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广州都有那些服装城
广州都有一下这些服装城:
1、广州桃花江(国际)服装城
广州白马服装市场位于紧邻广州火车站的站南路,于1991年由广州市城市建设开发集团投资建设,1993年元月开办为广州白马服装市场。现有建筑面积约60000平方米,共10层,4层商场、5层写字楼、1层地下停车场。市场配置中央空调、客货电梯、安全监控系统、消防系统、宽带网等现代设施。商场装饰美观,通道宽敞,附设时装表演广场、银行、商务中心、托运站、停车场、餐饮等配套服务设施。
市场地址:广州市站南路16号(广州火车站旁)
【(1)荔湾工业产品多少钱扩展阅读】
广东批发市场现状:粤年产服装45.27亿件 占全国1/5
广东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服装生产最牛的区域。根据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广东服装生产加工量稳居全国第一,一年总产量为45.27亿件,占全国产量1/5。出口服装270亿美元,连续多年蝉联全国第一。
这个最牛的省份中,广州无疑是重中之重,流花商圈、十三行商圈、中大商圈、沙河商圈是流通领域的重要环节。单单以流花路、站南路、人民北路构成的流花商圈为例,集结了专业服装市场超过30家,经营面积近150万平方米,商户3万多家,年销售额突破400亿元,当之无愧是我国影响力最大的商圈。
【参考资料】网易财经-广东批发市场转型难:50%开过淘宝80%没能赚钱网络-白马服装城广州世贸服装城
⑵ 在广州哪里有电子零件批发市场
主营:电子元器件配件
地址:米市路31号
公交车站名:米市路站 省医
公交线路车:6 8 66 74 82 3 106 124 204 217 541
德福电子配套市场
主营:电子元器件配件
地址:惠福西路208号
公交车站名:省人民医院站
公交线路车:6 8 66 74 82 106 124 204 217 541 3 陵园西通讯城位于东山区陵园西路。主要经营通讯机具及配件,其二楼还经营二手通讯器材的交易。
新蒂电子通讯城位于东山区中山三路53号,中华广场旁边。主要经营通讯机具及配件。
广州电子城位于荔湾区西堤二马路16号,文化公园旁。主要经营通讯机具及配件。
中百电子城位于荔湾区西堤二马路。主要经营通讯机具及配件。
德兴西堤电子城位于西堤德兴路,文化公园旁。主要经营通讯机具及配件。
广州市日用工业品交易市场位于荔湾区西堤二马路。主要经营通讯器材、日用电器、摄影器材。
南太日用工业品批发市场位于荔湾区西堤二马路。主要经营通讯机具及配件、日用电器。
文园电器通讯器材交易市场位于荔湾区人民南路45号、文化公园右侧。主要经营通讯机具及配件、日用电器等。
广东省通讯产品交易中心位于越秀区东风中路,市总工会附近。主要经营通讯机具及配件。
广州鸿运摄影器材城位于东山区大沙头二马路东船上街。主要经营摄影器材及其配套产品。
盛贤鸿运摄影器材城位于东山区大沙头二马路东船上街。主要经营摄影器及二手摄影器材。
⑶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实现微晶钢(超级钢)的工业化生产的国家,想知道有哪些企业生产,有上市公司么
宝钢、鞍钢、本钢等企业都有生产,都是上市公司。
宝钢、鞍钢、本钢等企业,已批量工业生产超级钢数百万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绿色化的钢铁产品,有力地支持了我国现代化建设。981钻井平台、观音岩大型电站、新一代舰船、南海荔湾深海油气田厚壁管线、驰骋北冰洋的高技术船舶等等都是超级钢的产物。
(3)荔湾工业产品多少钱扩展阅读
超级钢是压轧时可以把压力增加到平常的五倍,并且提高了冷却速度以及严格控制温度的条件下成功开发的,就它的精密直径也仅有一微米,是一般高铁的1/10到1/20,所以它的组织细腻,强度高,韧性也很大。
它的优点是没有焊接痕迹,于是就不会产生强度硬化的现象,也就大大提高了各种钢铁加工产品的质量,更是解决了传统钢材的强度以及寿命的不足,而且和传统钢材相比超级高,还具有高性能以及低成本的特点。
⑷ 广州最便宜的手机批发市场在哪里
一说到通讯产品,人们便会想到了手机。在广州,销售手机的商铺令人眼花缭乱,到底有哪几个通讯产品的专业市场呢?还有在摄影器材批发市场迅速发展的今天,又有哪几家摄影器材批发市场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广州到底有哪些通讯产品、摄影器材批发市场:
陵园西通讯产品专业街位于东山区陵园西路,中华广场的对面,烈士陵园的旁边。主要经营通讯机具及其配件的批发零售。
陵园西通讯城位于东山区陵园西路。主要经营通讯机具及配件,其二楼还经营二手通讯器材的交易。
新蒂电子通讯城位于东山区中山三路53号,中华广场旁边。主要经营通讯机具及配件。
广州电子城位于荔湾区西堤二马路16号,文化公园旁。主要经营通讯机具及配件。
中百电子城 位于荔湾区西堤二马路。主要经营通讯机具及配件。
德兴西堤电子城 位于西堤德兴路,文化公园旁。主要经营通讯机具及配件。
广州市日用工业品交易市场位于荔湾区西堤二马路。主要经营通讯器材、日用电器、摄影器材。
南太日用工业品批发市场位于荔湾区西堤二马路。主要经营通讯机具及配件、日用电器。
文园电器通讯器材交易市场位于荔湾区人民南路45号、文化公园右侧。主要经营通讯机具及配件、日用电器等。
广东省通讯产品交易中心位于越秀区东风中路,市总工会附近。主要经营通讯机具及配件。
⑸ 玻璃钢防腐生产厂家
玻璃钢防腐生产厂家
1、上海广志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主营产品: 全自动灌装机,自动包装机,吨袋包装机,颗粒包装机。
地址: 松江区 新拓路409号。
