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鲜池怎么养海鲜
喂养海鲜一般需要以下设备:
盐度计
用于检测海鲜池内海水的盐度。
温度计
用于测量海鲜池的水温,因海鲜多生活在寒冷水域中,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故需对海鲜池的水温进行不间断的监测。
恒温系统
海鲜池专用恒温机,设定适合海鲜的水温,满足海鲜生存条件。
循环过滤系统
使海鲜池里的水体上下循环过滤流动,净化水质,并在流动中自然充氧。
增氧机
海鲜池制造氧气的设备。
过滤网
为筛网状,可在池水循环流动的过程中滤去杂质,澄清水质。
水质测试剂
包括PH值测试剂、溶解氧测试剂、氨氮测试剂、亚硝酸盐测试剂、硫化氢测试剂。
从以上设备的功能可以看出,喂养海鲜的重点在于海鲜池的温度、池水含盐的浓度以及池水的充氧等几个方面。因此在喂养海鲜时,一定要控制好池水的温度和含盐的浓度,同时还需掌握正确的充氧方法。
象拔蚌
水温约为-2℃,盐度24-25%,一般可存放5天,平均2天换一次水,可以与左口鱼混养。
加州鲈鱼
水温23-28℃,虽然加州鲈鱼原产地为纯淡水;但盐度只要保持在10%以下即可,一般可存活20-30天,一周换一次水,可与其他的鱼类品种混养。
活鲍鱼
水温12-15℃,盐度10-12%,最多可以放置15天,平均5天换一次水,一般单独喂养。
活海参
水温15℃左右,盐度10-22%,最多可以放置3天,平均2天换一次水,一般单独喂养。
花蛤、香螺、文蛤
水温10℃,盐度12%左右,最多可以放置5天,一般都用流动水喂养,而且这些贝类一般没有混养禁忌,但是由于个体较小,所以都单独放置。
注意事项:
1、在用海水精勾对自来水时,自来水需提前静置12小时以上,以除去水中杂质。
2、海水精为喂养海鲜的专用盐,不能用一般的食盐代替。
3、喂养海鲜时并不是说氧气越多越好,如果充入氧气过多,氧气泵喷发出去的气体会把海鲜冲死。
4、要经常用兰宝液对池水消毒,每次换水时按每100公斤水滴入2-3滴的比例即可。
小海鲜的暂养方法:
1、用循环水长期转换清凉干净的海水浇灌装小海鲜的盘;
2、水温控制在摄氏18度以内;
3、水的深度不超过2CM;
4、最好是找点干净砂把小海鲜埋在里面时间活得更长。
5、注意不要用强光照射,或暴晒。
2. 贝类是怎么饲养的
这个题目也太大了吧?都要写一本小册子了~~!只好择要说一下:
养殖方法
贝类养殖的全过程主要包括养殖场地选择、采苗育苗、养成、育肥和收获加工等环节。
场地选择
为满足贝类不同发育阶段的不同生理生态要求,选择场地时必须对海区的理化、生物因子如波浪、潮汐、水流、水深、底质、盐度、温度、水质、饵料生物、敌害生物、贝类资源等进行系统调查,据此确定海区生产的安全程度。一般常将养殖海区分为采苗、养成、育苗、避洪等不同作业区。此外,养殖海区还应选在方便生产和生活以及交通便利的地方。
采苗和育苗
