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产品经理怎样做好一份高价值的竞品分析
竞品分析报告结构(结构并不固定,供参考):
体验环境
市场状况(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市场占有率分布)
行业分析(历史变化、发展趋势)
需求分析(扮演用户、选择研究对象)
确定竞品(产品咨询收集、选择服务/目标用户相同或类似的产品)
竞品对比(多种分析方法)
商业模式异同
业务/产品模式异同
运营及推广策略
归纳和结论
三、常用分析方法:
1、用户体验五要素法
战略层
(企业愿景、产品定位、需求把控、用户习惯、商业模式)
范围层
(主要功能、核心功能、次级功能、功能架构、业务流程设计)
结构层
(信息架构、常规功能、特色功能、实现情况、用户流程分析)
框架层
(操作情况、刷新、页面跳转、查询、交互框架、界面设计、导航设计、标签设计、细节点)
表现层
(视觉表现、布局、配色、排版)
2、Yes/No法:
主要适用于功能层面,简单来说就是将功能点全盘罗列出,具有该功能点的产品A便标记为“Yes”,没有该功能点的B产品标记为“No”,通过比对可以清晰地了解功能点上产品间的异同。
3、评分法:
这个方法在用户研究工作中常会用到,通常适用于定量研究的问卷调研中,即给出1-5分的区间,根据产品中的某一方面或某点进行打分。
4、分析描述法:
指将不同产品特性以比较的形式描述出来。
5、SWOT分析法:
针对所要分析的竞品,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维度进行比较和梳理。
6、Base+Solution分析法:
Base:目标用户是什么?目标用户的核心需求是什么?通过什么解决方案能够满足?同其他产品相比,解决方案有什么差异化和卖点?如何推广营销?市场效果如何?
Solution:解决方案如何实现?还有多少空间?陌生用户进来如何使用?信息组织、交互如何?为什么要这么做?是否符合用户预期?配色、UI是否符合用户审美?用户会在哪里困惑?用户打开产品的频率如何?用户是否会向他人推荐产品?
7、Kano模型(卡诺模型):
Kano模型
8、四象限分析法:
多在问题点罗列或安排下步计划时使用,可将自身产品的要素、特点、功能点、问题点根据实际情况和对比分析划归为四个象限区域,如急需改进区、竞争优势区、次要改进区、继续保持区。
9、比较研究法:
设定分析目标,将同类功能模块或外观细节编组作表,根据比较结果作进一步分析。
10、不同维度下的比较方法:
根据具体需求可选择就某一问题点来比较、某一功能点来比较、某一核心点(焦点)来比较等。
四、报告辅助方面:
1.数据的引用
报告中针对用户体验方面的要素很容易夹杂过多的主观因素,譬如我们容易下这种结论“这种设计我不喜欢,所以它是不好的!”这类主观的评断。在一份竞聘报告中,如果为了说明某一条,那量化的数据必然是重要参考依据之一。所以,数据变得比较富有说服力。
数据从何而来?月活排名可以来自Appannie、Usage Intelligence,网站排名来自Alexa。其他数据包括网络指数、淘宝指数、易观智库、CNNIC、艾瑞咨询、新浪微博、微信、上市公司财报等都是比较主流的平台和渠道可以作为数据来源。
2.对比时有截图作参照
这方便读者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证整份报告保证清晰可读、重点凸显、结论突出。
3.必要时可加任务或案例
任务和案例起到的作用一是佐证,二是便于读者清晰地能够在相应的场景下理解。比如当比较A产品的某项功能或业务逻辑上的问题时,如果引入一个贴切的典型案例或一个模拟的任务会让读者更加有代入感,更便于说明。
另外,在这里也可以适当的引入真实的用户评论。
⑵ 销售易和同行竞品对比有什么优势
销售易有专业的销售基因,他们产品的创始人是销售总监出身,多年的销售经验,更懂得企业和销售人员最真实的痛点和迫切需求,因此从产品研发的理念看,其产品就已经跟竞品拉开了差距。
⑶ 产品经理与产品运营,谁更有前景
导读:近几年pm炒的十分火热,那么产品经理与产品运营谁更有前景?本文讨论节选于知乎,其中观点值得大家品味。
正文:
@ 匿名用户(来自于鹅厂):
业界说,腾讯的产品,网络的技术,阿里的运营,是行业标杆。
