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成货 » 黄河流域农产品占全国的多少
扩展阅读
如何细分目标成本 2025-05-20 05:05:20
巴比兔减肥产品哪里有卖 2025-05-20 05:03:04

黄河流域农产品占全国的多少

发布时间: 2022-07-08 15:52:43

A. 黄河流域耕地面积约1300万公顷,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全国耕地面积约是多少

1300÷13%=10000(万公顷)
答 全国耕地面积约是10000.

B. 黄河流域的社会经济

据1990年资料统计,黄河流域人口9781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6%。耕地面积1.79亿亩,占全国的12.5%。
黄河流域很早就是中国农业经济开发地区。上游的宁蒙河套平原、中游汾渭盆地以及下游引黄灌区都是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黄河上中游地区仍比较贫困,加快这一地区的开发建设,尽快脱贫致富,对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重心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的战略部署具有重大意义。
历史上黄河流域工业基础薄弱,新中国成立以来有了很大的发展,建立了一批能源工业、基础工业基地和新兴城市,为进一步发展流域经济奠定了基础。能源工业包括煤炭、电力、石油和天然气等,原煤产量占全国产量的一半数以上,石油产量约占全国的l/4,已成为区内最大的工业部门。铅、锌、铝、铜、铂、钨、金等有色金属冶炼工业,以及稀土工业有较大优势。全国八个规模巨大的炼铝厂,黄河流域就占个。 据1990年资料统计,12万平方公里’的黄河下游防洪保护区,共有人口7801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8%。耕地面积10699万亩,占全国的7.5%。黄河下游防洪保护区是中国重要的粮棉基地之一,粮食和棉花产量分别占全国的7.7%和34.2%,农业产值占全国的8%。区内还有石油、化工、煤炭等工业基地,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C. 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都有大面积种植什么经济农作物

  • 长江流域生物资源

林木蓄积量占全国的1/4。主要林区在川西、滇北、鄂西、湘西和江西等地。用材林仅次于东北林区;经济林则居全国首位,以油桐、油菜、漆树、柑桔、竹林等最为着称。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群落、物种和数量在中国七大流域中多占首位。流域内已建立了约100处多保护目标的自然保护区,最着名的保护区位于湖北神农架。古老珍稀的孑遗植物如水杉、银杉、珙桐;硕果仅存的珍禽异兽-如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锷、朱缳等驰名中外,多属长江流域特有。

农业

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处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积温高,农作物生长期长,许多地区雨热同季,农业生产的光、热、水、土条件优越。流域有耕地2460多万公顷,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4,而农业生产值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40%,粮食产量也占全国的40%,其中水稻产量占全国的70%,棉花产量占全国的1/3以上,油菜籽、芝麻、蚕丝、麻类、茶叶、烟草、水果等经济作物,在全国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区、鄱阳湖区、巢湖地区和太湖地区都是中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所以,长江流域不愧为中国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长江流域西部虽为气候高寒的青藏高原,但草场辽阔,日照充足,温差较大,有利于牧草生长,牧草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是中国重要的牧区。主要牲畜有藏牦牛、藏绵羊、藏山羊、藏马。而长江中下游则农业发达,养殖业兴旺,四川、湖南、江苏是全国生猪拥有量最多的省份,四川、上海、湖南每公顷耕地载有生猪量为全国最高的地区,四川的黄牛、水牛等大型家畜拥有量居全国之冠。所以说,长江流域又是畜牧业生产的重要基地。

渔业

长江流域湖泊众多,河川如网,鱼类的品种、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占全国产量的60%以上。现有水面约1.3亿亩,接近全国淡水总面积的1/2,其中可供养殖的约5000万亩。长江水系淡水鱼已知274种,为全国淡水鱼种的39%,其中鲤形目和鲈形目占半数以上,主要经济鱼类60多种。产区主要在中下游水域,渔业以淡水人工养殖为主,天然捕捞量不高。

  • 黄河流域‘

主要的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等,因为黄河流域雨热同期,加之冬天时间较长,适合种植棉花,玉米等对温度水分要求很高的作物和冬小麦.