即采集野生苗种和人工育苗。①采集野生苗种。许多贝类的卵在海水中受精,经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的浮游生活阶段后,变态沉入海底转入底栖生活。采苗是指采集刚进入底栖生活了数月的小贝。采苗场一般位于河口或近岸盐度较低、环境条件较稳定、有大量亲贝分布的海区。采苗季节大多在贝类繁殖的最盛期,具体采苗日期提前或滞后数天,常使采苗量相差几倍至几十倍。为此,须在繁殖盛期到来之前系统观测海区的温度、盐度、亲贝生殖腺发育情况及浮游幼虫数量的变动等,进行采苗预报。采苗方法根据贝类不同生活习性分为两大类型。对埋栖或穴居种类(如泥蚶、缢蛏等)的采苗法较简单,一般采用改良底质的方法,即在采苗时于潮间带的中、下区进行翻耕,清除敌害生物和其他杂物,或在此基础上筑堤、造畦,使刚进入底栖生活的稚贝较易钻入泥中,经一段时间的管理后,再经筛选或浮选收集贝苗。对固着或附着种类(如牡蛎、贻贝等)的采苗须设置采苗器,以提供人工基质使稚贝附着,避免大批幼苗因找不到合适的附着基而沉降到海底被泥沙埋没。采苗器种类很多,有竹、木、石、瓦、贝壳、水泥制品、树枝、稻草绳、金属网、化纤网、厚纸板等。方式有海底撒布、插竹(桩)、栅式、简易垂下式、筏式等,视苗的分布水层、采苗场底质和养成方法等而定。为防止幼苗从采苗器上脱落,应及时将幼苗从采苗器上取出,放入网笼内培育。②人工育苗。已人工生产种苗的贝类有长牡蛎、美洲牡蛎、欧洲牡蛎、硬壳蛤、菲律宾蛤仔、虾夷扇贝、栉孔扇贝、贻贝、马氏珠母贝、皱纹盘鲍和红鲍等。人工繁殖贝苗包括亲贝的蓄养和选择、人工授精、幼虫饲养、采苗及饵料培养等。其成本较低,并可通过控制亲贝的生活条件,提前生产出贝苗,以充分利用当年的主要生长期,加速贝类的生长,缩短生产周期,还可为选育优良品种提供可能。
养成
将贝苗养成商品规格大贝的过程。养成场在满足养殖对象主要生态条件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在饵料较丰富的海区;此外为管理方便和保证贝类有较长的摄食时间,宜选在潮间带的下区低潮线附近。双壳类贝类的养成方式主要有以下4种:①海底式。即在潮间带或低潮线以下海区将贝苗按一定密度分撒在海底泥沙或贴近海底的固形物上,即进行“播种”。播种前要先清理场地,如翻滩(松土)、清除敌害、平畦、挖防护沟等。养成期内分若干阶段进行分散疏养。这种方式生产成本较低,应用较广,但贝类生长较慢,易受敌害侵袭,海区的利用率较低。在海底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围池蓄水养殖是在潮间带建池,退潮时池水保持一定水位养贝,可有效利用潮间带上位滩涂。②立桩式。即以树立于海底的木桩、水泥柱、石板、竹竿等为养殖基。养殖基主要设置于潮间带中下区。这种方式能使贝类离开海底和泥淤,减少敌害,生活于畅通的水流中,生长较快,单位面积产量可数倍于海底式。适用于潮差较大的滩涂。③垂下式。即将养殖基悬挂水中,养殖附着或固着生活的贝类,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先进养殖方法,适用于潮下带至约20米左右深处。依悬挂养殖基的方法又分棚架式、浮筏式和延绳式(图1、图2、图 3)。棚架式是将附有种苗的养殖基按一定间距挂在竹竿、木桩或水泥柱棚架的横梁上养殖。浮筏式即以木条或竹竿构成筏式框架,使之浮于水面如筏,下方以锚固定海底,将长数米至十数米的养殖基吊挂于浮筏上养殖。石油平台养殖牡蛎也属筏式养殖范畴。延绳式是将草绳或塑料绳延伸于水中,系以浮子使绳浮于水面,称浮绠,两端系锚缆固定于海底,养殖基吊挂于浮绠上。垂下式养殖的养殖基完全脱离海底,免受底栖性敌害生物侵害。其中浮筏式及延绳式养殖还可充分利用上层水体,不受底质限制,可养海域较广。延绳式的抗风力强,也便于沉入水面下一定深度防冰。④网笼式。主要用于养成某些易逃逸或珍贵的种类,仅用于珠母贝或扇贝等的养成。网笼由金属或化学纤维制成,形式多样,可将贝置于其中悬挂在浮筏或棚架上。此外,珠母贝养殖,除采苗、养成外,还有插核手术的生产环节(见珍珠、马氏珠母贝、三角帆蚌)。腹足类中的养殖对象主要为鲍。头足类中长蛸、乌贼、章鱼等的人工养殖也已开始进行。
