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主要原因是------,------,------。
第一,日本发展工业的原料、燃料大部分依靠输入,产品又大部分依靠输出,面向国外市场是战后日本工业布局的基本出发点,
第二,充分发挥岛国位置条件的优越性。日本海岸线绵长,沿海又多优良港湾,尤其是太平洋沿岸,水深港阔,风平浪静,潮差不大,适宜修筑巨港和深水码头,便于大型或超级货轮停泊。
第三,日本沿海地带虽已十分密集,用地紧张,但是近些年来这里由于填海造陆,已使地价较为便宜,利于投资设厂。
第四,沿海各大工业地带是日本工业、城市和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因而也是国内工业品最大的消费地,使生产地接近消费地的经济原则得以实现。
第五,日本在实施重点发展重、化学工业方针的进程中,在沿海地区大量投资修筑公共设施和增设交通线路,从而为布局新厂提供了各种方便条件。
日本工业分布的高度集中,从整体看是很不平衡的,过于集中的布局是不合理的;但就一个企业内部来说,则布局紧凑,用地少,也便于和其它企业联系,在技术上是合理的,经济效益较高。
㈡ 填海造陆代价高吗十平方公里的面积得多久完成
要看海多深,代价太大,十平方公里应该要百亿元以上,时间也要好几年。
㈢ 各国急于填海建岛 一个南沙人工岛要多少钱
填海造陆是要花很多钱的
造一个人工岛大概需要一亿人民币左右
㈣ 日本城市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原因
日本城市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原因:海岸线曲折、优良港口多、港阔水深,轮船可停泊,工厂靠近码头,便于货物进出口,城市人口集中,接近市场。
日本是一个太平洋西岸的岛国。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与中国、朝鲜、韩国等国相望。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和湿润。6月多梅雨,夏秋季多台风。
(4)填海造陆价格怎么样扩展阅读:
一、日本的区域位置
截至2019年1月,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北部,陆地面积约37.8万平方公里,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其它6800多个小岛屿,因此也被称为“千岛之国”。
日本东部和南部为太平洋,西临日本海、东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别和朝鲜、韩国、中国、俄罗斯、菲律宾等国相望。日本北海道有世界最着名的渔场之一——北海道渔场,其成因是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
二、水系分布
日本境内河流流程短水能资源丰富,最长的信浓川长约367公里;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积672.8平方千米。
日本海岸线全长33889公里。由于日本是一个岛国,因此其海岸线十分复杂。西部日本海一侧多悬崖峭壁,港口稀少,东部太平洋一侧多入海口,形成许多天然良港。
在东部太平洋一侧自南向北均被日本暖流(黑潮)环绕、东北部形成千岛寒流(亲潮),西部日本海一侧是对马暖流和里曼寒流。在寒流和暖流交汇处,鱼类资源丰富,成为天然渔场。由于地处海洋的包围之中,终年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夏秋两季多台风,6月份多梅雨。1月平均气温北部-6℃,南部16℃;7月北部17℃,南部28℃。年降水量700毫米至3500毫米,最高达4000毫米以上。
㈤ 为什么沿海平原集中,填海造陆成本就会低呢
这两句话本来就不是因果关系呀。你是在做日本的题吧。人家的意思是因为沿海地区平原比较集中,而且填海造陆成本比较低,所以工业区才会分布在沿海地区。至于说填海造陆成本低,主要是看大陆架是否宽广。如果大陆架较宽,而且水深较小,这样的话成本就低。还有就是日本多山地,所以用于填海的东西比较多。
㈥ 读图1“日本工业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工业区:①______工业区;②______工业区;③______工业区
(1)从图中看出,日本的工业区①是京滨工业区,②是名古屋工业区,③是阪神工业区,④是北九州工业区;
(2)日本的首都是东京;
(3)日本由于地域狭小,资源贫乏,是一个资源小国,对外依赖性较强,所以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
(4)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5)日本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经济发达,是世界上的强国,但是由于地域狭小,资源贫乏,是一个资源小国,原料、燃料主要依靠进口,对外依赖性较强.所以工业主要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太平洋沿岸,便于原料的进口和产品的出口,再说沿海平原集中,填海造陆价格低.
故答案为:(1)京滨;名古屋;阪神;北九州;(2)东京;(3)太平洋;(4)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属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5)
㈦ 日本工业区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是不是因为沿岸多于平原分散并且填海造陆价格
D
㈧ 日本沿海平原集中,填海造陆价格低(平原集中与填海造陆有何关系)
在平原地区施工,不像高原地区,所以造陆价格低
㈨ 填海造地形成的土地使用权应当如何确定使用者、使用方式和价款
这个问题涉及到海域使用权和土地使用权的衔接问题。海域使用权是使用特定海域的权利,因此,填海造地前应首先按规定取得相应海域的海域使用权,交纳海域使用费,但海域使用权只是用海的权利,填海造地海域变成陆地后,海域使用权自动灭失,所形成土地不再属于海域,方向不可逆,如何配置、如何使用等应按照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办理。 《海域使用法》第32条规定:填海项目竣工后形成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海域使用权人凭海域使用权证书提出土地登记申请,换发土地使用权证书。针对该条款,我们认为应当与相关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结合起来理解。对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海域规划,应当作为城市建设用地的海域开展围海造地,属于政府供地前的国有土地来源问题(相当于政府供地前征用农民集体土地或收回其他土地使用权人使用的土地并进行前期开发),应当由政府组织实施,具体填海施工工程可由政府招标确定给具体单位和个人承担。围海造地形成土地后,应按现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供应和使用。围海造陆形成的土地用途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应办理土地有偿使用手续。土地用途为经营性用地的,应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供应土地。整个填海造地供应分三个阶段: 第一、围海造陆工程实施前的海域的使用和管理,适用《海域使用管理法》。海域使用权人可依法有偿取得海域使用权。 第二,围海造陆工程实施阶段。对规划为城市建设用地的海域开展围海造陆工程,属于政府组织实施的市政工程。政府作为围海造陆工程的实施主体,可通过招投标等方式将施工任务确定给具体单位和个人承担。围海造陆工程所需资金,由政府支出。 第三,围海造陆形成土地,海域使用权自动灭失,所形成的土地供应和使用受《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土地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调整。具体来说,围海造陆形成的土地,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政府可以划拨方式供地,不符合的,应实行有偿使用,属于11号令规定的经营性用地范围的,必须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供地。 总之,围海造陆工程实施前的海域使用、围海造陆的工程实施与围海造陆工程所形成的土地的使用管理,分属三个不同阶段,适用不同的法规政策,不可混淆。
㈩ 填海造陆需要的资金多吗
今年高考作文题:一位年轻人在海边徘徊,闷闷不乐,"有什么事想不开?“一位老者问。年轻人说,他做人做事尽心尽力。但得不到承认和尊重。 看好了,老者拈起一粒沙子,随手一丢,能找到吗?年轻人苦笑,摇摇头。我有颗珠子,老者掏出一颗珠子。掂量一下。轻掷在沙滩上,”不难找到吧!变成了珍珠,就没有忽视你了。”有道理啊,年轻人沉思片刻,然后捡起珍珠就跑了。 请【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在哪里】为题写一篇文章,题材不限,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