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成货 » 精细产品的色彩要求多少
扩展阅读
26克产品多少钱 2025-07-27 00:59:18
db石油是什么 2025-07-27 00:48:07
资源税具有哪些特点 2025-07-27 00:48:02

精细产品的色彩要求多少

发布时间: 2022-08-05 12:48:39

Ⅰ 现代印刷品质量检测的方法有哪些

1,外观
外观是首要的,必须版面干净,无明显的脏迹;其次是色调,应基本一致;然后是文字,应完整、清楚,位置准确;最后是尺寸要求,精细产品的尺寸允许误差要小于0.5mm,一般产品的尺寸允许误差要小于1.0mm.
2.层次
各阶调应分明,层次清楚.
3.套印
多色版图像轮廓及位置应准确套合.精细印刷品的套印允许误码差小于等于0.10mm,一般印刷品的套印允许误码差小于等于0.20mm.
4.网点
网点作为印刷的基本单元,应清晰,角度准确,不出重影.50%网点的扩大值,精细印刷品为10%-20%;一般印刷品为10%-25%.
5.颜色
颜色应符合原稿,真实,自然,丰富多彩.指标应包括两方面;一是同批产品不同印张的实地密度允许误差,青(C)品红(M)小于等于0.15黑(BK)小于等0.20,黄(Y)小于等0.10;二是颜色符合印刷样品.(备注)符合印刷样品与电子文件和是否是传统打佯有着密切的关系.
彩色凹版印刷品质量检查
质量检查方法
1.外观
成品应整洁,无明显脏污,残缺,刀丝;文字印刷清晰完整,5号字以下不误字意;印迹边缘光洁,无断划少点;网纹清晰均匀,无明显变形及残缺;图像颜色自然,协调.
2套印
画面主题部位,实地印刷误差应不大于0.5mm,网纹印刷误差应不大于0.3mm;画面次要部位,实地印刷误差应不大于0.8mm,网纹印刷误差应不大于0.6mm.

Ⅱ 标准黄墨精细产品实地密度范围是多少

标准黄墨精细产品实地密度范围是0.85-1.15。
我国行业标准规定:精细印刷产品(一般用铜版纸印刷)的密度范围:黄墨是0.85-1.15,品红墨是1.25-1.55,青墨是1.30-1.60,黑墨是1.40-1.80。
实地密度:均匀且无空白地印刷出来的表面颜色密度称为实地密度。
还有一种印刷密度,印刷密度简单的说就是表示油墨吸收光线的能力,你知道印刷都是减色原理实现的,(比如黄色油墨来说,它的补色是蓝色,也就是说吸收光线里的蓝光,密度计就是利用测量反射到人眼中蓝光的含量来判断黄墨的多少,密度计里面都有滤色片相关设置的,当你测量黄墨时,仪器自动切换到相对应的滤色片)在印刷监控时,需要用密度计测量不同颜色的密度值,比如黄色的密度值,它反映了黄色油墨的厚度以及颜色的深浅,是判断色彩再现的依据,不同颜色有不同的标准密度范围,黑墨的最大,黄色的最小。

Ⅲ 用精致思维打造精致的产品的产品要求是

产品的形体美
产品的形体美是指用户使用产品时最直观的感受。

产品的形体美包括产品的信息结构、界面布局、色彩、色调、图标、字体以及字号等等。,除此之外,更需要产品经理费尽心思去重点打造的是用户体验路径、操作流程和产品闭环等。

作为产品经理,深入产品的前端细节,让产品更具鲜活,体现产品的形体美。

1. 最佳的体验路径
用户第一次接触产品,在惊讶于精美的视觉表现之后,会按照自己的思考方式和操作习惯去体验产品,因此,产品经理在设计产品时,需要遵循常理,研究用户的操作习惯和使用心理。