育肥
贝类经养成期后,一般个体的大小已达商品规格时可予收获。但为了增加贝类软体部的肥满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收获前可进行肥育。方法一般是将贝类从养成场移到饵料丰富的肥育场,促进软体部的迅速增长。如牡蛎经养成期后从秋天开始移入水质肥沃、浮游生物量超过养成场数倍至数十倍的河口附近海区,仅1~2个月即可使牡蛎达到肥满高峰。此外,将潮间带中区养成的贝类移至低潮线附近,延长其摄食的时间和空间,或将贝类投入经施肥培养了大量浮游生物的水池中,也可达到肥育目的。
收获
贝类的生长速度有逐渐降低的特点。为提高海区利用率,一般应在生长速度明显下降的年龄进行收获,时间短的只有几个月至1年,如褶牡蛎等;一般为2~3年,如长牡蛎、泥蚶、贻贝等;而珠母贝则为5~6年。以每年开始繁殖以前、软体部最肥满的一段时间内为收获最适期。收获时,对固着或附着的种类以人工从附着器上剥下,对埋栖种类连同泥沙一起挖起加以筛选,对穴居种类只能从底质中挖出。
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些工业化国家在沿岸水域污染严重或缺少浅海滩涂的情况下,利用陆上人工塘试养贝类,依靠投饵和循环过滤水系统精养牡蛎,使贝类养殖发展到全人工化阶段。此外,贝藻套养既可充分有效地利用场地及器材,又使两者产生互利的生态效益,如中国的贻贝或扇贝与海带套养,褶牡蛎与紫菜套养等均达到增产目的。为了充分利用或多级利用饵料,马来西亚实施的对虾、泥蚶混养,效果也好。
3. 各种海鲜养殖盐度表是多少
澳洲龙虾:夏天水温12-15℃,冬季水温18-19℃,盐度24-26%,龙虾一般可存活一周,在不浑水的情况下,可每三个月换一次水,由于澳洲龙虾生猛好动,所以除了小龙虾外,最好不要与其他海鲜混养。
小青龙(小龙虾):水温17-18℃,盐度24-26%,一般可以存活3-4天。可与龙虾混养。
多宝鱼、三刀鱼:水温18-19℃,盐度16-18%,最多可喂养15天,每周换一次水,二者可以混养。
花蟹、珍宝蟹、梭子蟹、膏蟹:水温17-19℃,盐度23-24%,一般可存活7天,所有的蟹类都可混养
蛤蜊、蛏子:水温13-15℃,盐度12-15%,可存活5天左右,一般都用流动水喂养,而且这些贝类一般没有混养禁忌,但是由于个体较小,所以都单独放置。
鲟鱼、昂刺鱼、河虾:水温12-15℃,盐度0,由于鲟鱼较勇猛,故需单独喂养,其他的品种可混养。
明虾、基围虾、螺蛳虾、草虾:水温18-19℃,盐度16-18%,最多可存活1-2天,由于虾类极易使水质变坏,所以每隔1天就要换一次水,如果发现池中有死虾,必须马上捞出。由于酒店大量喂养,故一般单独喂养。
左口鱼:水温约为-2℃,盐度24-25%,最多可喂养15天,每周需换一次水。
扇贝、带子、青口、花螺:水温0℃,盐度18-20%,最多可以放置3天,一般都用流动水喂养。这些贝类一般没有混养禁忌,但是由于个体较小,所以都单独放置。
东星斑、石斑、苏眉斑、老鼠斑、老虎斑等斑类原料:水温20℃左右(冬天要用恒温器),盐度24-26%,一般一星期换一次水,除了石斑外,其余的皆可混养。