D. 黄河流域具体包括哪些地区!

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在山东垦利县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

E. 我国农作物的分布(在线等,200分重赏)

1、小麦分冬小麦和春小麦,冬小麦主要分布在华北及其以南的地区,秋种夏收。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种植和收获季节大致与冬小麦一致。(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农谚:“寒露籽,霜降麦”,说的是当地一般在寒露时种油菜,霜降时种小麦。它们一般在端午前后收获,北方地区收获季节要晚些。故称夏收作物)
2、棉花的分布主要是五大商品棉基地。春种秋收
3、水稻在全国种植普遍,可结合各地的种植制度来确定其种植和收获季节。如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则是春种秋收;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两熟,有的田地是种双季稻(即一块地中一年种两次水稻),双季稻中,早稻是春种夏收(一般是5。1前插完秧苗,8。1前抢收早稻,抢插晚稻,故将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这段时间称为双抢),晚稻是夏种秋收(11月初收完)。还有一种是稻麦连种,即当地的冬小麦收获后再种水稻,则这种水稻是夏种秋收(它收获不久再种小麦或油菜)。一般考试只考双季稻。在南方有些地区(如海南)可种三季水稻。
4、花生的分布更为广泛,经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最多,为春种秋收,其他地方(如浙闽丘陵、两广丘陵、云贵等地也有较广的分布,一般也是春种秋收。
5、大豆主产区在东北平原。根据当地一年一熟的情况,可推测出是春种秋收。
(1)稻谷 集中产区主要在秦岭—淮河以南的东部平源、丘陵地区;川、滇、黔、鄂、湘、桂、粤、闽、赣、浙、皖、苏、沪13个省、市、区
(2)小麦 冬小麦在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种植广泛,集中产区则以秦岭—淮河以北,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山东、河北、陕西和山西5省为主,其次是长江中下游的安徽、四川和江苏等省份。
春小麦分布以长城以北及青藏高原以北地区为主.
(3)杂粮 我国把玉米、高粱、谷子、薯类、大豆等统称杂粮

①玉米:遍及除青海、西藏以外的所有省、市、区,以华北、东北和西南各省最为集中,其中以华北最多,东北次之。
②高粱:全国大部分省区都有种植,东北和黄河中下游各省分布最集中
③谷子:也称粟(小米)主要分布在黑、内蒙古、晋、冀、吉、豫、陕、鲁、辽9省区
④薯类:以甘薯为主,主要产区是珠江流域、长江中下游、四川盆地、黄河下游平原地区,以及华南、西南的部分丘陵山区。马铃薯生产以东北、内蒙古和西北各地为主要产区,其中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的播种面积和产量,都占全国一半以上。
⑤大豆:遍布全国

1、小麦分冬小麦和春小麦,冬小麦主要分布在华北及其以南的地区,秋种夏收。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种植和收获季节大致与冬小麦一致。(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农谚:“寒露籽,霜降麦”,说的是当地一般在寒露时种油菜,霜降时种小麦。它们一般在端午前后收获,北方地区收获季节要晚些。故称夏收作物)
2、棉花的分布主要是五大商品棉基地。春种秋收
3、水稻在全国种植普遍,可结合各地的种植制度来确定其种植和收获季节。如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则是春种秋收;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两熟,有的田地是种双季稻(即一块地中一年种两次水稻),双季稻中,早稻是春种夏收(一般是5。1前插完秧苗,8。1前抢收早稻,抢插晚稻,故将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这段时间称为双抢),晚稻是夏种秋收(11月初收完)。还有一种是稻麦连种,即当地的冬小麦收获后再种水稻,则这种水稻是夏种秋收(它收获不久再种小麦或油菜)。一般考试只考双季稻。在南方有些地区(如海南)可种三季水稻。
4、花生的分布更为广泛,经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最多,为春种秋收,其他地方(如浙闽丘陵、两广丘陵、云贵等地也有较广的分布,一般也是春种秋收。
5、大豆主产区在东北平原。根据当地一年一熟的情况,可推测出是春种秋收。

(1)稻谷 集中产区主要在秦岭—淮河以南的东部平源、丘陵地区;川、滇、黔、鄂、湘、桂、粤、闽、赣、浙、皖、苏、沪13个省、市、区
(2)小麦 冬小麦在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种植广泛,集中产区则以秦岭—淮河以北,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山东、河北、陕西和山西5省为主,其次是长江中下游的安徽、四川和江苏等省份。
春小麦分布以长城以北及青藏高原以北地区为主.
(3)杂粮 我国把玉米、高粱、谷子、薯类、大豆等统称杂粮

