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个生产型的公司一天的用电量大概能有多少
这个不是固定的,需要考虑的东西较多,比如说设备的耗电量,运行时间以及设备的数量等等,使用设备的不同,生产东西的不同,都会有相应的不同的耗电量,不能笼统的进行计算,所以计算电量需要知道这些不同的数据,才可以进行准确计算。
拓展资料:一.生产型公司和贸易型公司的区别
1.生产型企业和贸易型企业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货物的加工程序。有的是生产型企业,有的是贸易型企业
2.从狭义上讲,具有实物产品产出的企业应该是生产型企业
广义上讲,所有社会组织将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过程就是生产,即只要有这个过程,企业就是生产型企业
3.制造企业的主要特点是:加工或组装销售的产品,采购原材料,采用手工生产和组装工艺。如果技术公司有加工装配外购原材料的流程,则可视为生产企业;如果没有加工流程,则不可视为生产企业。
二.生产性企业有哪些
根据工艺过程的特点,制造生产可分为连续生产和离散生产两种。
1.连续生产是指物料按照一定的工艺顺序均匀、连续地运动,形状和性能不断变化,最终形成产品的生产。连续生产又称过程生产,如化工(塑料、药品、肥皂、化肥等)、炼油、冶金、食品、造纸等生产过程。
2.离散生产是指材料按照一定的工艺顺序进行离散运动,形状和性能不断变化,最终形成产品的生产,如轧钢、汽车制造等。轧钢是将原材料(铸锭)轧制成多种产品(板材、型材和管材);汽车制造是将各种零件组装成一个产品。
3.离散零件生产,如汽车制造,也称为机加工装配生产。机床、汽车、柴油机、锅炉、船舶、家具、电子设备、计算机、服装等产品的制造属于加工装配生产。在机械加工和装配生产过程中,产品是由分立零件组装而成的。这一特性使得产品的部件可以在不同的地区甚至不同的国家制造。机械加工装配生产组织非常复杂,是生产管理研究的重点。
Ⅱ 产能是什么意思
产能是指在计划期内,企业参与生产的全部固定资产,在既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或者能够处理的原材料数量。
生产能力是反映企业所拥有的加工能力的一个技术参数,它也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规模。每位企业主管之所以十分关心生产能力,是因为他随时需要知道企业的生产能力能否与市场需求相适应。
当需求旺盛时,他需要考虑如何增加生产能力,以满足需求的增长;当需求不足时,他需要考虑如何缩小规模,避免能力过剩,尽可能减少损失。
(2)1328千瓦能生产多少产品扩展阅读
在计算生产能力时,必须了解每条独立生产线的情况、每家独立工厂的生产水平以及整个生产系统的生产分配状况,一般可通过以下来进行:
1、运用预测技术预测每条独立生产线的产品的销售情况;
2、计算为满足需求所需投入的设备和劳动力数量;
3、合理配置可获得的设备与劳动力数量。
企业常常还要考虑一个生产能力余量作为平衡设计生产能力与实际生产能力的缓冲。生产能力余量是指超过预期需求的生产富余能力。例如,某产品的预计需求为1000万,而设计生产能力为1200万。这样,生产能力余量为20%,即企业是以83%的生产能力利用率生产该产品。
相反,如果一家企业的设计生产能力低于为满足产品需求应达到的生产能力,则说明该企业的生产能力余量为负值。比如一家企业的产品年需求量为1200万,而其生产能力仅为1000万,则该企业的生产能力余量-20%。
Ⅲ 生产能耗和产量的关系
摘要 产量:生产数量=产能×负荷率 产值:生产产品价值=产量×价格 产能:生产能力=100%负荷下的产量 产值利润率的提高或..
