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成货 » 丝绸产品在广交会哪个阶段
扩展阅读
利用社会资源做什么好 2025-05-14 10:45:20
怎么查询中石油价 2025-05-14 10:42:22

丝绸产品在广交会哪个阶段

发布时间: 2022-07-27 01:32:32

A. 丝绸之路的发展一般分为几个阶段

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公元前1世纪以前上古时期。

在公元前15世纪左右,中国商人就已经出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购买产自现新疆地区的和田玉石,同时出售海贝等沿海特产,同中亚地区进行小规模贸易往来。公元前13世纪,中国就已经开始和西域乃至更远的地区进行商贸往来。

第二个阶段,公元前1世纪到7世纪

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开始策动对西域的控制。公元前60年设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直接管辖机构——西域都护府。以汉朝在西域设立官员为标志,丝绸之路这条东西方交流之路开始进入繁荣的时代。

第三阶段,7世纪到12世纪二度繁荣。

唐朝时,中国政府借击破突厥的时机,一举控制西域各国,并设立安西四镇作为中国政府控制西域的机构,打通了天山北路的丝路分线,将西线打通至中亚。这一时期东罗马帝国、波斯(7世纪中叶后阿拉伯帝国取代了波斯的中亚霸权)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令这条商路再度迎来了繁荣时期。

第四阶段,12世纪以后

蒙古帝国和它在中国的权利继承者,对这些从西方前来的旅行者抱以非常欢迎的态度,元朝统治者甚至任命一些外国人——主要是基督教徒,担任地方的行政长官。不过沿着丝路前进的人们,大多是以宗教信仰及其他文化交流为使命的人们,而不再是以商人为主导的丝绸之路了。

(1)丝绸产品在广交会哪个阶段扩展阅读

草原丝路:

草原丝绸之路是指蒙古草原地带沟通欧亚大陆的商贸大通道,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当时游牧文化交流的动脉,其由中原地区向北越过古阴山(今大青山)、燕山一带的长城沿线,西北穿越蒙古高原、南俄草原、中西亚北部,直达地中海北陆的欧洲地区。

草原丝绸之路的形成,与自然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整个欧亚大陆的地理环境中,沟通东西方交往极其困难。环境考古学资料表明,

欧亚大陆只有在北纬40度至50度之间的中纬度地区,才有利于人类的东西向交通,而这个地区就是草原丝绸之路的所在地。这里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交汇的核心地区,是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链接点。

对于草原丝绸之路来说,大宗商品交换的需求起源于原始社会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中原旱作农业地区以农业为主,盛产粮食、麻、丝及手工制品,而农业的发展则需要大量的畜力(牛、马等);北方草原地区以畜牧业为主,

盛产牛、马、羊及皮、毛、肉、乳等畜产品,而缺少粮食、纺织品、手工制品等。这种中原地区与草原地区在经济上互有需求、相依相生的关系,是形成草原丝绸之路的基础条件[54]。因而草原丝绸之路则因其特点还有“皮毛路”、“茶马路”的称谓。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丝绸之路

B. 124届广交会什么时候

124届广交会是在2018年10月15日。

2018年10月15日,第124届广交会开幕。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1957年创办的广交会,打开了新中国对外交往的大门,为中国的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展览面积达到118.5万平米,展位总数60645个,境内外参展企业超过25000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品牌展位进一步增加,较上一次品牌展位评审增长了3.2%,企业达到2297家;结构继续优化,既保留了一批发展稳定、实力较强的老品牌企业,又吸纳了一批新兴企业,品牌企业的示范作用进一步增强。

2、展区的结构进一步优化。扩大了家电、餐厨、家居等展区,设置多功能的展览现场活动区域,在各展区深入推进展品的专业化分区。

3、继续提升多功能综合平台作用。通过智慧广交会的建设,打造智慧服务、预展平台、供采对接、广交会认证、企业推广、智慧商旅六大核心业务模式,全面提升全渠道、一站式、线上线下同步服务的水平。为展客商提供涵盖展前、展中、展后的智能化、全天候的外贸促进平台。

4、论坛的功能进一步加强。本届广交会将举办20场高品质会议论坛,比如将在第一期举办广交会国际贸易发展论坛,第三期举办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8年秋季)解读发布会等等,为展客商提供更多的思想交流平台。