①玉米:遍及除青海、西藏以外的所有省、市、区,以华北、东北和西南各省最为集中,其中以华北最多,东北次之。
②高粱:全国大部分省区都有种植,东北和黄河中下游各省分布最集中
③谷子:也称粟(小米)主要分布在黑、内蒙古、晋、冀、吉、豫、陕、鲁、辽9省区
④薯类:以甘薯为主,主要产区是珠江流域、长江中下游、四川盆地、黄河下游平原地区,以及华南、西南的部分丘陵山区。马铃薯生产以东北、内蒙古和西北各地为主要产区,其中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的播种面积和产量,都占全国一半以上。
⑤大豆:遍布全国

水稻(1)南方稻谷集中产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水稻面积占全国的95%左右。按地区差异,又可分为三个区。 ①华南双季籼稻区。包括南岭以南的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和台湾等五省区。该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湿润区,水、热资源丰富,生长期长,复种指数大,是我国以籼稻为主的双季稻产区。海南等低纬度地区有三季稻的栽培。 ②长江流域单、双季稻区。包括南岭以北、秦岭—淮河以南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上海等省市和豫南、陕南等地区。该区地处亚热带,热量比较丰富,土壤肥沃,降水丰沛,河网湖泊密布,灌溉方便,历年来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2/3左右,是我国最大的水稻产区。该区以长江三角洲、里下河平原、皖中平原、鄱阳湖平原、赣中丘陵、洞庭湖平原、湘中丘陵、江汉平原以及成都平原等最为集中。长江以南地区大多种植双季稻,长江以北地区大多实行单季稻与其他农作物轮作。籼稻和粳稻均有分布。 ③云贵高原水稻区。本区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变化显着,水稻品种也有垂直分布的特点,海拔2000米左右地区多种植籼稻,1500米左右地区是粳、籼稻交错区,1200米以下种植籼稻。本区以单季为主。
(2)北方稻谷分散区秦岭—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是属单季粳稻分散区。稻谷播种面积占全国稻谷总播种面积的5%左右。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主要分布在以下三个水源较充足的地区:东北地区水稻主要集中在吉林的延吉、松花江和辽河沿岸;华北主要集中于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及安徽北部的河流两岸及低洼地区;西北主要分布在汾渭平原、河套平原、银川平原和河西走廊、新疆的一些绿洲地区。 北方分散产区的水稻以一季粳稻为主,稻米质量较好。

小麦(1)春小麦区我国春小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10%以上,主要分布于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的地区,小麦只能在春天播种,当年收割,是一年一熟制作物。其中黑龙江、内蒙古、甘肃和新疆为主要产区。(2)北方冬麦区分布在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岭—淮河以北的各省区,包括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省。是我国最大的小麦生产区和消费区,该区小麦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2/3以上,有我国的“麦仓”之称。(3)南方冬麦区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横断山以东地区。安徽、江苏、四川和湖北等省为集中产区,大部分为棉麦和稻麦两熟制。本区居民以稻米为主食,故小麦商品率较高。
3.玉米 玉米属高产作物,经济价值较高,是我国最主要的杂粮,在粮食作物中仅次于水稻、小麦,居第三位。产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玉米对自然条件要求不严格,在我国分布很广,各地都有分布,其中以吉林、山东、河北、辽宁、四川产量最多。
4.其他作物 (1)高粱高粱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碱、适应性强的特性,所以在我国北方干旱地区、涝洼及盐碱地区多有种植。高粱在我国分布很广,以东北平原最为集中,其次为黄河中下游和淮北平原一带。 (2)谷子谷子是我国传统粮食作物。谷子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需水量少,比小麦低1.5倍左右,对土壤要求不严格,生长期较短。谷子容易储藏,适宜作储备粮,营养价值较高,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直至黑龙江的克山地区。 (3)薯类我国以甘薯为主,其次是马铃薯。甘薯主要分布在北纬42°以南地区,以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川盆地和珠江流域为主要产区,其中以四川和山东产量最大。 马铃薯主要集中在东北北部、内蒙古西部、山西和河北北部,以及四川北部地势较高,气候较凉地区,以东北、内蒙古产量最多。