象拔蚌:水温约为-2℃,盐度24-25%,一般可存放5天,平均2天换一次水,可以与左口鱼混养。
加州鲈鱼:水温23-28℃,虽然加州鲈鱼原产地为纯淡水;但盐度只要保持在10%以下即可,一般可存活20-30天,一周换一次水,可与其他的鱼类品种混养。
活鲍鱼:水温12-15℃,盐度10-12%,最多可以放置15天,平均5天换一次水,一般单独喂养。
活海参:水温15℃左右,盐度10-22%,最多可以放置3天,平均2天换一次水,一般单独喂养。
花蛤、香螺、文蛤、天鹅蛋:水温10℃,盐度12%左右,最多可以放置5天,一般都用流动水喂养,而且这些贝类一般没有混养禁忌,但是由于个体较小,所以都单独放置。
(3)贝类池能养多少产品扩展阅读
海水养殖的优点:
集中发展某些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虾类、贝类及棘皮动物(如刺参)等,生产周期较短,单位面积产量较高。按养殖对象分为鱼类、虾类、贝类、藻类和海珍品等海水养殖,其中,以贝、藻类海水养殖发展较快:虾、鱼类、软体类海珍品养殖较薄弱。按空间分布分为海涂、港湾和浅海等海水养殖。按集约程度分为粗养(包括护养、管养)、半精养和精养,以粗养为主。
4. 应该怎样养扇贝
扇贝,是我国沿海主要养殖贝类之一,世界上出产的扇贝共有60多个品种,我国约占一半。常见的扇贝养殖种类有栉孔扇贝、海湾扇贝和虾夷扇贝。
( Chlamys farreri )品种来源:黄海
特征特性: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瓣鳃亚纲,异拄目,扇贝科,扇贝属;生活在3m~ 30m岩礁及砂砾质海底;滤食,饵料以浮游植物为主;耐温范围一1.5℃~25℃;适盐范围16‰~43‰;产卵期在5月至6月;用途广,肉细嫩,味鲜,经济价值高。属我国海区自然生种类。适宜于我国广大海域特别是北方沿海养殖。
栉孔扇贝营附着生活,足丝料发达。成贝壳高可达8厘米以上。因右壳前耳有明显的足丝孔和数枚细栉齿而得名。壳面生长纹细密,具粗细不等放射肋;左壳约10条,右壳约20条,肋上有不整齐的小棘。
( Ar-gopecten irradians )品种来源:1982年从美国引进。
海湾扇贝不宜在我国养殖,主要原因是海湾扇贝个体滤水量24小时会达到1.2方至1.5方,随着我国海湾扇贝养殖面积的增大,导致大面积海域水质出现氨氮过高,溶解氧过低,使海湾扇贝产量一年不及一年,其他养殖生物大量减少,导致海底淤泥增厚,这样一来我国的海洋环境会受到严重破坏,个人意见迅速产出渔政及环保部门迅速采取措施,抑制海湾扇贝在我国海域上养殖,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蓝色海洋。
特征特性: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异柱目,扇贝科,扇贝属。贝壳扇形,两壳几乎相等,后耳大于前耳,前耳下方生有足丝孔。壳面有放射肋18条,壳面呈黑褐色或褐色。生长适温范围5-30℃,最适生长温度18-28℃。
栉孔扇贝( Chlamys farreri )
生态习性