成立时间:2012-10-10。
⑹ 荔湾区的经济概况
荔湾区是广州市商业、饮食服务业、娱乐业、金融业最为集中的繁华市区之一,区内服务设施齐全,服务网络完善,如历史悠久、商店林立的上下九路、第十甫路及着名的白天鹅宾馆、广州酒家、南方大厦、清平农贸市场、华林玉器墟等均就坐落其中。
荔湾自古以来商贸繁华发达,拥有清代唯一的外贸通商口岸十三行、广州市第一条商业步行街,吸引着八方俊杰、九州商贾,被誉为“百货之肆、五都之市”。全区现有专业市场222个,年成交额超过亿元的有31个,年成交额超过10亿元的有4个,涵盖18个商品类别,行业结构齐全。我区着力建设通讯器材、成衣、鞋业、茶叶、珠宝玉器、医药、童装、文化精品、家具建材和花卉观赏鱼“十大专业市场”,茶叶、鞋类、药材、花卉等批发市场在全国同类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其中,芳村茶叶批发市场园区有18家茶叶市场,档口五千多家,商品出口到美国、加拿大、东南亚等国家地区;站西鞋城园区汇聚了皮匠世家等众多知名品牌,已形成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全、辐射最广的鞋业鞋材市场,占据了广州鞋业市场的中心地位;清平中药材市场是华南地区最大的药材集散地和境外药材贸易的转口地,年成交额超过20亿元,约占国内中药材交易量的1/4。上下九商业步行街是广州第一条商业步行街,年人流量过亿,有陶陶居、莲香楼、广州酒家、皇上皇、平安大戏院等7家“老字号”,是广州“老字号”最集中的商业街;华林玉器街早在清朝同治年间已有经营玉器的玉器墟,现已形成一条蜚声中外、颇具特色的玉器珠宝专业街;广州美食园现有12家中华老字号和广州老字号 。
荔湾区地处广州市城区的中心地带,是广州的商业重地。荔湾区自古以来商贸云集,商业气氛异常浓厚,人民南、西堤、上下九、十三行等是传统的商业旺区,黄沙形成了大型海产批发市场,南岸路一带是广州最大的建材市场。行政区划大调整后,新荔湾更是拥有上下九商业步行街,中山七八路、康王路和花地大道现代商业商务带,以及广州花博园、岭南花卉市场两个大型花卉市场。全国六成观叶植物由芳村运出,全年交易额达到21.5亿元,出口创汇450万美元;广州花博园内花卉的行情价格影响或者左右了全市、全省乃至国内许多地区的花卉销售;广州花卉交易中心是亚洲最大的花卉交易中心。
荔湾区以商业贸易着称。在原荔湾区和芳村区合并后,新荔湾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200亿元,商品销售总额达1000亿元以上。如今荔湾区现有各类市场214个,其中鞋业、花卉、茶叶等批发市场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以站西路为例,在不到0.5平方公里的范围里,聚集十几家有规模上档次的大型鞋城,经营面积约27万平方米,年交易总额超过10亿元,形成了鞋业“金三角”。
1978年以来,特别是1985年以后,进一步深化企业的经济体制改革,企业扩大了自主权,在管理体制上积极推行厂长承包责任制,生产经营方面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发展适销对路的产品,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工业生产,提高了经济效益。1985年,全区197家工业企业中的65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有64家盈利,全区工业利润达481万元。1986年至1990年,由于原材料、燃料逐年提价,加上工资、奖金增长较快,有的工业产品降价,使企业盈利面下降。1988年,全区305家工业企业中的52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有39家盈利,全区工业利润为836万元。1990年,全区303家工业企业中的57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有43家盈利,全区工业利润为544万元。
2006年全地区实现生产总值383.63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2.5%,经济增长速度比上年提高0.8个百份点,超出年初制定的预期目标2.5个百分点,在市属老城区(荔湾、越秀、海珠)中排首位。产业结构继续调整优化。按照优先发展第三产业,优化发展第二产业,优质发展第一产业的产业发展思路,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全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65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112.91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267.07亿元,增长16.1%;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0:29.4:69.6。三次产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6%、14.6%和84.8%,第三产业带动作用突出。
