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成货 » 农产品自给率是多少
扩展阅读
玉林哪里买电子产品 2025-05-25 15:58:28
awb费用是什么意思 2025-05-25 15:57:32

农产品自给率是多少

发布时间: 2022-06-28 01:05:14

1. 从粮食口径来看,我国粮食自给率可以达到多少

粮食的问题一直广受大众的关众,因为这毕竟是关系到全国十几亿的吃饭问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况且在疫情发生之后,有多个国家限制粮食的出品,就会有很多人都担心全国的粮食存储量会不够,以后会出现抢粮食,买不到粮食的局面。

从中国权威机构公布的数据上来看,从粮食全口径上来看,中国粮食自给率可以达到八成以上;如果将口径缩小到主粮(小麦、大米、玉米),《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0》显示,2019年中国稻谷、小麦和玉米三大主粮的自给率达到98.75%,不存在进口依赖问题。

所以无需担心粮食储备量的问题,因为现在中国人最主要的口粮是大米和小麦,其中吃大米的人一直在逐年增加,不仅仅是南方人喜欢吃大米,北方吃大米的人也一直在增加。

其实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产出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出口国。

在2018/2019市场年度时,中国的进口的大米趋势就以经实现了转转变,从原来的大米净进口国转变成了大米净出口国,椐统计,在当年,全球大米的产量约为5亿吨,中国大米产量约占全球大米总产量的28. 9%,中国的大米进口量为260万吨,出口量为272万吨, 5年来第一次成为大米净出口国。预计,2019/20市场年度,中国大米出口量进一步增至340万吨,大米进口量继续缩减至230万吨,中国将连续第二年成为大米净出口国。

在中国主要的粮食中,最依赖进口的粮食的是大豆,在面对这类粮食的储量问题时,政府有关方面也采推进供给侧改革,加快种植结构调整的方案面对。

总之,在远期内还不会出现粮食短缺的局面。

2. 中国粮食进口占百分之多少

中国每年大约进口1700万吨粮食,粮食自给率约为95%以上。

1、中国的粮食,即谷物面粉,进口逐年下降。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进口粮食1785.1万吨,同比下降12.8%,进口大豆8851.1万吨,同比增长0.5%,进口食用植物油953.3万吨,同比增长51.5%。


2、小麦进口量1978年至1997年为2.0013亿吨,占同期粮食进口总量的81.06%,而大米,玉米,大豆等其他粮食进口量不足20%。进口小麦从1995年到1996年占进口粮食的比例分别为55.89%和69.75%。


3、1997年以后进口的最大变化是小麦的进口数量和比例急剧下降,而大豆的进口数量和比例急剧上升。1997年,进口小麦占进口粮食的比例下降到27.38%。


4、2019年,中国生产了6.6亿吨粮食,用7%的耕地种植了世界24%的粮食,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2019年粮食自给率95%以上,粮食年产量稳步增长,中国有庞大的粮食储备体系,中国非常重视关系国计民生的最重要的粮食。





中国一年进口1亿多吨,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看起来数量很大,但其实,2019年中国大米、小麦两大主粮进口分别只有348万吨和254万吨,只占消费总量的2%左右。相反,中国还出口了31.3万吨小麦、274万吨大米,之所以进口,主要是起到品种调剂作用。


举个简单例子,现在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就讲究了,做馒头、饺子、面条、面包的面粉就不一样,我们有些小麦品种产量少,就进口点。中国粮食自给率是非常高的,中国人不过“有米一锅”的日子。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全世界上一市场年度库存的水稻是1.75亿吨,中国就占了近1.2亿吨。

3. 瑞典农业概况

农业较发达。农、林、渔业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农业以畜牧饲养业为主,其产值约占农产总值的80%,粮食和畜产品自给有余。大部分农产品用于国内市场消费。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 世界各地出现了以不使用化肥和农药为主要特征的“生态农业”,又称“无毒农业”。瑞典在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食品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经营生态农业的农户,在全国已超过3%,他们拥有耕地5万余公顷,占全国耕地 的1.6%,按生态要求饲养的禽畜约占1%。瑞典全国现有350家工厂加工生产各类生态食品。近10年来, 瑞典生态农业从无到有,发展很快。瑞典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目标 是:生产高质量食品;保持土地持久肥力;丰富农作物和禽畜种类;限制对非可更新自然资源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使经营生态农业的农民保持合理的收入等。

