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九江烟水亭历史
烟水亭位于九江市长江南岸的甘棠湖中,相传为三国时名将周瑜的点将台故址。唐代诗人白居易始建亭湖中,取其《琵琶行》诗句 “别时茫茫江浸月”,称“浸月亭”。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在九江讲学时,又在湖堤上另建一亭,取“山头水色薄笼烟”诗句,名“烟水亭”。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亭皆毁。至明末,重建烟水亭于浸月亭旧址。甘棠湖中,烟水亭楼台远距世俗红尘。走过九曲小桥,进入洞门,即到四周环水的烟水亭。在粉墙环抱、楼台高耸、绿树浓郁、湖平如镜的环境中。犹如到达世外桃源。亭为水榭式建筑,有船厅、翠照轩、境波楼、纯阳殿等。纯阳殿左壁嵌石碑一方,上刻大草书“寿”字,由“九转炼丹”四字组成,传为吕洞宾手迹。殿内陈列文物,以有东林寺标记的砂钵最引人注目。亭前方丈地,石雕围栏贴水而起,垂柳翠柏点缀其间。两边有石凿“藏剑匣”,相传因为庐山北双剑峰之刃直对九江市,于是人们凿石匣收藏。从烟水亭向南眺望,在湖面波光粼粼、水岸交接的极远处,青黛色的山脉起伏迤逦,此即名闻中外的避暑胜地庐山。在烟水亭远眺,别有一番景色。
唐时,江州司马白居易曾荡舟至此眺望湖光山色,感兴赋诗。北宋时,理学家周敦颐见此岛状如月,遂名“浸月”。后人在岛上建“浸月亭”,寓景于白居易《琵琶行》诗中“别时茫茫江浸月”的诗意,也寄托了后人对白居易、周敦颐两位贤人的怀念。后来,周敦颐的儿子周寿从湖南来到江州为父守墓,见甘棠湖一带“山头不沟薄茏烟”,遂在湖堤建一亭,名为烟水亭。明嘉靖年间,两亭俱废。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九江关督黄腾春于浸月亭故址重建烟水亭,这就是现今烟水亭的由来。明清时期烟水亭建筑屡建屡废,清同治七年(1868)由僧人古怀募捐重建。至清光绪间,烟水亭建筑才形成现在规模。建国后逐年保养维修,并建九曲桥通向湖岸。
浸月岛上的建筑群分为左、中、右三部分。人们习惯上称岛上整个建筑为烟水亭,其实每座建筑各有名称。左为翠照轩、听雨轩、亦亭;右为浸月亭和船厅;中间依次是烟水亭、纯阳殿、五贤阁、观音阁。这三组建筑既各具特色又相互联系。形式变化多样,风格协调统一。庭院、天井内花木扶疏、秀石玲珑,清新典雅,让人赏心悦目,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上园林。
烟水亭是历代文人骚客宴游之地。亭内有风格各异的楹联匾额,或叙事绘景,或写意抒情,联由景出,文景交融,游亭观联,雅趣盎然。
旧时,烟水亭是本城民众祭祀先贤的香火之居。五贤阁内纪念的五位贤士和贤吏是:田园诗人陶渊明、江州刺史李渤、江州司马白居易、宋、明理学大师周敦颐、王阳明。现烟水亭各厅室已改作九江文物陈列室,在这里可以看到具有地方特色的出土文物。
据府志记载,“八洞神仙”之一的吕洞宾,曾当过浔阳县令,为九江人办过不少好事。纯阳殿中的吕洞宾塑像早已毁于兵燹,殿后留下一块相传吕道人亲书的“寿”字碑。斗大的“寿”字,一笔九转,寓意“九转成丹”。字体苍古,初看是个“寿”字,细看则为“丹”字。据说这块似“寿”似“丹”的字碑,寄寓了吕洞宾对九江百姓人寿年丰的美好祝愿。
烟水亭石级两旁有藏剑石匣一对,立于亭前石级两旁,有纳峰藏剑之意。据载:九江常遭屠城和匪寇骚扰,按阴阳家之说,皆因郡城面对庐山双剑峰所致。“宋乾道间,郡守唐立方乃辟谯楼前地筑为二城,夹楼矗其上,谓之匣楼,曰:匣实藏剑”。后遭毁。现石凿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为知县陈鼐扩建烟水亭时所凿。