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29.96亿元,比上年增长12.1%;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0.76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工业总产值完成350.67亿元,比上年增长1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1.21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全区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0.9:30.0:69.1,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传统商贸业优化发展。加快优化特色街区,完成上下九步行街综合改造第一期工程。以芳村茶叶批发市场群、站西鞋业城为试点,大力整合改造传统专业市场,打造提升荔湾专业市场品牌。芳村茶叶批发市场园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现已列入国家信息产业部试点示范项目。站西鞋业城电子商务完成一期建设。做大做强龙溪物流园,以烟草物流配送中心和瑞典宜家集团进入为契机,加快龙溪汽车物流带整体形象策划与发展规划。成功实现文园通讯市场打假“摘帽”。完成全区52个室内肉菜市场、10个农贸市场和21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改造任务。全区市场成交额361.42亿元,比上年增长35.6%。广东塑料交易所交易商品标准化制定工作全面完成,被评为“广东省龙头市场”。
荔湾区紧紧抓住国际服务业加速扩张的契机,引进了四洲贸易、澳美广告、建富投资、卡拉汗商贸、万科、南怡、星巴克、中石化华南分公司等一批商贸型内外资公司和企业总部,为增强税基和发展总部经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区内服装鞋业、家居建材、茶叶等重点市场也成为业内企业争相建立地区营销中心和产品展销中心的热门板块。全年合同利用外资2.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2倍;实际利用外资1.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9倍,完成市下达任务的293%。
201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12.55亿元,同比增长13.2%;税收总额完成178.50亿元,同比增长32.2%;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按项目在地口径统计预计完成188.23亿元,同比增长2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947元,同比增长10.8% 。
2012年面对经济下行的不利局面,荔湾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45.65亿元。尽管GDP增幅离目标10%尚有差距,但GDP“质量”不俗,其中民营经济实现增加287.05亿元,占GDP比重达38.5%。
荔湾2013年计划通过落实“3510”系列措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预期将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3510”指的是:“3个一”———制定一张《经济指标任务分解表》,建立一支招商队伍,完善“一条龙”服务平台;“5个库”———项目库、税源库、企业库、招商引资载体库、国有资产库;“10个十”———十个税收过亿的街道、十大优势产业、十大重点项目、十场专题招商会、十大招商载体、十大转型升级市场、十项配套政策、十大税收亿元楼宇、十大百亿企业、十件民生实事。
⑺ 荔湾区的历史文化景观写作文
1. 荔湾区的历史文化
1、十三行广州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闻名中外的千年贸易之都;而十三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和见证地。
十三行大致的位置为东至仁济路、西至杉木栏路,北至十三行路,南至珠江之间的区域。从1757年至1852年,十三行独揽我国对外贸易85年。
当时的清 *** 既然要开放广州对外贸易,但又要防止外国商人直接与中国商人做生意,于是建立和实施一种“以官制商,以商制夷”的措施,即指定一些商人作为中介同外国商人进行贸易,这些中介商人所开设的对外贸易的组织称为“洋货行”,俗称十三行。这样,偌大的中国对外贸易就集中在广州,由十三行行商居间贸易。
2、荔湾广场荔湾广场,位于广州市最繁华的黄金地段----下九路。是一座占地四万多平方米、拥有六层共十四万平方米的商场、两千多间商铺及八幢共一千六百多套豪华住宅,建筑面积共三十一万平方米,集居住、饮食、购物、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商住群楼。
从1995年开始有商家在此经营水晶半宝石产品,2001年开始形成专业半宝石水晶市场,目前发展成东南亚规模最大的半宝石系列商品专业批发市场。主要是以水晶半宝石为主,70%的商家来自海丰可塘,其余有来自江苏东海等地的。
主要以厂家直销批发为主,其次是个体经营者,有商家表示正向成品批发市场转型。种类齐全、产品丰富,有万余产品在此展示,年销售额达40—50亿元。
3、上下九步行街上下九商业街全长800米,有骑楼式建筑238间,建于20世纪初,是经国家商业部批准的广州市第一条商业步行街。上下九步行街上布满各中、高级百货公司,附近还有西来初地、华林寺、玉器圩、酸枝街、古董街等历史悠久的传统专业街,全国最大的农贸杂市一条街清平路更是享誉国内外。