而其实在鹅厂,产品经理职业通道下,设两个岗位:产品策划和产品运营,所以,如果以此为标准,产品运营只是产品经理的一个分支。作为一个岗位是产品运营的鹅厂产品经理,我的日常是:数据分析,用户调研,用户反馈跟进,核心用户社群管理与维护,竞品分析,市场分析,产品策略制定,产品需求整理与输出,运营策略与方案规划(涉及活动、内容、渠道、营收),运营活动策划和需求输出与跟进,渠道投放,版本计划发布跟进,产品基础功能与性能测试安排与跟进,内容CP管理与引入…嗯,谁可以给我一个明确的答复,我到底算产品策划还是产品运营?这里要说的是,因为无论是产品策划还是运营相关,甚至是市场推广,都需要我去插一脚,所以我是替代性比较低的团队核心成员和骨干。
我想,从以上例子来看,答案应该很明确了吧?哪有什么孰重孰轻,产品策划和运营能力是产品经理的两大核心模块,只有对两者都能应付得游刃有余,才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综合素质过硬的产品经理。
@ 杨夏
毕业就入行开始做PM,三年多产品生涯。之前一直对“运营工作”是有些轻视的,有种“万般皆下品 唯有产品高”的自命清高,比起产品工作的复杂挑战,运营不就做做活动、发发内容么…直到今年除了产品,也开始负责运营工作,自己也去学习思索“运营”为何物。
个人体会两者的一些区别:
产品知识体系发展相对运营更完善,培养产品人有更多科学的方法,产品技能、做事方法更有章可循
上面1的原因,导致运营工作看起来像是技术含量低的“打杂”
业务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产品、运营的要求不同,起步阶段可能产品、技术驱动多,成熟运行阶段则可能运营驱动多
已经有很多对“运营”的定义,解释的角度不同、描述的维度不同,自然对运营的理解及操作方法也不同,这其实也跟1、2有关
如果说产品有一些基础的“方法论”,运营也能整理出来,只是目前能够经得住验证的少
个人参考了很多游戏领域的知识来构建运营的个人基础理解
近一两年来看,靠产品设计or技术创新来出众的“产品”已经很少,大部分业务产品都需要依赖强运营支撑
产品与运营是密切关联的,很多产品模式的设计组成中,运营其实也是一个重要部分
运营不去深入理解产品模式,也不好发挥产品的力量来扩大运营格局
产品人在这个行业里发出的声音更多,吸引更多注意力,占去更多声望、光环、资源
产品、运营的同学都该多总结分享,推动一门“学科”的基础知识技能体系完善,这是能够长远健康发展的基础
@ 六子6zi
在国内,3-5年内,产品运营更吃香。5年之后,产品经理的决定性作用体现出来。为什么说3、5年内产品运营在国内更吃香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1. 行业的不标准化。相比于国外,国内很多制度不健全的行业正在被互联网改变,如打车,外卖等。但改变的方式基本是以残暴的掠夺市场为主要手段,如红包,减钱。产品或服务的更优秀也显然比不过几块钱的红包对用户更有诱惑力。而我预计三到五年之后,天下大势将定,各行业市场趋于红海,基本标准化;资本市场不会再盲目砸钱。行业内竞争将转为对产品细节的锱铢必较和追求没有止境的人性化服务。
2. 缺乏创新性的土壤。这一点是很显然的,例如,去哪儿与携程,美团、糯米和大众点评,支付宝抄微信等等等等例子无穷尽也。在用户能看到的界面交互级别都敢赤裸裸的抄袭了,需要不要脸到何种程度。但就算各大商家不加以良性引导,用户的审美也会慢慢提升的。3-5年可能有点乐观,但应该不会太迟。
总之,我是相信运营决定广度,产品决定高度这条定律的。
我们现在只能慢慢提高每一场线下的质量,不求大但求精。
@ 张品
当然产品经理的知识体系更加健全,如果做PM,需要从产品助理开始,写文档,画原型开始,一点一点积累。然而运营的概念很广,网站运营,编辑,社区运营,用户运营,活动策划。需要足够宽广的知识面 ,或者深入一个领域做 到顶尖。
话说我还真不清楚运营跟产品哪个更有前途,喜欢那个就去做吧,多接触认真规划好。不管是运营产品还是别的其它,做到顶尖水平是不用担心前途这件事的~
@ Christopher
产品运营和产品经理根本没法在一个维度上比较,产品运营是产品经理的一项能力,换句话说好的产品经理需要有深厚的产品运营经验,所以可以给产品经理当做自己的发展方向,现在努力的提升自身的运营管理能力及其他必备的技能(如数据分析、统筹协调、营销管理、洞察用户等等)。
@杨文轩Bryant
从薪水上看(校招)看似运营的薪水要稍微低一些,但其实这两个岗位同等重要。产品和运营相辅相成
简单的说:
1. 如果这个产品是一坨翔,那么即使运营再好我能够比别人多带来10倍的用户但留存率却是竞品的百分之一,那也没什么卵用。
2. 如果产品很好,即使能够靠口碑啊,自传播啊等等带来一些用户,但到了后来如何将产品做大,如何与竞品对攻,防反等等可不是光提升产品就能做到的事情。
3. 有时候一个好的产品在前期,是很需要一个好的运营的,好的运营能够保证最高的ROI,而用户也正是产品决策最重要的一环!
