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价格行情 » 如何运用感觉阈限调整价格
扩展阅读
相框跟摆台哪个价格高 2025-07-29 20:17:27

如何运用感觉阈限调整价格

发布时间: 2022-07-12 06:25:36

A. 感觉的绝对阈限名词解释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一般来说,感觉是由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某种感官引起的。但刺激物只有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人的感觉。例如,我们平时看不见空气中的灰尘,当灰尘落在我们的皮肤表面时,我们也不能觉察到它的存在。但是,当细小的灰尘聚集成较大的尘埃颗粒时,我们不但能看见它,而且能感觉到它对皮肤的压力,这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就是绝对感觉阈限。
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即人的感觉器官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B.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之间是什么关系

感觉性是感受性的基础,感受是感觉的深入。

1、感觉阈限,用于测量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用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来表示。可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两类。绝对感觉阈限测量感觉系统的绝对感受性。

2、例如,把一个非常轻的物体慢慢地放在被试的手掌上,被试不会有感觉,但如果一次次地稍稍增加其重量,并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引起被试的感觉反应。这个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刺激阈限或感觉的下绝对阈限。

3、当引起感觉的刺激量继续增加,并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使该感觉受到破坏,引起痛觉。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大刺激量为上绝对阈限。从下绝对阈到上绝对阈之间的距离是有关感觉性的整个范围。

4、在已有感觉的基础上,为引起一个差别感觉,刺激必须增加或减少到一定的数量。不同感觉通道或不同人之间,对差别的感觉能力是不同的。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或辨别阈限。

C. 康师傅的变相升价,用韦伯定律设计一个不让消费者注意到刺激前后变化。增加不能超出一个差别的感觉阈限

降低包装质量....

