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米13一天出货量有多少
5000台
5000台。小米13是2022年官方新发布的手机,因良好的性能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喜爱,每天能卖出5000台。
⑵ 晒千亿家底要赌一把,雷军哽咽:造车是我创业的最后一战
“只要我们愿意,我们都可以做到。”——小米CEO&电动 汽车 CEO雷军
“年轻人第一辆电动 汽车 要来了!”小米宣布造车之后,网友们感慨道。
那么,问题来了,“年轻人第一辆电动 汽车 ”会是怎样一个名字呢?什么时候能够到来呢?这辆车的售价会有怎样的惊喜呢?……2021年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上,雷军没有给出答案,但却给出了无限想象。
关于造车,雷军赌上了一切
关于造车,雷军讲述了与马斯克的故事。雷军透露,2013年曾经两次拜访马斯克,并且成为了特斯拉的车主。“我们干得好像都是别人能干的事情,而马斯克干的事是别人想都想不到的!”雷军曾如此感叹道。
雷军确认造车:手握千亿现金,不造车就愧对米粉
雷军透露,2021年一月份,董事会曾建议研究电动 汽车 的前景。对此,雷军一开始是非常抗拒的。因为小米好不容易将手机业务做到今天,好不容易成为世界第三,而这场仗还没有打完,造车可能会带来更大风险。
而在这样抗拒情绪下,小米从2021年1月15日小米开始认真调研造车。
在造车这件事上,小米在75天之内进行了85场业内拜访沟通,与200多位 汽车 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度交流,进行了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2次正式的董事会讨论。最终小米决定造车。
这将是雷军人生中最后一次创业项目。
“接下来将会压上所有声誉和成就来为小米 汽车 而战。”雷军表示。
为何造车,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这年头,高 科技 公司不造个车似乎已经非常OUT了。小米宣布造车之前,网络、阿里、华为、苹果等 科技 公司已经相继传出了造车的传闻。网络则是已经板上钉钉,与吉利联手,成立了 汽车 公司——集度。
苹果造车传闻已久,甚至一度传出了其合作厂商。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曾预测苹果最快将在2025年发布Apple Car,定位在非常高端的车型。
华为虽然一再宣布“华为不造车,而是使 汽车 制造商能够制造出更好的 汽车 ”,但可以看出其在 汽车 产业链的布局已经非常深。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3月5日,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终端有限公司、华为终端(深圳)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名下,以“ 汽车 、自动驾驶、雷达、地图”为关键词,已经达到357条专利。
除此之外,同为手机厂商的OV也对 汽车 表示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为何此时大家纷纷对造车充满了兴趣呢?
除了技术层面, 汽车 工业面临着百年一遇的大变革,让造车门槛大大降低, 汽车 智能化、软件定义 汽车 成为了可能,更是让这些本身在软件和计算力方面有着天然优势的高 科技 企业,看到了希望。
不仅如此,智能电动 汽车 是个充满想象力的赛道。来自IHS Markit的报告预测,到2025年,全球 汽车 市场智能 汽车 的渗透率将提升到60%;中国市场的智能 汽车 渗透率将达到75%,高出前者1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未来四五年,中国新能源 汽车 需求将出现全面爆发。
