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含税单价的税额怎么计算
如果是一般纳税人,含税单价=不含税单价*(1+17%),如果是小规模纳税人,含税单价=不含税单价*(1+3%)。
2. 有含税价格怎么算税额
有含税价格算税额的公式为增值税额=不含税销售额乘以增值税税率。
含税价格中的“税”一般指增值税,含税价是包括增值税在内的价格。增值税属于价外税,是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纳税人兼营不同税率的项目,应当分别核算不同税率项目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销售额的,从高适用税率。
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后,发生销售货物退回或者折让、开票有误等情形,应按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未按规定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增值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扣减。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条 增值税税率:
(一)纳税人销售货物、劳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或者进口货物,除本条第二项、第四项、第五项另有规定外,税率为17%。
(二)纳税人销售交通运输、邮政、基础电信、建筑、不动产租赁服务,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销售或者进口下列货物,税率为11%:
1.粮食等农产品、食用植物油、食用盐;
2.自来水、暖气、冷气、热水、煤气、石油液化气、天然气、二甲醚、沼气、居民用煤炭制品;
3.图书、报纸、杂志、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
4.饲料、化肥、农药、农机、农膜;
5.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货物。
(三)纳税人销售服务、无形资产,除本条第一项、第二项、第五项另有规定外,税率为6%。
(四)纳税人出口货物,税率为零;但是,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
(五)境内单位和个人跨境销售国务院规定范围内的服务、无形资产,税率为零。
税率的调整,由国务院决定。
第六条 销售额为纳税人发生应税销售行为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但是不包括收取的销项税额。
销售额以人民币计算。纳税人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结算销售额的,应当折合成人民币计算。
3. 一个含税价格怎么算出不含税是多少钱,要公式
含税价格换算成不含税价的公式如下,
不含税价=含税价÷(1+税率)
4. 知道含税价格和税率怎么计算税额
一般纳税人企业计算增值税应纳税额计算公式如下:增值税销项税额=含税金额/(1+税率)*税率,增值税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小规模纳税人企业计算增值税应纳税额计算公式如下:增值税含税金额/(1+征收率)*征收率=增值税应纳税额。
法律分析
如果流量远远低于保证精确度的最小流量,将导致无输出(如涡街流量计)或输出信号被当作小信号予以切除(如差压式流量计),这对供方来说都是不利的,有失公正。为了防止效益的流失,对于一套具体的热能计量设备,供需双方往往根据流量测量范围和能够达到的范围度,约定某一流量值为“约定下限流量”,而且约定若实际流量小于该约定值,按照下限收费流量收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计量检定机构,或者授权其他单位的计量检定机构,执行强制检定和其他检定、测试任务。执行前款规定的检定、测试任务的人员,必须经考核合格。这一功能通常在流量显示仪表中实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的需要,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经上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合格后使用。企业、事业单位根据需要,可以建立本单位使用的计量标准器具,其各项最高计量标准器具经有关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合格后使用。计量检定工作应当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就地就近进行。计量检定必须按照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进行。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制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
第十一条小规模纳税人发生应税销售行为,实行按照销售额和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的简易办法,并不得抵扣进项税额。应纳税额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小规模纳税人的标准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