栉孔扇贝生活在低潮线以下,水流较急、盐度较高、透明度较大、水深10-30m的岩礁或有贝壳沙砾的硬质海底,以足丝附着侧卧于附着基上,右壳在下。动物可开闭双壳排水,以反作用力作短距离的游泳。闭壳运动能发出清脆的声响,能脱落足丝到水中游动。正常生活时,通常张开两壳,滤食海水中的单细胞藻类和有机碎屑以及其他小型微生物。若环境不适合,可自动切断足丝,急剧地伸缩比壳肌,借贝壳张闭排水的力量和海流的力量作短距离的移动。栉孔扇贝对低温的抵抗力较强,在水温0℃以下也能够成活。15-20℃是最适生长温度,水温超过25℃生长受到抑制,4℃以下贝壳几乎不能生长。高盐种类,最适盐度范围为23-34。栉孔扇贝耗氧率高,抗干露的能力较差。产地、产季产于我国北部沿海,山东长岛、威海、蓬莱、石岛、文登和辽宁大连、长山岛等地是主产地。
繁殖特性
栉孔扇贝为雌雄异体,存在雌雄同体的现象。在繁殖季节,雌性生殖腺呈橘红色,雄性生殖腺呈乳白色,区分明显。繁殖季节过后,生殖腺退化,雌、雄外观上完全相同,呈无色半透明状。栉孔扇贝每年有两个繁殖期,第一次在5-7月,水温14-20℃,第二次约在9-10月,水温22-20℃。繁殖季节主要与水温有关,在不同的海区有较大的差异,山东南部沿海,5月上中旬进入繁殖盛期;而在长岛北部岛屿海区,6-7月份才进入繁殖盛期。除水温以外,生殖腺植树的变化也是确定繁殖季节的一个重要依据,生殖腺指数平均达到15%时进入繁殖期。在繁殖季节有多次排放的习性,第一次排放后,经过一周左右又可排放,壳如此反复多次。产卵量随个体的增大而增加,壳高6-7cm的两龄倍,怀卵量800万-1000万粒,一次产卵量200万粒左右,壳高8-9cm的3龄贝,怀卵量为1500万粒,一次产卵量400万粒左右。成熟卵子直径70微米左右,精子全长50微米左右。苗种培育幼虫培育适宜密度为8-12个/mL,培育水温为18-20℃,受精卵孵化至D形幼虫期,即可进行投喂三角褐指藻、等鞭金藻、叉鞭金藻、小球藻、塔胞藻和扁藻等。以等鞭金藻为例,D形幼虫初期日投喂量为1万-1.5万个/mL;壳顶期日投喂量为1.5万-5万个/mL;分3-6次投喂。多种饵料种类混合投喂的效果比单一种类要好。每天换水两次。光照一般控制在500lx一下。每5-7天倒池一次。在重金属含量较高的海水中,每立方米水提价入2-3g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附着基一般是棕绳编成的小帘(绳径8mm左右),或聚乙烯网片,附着继需用0.5%的氢氧化钠处理,清洗油污等,在经过反复锤打、浸泡,清除碎屑、杂质及可溶性有害物质等。附着基投放过早,不但影响育苗池的正常管理,而且容易被残饵、杂质污染,水质变差,幼虫难以附着;附着基投放过晚,则错过大批幼虫最佳附着机会而下沉死亡。最佳投放时间应在池内幼虫有50%以上出现眼点时,一般配合倒池。养殖要点筏式养殖:在海区设置筏架,然后在筏架上 吊挂养殖笼,1CM左右雅贝一层防治200个左右,放养量为400笼1/15公顷;穿耳吊养:利用壳高3CM以上稚贝,在其前耳钻一小孔,然后吊挂在养殖绳上进行养殖;底播养殖:把贝苗直接播放到海底或滩涂潮间带养殖,可与对虾混养。养成时间栉孔扇贝为多年生,1-2龄贝生长速度较快,在人工筏式养殖的条件下,当年常温培育的苗种,入冬前壳高可达2cm以上,第二年壳底高可达7cm左右。
海湾扇贝 ( Ar-gopecten irradians )
生活习性
海湾扇贝多数分布在海面下3-10米处,性格比较泼辣,耐温范围-1-31℃,5℃以下停止生长,10℃以下生长缓慢,18-28℃生长较快;其耐盐范围16‰-43‰,适盐范围21‰-35‰。在环境不适时,能自切足丝用两壳开闭击水进行快速移动。海湾扇贝一次击水可跃进1-2米左右。海湾扇贝从受精卵起计算,在流大水肥的海区经过8个月,平均壳高能达5-6厘米以上,最大个体达7厘米左右;在内湾流缓海区平均壳高只达5厘米左右。在全人工养殖条件下,低密度放养较高密度放养生长快,分苗早较分苗晚生长快。