4.一个优秀的产品可以带来什么?微信的“附近的人”这个功能可谓是微信成为现在移动社交霸主的最关键原因之一。
最后,产品和运营密切相关。只要在一个方向做的足够优秀都很有前途,最忌讳的是在选择方向上犹豫不决!
@ 王哲盟
仔细想想,做的是同一件事的不同方面。运营其实出路更广,互联网企业要,传统企业也要。
产品多少有点限制,传统企业的产品岗位不受重视,互联网的产品岗位不太规范,而且现在已经好多人在唱衰产品但是我更喜欢做PM,需要独处思考也需要能适度社交,有一种创造的感觉与机会。
@ 沉凡,新浪微博/运营喵/产品汪
个人认为,产品经理这些年实在是太多了,什么样的人都去做产品经理,殊不知,产品经理的要求其实非常高。
产品经理的成功,条件也过于苛刻,因为,条件只有一个——你的产品成功了,很牛逼。因为产品经理是一个极其带有主观性的职业,就像一个战术家,只有实战才能检验你的判断是否正确。但是一旦成功了,你的产品火了,那作为产品经理的你,可能立马会被捧上神坛,身价暴涨,言辞被奉为教条。你说前景如何?
而对于运营,是可以直接拿数据来说话的,可能产品失败了,但是你运营策略很棒,在运营数据上能体现出来,那你的能力会受到肯定,不会对你的发展前景产生太大影响。如果产品火了,爆了,运营也可以享受到一部分产品流行的红利,但是肯定没有产品经理受益多。所以,运营更像是风险低,但回报、前景、发展天花板也相对较低的职业。
@ 匿名用户
产品经理是创造一个产品。产品运营是拿着别人创造的产品尽可能的达到目的。
从上限来看,必然是产品经理远高于产品运营。现在产品经理多如狗主要是
1. 公司招人时根本不会给产品经理和运营划线,招来什么都干。
2.创造型的产品经理对能力是有相当要求的,而圈子里根本没那么多合适的人,都是凑合找、凑合干。
另外,产品经理作为战略制定者,没有一定的title也是一筹莫展的。必须有相当的影响力才能让别人跟你赌这个战略方向。
所以从前景来看,只有能力确实出众,产品经理才会有更好的前景。否则请选择运营。
@ justinlam,一个产品,半个设计
只见过没有产品运营的产品,没见过没有产品经理的产品。设计一款好的产品远比运营一款好的产品要难得多。
但目前的市场上确实是存在运营为王的情况,各领域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架构和功能设计上都是大同小异,就产品设计上没有太多出彩的地方。所以这时候就靠运营取胜,这一现象在020领域尤为严重,说得不好听这类产品根本连产品经理这样一个职位都可以省掉了。
但是我相信,过了这阵资本浪潮以后,各行业都平静下来以后产品经理比现在更能突显出自身的价值。非常喜欢设计师尤文文说过的一句话“心平气和后,才能做好设计”,我认为做产品亦是如此。
@ 爱可乐
律师和医生哪个更有发展前景?其实主要看你适合做什么,以及目前的能力能够做什么。
同理,牛B的产品策划和产品运营都是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的。我个人就是从运营切到了策划,但是平时两者的工作都做。
如果你没有基础,建议先从运营做起,积累半年的实践经验,同时储备些技能,多思考问题,怎么样设计出产品能更好的服务用户,更方便运营。然后多帮策划做事情,可以你想提给策划的需求自己写好给他,这样对于你来说就是一种锻炼。慢慢实践中发现自己兴趣所在,找一个方向坚持下去就好啦~
⑷ 产品竞品分析怎么做
