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何谓五大通用塑料,工程塑料,并描述它们的发展趋势!
根据塑料的用途不同分为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
通用塑料是指产量大,价格低,应用范围广的塑料,主要包括聚烯烃,聚氯乙烯,聚苯乙烯,酚醛塑料和氨基塑料五大品种.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许多制品都是由这些通用塑料制成.
工程塑料是可作为工程结构材料和代替金属制造机器零部件等的塑料.例如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甲醛,ABS树脂,聚四氟乙烯,聚酯,聚砜,聚酰亚胺等.工程塑料具有密度小,化学稳定性高,机械性能良好,电绝缘性优越,加工成型容易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器,化工,机械,仪器,仪表等工业,也应用于宇宙航行,火箭,导弹等方面.
B. 现在做什么塑料制品最畅销
现在做什么?塑料制品最畅销啦,现在可以做塑料制品,比如像餐盒,一次性的杯子,这些塑料制品都是比较受欢迎的,很畅销的。而且销量也是非常大。
C. 塑料制品的行业发展
2012年塑料行业发展情况 国家已出台一系列刺激经济计划及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这些都将拉动塑料产口的需求和消费,推动塑料行业发展。政府相继出台各种救市措施,包括4万亿元的投资项目,布置实施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尤其是其中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等重大工程都会应用到聚氯乙烯塑料制品。已经出台实施调整振兴规划的汽车、电子信息、轻工等多个行业,也是聚氯乙烯系列塑料制品的使用和消费大户,将对塑料行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我国塑料制品行业地区分布情况 塑料行业在各区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统计数据分析显示,以往塑料加工业相对薄弱的省份如湖南、海南、山西、内蒙古等地,2012年塑料制品产量都有较大增长,增幅都在50%以上,但是区域分布不平衡格局改变不大,能耗高、加工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逐渐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
广东、浙江、江苏三省塑料制品合计为1221。33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55。5%,广东仍占全国的25%,浙江仍占20%,江苏占10。5%,略有下降,总体格局没有变化;居第四位的山东省占7%;河北、河南、辽宁三省产量分别占5%、4。7%、4。5%,超越福建紧随山东之后,位居5、6、7位;福建、安徽、上海分别占3。93%、3。34%、2。82%,列在8、9、10位。(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各类制品的地域特色十分明显,各省塑料制品品种各有侧重:广东省的塑料棒管材、塑料包装箱及容器、日用塑料制品、其他塑料制品产量居全国首位;浙江省的塑料薄膜、塑料人造革位居全国之首;江苏省的泡沫塑料、塑料合成革产量为全国第一;辽宁省的塑料型材产量继2010年后继续居全国榜首;山东省的农膜、塑料编织品居全国之首。
中研普华行业研究机构认为,塑料建材和新型包装材料将成塑料增长的主要领域。如今化学建材被称为钢材、木材和水泥之后的第四代建筑材料,而塑料建材是化学建材的主要组成部分。塑料建材主要包括塑料管、塑料门窗、建筑防水材料、隔热保温材料、装饰装修材料等,塑料建材在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工业建设中用途广泛。房地产业和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尽管由于房价上涨过快国家不断出台相关的宏观调控政策,但管理层支持住宅产业健康发展的态度没有改变;随着中国经济逐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居民改善住房状况的强大需求仍然旺盛;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场馆的建设也会刺激对建筑业发展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化学建材领导小组也相继制定出台有关化学建材生产和推广应用的若干意见、纲要和办法,为塑料建材的稳定发展提供政策保证。中国塑料建材产品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以塑料管材市场为例,发达国家的塑料管材市场占有率为50%,而中国只有25%。未来10年国内塑料管道市场需求将高达8000亿元。
