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价格行情 » 价格如何报
扩展阅读
一辆7万的车成本是多少 2025-08-04 10:39:18

价格如何报

发布时间: 2022-05-15 10:42:36

1. 汽车报价怎么报

弄清楚客户的意图再报价。
大多数客户无论是电话询价还是网上询价,都是比较随意而为的行为,汽车销售却很认真的向对方做了报价。结果,很多客户询价后就石沉大海,再也没有消息,你可能再一次成为了活雷锋。
事实上,真正的买家会先了解你的产品后才会开始比较正式的询价,这就要求汽车销售:
①在接到询价电话时,应先问清楚客户的称呼姓名,是否已经到实体店看过车子,是打算买来自己用,还是帮朋友或公司询价,在哪里使用,对产品的使用上有什么偏好等信息。
②问客户预计在什么时候要用车,具体哪款车型,有什么具体的需求等。
提出这些问题并不是只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客户,而是通过这些问题的回答,你就可以判断对方是不是真正的买家,对于真正的客户,一般要给予一个相对精准的报价。

2. 管件中怎样报价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销售也成为管件销售的重要渠道,不过管

件报价也成为困扰销售人员的重要问题,怎么报价?如何报好价?

根据多年管件报价经验,总结一下几点:

1. 管件报价必须懂管件基础知识

首先了解管件标准的区别,例如法兰标准 HG/T20592-2009_钢制

管法兰型式、参数(欧洲体系)和 JB81-94 有什么相同处和不同处,同

种型号、压力 JB81-94 应该厚度比 HG/T20592-2009 法兰厚。

GB/T124559-2005 和 GD87 有何异同。材质方面,例如 20#和 20G 有什

么区别,报价员必须对标准、材质有相对了解,才能报出合适价格。

2.管件报价要相互衡量

客户一般要货比三家,你报的价格和同行不能太高,了解市场行

情。知其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产品定位,处在什么档次上,还是高中

低档上,低档次的产品只能看价格。

3. 如何给客户报价

价格虽不是成败的主要因素,但客户对价格都非常敏感。即使一模一样的东西,不同方式买、不同数量买、不同时间买、不同人买,价格肯定都不一样。而价格绝对不是几个数字那么简单,它不仅包涵了客户的认同、期望,还包括了客户的意识、态度,甚至客户的心理、习惯。提供一些报价原则和报价策略供大家参考!

报价原则

一、认同

报价的前提和基础是认同。这个认同即包括客户对解决方案或产品的认同,也包括对你这个人、你所在的公司的认同,更包括对解决方案或产品所解决问题、带来价值和愿景的认同,以及实施服务保障的认同。

没有认同,就还到不了“报价”阶段,充其量是在“询价”阶段。没有认同,报多少客户会都嫌贵。没有认同,报再低也是白报,没有客户为了价格而购买。

二、预期

客户的购买价格其实是一种心理预期,也是对某种预期的渴望程度。这种预期是随着与销售的接触、对现状和解决方案认知、对所解决问题和带来价值的感知而逐渐建立起来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价位。

这个预期不是报价本身,而是随着每一次拜访、交流、方案讲解、沟通等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因为在这些活动中我们会有意或无意地透露一些信息,包括到后面计算经济效益和投资回报,都是在帮客户建立这种预期。

三、形势

价无定价,因势而定。不同的客户、不同的项目、不同的经营策略、不同的竞争形势,价格也会有所不同。有些项目所处的阶段、客户的紧迫程度、竞争态势等都会影响报价。

比如,有些树标杆的项目,价格就要卡在一定标准,否则后面一连串的客户都盯着呢,这个过低了,后面还怎么做。对于竞争对手的地盘或项目想要撬进去,可能也会用到非常规的策略包括价格策略,不过要为这个找好说法和理由。