D. 差别阈限的差别阈限在广告中的运用

差别阈限对影响消费者的感受性与消费行为的效果,制定产品价格、包装及命名策略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参照价值。
在产品包装设计中合理运用色彩、材质、形态样式等以降低受众的最小可觉差,增强他们对产品的敏锐感知,可以有效在行业市场中脱颖而出。2003年健力宝集团推出一款针对年轻人的时尚饮料“爆果汽”,纯黑的瓶体,创新的产品(果汁+汽水),一甫上市,即刻走红,其成功的最大原因就是一反众饮料清澈透明的包装,以黑色瓶子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鲜明的对比效果在终端异常醒目,加之电视与户外广告的有效配合,充分引起目标受众感知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与尝试的欲望。
在有关价格升降幅度与消费者感知的研究中发现,零售商需要削价15%才可能获取成功,较低的价格调整是难以引起顾客察觉的。价格的差别阈限还与商品总价有关,价格越高差别感觉阈限也越高,此时提价的幅度应控制在低于差别阈限的范围内,而降价幅度却应达到或超过差别阈限,以使得消费者可以感觉到前后的变化。比如当国内25寸彩电价格一降再降终于跌破1000元大关时,曾引发新一轮购买热潮,而今粮油、煤气涨价幅度还未超过一元就引起市民的强烈感知。由此企业制定产品价格或在广告中需强调价格优势、削价促销时,应首先测出消费者的差别阈限,方可能实现对价格信息的有效传播。
市场上几大方便面企业竞争激烈,在销售终端琳琅满目的货架上,不同品牌几乎都有红烧牛肉面、酱香排骨面、海贝鲜虾面等主要种类,而且包装相似价格相仿,由于产品间差异不明显,就增加了消费者选购的困难。通过终端观察发现,不少人犹豫不决时,总是先确定口味,然后比较不同品牌的价格区别,从中确定购买目标,而容易忽视价格相同的不同产品往往存在5-10克的重量差异。这一方面反映出重量差别阈限高于价格差别感知而不会被轻易察觉,另一方面也为企业提供一种新的营销思路:当同质化产品难以拉开差距时,除了倾注全力塑造鲜明的品牌形象以达到“认牌购买”的效果外,还可以运用在差别阈限感知范围内改进产品包装的策略,通过变化包装强调价格优势,从而实现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
另外,随着企业的壮大,市场范围也开始迅速拓展,不少早期设计的商标或广告语可能难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于是就面临更换的难题,此时应注意到客户差别阈限的存在,尽可能在不引起他们感知的情况下进行逐渐的变更,以免破坏他们心中早已成熟的名牌形象。 心理学中认为知觉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描述为对象从背景中分出的过程,两者对比越鲜明,区分识别的可能性越大。需要宣传的企业与产品是“对象”,整个市场环境与竞争产品可以视为“背景”,分析现实中的诸多广告,不难发现两者区分并不明显。以洗发水市场为例,虽然细分为去屑止痒、锔油亮发、柔顺爽滑、防脱生发等几大类别,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行业竞争的激烈,每一个细分市场中不同品牌之间的差异就微乎其微了。究竟是飘柔顺滑还是顺爽、舒蕾、清逸、拉芳、夏士莲更好呢?消费者在广告中除了能感觉到每个产品的名称与形象代言人不同外,在共同的近乎完美的长发秀中,就很难再找到产品之间的差异。加之广告明星都是俊男靓女,对于不少非追星族的受众而言,只是觉得眼花缭乱,难以体会出不同产品的差别。“图和背景”浑为一体,于是产品的竞争就不自觉的演变为终端促销与价格的比拼,而不再是产品形象与功能的差异了。因此,在确定一则广告拍摄、设计之前,将创意进行一定范围内受众差别感知测试,就可能避免投放后难以达到广告预期目标的缺憾。
广告大师伯恩巴克提出创意三原则理论:“原创性”、“震撼性”、“相关性”,被视为业界的经典法则。实践中却有不少产品广告,往往过分强调一条原则而忽略其他影响因素,从而导致消费者感知麻木,分辨不清相互的差别,进而影响到购买行为。例如作为势均力敌的两家日化企业主打牙膏产品,“高露洁”和“佳洁士”都研发出坚固牙齿的新品,当两者的品牌形象与产品功能区分都不明显时,广告就成为制造差异的重要方式,可两企业一前一后都采用了验证广告形式,一个是将贝壳作为实验载体,一个是将鸡蛋前后效果做比较,从而突显“使牙齿更坚固”的产品特性。虽然后者的创意也很好地表现出与产品的相关性,却因“原创性”不足,导致不少消费者错认为是前者做的广告,相仿的创意使得差别阈限加大,受众感知不再敏锐。
这就提醒我们广告应在突出产品特性的基础上,将创意构思与同类竞品的广告明显区分开来,既达到震撼性的效果,也要凭独特的原创风格拉大相互间的差距,从而赋予产品鲜明的个性,更好地为受众感知、注意,引发他们的购买兴趣。 早年美国一项研究就发现,消费者每天接触的广告信息多达1500条,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媒体的增多,如今广告更是远远超过受众的接收能力,以致出现信息严重超载。如何令产品宣传更好的达到目的,制定合理的媒体策略也是关键。
借助央视“黄金时段”的传播力,或采用“地毯式轰炸”策略在各省级卫视密集投放相同的广告,虽然都可以达到明显的效果,却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对于成长阶段的企业,利用消费者的差别阈限,采用创新媒体宣传,也不失为有效的策略。如报纸的“异型版面”、独特的礼品广告、游戏式平面广告、动态广告、楼宇广告等方式,都是通过媒体创新刺激消费者的感知,从而达到宣传目的的。麦当劳在香港采用候车厅做互动广告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迅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此户外广告一改以往在栏中放置招贴画的方式,而是安装了唱片,允许路人参与进来当DJ,当旋转左边的唱片时会发出“我就喜欢”的乐队版,这时唱片会提醒参与者再旋转右边,于是即刻可听到伴随音乐而起的食用麦当劳的咔喳声效。新颖的媒体形式在挑战千篇一律的“信息洪流”时,也加大了广告的宣传力度。 品牌因其较强的号召力与心理附加价值,可以令相同的产品产生不同的感知效果,因此通过培养、塑造不同的品牌形象也可实现减小差别阈限的目的。百事可乐以世界巨星演绎出“年轻一代的选择”,将喝可乐变为享受青春生活;而“非常可乐”则以“中国人自己的可乐”为诉求,通过不同的形象演绎将同样的饮料赋予了另一种个性特征。麦当劳凭借快餐业老大地位,令消费者就餐时总能因优越感而发现其薯条与鸡肉的特别美味;肯德鸡以产品创新为重点,不同的品牌形象也令相似的食品产生迥异的口感体验。由此,以独特的品牌个性形成差异化的产品区隔,进而增强消费者的感知,可更好的促进销售、巩固市场地位。

