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拍摄大件商品用18-55mm套机的镜头够用吗
拍摄产品照片, 尤其是大型产品的, 其实不一定需要定焦头的, 因为室内家具拍摄不需要考虑虚化效果, 但是需要考虑布光. 佳能1855的II代镜头在锐度上其实已经足够, 所以如果你想要拍摄家具的话, 我提两个建议吧
1. 有条件的话最好搭建一个摄影棚, 小型的即可
2. 如果搭建摄影棚有困难的话, 建议至少准备一个外置闪光灯, 有闪光灯和没闪光灯, 同一个1855镜头拍摄出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 区别大到让你怀疑是不是换了镜头. 呵呵.
‘贰’ 单反相机的镜头常说的55mm,85mm,105mm,135mm有多大区别普通家用,旅游所用多大的
55mm,105mm,135mm等等说的是镜头的焦距。数字越小越趋近于广角。数字越大越趋近于长焦距。一般拍照主要看我们拍什么。如果镜头不变就是定焦。如果镜头可变就是变焦镜头。如果我们就是旅游拍一怕风景,最好选择变焦镜头28至280全有了。如果专业的化就多预备几个镜头。55--280的长焦镜头可以拍摄百米以外的人或物,55mm的中焦镜头专门拍摄眼前的人和物,也可以拍摄风景。18--55的广角镜头或微距镜头是专门拍摄眼前高大建筑物的全景或花卉的特写镜头的。
‘叁’ 单反相机镜头的焦距70-300mm和14-42mm分别大概适合拍多远的物体
镜头的各个焦段,各有不同的用处,一般建议初学者选择17-200,这款镜头常常被称为“一镜走天下”。
你说的的那两个都是变焦镜头,50mm以下的是广角镜头,越往下广角越大,50mm以上的是长焦镜头,越往上拍摄距离越远,可以达到超焦距或微距拍摄。
你这两个镜头都可以普通拍摄,也可以艺术拍摄。如果要拍广角的,比如拍摄建筑、道路的广角可以用14-42mm的镜头,就是平常看到的底部向下弯曲变形的照片,最小可以达到14mm,说明已经可以达到鱼眼镜头的效果了,拍摄出来的物体极度夸张,就像鱼眼一样,拍出来的东西是圆的,中间的东西又向外突出的感觉。如果要艺术拍摄,用这个镜头可以侧重于广角拍摄。
那么70-300mm的就可以侧重于长焦拍摄了。比如拍山顶的人、高楼顶的花,站在高出拍摄地面的人或物等远处的东西,就可以把焦距调得长一些,把远处的物体拉得很近,看得很清楚,拍特写很有用。但是拉近后,景深就小了,比如拍一个人的脸部特写,如果把他的脸放满整个空间,其他的东西,周围的其他的东西就没有、或模糊了,这就是说拍远处的东西,会把环境虚化,因此主要用来强调某一点的东西,拍出来的东西会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22mm-24mm: 不严谨的建筑全景,或某个自然景观(严谨的需要大画幅和移轴镜头来矫正相差),城市建筑群,大量的人群。
28mm: 广阔的风景,人多的场景,有群体感的人像
35mm: 一般风景,建筑或者建筑内部,纪实人像
50mm: 局部风景,全身人像,事实上可以用于任何场景和题材。
60-65mm:小微距,适合拍一些比如杯子大小物体或者电饭煲之类的商品,这个焦段适合购买微距镜头。
80mm: 半身人像,一些特写,或者在场景中突出某人。
100mm: 微距的黄金焦距,特别适合拍摄微距题材。
135mm: 人像焦距,适合人像特写,网上那些特别漂亮的mm,背景虚化的,都是这个焦距拍出来的(一般用85mm镜头放到普通APS单反上,由于转换系数,正好可以获得135的焦距)
200mm: 人像特写,大头像,远景拍摄。