D. 医用塑料行业发展前景和特点有哪些
医用塑料行业特点
同普通塑料相比,医用塑料要求较高,对单体及低聚物的残留有严格的限制,对塑料中锌、铅、镉、铜、钡、锡等金属离子残留情况都有严格规定;用于医用塑料的树脂要求纯度较高、分子量分布较窄;塑料在加工或改性过程中要求尽可能采用无毒助剂,长期使用时要防止或减少助剂的析出,以免影响制品性能和治疗效果;根据医用塑料制品的不同要求,常需要塑料制品具有表面亲水性、抗凝血、耐辐射灭菌等特殊功能。
医用塑料发展方向
环球塑化网认为为了满足高水平医疗器械的应用需求,针对新的医用塑料制品研发应重点从以下三个方向着手。
可耐多种消毒方式
使用中的医用塑料制品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消毒灭菌。医疗产品常见的消毒灭菌方式有高温湿热法、环氧乙烷法、γ射线辐射法等。高温湿热消毒法灭菌效果最好,但大部分塑料不耐高温,因此,开发耐湿热消毒、耐γ射线辐射消毒的塑料将是中国医用塑料的发展方向之一。
医用塑料的功能化
医用塑料制品在使用过程中,大都要与人体接触,因此制品表面的性能至关重要。为改善制品的血液相容性、组织相容性,需要对制品的表面进行改性,如:材料表面肝素化、表面接枝、表面等离子体处理、蛋白修饰等。介入导管及赋予长期使用的塑料器械抗感染性也是目前医用塑料的研究和发展方向之一。
E. 塑料制品的发展趋势
塑料的发展方向可概括为两方面。一是提高性能,即以各种方法对现有品种进行改性,使其综合性能得到提高;二是发展功能,即发展具有光、电、磁等物理功能的高分子材料,使塑料能够具有光电效应、热电效应、压电效应等。
从当前世界塑料业发展速度来看,德国和瑞典居首位,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次之,美国较慢。国外塑料包装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共聚复合包装膜
当前欧美一些国家大量投资开发非极性、极性乙烯共聚物等,这将大大提高塑膜的拉伸和共挤性能,并提高透明度、密封强度、抗应力、抗龟裂,以及增强稳定性能、改善分子量布与挤塑流变性能。
国外专家们认为:当前世界塑料行业的发展重点在于对塑料改性、塑料制品的涂布技术、废塑的快速生物降解,以及塑料的回收再利用综合技术。如欧美一些厂商采取以线性乙烯-α烯共聚物与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混料/PA袋,适于包装冰激凌、乳脂类等食品。
多功能性复合薄膜
国外大量开发多功能性复合薄膜使其作用进一步细化。例如:耐寒薄膜可耐-18℃、-20℃、-35℃低温环境;对PP作防潮处理制成的防潮薄膜,其系列产品可分为防潮、防结露、防蒸冷、可调节水分等几种类型;防腐膜可包装易腐、酸度大、甜度大的食品;摩擦薄膜堆垛稳定;特种PE薄膜耐化学、耐腐蚀;防蛀薄膜中添加了无异味防虫剂;以双向拉伸尼龙66的耐热薄膜取代双向拉伸尼龙6包装食品,其耐高温达140℃;新型专用食品包装膜可提高食品包装的保香性;非结晶尼龙薄膜透明度类似玻璃;高屏蔽薄膜可保色、香、味,营养指标及口感质量的稳定性;金属保护膜采用LDPE改性薄膜包装液态产品,在低温环境下可热封;以PP合成纸提高该包装的耐光性、耐寒性、耐热性、耐水性、耐潮性、抗油脂性、抗酸性、抗碱性以及抗冲击性能等。
当前国外流行塑料杯、复合杯(外层PSP、内层PP、盖PS)包装冷、热饮料、酒、方便食品。法国用PE瓶包装果糖、酸奶,德国用PC瓶包装牛奶。我国用PE瓶包装药品等。
F. 塑料包装的产业发展
中国是世界包装制造和消费大国,塑料包装在包装产业总产值中的比例已超过30%,成为包装产业中的生力军,在食品、饮料、日用品及工农业生产各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塑料包装行业的包装产品、包装材料平稳增长,包装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
2006年1-12月中国塑料包装箱及容器制造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57,615,577,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2.83%;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55,288,976,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3.15%,实现累计利润总额3,124,783,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39%。
2007年1-12月我国塑料包装箱及容器制造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73,093,169,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6.72%。
