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举例说明完全垄断企业采用价格歧视的方式
一级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就同一种商品或者服务,对若干买主实行不同的售价,则构成价格歧视行为。价格歧视是一种重要的垄断定价行为,是垄断企业通过差别价格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定价策略。
地区性压价行为、没有正当理由对交易条件相同的若干买主实行不同的价格都是价格歧视行为的具体表现。根据《罗宾逊—帕特曼法》的规定,适用价格歧视禁止规定的行为必须符合两个要件,其一是企业将同样的货物以不同的价格卖给了不同的顾客;其二是有理由认为这种行为会导致竞争受到损害。但是,并非所有的价格歧视行为都是自身违法的,如果供应人能够证明他相应地降低了成本,实行差别价格,确定低于其他竞争者的价格是合理的,也可免责。
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又称价格差别,指厂商在同一时期对同一产品索取不同价格的行为。价格歧视既可以是对不同购买者索取不同价格,也可以对同一个购买者的不同购买数量收取不同价格。 [2]
一般说来,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所有的购买者都对同质产品支付相同的价格。如果所有消费者都具有充分的知识,那么每一固定质量单位的产品之间的价格差别就不存在了。因为任何试图比现有市场价格要价更高的产品销售者都将发现,没有人会向他们购买产品。然而,在卖主为垄断者或寡头的市场中,价格歧视则是很常见的。
价格歧视使产品的卖方尽可能多地获益,因为通过价格歧视,原本属于产品买方的消费者剩余也被转移到了卖方那里。但是,按照经济学家的分析,价格歧视在经济上却是有效率的,也就是说,价格歧视是满足帕累托标准的,通过价格歧视,卖方获取的最大收益,等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值。如果垄断的卖方实行统一价格,虽然也能达到一个最大的收益,但却小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值,因而在经济上是无效率的。
2. 完全垄断市场上的价格歧视有哪些类型详细说明
有三种类型:
一级价格歧视,指垄断者了解每一消费者对每一单位产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并根据此确定每一单位产品的销售价格;
二级价格歧视,指垄断厂商对同一种商品不同数量收取不同的价格;
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对同一产品的不同市场收取不同的价格,但是在同一市场上收取同一价格。
拓展资料:
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
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就同一种商品或者服务,对若干买主实行不同的售价,则构成价格歧视行为。价格歧视是一种重要的垄断定价行为,是垄断企业通过差别价格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定价策略。
3. 什么是价格歧视说明并解释价格歧视的几种类型
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
1、完全价格歧视:即假定垄断者知道每一个消费者对任何数量的产品所要支付的最大货币量,并以此决定其价格,所确定的价正好等于对产品的需求价格,因而获得每个消费者的全部消费剩余。
2、二级价格歧视:即销售者对购买者偏好的多样性有所了解,但是不能观察到每一位特定顾客的特性。即便如此,仍然有可能通过提供一系列包括价格和各种条款的销售合同,在不同的购买者之间进行价格歧视。
3、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对不同市场的不同消费者实行不同的价格,在实行高价格的市场上获得超额利润。
(3)如何解释垄断市场上价格歧视现象扩展阅读
价格歧视的作用:
1、标度职能: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货币的价值尺度的作用是借助价格来实现的。
2、调节职能:价格较低时,生产者生产商品无利可图一般会减少商品生产;价格较高时,生产者生产商品可以获得较多利润一般会增加商品生产。
3、信息职能:即价格变动可以向人们传递市场信息 ,反映供求关系变化状况,引导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决策。价格的信息职能,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形成的,是市场上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价格歧视
4. 什么是价格歧视现象、原因、例子,希望能都说说。谢谢!
