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价格行情 » 海南碳酸银回收银浆价格如何计算
扩展阅读
win10美化工具哪个好用 2024-05-18 15:38:39

海南碳酸银回收银浆价格如何计算

发布时间: 2022-07-03 20:48:59

❶ 纸的种类有哪些

按照用途常规的纸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包装用纸;2.印刷用纸;3.工业用纸;4.办公、文化用纸;5.生活用纸;6.特种纸。具体如下所示

1.包装用纸

白板纸、白卡纸、牛卡纸、牛皮纸、瓦楞纸、箱板纸、茶板纸、羊皮、鸡皮纸、卷烟用纸、硅油纸、纸杯(袋)原纸、淋膜纸、玻璃纸、防油、防潮纸、透明纸、铝箔纸、商标、标签纸、果袋纸、黑卡纸、色卡纸、双灰纸、灰板纸;

2.印刷用纸

铜版纸、新闻纸、轻涂纸、轻型纸、双胶纸、书写纸、字典纸、书刊纸、道林纸、米黄色道林纸、象牙白道林纸;

3.工业用纸(主要指还要经过加工制成书写、包装等特殊用纸)

离型纸、碳素纸、绝缘纸、滤纸、试纸、电容器纸、压板纸、无尘纸、浸渍纸、砂纸、防锈纸;

4.办公、文化用纸

描图、绘图纸、拷贝纸、艺术纸、复写纸、传真纸、打印纸、复印纸、相纸、宣纸、热敏纸、彩喷纸、菲林纸、硫酸纸;

一般来说,办公室用消耗最多的还是复印纸,虽然现在提倡无纸化办公,但是复印纸还是必不可少的,像科力普、double a等都是比较知名的品牌。

5.生活用纸

卫生纸、面巾纸、餐巾纸、纸尿裤、卫生巾、湿巾纸;

市场中较好的纸巾品牌有维达、清风、洁柔、科力普等,种类很齐全,性价比最高的还是科力普纸巾,办公室必备良品!


6.特种纸:如牛油纸、钢古纸,、装饰原纸、水纹纸、皮纹纸、金银卡纸、花纹纸、防伪纸常用的办公用纸大致包括:复印纸 ·传真纸·打印纸 ·收银纸、相片纸 、标签纸、彩喷纸、信封、绘图、白图纸、描图/硫酸纸

❷ 如何开采银矿

纯银为银白色,故又称白银。在所有金属中,银的导电性、导热性最高,延展性和可塑性也好,易于抛光和造型,还能与许多金属组成合金或假合金。银还具有较强的抗腐蚀、耐有机酸和碱的能力,在普通的温度和湿度下不易被氧化。因为银有如此多的优点,所以它不仅很早就被人们用来作货币、饰品和器皿,而且在现代工业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工业和国防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材料。

一、矿物原料特点

目前已知银以主要元素、次要元素和不定量形式存在的银矿物和含银矿物有200多种,其中以银为主要元素的银矿物和含银矿物有60余种,但具有重要经济价值,作为白银生产的主要原料有12种:自然银(Ag)、银金矿(AgAu)、辉银矿(Ag2S)、深红银矿(Ag3SbS3)、深红银矿(Ag3ASS3)、角银矿(AgCe)、脆银矿(Ag2SbS3)、锑银矿(Ag3Sb)、硒银矿(Ag3Se)、碲银矿(Ag2Te)、锌锑方辉银矿(5Ag2Sb2S3)、硫锑铜银矿(8(AgCu)SSb2S3)。

银属铜型离子,亲硫,极化能力强。在自然界中常以自然银、硫化物、硫盐等形式存在,因其离子半径较大,又能与巨大的阴离子Se和Te形成硒化物和碲化物。但它通常最喜欢潜藏在方铅矿中,或作机械混入,或作类质同象潜晶。其次是赋存于自然金、黝铜矿、黄铜矿、闪锌矿等矿物中。因此在铅锌矿、铜矿、金矿开采、冶炼过程中往往也可回收银。

在内生作用中,银在热液阶段才趋于高度集中,富集成银(金)或各种含银的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在表生条件下,银的硫化物可形成具有一定溶解性、易溶于水的Ag2SO4,在氧化带下部形成次生富集体;在沉积作用中,银常与铜、金、铀、铅、锌或钒、磷等一起迁移,沉淀于砂岩、粘土页岩和碳酸盐岩类岩石中,当其达到一定程度的富集,可形成沉积型或层控型银矿床;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原岩中呈细分散状态的银,经变质热液的萃取与活化迁移,在适当的地质条件下可富集形成具有经济价值的新矿床,或者使原矿体叠加富化。

由于银矿物或含银矿物种类繁多,它们又可在不同的地质作用阶段形成,因此这些银矿物常分布在不同的矿相中,甚至好几种银矿物赋存于同一矿石之中,它们除独立呈粗粒单晶存在,嵌布于脉石矿物中外,还有与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等呈细微的连晶出现,也有呈分散状态赋存于上述矿物之中。银矿物分布的这种特点,给设计较理想的选矿工艺与流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对银矿物与共生矿物进行工艺学研究,对银的最佳回收意义重大。

二、用途与技术经济指标

长期以来,大量纯度较高的银用于制造银币和装饰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银已由传统的货币和首饰工艺品方面的消费,逐渐转移到工业技术的应用与发展领域。目前,它在电子、计算机、通讯、军工、航空航天、影视、照相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影视和照相行业中,由于银的卤盐(溴化银、氯化银、碘化银)和硝酸银具有对光特别敏感的特性,因此可用来制作电影、电视和照相所需要的黑白与彩色胶片、底片、晒相和印相纸、印刷制版用的感光胶片、医疗与工业探伤用的X光胶片和航空测绘、天文宇宙探索与国防科学研究等使用的各种特殊感光材料。

在机电和电气工业方面,银主要以纯金属、银合金的形式用作电接触材料、电阻材料、钎焊料、测温材料和厚膜浆料等。如银铜、银镉、银镍等合金制作的电触头,可以消除一般金属的消耗变形、接触电阻及粘接等弊病;银钨、银钼、银铁合金等制作的低压功率开关、起重开关、重负荷的继电器与电接点材料可广泛用于交通、冶金、自动化和航空航天等尖端工业;在厚膜工艺中,银浆料使用最早,导电最好,与陶瓷的附着力又强。