相传浸月岛又是东吴水军都督周瑜的点将台。东汉未,柴桑为东吴属地,吴主孙权的行宫就设于此处。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领83万人马,离开许昌,浩荡南下,追赶刘备,虎视东吴。孙权封周瑜为大都督,命令他率领水军在甘棠湖中日夜操练,迎击曹军。
古时,甘棠湖与长江、鄱阳湖相通,水域宽阔,为东吴的一处水上要塞,当年,湖上战舰云集,雄师队列。雄才大略的周瑜在此挥师点将,联合刘备,大败曹兵于赤壁,在我国古代军事史上,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范例。因此,又名周瑜点将台。烟水亭内有“周瑜战迹陈列馆”,馆中介绍了周瑜的生平,正中一座3米多高的周瑜塑像,携书挎剑,再现了这位儒将的飒爽英姿。
从烟水亭前拾级而下,过桥,迎面有一座方亭,亭前有白石栏杆围就的拜台,这就是三国时周瑜的点将台。1988年5月1日,市文化部门曾在此举行过一次“周瑜点将”的仿古旅游活动:一声铳响,狼烟四起,一队队甲盔鲜明的东吴卫士,从牙旗猎猎的烟水亭内开出。紧接着8个身着汉服的侍女,手执宫灯,也从烟水亭中款款而出,一直走到拜台,分列两旁。在拜台方亭的一侧,一面杏黄色的“周”字大旗,迎风招展,“水军都督”四个大红灯笼高悬两旁。周瑜头着纶巾,腰挎宝剑虎步登场,高唱:“江东地广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古老的浔阳城烟硝迷漫,金戈齐鸣,再现了当年周瑜点将,赤壁麈战的历史画卷
㈡ 九江有什么好玩的地方,九江旅游十大必去景点
九江好玩的地方有庐山、鄱阳湖、东林寺、石钟山、庐山西海、龙源峡、白鹿洞书院,必去景点白鹿洞书院、浔阳楼、庐山、鄱阳湖、烟水亭。
1、白鹿洞书
白鹿洞书院 ,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新中国成立后,白鹿洞书院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各级政府先后拨巨款进行三次大的维修,再度兴盛。1959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浔阳楼
浔阳楼,江南十大名楼之一,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滨江东路,紧靠长江之滨。因九江古称浔阳而得名,初为民间酒楼,至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是溶名楼、名着、名酒为一体的景点。
现在的浔阳楼,为1987年由九江市人民政府重建。总体占地2000平方米。主楼占地300平方米,高21米,外三层内四层,九脊层顶,龙檐飞翔,瓦朱栏,四面回廊,古朴凝重,建筑面积为1000平方米。
5、烟水亭
烟水亭,位于江西省九江市长江南岸的甘棠湖中,为江西省九江市着名景点之一,相传为三国时名将周瑜的点将台故址。
浸月岛上的建筑群分为左、中、右三部分。人们习惯上称岛上整个建筑为烟水亭,其实每座建筑各有名称。左为翠照轩、听雨轩、亦亭;右为浸月亭和船厅;中间依次是烟水亭、纯阳殿、五贤阁、观音阁。这三组建筑既各具特色又相互联系。
形式变化多样,风格协调统一。庭院、天井内花木扶疏、秀石玲珑,清新典雅,让人赏心悦目,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上园林。
㈢ 关于九江甘棠湖
甘棠湖-历史沿革
九江(浔阳城),山拥千嶂,江环九派,“士高气清,富有佳境”。自古以来。就是舟车辐辏,商贾云集的通都大邑。九江地处赣、鄂、湘、皖四省交界处,襟江带湖,背倚庐山,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镇。