竞品分析的维度既要有产品“看得见”的部分,比如产品做得怎么样(功能、用户体验设计等),还得有产品“看不见”的部分,比如为什么这么做(产品定位、目标用户、盈利模式等)、如何做到(产品背景、技术、运营策略等)、未来打算怎么做(版本迭代等)。
接下来,喜妹统计了十个竞品分析的维度,咱们一一来讲~
市场现状、发展趋势
竞品分析首先要对整个市场进行研究,看看市场目前的发展情况和未来盈余的空间有多大,分析有没有加入的必要等。
我们可以在网上找一些行业分析报告、产业链信息等,例如:艾瑞咨询、易观、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等。这些报告会涵盖行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政府最新政策和所占的市场份额等,帮助我们透过市场分析,了解整个市场情况,形成对未来的判断和预测,制定或调整自己的战略规划。
数据表现、市场认可度
在分析市场数据和用户认可度时,我们可以从软件排名、下载量、用户评价、付费用户数和市场份额等多种数据去分析竞品在当前市场处于什么位置、我们的产品和标杆产品之间的差距在哪里等。
通过数据所展示出来的信息和差距,我们可以具体分析我们的产品如何突破或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提高,还可以制定一个追求的目标。
关于软件下载量和用户活跃数量,咱们可以从酷传、网络指数、企鹅智库、CNNIC或Questmoble查到,但有的可能需要付费。
产品背景
我们在分析竞品时,很容易只在乎数据而忽视其背后的公司,不同公司开发出来的产品肯定是不有一样的。公司的资源优势、技术背景、文化信念、产品团队,都对产品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喜妹举栗子:在QQ音乐刚推出时,市面上其实已经有了同类型的音乐播放器,但QQ音乐有了腾讯的优势资源加持,在获取音乐版权上取得了很大成功。
产品定位、目标用户
我们需要通过竞品的宣传语(slogan)、产品目标和上线时间等,找出他们的产品定位进行归纳,分析竞品的目标用户和用户需求的异同。
由此我们可以策划或调整自己的产品的定位和目标,设定目标用户,根据用户画像和特征等进行用户分析,从而更好的做出用户想要的产品。
业务逻辑、产品结构
关于竞品的业务逻辑和产品结构,基本依赖于我们对竞品的实际体验和研究,梳理出业务流程逻辑图,从而对比竞品的业务运转方式、商业模式和功能安排等,找到差异。
我们需要了解到竞品在业务运转过程中涉及哪些角色、相互的关系,用户操作的方便程度、的流程逻辑、分为哪些步骤和环节?
通过了解竞品独到的业务模式,我们可以分析出该业务模式需要什么样的基础、资源或技术等。如果竞品的用户引导和功能展示做得很好,那我们可以考虑进行学习借鉴,对自身产品的结构设计和流程逻辑进行优化。
功能对比、技术维度
功能对比是可以区别产品,且拉开产品层次的。我们需要亲自体验竞品,快速了解竞品的主要功能,拆解核心功能,结合具体的用户场景和目标用户来分析:用户在什么场景下会使用该功能?该功能满足了用户多少需求,用户认可度如何,背后隐含的价值有多大?
技术维度主要是研究产品采用了什么核心技术来提升用户体验感,该技术是否申请了专利、是否有技术壁垒等。
交互设计
我们需要分析竞品所使用的交互设计,主要功能入口是否清晰明确?各入口之间跳转是否混乱容易迷失?重要页面是否有直接展示?