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8%。2002年农、林、牧、渔从业者约9.1万人。约占总就业人数的2.2 %,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 %,其中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80%。粮食、肉类、蛋和奶制品自给有余,蔬菜、水果主要靠进口

农产品自给率达80%以上。

4. 中国各省的粮食自给率都是多少

现在说是粮食自给率在95%以上,但实际上进口多些,农业部一个官员在2004年说自给率低于87%。但要是出现异常,我国能完全自给,主要减少工业用粮。
自给率低地方是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天津,高的是黑龙江、吉林、新疆、辽宁、河南、山东、湖南、湖北

5. 中国粮食目前可以自给自足吗

可以。

《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0》显示,2019年中国稻谷、小麦和玉米三大主粮的自给率达到98.75%,不存在进口依赖问题。多位受访专家也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中国口粮并不缺,粮食安全是完全有保障的。

近些年来,在粮食连年增产的光环下,中国三大主粮库存高企。据统计,2019年我国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的期末总库存约为2.8亿吨,其中稻谷、小麦两大口粮的期末库存量均超历史最高水平。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稻谷、小麦库存均能够满足全国1年以上需求。这意味着,即使国外断供,外粮一粒不进,14亿中国人照样有饭吃。

(5)农产品自给率是多少扩展阅读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以视频直播方式召开的2020年中国农业展望大会今天(20日)发布《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0-2029)》预计,2020年中国米面油、肉蛋奶、果菜鱼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将进一步提升。农业农村部表示,中国不会发生粮食危机。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会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农业也是一次大考和检验。疫情期间,我国做到了米面、肉蛋、水果蔬菜供应充足、价格稳定。他介绍:“疫情期间,我们强化粮食和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建立重点城市保供机制,开辟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

中国那么多大中城市,武汉市有上千万人口做到了米面、肉蛋、鱼菜供应充足、价格稳定。我们加快恢复春季农业生产秩序。今年夏粮面积稳定在4亿亩,在田作物长势良好,早稻面积7000万亩,比上年增加了300多万亩。

春耕生产在顺利推进,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有基础,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现在稻谷、小麦的库存够全国人民吃一年,中国不会发生粮食危机。”

6. 中国的粮食能否自给自足

中国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是中国解决粮食供需问题的基本方针。中国将努力促进国内粮食增产,在正常情况下,粮食自给率不低于95%,净进口量不超过国内消费量的5%。

现阶段中国已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粮食基本自给,客观上具备诸多有利因素。根据中国农业自然资源、生产条件、技术水平和其他发展条件,粮食增产潜力很大。

7. 中国的粮食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吗

众所周知,我国是全球粮食进口第一大国。2018年,我国仅是进口主粮就达到惊人的2200万吨。这个数字是相当庞大的。

中国水稻库存量高达1.3亿吨,小麦、玉米的库存量高达7000多吨,正是因为库存量的增加,使得我国近几年粮食价格比较平稳,粮农并不能卖上很高的价格,所以现在种粮的积极性在逐步缩减。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粮食年总产量稳定在6亿吨以上,其中小麦、稻谷和玉米三大品种差不多有5.8至5.9亿吨,而大豆就是1500万吨,其他还有高粱谷子等杂粮杂豆和薯类,产量也在明显提升。中国的粮食能达到95%的自给率。

所以在很多人看来,未来中国进口粮食似乎除了一部分优质专用小麦用于生产面包粉,还要进口一些优质大米用于满足国内高档消费需求外,似乎粮食并不存在太大缺口,并不需要大量进口。


但是,现在我国小麦、稻谷和玉米三大品种的确能保证自给自足,但大豆、大麦、菜籽、高粱等都依赖进口。

正是因为我国大量进口粮食,才把国内粮价压得比较低,而粮食一旦不再向外进口,国内即使生产主粮能够自给自足,但是粮价涨幅会非常巨大。因为,国外是搞规模化、现代化粮食种植,而国内粮食生产还停留在小农经济时代。如果中国粮食不再进口,即使主粮能自足,粮价也会高得出奇。

再者,中国每年进口2000万吨玉米,1500万吨大豆,除了用于广大民众消费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用于家畜的饲料。因为,随着国内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各种肉类、禽蛋的需求在不断上升。但是饲养大量家畜,就会消耗掉大量的粮食。