2008年1-10月我国塑料包装箱及容器制造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73,367,215,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1.48%。
塑料在硬质容器和软包装中的应用都会增加。在硬质容器方面,如塑料浅盘和塑料桶,由于可重复使用,长远成本低于纤维板桶。塑料立式袋也有取代纸板盒之势,作为干货食品如预制谷类食品、酱等的容器。另外,由于塑料瓶具有质轻,耐碰撞的特点,被越来越多地用于果汁、水果饮料的包装。在软包装方面,塑料制品中的小袋和薄膜,仍将在快餐食品和零售领域内大有用武之地。
塑料包装上游相关机械
吹塑机 注塑机吸塑机压塑机 发泡设备 塑料压延机 塑料成型机 塑料挤出机 塑机辅机
塑料包装下游主要用户
塑料包装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子、食品、饮料、酒类、茶品、卷烟、医药、保健品、化妆品、小家电、服装、玩具、体育用品等行业和产品包装配套等行业,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行业。
G. 一起来看看塑料包装袋的发展前景如何吧
塑料包装行业市场规模庞大 轻量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包装由于具备保护商品、便于流通、方便消费、促进销售和提升附加值等多重功能,在现代社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下游涉及食品、电子、医药、日化、烟草、家电、机电等国民经济各行各业,是商品流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包装制造和消费大国,经过30
多年的发展,我国包装行业已形成纸、塑料、金属、玻璃、印刷、机械为主要构成,拥有一定现代化技术与装备,门类较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
根据包装材料形式的不同,塑料包装材料可以进一步分为:软包装薄膜、塑编制品、包装箱及容器、泡沫包装材料、包装片材等多个种类。
中国塑料包装行业市场规模
中国塑料包装行业规模庞大,近年来保持持续稳定增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塑料包装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塑料包装行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868.32亿元,同比增长8.02%,近5年复合增长率达7.94%。
我国塑料包装细分行业主营收入
我国塑料包装经过30
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门类齐全,具有相当技术水平和一定规模的行业,在包装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中国塑料工业和包装工业中规模最为庞大的领域之一。2015
年我国包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共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1,365.48亿元,其中塑料包装(塑料薄膜、塑料包装箱及容器)的主营业务收入为占比达39.65%。
“十三五”期间,在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等因素的拉动下,石化化工产品市场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2015
年我国城镇化率约为56%,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60%,超过5,000万人将从农村走向城市,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将极大地促进能源、建材、家电、食品、服装、车辆及日用品的需求增加,进而拉动石化化工产品需求持续增长。
2016 年至2020
年期间,我国石化和化学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塑料包装以其低耗材、轻量化、便于运输、耐化学腐蚀性的优势,广泛应用于各种颗粒、粉状石化产品及化学原料的包装;
石化和化学工业的持续稳定增长,将给上游的塑料包装行业创造广阔的市场空间。
塑料包装的轻量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轻量化是当前包装领域一个常用的工业词汇,即以更少的材料生产包装,对包装进行减重。减轻包装重量,有利于保护环境和降低成本。当一种塑料包装被成功地实施轻量化之后,在塑化成型的工艺环节使用的树脂材料减少,不仅有效节省了资源、降低了成本,同时由于包装使用后的废弃物的减少,也有效地保护了环境。