除了通用的设计准则外,是否有什么创新,是否更受用户欢迎,有什么设计是我们可以基于自己产品的定位和基因去借鉴的。
视觉设计
视觉风格分析可以分为很多的层面,比如字体、图标、配色、排版和banner图片等。有些软件产品的视觉设计看着就很高级、有逼格,但有些就有点low。
在视觉设计时,我们需要注重细节。比如苹果官网的设计看着很简单,但他们的排版对每一个像素都有要求,差一点可能就会导致整体不协调。
运营策略
目前市场上的产品同质化严重,不少脱颖而出的产品主要是靠运营。
对竞品的运营策略分析,主要基于产品定位下的不同阶段的运营手段和品牌策略。我们可以关注竞品的用户运营、活动推广、新媒体运营等,了解其动态和发展,思考我们自己的产品未来的市场推广策略。
版本迭代
我们可以通过对比竞品的版本迭代和演化路径,找出其关键的时间节点和版本更新情况,结合他们当时的运营手段,分析背后的原因,预测期未来的发展,从而获得自己产品的启发和借鉴。
我们做竞品分析是为了分析自己的产品情况,学习竞品的长处、规避短处,换成用户的角度去思考,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它们。
竞品分析的维度需要结合分析目标和关键成功因素等来选择,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但要选择最重要的几个维度深入分析,从而得到对我们自己的产品有价值的结论。
⑸ 怎样从大数据中解读企业品牌、用户、产品、竞品之间的关系
产品和用户之间的关系是用户体验;品牌和产品之间的关系是品牌价值,品牌价值是通过产品展现的;品牌和用户的关系是价值的承诺,企业应该通过产品不断的去加强承诺,竞品是市场的产物,对于产品来说,有核心竞品,重要竞品,一般竞品,但核心竞品是最能威胁自身产品的,处于同一地位的产品,所以要分析竞品,使产品能够和你的竞争对手产生品牌价值差异化,用户更易于接受的。
现在,网络技术已经可以帮助获取企业的互联网数字资产,用大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将用户和产品进行有机串联,检索品牌的受众行为特征,进而反馈给企业的品牌、产品研发部门,能更准确地了解目标用户,并推出与调性相匹配的产品。
⑹ 什么叫竞品
竞品是竞争产品,竞争对手的产品。
⑺ 小米产品的手机和竞品同价位的华为、oppo、vivo有什么优势
四个手机品牌中可以说囊括了所有手机的特点和优点,但手机没有十全十美的,因此它们也有相应的缺点。
vivo手机的特点就是在于拍照和音质,这个品牌所生产出来的手机几乎都有着拍照和音质的特点,即便是千元级别的vivo手机的拍照一样很出色,并且vivo一直都在研发手机拍照领域的技术,今年发布的DSP影像优化芯片和图像魔方技术都是实实在在提高了手机拍照的效果。在音质方面作为首个在手机上搭载音频解码芯片的厂商,它的手机音质已经是全球的顶尖水准,是音乐发烧友的最爱。
OPPO手机的特点就在于拍照和快充,OPPO的拍照功能自不必说,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闻。而OPPO还是首个将美颜概念带入到手机拍照的品牌,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用手机来自拍的情况下,OPPO的拍照美颜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而在快充方面,相信现在大家对“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都非常熟悉,这是OPPO当初的快充技术的广告语,从此之后,智能手机就开启了快充时代。
小米手机的特点就在于性能和价格。从“为发烧而生”就能看出小米手机的性能,它是发烧友们的最爱,坚持为手机搭配最好的性能配置,带来最强劲的性能。在拥有高性能的同时,小米手机的价格不会像其他旗舰手机那么比较贵,价格方面非常实惠。只需要花费少量的价格就能购买很好的性能旗舰,这就是小米手机的优势。不过相应的小米手机虽然性能很强劲,但是功能方面会有所欠缺。
华为手机的特点就在于商务。纵观华为的手机可以发现,它的手机大多都是以旗舰机型为主,也是国内高端旗舰手机销量最好的手机品牌。它的手机因为注重商务功能,虽然说价格上会比较高,但一样得到了追捧。其在手机中加入了很多的商务功能,手机的性能同样非常强,有着自主研发的麒麟芯片的支持。并且华为作为全球着名的通信厂家,在手机中还加入了全球频段的信号,不论到世界的哪一个角落都有着很好的信号,所以称为了商务人士的首选手机。
从这四个手机品牌来看,它们都有着很高的销量和很高的人气。在手机产品中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在选购手机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从中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手机。当然在注重需求的时候也不要往了预算的方面,在这四款手机当中,小米的手机是最具性性价比。而vivo手机的功能是最全面的,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起来最方便。
⑻ 竞品分析五大维度是什么
竞品分析五大维度是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
竞品就是与自己产品形成竞争的产品。竞争产品分析,的意义是通过分析竞争对手的产品,更好地发掘并满足用户需求。
还可以将竞品与自家产品进行对比,明确自家产品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从而为产品设计、运营活动、战略规划等提供市场参考和行动建议,提升市场占有率。
竞品分析流程步骤主要分为:竞品基础数据管理、竞品流程管理、竞品分析、竞品展示,重点在竞品数据结构的搭建和竞品分析管理。
相关内容
做好竞品分析是有利于进一步开拓市场。对某个领域做客观分析,多维度横向对比判断全局,为市场切入找准方向和角度。为商业模式、竞争策略的制定打下基础。
做好竞品分析是有助力预防性策略的制定。通过分析和定期跟进观察,对竞争对手过往运营活动节奏和类型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推断竞品可能动向,提前做出预防性布局。
⑼ 产品经理怎样做好竞品分析
产品经理应如何研究竞争对手?产品经理如何进行竞品分析?产品经理如何进行竞品研究?产品经理如何写竞品分析报告?