上下九步行街自1995年9月30日开通后,经过10年的发展,日均人流量已达20万人次,周六日的人流量可达三四十万人次,每年黄金周日人流量高峰期可达60万人次。据了解,上下九步行街实际包括上九路、下九路、第十甫路三条街巷,全长1218米,共有各类商业店铺300多间数千商户。
4、西关大屋八和会馆,时尚跑酷一族和古色古香的西关大屋相映成趣。领略岭南文化一定要到西关,到了西关一定要看“西关大屋”。
西关大屋是清末豪门富商在这一带建造的“豪宅”,如今在宝华路、多宝路、宝源路、逢源路一带均能看到。从外至内,西关大屋的每一部分都颇有讲究。
西关大屋多为砖木结构、青砖石脚。西关大屋最典型的就是青砖石脚的外立面。
据说这些青砖产于东莞及清远一带,色泽以似碧玉者为贵。讲究的西关大屋青砖可以经数百年不磨蚀,砖缝之间连刀片也插不进去。
而石脚从地面算起高70厘米到100厘米不等,越高就越显身家富贵。西关大屋的门廊设矮脚吊扇门(又叫脚门)、趟栊、硬木大门三重门扇。
趟栊是一个活动的栏栅,用13或15条坚硬的圆木条(一般为红木或硬木)构成,横向开合故称趟栊。脚门和趟栊有通风和保安的功能,是为适应岭南炎热多雨的气候而特制的建筑构件。
西关大屋的大门是用红木或樟木等高级木材制造,厚约8厘米,门钮铜环,门脚藏石臼中,门后用横闩扣门,以防盗贼。西关大屋的结构可以用“三间两廊”形容:正厅后面是头房(或称长辈房),是长辈们居住之所,以明瓦、高窗采光。
头房后依次是二厅(饭厅)、二房(供儿子婚后与妻子居住)。二房又称尾房,是中轴线上最后的房间。
厅与厅之间以小天井隔开,天井上加小屋盖,依靠高侧窗采光通风。中轴线两旁主要有书房、偏厅、卧室和楼梯间等,大体上左右对称。
门厅右边一般设有小庭院,内栽种名贵花木,布置石山、石景、鱼池或荷花池,以供主人或来客游憩观赏。大屋两侧各有一条青云巷,取“平步青云”意。
青云巷又称冷巷、火巷、水巷等,具有交通(女眷或仆役出入)、通风、采光、排水、晾晒、栽花、清运垃圾等多种功能。耀华大街是如今保存最好的西关大屋片区之一 。
5、竹筒屋:广味不输西关大屋竹筒屋由于面窄,进深大(两者之比为1∶4至1∶8),形似竹筒而得名,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随着工商业发展和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广州竹筒屋应运而生。据介绍,如今竹筒屋比较集中的地方多见于市中心区,惠吉西路、盐运西、甜水巷和将军东、西街段更为集中和典型。
由于竹筒屋有低层、高密度、节约用地、邻里关系密切等优点,故成为广州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民居建筑。竹筒屋一般分前、中、后三部分,前部为门头厅或前厅,设单层神楼,供奉佛道神像和祖先牌位。
厅后为卧室,中部为过厅及卧室,过厅设楼梯可通二、三层。后部为厨房、厕所。
前、中、后三部分用天井分开。大门设三道,里面是双扇厚木门,中间是趟栊,外面是脚门,分别起着采光、通风和防盗作用。
室内地面铺设大阶砖,19世纪末竹筒屋仍保留传统特色,外观单层,内常置夹层,并设楼梯,石基砖墙,木构瓦顶。民国后由于西方建筑技术的传入,采用了混凝土梁和西洋建筑的局部装饰,出现了上设阳台的二三层平顶楼房。
2. 我心目中的荔湾区 作文800字
年,这个令人难忘的年份。在大年初二的早上,我们一家三口来到荔枝湾。只见沿街的树上挂满一串串灯笼,一座拱桥就像一道彩虹横跨在河涌上,桥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桥下则溪水潺潺,一条条古船穿梭在河中,船上还不时传来游客的赞叹声。这时,一阵阵锣鼓声震耳欲聋,我循声望去,只见荔枝湾涌边人山人海,一群舞狮正在表演,好不热闹!看着荔枝湾一日千里的变化,我真是心潮起伏、思绪万千……
荔枝湾又叫荔枝湾涌,荔枝湾涌严格来说不是一条孤立的河流,而是原广州城西,现今的荔枝湾、中山八路、黄沙大道、(北段)、多宝路(西段)、龙津西路一带的江畔湿地中纵横交错的水系的总称。
相传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派遣陆贾来广州向赵佗劝降,当时陆贾在今天的西村为驻地,且开始经营这一名胜。其后经过千百年来人工与天工的巧妙结合,成为广州着名的消夏游乐地。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随着广州城区的扩展,城市人口逐渐增加,荔枝湾河溪两面成为菜农、贫民聚居之地,居民为建房屋砍掉了荔枝树,再加上四十年代末期荔枝湾附近成为了广州市近代工业的基地,造成了河涌污染,水质持续恶化,再也难以适应荔枝树的生长。1958年。建立了荔湾湖公园,保留了部分湖泊和水道,河道仍能被通逢源桥,南至多宝桥,但水系的各条支流被填平变成街道;随着周围的工厂建立和人口聚居,荔枝湾水系已经沦为大污水池,1985年前后,荔湾湖至多宝桥的水道被覆盖;1992年,随着泮溪酒家至逢源桥的最后一段水道被覆盖,荔湾涌的名称彻底成为历史。1999年,荔湾区政协提出了关于“复建荔枝湾故道”的提案,并在2009年正式实施,1992年填埋的最后一段河道重见天日。2010年10月16日凌晨,荔湾湖的湖水被引入河涌,曾经的荔枝湾涌迎来新生。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荔枝湾涌变得格外耀眼。湖边的摄影师争着留下这美好的一刻,也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我走在湖边的小路上,一阵阵浓浓的花香扑鼻而来,我顿时感到心旷神怡、神清气爽,我在这一天看到了荔枝湾涌悠久的古典文化,实在让我流连往返。
复建荔枝湾涌是打造广州岭南特色最给力的一步,我相信,未来的广州将会变得更加灿烂!更加辉煌!