国家产业政策扶持
近年来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支持和推动塑料包装行业向高性能、高质量、环保化方向发展。
行业整合趋势开始出现
我国塑料包装企业数量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占行业总产值的比重相对不高,行业集中度较低,多数中小型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随着优势行业在技术创新水平、工艺制造水平、管理水平和资金实力等方面的不断提升,我国塑料包装行业已经出现了行业整合趋势。作为规模效应较为明显的传统制造业,我国塑料包装行业的优势企业已开始逐步借助现代资本手段实现快速外延式扩张,
有利于我国塑料包装行业的做大做强,淘汰不具有行业竞争力的落后企业,从而有助于提升我国塑料包装行业的整体实力,促使行业健康发展。
H. 哪三大方向会影响未来塑料企业的发展趋势
伴随着低碳经济时代到来,传统材料及工艺已不能满足发展要求,节能环保、轻量化、3D打印越来越成为塑料企业关注的热点,新型材料势必将成为塑料企业的发展方向,从现今塑料行业发展趋势来看,这三大方向将成为未来塑料企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第一方向:环保塑料应运而生
就中国目前的塑料行业情况而言,发展再生资源产业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受环保力度不断加码,国家对环保再生产业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大,其中塑料作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它的再生环保更是受到环保人士的诸多关心。
目前,作为环保性塑料制品的生物降解塑料、高科技功能性新型材料和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等,正成为全球瞩目的究开发热点,其中生物降解塑料发展尤为迅速,也使塑料生产商认识到生物降解塑料市场的巨大商机。
杜邦、嘉吉、巴斯夫等知名化工生产商不断以并购、合资的方式进入这一市场。中国作为全球生物降解塑料重要供应地之一,约占全球产能的20%。2009~2013年,中国生物降解塑料产能的年均增长率超过21%,随着多家企业着手生物降解塑料项目的新建或扩产,产能还将持续提高。
生物降解塑料主要的目标市场是塑料包装薄膜、农用薄膜、一次性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相比传统塑料包装材料,新型降解材料成本稍高。但是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愿意为保护环境而使用价格稍高的新型降解材料,环保意识的增强给生物降解新材料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金发科技是国内改性塑料领域的龙头企业,近年来,金发大力发展新材料业务,已逐步进入收获期。在生物降解塑料方面,2014年金发拥有3万吨完全可降解生物塑料产能,并已取得欧盟、美国等相关认证,成为欧洲市场第二大供应商。
2014年,金发的大部分可降解产品出口到欧美市场,只有10%供应国内市场。但这一局面将发生改变,而这变化的背后有着政府强大的支持力量。
金发的创办人、董事长袁志敏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一直大力呼吁推广生物可降解塑料。连续两年,他在两会上提交了有关生物可降解塑料的议案,希望以此来帮助解决中国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
作为新疆建设兵团下属的国有企业,新疆天业集团采用金发的PBSA材料生产农膜。该公司表示,2014年对新疆14万亩农田的试点使用中,使用了800多吨农膜。根据这一公式来计算,2015年该项目将需要使用大约5700吨PBSA膜,到2016年约需35000吨。
除了积极扩大PBSA膜的市场渗透外,金发还希望政府采取鼓励措施提供价格补贴,使广大农民都能买得起可生物降解农膜。
目前,金发生产的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农用地膜已开始在新疆、山东、河南、河北、云南、贵州等多个省份进行实验和推广。未来几年,随着农业“白色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土地安全和粮食安全将被摆在更加迫切的位置,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农用地膜市场需求和用量也将可能出现突破性增长。
目前,中国生物降解塑料生产企业主要包括华丽环保、金发科技、天津丹海、山东汇盈、彩虹精化等,这五家企业产能之和约占全国总产能的40%。
