元素
1 汞
冷原子吸收法、原子荧光法
冷原子吸收法原理:
用强氧化剂对样品进行消解 消解分两种 一种冷消解 一种热消解 根据样品状态和实验室条件进行选择 这个我不细说 如果有兴趣了解的话我再详细向你介绍 消解的目的之一是将样品中的汞统一氧化为最高价+2价(另一个目的是去除有机物等杂质的干扰) 然后将消解好的样品放置在冷原子吸收测定仪配套使用的吸收瓶内 加入强还原剂 一般选用氯化亚锡 在一瞬间将样品中的汞原子化、蒸气化(还原为0价)并将汞蒸气以空气为载气导入仪器测定单元内 汞原子蒸气对波长253.7nm的紫外光具有强烈的吸收 汞蒸气浓度与吸收值成正比 根据这一特性来测定导入的汞蒸气的含量 进而对样品中的汞定量
原子荧光(AFS)法:
测定前处理(消解)基本相同 主要目的都是将样品中的汞氧化为最高价 然后用硼氢化钾将+2价汞还原为原子态的汞蒸气 以惰性气体为载气将其导入仪器测定单元内 以特制汞高强度空芯阴极灯作为激发光源对其进行照射 将基态汞原子被激发至高能态 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基态 在这个过程中汞原子会放射出特征波长的荧光 其荧光强度在一定范围内与汞原子浓度成正比 测定这个汞特征波长的荧光强度并通过数据处理就能对样品中的汞定量
砷、硒甚至其它的金属元素也都能用原子荧光法检测 方法原理与汞一样 只是前处理有些差异 但是常规环境监测中一般只用这种方法检测汞、砷、硒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每测定一种元素都需要相对应的空芯阴极灯 很麻烦
2 铬(六价铬、三价铬、总铬)
六价铬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在酸性环境下 六价铬与二苯碳酰二肼反应生成紫色化合物(具体反应原理以及化学反应式据说仍不为大众所知 只有极少数的机构或个人掌握着) 此紫外化合物在540nm可见光处有强烈吸收 紫色化合物浓度与吸收值成正比 由此可以推算成六价铬的含量 对样品中的六价铬进行定量
总铬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检测原理与六价铬一样 只不过前面加了一个预处理的步骤 用强氧化剂对样品进行消解 将样品中各种价态的铬氧化成最高价+6价 再执行六价铬的测定步骤就OK了
三价铬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原理依旧一样 用总铬的测定结果减去六价铬的测定结果 得到的就是三价铬的测定结果 不过这种算法只是环境监测中的一个经验算法 在某些情况下不一定对 例如样品中存在铬单质(0价)
其实 不论是六价铬、三价铬、还是总铬 都是铬元素 铬也算得上是一种常规金属 因此适用于其它金属的广泛测定方法 例如上面提到的原子荧光(AFS)以及下面将提到的原子吸收(AAS)、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法(ICP)都适用于总铬的测定 但是缺点是很难分辨铬元素在样品中的价态分布 这不能满足环境监测中对铬元素测定的要求(主要监测六价铬)
3 其它金属元素
原子吸收(AAS) 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法(ICP) 很多元素的检测也有分光光度法 由于方法局限性较大 使用并不广泛 所以这里不细说
原子吸收:
除非是状况特别好的样品 否则的话第一个步骤都是对样品进行前处理-氧化剂消解 消解的目的主要是:一将待测元素氧化为最高价 二去除有机物等杂质干扰 消解好后用载气(多使用惰性气体)将样品导入原子化发生器 金属元素在热解石墨炉或火焰炉中被加热原子化 成为基态原子蒸汽 对被测金属元素所对应的空心阴极灯发射的特征辐射进行选择性吸收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其吸收强度与试液中被的含量成正比 根据这一原理 对样品中的被测元素进行定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所有金属元素 但是缺点和原子荧光法一样 每测定一种元素都需要相对应的空芯阴极灯 很麻烦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
由于仪器的进样、检测单元易受到有机物或者其它固化、易固化杂质的干扰 所以仪器检测前的消解是必不可少的 消解好后 以惰性气体为载体通过进样系统的作用将待测样品雾化后以气溶胶的形式进入到仪器创造的等离子体火焰中 在极高温的等离子体火焰作用下 待测样品无条件地被原子化甚至离子化 并被激发发光 利用光谱发生器将激发光分解为光谱 对光谱进行分析 在光谱中 不同的元素对应不同的波长 根据这个特性对元素进行定性 每一个波长的光强与样品含量成正比 根据这个特性对样品进行定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 无论你需不需要 都可同时检测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一般为30-50种 高端的为70余种 从理论上来说 惰性元素外的元素都可检测 据说国外已经实现)
缺点是 仪器非常昂贵 很娇嫩 抗干扰能力差 无法对元素进行价态分析 在不加装其它检测器的情况下检出限较低 有些元素在这方面比较突出 比如汞 这也许是汞的检测更多使用别的方法的原因吧
总的来说 除了汞更多使用别的方法外之外 金属元素的检测方法原理都是很接近的
‘玖’ 大米的国标中:铅、镉、铬、砷、镍,标准的有哪些怎样才算超标
摘要 大米国标标准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