油料作物油料作物品种繁多,主要有花生、油菜籽、芝麻、胡麻、大豆、向日葵等。我国油料作物的种植面积在经济作物中居首位,是世界上油料作物种植最多的国家。 1.花生在各种油料作物中,花生的单产高,含油率高,是喜温耐瘠作物,对土壤要求不严,以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为最好。花生生产分布广泛,除西藏、青海外全国各地都有种植,主要集中在山东、广东、河南、河北、江苏、安徽、广西、辽宁、四川、福建等省区,其中山东的产量居全国首位,其次是广东。目前,全国花生要集中在两个地区:一是渤海湾周围的丘陵地及沿河沙土地区,是我国最大的花生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二是华南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地的丘陵及沿海地区。 2.油菜油菜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地区分布最广的油料作物。是世界上生产油菜籽最多的国家。油菜是喜凉作物,对热量要求不高,对土壤要求不严。根据播种期的不同,可分为春、冬油菜,春、冬油菜分布的界限,相当于春、冬小麦的分界线而略偏南。我国以种植冬油菜为主。长江流域是全国冬油菜最大产区,其中四川省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之首。其次为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贵州等省。春油菜主要集中于东北、西北北部地区。 3.芝麻我国是世界上生产芝麻最多的国家之一。芝麻是一种含油率很高的优质油料作物,我国芝麻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北、安徽、山东等省,其中河南省产量居全国首位。 4.大豆我国是大豆的故乡,早在5000年前,大豆就扎根于华夏沃土,中世纪以后,大豆经阿拉伯传入西方。美国大面积种植大豆只有70年余的历史,却一跃成为世界头号大豆生产国,2000年产量达7500万吨,占全球大豆总产量的50%。而中国却成为世界第一大豆进口国,年进口量达1400万吨。年产量目前在世界排在美国、巴西之后,居第三位。大豆既是粮食作物,又是油料作物,同时也是副食品的重要原料,营养价值高,因而大豆在农业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大豆是喜温作物,生长旺季需要高温,收获季节以干燥为宜,很适宜在我国北方温带地区栽培。我国大豆分布广泛,而以东北松辽平原和华北的黄淮平原最为集中。松辽平原是我国最主要的大豆生产基地,主要集中于松花江、辽河沿岸和哈大线沿线。其中,哈尔滨、辽源、长春被称作我国大豆的“三大仓库”

糖料作物 糖料作物主要包括甘蔗和甜菜,其中以甘蔗为主。甘蔗主要分布在南方沿海各省区,甜菜分布在北方各省区,所以有“南蔗北菜”的特点。 1.甘蔗甘蔗是热带和南亚热带经济作物,具有喜高温、喜湿、喜肥的特性,生长期长。我国甘蔗主要分布在北纬24°以南的地区。其中以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海南、云南、四川等省区种植面积最大,广东是大陆上种植甘蔗最多的省份。 2.甜菜甜菜喜温凉气候,有耐寒、耐旱、耐碱等特性。我国甜菜主要分布在北纬40°以北各省区。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吉林、甘肃、宁夏为主要产地。黑龙江是我国甜菜的最大产区。甜菜生产基地有:黑龙江松嫩平原西部、吉林西部、内蒙古河套地区和新疆玛纳斯地区。

其他作物 其他经济作物种类繁多,这里仅介绍烟草和茶叶。 1.烟草烟草原产于南美洲,按初加工的方法不同,分为烤烟和晒烟两种,我国以烤烟为主。烟草具有喜温、喜光、好肥、怕旱、怕涝等特点,生长期间对热量、水分、土壤、肥料等条件要求高。我国烟草分布很广,河南、山东、云南、甘肃、湖南五省是我国重要的烤烟产地。其中河南是我国最大的烤烟产区,其产量占全国的1/3,主要分布在许昌、南阳、周口和驻马店等地。山东烤烟主要分布在潍县到淄博的胶济铁路沿线,以昌潍地区的益都、临朐两地最为集中。云南的烤烟质量最好,分布在曲靖、玉溪、昭通等地。 2.茶叶我国是茶叶原产地,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明清时期,就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物资,曾长期独占世界市场。后来生产遭到严重破坏,1949年年产仅4.1万吨。建国后,我国茶叶生产恢复和发展很快,1996年茶叶产量达59万吨,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我国茶区辽阔,广泛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广大山地和丘陵地带,以浙江、湖南、安徽、四川、福建五省产量最多,是我国着名的五大产茶省,其次是云南、广东、湖北等省。