第十四条纳税人进口货物,按照组成计税价格和本条例第二条规定的税率计算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和应纳税额计算公式: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
5. 含税价计算公式是什么
含税的单价=不含税的单价*适用税率(1+17%或13%)。
单价是不是含税,要看双方签订的合同,如果双方订立的合同是不含税价,那么含税价的单价=不含税的单价*适用税率(1+17%或13%),如果双方订立的是含税价,那么不含税单价=含税价/适用税率(1+17%或13%)。
(5)怎么计算含税价格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含税价格中的税一般指增值税,含税价是包括增值税在内的价格。增值税属于价外税,是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计算公式为:增值税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其中销项税额=销售额×对应税率,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对应税率)。
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计算公式为:增值税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其中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6. 含税价格怎么计算,
含税价=不含税价*(1+适用税率或征收率)
假如是一般纳税人,如果适用17%税率,含税价=950*(1+17%)=1111.5(元);如果适用13%税率,含税价=950*(1+13%)=1073.5(元)
如果是小规模纳税人,含税价=950*(1+3%)=978.5(元)
7. 含税的单价怎么算不含税的单价怎么算
含税的单价=不含税的单价*适用税率(1+17%或13%)。
单价是不是含税,要看双方签订的合同,如果双方订立的合同是不含税价,那么含税价的单价=不含税的单价*适用税率(1+17%或13%)。
如果双方订立的是含税价,那么不含税单价=含税价/适用税率(1+17%或13%)。
(7)怎么计算含税价格扩展阅读:
含税价是包括税金在内的价。含税价包含的是增值税即零售价,部分征收消费税的货物除了增值税也包含了消费税,但不包括价外费用,如包装,装卸费等,销售商开具的普通发票上的金额即为含税价而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的为不含税价。
因为增值税额单独列出一般情况下,零售、销售给小规模、个体纳税人、一并收入的价外款、货物包装押金都是含税价格。但是也有特殊情况,比如没有开具发票,但是视同销售应该计算增值税的时候就应该是不开发票但是同样计算到含税销售额中。
含的税一般是增值税和国税.增值税可以抵扣,国税可以做固定资产.最简单的说法就是要不要开发票.要开发票的,就是含税价可通过公式将含税价折算成不含税价,即含税价=不含税价*(1+税率),一般的税率有16%,10%,4%,6%,25%,最常见的是16%的增值税。
比如,含16%增值税价为100,不含税价即是100/1.16=86.21,税金是86.21*0.16=13.7936,企业就可以抵扣13.80的税。
在实际业务操作中,报价一般多为含税价,因为这就好像是默认的潜规则一样。至于把含税价再分离为不含税价和税金,多半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和企业会计在对收入入账时应该处理的事情。过程也比较简单。三者的关系如下所示:
含税价=不含税价*(1+适用税率)
销项税额=不含税价*适用税率
含税价=不含税价+销项税额
增值税是价外税,所以报价时会出现含税价与不含税价。比如:报含税价11700元,支付金额也是11700元,其实价格是10000元[11700/(1+17%)],税款是1700元。报不含税价11700元,那在支付款项时,还需要支付17%的增值税1989元,合计支付金额为13689元。
8. 含税价的利润怎么算
按照含税价计算出来的差价不叫利润!
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9. 含税价格如何计算
企业在账务处理的时候,不会采用您所说的,将各种税费合计到商品的买价当中首先货物6000元(如果是消费税应税品,这个价款中是含消费税的),您所说的含税后的6100,这个含税100,应该指的是购买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税费,这部分不会记入到价款当中 如果A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商品的入账金额为6000,6000×0.17作为企业进项税额在未来进行抵扣,如果A企业没有将货物用于继续生产或者出售,而是用于了自行消费,那么,这部分进项税额就要进行转出,不能抵扣,那么6000×0.17就要记入商品的成本,然后随商品的价款结转到应计入的项目。 如果A企业为小规模纳税人,那么会以6000×1.17作为货物的成本,因为小规模纳税人是直接扣税,不存在进项税额的问题。 而在购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税款,例如,印花税、土地使用税、车船税、房产税,都会记入到企业当期的管理费用。而购货当中发生买价(6000)+运杂费+合理损耗+入库前挑选费用(+如果是小规模纳税人还包括增值税额6000×0.17)一并记入到存货的成本。
10. 含税价格159997.973税3怎么算
题主,请问税3的意思是3%的税率吗?
如果是的话,根据价税分离公式“不含税金额=含税金额/(1+税率)”可以先求出不含税金额,再乘以税率即可求出增值税税额。
本题代入公式为:
不含税金额=159997.973/(1+3%)=155337.84(元)
税额=155337.84×3%=4660.1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