2018年11月4日,第124届广交会闭幕,本届广交会共有来自215个国家和地区的189812名采购商到会,累计出口成交2064.94亿元,均同比下降1%左右。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成交96.3亿美元,增长2.7%,占总成交额的32.3%。

(2)丝绸产品在广交会哪个阶段扩展阅读:

广交会的历史沿革: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1月,在美国提议下,一个实行禁运和贸易限制的国际组织“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在巴黎秘密成立;1951年,美国又操控联合国通过对中国实行“禁运”提案。

为了打破封锁、发展对外贸易、换取国家建设急需的外汇,新中国对此坚定不移。因此,在近临港澳、有着悠久对外贸易历史和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的广州创办广交会,成为不二选择。

1957年4月在广州创办的广交会最早称为“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周恩来总理提议简称为广交会。

广交会成为新中国冲破西方经济封锁与政治孤立、打开通向世界大门、与各国平等互利、互通有无、对外贸易的时代窗口。

广交会历经61年改革创新发展,经受各种严峻考验从未中断,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贸易往来,展示了中国形象和发展成就,是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优质平台,是贯彻实施我国外贸发展战略的引导示范基地。

已成为中国外贸第一促进平台,是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缩影和标志。截至第123届,广交会累计出口成交约13237亿美元,累计到会境外采购商约842万人次。

目前,每届广交会展览规模达118.5万平方米,境内外参展企业近2.5万家,2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0万名境外采购商与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C. 简述我国丝绸的历史发展过程

全新世大暖期(大西洋期)为中国带来了温暖的气候,令桑树和蚕的养殖可以在黄河流域广泛的进行。传说中,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取丝”,但现实中丝绸究竟是何时被发明尚具争议。中国考古学家在1998年河南荥阳青台遗址的一次考古中,发现了距今约5500年的丝绸碎片。另一种说法是在河姆渡遗址中人们已发现了纺织工具,借此可以推断丝绸的使用至少不迟于良渚文化(卫斯,《中国丝织技术起始时代初探》)。不过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说法,是中国科学家在1958年考古发现的,距今5300年(大汶口文化时期)的丝绸织品。

丝绸织品技术曾被中国垄断数百年,由于其编制技术在当时是一种复杂的工艺,又因其特有的手感和光泽备受人们的关注。因而丝织品成为工业革命以前世界主要的国际贸易物资。最早丝绸织品只有帝王才能使用,但丝绸业的快速发展令丝绸文化不断的从地理上、社会上渗透进入中华文化。并成为中国商人对外贸易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高级物品。
起初中国严密控制着丝绸织造业和养蚕业的技术流传,并禁止其流向外国。但朝鲜则在中国移民的协助下,与公元前200年成功实现养蚕技术的突破。此外,西域和田河流域(前500年——前300年)与印度(300年之前)成功实现养蚕。不过罗马帝国则是在550年左右才得到蚕种并发展养蚕技术的:传说几位为东罗马帝国皇帝工作的僧侣将蚕种放在中空的手杖中,私自从中国带出,并辗转到达君士坦丁堡。虽然这个传说的可信度并不高,但随后的拜占庭人确实发展了丝绸编制技术,在皇宫庭院内设立蚕室和缫丝机,为皇帝服务。当时拜占庭所有的土产丝绸大多被皇室成员享用,剩余的材料也能以一个高昂的价格卖到市场上。
专家们根据考古学的发现推测,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中期,中国便开始了养蚕、取丝、织绸了。到了商代,丝绸生产已经初具规模,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有了复杂的织机和织造手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蚕和缫丝织绸的国家,中华民族的祖先不但发明了丝绸,而且昌明丝绸、利用丝绸,使其在服饰上、经济上、艺术上及文化上均散发出灿烂光艺,进而使丝绸衣披天下。被称为三大名锦的古代四川蜀锦、苏州宋锦、南京云锦是丝织品中的优秀代表,至今在世界上仍享有很高声誉。因此,丝绸在某种意义上说,代表了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