价格歧视( price discrimination) 一般说来,价格歧视是指一家厂商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产品或服务索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价格。它还可指一家厂商的各种产品或服务价格之间的差额大于其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所有的购买者都对同质产品支付相同的价格。如果所有消费者都具有充分的知识,那么每一固定质量单位的产品之间的价格差别就不存在了。因为任何试图比现有市场价格要价更高的产品销售者都将发现,没有人会向他们购买产品。然而,在卖主为垄断者或寡头的市场中,价格歧视则是很常见的。 价格歧视的存在需要一些条件: 1.厂商必须面对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即产品的需求与其价格成反比。 2.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购买团体必须能在某一成本下区分开,该成本不超过区分他们所能带来的收入。即厂商能够以合理的成本进行市场细分。 3.必须阻止不同购买集团之间贱买贵卖的转卖行为。 4.不同的购买集团对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必须不同,并且为厂商所知。即厂商了解购买集团对产品的不同的需求程度。 价格歧视通常有下述形式: 一、直接差异定价 直接差异定价指厂商可以确定消费者的不同消费偏好,并因此确定价格。假定消费者市场由四个同等规模的子市场 A、B、C、D组成,各子市场中的消费者的意愿价格分别为40、30、20和10,单位生产成本为5,且假定每一个消费者最多购买一个单位产品。如果采取单一价格,那么最优价格肯定是4O、3O、20、10中的一个。价格是40时,销售量是 l,利润等于35(40—5);价格是3O时,销售量是2,利润等于50(30×2—5×2);价格是2O时,销售量是3,利润等于45(20×3—5×3);价格是10时,销售量是4,利润等于20(10×4—5×4);所以最优价格是30,最大利润是50。如果采取差异定价,使各子市场的价格分别等于消费者的意愿价格,那么利润将有明显提高,此时利润等于80(40—5十30—5 f20—5十10—5)。 尽管直接差异定价是最简单易行的方法,但在实际中往往存在若干问题: (l)消费者的意愿价格难以测定; (2)市场难以细分; (3)难以为特定的子市场确定价格; (4)无法保证消费者之间的转卖行为; (5)消费者可能认为差异定价是不公平的; (6)市场细分和定价费用可能过高。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更常见的是下面介绍的间接差异定价。 二、两部分定价 即价格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固定价格,一是单位产品价格。因为单位产品乎均价格随销售量的增加而趋于下降,所以此方法可被视为数量折让的一种。与单一价格相比,固定价格的存在可以使厂商获取更多的消费者剩余,从而提高利润。 图l 假定图 l表明一同质市场,且消费者具有相同的需求曲线。采取单一价格时,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利润等于边际成本时利润最大,此时,价格为 P*,消费者剩余为 F*;而采取两部分定价时,可以将固定价格定为 Fc,单位价格定为边际成本c,这样固定价格就成为唯一的利润来源,厂商获取了全部消费者剩余。 图2 那么厂商是如何利用两部分定价实现价格差异的呢? 首先,厂商可以将固定价格定得偏高,以排除某些消费者,因为这些消费者如果购买的话,固定价格将超过其消费者剩余。 其次,厂商可以对不同消费者制定不同的平均价格。如图2所示,如果存在大量的 A类消费者,那么最优的定价策略是固定价格为 A类消费者剩余,而单位价格则高于边际成本,这样,两类消费者都不会被排斥,而且 B类消费者所付的乎均价格低于 A类消费者支付的平均价格。
5. 垄断价格歧视的特征是什么
垄断价格歧视的特征是(指垄断者对相同的产品收取不同的价格,并且这种价格差异不是由于成本造成的。)
扩展:
通常价格歧视有三种形式:
(1)垄断者可以对市场进行分割,对不同群体的顾客收取不同的价格,比方说医院对军人、妇女、儿童实行价格优惠等;
(2)对一定的消费者,依据其购买的数量的多少来确定价格水平,这种称为多重定价,如根据产品销售量定价,对成批购买者实行优惠;
(3) 垄断者根据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的支付意愿差异,对每一件商品都制定不同的价格,这称为完全差别定价。供参考。
6. 价格歧视用政治经济学的内容如何解释
小邦财商系列原创
记得好几年前经常看到“杀熟”的新闻,特别是当时的旅游热让不少人吐槽自己买机票或者订酒店时被杀熟了。
那时就有朋友说,大数据时代会让杀熟的门槛越来越低。
果不其然,今天看到新闻《大数据“杀熟”行为下月明令禁止!这些套路你中过招吗?》,某种程度上表明杀熟情况堪忧。
其实,大数据或者网络是实现杀熟的手段,但杀熟的原理是源于经济学的定价策略以及价格歧视理论。
定价策略 Pricing Strategy
一个商品的价值和价格是两码事。
政治经济学里的“价值规律”认为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价格虽然以价值为基础,但价格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两者不相一致。
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例如细分市场、支付能力、市场条件、竞争对手行为、目标客户、贸易利润和投入成本等等。
定价是任何一个商家或者企业顶重要却也很头疼的事,追求利润最大化只是定价的目的之一。
为什么唠叨这些?
人们问“东西值不值”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价格从来都不是直观地体现价值。
从某个角度看,定价策略其实是一个多种确定价格的方法的集合。
下图只是列举了一些方法,还有不少其他的方法。
价格歧视——谁在歧视谁?
价格歧视的名字是英文的直译,即 price discrimination,乍一看感觉相当贬义。
也有人用 differential pricing(差别定价)来表达差不多的意思,但其实两者有区别。
价格歧视是定价策略中的一个方法。
用一句话定义就是——价格歧视指的是同一或者相似的商品向不同人群收取不同的价格。
(是不是听起来就是杀熟呢?)