四、参照

给客户报价一定要提供参照,客户有了价格参照心里就“踏实”多了,否则客户面对价格就像站在悬崖边上的感觉。这是人的一种“镜像心理”和“从众心理”。

举个例子,就像我不可能把每张单子都做到一千万,但没那一千万别的客户就不会掏一百万。所以,有人说战略样板客户其实是商家请来的“托儿”,这个我认同,只不过是一种心理上的托儿,给客户安全感。同时,报价中也常用到类比,“你们附近谁谁家,规模比你们小,同样的项目范围,他们花了多少多少”,这也是在为客户提供参照。用身边熟悉的或熟知的企业做类比,客户内心更好接受。

五、逻辑

报价的目的是让对方接受。价格基于之前了解到的需求、出具的方案及带来的价值预期,利于后面的商务谈判。所以,报价和之前的方案一样要讲求逻辑的严密。哪一部分多少钱、为什么这么多钱,为什么这儿多那儿少,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构和比例,都要有严密的逻辑支撑,这种逻辑可能源于项目任务本身特点,也可能源于难度或复杂度,或者源于某种方法论,总之必须要有逻辑。这就像法庭上的证据,一旦证据出现丝毫破纠被对方抓住,整个辩护会变得非常困难。

六、差异

没有人希望和别人完全一样,包括报价。首先给某一客户的报价,要和其他的企业有所区别,因为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两家企业。何况组织、业务、流程、人都不一样。特别是在软件界,每一个报价相对其他企业都要有所不同,并且合情合理地不同。

除了与其他项目的差异,可以在一些项目里报两个价格。因为报一个价格客户会关注“为什么这么多钱”,而报两个价格客户会把关注点放在差异上,“这两个有什么不一样”、“这两个报价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这个比那个高”。客户一旦关注差异,内心可能就已经接受了其中一个。另外,客户在明知有低价格可选择的时候,往往会选择较高价格。不信,你想想自己修车、买装修材料、换手机配件什么的,只要经济允许你会买那个“好一点儿”的,不是吗?

七、理由

无论价格高与低,只要理由充分,客户就能接受,甚至会自己找理由说服自己。客户是因为“购买的理由”而不是方案或产品的本身做出决定的。客户接受某个价格需要理由,虽然这些理由可能源于他自己个人的动机、概念或标准,但必须要找到合理的表面理由来说服他人认同、说服自己接受。所以,无论报什么样的价格,都要有一些理由的支撑。

比如,问客户“按刚才讲的,发生类似的情况,公司一个月的损失会是多少?”“你愿意用你三个月、半年、一年的损失来做个系统避免这些损失吗?”“而系统一旦上线运行,三年内你的收益率又是多少?”有了这些理由还不足够,还要针对报价的每一个模块、每一个功能、每一个站点,实施服务费的每一个人天,都要有充分的理由说明物有所值,是必须要有的!

基于这些报价的原则,可以巧妙地利用一些报价策略。一个好的报价策略不仅可以报出一个合理的有利润的价格,还会给后面的商务谈判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报价策略

一、先发制人

若之前的交流沟通比较顺利,客户也会比较认同,特别是在调研完回去做规划时,可以向客户多一句嘴“投资上你们有什么考虑?”用“投资”而不用“价格”或“费用”,因为投资更让人想到回报。客户会说“价格上你们一定要给我们最大优惠!”这正是我想要对方说的,然后会说“那当然!咱们都想把这项目做成做漂亮,大家也都是实在人,与其在价格上纠缠半天,不如我们直接报个最优惠的价,把在价格上扯来扯去的时间和精力用来考虑怎么把项目做好!”客户听了一般都会笑着频频点头。即使这样,客户还会还价,这是人性决定的。但也不好意思砍太狠,这是同理心决定的。

可以加上一句“你看旁边的某某、某某都做了,大家离这么近,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我报高了对不起你,报低了对不起他们,总不能让我两头为难吧?”此时的价格,已经被锁定在一个范围之内。同时我还会说“咱们和他们又不太一样”或者“咱们规模比他们还大、业务也还复杂一些,我回去好好准备”,顺便把客户的预期也建立了起来。