300mm: 远处人想特写,距离较近的鸟,体育,远景拍摄。
50毫米的焦距是最好的也是最坏的,和人眼看到的效果接近所以没有广角的冲击力,也没有长焦的震撼,但是历史上由50毫米镜头拍摄出来的顶级作品,比其他所有焦距拍出来的总合还多。
50mm无法具有画面本身的冲击力,所以50mm必须要以内容取胜,构图,色彩,内涵,故事,都无比的重要,所以通常能拍出伟大的作品。
-----------------------------
35mm 是新闻摄影的最爱,准广角,既可以容纳比人眼所看到内容多的东西,又不会像28或更短焦距的超广角一样,把很多无关的东西包括进来。
-----------------------------
50mm的镜头是标准镜头,普通的定焦镜头一般都是50mm的镜头,是最常用的,出门旅游,拍摄一般场景,都可用。
‘肆’ 人像摄影中如何选择镜头焦距
相信不少影友手中的相机镜头都是变焦镜头。最普遍的是三倍变焦镜头,焦距由35mm至105mm。有些强调光学变焦的DC,更具有8x甚至10x的光学变焦。 拍摄人像时,焦距的选择对画面对象的比例有很大影响,从而决定照片给观众的感觉。不少初学者都视光学变焦为拍摄上的一种便利,有变焦镜头便可以站在原地拍摄较远的景物,这当然不是拍摄人像应有的态度。较为专业的想法是,首先决定以什么焦距拍摄这幅照片,自己再走到最适当的位置拍摄。拍摄有水平的人像照片,是不可以偷懒的。 拍摄及绘画同样讲透视感 究竟以短焦距(广角)镜头拍摄的照片,跟长焦距(远摄)镜头拍摄的有甚么分别呢?最明显的差别就是,如果模特占画面的面积不变的话,利用广角镜头需要更接近模特拍摄,而用长焦镜头就要距离模特更远。越是接近模特拍摄,画面所表现的透视惑就越强烈。即是说广角镜头能表现出强烈的透视感,而长焦镜头就表现出较低的透视感。透视感是什么呢?这是以平面表达立体空间的手法。大家都知道较近的对象看起来会较大,较远处的对象看起来会较小。因此大家都会直觉上认为,较大的对象较接近自己,较小的对象离自己较远。缯画时,画家都会应用这种手法,将背景的景物画得较小,人们便知道那些景物离自己较远。 广角长焦比一比 大家拍摄时,借着运用不同焦距的镜头,改变自己与模特之间的距离,便可以改变模特与背景之间的透视感。以广角镜头拍摄的照片,前、后景物的距离都被夸张了,而且照片的四周会出现较明显的扭曲。例如拍摄一张半身照片,如果以广角镜头(如28mm或35mm)拍摄,便需要站在离模特较近的位置。这时模特占画面的面积较大,稍远的背景对象会拍得十分渺小,透视感十分强烈,远、近景物之间的距离比肉眼所见更为夸张。 以长焦镜头拍摄的照片,远、近物件的大小就没有太大差别,看起来两者的距离像是被拉近了,照片表现的透视感也最小。例如以长焦镜头(如105mm至300mm)拍摄同样的半身照,这时便需要站在离模特较远的位置。从照片看起来,因为背景景物没有明显的“缩小”,所以背景好像被拉得与模特更近。 以广角镜头拍摄一列柱子,近处的柱子占了画面整个高度,远处的柱子就变得十分矮。 以长焦镜头拍摄相同的一列柱子,远处柱子的高度比近处的没有明显变小。 27mm 64mm 288mm假定模特占照片面积不变,以越广角的焦距拍摄,模特与背景之间的距离拉得越远;以越长的焦距拍摄,模特与背景之间的距离拉得近。 广角不宜拍特写 拍摄人像时,要运用什么镜头,首先要考虑是否需要较多的背景。如果当时整个环境都很有特色的话,,大家不妨考虑采用广角焦距,这样能够同时拍摄模特及较多的背景。如果同时采用较低的拍摄角度,会比水平拍摄角度更加能够表现出透视感,视觉上的冲击会更大。如果模特的手、脚部分放得较接近相机的话,这些部分会因为透视的关系显得更为修长。