F. 黄河流域现状人口有多少

目前,黄河流域总人口为11368.2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6%。
受气候、地形、水资源等条件的影响,流域内人口分布不均,全流域70%
左右的人口集中在龙门以下地区,该区域面积仅占全流域的32%左右。其
中人口最多的省份是河南省,最少的是青海省。

G. 黄河流域煤炭储量占全国比例多少

黄河流域的煤炭储备量占全国总量的50% 以上。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黄河流域的煤炭储备量占全国总量的50% 以上。中国目前产煤规模最大的三个省份(内蒙古、山西和陕西)皆位于该流域内。为了节省煤炭运输成本,流域内大量煤电厂都选择靠近煤炭资源建厂。

热力电厂发电的原理是通过燃烧一次能源,例如煤炭,将煤炭中的能量通过锅炉中水蒸气转动涡轮从而转化为电能。但煤电的转化效率一般不超过40%,多余的热量则需要被其他介质带走。这种介质通常就是水或者空气。

流经内蒙古、陕西、山西等八个主要省份的黄河,不仅是我国最重要的生态区域之一,也是最重要的能源基地、煤化工基地之一。

全球性的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的研究发现,受限于水资源约束,黄河流域的煤电厂要同时满足水资源保护和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重目标,面临着两难的境地。

H. 中国各省市经济作物分布

中国经济作物包括棉花、油料、糖料、烟叶、麻类、药材等,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4.1%,此外,尚有茶、桑、水果、橡胶等木本经济作物未包括在内。经济作物产值约占种植业产值的30%。

中国经济作物具有广泛的地理分布特点。1990年全国经济作物总播种面积达2141.68万公顷,遍及各省、市、自治区,生产规模较大的棉花、油料、糖料等分布也很普遍,但地域差异明显。东部集中了中国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90%以上,是中国棉花、油料、糖、烟叶、茶叶、蚕茧、麻类、水果的主要产区。中国经济作物的南北差异也很大。在热带地区主要栽培橡胶、咖啡、可可、胡椒、椰子、油棕、香蕉、龙眼、荔枝、菠萝和特种药材等;在亚热带地区主要栽培甘蔗、茶树、油桐、柑橘等;在温带地区多种植棉花、苹果、梨、葡萄,是中国棉花及温带水果的集中产区;在中温带地区以种植甜菜为主,成为中国甜菜的主产区。

中国主要经济作物分述如下:

①棉花。1990年中国棉田面积约558.8万公顷,占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6%,1990年皮棉产量达450.8万吨,为世界上最大产棉国。棉花种植分布在北纬19°~45°,东经76°~125°范围内,但主要产于黄河流域(约占中国棉花产量59%)和长江流域(约占中国棉花产量35%),其中最大的集中棉区是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次为黄河中游(关中平原、晋南盆地)、四川盆地及南疆等地区。

②油料作物。1990年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50.9%,种类多而分布广。主要包括油菜籽、花生、芝麻、向日葵、胡麻等5大油料作物。1978年以来,油菜籽面积和产量均超过花生,分布遍及各省区,以冬油菜为主,绝大部分产于长江流域,在长城以北,内蒙古、西北、青藏等地区则种植春油菜。花生除青海、西藏、内蒙古、宁夏外,各省区均有种植,其中山东一省占中国产量1/3以上。主要集中产区有二:一是环渤海周围的山东、辽东半岛及黄河下游平原地区;二是粤、桂、闽、台丘陵及沿海地区。芝麻以淮河中游的洪河、南汝河流域及汉江中游、南襄盆地等为主要产区。向日葵1978年以来在东北、华北、西北迅速扩种,日益成为北方地区主要油料之一。胡麻是长城以北的河北坝上、雁北、内蒙古、宁夏、青海、甘肃、新疆的主要油料作物。1990年中国油料作物产量达1613.2万吨,其中油菜籽产量为695.8万吨。

③糖料作物。包括甘蔗和甜莱,分别占糖料作物面积的60%和40%,但在全国食糖产量中,甘蔗糖占80%,甜菜糖占20%。甘蔗主要分布在粤、闽、桂、滇南、台等省区及四川盆地中南部。甜菜主要分布于长城以北,以东北地区松嫩平原为最大产区,次为内蒙古河套及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等地区。1990年全国甘蔗总产量达5762万吨,甜菜为1452.5万吨。