二、解剖麻雀

将报价与客户的每一个目标、每一项具体业务应用、每一项实施服务的任务甚至功能节点关联起来,有一个好处,就是让客户感觉哪一块都不能砍,砍掉哪一个都意味着功能的缺失或任务的减少,而这些都是前期沟通中确认过一定要有的东西。此时客户的心理是“全要,能不能便宜些”,一旦这么想,就会主动很多。这样的报价有逻辑、有理由,也有差异(客户试图拿掉其中某一部分的时候)。

三、零打碎敲

报价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往往要有很多项目构成。

比如你买热水器时,光顾着在电器商城比每一台热水器的价格,然后挑了性价比最满意的一台。回家装上之后,却发现光配件就收了一百多块钱,虽然心里不爽,但听说安装工说“机器本来就不赚钱,都是靠安装和配件挣利润的”,你才恍然大悟,原来生意也可以这么做!所以在报价时,除了产品报价、实施报价,对实施里的培训费、集团顾问到现场按次数,甚至顾问期间的交通费、住宿费、手机费分别报价,得沾便宜处尽且沾!而这些零打碎敲加起来,相当于整个项目报价的百分之十到二十!报价后客户的眼光都停留在那些产品、实施、服务的价格上,而对于这些零打碎敲的钱熟视无睹、置若罔闻。即使真被客户盯住纠缠了,也可以作为谈判让步的筹码。这比那些卖电器地道,至少会提前告诉客户“我们会收这些钱”。

四、预留空间

一般情况下,降价是必须的,或是客户内部采购流程的必经环节,或是给对方关键人留些面子,或是关键时表达自己的诚意,或是作为签字前最后一哆嗦的心理暗示。

所以,报价不仅要审时度势确定总体报价策略和大体价位,根据客户的认可程度和其他情况确定目标成交价位,还要考虑都要给哪些环节哪些人预留空间,分别预留多少合适。想象报价之后的商务谈判会和哪些人谈,哪个环节要降、哪些环节不降,见谁坚挺一下、见谁坚挺之后以什么理由降、降多少,这些都要在报价的时候考虑清楚,也需要在报价的时候设计进去。否则的话,对方副总出来说“价格合适就签”,你降了,总经理又出来说“还能降多少?”你不得不又降了,董事长又出来了说“还能降不?”董事找的面子你怎么也得给。最后董事长老婆又出来说“再便宜点儿,不便宜不签”??

五、数字策略

报价的数字很重要,数字是一种心理暗示,也是潜意识的传递,第一眼看上去的感觉很重要。

比如176和182虽然差不多,但让人感觉176比182便宜不少,所以宁七不八,再说了,销售也信“七上八下”嘛!

其次是尾数,可以带7但尽量不带4,最好是8或6;而9有些耍小聪明,比如179一看就让人想到180。除非希望对方感觉是180左右,才会报178、179或181、182之类的数字。尽量不要“五入”而多找“四舍”的感觉。

让人感觉比较小的数字有1、2、4、6、7,让人感觉比较大的数字有5、8、9,而3这个数字虽然小,但从形状上来看像8,又谐音“散”,可以少用。

其实这些报价原则和策略是“末”不是“本”,而“本”是客户对我们的“认可”和“信任”。有了认可和信任,报价这些原则和策略才有效。没有信任,这些在客户眼里就是小伎俩,更让客户反感。

有人说,“报价”不过是有着合理借口的打劫,“讨价还价”不过是文雅一点儿的勒索。而“商务谈判”不过是各方粉墨登场演出的一场闹剧,因为大家此时已经心有所属!

更多B2B大客户销售干货分享请关注公众号:幸福销售人

4. 高手指点:请问报价怎么报

先报FOB成本价
1.工厂报价(包含退税)加办公费用、国内运输费用、银行、商检、认证等贸易成本费用。
2.利润加成。
3.如果客户对运费和保险费有要求,按贸易条款再加.
4.对本产品国内国外市场的价格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5.对国外客户和厂家的贸易心理要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揣摩,知己知彼.
6.如客户和产品有发展潜力,要提高服务质量,必要时可能要让利.