E. 商家如何利用消费者的感觉阈限来营销商品,如何实例证明

举两个例子:

第一,人们会把同样的钱分门别类地放在不同的心理账户上。

一盒价值299的包装精美的巧克力如果和普通的零食一起放在货架上,你一般情况下不会想要买给自己吃,

但是同样的一盒巧克力如果是放在高级礼品店销售,即使是售价520你也可能会一咬牙买给自己心爱的女友。

这是因为这同样的一盒巧克力被你划分到了不同的心理账户,

你不愿意为生活必要开支账户付费,但你却有可能愿意为了情感维系账户付费。

所以消费者不仅仅是在消费商品,而是在为不同的心理账户付费。


第二,消费者并非为商品成本付费,而是为商品的价值感付费。

如果酒店提供两种上网费的方案,80元一小时和105元一整天,

那么几乎所有人都会选择第二种方案,并且窃喜自己占到了便宜。

实际上,这只是一个被广泛应用的套路:

这80元一小时的付费方案存在的最大作用,也几乎是唯一的作用,

就是让消费者有一个可以衡量的标准,使105元一天的付费方案显得很划算。

这个衡量的标准也被称为价格锚点,它的逻辑就在于给消费者提供一个可以对比的价格感知。

消费者在对产品价格不确定的时候,会受到价格锚点的影响,采取避免极端与权衡对比的方式判断价格是否合适。




F. 绝对感觉阈值是什么

绝对阈值或者绝对阈限是一个外来词,是absolute threshold的中译,据我的了解,西方学者将absolute threshold最先应用于心理学和生理学领域,所表达的意思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the lowest level of stimulation that a person can detect)。同一个感官,每个人的绝对阈值是不一样的,因为绝对阈值与每个人的绝对感受性负相关,绝对感受性指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绝对阈限的值越小,则绝对感受性越大;绝对阈限的值越大,则绝对感受性越小。

绝对阈值在体检中的应用:

我们体检的时候会有这样的经验:在听觉测试的时候医生会在我们脑后拨弄一根Y型金属棒,这个金属棒会发出很低沉的嗡嗡的声音,然后医生让我们判断这个声音离哪一个耳朵近。这个金属棒所发出的声音就是听觉的绝对阈限。这个绝对域值是根据大量的抽样调查的结果下制定出来的。听不到这个声音的人听觉有问题——耳背。

我们在测视力的时候,医生会让我们看E字,我们能够看到的最小的E字就是我们的绝对阈限,正常人的视力的绝对感受性是1.5, 势力绝对感受性达到2.0以上的人,可以看到更小的E。

由于每个人的听觉是不一样的,所以产生了每个人的先天能力不一样,很显然那些品酒家的味觉一定具有超常的绝对感受性,他能感觉很小的绝对阈值。

器官的绝对阈值是可以锻炼提高的,譬如那些盲人,听力一定很好,因为他们牺牲了视力,却锻炼了超常的听力。在电视剧《暗算》中王宝强饰演的阿炳就是一个听力超常的人,特请人员通过他破译密电。民间有“善易者不卜,慕见渊鱼者不祥”的说法,由于这样的人过多的感受“天意”所以,阿炳早忘。所以人体的器官官守能力超强也未必是一件好事情。前辈李小龙先生就是不断的在挑战自己身体的绝对感受力,甚至不惜用电击来麻痹锻炼自己的神经,已达到超越自我,事实证明这种违背自然规律的超感觉也是违反了“天意”,可能和他的英年早逝有某些必然的关系。