生殖习性
海湾扇贝为雌雄同体。其生长发育较快,春季培育的苗种,养殖到秋季(壳高达5厘米左右)性腺就成熟,并可以此为亲贝采卵培育苗种。生物学最小型为2.2厘米。性腺局限于腹部,精巢位于腹部外周缘,成熟时为乳白色;卵巢位于精巢内侧,成熟时褐红色,通常性腺部位表面具一层黑膜,在性腺逐渐成熟过程中,黑膜逐渐消失,精巢与卵巢便历历分明。当性腺开始发育后,在控温条件下给予一定数量的饵料,能促进性腺提前成熟,排放精卵,这就是提前苗与多茬育苗的生物学根据。在我国北方海域,海湾扇贝一年有春秋两个繁殖盛期,春季为5月下旬至6月,秋季为9至10月。秋季生殖期后,腹部透明,无精卵存在。
虾夷扇贝
虾夷扇贝在我国北方繁殖季节为3—4月份,产卵水温为3—10℃。自然种群雌:雄为6:4左右。虾夷扇贝受精卵在海水中受精后不断发育,初期D型幼虫壳长110—120μm;经过浮游幼虫阶段,当幼虫平均壳长达到220—240μm时出现眼点,随即附着变态,稚贝壳长达3—4cm,足丝腺退化。栽培要点1、育苗亲贝的选择与蓄养:壳长8—13cm的3—4令贝均可做亲贝,一般按每立方米水体购置5个左右亲贝就可以了(其中雄贝占3—5%)。亲贝运输要在低温季节进行,在气温5℃以下。将亲贝装入麻袋中,麻袋用海水湿透,扎紧,海上运输15小时,成活率可达100%。暂养密度30—40个/立方米,暂养水温5—7℃。以小硅藻为主要饵料,畏投少量金藻和扁藻,日投饵量30万-40万个/ml,每6小时投饵一次,日换水4次,每次1/3。亲贝暂养期间,一般不倒池,不充气。
产卵、孵化:成熟的虾夷扇贝性腺十分饱满.雌贝性腺呈桔红色或桃红色,雄性呈乳白色.当性腺指数达13%以上,正常换水发现有少量亲贝排放时,采用同温下倒池的方法产卵,不进行其他刺激。亲贝第一次平均产卵量低于300000/只,可留下亲贝再继续暂养3—5天,则又可大量排放。孵化水温8—11℃,孵化期间每隔1小时人工搅动一次;经90—70小时,当60—70%幼虫达到D形幼虫时,用200目拖网及时选优。幼体培育:密度:D形幼虫培育密度前期控制在8—10个/ml,后期6-7个/ml。
饵料:金藻3011,8701均是虾夷扇贝优质的开口饵料,采用金藻与硅藻混合投喂,日投饵量10000-60000/个ml.投放附着基后饵料可改为以扁藻为主,并适当增加投饵量。
水温:幼虫培育阶段最适宜水温为15℃左右,D形幼虫选出后每天以0.5℃的速度将水温升至15℃,达到稚贝后可降温培育,以利向海上过渡。
换水:培育期间换水2—3次/日,前期每次1/3,后期每次向海上过渡,培育期间换水2—3次/日,前期每次1/3,后期每次1/2,并适当充气,每天吸底一次。
2、养殖底播增殖(放流增殖):选择砂泥底质渔场,清除敌害生物;播苗密度为8枚/平方米,亩播苗5500枚;播苗时间为当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或翌年3-4月;增殖时间为17个月壳高可达8cm以上。浮筏养殖:尽管放流增殖是一种技术简单、不需什么物资设备、成本低的一种生产方式,但由于海底敌害生物较多,侵害严重,存活率低,采捕也比较困难,尤其有些海区又没有具备放流增殖的底质条件,因此对于具备适于虾夷扇贝生长发育水温条件而又没有适于放流增殖底质条件的海区,进行浮筏式垂下养殖是虾夷扇贝生产的另一种方式。所谓浮筏式垂下养殖,就是将贝苗按一定密度装在适宜的容器中,按一定距离和适宜水层吊挂于设置在海上的浮筏(绠)上进行养成。