④茶叶。1990年茶叶产量54万吨,居世界第2位。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南方丘陵地区均有种植。各类茶叶产量中,以绿毛茶产量最大,占茶叶总产量一半以上,次为红毛茶,约占茶叶总产量1/4,余为乌龙茶、紧压茶和其他茶类。就产茶省区而论,浙、湘、皖、川、闽为中国5大产茶省,产量占全国近70%,次为滇、鄂、粤、赣等省。

⑤烟叶。包括烤烟、晒烟和晾烟,以烤烟产量最大,产区集中。河南、云南同是中国最大烤烟生产基地,产量均占全国1/5,尤集中于许昌地区和玉溪地区。次为山东,产量占全国11.28%,主要集中于青州、临朐等地区。再次为黔、桂、皖、湘等省区。1990年烟叶总产量为262.7万吨,烤烟产量225.9万吨。

⑥蚕茧。中国蚕茧产量占世界40%以上,其中桑蚕茧占91.1%,柞蚕茧占9.9%。桑蚕茧以川、浙、苏、粤4省产量最多,占中国桑蚕茧产量86.98%,尤以太湖流域、嘉陵江流域及珠江三角洲最为集中。柞蚕茧为中国特产,全国产量约有3/4产于辽宁省,其次为山东的胶东半岛和豫西等地,1990年总产量为53.4万吨。

⑦麻类作物。包括黄麻、红麻、大麻、亚麻、苎麻、苘麻等。其中黄、红麻约占麻类作物种植面积之半。黄麻主要分布于浙、粤、桂、川、皖、苏等省区。红麻以鲁、豫、冀最多。大麻种植分散,以东北及华北各省为主。苎麻则以川、湘、鄂等省最多。1990年红、黄麻总产量为72.6万吨。

⑧水果。主要有苹果、梨、柑橘、柿、红枣、葡萄、香蕉、荔枝、龙眼、菠萝等。在水果总产量中,苹果占24.7%,梨占17.42%,柑橘占18.91%,是中国三大水果。苹果约有54.43%产于鲁和辽,梨以冀、鲁、辽、苏等省最多,柑橘主产于川、浙、粤、桂、湘、闽等省区。香蕉、荔枝、龙眼、菠萝等以粤、桂、闽等省区为主产区。1989年中国荔枝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1.95%。1990年中国水果总产量达1874.4万吨。

⑨热带作物。以橡胶种植面积最大,占热作总面积80%以上,次为香茅、剑麻、椰子、腰果、胡椒、咖啡、油棕、南药等,分布于琼、粤、滇、桂、闽5省区的南部,尤以海南岛和西双版纳最集中,是中国以橡胶为主的热作生产基地。

⑩药材。包括野生种类近万种,其中名贵及常用者50~60种。主要有人参、党参、三七、天麻、杜仲、当归、黄芪、枸杞、砂仁、大黄、黄连、生地、羌活、川芎、白芍、淮北、茯苓、白术、半夏、霍香、麦冬等。20世纪50年代以前多以采集野生药材为主, 50年代以来,采、种相结合,产量有了很大提高。药材分布几遍及全国各省区,其中以川、甘、湘、粤、冀、滇、吉7省最多,合占全国54%,尤以四川居首位,素有“川广药材”之称,种类多达3000余种,产量占全国的1/3。

I. 黄河承担全国多少人口

1、黄河流域人口1.07亿人,占全国的8.6%,涉及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省区,其中城镇人口2506万人,占全国的6.8%,城市化率23.45%,低于全国城市化率的30%。
2、黄河流域耕地面积1.89亿亩,占全国的13.3%,其中灌溉面积7590万亩,占全国的9.7%。
3、黄河流域国内生产总值4842亿元。工业总产值6015亿元,占全国的5.3%;农业总产值1509亿元,占全国的6.1%。
4、黄河流域人均耕地1.77亩,高于全国的人均水平1.15亩,人均粮食产量352公斤,低于全国的人均水平400公斤。
5、黄河流域人均工业产量5624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1.1%;人均农业产量1411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0.5%。
6、黄河下游引黄灌区耕地面积6684万亩,灌溉面积4294万亩,总人口5473万人,涉及河南、山东两省的80个县(市〕。
7、黄河下游防洪保护区耕地面积1.08亿亩,灌溉面积6961万亩,总人口8510万人,涉及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河北5省的114个县(市〕。
8、黄河流域共有9个民族,即汉、回、藏、蒙、东乡、土、撒拉、保安、满,少数民族人口约600多万,占流域人口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