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酒店是怎么采购菜的
一般是多种方式结合一起采购,首先,大宗肉类,猪肉、鸡肉等由菜贩子每天按固定数量送货上门,这类菜的价格也是比较稳定的,第2类就是素菜,这类菜保鲜是很重要的,所以也是很麻烦的,有菜贩子固定送的,但是有时会受天气等原因影响,菜贩子也不一定有,或者价格太贵,酒店自己会派车到农贸市场采购,这指的是大型的农贸批发市场,不是街道菜市场,第3类是香料、名贵材料(虫草鲍鱼等),也是派车到农贸批发市场买,还有酒类跟烟饮料这些,都是由经销商或者代理商配送;不管是送菜的小菜贩,还是农贸市场的批发行,酒店的采购一般都要吃回扣,也会安排自己的亲戚去进货作为自己的采购源,如果你要找相关的采购人,你可以到大型的农贸批发市场,要早,7点到9点最好,那时候一般酒店的车都在批发市场边停着,你就可以知道是哪个酒店在外采购,也可以等到酒店采购员
㈡ 食堂菜谱价格表格
餐饮成本控制是作为餐饮负责人最为关心的核心问题,在现代餐饮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餐饮早已进入微利时代,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亏损,这促使餐饮职业经理人不仅要懂得经营策划及日常管理,更要懂得利用财务数据对本部门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甚至还要让手下的管理人员对成本数据产生一定的敏感度,经常将同期成本拿出来对比,找出成本增减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将成本控制到最低限度。
一套用表格控制餐饮成本的管理办法,细致而且实用,下面介绍几张比较关键的表格。
附表1:《厨房部成本明细表》(Excel表格)
此表是根据本酒店厨房的实际操作情况填写的一张明细表。
1、分类:
自购菜--指酒店内部采购用现金购进原料的总金额。
供货菜--指供货商按申购单所供原料的总金额,是按月结算的(包括肉类、禽蛋类、鱼类、特菜类等)
干货调料--指干制泡发类的原料、各种调料及冻品类的原料总金额。
食用油--指色拉油、花生油、芝麻油等的总金额。
燃料--柴油或液化气等的总金额。
其它--指厨房部使用的洗洁精等一次耗品的总金额。
2、根据原料的种类不同,每种原料都采用竞标形式从4-5名供货商中选出出价最低的两个,由供货商报价,酒店调价组核定后统一执行,两个供货商隔日一轮,交替供货。选用两名供货商有个好处:一般来讲供货商都是在竞标时报价很低,中标后很快就会提出涨价,而我们选的是两个异地供货商,彼此不认识,如果其中一方提出涨价而另一方没提,那就不予理睬,如果双方都提了,调价组会先做市场调查,根据价格波动的情况分种类定期调整。
3、此表由厨师长填写,每日下班前,厨师长将当日的出库单审核后分类型汇总填写好,第二天一早交部门经理参照销售收入进行分析。
目的:通过这张表可了解当日厨房各种成本消耗情况,可即时控制,并可了解月成本总额,将此表与《餐厅销售动态统计表》中的厨房收入情况相对照,可计算出菜肴成本率是否在掌控之中。我们酒店的菜肴成本率按规定应控制在46-47%之间,如果低于45%,毛利过高,肯定会得罪客人,如果超过50%,则毛利太低,肯定是其中某项成本超支,需要一一排查,例如,有一次成本率偏高,经排查后菜金、食用油、洗洁精等支出均正常,那就只剩下干货调料一项,经过调查,原来当天接了一单宴席,有位刚来的师傅是用高档调料(比如李锦记的复合酱料、鸡汁等)制作宴席菜的,而宴席本身利润比较薄(一般都是打七几折),使用高档调料必然要增加成本,从这件事后,厨房中规定:制作宴席菜品,任何人都不允许使用粤菜调料,而应以当地家常口味的调料如豆瓣酱、盐、味精等为主。另外,厨房中对用油量也会有个平均数加以控制,散客和宴席也是有区别的,宴席中的1000元收入使用色拉油10斤左右属于正常,散客则可以多一些。
附表2:《餐饮部月成本明细对照表》:
附表2是部门运作与酒店财务相结合的成本汇总,也可反映销售收入情况。
1、月总收入是根据《销售日报表》与《销售动态统计表》而得来的,由吧台记账员填写。
2、《月成本明细对照表》由财务人员填写后交给餐饮部负责人进行分析。
3、各种费用根据各档口出库单、外欠账结算单等分类填写完整。
4、占费用比例指占总费用比例,占收入比例指占总收入比例。
目的:通过各种费用的增减情况,可与上个月相比较,比如3月、4月的收入相当,而办公费和洗洁精成本有增加,那就要追查出原因,如果有主观因素,就要在下个月加以改进。