不过通常的做法都是以广角镜头“拉长”模特双腿,“拉长”双手的拍摄方法需要配合较大胆的创意。 要注意的是,初学者不宜以广角镜头拍摄模特脸部特写,因为太接近模特拍摄会形成脸部“强烈的透视感”,五官之间的距离被拉远,而且脸部变得阔大,有时会十分吓人。另一方面,用广角镜头拍摄时,要尽量避免在高于模特的角度拍摄,以免拍出来的照片“头大身小”。在低角度拍摄时,也要留意模特的头部不宜抬高,以免拍出来下巴、颈部变得肥大。 有特色的环境,可以用广角焦距加低角度拍摄。 如果模特双腿较接近镜头,便会有较修长的效果。 用广角镜头拍摄时,如果模特抬头过高会显得肥肿。 长焦有利简化背景 如果拍摄时的环境较为杂乱,或者大家只想将注意力集中于某些特别的景物,便可选择以较长焦距拍摄。这时背景只会剩下较少的对象,稍为变换角度就可以避开不希望出现的背景景物,例如电灯柱、行人等。运用长焦距拍摄半身或脸部特写镜头是十分好的,因为模特五官的比例会看来比较正常,而且背景也较为清简,较为适合初学者使用。如果大家的镜头等效焦距超过300mm的话,更可以营造出浅景深效果,将背景虚化成抽象图案,更能突出模特的美态。 利用较长焦距可以简化背景。 长焦距十分适合拍摄特写照片。 超长焦距镜头可拍摄出浅景深效果。
‘伍’ 单反相机的镜头15-55mm和15-105mm还有15-135mm的区别和分别适合拍摄什么样的景物专业人士进!
这个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这就是为什么,专业摄影工作者,在去采风的时候,会携带一整套镜头的原因。
适合不适合,只能说在照片布局时候,一个镜头能不能达到要求,比如布局时候,觉得主要被摄物体在照片中的占比太大,那么就要换一个焦距更长的镜头。
而变焦镜头,其实也就是为了减少镜头(数量)携带量而生的。
先看一下镜头焦距和视角的关系。
焦距越长获得的视角越小。这其实就是广角(焦距小视角大)和长焦(焦距大视角小)的主要区别了。
问题中的三款镜头,时间变化最大的,就是15-135mm的,抛开镜头成相质量来说,当然这款镜头适合拍摄的场合更加多。而且其视角范围,涵盖了前面二款镜头,其他二款镜头要达到同样的视角范围,必须再备另外一个镜头。
所以,一般非专业摄影,对画质要求并不高的情况下,建议选择15-135mm为好。
拍摄者站在同一位置,为了获得更加宽广的视野,就必须用广角镜头,甚至鱼眼睛(180°视角)。这时候,15mm的焦距,就非常有用了。
如果拍摄的是一个很远的景色,那么就只能用长焦,拉近距离(只是视角的关系,主体在成相中占的比例更大,看起来就是拉近距离了)。使用长焦拍摄,一般被称作“打鸟”。
所以,这个问题,根本没有标准答案,只能说适合才是正确的。
‘陆’ 想买个单反相机,主要用于模特、鞋子的拍摄,焦距一般多少的比较好呢
从我这个单反爱好者的角度来说,1楼说法是完全错误的(本人玩佳能50d有三年历史)
简单的说,选焦距要看你的拍摄位置。你拍摄的东西可以离你很近,那么像200mm这样的长焦镜头纯粹是一种浪费。记住长焦镜头一般用于体育、动物等的长距离拍摄,此时你无法接近拍摄对象。并且长焦镜头有其固有的缺点:价格昂贵、拍摄时一般需要三脚架(否则会抖动导致画面模糊不清)。
而像模特鞋子等物品用18-55mm镜头应该够用,手持就可拍摄且能得到预期效果。
‘柒’ 摄影师拍写真用什么镜头
摄影师拍写真,一般都是用近焦镜头,很少用长焦远镜头。而且一般都是定焦的,不会有变焦的尽头,往往这些镜头还很贵。人文领域的拍摄,一般来说,主要以三枚镜头为主:28、35、50。