石油化工方面,银主要以Ag/Al2O3、KBr-Ag-Al2O3、Au-Ag网等催化剂用于化学反应。

医疗卫生事业中,银金、银汞、银锡合金等为重要的牙科材料;银泊丹、镇心丸具有定志养神、安脏之功用;银纱布、药棉可医治恶性溃疡;银线、银片是固定碎骨与修补颅骨破洞的非常材料。银盐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银器皿具有特殊的作用。

在农业、气象上,碘化银用于人工降雨。

在能源利用上,将银涂在巨大的弧形玻璃镜面上,可聚集阳光,将其转变成热能和电能。银锌、银镉电池比普通电池强20倍以上。此外,银敷玻璃窗户可以防止紫外线通过,能节省空调设备的能耗和费用。

由于我国在80年代以前,独立银矿床发现不多,大部分银是为有色贱金属矿的伴(共)生组分,在勘查主矿产时顺带进行评价,当含银量大于5~10g/t时,就给予计算储量。若银的选冶性能较优,在铜和金矿中有时降低至1g/t,铅锌矿中为2g/t。

❸ 冷水坑银铅锌矿田

该矿田产于北武夷与浙赣拗陷结合部位。为与晚侏罗世陆相酸性火山-潜火山岩有关的银铅锌矿床,以贵溪县冷水坑银铅锌矿田为代表。

矿田处于北武夷隆起北缘古罗岭火山构造洼地的北西边缘。出露地层主要有晚震旦世老虎塘组变质岩和晚侏罗世鹅湖岭组陆相火山岩。矿床下部还有石炭纪梓山组碎屑岩、黄龙组碳酸盐岩和晚侏罗世打鼓顶组陆相火山岩。矿区为一个遭受构造破坏的古火山口构造,鹅湖岭组凝灰岩、凝灰质砂岩、熔结角砾凝灰岩、集块角砾岩及流纹岩大面积分布,断裂构造非常发育,以北东向为主,北西向和东西向次之,北东向F1高角度冲断层和F2逆掩断层贯穿整个矿田,对控岩控矿起着重要作用。

在鹅湖岭火山喷发旋回的末期,有潜火山花岗斑岩(137 Ma)、流纹斑岩(110~107 Ma)、石英正长斑岩(122~117 Ma)和正长花岗斑岩(116.4~109 Ma)侵入。其中以花岗斑岩与银铅锌成矿关系密切。花岗斑岩体沿F2断裂带作多峰波状上侵,呈舌状岩体出露于矿田中部,面积0.36km2,岩体周边还发育有隐爆相岩石。

花岗斑岩呈浅肉红色、浅灰色,中心具清晰的斑状结构,四周为碎斑结构,块状构造,基质为显微花岗结构。岩石由石英32%、钾长石37%、斜长石27%及少量黑云母组成,其中斑晶矿物含量为28%~40%,副矿物少,主要为锆石及微量磁铁矿、磷灰石。岩石化学成分:平均SiO2 74.58%,K2O+Na2O 7.15%,Na2O/K2O 0.05,具有超酸性高钾低钠之特点。岩体87St/86Sr初始值为0.7110,全岩δ18O为+6.6‰~+10.93‰,稀土元素配分呈右倾斜“V”型曲线,δEu0.04~0.18,显示陆壳重熔的岩源特征。

据912队勘查,银铅锌矿化主要有斑岩型和层控铁锰碳酸盐岩型两类,前者产于花岗斑岩及其内外接触带中,有细脉-细脉浸染型和脉带型两种矿体;后者赋存于打鼓顶组顶部和鹅湖岭组下段铁锰质碳酸盐岩夹层之中(图4-49)。

图4-49 冷水坑银铅锌矿区地质图及剖面图(据江西912队)

矿田包括5个矿床。鲍家、银路岭、银珠山3处为斑岩型矿床,下鲍、营林2处为层控铁锰碳酸盐型矿床。具超大型规模。

斑岩型矿化以鲍家矿床为中心,总体呈北东向展布,倾向北西,沿花岗斑岩体内接触带分布。银路岭矿床位于花岗斑岩前缘(上部),银珠山矿床位于花岗斑岩体东北部。鲍家矿床以浸染状矿化为主,次为细脉浸染型矿化,矿体规模大。银珠山和银路岭矿床以细脉浸染型矿化为主,并有不规则的宽达1~2 m的大脉穿插其中,构成富矿体。细脉浸染型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最长者达900余米,厚7.03~37.58 m,倾角20°~30°往深部变陡。

矿石含银多在150~170g/t之间,Pb+Zn>2%,受构造裂隙控制的脉状银矿体含银>200g/t。矿石类型有硫化物银铅锌矿石、铅锌银矿石两种;矿石矿物主要有辉银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次为深红银矿、淡红银矿、自然银等。脉石矿物有绢云母、石英、绿泥石、方解石、绿帘石等。矿石结构以自形-半自形晶粒状为主,次有熔蚀交代结构、压碎结构、固熔体分离结构等;矿石构造有细脉浸染状、细脉网脉状、条带状、块状和角砾状构造,围岩蚀变具有以花岗斑岩体为中心的多阶段蚀变叠加特征,由岩体中心向外,依次出现绿泥石绢云母化带→绢云母碳酸盐硅化带→碳酸盐绢云母化带,局部有萤石化、绿帘石化、叶腊石化及水白云母化。据912队资料,与矿化有关的绢云母K-Ar法同位素年龄为138~121 Ma,绿泥石年龄为111~84 Ma。事实上形成于122~117 Ma的石英正长斑岩脉已无矿化,考虑到测年值误差,估计从花岗斑岩成岩至最晚的蚀变矿化时间,约20 Ma左右。