竞争性研究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尤其是在新产品推出时。
竞争对手分析是您的业务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确定了产品愿景和要解决的客户问题,就必须了解市场中的其他公司。这可以帮助您确定机会和威胁。它还使您能够制定战略,以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满足潜在客户的需求。
您的研究应着重于了解客户如何应对当前的问题。这要求他们深刻理解所有可用的替代方案,包括直接和间接竞争对手。直接竞争对手在同一市场中提供类似类型的产品。间接竞争者提供了满足相同需求的不同类型的产品。考虑潜在客户可以使用的所有选项,可以帮助您差异化产品并建立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花在构建和营销产品上的时间和精力可能要花费数月甚至数年。这就是为什么投资几个小时进行竞争性研究可以为产品经理及其组织带来长期的丰厚回报的原因-如果他们可以及早确认其产品如何增加价值。毕竟,他们需要知道是什么使他们的产品在市场上脱颖而出。最好的方法是与他们一起研究和评估市场上的其他所有人。
什么是竞品研究?
竞品研究涉及捕获对您的企业最重要的竞争者指标信息。产品经理应首先确定产品在市场上针对谁和谁。这使他们对自己的想法真正独特有深刻的理解。这也是了解他们的想法是否值得更多宝贵时间和精力的重要第一步。
竞品分析是了解市场格局的有用工具。这可以帮助您确定潜在客户可以解决其问题的其他方式。这也是评估其他供应商策略的好方法,因此您可以评估他们的优势和劣势。这使您可以深入了解其他公司如何努力为您的目标买家提供价值。
您的竞争分析应回答以下核心问题:
1、还有哪些其他公司在争夺您市场中的客户?
2、他们提供什么产品和服务?
3、每个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是多少?
4、他们的优缺点是什么?
5、您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如何比较?
6、您如何区分您的产品和服务?
产品和营销团队使用这些发现来告知他们的战略计划,并确定使他们的产品成功的因素。它使他们能够制定一种考虑自己的产品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缺点的方法。
竞争性研究可以帮助回答以下核心问题:
“还有其他公司完全按照我的意愿去做吗?”
“我的潜在客户是否正在以他们想要或需要的水平获得产品或服务?”
要回答这些问题,产品经理必须区分直接竞争对手和间接竞争对手:
直接竞争对手是在相同市场内提供(或多或少)相同商品或服务的公司。例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是彼此的直接竞争对手。
间接竞争对手是一家提供不同类型产品以满足相同需求的公司。例如,雪碧和百事可乐是彼此的间接竞争对手。水是雪碧和百事可乐的间接竞争者。
产品经理应确保同时研究直接和间接竞争对手,因为这两种类型的分析都非常有价值。了解竞争对手客户的痛点可以帮助产品领导者发现他们要解决的问题。这可以为他们提供巨大的市场优势以用于他们的推销。
竞品分析有哪些类型?
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竞争对手分析。在考虑使用哪个模板时,重要的是要考虑要分析的因素以及如何共享您的发现。
下面列出的是产品经理如何进行竞品分析研究报告中包含的预构建示例。
了解您的客户如何应对当今的挑战以及他们拥有哪些选择可以帮助您定义长期产品策略。这项研究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竞争对手。您还可以使用它来为战略计划模型提供信息,例如精益画布,SWOT分析和波特的5力模型。这使您可以深入考虑您的 业务和产品假设 以及使您的产品成功的因素。
您应该定期更新您的竞争分析和受调查结果影响的业务模型。这使您可以快速识别市场变化并应对新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使用这些精心选择的模板来查看您的产品在市场上的适合位置,从而超越竞争对手。
为什么这有关系?