当然,降解塑料由于在某些性能方面仍有所欠缺,其不可能全部替代现在石化类普通塑料制品在某些领域的应用。对于降解塑料的市场空间,专家觉得,降解塑料应用于垃圾袋、地膜、购物袋等规模的前景比力看好,而据保守估计,未来中国将有300万吨的需求量。因此,单就是中国市场就有数百亿的市场空间。
中国是全球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大国,生物降解塑料的研发、生产与应用对塑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方向:汽车塑料未来可期
据报道,在中国现有的土地上,汽车拥有数量仅仅排于美国后面,目前已超过1亿辆,稳居世界第二位。与此同时,我国也是全世界汽车行业制造大国,据统计,年产各类汽车达1800多万辆。
众所周知,从节能减排角度看,在保持汽车必要性能的前提下,尽量减轻汽车自重是最有效的办法,而尽量使用以塑料为标志的高分子材料是实现汽车减重的最为有效和有力的途径。
尽管我国汽车制造工业使用塑料材料的整体水平还未达到世界领先程度,但无论是乘用车还是货运车每年所需要的各种塑料材料的绝对数量都在数百万吨以上的,大约占全国各种塑料制品年产量的十分之一,而且较之农用、建筑用、包装用等其它门类的塑料制品,其产品的经济效益都是名列前茅的。
就造价而言,塑料汽车零部件比传统金属零部件更具成本优势,尽管等单位的金属材料要价高于车用塑料,然后者却更具可行性,能够大大降低加工、组装以及其他后期费用,此外,随着日后高性能塑料在汽车领域的的面积使用,其价格必将进一步下跌。
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的Grand View
Research公司在最新一份研究报告中说称,得益于传动系和内外饰应用需求的增长,车用塑料市场价值有望到2022年达到530亿美元。
由此可见,车用塑料市场前景相当广阔,这成为众多塑料企业关注的热门领域所在。
国内汽车改性塑料龙头企业普利特就专注于汽车材料领域,其95%的改性塑料用于汽车领域,主要分为改性聚烯烃类、改性ABS类、塑料合金类以及其他类,原材料包括PP、ABS、PC等合成树脂,占主营业务成本的80%以上。
普利特汽车用改性塑料产品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普利特下游客户覆盖范围广,包括一汽大众、上海大众、长安福特、上海通用、长城和宝马等知名汽车品牌。
普利特主要的竞争的对手是金发科技,而金发科技成立之初致力于家电改性塑料的生产,在汽车国产化的浪潮的背景下开始切入车用改性塑料领域,在技术层面——普利特优于金发科技。
普利特不遗余力地拓展中高端汽车复合材料市场,面对260亿的中高端市场,普利特不断加大研发和销售投入,改善液晶高分子材料(LCP)生产线,以拓展市场,同时在长玻璃纤维增强材料(LGF)产能方面进行扩张,目前1万吨产能,主供德国宝马。
目前普利特在上海、浙江、重庆分别拥有5万吨、10万吨,3万吨改性塑料产能,共计18万吨,随着重庆普利特公司产能释放,预计17年普利特产能达到25万吨。
除了普利特,车用塑料的庞大数量和经济效益的可观性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投身其中,从而导致销售市场上激烈竞争。目前,我国车用塑料领域的主要生产企业有普利特、金发科技、银禧科技、合肥杰事杰、中广核俊尔、锦湖日丽、上海日之升等。
塑料作为新型的零部件材料,不仅能减轻汽车自重,从而降低油耗和减少排放,还能大幅地降低采购成本、提高汽车动力和增强其安全性,最终使汽车在安全和成本两方面表现出更佳的性能。毋庸置疑,塑料在汽车上的应用前景将会越来越广阔。
美国化学理事会(ACC)塑料分会新发布的车用塑料规划蓝图称,需要更多地展示塑料和聚合物复合材料的能力,以扩大这些材料在汽车应用中的使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行业必将快速发展,这就给了车用塑料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拥有了好的市场前景后,企业研发方面更需要再接再厉,不断开发塑料原料的潜能,让车用塑料拥有更多的竞争优势,这样才能使车用塑料市场不断发展壮大。
第三方向:3D打印材料充满幻想
3D行业权威报告称,过去三年3D打印市场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7.4%,预计2019年3D打印市场规模将达到60亿美元。其中,在医疗方面的应用市场份额占到15.1%,预计2025年该市场可达到1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百亿元。
事实上,3D打印行业要想发展,除了3D打印机本身的软硬件之外,决定这个行业的另外一个核心要素就是材料科技。3D打印材料研发和突破是3D打印技术推广应用的基础,也是满足打印的根本保证。
全球知名咨询公司SmarTech公司近期颁布了《未来10年,塑料在3D打印市场的应用预测》,评估了较新的塑料材料种类,包括聚碳酸酯、聚苯乙烯、TPU、PET、PBA、聚乙烯醇、聚甲醛和可替代生物塑料、透明材料、柔性材料,以及纳米增强塑料等。该报告指出塑料将成为3D打印公司的竞争优势。