3. 荔湾区的特色景物
荔湾,旧称“西关”,因区内有“一湾青水绿,两岸荔枝红”美誉的“荔枝湾”而得名。明朝时,这里已是中国对外通商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口岸;清朝时曾有一百多年是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窗口,着名的外贸商端口---十三行的所在地。荔湾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积淀了独具特色和风格的地域文化,集古代近代和现代文明于一身,既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产物,也是岭南文化的典型代表。
(1)
荔湾区自古以来即是广州市最有名的商业繁华区之一。如今的荔湾更拥有“一街、二路”---上下九商业步行街,康王路和中山七、八路三个重要的商业地带。荔湾区是广州市的一个重要行政区,位于美丽的珠江河畔。辖区面积62.5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1万。悠久的历史渊源,灿烂的岭南文化,醇厚的人文风情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赋予了荔湾令人神往的独特神韵。
(2)
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建于清光绪十六年至二十年(1890-1894年),是当时广东省七十二县陈姓宗亲合资兴建的合族祠。1988年国务院公布陈氏书院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9年被辟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
(3)
海山仙馆:海山仙馆曾是当时坐落在荔枝湾的一座特大私人园林,是潘仕成的别墅豪宅。
(4)
西关古老大屋:是老广州人对市中心荔湾区内北起西村,南濒珠江,东至人民路,西至小北江这一带的称呼,这里古时位于广州城的西门外。这一带有许多典型的传统旧屋,人称“西关古老大屋”。这些老屋过去多是豪门富商的住宅,高大明亮,装饰精美。大屋两侧各有一条青云巷,取平步青云之意,这种巷又称冷巷、火巷、水卷等,有通风、防火、排水、采光、晒晾、交通、栽种花木等功能。
(5)
醉观公园:位于芳村山村河东岸,占地3.39万平方米。1984年12月由花木生产场改成。以花卉、盆景见长。园内建有假山和休息亭廊,以及有40多个品种的茶花园。它一个综合性区级公园,建园于1984年2月,全园由盆景园、茗木园、花卉园、儿童年游乐区等四个功能分区组成。
(6)
荔湾湖公园:是广州城历史悠久的水乡名胜。据考证,公元前200年已有荔枝湾。明朝“荔湾渔唱”列为羊城八景之一。
特产
(1)
王老吉凉茶:广州王老吉凉茶近200多年的历史,它秉承传统独家生产的王老吉凉茶被誉为“凉茶王”,是凉茶的极品,畅销海内外市场。
(2)
木雕:是广州雕刻的一种,素以工艺精巧细腻而闻名。木雕分为建筑装饰和家具雕刻两类。建筑雕刻多采用棒木制成,有厅堂花榻、门窗、屏风、神案等。
(3)
广州玉雕:工艺形成于唐代中后期,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其玉雕工艺品主要分为玉器首饰和玉雕摆件两大类。玉器首饰以名贵的缅甸翡翠玉料制作,目前已经形成光身碎件、花草和玉镯等三大类产品。
美食
(1)
清 平 鸡:被誉为“广州第一鸡”的清平鸡,首创于1981年,日销量从20只上升到1000多只,最高纪录是1996年中秋节,突破一万只大关。清平鸡皮爽肉滑,骨都有味。
(2)
牛杂店:第十甫路经常人头涌涌,为了一尝牛杂的美味,人们不惜排队买上一碗。
(3)
“娥姐粉果”创制于明代,历史悠久。开始时是广州西关的“茶香室”茶馆聘用的娥姐所创制,故以其名命名。
(4)
“同记鸡粥”:5元一碗的滑鸡粥粥绵鸡香,10元一小碟的白切鸡(33元/斤500克)配两碟蘸料,一碟是自制酱油调配的姜葱,一碟是鸡汤调的黄芥辣,净吃皮爽肉滑,清淡中自有丰腴,蘸佐料吃则风味各异,更添香口。
等等
4. 写荔枝湾的作文
荔枝湾文化休闲区处在荔湾老西关的核心位置,南汉以来在此设有不少离宫别苑。荔枝湾涌因“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美景而得名,周边拥有众多古迹名胜。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荔枝湾涌因生活和工业污水汇集变成臭涌,当时 *** 采取措施将其覆盖,形成荔枝湾路,而周边的古迹名胜则掩没在破旧的民居中。