如此“蓝海”市场,更是让资本市场兴奋不已。从目前已经上市的新能源电动 汽车 企业来看,公司市值均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据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全年特斯拉市值涨幅近7倍;造车新势力蔚来市值甚至曾经一度超过有着上百年 历史 的宝马;小鹏、理想股价则实现了翻几番的增长。而网络在宣布造车之后一个月,股价上涨了67%。这将是谁都不愿意错过的风口。
而对于小米来说,这则是百年一遇的 历史 机遇。
从小米财报来看,从成立之初直到2020年小米年收入实现着不断的增长。雷军称小米10年时间能够实现这样的收入,绝对创造了商业史上又一个奇迹。而“造车”将是小米寻找营收不断增长的第二增长曲线,也是小米“生生不息”的又一动力源泉。
管理思想大师查尔斯·汉迪曾说过,如果组织和企业能在第一曲线到达巅峰之前,找到带领企业二次腾飞的“第二曲线”,并且第二曲线必须在第一曲线达到顶点前开始增长,弥补第二曲线投入初期的资源消耗,那么企业永续增长的愿景就能实现。
媒体报道,中信证券分析师也指出,随着小米在智能手机业务逐渐触及天花板,估值跟着受限,必然要寻找在智能领域全新的增长点。而从目前的市场情形来看,新能源智能 汽车 无疑是未来发展的主要风口之一。
此前,小米实现的是“手机+AIoT”的万物互联,而此后,小米将实现的是“手机+AIoT+ 汽车 ”的万物互联。小米将在原有的基础上将会画下更大盘子。
不仅如此,无论是从跟进还是声量上来看,迫于行业压力,小米造车也是个“不得不”的决定。毕竟华为在“造车”方面已经深入产业链核心,小米已经晚了一两年。
箭在弦上,整装待发
在此前某次采访中,雷军曾评价自己是“极度保守下的极度冒进”,“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小米推进的速度是极快的,而在风险不可控的时候我们非常小心。”
对于确定的智能电动 汽车 赛道,小米需要解决两个难题:资金和技术。
据了解,小米已经手握了千亿元资金入局 汽车 赛道,最新财报显示,2020年现金储备量已经达到1080亿。根据公告,小米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
蔚来 汽车 CEO李斌曾表示,没有200亿不要造车。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200亿是远远不够的。从蔚来、小鹏和理想的报表来看,其分别累计融资总额分别为835亿元、458亿元、362亿元。已经成立五六年的蔚来至今为止仍未亏损状态,财报显示2020年蔚来净亏损为53.04亿元,自成立至今累计亏损已超300亿元。
可见,造车还需要准备足够充足的弹药。而这对小米来说,这不是太大的难题。雷军更是霸气地说了句:我们亏得起。
但难的是更强的技术积累。据悉,小米已经开始了相关技术积累。据智慧芽数据显示,目前小米集团与 汽车 有关的专利已达834件,小米 汽车 相关专利中发明专利超过96%,领域集中在无线通信网络、电数字数据处理、数字信息传输、图像通信、交通控制系统、距离测量、导航等领域。
根据智慧芽专利价值分析称,新能源车中特斯拉专利价值超过2亿美元,蔚来 汽车 专利价值1864万美元,小米 汽车 相关专利的价值超过1亿美元。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小米目前的技术积累主要在车联网以及车载服务方面,而自动驾驶等方面还有欠缺。小米在智能电动 汽车 方面的专利与车企相比还有些距离,有待提升。
“只要我们愿意,我们都可以做到。”雷军在发布会上给了大家信心。
小米造车 谁最紧张?