下鲍和营林层控铁锰碳酸盐型银铅锌矿床,产于花岗斑岩外接触带,下鲍矿床位于中晚侏罗世打鼓顶组上部火山喷气形成的含铁锰碳酸盐岩夹层中。碳酸盐岩层比较稳定,而银铅锌矿层则主要产于邻近花岗斑岩地段。下鲍矿床位于打鼓顶组顶部,顶底以石英正长凝灰角砾岩为标志,矿体呈层状,计3~4层,厚3~15 m,埋深350~600 m,沿走向和倾向均较稳定,矿物成分以菱铁锰矿、菱锰铁矿、磁铁矿、辉银矿、方铅矿、闪锌矿为主,矿石平均含Ag 270g/t,Pb 1.40%,Zn 2.00%,具大型规模。营林矿床产于鹅湖岭组下部,埋深200 m左右,含矿稍贫,具中型以上规模(图4-50)。

图4-50 冷水坑矿区铁锰碳酸盐底板等高线及叠加银铅锌矿分布图(据江西912队)

对斑岩型银铅锌矿体矿石同位素测试结果,δ34S‰介于-2.4~+4.88之间,呈塔式分布,主要来自岩浆;δ18OH为-6.7‰~+2.06‰SMOW,δDH为-80.3‰~37.1‰SMOW,反映出除岩浆水外,尚有部分大气降水参与。矿石矿物包裹体测温结果为170~367℃,主要在高-中温阶段形成。矿物流体包裹体的特征表现为富含Ca2+、K、Cl-和含较高的CO2 、CO等气体,含盐度为5.7%~35% NaCl,存在低盐度和高盐度两种流体。据计算,成矿压力为200×105Pa,推断成矿深度为距地表0.5~2km的浅-超浅成环境。

矿田内还见有铜、钼、金矿化。金矿化见于银珠山黑色(绿泥石化)花岗斑岩内带及其与含银花岗斑岩的内外接触带,矿田中部还发现了数条近东西向的含金硅化破碎带,但未详细探索。近期在下鲍层控铅锌银矿床中发现有共生的金矿层,远景较好。

❹ 万全寺银金矿的成矿作用

(一)成矿地质背景

万全寺银金矿区位于张宣幔枝构造东侧,赤城-平泉深切断裂的北侧,乌龙沟-上黄旗深断裂的西侧。主要赋存在侏罗系上统白旗组二段的安山岩和粗安岩中。矿区以脆性断裂构造形式为主,为赤诚-平泉断裂的次级派生构造。根据断裂构造的走向可分为 4 组:即 NW 向、NNE 向、近 SN 和 NE 向。这些断裂穿切了白旗组地层,也切穿了燕山期闪长岩体,因此其形成应为燕山期及其之后。

矿区岩浆活动比较强烈,岩浆岩分布广泛。岩浆活动以中性-亚碱性喷溢和浅成、超浅成侵入活动为主,前者形成了大面积分布的火山岩,后者则以闪长岩岩株形式产出,还有闪长玢岩、正长斑岩成脉状产出。闪长玢岩和正长斑岩岩脉多呈北北西向产出,往往成为后期矿化的有利部位。根据矿区地质特征,并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可探讨该区的地质演化特征(图 3-18)。

图 3-18 万全寺银金矿地质略图

(二)矿床地质特征

1.矿体规模、形态、产状

矿体主要赋存于侏罗系上统二段的安山岩、粗安岩及燕山期闪长岩中。矿区火山碎屑岩呈顶垂体产出。全区已发现矿带38条,具工业意义的主要是Ⅰ、Ⅲ、Ⅴ、Ⅷ、Ⅹ、Ⅻ、ⅩⅢ、ⅩⅤ等8条脉带,在深部还有新的发现(如746中段14号脉)。矿体的形态和产状严格受北西向或北东向构造控制,大多数矿体呈脉状、小扁豆状和透镜状。矿体在水平上和垂向均有明显的分支、复合、尖灭、再现现象。矿体倾向北东、东、南东东,倾角多为75°~85°。矿体规模较小,走向延伸一般为100~300m,但延深大于延长(如Ⅴ-1矿体)。Ⅰ、Ⅲ、Ⅳ号矿脉为本区的主矿体,平均厚度分别为1.64m、1.59m和1.89m。最厚可达5.1m。

2.矿石组构特征

矿石结构主要有粒状结构、包含结构、乳滴状结构、填充结构和交代结构;矿石构造主要有浸染状构造、角砾状构造、蜂窝状构造和细脉状构造。

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自然银、辉银矿[β-Ag2S]、螺旋硫银矿[α-Ag2S]、银金矿、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黝铜矿、辉铜矿、菱铁矿、硬锰矿、软锰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钾长石、斜长石、方解石、角闪石、绿泥石等。矿石中金属矿物颗粒较细,其中,黄铁矿晶形多数较完好,但在自然银产出的矿脉中往往为他形。

矿石中银主要以辉银矿、螺状硫银矿和银金矿产出。少量自然银呈独立矿物存在于金属硫化物或石英-硫化物孔洞中。银矿物主要呈不规则粒状,少量呈发丝状特征明显(图3-19),粒度为0.01~2mm。银的主要载体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和黝铜矿。辉银矿以不规则粒状为主,粒度多在0.037mm以下。辉银矿主要嵌生于脉石矿物和硫化物矿物粒间或裂隙中。

图 3-19 银金矿、发丝自然银

金属矿物中,黄铁矿是矿石中最多见的金属矿物,多呈自形-半自形粒状、立方体颗粒,粒度在0.4~0.01mm,是金的主要载体矿物;方铅矿是银的主要载体矿物860×10-6~4500×10-6;闪锌矿中含微量银和金。

矿石结构以粒状、包含状、乳滴状、填隙状和交代状为主;矿石构造以浸染状、角砾状细脉状为主,氧化矿石以蜂窝状为主。

多金属矿化具有多期次贯入的特点,相互关系比较明显,表现为黄铜矿沿黄铁矿边界贯入并包裹黄铁矿;闪锌矿冲碎并交代黄铜矿,在闪锌矿中有黄铜矿交代A留;闪锌矿冲碎黄铁矿并在黄铁矿中成穿孔;方铅矿取代闪锌矿并在闪锌矿中成穿孔;方铅矿取代黄铜矿并在黄铜矿中有穿孔。多金属矿物形成顺序为: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