根据省、市领导同志关于加快推进荔湾特色文化商业街区建设的重要批示精神,荔湾区委、区 *** 从提升文化引领的战略高度,整合岭南文化元素,坚持将治理荔枝湾涌与发展经济相结合,与修复水生态系统相结合,与改善民生相结合,与传承岭南文化相结合,大力推进荔枝湾文化休闲区建设。规划建设的荔枝湾文化休闲区总用地面积约58万平方米,通过对荔湾湖公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和升级改造,恢复荔枝湾历史风貌,打造城市文化名片。
荔枝湾随着广州城区的扩展,城市人口逐渐增加,荔枝湾河溪两面成为菜农、贫民聚居之地,居民为建房屋砍掉了荔枝树,再加上四十年代末期荔枝湾附近成为了广州市近代工业的基地,造成了河涌污染,水质持续恶化,再也难以适应荔枝树的生长。
荔枝湾在后来建立了荔湾湖公园,保留了部分湖泊和水道,河道仍能被通逢源桥,南至多宝桥,但水系的各条支流被填平变成街道;随着周围的工厂建立和人口聚居,荔枝湾水系已经沦为大污水池,1985年前后,荔湾湖至多宝桥的水道被覆盖;1992年,随着泮溪酒家至逢源桥的最后一段水道被覆盖,荔湾涌的名称彻底成为历史。新生:1999年,荔湾区政协提出了关于“复建荔枝湾故道”的提案,并在2009年正式实施,1992年填埋的最后一段河道重见天日。为了迎接亚运,荔湾湖的湖水被引入河内,荔枝湾恢复了从往的美丽。
荔枝湾,流淌于龙津西路、逢源路和多宝路,它是西关历史的见证,也是老广州水上生活的真实写照。
来到荔枝湾,最耀眼的当数它的水了。我玩赏过乌镇的小河,观赏过美丽的东濠涌,却从来没见过荔枝湾这样的水。荔枝湾的水真美啊,犹如一条长长的绿丝带,缓缓地飘向远方;荔枝湾的水真清啊,小桥、石栏、长廊,柳树、古榕倒映水中;荔枝湾的水真绿啊,微波漾起的绿波鱼鳞般发光,让人惊叹。深绿、浅绿、翠绿、墨绿、碧绿……各种不同的绿色在水中交错着,争先恐后,你拥我挤。
坐上小舫船,小舫船激起的微波打破了水的宁静——船开了,你仿佛就坐在水上,感觉到水的清凉。
这时,只要一抬头,便可以看到古色古香的西关大屋。古老的木门,青色的砖墙,墨绿色的瓦片,这就组成了西关大屋——充满了广州特色的民居。荔枝湾,正是集岭南水乡文化和古朴特色于一体。
美丽的荔枝湾,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古色古香,一个老广州的生活场面。真不愧“一湾清水绿,两岸荔枝红。”
5. 广州荔湾区芳村醉观公园景物作文
醉观公园不仅是一个景色秀丽、鸟语花香的公园,还是一个令人留连忘返的地方。
公园里分风景区和鸽子林两个景区,风景区的中间是一个清澈透明的人工湖,水底里水草的游鱼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湖里的水草经常被风吹得翩翩起舞似的摇来摇去,水里的鱼虾成群结队游来游去,不时翻起一朵朵浪花儿,不时又聚在一起说悄悄话,让人羡慕不已。
湖边的美景真是太美了!湖边长满了许许多多、五颜六色的鲜花,它们吐蕊展瓣、争奇斗丽。红的象火焰一样鲜艳,黄的像金子一样耀眼,粉的像晚霞一样迷人。我最喜欢的是那一棵三角梅,它长长的树枝上长着一朵朵红艳艳的花朵,一朵挤着一朵,一朵比一朵鲜艳,远看象一个个火球在空中摇来摇去。走近看,像做错事的小姑娘,涨红着脸,含羞答答地笑着。
风景区实在。醉观公园不仅是一个景色秀丽、鸟语花香的公园,还是一个令人留连忘返的地方。
公园里分风景区和鸽子林两个景区,风景区的中间是一个清澈透明的人工湖,水底里水草的游鱼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湖里的水草经常被风吹得翩翩起舞似的摇来摇去,水里的鱼虾成群结队游来游去,不时翻起一朵朵浪花儿,不时又聚在一起说悄悄话,让人羡慕不已。
湖边的美景真是太美了!湖边长满了许许多多、五颜六色的鲜花,它们吐蕊展瓣、争奇斗丽。红的象火焰一样鲜艳,黄的像金子一样耀眼,粉的像晚霞一样迷人。我最喜欢的是那一棵三角梅,它长长的树枝上长着一朵朵红艳艳的花朵,一朵挤着一朵,一朵比一朵鲜艳,远看象一个个火球在空中摇来摇去。走近看,像做错事的小姑娘,涨红着脸,含羞答答地笑着。
风景区实在是令人陶醉,但鸽子林的鸽子更是惹人喜爱。
鸽子林是一个小公园。那里有山有水,有花有树。。我们还没走进鸽子林,林内就传来熙熙攘攘的人语声、唧唧喳喳的鸟声和隐隐约约的流水声,浓郁的花香也扑面而来。这里有许多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他们穿着色彩缤纷的服装。有的像一只蹦蹦跳跳的小猴子在草地上玩耍,有的像一只只的蝴蝶扑来扑去地跟小鸟玩耍。首先出来迎接我们的是一群鸽子,它们对着我发出“咕咕”声并不停点头,好像是在说:“欢迎你,小朋友”。它们有白的、黑的、灰的、黑白相间的。我把早准备鸟食拿了出来,双手慢慢地托起鸟食,再轻轻地散落在地上。一群鸽子蜂拥而上,张开嫩红的小嘴大口大口地吃着,不一会儿鸟食吃完了,小鸽子们都不情愿地飞向了蓝天,它们把我的心也带上了蓝天,留在了醉观公园。