随着战国、秦、汉时代经济大发展,丝绸生产达到了一个高峰。几乎所有的地方都能生产丝绸,丝绸的花色品种也丰富起来,主要分为绢、绮、锦三大类。锦的出现是中国丝绸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把蚕丝优秀性能和美术结合起来,丝绸不仅是高贵的衣料,而且是艺术品,大大提高了丝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影响是很深远的。到了秦汉时期,丝织业不但得到了大发展,而且随着汉代中国对外的大规模扩展影响,丝绸的贸易和输出达到空前繁荣的地步。贸易的推动使得中原和边疆、中国和东西邻邦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从而形成了着名的"丝绸之路"。这条路从古长安出发,经甘肃、新疆一直西去,经过中亚、西亚,最终抵达欧洲。公元前126年,在汉武帝的西进政策下,大量中国丝绸通过"丝绸之路"向西运输。经过魏晋北朝发展到唐代,中国丝绸发生了很大变化,它一方面条贯、折衷传统遗产,另一方面又兼容了外来技术、纹样的优点。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长期战乱,造成对黄河流域经济的严重破坏,到了隋代,中国蚕桑丝绸业的重心已经转移到了长江流域。
唐朝是丝绸生产的鼎盛时期,无论产量、质量和品种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丝绸的生产组织分为宫廷手工业、农村副业和独立手工业三种,规模较前代大大扩充了。同时,丝绸的对外贸易也得到巨大的发展,不但"丝绸之路"的通道增加到了三条,而且贸易的频繁程度也空前高涨。丝绸的生产和贸易为唐代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宋元时期,随着蚕桑技术的进步,中国丝绸有过短暂的辉煌。不但丝绸的花色品种有明显的增加,特别是出现了宋锦、丝和饰金织物三种有特色的新品种,而且对蚕桑生产技术的总结和推广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明清两代,由于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丝绸的生产与贸易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丝绸生产的商品化趋势日渐明显,丝绸的海外贸易发展迅速。江南苏湖一带成为最重要丝绸产地,发展了一批典型的丝绸专业市镇,官营织造也日趋成熟,此时,中国丝绸发展到了最活跃的时期。但是封建制度对生产力的阻碍也十分突出,晚清时中国丝绸业在苛捐杂税和洋稠倾销的双重打击下,陷入了十分可悲的境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丝绸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从1980年到1990年的十年间,中国生丝产量从3.6万吨上升到5.7万吨,增长了1.58倍;丝织物的产量增长了2倍多;丝织品消费量也从4亿米增长到了12.2亿米,增长了约3倍;出口的生丝占世界生丝贸易量的80%以上,绸缎也要占50%上下。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又争得了在世界丝绸市场上的主导地位,丝绸业成为国家的创汇支柱产业。中国丝绸更得到了迅速发展,建成较完整的丝绸业体系,丝绸产品已行销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古老的丝绸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正焕发出新的青春,走向灿烂的未来。