3.蚀变矿化特征

围岩蚀变矿物组合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叶腊石化、泥化、绢云母-水云母化、青盘岩化等。空间分布可分为线形和面型两类,线形蚀变明显受北西向、近南北向和北东东向断裂裂隙控制,与银金矿化关系密切,蚀变带内常赋存矿体或矿化体,矿化的强弱与硅化和黄铁矿化强度成正比;面型蚀变呈北西向大面积分布于古路沟与东沟之间,多与岩石微裂隙密集分布有关。面型蚀变与矿化的关系尚不明确。

4.成矿时限

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是侏罗系中统后城组火山碎屑岩和上统白旗组中性熔岩及火山碎屑岩,燕山晚期闪长岩侵入之后,呈顶垂体产出。银金矿脉同时穿切闪长岩和侏罗纪地层,说明成矿时间应晚于闪长岩和侏罗纪地层。因此,从矿床产出的空间位置可大致确定其成矿时限应为燕山晚期。

测定粗粒和细粒闪长岩K-Ar法年龄分别为101.82Ma和133.33Ma,并对比冀西北地区主要金、银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同位素年龄值,可见万全寺银金矿产出时限与冀西北众多金、银矿床相近,均为燕山期产物。也反映了在燕山期冀西北确实存在一次重大的金、银多金属成矿活动。但相对来说,冀西北地区金矿形成时间稍早些,银及银多金属矿略晚些。

(三)成矿物质来源

1.硫同位素

通过18件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三种硫化物的硫同位素测试结果(表3-20)可知,本矿床δ34S变化范围为-0.44~7.2,平均2.64。分别统计三种矿物硫同位素平均值,本矿床硫同位素具有δ34S黄铁矿>δ34S闪锌矿>δ34S方铅矿变化规律,即平均值从大到小排列为黄铁矿(5.14)>闪锌矿(2.83)>方铅矿(-2.08)。说明区内硫同位素基本已达到平衡,可以代表成矿流体的硫来源。储雪蕾(1994)对密云、什刹海地区地表水中34S值监测表明,北京地区地表水的硫在6~10。两者相差甚远。据此可以认为矿床硫同位素变化范围窄,硫同位素组成以重硫型为主,接近陨石硫同位素组成,说明本矿床中的硫位素是来自未发生明显同位素分馏效应的原生硫,反映其成矿物质具有深源性,部分可能来自围岩。

2.铅同位素特征

采集万全寺银金矿床黄铁矿和方铅矿进行铅同位素测定(表3-21),从表3-21中可以看出,万全寺银金矿床矿石铅同位素组成变化很小,样品的值较为集中,具有含正常铅特征。其206Pb/204Pb为16.127~16.528,207Pb/204Pb为15.075~15.310,208Pb/204Pb为36.631~36.807。将铅同位素数据投点于B.R.Doe铅构造207Pb/204Pb-206Pb/204Pb图解中(图3-20),投影点均位于地幔与下地壳铅演化线之间,表明万全寺银金矿床铅同位素具有相同的特征,即铅应主要由地球深部供给。

表 3-20 万全寺银金矿硫同位素特征

注:①华北有色 519 大队,万全寺外围 2000 年预查找矿报告,2000。

图 3-20 万全寺银金矿床铅同位素组成(据 Doe 等,1981)

表 3-21 万全寺银金矿铅同位素特征

3.氢、氧、碳同位素特征

本区矿脉δ18O为12.80~13.80,平均值为13.30(表3-22)。据脉石英的δ18O和石英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利用石英-水分馏方程式,计算与石英平衡时成矿介质的δ18OH2O值。计算结果表明:成矿流体的δ18OH2O为0.77~4.36,平均为-2.57,变化范围较窄,并与标准岩浆水接近。矿石石英的δDH2O为-106~-113,平均为109.5,投点于δD-δ18OH2O变异图中,均落在岩浆水范围的左下部,而远离雨水线,反映了含矿流体的岩浆成因,但确有天水的混合。1件石英样品中流体包裹体CO2的δ13CPDB值为-3.9,与初生碳值接近。

表 3-22 万全寺银金矿床碳、氧、氢同位素测试结果

Molini-Velsko等(1986)认为陨石全岩的δ30Si值的变化范围为-1.8~0.3,平均为-0.5。丁悌平等(1994)对中国及北美花岗岩进行了硅同位素分析认为,其δ30Si值的变化范围为-0.4~0.4,峰值为-0.1,平均值为-0.12。本区燕山期花岗岩的δ30Si为-0.3,本矿区银金矿石石英δ30Si为-0.1~-0.2,平均-1.5。两者δ30Si值非常接近,表明该区燕山期岩浆活动确实对成矿提供了一定数量的硅。

4.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对矿区闪长岩及主要矿脉黄铁矿11件样品进行了稀土元素测试。其中粗安岩样品1件、安山岩1件、闪长岩3件、矿石样3件和黄铁矿样3件。研究结果表明:

矿区粗安岩∑REE为213.63×10-6,安山岩为225.90×10-6,闪长岩的变化范围为152.41×10-6~162.11×10-6,平均为156.89×10-6;矿石样品中∑REE为114.30×10-6~164.95×10-6,平均为134.95×10-6;矿石中黄铁矿∑REE为138.37×10-6~191.38×10-6,平均为161.22×10~6。闪长岩总稀土含量与矿石中黄铁矿总稀土含量十分接近,暗示成矿作用与本区岩浆活动的关系十分密切。而与粗安岩及安山岩相差甚远,且二者在矿区仅以闪长岩的顶垂体产出,与成矿作用无直接的渊源关系。矿石是矿物的集合体,由多种矿物组成,可能发生稀土元素的迁移而含量降低。地层、岩浆岩、矿石及单矿物中轻稀土元素含量均大于重稀土元素,属于轻稀土富集型,反映其属上地幔岩部分熔融成因,其主要形成于岩浆演化的晚期富集特征。