醉观公园这里是潺潺流水,那里是鸟语花香;这里古香古色的仿古建筑,那里是茵茵的野草欲滴;这里是花儿遍地,那里是。。如此美丽诱人的醉观公园,怎么不让人留恋、如痴如醉呢?
6. 荔湾的历史建筑及介绍(多少字都行,不一定原创)
荔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岭南文化的中心地。荔湾作为广州市的中心城区,文化是最大的优势。它位于广州市西部,地处广州老城区范围,因历史上位于广州城西门之外,故俗称“西关”。秦汉以来就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孕育了辉煌灿烂的西关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西汉大夫陆贾为劝说南越王赵佗归汉南来羊城,其建造的泥城是荔湾历史上较早的地名。“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的千年名胜荔枝湾,留下了历朝王侯将相的足迹,“荔湾”也由此而得名。
历史留存为数众多
西关历史上因其地理位置而成为岭南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和重点发展地,现代保留有较多的岭南文化历史留存。清末民初广州传统民居西关大屋、百粤祠冠陈家祠、西方古典建筑的巨型博物馆沙面等为代表的建筑文化中外闻名;广州酒家、陶陶居、莲香楼等百年老字号为代表的饮食文化使荔湾享有“食在广州,味在荔湾”的美誉;上下九商业步行街、清平中药材市场,各色古玩街延续着昔日商贸的繁华;印度禅师达摩来华登陆传教的西来初地标示着禅宗文化的开端;名伶荟萃、演出活跃使荔湾享有“粤剧曲艺之乡”的赞誉。
麻石街巷凸显岭南特色
走入荔湾,展现在面前的是基本完整的旧城风貌和大量岭南特色历史建筑。麻石铺砌的街巷里,中西文化交融的开放性和多元兼容的岭南建筑比比皆是,西关大屋、竹筒屋、骑楼茶楼、西式建筑、庙宇宗祠建筑等多种类型的传统建筑。辖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内控文物单位12处,其中陈氏书院是岭南文化上升期的岭南建筑代表作。传统的城市格局和传统建筑为保护和弘扬岭南文化提供了重要载体。
7. 周记写历史、文化、景色的旅游景点400字
陈家祠 (历史博物馆)。如果你姓陈,可以免门票。门票好像是20 广州石室教堂 宝墨园:位于番禺沙湾镇紫坭村,建于清末,占地五亩,毁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一九九五年重建,历时六载,扩至一百多亩,集清宫文化、岭南古建筑、岭南园林艺术、珠三
旅游景点周记历史,文化,景色
陈家祠 (历史博物馆)。如果你姓陈,可以免门票。门票好像是20 广州石室教堂 宝墨园:位于番禺沙湾镇紫坭村,建于清末,占地五亩,毁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一九九五年重建,历时六载,扩至一百多亩,集清宫文化、岭南古建筑、岭南园林艺术、珠三
8. 写荔枝湾的作文
游荔枝湾我和妈妈一起去荔枝湾游玩。
感受到的不仅是那种传统的民间小吃风味,还有的是那种古代的民族气息。 吃饱喝足后最适合散步了,荔枝湾湖公园再适合不过了。
公园中有一个特别大的湖,这个湖便是荔枝湾涌的中点站。你可以沿着湖边往上走,你就会被碧绿的树林迷住。
你也可以沿着湖往下走,随着水流,也会被清澈的湖水和小河左右两边的古代风格的建筑所迷住。 河的两边都是一些民国时期的一些大老板、有钱人建的房屋,墙宽厚约三分米,还有许多当代的稀世珍宝。
例如说,一座凉亭。里面的椅子、桌子、柱子都是用十分细腻的汉白玉建造的。
而且,椅子和桌子的底部都与亭子相接。这说明了这个亭子是用一块特别大的汉白玉所建的。
经过雕刻、打磨等过程才造出来的。 跟着小河走就可以到达地铁站,你的荔枝湾游便到这里结束了。
9. 请介绍一下荔湾湖公园的历史
荔湾湖公园位于广州市西关荔枝湾泮塘地区,东至龙津西路;南至西关上支涌下游;西至黄沙大道;北至中山八路。历史上此地曾广植荔枝,河涌交错,名园胜迹荟萃,是着名的风景名胜地,至今附近仍保留不少古迹,有仁威庙、文塔、陈伯廉公馆、小画舫斋以及一九九八年在公园内(原址)复建的清代名园海山仙馆。