㈢ 每天菜市场的蔬菜是如何定价的
每天菜市场的蔬菜是根据进货渠道、进价、还有蔬菜的质量、紧俏程度等方面综合定价。
一般来说,各种蔬菜价通常都是当天在批发市场上形成的,这个批发市场就是一个自由交易市场。通常商贩们会半夜凌晨就前往批发市场去进货,而我们还是睡梦中,可见他们赚的多是辛苦钱。
蔬菜价格影响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季节性因素:蔬菜价格在每年进入9、10月份开始上涨,主要是天气转凉,蔬菜生长性下降,但部分秋季产蔬菜不受影响,如大白菜、青菜等;进入冬季,蔬菜价格继续上涨,价格持续到第二年的。
3、4月份开始回落,主要是因为南方蔬菜和部分北方温室大棚蔬菜逐渐上市,价格逐渐回落,到6、7月份蔬菜价格会跌到较低位置,不过,部分叶菜类蔬菜价格在夏季受高温及暴雨的影响较大,价格有时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上涨。
同时,进入夏季,高温和暴雨如果频发,蔬菜的生产、仓储和运输受到较大的影响,部分地区蔬菜价格短时间内上涨速度会较快。
2、蔬菜种植成本的增加:种子、化肥、基础设施、人工等 。
3、蔬菜仓储及运输费用的增加:冷冻、仓储、油价等。
4、产地与销区距离加大:城市化的进程导致主产区与主销区距离加大,仓储及运输费用增加。
5、气候因素:频发的极端气候对蔬菜生产、仓储、运输都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6、零售:传统的地摊销售转变为蔬菜零售市场集中管理,导致零售摊点数量减少,进入门槛相对较高,商贩成本上升,价格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7、需求变化: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对高品质菜的需求量增多, 在蔬菜包装等环节费用增加,价格上升。
㈣ 影响蔬菜配送公司采购价格的因素都有哪些
1.季节气候因素。蔬菜食材属于农产品类,不同的季节对蔬菜的价格有很大影响。在应季,蔬菜产量较大,因此价格就会比较便宜。相反,在反季节,由于生产成本较大,因此蔬菜的价格就会比平时高很多。此外气候因素对生鲜蔬菜的采购价格也有很大影响。例如产地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导致蔬菜减产,自然会给蔬菜价格带来较大波动。
2.供需因素。当整体市场对某一种生鲜蔬菜的需求很大,而在供应上却无法满足,蔬菜价格就会上涨。若是供大于求,整体市场价格就会比较低,蔬菜配送采购成本对应的也会减少。
3.产地运输因素。如果靠近生鲜蔬菜的原产地,那么在运输成本和损耗上就会比较低,在采购价格上有较大的优势。但是一般情况下,很多蔬菜配送公司很少有能满足需求的生鲜食材原材料产地,因此就需要往外部进行采购。越是距离远的采购,由于冷链运输和交通成本的增加,采购费用会不可避免的上涨。
4.生产与仓储因素。当涉及到蔬菜种植生产有关的环节出现成本上涨时,价格自然也会有波动。例如人力成本,种子成本,管理成本,仓储成本,机械作物燃料成本等都会影响到蔬菜最终的市场价格
㈤ 高端蔬菜品种有哪些
蔬菜是我们每天都会吃到的食物,市场上蔬菜也是多种多样,生活中出现的最贵蔬菜主要有山葵、冰菜、菜心至尊、山胡萝卜、五色韭菜、松露、洋蓟、苏芡、莼菜、抱子甘蓝十种,各自虽然价格昂贵,但是富含的营养物质都是比较高的。
1、山葵
莼菜常用来煲汤,可以增加汤品的鲜度,它是一种水生蔬菜,只有嫩梢部分可以食用,味道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因为莼菜含有人体所需微量元素较多,在市场的最新价格为60~380元每斤,是一种珍贵的蔬菜之一。
10、抱子甘蓝
抱子甘蓝就是一颗藤上面长满了迷你的小包菜,非常可爱,一个手心都可以抓一把,虽然它的个头很小,价格却不便宜,因为其种植难度较高,对土壤还有水分都有较高要求,这也导致了它价格贵的原因,通常在市场是卖到13~60元每斤左右。
㈥ 饭店怎样计算菜的价格
研发出一道新菜品,那么应该如何定价呢?高了,市场难接受,低了毛利率难保证。怎么做才能保证毛利率的同时又让客人觉得可以接受?
一切都有规律和公式,下面就和华餐网一起学习一下吧。
最近,HC君有幸去一家新店去试菜。菜品都不错,于是大家开始问,你这道菜打算怎么定价,怎么卖啊?厨师长很纠结地说,这个价格还没具体定,大家认为卖多少比较合适?