D. 丝绸什么时候传入西方

从考古发现的资料来看,20世纪40年代,在位于南西 伯利亚阿尔泰山北侧的巴泽雷克墓地出土了刺绣和织锦,墓 地的时代大约在公元前500年至公元前100年之间;新疆托 克逊阿拉沟墓地发现的菱纹罗等丝织物属于战国时期;20 世纪初叶以来,在塔里木盆地的古代遗址中出土了汉代的各 种丝绸;在原苏联克里米亚出土的汉绮,时代约在公元1世 纪;在罗马帝国东方行省帕尔米拉(Palmyra,今叙利亚境 内)和其本土意大利也发现了汉绮。
由此说明在战国时期中国的丝绸已开始走向世界,而罗马的丝绸应该是通过欧亚草 原传入欧洲的。此外,学者们还根据“赛里斯”(Se
res,意为“丝 国”)的称呼来讨论丝绸西传的时间。
一般认为,在公元前 3世纪时中国的丝绸可能已经传到了大夏(即吐火罗,在今 阿富汗北部)。 当张骞通西域返回长安后(前126),丝网 不断运送到安息(在今伊朗境内)、大夏之时,罗马人也可 能有机会接触到丝绸。
公元前53年,古罗马执政官克拉苏 率军与安息人在卡尔莱大战,在战争的紧急关头,安息人突 然展开了色彩斑斓的丝绸军旗。这些锦绣军旗在正午的阳光 下鲜艳夺目,使疲于应战的罗马军团眼花缭乱,阵脚大乱, 最终惨败。
一些西方学者认为,这些丝绸军旗就是罗马人见 到的最早的丝绸织品。卡尔莱战役后,丝绸很快就深入到罗马人的社会生活 中,但罗马人获取丝绸的途径还很有限,因此丝绸在罗马与 黄金等价,只有少数贵族妇女能穿上它相互炫耀。
公元1世 纪中叶,贵霜帝国崛起并战败安息,其领土西达咸海,罗马可通过贵霜得到丝绸。 公元3世纪初,安息和贵霜相继衰 落,波斯萨珊王朝又兴起了。萨珊王朝由于地处东西交通的 要冲,控制着陆路和海路的交通线,因而成为中国丝绸的贸 易垄断中心,罗马只能通过萨珊王朝购买丝绸。
在公元3至4世纪时,罗马帝国的拜占庭、叙利亚、埃 及是主要的纺织中心,罗马人最初只是将中国的素色丝绸拆 散,再织成有本地特色的供上层社会使用的绫绮。 后来波斯 珊萨王朝也从事丝绸纺织,其中波斯锦还流传到了中国。
大约在公元5至6世纪,蚕种就传到了于阗,随后又相 继传到了印度和波斯。由于蚕种外传,而地中海沿岸、波斯 和中亚一些地区适合种桑养蚕,他们的养蚕业迅速发展,伴 随而来的是繁荣的丝织业。到阿拉伯帝国时期,波斯已成为 帕米尔以西最大的丝绸生产和销售国,同时也是继中国之后 的世界第二个丝绸生产大国,中国在桑蚕丝绸方面的霸主地 位开始动摇。
综上所述,不论是文献记载还是考古发现,都证明中国 的丝绸从发明到走向世界,有着比较清晰的历史脉络,在很长的时段里,中国又是世界上唯一从事丝织手工业的国家, 所以中国对人类物质文明的这一贡献,早就为世界所公认。

E. 关于今年广交会的问题

第98届广交会纺织服装展区工作总结(仅供参考)