所以,我国如果粮食不进口,能够维持自给自足,但是家畜养殖方面就不够满足需求了。而由于家畜养殖的减少,会使更多的人吃不上肉类和禽蛋制品。

最后,如果我国停止进口粮食,那就意味着要增加菜籽、大豆、大麦、高粱等农作物的种值面积,这势必会影响到主粮小麦、稻谷和玉米的种植面积。

目前,中国的可耕地面积红线在18亿亩,人均土地面积并不富裕,如果停止大豆、菜籽、大麦等粮食进口,那么国内相应就要种植这些农产品,这样会使国内主粮的产量下降,反而就达不到自给自足目标了。

8. 我国粮食自给率不低于多少

今后我国粮食自给率要稳定在95%以上;到2020年,耕地面积保有量不低于18亿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400亿公斤以上。为此,国家将采取多项措施保证以上目标实现。 中国第一个中长期粮食安全规划《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下称《纲要》)经国务院批准,昨日由国家发改委正式公布。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在昨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纲要》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粮食宏观调控工作的重要依据。粮食供需:长期紧平衡 今年,我国粮食连续第五年丰收。根据《纲要》的预测,到2010年我国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为389公斤,粮食需求总量达到5250亿公斤;到2020年人均粮食消费量为395公斤,需求总量为5725亿公斤。同时受到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我国粮食的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张晓强表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有很大压力”。《纲要》强调,今后我国粮食自给率要稳定在95%以上;到2020年,耕地面积保有量不低于18亿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400亿公斤以上。为此,国家将采取多项措施保证以上目标实现。 另外,张晓强表示,《纲要》着眼于长远,要编制10个专项的配套规划,其中第一个就是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的生产能力规划(2009年~2020年)。完善粮食价格不会影响CPI为了保障外贸稳定发展,刺激经济增长,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12月1日起取消部分粮食和其他一些产品的出口关税。 此前的10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从明年新粮上市起,白小麦、红小麦、混合小麦这三种小麦每斤的最低收购价格要分别比2008年提高13%、15.3%和15.3%,张晓强透露,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格也将做较大幅度的提高,会在明年适当时候宣布。据张晓强介绍,目前国际上一些重要粮食产品的到岸价格已经基本上和国内市场价格持平,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完善粮食价格体系的各项政策,使得中国的粮食价格保持在一个比较合理、有利于促进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水平上,同时能和国际粮食价格形成一个相对合理的比价关系,对中国的CPI不会有大的影响。对待外资:趋利避害每次提到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怎样看待外资进入中国粮食产业总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张晓强表示:“外资的进入对于行业竞争、技术进步有积极作用。但是对于保障供应,特别是价格稳定,也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为此,中国政府也在妥善地研究,总的要求和精神是要趋利避害。比如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商务部2007年12月公布的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就明确今后在大豆、油菜籽食用油脂加工这个领域,只允许中方控股,这就是对过去政策做了一些调整。” 中央政策研究室研究员艾云航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应该由自己掌握,不能由外资控制。而且农产品的加工并不需要特别高端的技术,大部分民族企业都可以依靠自己力量发展。因此应该警惕外资在粮食产业的渗透。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贸易系主任洪涛则认为:“对于农业来说,保护农民的利益应该是第一位的,其次是消费者利益,最后考虑的才是经营者的利益。如果前两项不能得到保证,谈产业安全也就没有任何意义。” http://business.sohu.com/20081114/n260626326.shtml

9. 中国粮食自给率是多少

95%。

粮食自给率是一项评估国家粮食自给程度的指标,粮食自给率,也就是当年粮食产量占当年粮食消费量的比重,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水平。

一般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粮食自给率在100%以上,就是完全自给。

在95%至100%之间,属于基本自给,在90%至95% 之间,是可以接受的粮食安全水平,一旦小于90%,粮食供求的风险就会增大。

我国谷物进口虽然增量较大,但占国内谷物生产、消费总量比例较小,并未改变我国谷物供需基本平衡的局面,对全球粮食市场运行也未产生明显影响。

据测算,2012年我国大米进口231万吨,占国内产量的1.6%、占全球贸易量的6%左右,小麦进口369万吨,占国内产量的4.4%、占全球贸易量的2.7%左右,玉米进口521万吨,占国内产量的3.6%、占全球贸易量的4%左右。

进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粮食价格高于国际市场,进口粮食的价格优势明显,同时适度进口部分高端优质大米,优质强筋弱筋小麦,饲料用玉米等满足国内多样化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余缺调剂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