生活中那些超常感觉的先知先觉、算命的先生很多是瞎子、聋子,或许是一种感官替代功能的增强。

绝对阈值在广告营销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在西方消费者行为学教科书里面专门有一节介绍absolute threshold(绝对阈值)的理论以及应用。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譬如说“眼睛”,由于每个人的视力(绝对感受性不一样),所以在那些对于视力有要求的行业,会对人的视力有要求,根据不同的工种,例如火车、轮船、飞机司机,对于视力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在同一个起点,有的人裸眼可以看到500米以外的广告牌,有的人只能看到300米,所以对于高速公路广告公司就要考虑根据普通人群正太分布的绝对阈值设置合理的广告牌的距离。

由于每个人对价格的敏感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制定价格策略的时候要学一点心理学,因为每个人的心理感受力也有绝对感受性,每个人的心理感觉的绝对阈值是不一样的。譬如说某一样商品价格10元,元旦期间降价0.5元促销,可能只有1%的人去买,说明0.5元的绝对阈值太小,还没有达到一般人的绝对感受性。降价2元的时候,可能有10%的人去买,说明2元的绝对阈值已经引起了足够的感觉刺激。当降价5元(通常商家不愿意降价50%,而是采用“买一赠一”)或者“买一赠一”的时候,50%以上的人可能会去买,甚至100%去抢购。这就说明这个绝对域值已经够大。绝对域值与价格、商品性质以及消费者本人阶层都有关。也就是说不同阶层(收入、教育层度、职业)不一样的人对同一种商品的绝对域值是不一样的。

绝对阈值与社会道德:

绝对阈值在社会科学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法律和合同的制定者一定是基于一种社会普遍认可的社会道德价值观来制定法律条款。所以很多法律和合同条款中总是有“不得违背善良风俗”,云云。有些国家认为同性恋结婚是许可的,有的国家承认同性恋,但是不可以结婚,有的国家不认可同性恋。这就说明每个国家的道德准绳以及道德底线是不一样的,这个道德底线其实就是一种道德的绝对阈值。

绝对阈值与食品药品

澳洲的烟草分得很细,同一个品牌的烟草,焦油含量差别很大,最小的单位是1毫克,其次是2毫克,4毫克,8毫克,10毫克,12毫克,16毫克,而我们国家的烟草基本上是8—16毫克,以12毫克这个品种居多。这就说明每个国家的人民对于烟草和食品的味觉绝对阈值是不一样的。我曾经在一个杂货店工作,有一个老太太买了包烟,我没听清楚她说的克数(她本来要1毫克的烟,我却给了10毫克的烟),她惊叫道:” Jesus, are you killing me?” 这个例子就说明这个老太太的绝对域值很小,绝对感觉能力很强。所以我们往往看到同品牌的酒,有不同度数,也是这个道理。

在新药试验中,为了避免对人体的伤害,往往通过大量的药理代谢实验、动物实验、志愿者试验来确认药效,成功的化学药物往往是在治病的同时尽可能的减少人体副作用,剂量怎样使用也涉及到绝对阈值。

绝对阈值与个人价值实现

有的人很优秀,也有很多人很平庸,很多优秀的人往往是早立志,慎于言,敏于行,看问题看得很长远,平庸的人往往只看眼前,是也很短钱。所以每个人的思想的绝对阈值是不一样的,导致了人生轨迹不一样。

绝对阈值的原因

关于绝对阈值的本质原因是感官和价值观的差异,绝对阈值也可以和经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学说得到很完美的解释,限于篇幅不再一一赘述。