本区粗安岩δEu为0.93,安山岩为0.95,闪长岩为0.96~1.01,平均0.97,均为弱负铕异常型,但无明显铕亏损;矿石和黄铁矿中δEu为0.9~1.16,平均为1.03,属弱正铕异常型,但无明显铕富集。δCe变化范围为0.92~0.99,属弱负铈异常型。由于铕在还原条件下呈Eu2+状态与其他3价稀土元素分离,而铈在还原条件下呈Ce3+状态,只有在氧化条件下才呈Ce4+状态与其他稀土元素分离。因此,矿石和黄铁矿的稀土元素具铕正异常、而铈无明显异常表明金矿成矿物理化学条件为还原环境,这与矿石中大量发育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等硫化物一致。

将粗安岩、安山岩、闪长岩、矿石和黄铁矿中稀土元素的测试结果经球粒陨石标准化后投点于稀土配分模式图(图 3-21)中可以看出,矿区样品的稀土元素特征具有一些相似的特点,均为向右倾斜的平滑曲线,属轻稀土元素富集型。在(La/Yb)N-δEu 变异图解中(图 3-22),粗安岩、安山岩、闪长岩、矿石和黄铁矿投点均落入壳幔型区域,表明稀土元素给出了岩浆起源的某些信息。

图 3-21 万全寺银金矿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

图 3-22(La/Yb)N-δEu 变异图

5.氦、氩同位素特征

本次测试了3件硫化物样品(表3-23),其3He/4He含量范围为1.47×10-6~3.68×10-6,平均2.70×10-6。将黄铁矿中的3He/4He与空气的3He/4He(Ra:空气3He/4He=1.39×10-6)相比,其值域为1.06~2.65Ra,平均为1.95Ra。利用简单的二元混合模式,依据3He/4He的比值推算成矿流体中地幔流体参与成矿作用的比例为13.2%~33.33%,平均为24.41%。

表 3-23 万全寺金银矿床氦同位素特征

注:*为黄铁矿中的3He/4He与空气3He/4He(Ra:空气3He/4He=1.39×10~6)的比值。

该矿床的氩同位素分析结果见表3-24,40Ar/36Ar为300~386,40Ar/38Ar为1601~2074,36Ar/38Ar为5.32~5.37,40Ar=6.25×10-7~33.83×10-7cm3STP/g,4He/40Ar为0.19~2.61,平均值为0.4。与Schwartzman(1973)估算现今地幔的4He/40Ar在1.36~2.23之间相近。根据氦、氩同位素特征,表明有来自地球深部气体组分的加入。

表 3-24 万全寺银金矿床氩气体特征

图 3-23 万全寺银金矿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直方图

6.包裹体特征

万全寺银金矿床内保存于石英中的包裹体均一温度为 120~410 ℃,峰值主要集中于150~250 ℃ 区域(图 3-23),平均 236.71 ℃ 。该矿床成矿温度可确定为中温热液。冰点变化范围较窄,在-1.0~-0.7 ℃ 之间皆有分布,主要集中于-1~-5 ℃ , 平均-3.97 ℃ 。 对应 的 盐 度 为1.23%~58.41% ,主要 集 中于 1.0%~10.0% ,平均为 8.76%。说明成矿溶液盐度变化应属中等水平。

综上所述,本区金应主要来自地核,地幔热柱多级演化是金向上迁移的主要动力,而中生代大规模花岗质岩浆活动及大规模的碱化作用是金向上迁移的主要载体。在地球深部超高温、高压环境下,金银及其硫化物只能以气相状态存在并随地幔热柱多级演化不断向上迁移,在岩浆冷凝演化过程中向成矿热流体中集中,并沿 NW 向、近 SN 断裂带贯入,在适当的空间和物化条件下卸载成矿。