5. 关于FOB报价怎么报啊

FOB即离岸价,通俗点说就是货装完船以及之前的所有费用,找货代或船公司给你报个运费价格,他们会列出每一项的费用,报价大致是这样的:
国内运费;
拖车费;
文件费;
报关费(假如是货代帮报关的话);
装船什么杂七杂八费用。其实现在货代不会搞这么多条,总之大致就这些。
保险起见,你在他们给的运费基础上加一点,以免到时候费用波动上涨,毕竟货物还有生产周期,然后按照客户下单数量均摊,再把你们的出厂单价(含利润)加上就是了。至于利润如何加,这个看你们什么产品,以及退税多少,按道理你们公司都会有一套计算模式给外贸业务员。
所以FOB的报价·就是货装船前的全部各项费用,加上拖车、报关的委托费等等。
拓展资料:
1. FOB。即在中国的码头交货。FOB = 货物的价值 + 国内运杂费
如约定在上海港口交货,就叫做FOB SHANGHAI
在这种条件下,除了货物本身的价值以外,还要加上把货物运到上海码头的运费和报关出口手续费,以及在上海码头上产生的乱七八糟的杂费。这也是成本的一部分。
2.C&F。即在外国码头交货。C&F = FOB + 远洋运费
如约定在美国纽约港口交货,就叫做CNF NEW YORK
这种条件就是FOB价格之外,再加上货物运到美国纽约的海洋运杂费。
3.CIF。也是在外国码头交货,只不过给货物买了保险,途中损坏可索赔。CIF = FOB + 远洋运费 + 保险费。或者 CIF=CNF+保险费。
因 为货物的类别和交货地点不同。保险费也略有不同,保险费的多少由保险公司来定,保险的种类也有几个,但我们通常都用一切险:无论出什么事情,都由保险公司 都替你扛着.保险费不算高,为了安全第一还是买吧。在CIF条款中,租船订舱和保险是卖方(也就是你啦,老外是买方,你是卖方)的责任。保险最好逐笔投保。

6. 如何给客户报价

首先我们要明白:
价格永远不是销售的决定因素!
谈价格为了不陷入“价格战”,唯一的办法就是从价格转化为价值的谈判方法。
我用“三部曲”来解决:
第一步:简明扼要,宣传公司和品牌;
第二步:寻找客户问题的重心,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第三步:说出自己的与众不同。
直到完全阐明自己品牌的优势后,才可谈到价格。
过早谈价,势必会造成价格战;好业务一般至少会在客户三次询价后才谈到价格。