九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九江之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中“九江孔殷”、“过九江至东陵”等记载,后据《晋太康地记》记载,九江源于“刘歆以为湖汉九水(即赣江水、鄱水、余水、修水、淦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入彭蠡泽也”。长江流经九江水域境内,与鄱阳湖和赣、鄂、皖三省毗连的河流汇集,百川归海,水势
甘棠湖
浩淼,江面壮阔。九江称谓的来历有两种,一是“九”为古代中国人认为的最大数字,“九江”的意思是“众水汇集的地方”,“九”是虚指;二是“以为湖汉九水(即赣江水、鄱水、余水、修水、淦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入彭蠡泽也”,即九条江河汇集的地方,“九”是实指。长江流经九江水域境内,与鄱阳湖和赣、鄂、皖三省毗连的河流汇集,百川归海,水势浩淼,江面壮阔。
九江开发历史较早,夏、商时期,九江属荆、扬二州之域,春秋时九江属吴之东境,楚之西境,因而有“吴头楚尾”之称。九江作为行政区划最早出现在秦代,秦始皇划天下为三十六郡,就有九江郡。此后九江又有柴桑、浔阳、汝南、湓城、德化等古称。但主要以九江、柴桑、浔阳、江洲着称于世。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全国划为36郡,设有九江郡。西汉时,九江始建县,称柴桑,现在的九江城,是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车骑大将军-灌婴在此凿井筑城戍守,称位城,又称灌婴城。三国时属东吴,隶武昌郡。唐时,改九江郡为江洲,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河阳郡,至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江洲,五代十国时,江洲是南唐道德教化之地,故改浔阳为德化,废江洲,宋时,复置江洲。元代改为路,元末陈有谅自称皇帝,以江洲为都,明代,改路为九江府,清沿明制。辛亥革命后废除帝制,1914年设道领县,将九江府改为河阳道,共领二十县,其中德化县因与福建省的德化县同名,于1914年改为九江县。
1917年设九江市,1921年3月,设九江行政厅,次年改设市政府。1932年2月,设立行政区制。1936年又改为九江县,1949年5月7日九江解放。7月19日设九江专员公署,原九江县的农村划九江县,原九江县的市区划分为九江市。1968年4月,成立九江专区革命委员会。1971年2月,改为九江地区革命委员会,1979年改为九江地区行政公署,1980年九江市从九江地区划出,升为省辖市,市辖浔阳、庐山、郊区三区,1983年7月27日地市合并,同时实行市管县体制,现辖九江县、武宁县、修水县、永修县、德安县、星子县、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等九县、瑞昌市、浔阳、庐山两区、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共青开发区和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㈣ 九江南门湖 和 甘棠湖一圈分别有多长
南门湖大约3800米,甘棠湖大约2000米
㈤ 九江一院附近的湖叫什么
九江市内有两个湖,南湖和甘棠湖,两个湖挨着,你自己看看哪个
㈥ 江西九江除了庐山还有什么景点可玩