❺ 银矿的银矿物

含银矿物有200多种,其中银为主要元素的银矿物和含银矿物有60余种,但具有重要经济价值,作为白银生产的主要原料有12种:自然银(Ag)、银金矿(AgAu)、辉银矿(Ag2S)、深红银矿(Ag3SbS3)、深红银矿(Ag3AsS3)、角银矿(AgCl)、脆银矿(Ag2SbS3)、锑银矿(Ag3Sb)、硒银矿(Ag3Se)、碲银矿(Ag2Te)、锌锑方辉银矿(5Ag2Sb2S3)、硫锑铜银矿(8(AgCu)SSb2S3)。
银属铜型离子,亲硫,极化能力强。在自然界中常以自然银、硫化物、硫盐等形式存在,因其离子半径较大,又能与巨大的阴离子Se和Te形成硒化物和碲化物。但它通常最喜欢潜藏在方铅矿中,或作机械混入,或作类质同象潜晶。其次是赋存于自然金、黝铜矿、黄铜矿、闪锌矿等矿物中。因此在铅锌矿、铜矿、金矿开采、冶炼过程中往往也可回收银。
在内生作用中,银在热液阶段才趋于高度集中,富集成银(金)或各种含银的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在表生条件下,银的硫化物可形成具有一定溶解性、易溶于水的Ag2SO4,在氧化带下部形成次生富集体;在沉积作用中,银常与铜、金、铀、铅、锌或钒、磷等一起迁移,沉淀于砂岩、粘土页岩和碳酸盐岩类岩石中,当其达到一定程度的富集,可形成沉积型或层控型银矿床;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原岩中呈细分散状态的银,经变质热液的萃取与活化迁移,在适当的地质条件下可富集形成具有经济价值的新矿床,或者使原矿体叠加富化。
自然界银矿物或含银矿物种类繁多,它们又可在不同的地质作用阶段形成,因此这些银矿物常分布在不同的矿相中,甚至好几种银矿物赋存于同一矿石之中,它们除独立呈粗粒单晶存在,嵌布于脉石矿物中外,还有与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等呈细微的连晶出现,也有呈分散状态赋存于上述矿物之中。银矿物分布的这种特点,给设计较理想的选矿工艺与流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对银矿物与共生矿物进行工艺学研究,对银的最佳回收意义重大。
长期以来,大量纯度较高的银用于制造银币和装饰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银已由传统的货币和首饰工艺品方面的消费,逐渐转移到工业技术的应用与发展领域。
1.影视和照相行业
在影视和照相行业中,由于银的卤盐(溴化银、氯化银、碘化银)硝酸银具有对光特别敏感的特性,因此可用来制作电影、电视和照相所需要的黑白与彩色胶片、底片、晒相和印相纸、印刷制版用的感光胶片。医疗与工业探伤用的X光胶片和航空测绘、天文宇宙探索与国防科学研究等使用的各种特殊感光材料。
2. 其他行业
在机电和电气工业方面,银主要以纯金属、银合金的形式用作电接触材料、电阻材料、钎焊料、测温材料和厚膜浆料等。如银铜、银镉、银镍等合金制作的电触头,可以消除一般金属的消耗变形、接触电阻及粘接等弊病;银钨、银钼、银铁合金等制作的低压功率开关、起重开关、重负荷的继电器与电接点材料可广泛用于交通、冶金、自动化和航空航天等尖端工业;在厚膜工艺中,银浆料使用最早,导电最好,与陶瓷的附着力又强。在石油化工方面,银主要以Ag/Al2O3、KBr-Ag-Al2O3、Au-Ag网等催化剂用于化学反应。
医疗卫生事业中,银金、银汞、银锡合金等为重要的牙科材料;银泊丹、镇心丸具有定志养神、安脏之功用;银纱布、药棉可医治恶性溃疡;银线、银片是固定碎骨与修补颅骨破洞的非常材料。银盐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银器皿具有特殊的作用。
在农业气象上,碘化银用于人工降雨。在能源利用上,将银涂在巨大的弧形玻璃镜面上,可聚集阳光,将其转变成热能和电能。银锌、银镉电池比普通电池强20倍以上。此外,银敷玻璃窗户可以防止紫外线通过,能节省空调设备的能耗和费用。 由于中国在80年代以前,独立银矿床发现不多,大部分银是为有色贱金属矿的伴(共)生组分,在勘查主矿产时顺带进行评价,当含银量大于5~10g/t时,就给予计算储量。若银的选冶性能较优,在铜和金矿中有时降低至1g/t,铅锌矿中为2g/t。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银矿地质工作得到加强,80年代以来,相继找到一批以银为主的矿床,根据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对银矿床的工业指标、规定如下:边界品位A40~50g/t,工业品位Ag100~120g/t,矿床平均品位Ag140~150g/t,可采厚度0.8~1m,夹石剔涂厚度≥2~4m。 中国银矿的地质工作始于本世纪初地质调查所成立之后,截金矿银矿全套选矿设备
止1949年,中国只有十几处含银量高的铅锌生产矿区(如水口山、柴河、澜沧等)进行了浅部的银矿储量概算。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在对有色金属矿床进行大规模勘探的同时,对伴(共)生银矿开展了综合评价。60年代后期逐步加强了独立银矿的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至70年代末有7处大、中型银矿产地(山东十里堡、浙江银坑山、湖北银洞沟、陕西银硐子、河南破山、广东庞西洞、广西金山)经勘探转入工业评价。近40年来,中国银矿业得到迅速发展,全国已有26个省、市、区找到了工业银矿床,现建成生产和综合回收白银的矿山与冶炼企业有200多个。 截至1996年底,中国已探明银矿区569处,分布于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银的保有储量达到116516t,其中A+B+C级储量占23.6%,为27519t。与1985年相比,银的保有储量翻了一番。
中国已探明的银矿储量分为二部分,一部分是银品位达到工业指标具有独立开采价值的银矿储量,另一部分是指银品位低于工业指标,随主元素开采而顺便综合回收的伴生银矿储量。80年代以来,银矿储量增长较快,由1985年占总储量的18.4%到1995年占到总储量的42%;伴生银矿储量相对增长较慢。
据美国矿业局出版的《MineralCommoditySummaries,1996》报道,全世界银矿总储量为28万t,储量基础42万t,主要分布在美国(储量3.1万t、储量基础7.2万t)、加拿大(储量3.7万t、储量基础4.7万t)、墨西哥(储量3.7万t、储量基础4万t)、秘鲁(储量2.5万t、储量基础3.7万t)和澳大利亚(储量2.9万t、储量基础3.3万t)。如果以中国其独立开采银矿储量和这些国家的储量基础相比,中国居美国、加拿大之后,位居世界第三。 产地分布广泛,储量相对集中
全国已探明有储量的产地有569处,分布在27个省、市、自治区。储量在万t以上的省有江西、云南、广东;储量在10000~5000t的省(区)有内蒙古、广西、湖北、甘肃。这7个省(区)的储量占了全国总保有储量的60.7%。其余20个省、市、自治区的储量只占全国总储量的39.3%。
贫矿多,富矿少,伴生银资源丰富,产地多,但贫矿多,富矿少
中国伴生银资源丰富,1995年,保有储量66146t,占当年银总保有储量的58%,尚有一部分矿区未进行银的分析或未计算储量,伴生银矿储量实际上应更多些。全国除宁夏外,其他各省、市、自治区都有伴生银产地。伴生银矿储量和产地以江西、湖北、广东、广西和云南为最多。但是中国伴生银矿富矿少,贫矿多,银品位大于50g/t的富伴生银矿只占伴生银矿储量的1/4左右,而银品位小于50g/t的贫伴生银矿储量却占伴生银矿总储量的3/4。
大、中型产地少,占有的储量多;大、中型产地少,占有的储量多;小型产地多,占有的储量少
据1992年的资料分析,中国以银为主要开采对象的银矿,大型产地12处,中型产地40处,大、中型产地占有的储量占该类银矿储量的95%;小型产地29处,占有的储量只占5%左右。伴生银矿大型产地14处,中型产地73处,大、中型产地占有的伴生银矿储量占伴生银矿总储量的79%,而小型产地有271处,占有的伴生银矿储量只占伴生银矿总储量的21%。
银多与铅锌共生或伴生
中国共生银矿以银铅锌矿为多,其保有储量占银矿储量的64.3%。伴生银矿主要产在铅锌矿(占伴生银矿储量的44%)和铜矿(占伴生银矿储量的31.6%)中。与银共生或伴生的除了铅锌和铜外,还有锡矿、金矿,以及多金属矿等。
一种银矿。化学成分为Ag3AsS3、晶体属三方晶系的硫盐矿物。又名硫砷银矿。英文名来源于法国化学家J.-L.普鲁斯特(J.-L.Proust)的姓氏。
淡红银矿呈鲜红色,条痕也是鲜红色,在光线下颜色变暗。半透明到不透明,金刚光泽到半金属光泽。其表面因易氧化而常被暗黑色的薄膜所覆盖,粉末呈砖红色。摩氏硬度2~2.5,比重5.57~5.64,清楚菱面体解理,断口贝壳状至参差状。溶于硝酸,易熔。晶体的两端不对称,呈异极形的短柱状;通常呈粒状和块状产出。晶体柱状、菱面体和偏三角面体。也以块状或致密状集合体产出。
淡红银矿是热液成因的矿物。通常都与其他银矿物一起产出,作为银矿石利用。与多种矿物伴生于热液矿脉,如黝铜矿和砷黝铜矿,以及一些硫化物,如方铅矿,还有石英。中国辽宁、江西、青海、广东等省的铅锌银矿床中均有淡红银矿。美观的大晶体发现于智利的查纳西约。墨西哥、玻利维亚、德国有着名产地。淡红银矿除作为提炼银的矿物原料外,其单晶体可用作激光材料。
银矿湾(又写作银矿湾)是香港一个海湾,银矿湾酒店
位于新界大屿山东南部梅窝一带。该处的银矿湾泳滩宽阔且较浅,为香港着名的海滩之一。银矿湾因位于附近山上的银矿洞而得名,该洞曾出产白银,约于19世纪末期开采,后因矿石含银量过低而停止生产,只留下洞穴遗迹给游人怀缅。
邻近景点:银矿瀑布(银矿湾瀑布公园)