比如,用户在使用产品时,用户重点关注那些事情?用户会才能何种方式体验产品?重点的内容如何展示?信息结构的设计是否清晰等等。

通过反复思考和论证,不断调整和优化用户体验路径,直到确定最佳的用户体验路径,增加用户使用产品的舒适度和愉悦感。
让用户在一些关键的节点上触手可得,比如购物车里面店铺优惠券的领取;
让用户在一些可以变通的节点上有“后退一步”的机会,比如已付款订单里面可以修改收货地址等。
2. 最短的操作流程
产品的操作流程越短,用户接受的程度越高,这已成业界共识。

产品经理在设计产品流程时,需要尽可能地缩短用户操作和使用产品的流程,拼多多就是很好的例子。
3. 最优的产品闭环
产品闭环是每个产品追求的目标和方向,一旦产品形成闭环,那么产品就具备自我传播和迭代的能力,并不断引导用户重复购买和使用,提升产品的实际价值。
1. 产品的边界

同理,任何一款产品都是有边界的,产品的边界,留存于产品的战略和规划层面,普通用户不一定能感知得到。但是,产品经理要很清晰地把握产品的边界,避免产品在边界无限扩大而导致产品失控。

Ⅳ 商品包装设计过程中的色彩要求是什么

在商品包装设计过程中,除了造型的独特创意,图案的新颖以及文字的描述,色彩也占有很大的比例。色彩的合理搭配能够更好的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从而使其印象深刻,刺激消费。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包装设计中色彩的几大要求。
日本色彩学专家大智浩,曾对包装的色彩设计做过深入的研究。他在《色彩设计基础》一书中,曾对包装的色彩设计提出如下八点要求:
1.包装色彩能否在竞争商品中有清楚的识别性;
2.是否很好地象征着商品内容;
3.色彩是否与其他设计因素和谐统一,有效地表示商品的品质与份量;
4.是否为商品购买阶层所接受;
5.是否是较高的明视度,并能对文字有很好的衬托作用;
6.单个包装的效果与多个包装的叠放效果如何;
7.色彩在不同市场,不同陈列环境是否都充满活力;
8.商品的色彩是否不受色彩管理与印刷的限制,效果如一。
这些要求,在商品包装的色彩设计的实践中无疑都是合乎实际的。随着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商品市场的细分化,对品牌包装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和细致起来。为了更准确地掌握不同种类商品包装色彩设计的不同要求,我们可以将生活消费品划分为三大类别,分别提出色彩设计的具体要求:
第一类,奢侈品。如化妆品中的高档香水、香皂以及女性服饰品等;男性如香烟、酒类、高级糖果、巧克力、异国情调名贵特产等。这种商品特别要求独特的个性,色彩设计需要具有特殊的气氛感和高价、名贵感。
第二类,日常生活所需的食品,例如罐头、饼干、调味品、咖啡、红茶等。这类商品包装的色彩设计应具备两点特征:
(1)引起消费者的食欲感;
(2)要刻意突出产品形象,如矿泉水包装采用天蓝色,暗示凉爽和清纯,并用全透明的塑料瓶,充分显示产品的特征。目前国内这一类型的产品以广东的食品、饮料、矿泉水等较为成功。
第三类,大众化商品,如中低档化妆品、香皂、卫生防护用品等。这类商品定位于大众化市场,其包装色彩设计要求:
(1)要显示出易于亲近的气氛感;
(2)要表现出商品的优质感;
(3)能使消费者在短时间内辨别出该品牌。

Ⅳ 广告设计有什么色彩要求

1、象征与色彩识别


广告色彩设计应与商品的属性相匹配,其色彩设计应使客户能够将产品的特性和性能联系起来。也就是说,无论什么颜色,它都应该基于商品的内容。当顾客看到海报上的颜色时,他们可以想到一些商品,如绿色反射罐装绿豆,橙色表示橙汁。如粉色紫色具有温柔、典雅、充满女性柔情的特点,在女装、化妆品、纺织品广告设计中非常受欢迎。以及红色、橙色、茶叶、棕色、黑色等颜色,常用于咖啡广告设计。