补充一下绝对感觉阈值的理解

感觉的规律

一、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的依从性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我们生活的这个环境存在许多刺激,但并不是所有刺激都能引起我们的感觉。例如落在我们皮肤表面的灰尘、频率高于20 000赫兹的声音、0级静风(风速小于0.3米/秒)、专注听课时旁边同学轻微的翻书声、菜市场里两个陌生人的低语等,我们觉察不到。能引起感觉的刺激,其强度必须是适宜的。感觉强度依赖于刺激度,心理学用感受性、感觉阈限来说明二者的关系。

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受性一般用感觉阈限来度量。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或刺激强度。感受性越强,感觉阈限越小;感受性越弱,感觉阈限越大。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呈反比例关系。每一种感觉都有两种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和绝对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

2.绝对感受性和绝对阈限

绝对感受性指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绝对域限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绝对感受性可以用绝对阈限来衡量。绝对阈限的值越小,则绝对感受性越大;绝对阈限的值越大,则绝对感受性越小。用公式表示为:

E=1/R

其中,E为绝对感受性,R为绝对感觉阈限。

不同感觉的绝对阈限是不同的,同一感觉的绝对阈限也会因刺激物的性质和有机体的状况而有所不同。

3.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

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能力叫做差别感受性。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叫做差别阈限。差别感受性可以用差别阈限来衡量。差别阈限的值越小,则差别感受性越大;差别阈限的值越大,则差别感受性越小。

1830年,德国生理学家韦伯(E.H.Weber)研究差别阈限时发现,差别阈限值与原有刺激量之间的比值在很大范围内是稳定的,即在中等刺激强度的范围内,对两个刺激物之间的差别感觉,不是由两个刺激物之间相差的绝对数量来决定的,而是由两个刺激物之间相差的绝对数量与原刺激量之间的比值来决定。这就是韦伯定律。例如,对于50克的重物,如果其差别阈限是l克,那么该重物必须增加到51克我们才刚能觉察出稍重一些;对于100克的重物,则必须增加到102克我们才刚能觉察出稍重一些。用公式表示为:

K=ΔI/I

其中,K为韦伯分数,是一个常数,I为原刺激量,Δ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

不同感觉的韦伯分数是不一样的,在中等刺激强度的范围内,视觉的韦伯分数是1/100,听觉的韦伯分数是1/10,重量感觉的韦伯分数是1/30。

二、感觉适应的规律

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适应可以使感受性提高,也可以使感受性降低。

视觉适应包括明适应和暗适应两种。当我们从暗处来到光亮处,刚开始会觉得目眩,看不清周围的东西,几秒钟以后才逐渐看清周围的物体,这叫明适应。明适应使视觉器官在强光的刺激下感受性降低了。当我们从光亮处来到暗处,开始什么也看不清,若干时间后才逐渐看清周围事物的轮廓,这叫暗适应。暗适应使视觉器官在弱光的刺激下感受性提高了。

生活中也常常能观察到听觉适应的现象。例如,去参加一个舞会,刚到舞会现场时会觉得音乐声很强,呆一会儿后,会觉得音乐声没有刚开始听起来那么大。一般认为,听觉适应会使听觉感受性暂时降低,而且听觉适应具有选择性。也就是说,在一定频率的声音作用下,人耳对该频率声音及邻近频率声音的感受性会降低,而对其他频率声音的感受性不会有影响。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句话说的是嗅觉适应。不同的刺激,嗅觉适应的时间不同,有的只需一两分钟,有的需要十几分钟甚至更长。嗅觉的适应也具有选择性,即对某种气味适应后,不影响对其他气味的感受性。

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有味觉适应的经验。如果我们把一种物质放进嘴里,很快,物体的味道实际上消失了。而且,对一种味道的适应能显着地影响到随后吃进的东西的味道。例如,当我们吃了甜的食物,再吃酸的食物时会觉得更酸。