九江雄蟠赣北,濒江扼湖,山水得天独厚。匡庐奇秀,天下闻名,佳境美景奇诡瑰丽。其襟江带湖之势、悬泉云瀑之胜、登临旅居之便、中西合璧之风情集于一身,观光旅游与休养避暑的总体优势雄冠诸山。鄱阳湖纳赣江、抚河、信江、修水、饶河而注长江,浩浩荡荡,烟波万顷,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向以鱼米之利、舟楫之便、风光之秀而着称于世。千里湖山之观,美不胜收;或淼淼然横无际涯,或欣欣然归帆渔歌。石钟山、鞋山、落星墩、军山、印山、扁担山隔水相望,各具姿态;冬季,吴城沙岸湖洲,万只候鸟云集,白鹤天鹅群蔚为稀世奇观,尤其令人叹为观止,曾被海外客人誉为“中国第二座万里长城”。九江不仅江山殊秀,而且座座“洞天”别开。彭泽的龙宫洞、沙河的狮子洞与涌泉洞、瑞昌的峨眉洞群,千奇百怪、鬼斧神工、浑然天成。置身其中,如梦似幻,扑朔迷离,恍如隔世而仙游。九江城北面长江,南屏匡庐,东临湖口而西望幕阜,得尽山傍水抱之宠;城内甘棠湖水光潋滟,岸柳成荫;薄暮、轻烟漫笼,画舫涟漪,可谓优雅之至。烟水亭、琵琶亭、浔阳楼、能仁寺、天花宫、九江长江大桥、浪井等景点可发思古之幽情,可观今日之成就。诚如古人诗云:九派浔阳郡,分明似画图。
㈦ 甘棠湖的物华天宝
九江地处江南古陆成矿带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交汇地段,已发现的矿种有金属,非金属,能源矿产三大类80种,已探明储量的有44种,其中金,锑,锡,萤石储量居全省首位,铜居第二,钨居第三,石灰石,石英砂,大理石,花岗石,瓷土等蕴藏丰富,矿产潜在价值在千亿元以上.1990年起跨进全国万两黄金市之列,最高年产量达1.7万两,主要生产基地有瑞昌洋鸡山,修水土龙山金矿.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九岭,幕阜山脉,面积达85.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6.3%,活立木蓄积量2538万立方米,毛竹6196万株,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树种37种;动物资源有候鸟类115种,两栖类11种,哺乳类20种.永修县吴城镇鄱阳湖候鸟自然保护区有越冬候鸟126种,其中属国家保护的白鹤有840只,天鹅3000多只,占世界首位,被外国专家誉为中国的第二长城.彭泽县桃红岭是稀有野生动物梅花鹿栖息之地,现有梅花鹿150只以上.九江有鱼类109种,名贵鱼类有中华鲟,鲥鱼,彭泽鲫,虾虎鱼等,中华绒鳌蟹也是特产之一.九江水资源十分丰富,地表水资源136.5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141.8亿立方米,可开发的水力资源32.9万千瓦.长江过境长度151公里,年流量8900亿立方米,直入长江的河流流域面积3904平方公里,境内主要有修河,博阳河,长河三大水系,万亩以上湖泊有10个,千亩以上31个,全省最大的柘林水库库容达79.2亿立方米.鄱阳湖是省内诸河入长江的总通道,又是长江水量的调节器,有53%的水域在九江境内,面积近300万亩,沿湖12个县区,其中九江有6个。
㈧ 九江市区有两个湖,叫什么湖
甘棠湖和南门湖。
九江古城,秀在一湖。甘棠湖古称景星湖,由庐山泉水注入而成,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市中心,是江西省九江市市区最引人入胜的景点。后人为感念唐江洲刺史李渤德政,改名甘棠。湖周十余里,面积千余亩。 甘棠湖碧波荡漾,朝辉夕阴,匡庐倒影,景色优美。又有烟水亭、思贤桥等名胜古迹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
南门湖位于九江市中心,也是当地的风景名湖。
望采纳~
㈨ 九江有哪些名胜古迹
大胜塔】
在江西九江市能仁寺大雄宝殿东南侧。始建于东晋,后毁。