毫无疑问,新能源 汽车 市场在未来一定不止千亿规模,但忽略时间因素的趋势论就是耍流氓。
换句话说,这是绝对趋势,燃油车也必将成为过去时,但目前购买新能源 汽车 的人群还没有形成巨大的规模,预计五年内,车厂还是在抢夺一个“小蛋糕”。
据不完全估计,截止目前蔚来 汽车 全系累计交付达到8.8万辆,理想 汽车 累计交付超4万辆,小鹏 汽车 全系累计交付超5万辆,而燃油车的全年交付是千万辆级别。中国的目标是,2025年新能源 汽车 新车销量占比才能够达到25%左右。万里长征才刚开始。
所以,如果小米发布 汽车 ,那一定会影响目前整个新能源 汽车 的盘子,尤为紧张的应该是定位相当的小鹏 汽车 、以及大众系列电动车,甚至是五菱宏光MINI EV。
而五菱宏光MINI EV的销量已经突破20万,相当于4个小鹏 汽车 的全品牌交付,价格屠夫才是真正的王者。小米有没有可能拿下这个“发烧”的市场,能不能成为智能 汽车 的“拼多多”,某种意义上决定了这场战役的成败。
小米造车的逻辑也在这里,这些恰恰是小米擅长的东西,毕竟他的使命是为年轻人造东西,供应链管理和成本把控,一定会交出雷军常说的“价格厚道”的智能 汽车 ,小米未来会像卖智能音箱、空调电视那样低毛利卖智能 汽车 。
参考资料:
盘点LatePost《小米确定造车》
电子信息产业网《小米造车再陷“罗生门”》
彭博商业周刊《手机厂商为何纷纷选择造车?》
南方都市报《“造车”后半场智能化竞争加剧!华为腾讯网络相继入场》
地产三哥《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恒大 汽车 花了多少钱造车?》
相关阅读:
小米手握千亿现金流备战2021员工人均年薪45万元
静静/文
同一天,小米和腾讯均发布了其2020年度财报。虽然处于不同赛道,但难免被拿来比较。腾讯营收和利润自然是不在话下,小米与自身相比,也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双增长。尤其是小米在境外市场的增长最为迅猛,同比增长了34.1%。而且境外收入占比也将近50%,难怪雷军喊出:“小米已经成为已成为一家真正的全球化公司!”
纵观小米财报,各项业务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数据也是超出了市场预期。尤为注意的是小米还实现了超过千亿元的现金储备,可以直接买下一个360。可见,小米已经做好血战2021的准备。2021年手机市场注定是个血雨腥风之年。
关键信息:
1、2020年小米集团收入2459亿元,同比增长了19.4%;净利润130亿元,同比增长12.8%。
2、2020年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464亿台,同比增长了17.5%,ASP为1039.8元,同比增长6.1%。
3、2020年小米境外收入1224亿元,同比增长34.1%,占总收入的49.8%。
4、2020年小米研发投入93亿元,同比增加了23.5%。
5、2020年小米有22074名全职员工,薪酬开支总额为人民币99.15亿元。
向高端爬坡ASP实现同比增长
2020年小米手机收入达1522亿元,同比增长了24.6%,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464亿台,同比增长了17.5%。同时,小米还披露了一个数据:2020年中国大陆定价在3000元以上或境外定价在300欧元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1000万台。而小米全年ASP(平均售价)也实现了同比增长,6.8%为1039.8元。
根据小米以往财报,小米智能手机ASP在2020年第一季度首次突破了千元,达到1038.0元,二季度也实现了持续上升,第三、第四季度均超过了千元,从而实现了2020年的同比增长。
这一年也是小米摆脱价格束缚,冲向高端市场的元年。
2020年年初,小米发布了冲击高端市场的首款产品,小米10系列,小米方面透露,在京东618购物节期间,小米10获得3500元-4500元价位段销量冠军。而年底推出的高端旗舰机型小米11也在上市21天内销量突破了100万。
可见,小米的双品牌策略初见成效,但小米向高端爬坡的速度还有上升空间。
硬件占比过高 利润难有突破性增长
财报显示,2020年小米智能手机业务收入1522亿元,IoT以及生活消费产品收入621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61.9%和27.4%,两者已经占总营收的89.3%,将近90%。
而众所周知,小米早在2018年就提出“硬件综合税后净利率永远不超过5%”的承诺,而2020年小米硬件综合税后净利率依然小于1%。
这意味着在利润方面,小米很难仰仗硬件能有突破性的增长,而只能寄希望于互联网业务。但小米的互联网业务占比未有较大增长。
境外收入增加 全球优势凸显
2020年小米境外市场收入1224亿元,同比增长了34.1%,占总收入的49.8%,将近50%,难怪雷军喊出:“小米已经成为已成为一家真正的全球化公司!”