应对价格异议
尽管直销员在报价之前已经向顾客充分地展示了产品的价值,但是仍然可能遇到顾客对价格存在异议的情况,因为顾客总是希望以最低的价格买到最实惠的产品。这个时候直销员就需要掌握处理价格异议的技巧。
1.“三明治”法
如果顾客一提出异议,直销员就立即反驳,“你错了,好货不便宜,你懂吗?”这样的话犹如利剑,很容易伤害顾客的自尊心,甚至激怒顾客,引起不快。这个时候直销员可以采用“三明治”法处理异议。所谓“三明治”法就是“认同+ 原因+ 赞美和鼓励”的方式。
比如说直销员在介绍完产品之后,顾客还是说产品太贵了,直销员可以这样说,“您说得对,一般顾客开始都有和您一样的看法,即使是我也不例外。但您经过使用就会发现,这种沐浴露的质量真的非常好,而且是浓缩型的,用量也非常省。您完全可以试一下,相信像您这么精明的消费者是不会选择错误的。”直销员先是表示与顾客有相同的看法,使顾客感受到自己得到了对方的理解和尊重,这自然也就为直销员下一步亮出自己的观点、说服对方铺平了道路。一般来说,顾客都明白“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当顾客得知产品价格高是因为质量好的缘故,再加上销售员对其适当的认可和理解时,顾客对于价格也就不会再争议了。
2.比较法
顾客购买产品一般都会采取货比三家的方式。这个时候直销员就要用自己产品的优势与同行的产品相比较,突出自己产品在设计、性能、声誉、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也就是用转移法化解顾客的价格异议。常言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由于价格在“明处”,顾客一目了然,而优势在“暗处”,不易被顾客识别,而不同生产厂家在同类产品价格上的差异往往与其某种“优势”有关,因此,直销员要把顾客的视线转移到产品的“优势”上。这就需要直销员不仅要熟悉自己销售的产品,也要对市面上竞争对手的产品有所了解,才能做到心中有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另外,直销员在运用比较法的时候,要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上,一定不能恶意诋毁竞争对手。通过贬低对方来抬高自己的方式只会让顾客产生反感,结果也会令直销员失去更多的销售机会。
3.化整为零
如果直销员把产品的价格按产品的使用时间或计量单位分至最小,可以隐藏价格的昂贵性,这实际上是把价格化整为零。这种方法的突出特点是细分之后并没有改变顾客的实际支出,但可以使顾客陷入“所买不贵”的感觉中。
一位直销员向一位大妈推荐保健品,大妈问他多少钱,这位直销员未加思索脱口而出,“450元一盒,三盒一个疗程”,话音未落,人已离开。试想,对于一个退休的大妈来说,400 多元一盒的保健品怎么可能不把她吓跑呢?没过几天,小区又来了另一位直销员,他这样告诉那位大妈,“您每天只需要为您的健康投资15元钱”,听他这么一说,大妈就很感兴趣了。产品价格并没有改变,但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呢?原因是他们的报价方式有别。前者是按一个月的用量报的,这样报价容易使人感觉价格比较高;而后一位直销员是按平均每天的费用来算的,这样这位大妈自然就容易接受多了。
1960 年,美国营销学家杰罗姆· 麦卡锡提出了着名4P
组合,即产品(Proct)、价格(Price)、地点(Place)和促销(Promotion)的营销组合。由此可见价格因素在销售过程中的重要性。虽说价格不是决定销售的惟一因素,但是直销员掌握好和顾客谈价格的技巧,就能在销售过程中尽量避免因为价格问题产生的失误,使销售业绩再上一个新台阶。

如何和客户谈价格之二?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它直接影响消费者心理感知和判断,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和购买数量的重要因素。有经验的直销员都知道,价格问题谈得好就是成交的前兆,谈得不好就是销售失败的信号。那么当谈到价格问题的时候,直销员该如何应对呢?
不要急着谈价格
曾经有这样一个案例,说的是一个直销员向顾客推荐牙膏,顾客本能地问他多少钱,直销员心直口快,同时也缺乏经验,他告诉对方牙膏30
块一支,顾客立刻觉得“太贵了”,后来不管那个直销员再怎么解释,都无济于事。这个时候直销员也许会问,不急着和顾客谈价格那谈什么呢?
1.先价值,后价格
直销员在向顾客介绍产品的时候,要避免过早提出或讨论价格,应该等顾客对产品的价值有了起码的认识后,再与其讨论价格。顾客对产品的购买欲望越强烈,他对价格问题的考虑就越少。让顾客认同产品价值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做产品示范,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任你再怎么滔滔不绝地讲解都比不上让顾客真真切切地看一遍产品展示来得实在。
2.了解顾客的购物经验
顾客对于产品价格的反应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自己的购物经验。个人经验往往来自于自身的接受程度所形成的、对某种产品某个价位的知觉与判断。顾客多次购买了某种价格高的商品回去使用后发现很好,就会不断强化
“价高质高”的判断和认识。反之,当顾客多次购买价格低的商品发现不如意后,同样也会增加 “便宜没好货”的感知。
值得强调的是,在一对一个性化的销售过程中,直销员完全有时间了解到顾客的购物经验,从而对顾客能够接受的价位进行准确地判断。有个销售化妆品的直销员,她的顾客平时消费的产品价位都很高,同时也认为高价位才是品质的保证和身份的象征,于是她总是毫不犹豫地向顾客推荐自己销售的产品中比较高端的产品。
3.模糊回答
有的直销员问,如果遇到顾客非要首先问价格该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可以采用模糊回答的方法来转移顾客的注意力。比如说当顾客问及价格时,直销员可以说,“这取决于您选择哪种型号、那要看您有什么特殊要求”,或者告诉顾客,“产品的价位有几种,从几百到上千的都有……”即使直销员不得不马上答复顾客的询价,也应该建设性地补充,“在考虑价格时,还要考虑这种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在做出答复后,直销员应继续进行促销,不要让顾客停留在价格的思考上,而是要回到关于产品的价值这个问题上去。
总之,价格是销售的最后一关,支付能力与支付意愿之间总是有差异,购买意愿没有形成之前,谈价格是没有意义的,没有购买欲望,就没有谈价格的必要。