3、收获收获时间:分苗时如果贝种个体较大(体高3厘米以上),经过1年半的养殖,体可达10厘米左右的商品规格标准,收获时间主要根据出丁率和出肉率最高的季节进行。出丁率高的时间为5-7月份,其中以7月份最高,而出肉率最高,也就是最肥满的时间为3-5月份,如果加工贝丁,以5-7月份收获为宜,而销鲜则最适收获时间为3-5月份。收获方法:浮筏养殖的虾夷扇贝,胃酸收方法比较简单,即当虾夷扇贝长到商品规格标准时,在其适宜季节,将网笼从筏上解下,运回销售或加工,如果有一部分尚未达到商品规格,则重新装笼继续养殖。经济价值大。
5. 有海水怎么养各类海鲜
龙虾:在喂养良好的情况下,龙虾一般可以存活一个星期。喂养龙虾的水温不能太低,但是要有冰凉感。冬季水温在18~19℃左右,夏季的水温也要低于常温。喂养龙虾的盐水浓度在24~26°(海水浓度计量单位,下同)之间。在不浑水的情况下,可以三个月左右换一次水。
斑类鱼:所谓斑类,主要是指东星斑、石斑、苏眉斑、老鼠斑等。斑类对温度极为敏感,水温须控制在温热程度(20℃左右),在冬天气温低时要使用恒温器。同时,斑类对水质的要求也较高,一般一个星期即需换一次水,盐水的浓度约为24~26°。另外,斑类除了石斑外,其余的皆可混养。
左口鱼:左口鱼性喜寒冷,喂养的温度越低越好,应达到将手伸入水中时有刺骨的感觉。左口鱼最多可喂养半个月,每个星期需换一次水,盐水的浓度在23~24°之间。
几种常见海鲜的具体喂养方法及注意事项
虾类:目前市场上较常见的有明虾、基围虾和螺蛳虾等,其喂养的水温在17℃左右,盐水浓度为17~18°。海鲜中就数虾类最为娇气,即使精心饲养也只能存活1~2天。且虾类死后极易使水质变坏,因此需要随时将死虾拣出,以免影响活虾。养虾需要专人守养。
贝类:常见的贝类有扇贝、带子、青口、花螺等,均属喜寒冷的动物。贝类有干养和水养两种,干养即无水喂养。但无论采用哪种养法,都需将温度保持在0℃左右。若是干养,只需用碎冰块将贝类包好存放即可;若是水养,则需不停地往水中加入冰块,同时启动制冷设备。水养贝类的盐水浓度在18~20°之间。
象拔蚌:象拔蚌亦属于贝类,但比较特殊,故单独列出加以说明。象拔蚌所需的温度和盐水浓度等均与左口鱼相同,可与左口鱼混养。
6. 海螺养殖温度和盐度孵化池养海螺怎么养
摘要 3、喂养管理
7. 贝类养殖需要多少水温
方法:拿着小海鲜:
1,具有长期的清凉干净的水转化循环水灌溉安装小海鲜菜;
2,温度在摄氏18度的控制;
3,水深不超过2CM;
4,找一些干净的沙子是最好的海鲜埋里面的时间很少长寿。
5,注意不要用强光照射,或暴露。
在酒店卫生猛活海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水温,盐度,换水混养的数量都在学习,在引进活海鲜品种提高水温,盐度含(1斤海水克盐盐度已知数量),禁忌之前,让我们来看看在酒店居住加薪海鲜必备之物呢?温度计 - 测量海鲜池的水温。
2,海水浓度计(又称盐度计) - 监测海鲜池盐浓度。
3,温控器 - 提供热量。
4,氧气泵 - 作为海鲜产生氧气单个池。
5,循环水设备 - 使海味上下池水循环和氧的自然流动。
6,制冷设备 - 降低池水温度。
7,过滤器 - 过滤水中杂质。
常见的海鲜品种的水温,盐度,生存和喂养方式:
澳洲龙虾:夏天水温12-15℃,冬季水温18-19℃,盐度24-26%,龙虾一般幸存没有浑水星期就能换水每三个月,由于澳洲龙虾新鲜好动的,所以除了小龙虾,但最好不要混养其他海鲜。
小青龙(小龙虾):水温17-18℃,盐度24-26%,一般可以3-4天生存。可以混养和龙虾。
大菱鲆,三刀鱼:水温18-19℃,盐度16-18%,15天喂养,换水,每周一次,两者可以混养。
蟹,珍宝蟹,梭子蟹,螃蟹:水温17-19℃,盐度23-24%,一般可以七天,所有的蟹混养可以生存。
蛤,蛏子:水温13-15℃,盐度12-15%,可五天左右存活,一般喂食自来水,而他们一般没有贝类混养禁忌,但由于个体较小,所以被单独放置。
鲟鱼,昂刺鱼,虾:水温12-15℃,盐度为0,因为鲟鱼比较勇敢的,它需要一个单一的喂养外,其他品种可以混养。
虾,虾,螺虾,草虾:水温18-19℃,盐度16-18%,可长达1-2天生存,由于水质的虾容易使变质,所以每个人必须每天换一次水,如果你发现池中有虾,必须立即删除。由于该酒店是大量投喂,一般一个饲养。
左口鱼:水温约为-2℃,盐度24-25%,最多饲养15天,需要换水,每周
扇贝,扇贝,贻贝,蜗牛:温度0 ℃,盐度18-20%,可以放置长达三天,通常用流动水喂养。这些贝类一般没有混养禁忌,而是因为个体小,所以被分开放置。
东星斑,石斑,苏眉斑,老鼠斑,老虎斑等石斑鱼配料:水的温度为20℃左右(冬季使用温控器),盐度24-26%,一般一周涨跌的水,在除了石斑鱼,皆可混养的其他地方。
象拔蚌:水温约为-2℃,盐度24-25%,一般可存放5天,换一次水,每两天平均,与左口鱼混养。
加州鲈鱼:水温23-28℃,虽然加州鲈原产于纯淡水;但只要保持盐度在10%以下,一般可以为20-30天,每周生存换水,可与其他鱼类混养。
活鲍鱼:?水温12-15℃,10-12%的盐度可以放置多达15天,平均五天换一次水,一般单独喂养。
活海参:15℃左右的温度,盐度10-22%,可以放置三天,换水平均,通常是单独饲养,每两天。
蛤,香螺,文蛤,天鹅蛋:温度10℃,约12%的含盐量,可以放置长达五天,一般喂食自来水,而他们一般没有贝类混养禁忌,但因为小个人,所以都分开放置。
注:
1,在细钩上与海水时自来水,自来水应静置12小时以上,提前,以除去水中的杂质。
2,喂养海鲜特别细海盐,不能用普通食盐代替。
3中,当氧气馈送海鲜并不是说更好,如果填充有太多的氧气,氧气泵出气体喷发将冲海鲜。
4,要经常用蓝色液体的水消毒,换水水滴到每一个每100kg比例在下降到2-3珍惜。
有任何疑问,您可以搜索大连水产咨询QQ网点打我
8. 贝类海鲜暂养使用的天然海水多长时间更换一次
贝类池主要看日常是否注意卫生,贝类下缸前用自来水冲干净。我一般在1个半月到2个月换一次水
9. 贝类养殖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贝类养殖的主要方式有滩涂养殖、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和浅海养殖。滩涂养殖有埕田养殖、插竹养殖、桥式养殖、立石养殖和围网养殖几种形式,如缢蛏、牡蛎、菲律宾蛤仔等;池塘养殖有筏式养殖、插竹养殖和地播养殖几种形式,如牡蛎等;工厂化养殖主要指室内池养,如鲍等;浅海养殖主要有筏式养殖、栅式养殖、沉箱养殖、垒石蒙网养殖和围岩养殖几种形式,如扇贝、珠母贝和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