文章来源: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

第98届广交会纺织服装馆摊位共计4245个,参展企业2342家。纺织商会在商务部和大会统一领导和布署下,经过全体参展会员企业的共同努力,顺利地完成了纺织服装展区的各项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成交情况
今年是纺织品配额取消的第一年,由于美欧设限,前10个月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大多经历了抢定单、抢出口、滞港和开工不足等曲折和困难。在本届交易会开幕之前,中美纺织品贸易第6次磋商失败,为本届交易会参展企业接单平添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美国到会客商明显减少,客商和企业下单和接单都十分谨慎。截止10月20日,本届交易会成交额为45.08亿美元,与上届相比下降了3.35%。其中,对美国成交5.46亿美元,比上届下降了38.88%;对欧盟成交17.07亿美元,比上届下降1.17%;对中东成交4.59亿美元(含非洲国家),比上届增长7.8%;对东盟出口1.24亿美元,比上届下降了1.74%。本届交易会成交增长较快的是台湾、俄罗斯和日本,分别增长63.54% 、51.76%和49.28%,对澳大利亚、韩国、香港和中东成交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分别增长16.26%、12.38、9.34%和7.8%。
1、到会客商的特点
据企业反映,本届交易会到会客商不多。由于中美纺织品贸易第6次磋商失败,美国到会客商大幅减少。同时时值穆斯林斋月,中东、非洲等穆斯林地区客商也较往届明显减少。此外,国内及周边有多个展览会同时举行,如上海的面辅料展、中国?东盟博览会以及广州周边的服装服饰节,也分流了部分客商。
2、成交情况及商品成交地区分布特征
截止10月20日,纺织服装馆共成交45.08亿美元,比97届下降3.35%。其中纱线、织物及制品成交20.6亿美元,比上届增长4.41%;家用纺织品成交10.6亿美元,比上届增长7.99%;服装成品类成交23.18亿美元,比上届下降9.84%。
主要成交地区中,对欧洲成交19.21亿美元,占纺织品服装总成交的42.63%,与上届同比(下同)增长1.26%,居成交首位地区。其中,对欧盟成交17.07亿美元,同比下降1.17%;列第二位的是亚洲,共成交13.66亿美元,占比30.31%,同比增长13.9%。其中对中东地区成交3.37亿美元(不含非洲),同比下降0.71%。对东盟成交1.24亿美元,同比下降1.74%;列第三位是美洲,对美洲地区成交8.71亿美元,占比19.33%,同比下降29.8%。其中对拉美下降15.29%,对北美下降32.47%;对其它地区的成交情况是,对非洲成交1.75亿美元,占比3.89%,同比下降1.43%;对大洋洲成交1.73亿美元,占比3.85%,同比增长17.87%。
3、各类商品洽谈成交情况
本届交易会参展企业品牌意识有较大提高,突出表现在布展水平和品牌产品质量的提高。在一层的品牌大厅,参展企业的整体布展水平比往届又有了进一步提高,整个大厅明亮、通透、华丽。品牌产品和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成为许多采购商关注的热点。广东的名瑞婚纱、上海协大的“SHARTEX”、上海丝绸的“LILY”、深圳的“富安娜”、等是本届交易会纺织服装馆较为突出的品牌,受到客商追捧。此外,江苏紫荆花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摩维”面料、湖南华升的竹纤维系列产品、广州纺织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的环保、抗皱纯棉面料衬衫等,吸引众多客商咨询,成为成交新的增长点。从商品大类上看,棉花色布、人棉化纤布、涤棉花色布是面料的主要成交品种;床上用品、毛巾(浴巾)和装饰用品是家纺的主打商品;服装以棉制梭织、针织服装成交最多;此外,牛仔布及系列服装、羽绒服装、童装、毛皮复合材料服装、仿皮服装等也是热销品种。
4、各类企业成交情况
截止10月20日统计,在纺织服装馆成交的45.08亿美元中,从企业性质看,国有企业成交19.41亿美元,占总成交额的43.06%,所占份额比上届下降,但依然是我国纺织品出口的第一主力;外资企业成交4.82亿美元,占比10.69%;集体企业成交1.50亿美元,占比3.32%;私营企业继续上届的发展势头,成交10.56亿美元,占比提高到23.44%,成为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生力军;其他企业成交8.78亿美元,占比19.49%。
从企业类型看,生产企业成交18.58亿美元,占比41.21%;外贸企业成交23.4亿美元,占比51.91%;工贸企业成交3.07亿美元,占比6.8%。
5、今年纺织品服装出口存在的困难
美国是我纺织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与美国纺织品贸易磋商迟迟未达成协议,成为影响本届广交会最主要因素。据我会统计,截止10月,美国政府共受理了23项针对中国纺织品的设限申请,并已对其中的10项产品实施了数量限制。10月11日,美国业界再次向其政府递交了对中国产棉制毛巾产品的设限申请。美国市场前景不明,明年对美出口是否还会出现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象,成为企业最为担忧的问题。其次,企业普遍担心人民币继续升值,原本微薄的利润空间将受到进一步挤压,有的企业甚至将因此面临生存危机;此外,化纤原料价格居高不下,棉花价格逐渐走高,煤、电、油、运供应继续紧张,大大地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参加本届交易会的外商也反映,面料及部分家纺如毛巾的价格较以往高。以上因素使企业普遍对今年下半年出口形势不乐观,预计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幅也将有所回落。
面对种种不利因素,以及贸易摩擦的频繁发生,唯有调整产品结构,提高附加值,建设自己的品牌,才能度过难关,持续发展,这已成为大多数参展企业强烈的共识。
据了解,很多企业在做贴牌生产的同时,都在努力塑造自己的品牌,甚至不惜高薪从国外聘请设计师。事实上,一些有远见的企业早就开始了品牌的打造,并显现成效。上海丝绸的服装品牌“LILY”,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敲开了时尚之都巴黎的大门,进入了法国中高级百货店和专卖店销售网络;珠海成路进出口有限公司是一家1998年才成立的民营企业,4年前,该企业确立了品牌建设的战略,由于配额的限制,该企业将市场定位在中东和俄罗斯等市场,专做男性休闲服装,该公司有30多人的研发队伍,每年投入上百万,其品牌“Beatit”在中东已有一定的声誉。
为了规避配额限制,一些企业采取走出去战略。或对外投资建厂,或在外合作经营,或收购品牌及销售网络等多种方式,规避贸易风险,收集信息,拓展市场空间。广东省纺、浙江中大、南京市纺、舜天、海欣、华源等一些大型企业都有在外投资项目。江苏云蝠在美国设立办事处,减少贸易中间环节,直接进入了美国销售网络。

