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二手房的核定价是什么
各地都有核定价,也有称之为“二手房过户指导价”的,都是一个意思。
二手房核定价是由当地税务部门确定的,核定价存在的意义主要是“托底”,简单说,当买卖双方的网签价格低于核定价时,税务部门将不再根据网签价来确定税基,而是以核定价为标准来确定税基。
二手房的核定价由税务局规定自行规定,每套房价格不一样,可以去地税局窗口查询,但是只能给到核定价区间,一般不会公布确定数值。比如,买卖二手房时,如果为了避税,在网签时填写1元,那么这套房子就没有税费了,为了避免这样的偷税漏税行为,税务局给每个区域的不同房子规定了核定价。
本条内容来源于:建筑工业出版社《家居装修知识问答》
‘贰’ 房产证上没有建成年代怎么办
摘要 你好亲,可以看测绘图,可以证明房子最起码是在这个日期前建成的,否则不会出测绘表。
‘叁’ 招标核定价与 评估价、控制价 有啥区别
评估价只是个大概的数,核定价是有审核部门审核的,一般说来需要审核的项目的审核价等于控制价
‘肆’ 施工许可证上的合同价格是以什么标准核定的,施工证上的合同价格比实际签署的合同价要低很多少。
施工许可证是在工程开工之前办理的,由于工程还没有开始,不能确定实际工程造价,只能以签订合同的价格,大致确定工程规模,至于和实际造价相差多少,都没啥大问题。
法律分析
合同价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1)固定价格合同。双方在专用条款内约定合同价款包含的风险范围和风险费用的计算方法,在约定的风险范围内合同价款不再调整。风险范围以外的合同价款调整方法,应当在专用条款内约定。(2)可调价格合同。合同价款可根据双方的约定而调整,双方在专用条款内约定合同价款调整方法。(3)成本加酬金合同。合同价款包括成本和酬金两部分,双方在专用条款内约定成本构成和酬金的计算方法。合同主体应适格。对通过市场跟踪所选择的合同当事人,应核查其资质证书、企业资信、注册资本等工商登记信息,并核查其使用的印鉴是否合法与真实,及验明其是否具有主体资质、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合同内容应公平合法。合同文件内不得存在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否则将导致合同无效或者合同内部分相关条款的无效。合同用辞应规范。合同用辞应表述准确,同样用辞的涵义应相互一致,不能存在互相矛盾、含糊不清、易产生误解或歧义的表述。合同形式应与合同内容相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七百八十八条 建设工程合同是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合同。建设工程合同包括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合同。
第七百八十九条 建设工程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第七百九十条 建设工程的招标投标活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公开、公平、公正进行。
第七百九十一条 发包人可以与总承包人订立建设工程合同,也可以分别与勘察人、设计人、施工人订立勘察、设计、施工承包合同。发包人不得将应当由一个承包人完成的建设工程支解成若干部分发包给数个承包人。总承包人或者勘察、设计、施工承包人经发包人同意,可以将自己承包的部分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第三人就其完成的工作成果与总承包人或者勘察、设计、施工承包人向发包人承担连带责任。承包人不得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转包给第三人或者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支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第三人。禁止承包人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禁止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由承包人自行完成。
‘伍’ 二手房契税是按评估价还是成交价
二手房契税是按照合同成交价来计算的,纳税人申报的成交价格、互换价格差额明显偏低且无正当理由的,由税务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核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法》第四条契税的计税依据:
(一)土地使用权出让、出售,房屋买卖,为土地、房屋权属转移合同确定的成交价格,包括应交付的货币以及实物、其他经济利益对应的价款;
(二)土地使用权互换、房屋互换,为所互换的土地使用权、房屋价格的差额;
(三)土地使用权赠与、房屋赠与以及其他没有价格的转移土地、房屋权属行为,为税务机关参照土地使用权出售、房屋买卖的市场价格依法核定的价格。
纳税人申报的成交价格、互换价格差额明显偏低且无正当理由的,由税务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核定。
(5)无建成年代核定价格有什么问题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法》第十一条纳税人办理纳税事宜后,税务机关应当开具契税完税凭证。纳税人办理土地、房屋权属登记,不动产登记机构应当查验契税完税、减免税凭证或者有关信息。未按照规定缴纳契税的,不动产登记机构不予办理土地、房屋权属登记。
第十二条在依法办理土地、房屋权属登记前,权属转移合同、权属转移合同性质凭证不生效、无效、被撤销或者被解除的,纳税人可以向税务机关申请退还已缴纳的税款,税务机关应当依法办理。
‘陆’ 前期物业物业费没有经物价局核定审报法院应该怎么判
这个不属于法院的立案范围,法院应该是不会受理的。这个应该是你们物业小区没有经过物业费的正规程序。应当由你们的物价局或者是当地的政府介入调理。如果你仅以此为由向法院起诉。这既不属于行政案件也不属于民事案件,因此法院只有是不予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