2、颜色应该明亮、简洁和全面


由于色彩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的,这就要求设计的色彩要高度细化和概括,通过独特的色彩来增强视觉冲击力,吸引顾客的注意力,增强识别记忆的作用。色彩不必追求一种非常丰富、众多或先进的灰色色调,它不仅要满足人们的视觉享受,而且要通过准确的色彩设计将商品卖给消费者。所有符合明亮、简洁、整体设计原则的色彩,更容易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吸引眼球,进而产生购买欲望。


3、颜色与商品的参照


从食品等行业的正常使用,其主要色调为橙色、桔红色、黄色等颜色,这使人们想到面包、橙子等食物的颜色,给人一种温暖和亲密的感觉。从性能特点来看,就食品而言,蛋糕小吃往往是用金色、黄色和浅黄色做的,给人一种清香的感觉;茶、啤酒等饮料常用红色或绿色,这意味着浓重与芳香;番茄汁和苹果汁大多是红色的,这说明了产品的天然特性。

Ⅵ 求喷绘产品的检验标准

平版印刷检验标准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平版印刷品的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以纸为承印物的平版图像印刷品。其他平版印刷品也可参照使用。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9851-1990 印刷技术术语
CY/T 3-1999 色评价照明和观察条件
3.分类
本标准的本章及其它章节采用GB/T 9851的定义。
3.1 精细印刷品:使用高质量原辅材料经精细制版和印刷的印刷品。
3.2 一般印刷品:除3.1外的符合相应质量要求的印刷品。
4.质量要求
4.1 阶调值
4.1.1 暗调
暗调密度范围见表1。 表1 印刷品密度范围色别 精细印刷品实地密度 一般印刷品实地密度黄(Y) 0.85~1.10 0.80~1.05品红(M) 1.25~1.50 1.15~1.40青(C) 1.30~1.55 1.25~1.50黑(BK) 1.40~1.70 1.20~1.504.1.2 亮调
亮调用网点面积表示。
精细印刷品亮调再现为2%~4%网点面积;
一般印刷品亮调再现为3%~5%网点面积。
4.2 层次
亮、中、暗调分明,层次清楚。
4.3 套印
多色版图像轮廓及位置应准确套合,精细印刷品的套印允许误差≤0.10mm;一般印刷品的套印允许误差≤0.20mm。
4.4 网点l
网点清晰,角度准确,不出重影。精细印刷品50%网点的增大值范围为10%~20%;一般印刷品50%网点的增大值范围为10%~25%。
4.5 相对反差值(K值)
K值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 相对反差值(K值)范围色别 精细印刷品的K值 一般印刷品的K值黄 0.25~0.35 0.20~0.30品红、青、黑 0.35~0.45 0.30~0.40 4.6 颜色
颜色应符合原稿,真实、自然、协调。
4.6.1 同批产品不同印张的实地密度允许误差为:青(C)、品红(M)≤0.15;黑(B)≤0.20;黄(Y)≤0.10。
4.6.2 颜色符合付印样。
4.7 外观
4.7.1 版面干净,无明显的脏迹。
4.7.2 印刷接版色调应基本一致,精细产品的尺寸允许误差为<0.5mm,一般产品的尺寸允许误差为<1.0mm。
4.7.3 文字完整、清楚,位置准确。
5.检验
5.1 检验条件
5.1.1 作业环境呈白色。
5.1.2 作业环境防尘、整洁。
5.1.3 作业间温、湿度的要求
温度:23℃±5℃;相对湿度:(60+15-10)%。
5.1.4 观样光源符合CY/T 3的规定。
5.2 检验形式
印刷过程中检验和产品干燥后抽检。
5.3 检验仪器或工具
——密度计(具体要求见附录A)。
——30~50倍读数放大镜。
——常规检验用10~15倍放大镜。
——符合规定的计量工具。
——网点增大值的计算方法见附录B。
——相对反差值(K值)的计算方法见附录C。
——测控条(见附录D)。
——对光谱无选择、漫反射、具有1.50±0.20 ISO视觉反射密度的黑色底衬。
5.4 检验方法
5.4.1 测量法:用规定的仪器和工具检验印刷品质量,印刷品应放置在符合要求的黑底衬上,如果印刷承印物透光程度很高,则应使用白色底衬。
5.4.2 计算法:用专用的数学模型检验印刷品质量。
5.4.3 目测法:目测或借助工具检验印刷品质量。
5.4.4 比较法:以常规条件印刷的色标、梯尺和测控条为参照物,检验印刷品质量。
5.4.5 专家鉴定法:由出版、设计和印刷专家检验印刷品质量。附录A (提示的附录)反射密度计密度计是用于测量产品的实地密度和网点积分密度的仪器。配合相应的测控条,还能测量图像密度反差、网点增大值、相对反差值等,是检验图像印刷产品质量的重要仪器。密度计误差范围如下:
1.单机对同一点密度重复数值的允许误差为≤1%。
2.单机密度测量线性度的允许误差为≤1%。
3.多机对同一点密度量度数值的允许误差为≤2%。