据市场研究机构Smartech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预计到2018年,全球3D打印材料市场的收入预计将达到25亿美元,到2022年有望增至68亿美元。快速增长的市场规模,让一些公司也嗅到了商机,从试水开始转向正式进军这一领域。
银禧科技自2012年开始生产3D打印耗材,2014年开始实现部分产品量产。该公司旗下的中山康诺德公司提供一系列3D打印耗材,包括ABS线材、PLA聚乳酸线材、聚酰胺PA粉末复合材料和PVA水溶性支撑材料。
银禧科技目前研发的ABS,PLA线材已实现小批量对外销售;PVA线材及PA粉末目前处于中试阶段。未来计划对接网络技术创新3D打印服务,公司拟利用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资金打造3D产业化研发中心,探索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创新3D打印服务,建设用于打通垂直智能制造通道和水平价值链通道的一体化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银禧科技的3D打印材料研发的是以华中科技大学史玉升教授为团队带头人的创新科研团队。公司董事长谭颂斌称,2015年大概有两三千万以上的研发投入用于3D打印。虽然在3D打印领域目前银禧科技还没盈利,未来的回报期在3-5年左右,但正如银禧科技董事长所说的:“这是充满幻想的行业,产业一旦爆发增长,不可估量,颗粒无收也有可能。”
下一个十年:3D打印能给塑料行业带来什么变化?SmarTech公司的报告还称,三类塑料
ABS、PLA和尼龙将在未来10年继续占据3D打印材料市场的最大份额。预计到2019年, 这些材料的市场需求量将达到1.3万吨。
ABS和PLA继续满足3D打印的业务爱好者的需求,将为个人3D打印市场带来强大商机。更多的耐用聚合物如TPU、聚碳酸酯和尼龙业将在未来十年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新材料在3D打印中的应用,能够帮助专业人士实现产品不同性能,提供重量更轻、性能更好的零部件料,减少次级安装程序,甚至让客户定制的医疗植入体和牙科解决方案成为可能,这将为相关的细分市场带来更多价值。
但是目前,设备制造商控制着3D打印材料的供应链,这减少了大材料公司的竞争机会。不过,一些材料公司与小型设备厂合作,甚至自行研发3D打印设备。一些公司像CRP技术和DSM
Somos正通过为汽车和牙科应用研发特殊材料以寻找商机。
目前我国3D打印材料企业众多,但我国3D打印领域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一个3D打印材料体系,现有材料还远不能满足3D打印的需求。3D打印材料目前普遍存在种类少、性能低、价格高的问题,无法满足3D打印技术发展的需要,而国内3D打印材料问题更加突出。因此,开发更为多样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3D打印材料是该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关资料推荐: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通用塑料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I. 日用塑料制品未来几年发展趋势如何
有分析预测指出,从现在到2015年,我国塑料原料树脂将有较快增长,将扩建几个世界级的大型乙烯工程项目,乙烯总量在“十一五”达到了850万吨左右,合成树脂将随之大幅度增加,为塑料制品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料基础;从人均消费量看,我国人均消费量仅12kg左右,而发达国家是30kg~100kg,世界平均消费量也达18kg,因此,我国塑料工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近10年来,世界塑料制品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未来10年,世界塑料制品将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世界塑料制品总产量将达到1.86亿吨。
我国未来塑料工业的发展将主要在农用塑料制品、农用塑料节水器材、包装塑料制品、建筑塑料制品、工业交通及工程塑料制品等几个方面。现就有关农用节水、节能剂包装塑料制品分述如下:
农用塑料制品:根据中国塑协农膜专业委员会不完全统计,目前全行业已拥有大小规模不等的农膜生产企业近千家,产能达200万吨以上,实际产量超过100万吨/年,其中年生产能力万吨以上的企业约60家。大型骨干企业约30家,其生产能力和年产量均占全国总量的60%。我同已成为世界上农膜产量和使用量最大的国家。根据农业部的统计,2005年我国园艺设施栽培面积达到86.7万hm2左右,全国地膜覆盖面积达0.12亿hm2,再加上氨化膜、青贮膜和缠绕膜的饲草用膜、塑料育苗容器、遮阳网、防虫田、捕捞网具、农产品贮藏保鲜材料、农药器械、泡沫塑料板材等,约需塑料制品300万吨/年。