二、本届交易会我会在扩大成交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经验和体会
为了保证广交会安全、顺利的进行,保证企业与外商有一个安静、祥和的洽谈环境,我会在会前就做了大量准备工作,采取了有力措施。
1、积极做好馆内的安全保卫工作,维护场馆正常秩序。
2、进一步抓好纺织服装馆的特装布展,以布展推品牌、以品牌促成交。
对本届交易会纺织服装馆的布展,客商和企业普遍反映比上届水平有所提高。布展水平的提高又进一步凸现了品牌的形象、价值,促进了成交。如上海丝绸、上海协大、广东丝绸等摊位,布展风格与其时装系列十分相称,客商洽谈人数和成交情况都相当不错。布展水平较好的企业还有江苏舜天、江苏苏豪、浙江凯喜雅、雅戈尔、广东丝丽、名瑞等。
3、促进企业新产品的开发、推出,提高产品附加值。
在本届交易会上,新产品、新技术是纺织服装馆除优质布展外的又一大亮点,此次推出的新产品有几大特色:产品外观设计更具新意、特色;功能性、环保型产品面料的开发有进一步发展,如纳米面料、针织牛仔布、彩色真丝、新型摩托服等,既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又突破了绿色壁垒,成为吸引外商的一大法宝。
4、制定价格协调方案,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护知识产权,保证良好经营秩序。
本届交易会前,我会就制定了两纱两布、蚕丝类、麻纱布、花色漂布、梭织服装、针织服装及家用纺织品的协调方案,并通过广交会通讯和馆刊在会员企业中广泛宣传,要求参展企业认真遵守,本届交易会没有发现违反最低限价和行业指导价成交的情况。
按大会的统一要求,我会制定了纺织服装馆保护知识产权措施,并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我会全体工作人员在巡馆中把检查侵犯知识产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以特装布展区为重点,全面检查,发现有违反规定的情况时,及时弄清情况,妥善作出处理。同时,认真对待参展企业的举报,经核实举报情况属实的,严格要求违反规定的参展企业将违规或侵权展示取下来。我们还与各省市交易团和大会业务办经常保持联系,并通过联欢,增进沟通与协作,共同做好保护知识产权的工作,维护了洽谈成交秩序。
三、对政府主管部门及本届交易会纺织服装馆的建议
1、鉴于今年美国市场前景不明,企业对接单无所适从,对明年出口形势十分担忧,企业希望政府尽快与美国达成协议。
2、针对今年对美国出口无序增长,造成大量货物滞港,企业呼吁不论是否与美国达成协议,都希望明年对美纺织品出口进行管理,以利有序出口,防止定单流失。
3、据企业反映,广州周边服装服饰展览会过多,紧挨着流花路展馆的就有锦汉服装展览,以至于客商无法分清哪是真正的广交会,对广交会形成冲击,分流了大量客商,影响了广交会作为中国第一展会的地位和影响。
4、据企业反映,广交会期间,广州宾馆住宿价格大幅上涨,部分客商认为无法接受,因此而取消参加广交会的计划。
5、在展区划分上,希望能够细化,体现专业性,比如,建立童装、牛仔、内衣、时尚服饰、袜业等专业招展展区,方便客户寻找,符合国际展会发展趋势,保持广交会活力。
6、由于近年来美欧对我部分服装设限,我家纺和面料产品在国际市场需求加大,竞争力增强,家纺和面料摊位已不能满足需要,建议增加摊位。
7、建议在制定特装布展规定时,外贸中心应与商会增加沟通,以更有利于布展工作的不断提高,迎接100届广交会的到来。
8、在展位安排中,存在重生产轻流通的现象,而目前我国的对外贸易中,拓展贸易渠道,加强销售依然是个突出问题。建议在品牌建设和广交会布展中,重视对知名外贸企业暨大型流通外贸企业的展位安排,做到商标品牌和企业品牌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