产品经理必须证明他们正在构建对他们的业务和潜在客户至关重要的关键组件。毕竟,产品绝不能真空包装-它们应满足企业和客户的特定需求。作为产品的首席执行官,他们必须在驱动产品团队构建,营销,销售和支持解决方案之前定义这两件事。
产品经理需要可量化的指标来:
将他们的作品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
看看他们可以填补客户竞争中的空白
需要什么信息?
产品经理可能理解竞争性研究为何重要,但不知道在研究过程中要寻找什么。他们应该寻找某些核心信息,以开始制定有意义的竞品研究计划。阿哈的一个例子!包括在下面。PowerPoint和Excel也是捕获此信息的流行方法。
视力
产品经理应确定竞争对手产品的最终目标-他们对这些产品的发展方向以及在市场上要达到的目标的愿景。为此,他们应该花时间在竞争对手的网站上评估自己如何向客户和潜在客户展示自己。他们应该问:“为什么这些产品存在?” “他们声称要解决哪些问题?” 最重要的是,他们应该询问这些产品似乎没有解决的任何问题。这些都是可能填补的潜在市场缺口。
长处
产品经理应设法了解是什么促使竞争对手去做自己的工作。许多产品是建立在深厚的个人热情和必要性的基础上的。产品经理花时间在LinkedIn,公司网站和其他在线个人资料上研究创始人的背景是很明智的。然后,他们应该问:“竞争最擅长什么?创始人带来了哪些见识和经验?”
客户挑战
竞争对手的用户在奋斗什么?这些产品缺少哪些方面?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产品经理应该花时间参加竞争对手的产品巡回活动,以了解其产品的各个方面。然后,他们可以搜索相关的在线论坛来阅读有关这些产品的评论和见解。Quora,Proct Hunt和LinkedIn是三个潜在的平台,它们对客户和潜在客户的想法提供公正的意见。
角色
所有出色的产品都有相关的角色-该产品的理想客户人口统计资料。这些角色是虚构的,但应反映真实的客户群。在研究竞争对手时,产品经理应询问这些产品的目标用户,并重新访问客户评论以寻找模式。他们可以通过注意到职称,行业,经验等之间的相似性来推断竞争对手所针对的角色。
定位
竞争对手如何营销他们的产品?他们使用什么语言来描述他们在市场中提供的产品?这些产品解决了哪些核心问题?产品经理应在其公司网站和外部网站上查看竞争对手的营销信息。这有助于他们评估自己在这个共享市场中所扮演的角色。
市场
在进行竞争性研究时,定义市场格局至关重要。全面的市场分析可确定客户需求,行业变化和财务机会。为了了解竞争对手,产品经理还必须知道他们在他们所共享的更广阔的市场中所处的位置。
产品经理应为每个直接和间接竞争对手收集此信息,然后将其存储在其团队可以访问的中央位置。这有助于他们从高层次分析所有竞争对手。一旦他们看到竞争对手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便可以找到方法使其产品脱颖而出。
自行检查
在竞争分析的每个阶段中,产品经理都应亲自检查以评估其进度。他们应该问这个过程是否在帮助他们了解核心市场,以及他们的产品或功能如何解决特定问题。最终,他们想回答这个问题:
“可以为目标市场的客户提供服务的最大优势是什么?”
找出答案的第一步是进行竞争性研究。
竞争格局
该模板可轻松在单个视图中可视化竞争对手。这是在市场中定位关键参与者以及它们之间如何相互关系的理想方法。例如,当您需要向高管或咨询委员会提供有关竞争的概述时,它很有用。您可以轻松自定义每个象限的标题,并更改x和y轴上的值,以与贵公司评估市场的方式保持一致。
相关推荐:
产品经理如何进行竞品分析研究报告
产品经理竞品SWOT分析模板
产品经理必知的产品路线图模板
产品经理-产品组合路线图是什么
小白零基础产品经理画产品路线图指南
2020年产品经理薪资趋势
产品经理:产品分析的内容有哪些
产品经理能干到多少岁
产品经理从业成长指南
产品经理培训出来找不到工作是真的吗
产品经理是不是青春饭
未来五年产品经理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