唐大历年间白云端禅师重建,殿、塔并起。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虽经兵祸,殿堂遭毁,但塔存完好。清咸丰年间,遭兵火破坏,塔毁三级。同治十一年(1872年)由九江关督白景福劝募修复。塔为砖石结构,通体呈六角锥状,共七层,高42.26米,底层对角直径长8.9米,门朝西南。左侧底层镶嵌石碑一块,系同治十一年白景福所撰之《重修大胜宝塔碑记》。
【天花宫】
又名娘娘庙。在江西九江市南门湖与甘棠湖之间的长堤南端。据《德化县志》记载,宫系清同治九年(1870年)所建。为砖木结构。宫内有娘娘殿、娘娘亭、左右禅房等建筑。占地面积约1.100平方米。该宫东临南门湖,西滨甘棠湖,南傍甘棠公园,北与烟水亭相望,风景佳胜。尤以娘娘亭最着,通体木质结构,高12米,六角三层,飞槽画栋,亭内有梯可上,六面均有窗栏,可凭栏远眺湖光山色。
【甘棠湖】
在江西九江市中心。面积约270亩。由庐山泉水注入而成。
清风徐来,碧波涟漪,景色优美。湖中筑有长堤,长50米,堤上有宋代修建的思贤桥。湖中烟水亭为唐代建筑。是九江市着名风景名胜。
【烟水亭】
原名浸月亭。在九江市甘棠湖中。建于唐元和十一至十三年(816—818)。相传为三国时东吴部督周瑜点将台旧址。唐诗人白居易贬为江州(治今九江市)司马时,建亭于其上。后人因其《琵琶行》诗中有“别时茫茫江浸月”之句,遂命名为浸月亭。北宋熙宁年间理学家周敦颐来九江讲学,其子在甘棠湖堤上建楼筑亭,取“山头水色薄笼烟”之意,而名烟水亭。两亭俱在明嘉靖前废毁,明末于浸月亭废址重建,将已废烟水亭之名移此,称以至今。明清多次复修增建,咸丰三年(1853年)又毁,清末重修。亭前有石剑匣两座,亭内有船厅、纯阳殿、翠照轩、五贤阁、亦亭、宴会厅、境波楼等。1972年全面修复,并建曲桥一座,自湖衅蜿蜒接于亭上,以便游人参观。
【浪井】
又名灌婴井、瑞井。在江西九江市北部长江边。为西汉名将灌婴在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带兵驻扎九江时所凿,人称灌婴井。后堙塞。东汉建安年间,孙权常住此城,立标命人挖井,适得故处,发现井壁有铭云:“汉高祖六年颖阴侯开此井”。权见铭欣悦,以为祥兆,故名瑞井。因井紧靠长江边,每当大风吹起,江涛汹涌,井中有浪,故又名浪井。唐诗人李白曾在《下浔阳泛彭蠡寄王判官》诗中写道:“浪动灌婴井,浔阳江上风。”此井在大旱之年,江水下落,井水不枯。
【能仁寺】
旧名承天院。在江西九江市东部。建于南朝梁武帝年间,后废。唐大历年间由白云端禅师重建,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又建,弘治二年(1489年)改名能仁寺,后多次扩建。现存建筑多为清同治九年(1870年)复建。系九江三大丛林之一(另二为龙池寺、舍利寺,已废)。面积约3.000平方米。内有单层重檐、周体回廊、气势雄伟的大雄宝殿及金刚殿,铁佛殿、左右禅房、藏经楼等古建筑。寺内还有大胜塔、双阳桥、飞来石船、雨穿石,冰山、雪洞、诲尔泉等七景,是九江市现有最大的古建筑群。
【锁江楼宝塔】
在江西九江市东北,长江边一小山坡上。据同治《德化县志》记载,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在县城东北三里处建楼三层,塔一座,并铸铁牛四头。后地震,江水冲起数丈,岸矶崩溃,楼废,铁牛沉入江中,仅存宝塔。塔为砖石结构,通体为六画锥状。共七层,高约35米。塔内底层东面墙上嵌有明代碑记一块。距今近四百年,虽经风雨剥蚀,地震摇撼,特别是1938年遭日军兵船炮击,中弹三处,但仍屹立长江边。舟船上下,数十里可见塔影。在美术设计中,往往以此塔为九江的象征。
【岳飞母姚氏墓】
在江西九江县株岭山东北端。面朝西北,长9.1米,宽3.2米,高1.7米,外壳为圆形拱顶,石灰石结构。墓碑直刻“宋岳忠武王母姚太夫人之墓”。另有石雕马两具,高与长各约1.5米,重约一吨,一具完好,一具断首。还有秦桧夫妇跪势石俑一残块。据墓侧重修碑刻记载,岳母原籍河南汤阴,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始由飞迎来江州(今九江),随军奉养。六年春(1136年)病逝鄂州(今湖北武昌),四月由飞扶柩归葬株岭,并在墓山建叠翠亭。明正德间又建祠,后毁于兵,其子孙又建茅屋三间奉祀。现墓保存完好。