财报显示,截止2020年12月31日,小米的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根据Canalys统计,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在全球54个国家和地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在前五名。
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市占率在欧洲市场连续三个季度排名前三。而欧洲市场也是国内手机厂商竞争的战略高地,尤其是华为逐渐从市场“退出”之后,OPPO在2019年进入欧洲市场,vivo也在2020年正式进入欧洲市场。
来自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欧洲智能手机市场,华为手机出货量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大跌43% 。而华为空余出来的市场份额被小米、OPPO所接盘。
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手机在欧洲市场出货量大增85%,全年数据更是增长90%。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功劳是小米在西班牙和意大利市场接下了华为过去的市场份额,这也让小米成为了欧洲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
小米境外市场收入占比近50%,但小米境外手机销量却超过了70%。
来自第三方数据(IDC)显示,2020年小米在中国市场手机销量为3900万部;而小米2020年全球销量为1.46亿台。这意味着小米境外手机销量1.07亿,占比73%。
如此推算,只占总销量30%的国内市场却贡献了超过50%的收入,而国外超过70%的销量贡献了近50%的收入。这意味着,小米大部分高端智能手机都销往到了国内市场。
手握千亿现金流备战2021
来自财报显示,截止2020年第三季度小米的现金流还只有755亿元,小米一个季度就增加了325亿元现金流。为血战2021年做好了准备。
2021年中国手机市场注定会是血雨腥风的一年。OV、小米、iQOO、一加等均向高端发起了冲锋。第一季度还未结束,OPPO发布了年度旗舰FindX3,据称OPPO投入了巨大营销资金来推广该产品;而一加也推出了冲向高端主流市场的一加9系列,有人透露一加在该款手机的营销投入甚至超过了一加此前一年的投入。
小米财报也显示,2020年小米销售以及推广开支增加了40.1%至145亿元。主要是由于宣传与广告开支,增加了63.2%,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地加强推广高端智能手机以及提高品牌知名度。
在好的产品基础上,得声势者得市场,每一分的声势都离不开强大的资金推动。
人均年收入约为45万元 腾讯81万元
同一天,小米和腾讯均发布了其2020年度财报。虽然处于不同赛道,但难免被拿来比较。
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小米拥有22074名全职雇员,其中15363名雇员持有以股份为基础的奖励(股权激励占比69.59%),而小米的薪酬开支总额(包括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为人民币99.15亿元。
由此推算,小米人均年薪约为44.91万元,人均月薪3.74万元。
腾讯2020年有85858名员工,其中总酬金成本为人民币696.38亿。简单平均一下,员工人均年薪高达81万,月薪平均6.76万。
小米员工仅为腾讯员工年薪一半。
⑶ 小米到底有多少产品
小米所有产品如下:
手机、手机卡。
电视、盒子、蓝牙手柄。
路由器、平衡车、空气净化器、体重秤、血压计、水质检测笔等智能硬件。
移动电源、插线板。
耳机、音响。
电池、存储卡。
保护套、后盖、贴膜和一些小配件。
服装、箱包等周边产品。
米手机的现研发的主要产品有,小米M1、小米手机青春版、小米手机1S、小米手机1S青春版、小米手机2小米手机2S、小米手机2A、红米手机1、小米手机3、小米4、小米note等[2]