公园建于一九五八年春,总面积27.8公顷,湖面占60%。由小翠湖、玉翠湖、如意湖、五秀湖组成。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已形成一个集游览、文体、娱乐、休息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日益成为群众喜爱的优美园林,是荔湾区人民情有独钟的绿化宝地,现每年进园人次950万人次,平均每天进园人次2.6万人次,其中又以老人居首位(均是优惠或免票进园)占进园人次的86%。
近两年,在市、区 *** 的大力支持下,乘着"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的东风,公园的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不少因为资金缺乏而荒芜数年的地方,今天已随"一变"、"三变",而旧貌换新颜。
为充分利用荔枝湾丰富的人文景观,发展荔湾区商贸旅游事业。荔湾区 *** 投资数百万元,在公园五秀湖畔复建清代名园海山仙馆,海山仙馆设计融汇了中西建筑精华,更显新颖、别致,整座建筑与湖滨林木浑然一体,令人感觉面目一新。馆内常年举办各种花事、文化艺术展览。
荔枝湾素以景色优美,地方色彩浓厚而闻名遐尔。近数十年,由于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污染,荔湾涌逐步变成一条臭涌,严重污染了环境,破坏公园景观。一九九九年,荔湾涌列入市 *** "一年一小变"的整治项目,经过整治的荔枝湾涌,截断了污水的流入,保留了公园段600米的明涌(沿涌可出珠江),涌两岸重新进行绿化规划,以种植荔枝为主,共种荔枝树200多棵,营造"一江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的旖旎风光,并种上一定数量的岭南特色乡土树,如细叶榕、大叶榕、木棉、红花楹、龙船花等,使今日的荔枝湾既保留原有的历史风貌,又具有现代园林的特色。
位于荔枝湾风情街的公园南门内庭,面积4800M2,西临荔枝湾风情街,玉翠湖环抱内庭,今年为配合荔湾区民俗民居风情区的建设,进行全面的改造,拆除溜冰场及大型仿古火车等游乐项目,维坡填土进行绿化造景,并铺砌花岗岩广场,安装古色栏杆,满洲窗门,使改造后的景区充满浓厚的西关风情,成为名副其实的西关风情岛。
我园如意湖九亩塘位于黄沙大道内环路沿线,面积7000M2,由于资金缺乏,一直荒芜着。今年,为配合市政"三年一中变"的内环路沿线景观整顿,在区 *** 的支持下,对九亩塘环境进行改造,全部是绿化植物造景,种植荔枝树40多棵,突出了荔湾特色,种木棉树、橡树、大王椰子等高大的乔木,形成美丽的天际线;到处绿草如茵,奇花争艳,昔日的荒地,今日成为内环路沿线一道美丽的风景。
⑻ 广州哪里的工业区最多最集中
广州白云区工厂最多,因为是以城带郊的中心城区,工作机会是很多的。
白云区是广州第一生产制造区同时也是珠三角中基层人才最密集的工业区,其中有大小工厂4万多家,可以说是广州工厂最集中一个区。2017年12月14日,获评中国工业百强区。
(8)荔湾工业产品多少钱扩展阅读
白云区,隶属于广东省广州市,位于广州市城区北部,东邻增城区,西界佛山市南海区,南连荔湾区、越秀区、天河区、黄埔区4城区,北接花都区和从化区。总面积795.79平方千米。
白云区名称来源于境内的白云山。三元古庙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第一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三元里人民在三元古庙前誓师抗英,写下了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自发斗争并取得胜利的第一页,为广州市、广东省以及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截至2016年,白云区下辖18个街道、4个镇,户籍总人口94.36万人。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640.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7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34.0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271.02亿元。
2017年12月14日,获评中国工业百强区。
参考资料白云区_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