前面提到的差别定价虽然也有用来描述对相同质量和数量的产品向不同购买者收取不同价格的做法,但它也可以指价格差异和产品差异的组合。
有别于差别定价,价格歧视依赖于垄断力量,包括市场份额、产品独特性、独家定价权等。
如果说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会出现均衡价格,那么价格歧视下的所有价格都高于均衡价格,消费者不可能从中受益。
既然说了价格歧视出现在垄断市场,这里看看三个具体条件(举例)。
1、商家是定价者。
例如某果手机可以深度影响市场其他商家的定价,或者某程APP已经得到最大的市场份额,可以自行定价使其自身利益最大化。
2、独立的市场。
例如在无人机细分市场中,某疆品牌的无人飞机就是市场本身,或者那个在日本存活了1400多年的金刚组,它们处在一个寺庙修建的独立市场,几乎可以随意定价。
3、客户对价格不敏感。
例如,土豪对买一件衣服基本不考虑价格,只要能满足自己的期望(例如穿起来就能玉树临风),多少钱不是个问题。
早些年爆出的某些线上出游APP杀熟,不少的案例是在杀商务旅行者,或者经常出境游的土豪,就是因为这类消费者着眼点首先是商品或者服务要满足自己的要求。
总的来讲,消费者在价格歧视的情况下,只能是价格的接受者。
价格歧视——分三级
价格歧视有三级,但不是指级别高低,更多是根据不同的形式去区分。
一级价格歧视也称为完全价格歧视,每一单位产品都有不同的价格,而且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听起来好像有点理论化了,因为消费者的最大支付意愿很难确定,因此,这种定价策略很少被采用。
二级价格歧视所指的根据消费者购买的数量来定价,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买二送一,多买多送之类的。
三级价格歧视又称群体价格歧视,是指根据特定的细分市场或消费群体收取不同的价格,例如有特殊要求的消费者需要给更多的钱从商家那里量身定制。
如果单看这三级,似乎没感觉有什么特别之处,这些定价方法在高度发达的消费社会稀疏平常。
问题在网络和大数据让价格歧视的效率大大提升。
杀熟是效率极高的价格歧视
回想当年,在没有大数据的帮助下,确定合适的定价并非易事。
稍微想一想就知道要收集海量的数据然后再加以分析,即便有那么多的人力手工进行,准确度必定会打折扣。
现今有了大数据,几乎随便一个APP都能生成一些可用的数据,直接能看到每一天甚至每一秒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稍微再花点钱横向和纵向分析更多行业或者竞争者的数据,定价的精准度会大幅提高。
科技已经完全可以针对单独某个消费者定向推送价格各异的同一产品,被杀熟者差不多就如接受癌症中的标靶治疗一样。
这就是为什么大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使商家得以创造超额利润的原因。
#每天学点经济学# #差异化定价现象仍存在# #大数据杀熟# #消费# #财商#
7. 经济学中什么是价格歧视
以不同的价格销售同一种商品,称为价格歧视。
企业实行价格歧视策略,可以提高企业利润,同时增加社会福利。垄断市场条件下,完全价格歧视可以使企业利润最大化。在现实市场条件下,只要企业具备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就可以成功实现价格歧视,提高企业利润。优惠券、差异化包装及数量折扣,均可以作为实行价格歧视的手段。现在很多银行实行的所谓金卡、银卡客户策略,实际上也是价格歧视的一种。
实施价格歧视的策略需要一定的条件,首先是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而这些不同的偏好可以被区分开;其次,不同的消费群体或不同的消费市场是互相隔离的。不管你用过还是没有用过,很多人都对麦当劳优惠券很熟悉,也许你对此并没有多想什么,其实这里面很有学问,麦当劳正是利用价格歧视的策略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
8. 请问价格歧视的含义是什么
价格歧视: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
这看起来很不合理,其实,这种现象的背后有客观经济规律在起作用。 首先,任何商家都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尽可能高地定价。但价格太高,东西就卖不出去。
一般说来,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所有的购买者都对同质产品支付相同的价格。如果所有消费者都具有充分的知识,那么每一固定质量单位的产品之间的价格差别就不存在了。
因为任何试图比现有市场价格要价更高的产品销售者都将发现,没有人会向他们购买产品。然而,在卖主为垄断者或寡头的市场中,价格歧视则是很常见的。
9. 1完全垄断的“价格歧视”案例分析
1.这是价格歧视中的三级价格歧视现象。
2.经营者的实行价格歧视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获取利润,但是就这里来说,只是一种弱势群体的福利政策,在国外一般是直接发放交通补贴,而非在终端上实行价格差别。
3.按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学来说实行三级价格歧视的条件是不同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价格弹性,但是在公共服务领域我们不能简单的用市场经济学来分析,如果硬要说来一般市民的消费价格弹性较低,也就是不管价格多少,公共汽车还是要做坐的。而老人、学生的消费价格弹性较低,也就是价格提高一点,就选择别的交通工具(当然,公交是最便宜的,可能选择步行或者不出门什么的)。
10. 微观经济学名词价格歧视解释
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
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就同一种商品或者服务,对若干买主实行不同的售价,则构成价格歧视行为。而且价格歧视是一种重要的垄断定价行为,是垄断企业通过差别价格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定价策略,地区性压价行为、没有正当理由对交易条件相同的若干买主实行不同的价格都是价格歧视行为的具体表现。
(10)如何解释垄断市场上价格歧视现象扩展阅读
价格歧视存在的必要:
1、厂商必须面对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即产品的需求与其价格成反比。
2、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购买团体必须能在某一成本下区分开,该成本不超过区分他们所能带来的收入。即厂商能够以合理的成本进行市场细分。
3、必须阻止不同购买集团之间贱买贵卖的转卖行为。
4、不同的购买集团对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必须不同,并且为厂商所知。即厂商了解购买集团对产品的不同的需求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