米Note也是小米在“红米”之后,推出的又一个手机产品系列。小米董事长雷军一直在用小米Note和苹果的iPhone6Plus进行对比,这也可以看出,小米Note是被定位为与当前最顶级手机进行竞争的产品。
小米Note使用了5.7英寸1080P屏幕,比5.5英寸的iPhone6Plus还要大,采用了金属边框加双面曲面玻璃的结构,正面是2.5D玻璃,背部是3D弯曲玻璃。在硬件上,小米Note采用骁龙801处理器搭配3GB RAM,1300万像素索尼堆栈式主摄像头,并且支持HiFi音效。
在定价上,小米Note终于突破了小米以往旗舰手机1999元的定价规律,16GB版本定价2299元,64GB容量版定价2999元,于2015年1月15日上市。
小米Note在普通版之后还有顶配版,采用高通目前最强的骁龙810处理器,4GBRAM,64GB的机身存储空间以及2K分辨率屏幕。小米将其称为“目前最为强大的智能手机”。从小米Note和小米Note顶配版的售价来看,小米终于改变了以往以“性价比”为最大卖点的模式,开始进入更为高端的市场当中。[3]
014年7月22日下午,小米科技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2014小米年度发布会,正式发布新一代4G手机“小米4”,并推出穿戴式智能设备小米手环。发布会上详解小米4不锈钢金属边框的复杂工艺,称之为“一块钢板的艺术之旅”。[4]
小米4采用5英寸1080P屏,搭载四核2.5GHz处理器,3GB内存,3080mAh锂离子电池,拥有800万、1300万前后置摄像头。小米4共有16G与64G两个版本。[4]
此次小米4手机采用不锈钢金属边框,极大提升了手机质感和使用品质。雷军在发布会上详细介绍了不锈钢金属边框的复杂工艺—从一块309克的钢板,经过40道工艺制程,193道精密工序,加工过程长达32小时,最终形成19克的精致边框。[4]
小米3采用 NVIDIA Tegra 4 四核1.8GHz 全A15架构28nm 制程工艺
内置72颗 NVIDIA GeForce 图形处理核芯全面支持最新3D游戏特效
⑷ 小米是如何成功的
在刚刚过去的第二季度,小米手机业务出货量2316万台,创造了小米公司有史以来的最高季度手机出货记录。曾经有业内专家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手机公司,销量下滑之后能够成功逆转。但是小米做到了。我们为什么能够逆转?
我在誓师大会后给全体员工写了一封信,有不少媒体也刊载出来了。总的来说就是:
一、始终坚持技术创新,以用户为中心推动精细化管理
二、新零售模式升级,线上线下成功联动
三、三年投入终见成效,国际业务爆发成长
我们为什么能够逆转?本质上是小米模式和小米价值观的胜利!
小米创办七年来,无论是早期震惊世界的超高速发展,还是经历战略调整后的再度崛起,都充分证明了小米模式强大的生命力。
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和用户交朋友,始终坚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始终坚持“真诚与热爱”的价值观,必然能赢得用户,赢得市场!
今天的成绩来之不易,感谢米粉们长久以来给予我们宝贵的信任和认可,感谢所有合作伙伴们的鼎力相助,更要感谢小米13000多名员工的浴血奋战,以及员工家属们的理解与支持!
手机市场的竞争依然惨烈,我们的征途才刚刚开始,要想保持持续的增长,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小米价值观,不断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要让工程师们大胆去想,放手去做,对于探索,我们不设边界,对于投入,我们不设上限。未来一年,我们在手机业务上还需要招募上千名研发人才,进一步壮大创新力量。
年初,我就告诉大家,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并定了一个“小目标”,销售破千亿。目前看来,今年实现的把握很大。小米的新篇章才刚刚揭幕,已经预示了风光无限的未来。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⑸ 小米这个小部门,6年干出30亿,怎么做到的
原标题:小米有品众筹6周年案例 | 众筹总金额超30亿,我们为什么能做到?