现场有他们家的熟客,开玩笑说二三十的话我一定天天来。事实上,这道菜主食材是一道蒸鸡,为了口感和宣传采购的是养殖180天的鸡,二三十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是他们的定位又是大众的平价餐厅,太贵估计顾客也难以接受。
所以这就涉及到菜品定价的成本以及顾客的心理接受价位的问题。
餐饮业的菜品价格不是凭空估计或者拍脑袋定出来的,菜价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经营效果。高了,顾客觉得是故弄玄虚,低了自己又觉得不值得了。一般来讲,有以下几种定价方法:
定价的基本方法(毛利定价法)
1. 在定价时以毛利来确定。
菜品定价一般是根据餐饮店内部要求的毛利率,这个毛利率来自经营者的目标和经营中统计的平均水平。然后利用下列公式,依照菜品成本计算出来。一般餐饮店的毛利率在50%左右(低的在40%,高的达60%以上)。
菜品价格=成本÷(1 - 毛利率)
菜品的成本为:可变成本(食材、调料、水费、电费、燃料费)和固定成本(工资+商店房租+生活费+员工住宿费)
例如:一份菜成本是12元,取定毛利率为40% ,则菜品价格=12元÷(1-40%)=20元,其中毛利是20-12=8元,或20×40%=8元。
用毛利定价法有顺算和倒算两种操作法。还是用火锅店的实例来说明:
顺算:
一家火锅店的薯仔售价是5元/份。薯仔进价每斤1.50元,估计每份菜调料价为0.5元,燃料费为0.2元,合计成本为1.50+0.5+0.2==2.20元。
若规定毛利率为50%,则这一斤薯仔的售价为2.20÷(1-50%)=4.40元,(若收了底锅费,即调料费,那么还应将调料费减去)但事实上5元一份的薯仔只有3两重,原材成本为1.50×0.3=0.45元/份,加上调料和燃料费的内部计价仅为4.40×0.3=1.32元/份,现在定价为5元/份,明显是高了,达到(5-1.32)÷5=73.60%。
由此可见,火锅店的蔬菜毛利是很高的。
倒算:
即先确定毛利率为50%,若定一份带鱼价为10元,则客人只能吃5元的东西(包括菜、调料和燃烧费),若调料和燃烧费共计为0.7元,则客人只吃到4.3元的带鱼。
假如带鱼市场价是15元/斤,则顾客只能吃到0.3斤都不到,那么这个0.3斤带鱼装盘后显得太少,就应该加量,所以有可能晕菜类会出现一些品种的毛利不足50%的情况,这是正常的。由此可见,火锅店的荤菜毛利并不是很高。
所以对整个店来说,只能考察综合毛利。
2. 要充分了解当地同行的毛利情况。
需注意的是只有同品种、同档次的店才有可比性。若无可比的,在参考其他类同店情况后,自己的定价也不要相差过大。
系数定价法
这种定价法要了解同地区、同档次、同类型的餐厅菜品价格和成本。
菜品价格=成本×定价系数
定价系数=菜品价格÷成本
比如:某菜品售价38元,经计算它的成本为15元,那么定价系数是2.5。
有了定价系数,其它的同类菜品均可以相应定出。
附加定价常数法
就是在系数定价法基础上加上附加定价常数,这个常数是根据菜品的销售份数来获得的。
菜品价格=原材料成本×定价系数+附加定价常数
附加定价常数是生产和销售每份菜品所发生的固定费用(如能源、工资、租金)。
附加定价常数=(能源+工资+租金)÷当期销售份数
例如:某店一个月销售菜品份数为30000份,当月的能源费50000元、工资25000元,租金75000元。那么附加定价常数是(50000+75000+25000)÷30000=5元
几个菜品定价策略
偏差感觉无整数
就餐的客人是奔着实惠来的,所以定价上就要看起来好像显得比较低。比如推出一道菜,起初定价在30元,结果不好卖,后来改成32元,反而一天能卖到30多份。
原来的道理是这样:32和30当然是32大,但给顾客的感觉却不是这么绝对,30元给顾客的信息是:这个菜30多块钱,不便宜;而32元给客人的信息则是:这个菜价格适中,还不到35元。所以有的店的菜价一般没有整数。
再说说尾数7,这也是一个比较好的价格策略,比如47元,会给顾客45、46元的感觉,而如果加1元为48,就好象贵出好多,就好象50比49贵好多一样。”
高低价格分散列
另外,在菜谱排列中,要将高低价格分散开,不要将58元的列一起,38元的列一起,如果顾客无法接受58元的价格,则排在一块的无论什么菜都不会认真去看。应将特色菜列在菜单的中间,这样点击率会高一些。
薄利多销