附录B (提示的附录)网点增大值的计算方法网点增大值是指印刷品某部位的网点面积与相应分色片上的网点面积之间的差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印刷品的网点面积
A(%)=100×[1-10-(Dt-D0]/[1-10-(Ds-D0)]
式中:D0为印刷品上非印刷部位的反射密度值,
Ds为印刷品上实地的反射密度值,
Dt为印刷品上网点部位的反射密度值。
分色片的网点面积
A(%)=100×[1-10-(Dt-D0)]/[1-10-(Ds-D0)]
式中:D0为空白网目调胶片的透射密度值,
Ds为胶片上实地的透射密度值,
Dt为胶片上网点部位的透射密度值。
附录C (提示的附录)相对反差值的计算方法相对反差值,简称K值,是控制图像阶调的指标。计算方法如下:
K=(Ds-Dt)/Ds
其中,Ds为测出的实地密度值,
Dt为测出的网点积分密度值。
附录D (提示的附录)测控条测控条是用已知特定面积的几何图形作参照物来测控产品质量的,是供目测、测量、计算、专家鉴定使用的检验产品质量的工具。
D1 测控原理
D1.1 网点面积的增大与网点边缘的总长度成正比。
D1.2 利用几何图形的面积相等,阴、阳相反来测控网点的转移变化。
D1.3 图形变化时,夹角处比弧长处变化明显,起放大作用。
D1.4 利用等宽或不等宽的折线测控水平和垂直方位的变化。
D1.5 利用等距同心圆测控任意方位的变化。
D1.6 能够提供测试单元图形。
D2 使用条件
使用测控条的条件要与晒版、打样和印刷的条件一致。
D3 使用方法
应使用长条测控条,放置在印张的末端,与印刷机滚筒轴向平行,以便测控图像着墨的均匀性。

Ⅶ 产品外观设计的要求有哪些

外观设计亦称“工业品外观设计”。产品外部的艺术或装饰性的设计。设计内容包括形状、式样、色彩或其组合等。不包括其构造方法或原理以及以实现产品功能为主要目的的外观或形状。2008年12月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规定的外观设计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