单场众筹金额超5500万、总众筹金额超30亿、总参与人数超270万……
这是小米有品众筹在6周年之际交出的成绩单。
数字永远不会说谎,但数据又无法代表一切。对于用户、厂商、小米有品众筹而言,这些数字,还代表着温暖人心的故事和热腾腾的文化。
在小米有品众筹6周年之际,和大家分享一位特别商户 – 云米,他们和有品众筹一起走过了5年,他们也陆续在这里出过多款爆品,我们来听听他们一路走来的故事。
"小米有品众筹的火爆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原本15天的众筹,4天就结束了,就是因为产能满足不了。"时至今日,云米谈到2017年试水参加小米有品众筹时,仍然是兴奋并遗憾着。
成立于2014年的云米给自己的定位是“全屋互联网家电开创者”,希望以“家电新物种”的视角,重新定义家的未来。
在小米有品众筹上线4天,它的云米智能即热饮水吧(4L)就售出了8000台,众筹金额约400万,远远超出了预期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云米参与众筹的时候,众筹市场基本过了最狂热期。同时,由于市面上没有可参考的类似产品,云米团队也不知道众筹结果会怎么样。
“当时想,15天能完成5000台的目标就很不错了。结果上线3天卖完了,后来盘点了下整个交付周期的产品,追加了3000台,然后1天就抢完了,只能提前结束众筹。”
现在分析当时在众筹上取得成功的原因,云米团队认为,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找到了消费者痛点。众所周知,常规饮水机中的水如果低于80度就会自动加热,这不仅耗能,也不 健康 。因为对人体来说,反复加热的千滚水硬度会比较高。而云米的这款众筹产品则利用创新的技术,使水从常温到99 只需要3秒左右。
同时,云米团队还基于消费者的用水需求,提供了常温、温水以及鲜开水,三挡常用水温,让消费者一键就能快速获得想要的水温。
云米团队同时坦言,来自小米有品的帮助也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从产品的ID设计,结构的改善,配色的参考到功能按键体验,包装要求,APP开发等,小米有品全程参与了产品的打磨,给了众筹产品更多的方向。"
这也为云米在产品创新上打开了一扇窗。“基于这次众筹的成功,云米也从其中总结了不少经验,不断给消费者提供更多创新的产品,也在小米有品上打造了非常多的爆款。”
在参与小米有品众筹前。不少大型综合电商平台也推出了自己专属的众筹频道。
但在和小米有品合作后,云米迅速感受到了这个平台氛围的独特性。比如这里有着最精准、最懂产品的米粉。他们会对任何感兴趣的产品进行研究,通过各种参数对比,判断产品的优劣。这也意味着,只要是高品质的产品,无论背景是否深厚,都能脱颖而出。
与此同时,小米有品还会和企业一起打磨产品。比如,为了云米智能即热饮水吧众筹的成功,小米有品众筹团队不仅全程深度参与产品外观,结构,外包装的优化,还和云米团队一起去工厂跟进整个交付进度,确保用户及时拿到产品。
如果仅从流量规模上看,小米有品相比其他众筹平台可能不占优势,但用户的精准性、平台、用户、厂商相互信任的共生关系,却让小米有品众筹成为厂商的乐园。用云米团队的话说,“小米有品众筹的产品代表着最厚道的价格、最潮的外观,用户只要有需求,基本是可以闭着眼睛买的。”
在智能即热饮水吧上尝到甜头后,云米此后的很多产品都选择在小米有品众筹上发售,产品类型也从客单相对较低的小家电扩展到大家电。比如今年上线的的云米自集尘扫拖机器人,解决了早期扫地机器人清扫路线不合理、避障速度慢、灰尘过滤不彻底,垃圾需要频繁清理等诸多痛点。
在产品品质、需求满足和平台氛围的共同推动下,云米在小米有品上推出的每款产品几乎都获得了不错的销售反馈。最新的例证是,其最新推出的云米AI智目吸烟灶套装众筹金额超过了800万,云米自集尘扫拖机器人、云米AI新风速烘智能双投放洗烘一体机等产品的众筹金额也超过了500万。
"小米有品对于创新型产品有着非常好的生长土壤。"对于小米有品平台巨大的商业潜力,云米团队成员如是说。