❻ 可赛银的一些问题

可赛银是涂料。是以碳酸钙和滑石粉等为填料,以酪素为胶粘剂,掺入颜料混合而制成的一种粉末状材料。

涂刷可赛银浆应经过哪些工序

室内涂刷可赛银浆分为高级、中级两个等级。
高级室内刷可赛银浆的主要工序是:
清扫→填补缝隙,局部刮腻子→磨平→第一遍满刮腻子→磨平→第二遍满刮腻子→磨平→第一遍刷浆→复补腻子→磨平→第二遍刷浆→磨浮粉→第三遍刷浆。
中级室内刷可赛银浆的主要工序是:
清扫→填补缝隙,局部刮腻子→磨平→满刮腻子→磨平→第一遍刷浆→复补腻子→磨平→第二遍刷浆。
腻子的材料及配合比同刷石灰浆中所述。为使腻子更牢固,坚硬,可用大白粉和可赛银粉各半对掺。也可以将可赛银粉用开水泡成稠糊状,直接嵌批到墙面上。
配可赛银浆时,先将一半用量的热水倒人桶内,再把可赛银粉加入热水中,随加随拌,充分拌和,面上不能有浮水,然后盖好桶盖,使可赛银粉内胶质慢慢溶解,至少待4h,再加入剩余的一半水量,充分拌匀,过滤后即可使用。
可赛银浆涂刷方法同刷石灰浆,最好使用毛头较为柔软且整齐的排笔。
第一遍浆刷完后,墙面90%以上已干燥,无明显湿迹时,即可刷第二遍浆,这样做,粉浆颜色容易达到一致,表面较为光洁。

❼ 银山铜银多金属矿田

银山矿田位于赣中逆冲推覆带前缘的德兴-乐平中生代陆相火山盆地北东端,赣东北深断裂上盘。火山盆地基底为中元古代张村岩群下部浅变质岩系,以绢云母千枚岩为主,夹砂质板岩和凝灰质板岩;中晚侏罗世打鼓顶组火山岩不整合覆盖于张村岩群之上,地层中Cu、Pb、Zn、Au、Ag等成矿元素丰度比地壳或区域地层平均值稍高。矿田主体构造是由基底变质岩组成的银山北北东向背斜和一系列北北东向及东西向断裂,矿田西部西山地区保留有中生代火山活动遗留下来的古火山口,该火山口地表呈北东向椭圆形,长1100 m,宽700 m,剖面上上大下小呈漏斗状,略向南东倾斜,火山口内充填了一套流纹质和英安质的火山碎屑岩、熔岩及层凝灰岩等,周围被环状断裂围限,其中充填有管道相的英安斑岩体。

中生代火山岩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值为164 Ma。根据火山-潜火山岩的空间分布、产状及相互关系,可分3个亚旋回,每个亚旋回都从喷发开始到喷溢和潜火山岩体侵入结束。具反序和带状岩浆房特点。第一亚旋回为流纹质集块角砾岩和角闪流纹岩,总厚120 m,晚期有流纹斑岩侵位,同位素年龄159~142 Ma;第二亚旋回为英安质集块角砾岩、熔岩、凝灰质角砾岩和凝灰岩,总厚1100 m,晚期有英安斑岩等潜火山岩侵入,同位素年龄145~143 Ma,伴有较强的蚀变和铜铅锌金银矿化;第三亚旋回是少量的安山质熔岩和潜火山粗面安山玢岩,同位素年龄100.4 Ma。成矿作用主要与第二旋回的英安斑岩有关。但据陈毓川等提供的银山闪锌矿石英脉中石英Rb-Sr同位素年龄值为156 Ma±15 Ma,原测定的第二旋回英安斑岩年龄值可能偏新。

含矿潜火山岩主要沿银山背斜呈串珠状分布。三号英安斑岩是矿田内规模最大的含矿潜火山岩,岩体为东西走向的岩墙,长1050 m,宽20~130 m,出露面积0.08km2,产状陡立,略向南倾,已控制延深1000 m以上,西端伸入西山火山口中,岩体与围岩呈侵入接触关系,边部发育隐爆角砾岩带(图4-32、图4-33)。

图4-32 德兴银山铜铅锌银金矿区地质略图(据江西有色地质局1队)

英安斑岩呈灰黄—紫红色,斑状结构,基质隐晶结构或微晶霏细结构,斑晶以斜长石为主,次为角闪石、黑云母和石英,总含量20%~40%,石英斑晶熔蚀呈浑圆状,有碎裂现象,角闪石和黑云母具暗褐色暗化边,粒径0.5~5 mm;基质由上述矿物的他形集合体组成。岩石具块状、流纹状或角砾状构造,基质斑杂构造。副矿物有黄铁矿、磁铁矿、锆石和磷灰石等。