触压觉的适应较快、较明显。例如,戴手表的人平时不觉得手腕上有重物。温度觉的适应也较快,大约三四分钟后便能感受到。痛觉是很难适应的。

感觉适应对于有机体来说具有积极的意义(即使是难以适应的痛觉,对于有机体来说,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有机体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不断感知外界事物,进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生活、工作。

三、感觉的相互作用的规律

1.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

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是指同一感受性中的其他刺激影响着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的现象。同一感觉相互作用的突出事例是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指感受器因接受不同刺激而产生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对比包括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不同刺激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便产生同时对比。例如,一个灰色方块放在黑色背景上比放在白色背景上看起来亮些。“月明星稀”也是感觉对比的现象。不同刺激先后作用于感受器时,便产生继时对比。例如,吃了糖果后再吃苹果,会觉得苹果是酸的。

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指不同感受器因接受不同刺激而产生的感觉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是说,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会因其他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发生变化。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的规律尚未揭示,但一般表现为:对一个感受器的微弱刺激能提高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对一个感受器的强烈刺激会降低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例如,微弱的声音刺激可以提高视觉对颜色的感受性,强噪音会降低视觉的差别感受性。生活中,我们能体验到味觉和嗅觉的相互作用。如果闭上眼睛,捏住鼻子,我们将分不清嘴里吃的是苹果,还是薯仔;感冒的人常常味觉不敏感。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还有一种特殊表现──联觉,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例如,切割玻璃的声音会使人产生寒冷的感觉;看见黄色产生甜的感觉,看见绿色产生酸的感觉;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暖的感觉,绿、青、蓝使人产生冷的感觉。

四、感受性的发展

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和生活实践的丰富,人的感受性会随之逐渐发展,不同人之间的感受性呈现出极大的差异。例如,盲人由于不能用眼睛来了解这个世界,因而他们多依赖于听觉、触觉等来获得信息,于是,盲人的听觉、触觉比一般人要敏锐,就像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看到的,盲人可以依靠触觉识别人民币、盲文,可以凭着手杖敲击地面的声音来判断路况。这种某一感觉系统的技能丧失后而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技能来弥补的现象,叫做感觉的代偿作用。

人的各种感受性都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某些特殊职业要求从业者长期使用某种感觉器官,因而这些从业者相应的感觉比一般人敏锐。例如,有经验的磨工能看出0.000 5毫米的空隙,而常人只能看出0.1毫米的空隙;有经验的飞行员能听出发动机每分钟1 300转与每分钟l 340转的差别,而常人只能听出每分钟1 300转与每分钟l 400转的差别;音乐家的听觉比常人敏锐;调味师的味觉、嗅觉比常人敏锐。

人的感觉能力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而得到发展,因而教师要尽可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各种感官的训练,使他们的感觉能力得以充分发展。

G. 营销学中怎样利用消费者的感觉系统

感觉系统是指消费者借助于人体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放映。其中包括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我们在评价一个产品时,往往需要要依赖它的颜色、气味、声音,甚至是“感觉”,进而才能够做出合适的选择。由于人们的感觉阈限各不相同,刺激就必须要以某种强度水平出现,这样才能被感觉器官捕捉到,消费者才会引起注意。此外在许多营销环境下,如改变包装设计、改变产品大小、降低产品价格等也能够吸引消费者。
如果你是要的具体的营销方案:以下再稍作说明
视觉上:利用广告宣传、包装设计、店面设计以及颜色的选择进行营销
嗅觉上:通过改变产品气味或者营销环境的气味来吸引消费者。
听觉上:通过播放声音来影响消费者的心理,从而调动他们的情绪,进而达到营销手段。
触觉上:更多体现在高科技产品上,让消费者感觉触摸时很好玩,甚至很舒服。例如手机的触屏性能
以上答案仅供参考.