报价看似是个很简单的问题,其实不然。报价太高,会把客人吓跑,太低了自己又吃亏,只有一个合理专业的报价,才能为我们赢来更多的客户。怎样才能做到合理报价呢?这里是有一定技巧的。

企业成立之初,必要的准备工作做完后,便要考虑如何向外推广业务。这时,你的业务开展得是否顺利,订单量签得是否够大,如何跟客户报价是重要因素。在跟客户报价之前,首先要清楚两方面的因素—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只有充分考虑到这两方面的因素,才能制定出较为合理的、自己能接受的价格底线,然后才能向客户报价。

客观因素
兵家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首先,你要尽可能先从多方面了解客户的情况,这样才有助于你有的放矢地对他进行针对性的报价,即“个性报价”。比方说,如果一个客人向你询价,你就应先了解这个客户是哪个国家、哪个城市的,是否属于你们产品的销售群体,其主要的产品经营范围及销售方式,是批发、零售还是邮购,是大客户还是小的中间商,他的购买能力及诚意,他对产品的熟悉程度等等,以这些为基础资料建立一个详尽的客户档案,再根据以下这几个大众性的原则,最后报出价格:

1.如果对方是大客户,他的购买力较强,你可适当将价格报高一点,反之偏低。
2 如果客户对该产品和价格都非常熟悉,建议你采用“对比法”,在跟他谈判时,突出自己产品的优点、同行的缺点,价格再接近底价,才有可能从一开始就“逮”住客人。

3.如果客户性格比较直爽,不喜欢跟你兜圈子讨价还价,你最好还是一开始就亮出自己的底牌,以免报出高价一下子把他给吓跑。
4.如果客户对产品不是很熟悉,你就多介绍一些该产品的用途及优点,价格不妨报高一点。

5.如果有些客户对价格特别敏感,每分每厘都要争,而他又很看中你的产品,你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跟客人打一场“心理战”,询问或揣摩一下客人的目标价格,再跟自己能给到的底价比较一下差距有多大。比如他的目标价格是12元,而你能承受的价格是13元,你最好报14元,还价时你可分多步骤走,先让多一点,让客人看到希望,接着的让利一步步减小,千万不可以一步到位,而应步步为营,让客人慢慢尝到甜头,看到希望,但又要通过艰苦努力获得,让客人最后有一种赢了的感觉。

请记住,一定不要一开始就直接给客户最低的报价,因为如果你在谈判结束之前就全盘让步,最后时刻你手中就没有调动买方的砝码了。
主观因素

产品价格的高低跟它的质量和供求关系等息息相关。报价之前,你首先要对自己的产品及价位、主要目标市场、同类产品及价格做一个充分的了解。一般情况下是这样的:

1.如果你的产品质量相对更好,报价肯定要更高。
2.如果你的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当然也可以报更高的价。
3.如果你的产品是新产品,款式又比较新颖,通常报价比成熟的产品要高些。
4.即使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阶段,因受市场因素和配额等影响,报价也不尽相同,一定要多方了解有关信息,锻炼出敏锐的嗅觉。
除了这两点因素,在报价时,还有一些技巧可以运用。
报价技巧
如果你的产品价格较高,在报价时,就要想办法使客户充分认识到你的产品在其它方面的优势。

有一个保健品公司出售一种特别昂贵的妇女口服液,它的价格与竞争对手的比起来要高出很多,但是推销员向经销商介绍该产品时,强调的是它的效果和用量,即它的效果是同类产品无法相比的,况且每天只服用一只就可以,不像其它产品每天要服用三只,这样算下来,它的价格也就不高了。这名推销员的报价方式,就使人易于接受。