Ⅳ 某企业使用一台机器设备,即可生产甲产品,又可生产乙产品,该机器设备最大生产能力为12000定额工时,生产
按最大生产能力
1、可生产甲产品=12000/120=100件 利润=100*(480-380)-4000=6000元
2、可生产乙产品=12000/80=150件 利润=150*(240-160)-4000=8000元 因此,生产乙产品对企业有利。
拓展资料
一、生产能力是指在计划期内,企业参与生产的全部固定资产,在既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最大产品数量,或者能够处理的原材料数量。生产能力是反映企业所拥有的加工能力的一个技术参数,它也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规模。每位企业主管之所以十分关心生产能力,是因为他随时需要知道企业的生产能力能否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当需求旺盛时,他需要考虑如何增加生产能力,以满足需求的增长;当需求不足时,他需要考虑如何缩小规模,避免能力过剩,尽可能减少损失。
(1)生产技术发展改变了生产能力
生产技术的发展变化导致了生产能力的改变,企业需要根据生产技术的发展与需求的变化,适时调整生产能力。
(2)同一种设备对不同产品的生产率的差异
加工装配型企业,相同的设备加工不同的产品时,由于加工工艺要求不同,会使生产能力随产品不同而有差别。
(3)学习效应改变生产能力
在服务性企业与以手工劳动为主的工业企业,其生产率与劳动者的经验及学习有关,随着劳动者熟练程度的增加,单位产品的时间消耗下降,生产能力将提高。
二、要计算生产能力需要首先确定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不同类型的企业生产能力计算方式不同。相比之下,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能力计算稍微复杂一些,主要原因是这类企业产品的加工环节多,参与加工的设备数量大,设备能力又不是连续变动的,而是呈阶梯式发展的,所以各环节的加工能力是不一致的。计算工作通常从底层开始,自下而上进行,先计算单台设备的能力,然后逐步计算班组(生产线)、车间、工厂的生产能力。生产能力的计算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流水线生产类型企业的生产能力计算,成批加工生产类型企业的生产能力计算和服务行业的生产能力计算。
Ⅳ 大功率的电锅炉一般有多少千瓦
1400千瓦。
1吨等于700KW,电锅炉通常不超过1400KW,否则相对使用成本很高,生产成本也会很高,一般在10KW〜1400KW左右。
电锅炉就是指以燃烧电力为能源的一种能量转换设备,能量通过锅炉进行转换,进而使锅炉本体中的进行加热,以至生产出蒸汽或热水的一款锅炉产品。通俗的说就是燃烧电力的锅炉。
电锅炉的分类:
电锅炉是按照锅炉燃料的类型来进行划分的,电锅炉按照产品用途又可以分为电蒸汽锅炉、电热水锅炉和电开水锅炉。电锅炉按照产品体型又可以分为卧式电锅炉和立式电锅炉。
(5)1328千瓦能生产多少产品扩展阅读:
1、运行成本较高
电锅炉的运行成本相对较高,我们就以1吨电蒸汽锅炉为例,它每小时运作所产生出的蒸汽就需要消耗700度左右的电,这若是每天运行8小时的话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2、易发生火灾
由于电锅炉主要燃烧电力,这就造成它的线路板比较多,这种情况下倘若我们不注重产品的保养就极易使电锅炉出现电力老化或是短路情况,以至于发生火灾事故。
Ⅵ 知道原材料的数量是1吨,产品的重量是400g,怎么计算1吨原材料能生产多少个产品,
您好,假设没有损耗,产品的重量全部来自原材料,可以生产产品数量2500。
Ⅶ 生产产能计算
原发布者:murongangel
生产能力计算机器设备单个工人部门工厂生产能力是指一个作业单元满负荷生产所能处理的最大限度。这里的作业单元可以是一个工厂、部门、机器或单个工人。一、确定生产能力的计算单位由于企业种类的广泛性,不同企业的产品和生产过程差别很大,在计算生产能力以前,必须确定本企业的生产能力计量单位。1.投入和产出量生产能力同投入量和产出量密切相关,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性质和其他情况选择投入量或产出量作为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当企业以产出量作为计量单位时,则需考虑企业生产的产品种类有多少,如果只有一种主要产品,则可以以该产品作为计量单位;如果生产多种产品,则很难以其中某一种产品的产出量作为整体的计量单位,这时可采用代表产品计量法。选择出代表企业专业方向、产量与工时定额乘积最大的产品作为代表产品,其他的产品可利用换算系数换算到代表产品。换算系统Ki的计算公式如下:Ki=ti/toTi产品的时间定额To代表产品的时间定额有时企业用产出量计算生产能力准确度不高,不能很好的反应生产能力,则可以用投入量作为计量单位,如总设备数、装机容量等。二、确定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1、产品因素产品设计对生产能力有巨大的影响。如果生产相似产品,作业系统生产这类产品的能力要比后续产品不同的生产能力大。一般来说,产出越相近,其生产方式和材料就越有可能实现标准化,从而能达到更大的生产能力。此外设计的特定产品组合也必须加以考虑,因为不同产品有不同的产量。2
Ⅷ 我国计划到2020年,太阳能光伏装机总量达到多少千瓦
根据最新的权威数据统计,2020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48.2GW,累计装机量达到253GW,多晶硅产量39.2万吨,光伏组件产量124.6GW,光伏产品出口额197.5亿美元,组件出口量则达到78.8GW,创历史新高。
2020年发展形势
(一)应用市场恢复性增长2020年,我国光伏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继续保持了全球第一,国内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达48.2GW,创历史第二新高,同比增长60%,特别是集中式电站同比增长了近83%;截至2020年底,光伏累计并网装机量达253GW,同比增长23.5%;全年光伏发电量26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2%,占我国全年总发电量的3.5%,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
(二)光伏产品出口稳中有增
2020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约197.5亿美元,同比下降5%。其中硅片出口额17.7亿美元,出口量约27GW;电池片出口额约9.9亿美元,出口量约9GW,硅片和电池片出口量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下降。组件出口额为169.9亿美元,出口量约78.8GW,同比增长18%。随着海外疫情的爆发,对海外光伏市场需求的预期下降,导致二季度光伏产品价格大幅下降,这是光伏产品出口额下降的主要原因。同时,海外工厂产能利用率下降导致硅片、电池片的出口量下降,但全球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市场发展并未受到疫情较大影响,继续拉动组件出口量的上升。多晶硅进口方面,随着国内多晶硅供应大幅提升,以及海外多晶硅产能的逐步退出,2020年,我国太阳能级多晶硅进口量约为9.9万吨,同比下降29.6%,进口额约为9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