农用塑料节水器材:根据水利部门的初步规划,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要在目前0.17亿hm2的基础上达到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093亿hm2,累计达到0.27亿hm2。其中喷灌526.7万hm2,滴灌66.7万hm2,管道输水93万hm2,渠道防渗333.3万hm2,需要各种塑料节水器如各类管材与管件、灌水器、喷头、防渗用薄膜、土工编织布等170万吨/年。
塑料制品节能效益:塑料建材不仅能大量代钢代木,替代传统建材,而且还具有节能节材、保护生态、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建筑功能与质量、降低建筑自重、施工便捷等优越性。塑料的节能效益十分突出,其节能效益表现在节约生产能耗和使用能耗两个方面。以生产能耗计算,塑料制品为钢材和铝材生产能耗的1/4和1/8,硬质PVC塑料生产能耗仅为铸铁管和钢管的30%~50%,塑料给水管比金属管降低生产能耗可达50%左右。
包装塑料制品:包装至今仍是塑料应用中的最大领域,其发展仍大大超过其他传统包装材料。我国水泥、化肥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目前水泥包装50%以上使用复合编织袋,还有矿产品、化工产品合成树脂、原盐、食糖、棉花和羊毛等包装。由于我国纸张和黄麻资源缺乏,塑料包装作为主要包装材料是必然趋势。
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年产量接近5亿吨,需要大量包装材料。我国粮食的小包装在一些大城市中已有了起步并取得了进展。我国粮食销售小包装的比例如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至少需要各种塑料基材110万吨/年。食品、饮料、药品、洗涤用品、化妆品、化工产品等在我国迅速发展,它们对复合膜、包装膜、容器、周转箱、塑料托盘等包装制品有很大的需求,如饮料的产量基本上是5年翻一番,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3000万吨左右,其中50%将使用聚酯瓶,即需120亿个左右。还有方便食品、乳制品、罐头、食品、味精、糖果、饼干等需要各种包装材料几百万吨。药品包装也有很大市场。综上所述,包装材料制品总需求量约为550万吨/年。
J. 再生塑料行业未来将如何发展前景如何
——原标题:2019年中国改性塑料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利好政策将继续推动需求市场增长
我国改性塑料规模以上企业较少 金发科技为龙头企业
目前我国有上千家企业从事改性塑料生产,但规模以上企业较少。国内改性塑料的主要生产企业包括金发科技、中国鑫达、道恩股份、银禧科技等企业。其中金发科技作为行业龙头企业,改性塑料产量遥遥领先于同行企业,2018年改性塑料产量为138.26万吨,同比增长0.82%。
1、广东、浙江改性塑料产量居前
2018年,由于国际化工巨头接连遭受不可抗力、中美贸易摩擦,国内环保趋严、废塑料进口禁止,导致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出口放缓,同时受“限塑”新政出台、家电/汽车行业产销增速下滑等因素影响,国内改性塑料行业生产环境难以乐观。
总体来看,中国改性塑料行业经历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中低端市场逐渐呈现产能过剩态势。2018年改性塑料新增产能较少,同时受家电、汽车产销放缓影响,下游需求市场表现欠佳。2018年,国内改性塑料产量为1783万吨,同比增长6.4%,改性化率为20.8%。
根据主要地区塑料制品产量测算,2018年,中国改性塑料产量前三省份分别为广东省、浙江省和江苏省,产量分别为296万吨、237万吨和138万吨,占国内改性塑料产量的比重分别为16.6%、13.3%和7.8%。
2010-2018年中国改性塑料产量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4、“以塑代钢”、“以塑代木”政策将继续推动改性塑料需求市场增长
改性塑料的下游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家电、汽车、办公设备、电子电气和电动工具等,其中家电和汽车领域为主要应用领域,分别占37%和23%,随着国家对“以塑代钢”、“以塑代木”政策的不断推进,改性塑料性能不断增强改善,未来改性塑料的下游需求领域将更加广泛。
尽管近年来汽车及家电产销放缓,但汽车轻量化及家电改性塑料使用量增加,其需求市场仍有增长空间。
——以上数据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改性塑料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