另外,报价的同时还应将交货期、付款方式、订单数量等主要交易条件一同摊出,即不要只限于价格一个问题,而应将其它条件作为互动。客户可能对交货期非常重视,本来你报的交货期为35天,而客户提出30天交货。在可行的情况下,你可以满足客人的交货期,但以交货期限太紧张为由,适当提高一下价钱,这时对方也有可能接受,你就能为自己多争取到一分利润。

7. 怎么报CIF价格

1.FOB价换算为CFR价或CIF价
(1)FOB价算为CFR价的公式:CFR=FOB+F(运费)
(2)FOB价换算为CIF的公式:CIF=(FOB+F(运费))÷(1-保险费率·(1+投保加成率))
2.CIF价换算为FOB价或CFR价
(1)CIF价换算为FOB价的公式:FOB=CIF-I(保险费)-F(运费)
(2)CIF价换算为CFR价的公式:CFR=CIF-I(保险费)
3.CFR价换算为FOB价或CIF价
(1)CFR价换算为FOB价的公式:FOB=CFR-F(运费)
(2)CFR价换算为CIF价的公式:CIF=CFR÷(1-保险费率·(1+投保加成率))CIF 是贸易术语是运费加保险加货物的费用

2,你想单价用CIF减去海运费 减去保险费 =FOB价格但这里面还包含一些港口费用什么的
要想知道货物的净价还要用FOB价格减去文件操作费用什么的就会得出你的出厂价
补充:首先要知道什么FOB价,等于工厂含税价+利润+国内到港的陆运费+港口杂费.
CIF价=FOB+保险+海运费,保险费等货值*1.1*保险费率,海运费因目的港和航次不同,价格不同.

3, 你先核算你产品的成本价格,然后再与货代确定陆运费及港杂费和到目的港的海运费及保险费,然后将货代确定的费用平摊到每个产品之中,就是你单件产品的CIF价. 运费如果是拼箱的话 钱很少,有时候为0 ,因目的港不同而不同;至于是整柜的话,也不在乎那么点运费了;保险费一般都是货值的千分之几,根据订单量估算一下运费 再除以 数量就行了, 保险费忽略啦。
一般单价为2--10的 加 2-3 毛钱就够了,核算一下就知道了

8. 做销售怎么报价格

关于报价的技巧有4点
1、设定底线
底线价格是指一个公司能提供的、并达到它利润目标的、最低的可接受价格,一般由公司战略层制定。

销售员一定要守住此底线价格,同时为了建立个人品牌,还要设定自己的底线价格。

销售员定的底线价格可以比公司的底线价格略高,这样可以留给客户讲价的空间更大,客户具体负责人将更有成就感。同时觉得我们个人的诚意更多,有利于成交。

销售员定的底线价格可以比公司的底线价格略低,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底线价格必须跟公司提出申请,这种报价就是我们所谓的战略报价,以与客户建立合作关系为首要任务。

2、伺机而报
有了价格底线之后并不能急于报价,而要寻找合适的时间伺机而报。

对于有正式项目的报价:

具体项目运作之前,我们只能报参考价,不可做正式报价;

具体项目运作之时,客户会限定相应的时间区间,我们应该在这个区间内报,但不宜报得靠前,宜靠后,一因避免价格外泄,二因考虑时间长更准确;

具体项目运作之后,如果客户要求二次报价则可报,没有要求一般不会再次报价。
对于零散报价则根据客户具体负责人的心情伺机而报。
3、重视试探
试探性报价是我们销售员必须掌握的,对于不太熟悉的客户,我们可提出一个跟行情价格相差不大的价格,再观察其表情来判断报价的高低;

对于熟悉的客户,我们可直接进行试探询问,如果关系深厚,他会提出相应的建议,我们再根据其建议来报价成交的概率就更高了;

对于完全陌生的客户,我们可以采取报价单试探的方式。

4、报价严谨

报价一定要严谨,单位、账期、付款方式等都是我们考虑报价高低与否的因素,所以要特别注意,不要搬了石头砸到自己的脚。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