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影响债券内在价值的因素
决定债券内在价值(现值)的主要变量有三个:(1)债券的期值;(2)债券的待偿期;(3)市场收益率。债券转让的理论价格取决于它的期值、待偿期限和市场收益率三个条件。在这三个条件中,期值是已定的,待偿期是已知的,因此,只要给出市场收益率,便可计算出债券的理论价格。债券的转让价格和市场收益率成反比关系,即市场收益率上升,则转让价格下跌;市场收益率下降,则转让价格上涨。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从理论上讲,债券的内在价值决定转让价格,但并不一定是转让市场上的实际成交价格,而债券实际价格的形成还要受到交易成本、供求状况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
‘贰’ 财务管理。债券价格为什么不影响债券内在价值
债券的内在价值=未来利息折现+面值折现,价格并不影响已发行债券的面值与票面利率,所以不会影响债券的内在价值。
‘叁’ 债券的内在价值
债券的内在价值就是债券的价值,或者可以理解为债券的价格,债券的价格是包含了其在到期内的利息收益的
决定债券内在价值的主要变量是票面利率,税收政策,市场利率,发行价格,回购条款,期限
计算公式:
单利一次还本付息,每年计息的债券计算。
票面价值M=1000,利率R=6%,N=10
内在价值p=M(1+r*n)
拓展资料:
影响债券价值的六大属性
1、期限:期限越长,债券市场价格变动可能性越大,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补偿越高
2、票面利率:票面利率越低,债券价格易变性越大(市场利率提高时,票面利率较低的债券价格下降较快。但当市场利率下降时,其增值的潜力也很大)
3、提前赎回规定:较高提前赎回可能性的债券应具有较高的票面利率,其内在价值相对较低。
4、税收待遇:低利附息债券比高利附息债券的内在价值要高
5、流动性:流动性好的债券比流动性差的债券具有更高的内在价值
6、信用级别:信用级别越低的债券,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越高,债券内在价值也就越低
债券是政府、企业、银行等债务人为筹集资金,按照法定程序发行并向债权人承诺于指定日期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债券(Bonds / debenture)是一种金融契约,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直接向社会借债筹借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同时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债券的本质是债的证明书,具有法律效力。债券购买者或投资者与发行者之间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券发行人即债务人,投资者(债券购买者)即债权人 。
债券是一种有价证券。由于债券的利息通常是事先确定的,所以债券是固定利息证券(定息证券)的一种。在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债券可以上市流通。
特征
债券作为一种债权债务凭证,与其他有价证券一样,也是一种虚拟资本,而非真实资本,它是经济运行中实际运用的真实资本的证书。
债券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手段和金融工具具有如下特征:
偿还性
偿还性是指债券有规定的偿还期限,债务人必须按期向债权人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
流动性
流动性是指债券持有人可按需要和市场的实际状况,灵活地转让债券,以提前收回本金和实现投资收益。
安全性
安全性是指债券持有人的利益相对稳定,不随发行者经营收益的变动而变动,并且可按期收回本金·。
收益性
收益性是指债券能为投资者带来一定的收入,即债券投资的报酬。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债券收益可以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投资债券可以给投资者定期或不定期地带来利息收入:二是投资者可以利用债券价格的变动,买卖债券赚取差额;三是投资债券所获现金流量再投资的利息收入。
‘肆’ 债券的收益率和内在价值为什么成反比关系
因为债券本身的内在价值越好,表示它可以覆约的实现度越高,所以安全程度相对也是越大,这个时候它不用付出很高的利息也有人或公司愿意收购,相反的,如果内在价值越低,(俗称垃圾债券),它的覆约风险也相对提高,差一点的甚至有倒闭的可能,所以为了吸引投资人,它就必须支付更高的利息。
‘伍’ 影响债券投资价值的外部因素有哪些
一、影响债券投资价值的外部因素有以下几点:
1. 基础利率。基础利率是债券定价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证券的投资价值分析中,基础利率一般是指无风险债券利率。政府债券可以看作是现实中的无风险债券,它风险最小,收益率也最低。一般来说,银行利率应用广泛,债券的收益率也可参照银行存款利率来确定。
2.市场利率。市场利率风险是各种债券都面临的风险。在市场总体利率水平上升时,债券的收益率水平也应上升,从而使债券的内在价值降低;反之, 在市场 总体利率水平下降时,债券的收益率水平也应下降,从而使债券的内在价值增加。并且,市场利率风险与债券的期限相关,债券的期限越长,其价格的利率敏感度也 就越大。
3.其他因素。影响债券定价的外部因素还有通货膨胀水平以及外汇汇率风险等。通货膨胀的存在可能会使投资者从债券投资中实现的收益不足以抵补由 于通货 膨胀而造成的购买力损失。当投资者投资于某种外币债券时,汇率的变化会使投资者的未来本币收入受到贬值损失。这些损失的可能性也都必须在债券的定价中得到 体现,使其债券的到期收益率增加,债券的内在价值降低。
二、影响债券投资价值的内部因素
1.期限。一般来说,债券的期限越长,其市场变动的可能性就越大,其价格的易变性也就越大。
2.票面利率。债券的票面利率越低,债券价格的易变性也就越大。在市场利率提高的时候,票面利率较低的债券的价格下降较快。但是,当市场利率下降时,它们增值的潜力也较大。
3.提前赎回规定。提前赎回条款是债券发行人所拥有的一种选择权,它允许债券发行人在债券发行一段时间以后,按约定的赎回价格在债券到期前部分或全部偿还债务。这种规定在财务上对发行人是有利的,因为发行人可以发行较低利率的债券取代那些利率较高的被赎回的债券,从而减少融资成本。而对于投资者来说,他的再投资机会受到限制,再投资利率也较低,这种风险是要补偿的。因此,具有较高提前赎回可能性的债券应具有较高的票面利率,也应具有较高的到期收益率,其内在价值也就较低。
4.税收待遇。一般来说,免税债券的到期收益率比类似的应纳税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低。此外,税收还以其他方式影响着债券的价格和收益率。例如,任何一种按折扣方式出售的低利率附息债券提供的收益有两种形式:息票利息和资本收益。在美国,这两种收入都被当作普通收入进行征税,但是对于后者的征税可以迟到债券出售或到期时才进行。这种推迟就表明大额折价债券具有一定的税收利益。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这种债券的税前收益率必然略低于高利附息债券,也就是说,低利附息债券比高利附息债券的内在价值要高。
5.流通性。流通性是指债券可以迅速出售而不会发生实际价格损失的能力。如果某种债券按市价卖出很困难,持有者会因该债券的市场性差而遭受损失,这种损失包括较高的交易成本以及资本损失,这种风险也必须在债券的定价中得到补偿。因此,流通性好的债券与流通性差的债券相比,具有较高的内在价值。
6.发债主体的信用。发债主体的信用是指债券发行人按期履行合约规定的义务、足额支付利息和本金的可靠性程度,又称信用风险或违约风险。一般来说,除政府债券以外,一般债券都有信用风险,只不过风险大小有所不同而已。信用越低的债券,投资者要求的到期收益率就越高,债券的内在价值也就越低。
三、什么是债券投资
债券投资,是指债券购买人(投资人,债权人)以购买债券的形式投放资本,到期向债券发行人(借款人、债务人)收取固定的利息以及收回本金的一种投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