尼康曾想高价收购拍摄世界名人的邓伟手中的那枚标头。一般来说,选择标头,是以环境人像为主。35毫米镜头人像与环境兼顾,28毫米镜头主要以环境介绍为主。象寇德卡拍摄吉普赛人,介绍吉普赛人的生活环境,是衬托主题主要手法,所以他选择25毫米镜头的广角。
有人说变焦镜头很方便为什么还要买定焦?定焦能做的变焦也能做的啊。表面看是这么个道理,实际使用中完全两种感觉。我们知道,西洋画中,素描是基本功,那么,摄影有没有基本功?我的理解,摄影的基本功就在这个一机一镜中。我们有时候讲镜头感,什么是镜头感?布勒松说:“摄影家的眼睛,永远都在评估出现在他眼前的事物。他只须移动1毫米的几分之一,便可以把线条吻合起来。他只须稍微屈膝,便可以将透视改变。把照相机放置在离主体近一些或远一些,他便可以刻画出某一细节——这细节,既可能相得益彰,也可能喧宾夺主。然而,对照片进行构图所需的时间,几乎是跟按动快门的时间一样的短,因为两者同是条件反射而已。” 所谓的镜头感,就是“条件反射”四个字。长期使用某一焦段的镜头,譬如标头,你就学会用标头的眼光看世界。开始的时候你还需要用手搭个方框笔划一下才能确定取景的范畴,熟能生巧后,一眼看过去,就知道拍摄的内容是哪些。
‘捌’ 拍人像是用85mm还是50mm的好摄影棚和街拍用的是多长焦距的镜头
85焦段是人像的黄金视觉,无论是焦外还是视觉感表现都较好,因此拍摄人像使用85mm比较合适。
而摄影棚和街拍因拍摄习惯和拍摄风格不同,有多种镜头可供选择。
如果习惯从远处拍摄,不想打扰到被拍摄的人,那么70-200这类长焦距的镜头合适,缺点是太重,是个考验体力的活。
镜头焦距
1、定焦距:焦距固定不变,可分为有光圈和无光圈两种。
有光圈:镜头光圈的大小可以调节。根据环境光照的变化,应相应调节光圈的大小。光圈的大小可以通过手动或自动调节。人为手工调节光圈的,称为手动光圈;镜头自带微型电机自动调整光圈的,称为自动光圈。
无光圈:即定光圈,其通光量是固定不变的。主要用光源恒定或摄像机自带电子快门的情况。
2、变焦距:焦距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使被摄物体的图像放大或缩小。
常用的变焦镜头为六倍、十倍变焦。
三可变镜头:可调焦距、调聚焦、调光圈。
二可变镜头:可调焦距、调聚焦、自动光圈。
(8)拍照产品图片用多少毫米镜头扩展阅读:
镜头的选择:24-105这类的中焦变焦镜头,无需跑来跑去构图,只需站在原地手动调焦距,方便。缺点是光圈稍小,在夜晚需要大光圈来提高快门速度时操作较麻烦。
50定焦是标准中焦定焦,用来拍街拍、小品之类的比较合适,并且定焦配合大光圈,再加上自身轻便的特点,是日常挂机的最佳配备。
不过需要注意在截幅机身上焦距变成了75,稍显长些。因此是全幅机身,50的标头合适;如果是截幅机身,35mm、1.8镜头比较良好,等效焦距52,与标头的视角相当。
镜头的保养维护
1、摄影者不能自行随意拆卸镜头,有问题要到专门维修部门修理,否则,拆卸后无法复原,又不能进行精确调校,造成镜头的损伤会影响镜头的成像质量。
2、不能用粗糙不清洁的物品擦拭镜片。
3、用镜头刷刷镜头表面时,应保持毛刷的清洁,不能用手触摸毛刷,刷毛用脏后应及时用酒精清洗。
4、不能在摄影镜头调节环处随意添加润滑油。以免流入镜头内部沾污透镜表面。
5、不拍摄时,应把镜头调焦环调到无限远,把光圈调到全开状态,把推拉式变焦环和微距环缩回,以改善镜头的抗震性能。
6、摄影镜头长期不使用时,最好保存在储有干燥剂的玻璃密封器皿内,或将其密封在有干燥剂的塑料袋内。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