【岳飞夫人李氏墓】
在江西九江县株岭西端太阳山。坐北朝南,长3.75米,宽1.5米,高1.7米。外壳为圆形拱顶石灰石结构。墓碑上刻“宋岳忠武王夫人李氏之墓”。墓前有状如坛壝拜台,两侧分立“声叙”、“封禁”二碑,已残缺。墓旁原有岳王祠,现不存。
【狮子洞】
在江西九江县狮子山山中,系岩溶洞穴。约有4万平方米,分七个景厅四十多个景点,有洞府钥匙、紫竹林、南海神柱,蓬台观音等。厅厅贯通,景景相连,洞内钟乳石晶莹玉润,步移景换。有的若珍珠玛瑙,璀灿夺目;有的如琼树银花,争妍斗丽;有的似珍禽异兽,栩栩如生;有的如宝塔高台,气派非凡:有的如游仙神女,神形兼备:各种景物,千姿百态,交相辉映,维妙维肖,美不胜收。
【涌泉洞】
在江西省九江县庐山西麓涌泉乡,距县城20公里。为大型石灰岩溶洞。因一股清澈的泉水流经整个洞窟而得名,全洞游程1.5公里,面积约一万三千多平方米。洞中有仙女迎宾、女蜗补天、清泉映月、群仙聚会等三十二个景点。
【陶渊明祠】
又名陶靖节祠。原在江西九江县马回岭,面阳山,1982年迁建于县城沙河街东北隅之蔡家洼。坐西北向东南,为一进两幢砖木结构古祠建筑,面积246.9平方米。明嘉靖年间重修。祠内上堂檐首及中堂原有匾额两块,各书“羲皇上人”、“望古遥集”,大门首直书匾“陶靖节祠”,耳门首横刻匾”菊圃”、“柳巷”。祠外柳树成行,风景优美。现存历史文物,对于研究陶渊明生平事迹颇有参考价值。
【陶渊明墓】
在江西九江县马回岭面阳山,坐北朝南。长7.9米,宽4.1米,高1.62米。外壳为长形拱顶砖石结构。墓碑首横刻“清风高节”,中直刻“晋征士陶公靖节先生之墓”,左为墓志,右为《归去来辞》。墓碑左右,各列碑刻一块,左为《五柳先生传》,右为修墓人姓氏、年月。墓前有“凵”形石栏。四周苍松环绕,层林迭翠,自山下至墓,有石阶沿山坡而上。陶渊明(365?—427)名潜,字符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县)人,晋代杰出诗人,早年曾做过参军、县令一类小官,四十一岁时退隐归田,安居浔阳柴桑(今九江马回岭境内)。该墓重修于清干隆元年(1736年)仲秋,现原貌基本保持完好。
㈩ 九江市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九江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便利的水陆交通曾促进了中华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享有“三江之口,七省通衢”的九江成为天下“眉目之地”。发达的水陆交通使具有两千余年历史的九江一度成为军事重镇及商业、文化交流中心。
1、 鄱阳湖纳赣江、抚河、信江、修水、饶河而注长江,浩浩荡荡,烟波万顷,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
2、庐山,秀丽的风景,多变的景幻,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是中国着名的风景名胜区,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6年被批准为中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另外,烟水亭、琵琶亭、浔阳楼、能仁寺、天花宫、九江江江大桥、在建的九江长江公路大桥,锁江楼,98抗洪广场等景点可发思古之幽情,可观今日之成就。诚如古人人云:九派浔阳郡,分明似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