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么是耐压测试
耐压测试:
是将一个产品暴露在旁旁败非常恶劣的电气环境之下,酸度计如果产品能够在这种恶劣的电气环境之下还能维持正常状况,就可以确定在正常的环境之下也一定可以维持很正常的状况。通常情况下,在产品设计、生产、品保以及维修后,都需要做耐压测试,来确保产品在各个环节中都符合安规标准。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技术规格,交直流耐压测试基本上时是将一个高于正常工作的电压加在产品上测试,这个电压必须持续一段规定的时间。如果一个零部件在规定的时间内,启粗其漏电电流量亦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就可以确定这个零部件在正常的条件下运转,应该是非常安全的。而优良的设运颤计和选择良好的绝缘材料可以保护使用者免予受到意外触电。
‘贰’ 依据医疗类IEC60601-1测试充电器的漏电流,测试高压应该设为多少
不同电器的试验电源电压不同,绝缘等级也不同,没有特殊要求的话,祥激电器的耐压不会超过工作电压的3到5倍,就是说,低压线路绝缘的测量,只能睁歼使用低电压。例如:220V的线路,只能使用500V的摇表测量绝缘,如果使用2500V的摇表测悉宴冲量,可能把线路绝缘击穿造成线路损坏。
‘叁’ 医疗器械 GB9706.1 内部电源设备的耐压
以下是我(我是个厂家工程师)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具体不同检验所的工程师理解不一样,以他们的观点为准(当然如果你对9706比较熟,可以和他们解释,他们同不同意就不知道了)
你的意思是不是 3.7v锂电池供电的“内部电源设腔轮备”,而且这个电池是有专门的充电器,而且心电图机是没有给电池充电功能的(即心电图机不会连接外部电网)?
如果是这种情况,请查看gb9706.1中的 "20.2对应用部分的设备要求“ ”对所有应用部分的设备,也应实验电解质强拿派度“ ”B-a“中提到“在 应用部分 和 带电部分 之间”,我理解“带电部分”就是电池(或电池触点伍敏信)与应用部分(心电图肢体夹/吸球)之间加载500V高压,也就是应该按照你说的方法去测
不知你提问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因为隔离心电部分与电源部分的隔离器件比较大?其实好像用光耦隔离就可以解决,而且器件占地也不是太大
‘肆’ 进行耐压测试的测量标准是什么
液压试验或气压试验的容器,符合下列条件为合格:
1)压试验过程中无液体渗漏,气压试验过程中经肥皂液或其他检漏液检查无漏气。
2)可见的变形。
3)过程中无异常的响声。
4)抗拉强度规定值下限大于或等于540MPa材料制造的容器,表面经无损检测抽查未发现裂纹。
可以进行工频耐压试验和直流耐压试验的机构:苏州电器科学研究所、国家电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
(4)医疗产品在过程中耐压测试多少扩展阅读:
液压试验方法
1)试验时容器顶部应设排气口,充液时应将容器内的空气排尽。试验过程中,容器的外表面应保持干燥。
2)当压力容器的壁温与液体温度大致相同时,方可加压。
3)试验时压力应缓慢上升,达到规定试验压力后,保压时间一般不少于30min,然后将压力降至规定试验压力的80%,并保持足够长的时间以对所有焊接接头和连接部位进行检查。如有渗漏,修补后重新试验。
4)检查期间压力应保持不变,不得采用连续加压来维持压力不变。液压试验过程中不得带压紧固螺栓或向受压元件施加外力。
5)对于球形储罐,液压试验方法应符合GB 12337-1998中的8.10.4.4的要求。
‘伍’ 医疗器械耐压测试,4000V试验后,电源线为什么没有坏。正常电源线经不起这么高的电压
想一下静电就知道了, 冬天脱毛衣,静电可以到上万伏,但是人体没啥感觉,就是因为时间短, 电流小,实际作用到产品上的能量=Rt*I平方, I和t足够小,所以对人败消斗体伤害小。
同样4000V耐压测试,但桥卜是实际并没察磨有形成有效回路,所以I 极小没有坏。而正常在电源线两端加载4000v, I =U/R,高,作用到电源线上的能量就异常高,电源线就经不住
‘陆’ 关于医疗器械耐压测试标准
GB9706.1-1995中有规定方法(等同采用IEC60601-1),但目前医疗器械制造企业使用的均为耐压测试仪。
原国家医药管理局曾下发《关于下达<〖HT4F〗GB 9706.1-1995标准实施瞎嫌镇及监督检查工作计划>的通知》(国药器监字〔1997〕 第275号)。通知将GB 9706.1-1995标准分解为110条项目,并规定在产品注册、许可证及周期检验时至少应包括其中的61项型式检验项目。鉴于GB9706.1-1995标准是强制性的国家标准,为保证上市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现将医用电气设备产品注册执行GB 9706.1-1995标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生产企业应保证上市医用电气设备产品的安全有效,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医用电气设备不得上市销售。