产品设计中的配色方案有哪些

色彩作为产品视觉传达中的一个重要视觉元素,对于产品给消费者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色彩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心理。一般来说,在产品外观设计中的色彩方面应考虑以下两个问题:(1)产品与使用者的色彩协调;(2)产品与使用环境的色彩协调。要想用色彩吸引消费者,就必须准确把握色彩的流行趋势,产品外观色彩的设计要与产品定位相一致。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优秀产品设计中的配色方案。  对比色搭配               对比色也就是撞色,是一种非常时尚的配色方式,它是运用对比色搭配,让两个或多个对比色组合。在时装,饰品等时尚界产品使用较多,在产品中运用撞色搭配,通过鲜明的色彩对比来展示产品的个性,非常容易体现产品时尚感的视觉冲击。
         万绿丛中一点红是最吸引视觉的传达方式,在产品上通过局部的小比例鲜艳色彩的点缀来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如在白色产品的局部点缀一点橙色,可以打破了产品的平淡,让产品更加亮眼。这是产品色彩搭配中很常见的一种方式,在简洁的产品造型和配色基础上,利用局部亮色的点缀,产品瞬间年轻起来。   
  同色系的色彩搭配可以让产品整体颜色形成统一感,同时又让产品增加更多色彩的细节变化的层次,产品色彩既丰富又和谐,可以让产品变得更加精致。但这种色彩运用方式需要注意把握同色系的色彩变化程度,掌握好产品中的色彩对比,这就要求工业设计师对色彩要有很强的把控力。         黑白灰作为设计界的经典配色方案,一直被广泛采用,特别在家电、家居产品和一些智能数码电子产品使用非常频繁,比如小米家居产品主要以白色为主,形成系列化的品牌调性,苹果产品以黑白灰为主,形态统一的视觉语言,简洁的色彩搭配更容易体现产品的高级感。

Ⅸ 品牌主色的选择原则:如何为产品选择标准色

由于不同的色彩可以通过知觉刺激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为了保障这种反应的一致性和统一性,我们通常选定一种或几种颜色作为的专用色,从而表现出主体的以及载体的特质,体现出特定的内涵和情感。的专用色彩是用来象征并应用在视觉识别设计中所有媒体上的特定色彩。专用色在视觉识别中具有强烈的识别效应。专用色的确定须要根据的内涵而定,突出与竞争者的区别,并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色彩效果,吻合受众的偏好和表达个性。专用色的选用是通常以国际标准色谱为标准的,的专用色使用不宜过多,通常最多不超过三种颜色。它可以通过剔除的方式进行选定,下面简要介绍专用色的三大选择原则: 一、与众不同 过去许多都喜欢选择与竞争相近的颜色,试图通过比附策略来表达自己的身份,这种方式鲜有成功者;至于那些试图浑水摸鱼、以假乱真来经营的则迟早会走向毁灭。的专用色一定要与竞争鲜明地区别开来,只有与众不同、别具一格才是成功之道,这是专用色选择的首要原则。如今越来越多的规划者开始认识到这个真理,比如中国联通已经改变过去模仿中国移动的色彩,推出了与中国移动区别明显的红黑搭配组合作为新的标准色。 二、吻合偏好 由于受众的色彩偏好是非常之复杂,而且是多变的,甚至是瞬息万变的,因此要选择最能吻合受众的偏好的色彩是非常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最好的办法是剔除掉那些目标受众所禁忌的颜色,剩下的参与“竞争”。比如由于出卖耶酥的犹大曾穿过黄色衣服,因而西方信仰耶酥的国家都厌恶黄色;又如巴西人忌讳棕黄色和紫色,他们认为棕黄色使人绝望,紫色会带来悲哀,紫色和黄色配在一起,则是患病的预兆;他们还讨厌深咖啡色,认为这种颜色会招致不幸;再如埃塞俄比亚人出 门做客时是绝对不能穿淡黄色衣服的,他们只有在对死者悼念是才穿黄色…… 三、表达个性 将通过前面两大原则剔除剩下的颜色与个性一一对照,具体可以参见“几种主要颜色的心理感受和联想色彩的心理效应”,从中选择一种或几种的组合作为的专用色。一旦选定就要全面应用到所有可以合理使用的地方并长期坚持,也只有这样才能成就的特别之色,像可乐红、电信蓝、邮政绿等那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