事实上,云米的成功并非孤例。
从2015年7月在"米家商城"上线算起,小米有品众筹已经走过整整六年的时间。截止2020年底,总共发起过655期众筹项目,总参与人数达到274万,筹资额高达30.3亿,几乎全部众筹项目都获得了预期中甚至超预期的结果。
除了产品本身的品质保障之外,来自小米有品的支持同样不可忽略。如前所说,直至今天,云米团队仍然对小米有品的全程参与印象深刻。
除了单纯的平台上线支持外,小米有品团队本身的产品理念也在后面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推动了大量爆款商品的产生。
比如,在如何用产品撬动用户上,小米有品也为合作伙伴提供了不少有效的建议。在小米有品团队的指导下,云米的一款冰箱在外观设计上增加了屏幕元素,可视化的特色成了这款产品的一大亮点。
再比如,在云米AI新风速烘智能双投放洗烘一体机这款产品上线前,小米有品团队和云米团队为了控制面板下的一个进风小槽的设计,用了6个月的时间,先后改了三版。“传统的进风小槽都是隐藏式的,但我们为了让技术变得可视化,做成了一个蜂窝状,让用户可以看到。”
云米只是缩影,它的背后还有更多从小米有品上茁壮成长起来的企业。从它们的成长故事中你会发现,小米有品此刻并不只是一个分销货品的平台,它甚至像一家陪伴合作伙伴成长的风投机构。
与真正风投机构的微小差别,或许只在于它不投入真金白银,但却会在需求洞察、产品定位、流量扶持、市场打法等多个维度不断为初创企业提供支撑,助力它们加速成长。
在新产品和新品牌犹如过江之鲫的新消费时代,那些坚持产品思维和用户思维的创业者们亟需小米有品这样的角色。小米有品不仅将这些被发掘出来的潜力股扶上马,还尽力全方位地将它们送一程。
相信小米有品,相信小米有品众筹;
相信“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理念;
相信小米有品的赋能体系;
相信我们,一起持续进化,一起做爆品,助你做赚钱又值钱的公司。
⑹ 请问小米一天的生产量平均是多少台手机呢
一个中小型的OEM工厂,一条生产线每天保守估计也有1500-2000台吧.10条线就是20000台左右
求采纳T_T
⑺ 小米公司什么时候成立目前为止总共有几款手机产品
嗨!
小米公司正式成立于2010年4月,是一家专注于高端智能手机自主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小米手机、MIUI、米聊是小米公司旗下三大核心业务。“为发烧而生”是小米的产品理念。小米公司首创了用互联网模式开发手机操作系统、60万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的模式。
目前为止总共有手机:小米1,小米1S,小米1S青春,小米2,小米2S,小米2A和红米手机
更详细的描述问题有助于网友理解你遇到的麻烦,帮助你更准确的解决问题。谢谢你支持小米手机!
⑻ 小米生态链新“王炸”!5天众筹23000多台!青岛第五元素迎风起
小米公司自从凭借手机在国内 科技 圈占据地位后,就开始布局小米生态链,涵盖家电、日用等行业, 为更多人带去 科技 生活 的乐趣。
因此, 小米生态链 中 的众多产品, 自带 强烈 科技 属性,依托小米生态链的第三方商家, 更是致力于研发高新 科技 产品 ,其中青岛第五元素 科技 有限公司就是很好的 代表 。
第五元素是一家极具匠心、专注紫外线消毒行业的公司,它的创始人马安祥,是一位专业的“技术咖”,在华为、小米等 科技 公司任职过, 有10余年 科技 产品设计研发经验。在他带领下,团队深刻贯彻技术立业的理念,严格把控产品质量,用心为消费者创造出高品质放心的产品。
它们的首款产品“FIVE多功能消毒盒”,设计上延续了小米一贯的简约风,用马安祥的话说,把产品做简单最难,而第五元素一直坚持把核心功能做简单,再难的挑战都不畏惧,为的就是让消费者满意。
这款消毒盒, 真正做到了把产品做简单。 采用业内最先进的UVC-LED技术,超强聚光灯珠,只需15分钟就能有效杀菌。同时它还能为手机无线充电,凭借着强悍的性能,在今年第一季度一跃成为小米有品清洁电器人气榜第一!