二、从发文之日起,新者歼申请注册的医用电气设备,申请者应提交申请产品符合GB 9706.1-1995标准的全项注册检测报告。申请者如能提供申请产品已符合GB 9706.1-1995标准的自检全项报告或检测机构的全项检测报告,产品注册检验时可只进行国药器监字〔1997〕275号文中规定的61项。
三、已受理但还没有取得注册证的医用电气设备(含重新注册的产品),申请者如不能提供申请产品已符合GB 9706.1-1995标准的自检全项报告或检测机构的全项检测报告,申请者需对GB 9706.1-1995标准中没有检测的项目进行补充注册检验;如申请者能提供产品已符合GB 9706.1-1995标准的自检全项报告或检测机构的全项检测报告,可不再补充注册检验。上述情况均需对没有全面执行GB 9706.1-1995标准的注册产品标准进行修订。
四、已取得产品注册证的医用电气设备,申请者应在2007年12月31日前向注册主管部门补充产品符合GB 9706.1-1995标准的自检全项报告或检测机构的全项检测报告。
五、此通知发布实施后,对磨粗于来不及重新注册的医用电气设备,各级医疗器械注册主管部门可将其注册证最长延长至2007年12月31日。
六、申请者提供的产品符合GB 9706.1-1995标准的全项自检报告,企业的检验能力需经注册主管部门核实。
‘柒’ 高压耐压直流和交流的标准是多少
耐压测试( Withstanding Voltage Test )又称作高压测试( Hipot Test )或介电强度测试( Dielectric Test ),可能是大家熟悉和在产品流程安全测试中用的最多的。
耐压测试是一种无破坏性的测试,它用来检测经常发生的瞬态高压下产品的绝缘能力是否合格。它在一定时间内施加高压到被测试设备以确保设备的绝缘性能足够强。
测试电压,大部分的安全标准允许在耐压测试中使用交流或直流电压。若使用交流测试电压,当达到电压峰值时,无论是正极性还是负极性峰值时,待测绝缘体都承受最大压力。因此,如果决定选择使用直流电压测试,就必须确保直流测试电压是交流测试电压的 倍,这样直流电压才可以与交流电压峰值等值。例如: 1500V 交流电压,对于直流电压若要产生相同数量的电应力必须为 1500 × 1.414 即 2121V 直流电压。
使用直流测试电压的其中一个好处在于在直流模式下,流过耐压测试仪报警电流测量装置的是真正的流过样品的电流。采用直流测试的另一个好处在于可以逐渐的施加电压。在电压增加时通过监视流过样品的电流,操作者可以在击穿发生前察觉到。需要注意的是当使用直流耐压测试仪时,由于电路中的电容充电,必须在测试完成后对样品进行放电。事实上,无论是测试电压是多少、其产品特点如何,在操作产品前对其放电都是有好处的。
直流耐压测试的不足在于它只能在一个方向施加测试电压,不能像交流测试那样可以在两个极性上施加电应力,而多数电子产品正是在交流电源下进行工作的。另外,由于直流测试电压较难产生,因此直流测试比交流测试成本要高。
交流耐压测试的优点在于 , 它可以检测所有的电压极性,这更接近与实际的实用情况。另外,由于交流电压不会对电容充电,因此大多数情况下,无需逐渐升压,直接输出相应的电压就可以得到稳定的电流值。并且,交流测试完成后,无需进行样品放电。
交流耐压测试的不足在于,如果测试中的线路中有大的 Y 电容,在某些情况下,交流测试将会误判。大部分安全标准允许使用者在测试前不连接 Y 电容,或者改为使用直流测试。直流耐压测试在加高电压于 Y 电容时,不会误判,因为此时电容不会允许任何电流通过。
交流耐压试验是鉴定电力设备绝缘强度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法。
电力设备在运行中,绝缘长期受到电场、温度、和机械振动的作用会逐渐发生劣化其中包括整体劣化,形成缺陷。例如由于局部地方电场比较集中或者局部绝缘比较脆弱就存在局部的缺陷。各种预防性试验方法,各有其长,均能分别发现一些缺陷,反映出绝缘的状况,但其他试验方法的试验电压往往都低于电力设备的工作电压,作为安全运行的保证还不够有力。直流耐压试验虽然试验电压比较高,能发现一些绝缘的弱点,但是由于电力设备的绝缘大多数都是组合电介质,在直流电压的作用下,其电压是按电阻分布的,所以交流电力设备在交流电场下的弱点使用直流作试验就不一定能够发现。交流耐压试验符合电力设备在运行中所承受的电气状况,同时交流耐压试验一般比运行电压高,因此通过试验后,设备有较大的安全裕度,所以这种试验已经成为保证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手段。
但是由于交流耐压试验所采用的试验电压比运行电压高得多,过高的电压会使绝缘介质损失增大、发热、放电,会加速绝缘缺陷的发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交流耐压试验是一种破坏性试验。
在进行交流耐压试验前,必须先进行各项非破坏性试验,如测量绝缘电阻、吸收比、介质损耗因数tgδ、直流泄漏电流等,对各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决定该设备是否受潮或含有缺陷。若发现己存在问题,需预先进行处理,待缺陷消除后,方可进行交流耐压试验,以免在交流耐压试验过程中,发生绝缘击穿,扩大绝缘缺陷,延长检修时间,增加检修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