对于小餐馆来说,价格是最能影响客人心理的因素。如果食客发现你的价格和大酒店差不了多少,他就会觉得不值,恐怕领教过一次就不会再来了。
出于上述食客的消费心理,餐馆在制定价格的策略时,不妨也玩一下菜单上的数字游戏。比如,邻近档次相近的餐馆某款常点的菜式定价是20元,你可以定18元;一些稍高档的菜式,如果人家是30元,你就定28元。
尽管表面看来,你的单项菜式的毛利率低了,但你吸引的客人也多了,从而带动了其他菜式的消费,增加了营业额,综合毛利的总额可能就低不了多少,当营业额达到了一定高度时,总毛利甚至会增加,基本精神应该是薄利多销。又或者你在其他方面尽量节约开支,降低成本,力保菜单上的数字游戏有玩转的空间。
总之,菜品定价是一门学问、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定好价格的,定高了,销量上不去,低了,不能赚钱、白忙活。只有掌握了顾客的消费心理,恰到好处的定价才能赢得不错人气和提升营业额。
㈦ 怎么知道菜价
几种方法:
第一就是到现场,一家一家的跑,一家一家的看,一家一家的记录。
第二种就比较简单了,下载一个买菜或者外卖的app(比如叮咚或者美团)。上面的价格就是附件菜场或者超市的。但是建议如果没有派送费在上面的话,那么每一件菜品可以减去5%作为实际的价格。有单独的派送费就不用了。
㈧ 什么蔬菜比较贵
比较贵的蔬菜就是难种的蔬菜、产量低的蔬菜,大蒜头是比较贵的一种蔬菜、魔芋也是相当的贵,最贵的还是干货贵,但干货虽贵但不挣钱。
㈨ 我想做蔬菜批发,请问什么渠道进的蔬菜最便宜啊
现在的蔬菜批发基本上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上蔬菜批发市场,第二种是从蔬菜批发市场,拿完货在城市的农贸市场搞批发,
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一种?
嗯,我也做过几年线上线下的蔬菜批发市场的工作,我可以答应给你讲解一下
第一种是基本上都是从农户手里收购的蔬菜,那真的就是最初的成本价,然后对对缝在蔬菜批发市场往外批,他们只基本上就是一种到两种的蔬菜,每天差不多几万斤左右,
第二种的话,就是从这群搞蔬菜批发的大发,你手里拿货,然后你就需要应有尽有,种类齐全的去拿,最后在自己的农贸市场往外批发零售都可以
㈩ 为什么现在菜价那么贵
近期蔬菜价格反常跳涨主要是受降雨、低温影响。今秋降雨比常年明显偏多,尤其是9月下旬以后,北方大范围连续降雨,且降温迅速。受大范围、长时间连续降雨影响,辽宁、内蒙古、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等北方蔬菜产区多地出现菜田受淹现象,蔬菜采收困难,收购成本大幅增加。10月份以来,鲜嫩蔬菜上市量明显下降,部分品种10月份均价大幅上涨,总体菜价也呈现跳涨。
部分地区新冠肺炎疫情反弹,出于防控需要,鲜活农产品上市、调运的效率有所降低,间接推高了“菜篮子”产品的价格。此外,前段时间大范围的寒潮天气给蔬菜生产和道路交通运输带来影响。上路的运菜车少了、跑得慢了,市场上的菜自然就少了、价格也就起来了。
因此,前期“菜篮子”产品价格快速上涨,实际上是“节日效应”和突发状况叠加造成的,并不是我们的“菜篮子”供应出了问题。从这个角度看,处置好突发状况,解决菜价涨得快、幅度大,只是个时间问题。
针对这一情况,近期有关部门连续采取措施,优化防控工作,加强市场调度,做好物流保障。加上2020年初以来,我们在战疫保供方面积累了应对经验,响应速度提高。一系列措施落实下去,一些重点地区的“菜篮子”产品价格正在回落。比如,据北京新发地市场的数据显示,1月19日的蔬菜加权平均价为4.21元/公斤,比1月10日最高峰的5.01元/公斤明显下降。
“菜篮子”产品价格能在短期内回归,说明我们采取的措施是积极有效的,而根本原因还在于田头、圈舍、鱼塘里不缺“菜”。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今年冬春蔬菜整体供给能力稳中有升,近期全国平均每周蔬菜收获产量稳定在1400万吨左右,同比持平略增;生猪生产持续加快恢复,预计今年1-2月份生猪出栏比上年同期增长25%左右;禽肉、禽蛋、牛奶产量也有明显增长,牛羊肉生产稳中有增。
所以,供给有保障,菜价即便涨,也是一时的、限于个别品种的,整体上不会涨到普通老百姓“吃不起”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