这只是第五元素受欢迎的开始,旗下另外一款产品“FIVE智能消毒杀菌灯”,又超出大家的期待,一面世即引爆小米有品!成为“王炸”产品,众筹12小时,订单就超3000台,最终达成了5天众筹23000多台的亮眼成绩。
为什么FIVE智能消毒杀菌灯这么受消费者喜爱?因为它切切实实的满足了大家最迫切的需求。
在马安祥及其团队的专注研发下,这款杀菌灯配备了进口飞利浦灯管、可连米家APP智能操控,满足居家生活中多场景、全方位的消毒需求,在这种特殊时期,第五元素的这款产品,就是消费者们的安全守护者!
现在,第五元素又研制出了一款高品质产品“FIVE便携消毒除味器”,可同时做到紫外线+臭氧双重杀菌,续航也是一绝,长达30天!另外这款消毒器 轻巧便携 ,还可车载使用, 试用过的 奥迪、法拉利等一众车主都拍案叫绝 ,果然专注之下,必出精品。
这三款产品,无一例外都体现了第五元素坚持以最好的设计、极致的性价比为目标,也正因为这样的品牌价值,第五元素获得了200万元的天使投资,成为今年一季度唯一一家获得天使轮投资的初创企业,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结合目前这种特殊情况以及市场来看,小米生态链旗下的第五元素只要专注紫外线消毒这一细分领域,抓住机会迎风而起,就能杀出自己的一条路, 成长为 最好的中国品牌。
⑼ 小米的简介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0年3月3日,是一家专注于智能硬件和电子产品研发的全球化移动互联网企业,同时也是一家专注于高端智能手机、互联网电视及智能家居生态链建设的创新型科技企业。小米公司创造了用互联网模式开发手机操作系统、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的模式。小米还是继苹果、三星、华为之后第四家拥有手机芯片自研能力的科技公司。2018年7月9日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港交所上市制度改革后首家采用不同投票权架构的上市企业。
“为发烧而生”是小米的产品概念。“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是小米公司的愿景。小米公司应用了互联网开发模式开发产品的模式,用极客精神做产品,用互联网模式干掉中间环节,致力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用来自中国的优质科技产品。
小米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消费类IoT物联网平台,连接超过1亿台智能设备,MIUI月活跃用户达到2.42亿。小米系投资的公司接近400家,覆盖智能硬件、生活消费用品、教育、游戏、社交网络、文化娱乐、医疗健康、汽车交通、金融等领域。
2019年6月,入选2019福布斯中国最具创新力企业榜。2019年10月,2019福布斯全球数字经济100强榜发布,小米位列第56位。2019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中国品牌发展指数”100榜单排名30位。2019年,小米手机出货量1.25亿台,全球排名第四,电视在中国售出1021万台,排名第一。入围2020全球百强创新名单,AI等专利位于全球前列。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位列422位。
⑽ 小米的所有产品有哪些
小米产品有手机、充电宝、电视、手环、音箱和插线板。
小米(MI,全称: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智能硬件和电子产品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也是一家专注于高端智能手机、互联网电视以及智能家居生态链建设的创新型科技企业,由雷军于2010年4月在北京创立。2018年7月9日,小米在香港上市。
2010年底小米推出手机实名社区米聊,在推出半年内注册用户突破300万。此外,小米公司还推出安卓手机操作系统MIUI,当年6月底MIUI社区活跃用户达30万。2011年8月16日,小米公司通过媒体沟通会正式发布小米手机、米聊,MIUI是小米科技的三大核心产品。小米手机是小米公司(全称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一款高性能发烧级智能手机。手机2011年8月16日正式发布,售价1999元,采用线上销售模式在小米科技的官网上进行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