H. 如何利用差别感觉阈限的相关知识有效地调控价格

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满足顾客的需求促进交易,最终实现企业的目标。市场营销的核心思想是交换,如制造商与中间商的交换、中问商与顾客的交换等,但最终是各方与终端顾客的交换。商品只有与终端顾客发生了交换关系,才会产生利润,才会实现企业的目标。如何促成顾客交易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许多营销大师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很多理论。消费心理学从顾客心理角度分析顾客购买商品的过程,认为“顾客买的不是产品,而是一种感觉”,如何让顾客找到感觉成了促成顾客交易的因素之一。前面提到感觉很重要一个性质是感受性,所以感觉阈限理论在市场营销中有很广泛的应用现从产品、价格、分销、促销四方面分类论述。
1.产品是一个整体概念.包括核心产品、形式产品与附加产品。产品具有产品生命周期,为了保证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及竞争的需要,企业必须不断进行新产品的开发。企业无论改变产品的哪一部分都应考虑感觉阈限。如:Bohemi啤酒公司将每瓶啤酒容量从12盎司减少到11盎司时,节约下来的钱用于增加广告,销量增基~倍。宝洁公司从1898年到1998年对“象牙牌”(Lvory)肥皂的包装做了19次改变,每次改变的差异很微小,变动幅度保持在消费者的差别阈限范围内,从未对市场销售造成不良影响。但当人们把1898年和1998年的肥皂包装作比较时,发现其规格差异惊人。
万方数据
上述成功实例可以说明减少商品规格、重量,应尽量在差别阈限范围内。因为消费者总希望用同样的钱买到更多的商品,而不是减少的商品。同理.如果商品规格、重量增加了。就要想办法超过顾客的感觉阈限,或用醒目的方式告知顾客.比如在包装上注明“加量不加价”等字样。
2.商品价格是顾客很敏感的话题。顾客都有一个心理:用更少的钱买到同样的商品。因此由于成本上涨,企业不得不提高商品价格时,每次提价的幅度应尽量不超过价格差异的差别阈限,以免对市场销量带来负面影响。如某品牌热水器单价由1580元提升到1630元时,顾客对这种在差别阈限范围内的提价不会太敏捷。但是由于成本下降等原因。降低商品价格。则降价幅度应尽可能超过差别阈限。令顾客感到便宜了许多,从而提高销售量。
3.分销渠道英文是place,即地点或场所。零售商在对场地的布置和装潢、软硬件建设时,都要立足于对消费者构成刺激,使消费者能感觉到,超过顾客的感觉阈限。如感觉不到,则无异于“穿新衣,走夜路”,
“黑暗中送媚眼”。劳而无功。感觉还有一个特
性是适应性,因此商场即使设施完好无损,时间久了.顾客适应了就会找不到感觉。所以商场应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活动主题等经常进行重新布置装潢,令顾客重拾美好的感觉。
4.促销方式包括人员促销和非人员促销.非人员促销又包括广告、营业推广和公共关系。广告是最常见的促销方式,如何达到预期广告效果,从感受性角度看,有两点特别注意。一是广告中各种刺激物的强度必须在绝对感觉阈限之内。由于太弱或太强的刺激均超出了感受性的范围,所以广告中的各种刺激物的强度必须在绝对感觉阈限之内。二是巧妙运用差别感觉阈限。在广告策划过程中强调寻找产品的USP(独特销售主张)。树立差异化的品牌形象和对产品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其实都是希望在目标消费者差别阈限的基础上,通过相应的信息诉求与销售刺激引起他们的感知,并借助视听引导形成持续的信息关注.进而完成注意一兴趣一欲望一记忆一行动几个阶段的过渡。以有效达成产品销售。所以,作为AIDMA法则与其他广告策略的基础,利用差别阈限引起消费者的感知,就成为广告策划人员首要考虑的问题。
综上所述,企业在市场调研、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市场定位基础上,制定具体的市场营销策略时,都应该恰当地运用相关理论,认真研究消费者的心理,全方位满足顾客的需求。唯有如此。企业才会长盛不衰、持续发展。

I.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感觉觉察能力就会下降,商家如何用感觉阈限来吸引老年人

年龄的增长确实是我们的观察力越来越下降。商家要吸引老年人,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广告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