同一旋回的火山岩与潜火山岩在化学成分上基本一致,属富钾的铝过饱和的钙碱系列。与成矿有关的英安斑岩含SiO2平均62.77%,K2O+Na2O 5.91%,Na2O/K2O 0.33,具贫硅,富钾,铝过饱和的钙碱性岩石特点(表4-19)。

图4-33 银山矿区西山-银山地质剖面(转引自杨明桂等,2004)

表4-19 银山火山岩-潜火山岩平均化学成分(%)

注:括号内数字为样品数,未计算H2O和烧失量,32件样品的原始资料引自江西有色地勘局。

经测试,含矿潜火山岩δ18OH7.89‰~9.17‰SMOW,δDH -66.6‰~-69.6‰SMOW,Sr同位素初始值0.7046~0.7083,∑REE165.19×10-6,∑Ce/∑Y7.84,δEu0.90,Eu无明显亏损,稀土配分模式为右倾斜线(表4-20、图4-34)。

表4-20 银山火山岩-潜火山岩稀土元素含量表

注:括号内数字为样品数,14件样品的原始资料部分引自江西有色地勘局。

矿田内贵、多金属矿化面积6km2,矿化延深超过1500 m,从北往南可依次分为北山铅锌银矿带,九龙上天铅锌铜矿带,九区铜金矿带,西山铜金矿带,银山铅锌铜矿带和南山铅锌银矿带等6个矿带。矿体多呈脉状、细脉浸染状产于英安斑岩、隐爆角砾岩体及其附近的火山喷出岩与基底变质岩中,少数呈似层状产于火山岩与变质岩的不整合面上。已探明矿体400多条,主矿体100多条,矿体长50~600 m,最长1050 m,一般厚1~15 m,最厚>100 m,延深200~600 m。矿体多呈陡倾斜产出,倾角70°至直立,其中九区、九龙上天、北山3个矿带呈北东东走向,倾向南南东;挤压片理发育,具压扭性特征,银山区矿带以北北西走向为主,受张扭性裂隙带控制。倾向南西,少数北北东走向,倾向南东东;它们是新华夏系的3组构造成分。西山矿带呈北东东-北北东半环状分布。

根据矿体产状形态和产出形式可分为细脉浸染型铜金矿体、脉状铜金矿与铅锌矿体、缓倾斜层状铅锌银矿体3种类型:

细脉浸染型铜金矿体,以九区和西山区为代表,矿体产于3号英安斑岩体南北两侧接触带、隐爆角砾岩以及旁侧的千枚岩、火山岩围岩中。现已圈出铜金矿体20个,以3号英安斑岩南接触带的S1矿体规模最大,该矿体长785 m,垂向延深680 m,平均厚59 m,大量含铜金的硫化物呈细脉、网脉沿英安斑岩、隐爆角砾岩和千枚岩裂隙充填或呈稠密浸染状散布其间,矿体平均含Cu 0.553%,Au0.727g/t,矿体边界靠化验品位圈定。

脉状铜金矿与铅锌矿体,为沿裂隙充填的陡倾斜矿脉。其中脉状铜金矿体主要分布在3号英安斑岩外接触带和西山火山口东侧接触带的千枚岩中,呈盲矿体产出。脉状铅锌银矿体主要分布于北山区、九龙上天区和银山区,是矿田内主要银铅锌工业矿体类型,矿脉一般长300~600 m,最长1050 m,一般厚1~5 m,延深400~600 m,多条平行的脉状矿体常组成矿脉带,在矿区中部-250 m标高以下逐渐变为铜金矿体。

图4-34 银山火山岩、潜火山岩稀土分布模式(转引自杨明桂等,2004)

缓倾斜层状铅锌银矿体,仅见于南山区,矿体产于晚侏罗世鹅湖岭组底部火山碎屑岩与中元古代张村岩群千枚岩的不整合面之上,规模较小,矿体呈似层状、不规则透镜状,由细脉浸染状铅锌矿石组成,含多量的银,产状与地层一致,倾角平缓,介于15°~25°之间。

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黄铜矿、硫砷铜矿、砷黝铜矿、斑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银矿,辉硫锑铅银矿、银金矿、自然金、自然银、碲金矿等。脉石矿物以石英、绢云母为主,次有绿泥石,铁方解石等。矿石主要有自形和他形晶粒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和固熔体分离结构,碎裂状、胶状及次文象结构也较常见;矿石构造多为细脉浸染状、脉状、块状、角砾状和条带状。

矿石自然类型以原生硫化物矿石为主,氧化矿石很少。原生硫化物矿石按有益组分可分为硫金矿石、铜硫金矿石、铜铅锌(金银)矿石、铅锌银矿石、银铅(锌)矿石;按矿物组分可分为黄铜矿-黄铁矿矿石,硫砷铜矿-砷黝铜矿-黄铜矿矿石,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矿石,方铅矿-闪锌矿矿石和方铅矿矿石;按矿石的内部组构或构造特征亦可分为网脉浸染状、细脉浸染状、小脉浸染状和致密块状矿石。各类矿石间无明显界线,多呈相互过渡关系。矿石有益组分以Cu、Pb、Zn为主,伴有较多的Ag、Au、Cd、Ga、In。

围岩蚀变围绕英安斑岩体发育,宽度在1km左右,蚀变分早、晚两期,早期蚀变呈面型发育,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晚期蚀变呈线型发育,叠加在早期蚀变岩之上,有硅化、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

蚀变分带较为明显,自英安斑岩内部向外水平分带为:绢云母化英安斑岩带→石英绢云母化英安斑岩带→石英绢云母化千枚岩带→绢云母绿泥石化千枚岩带→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火山岩及千枚岩带。垂向上,近地表的火山岩多具绿泥石化碳酸盐化,而石英绢云母化则可延伸到垂深800 m以下的千枚岩中。推断矿床深部应有斑岩铜金矿的内蚀变岩-钾化带。

图4-35 银山铜铅锌矿区+50 m中段平面地质示意图(据江西有色地勘局)

矿化分带与蚀变分带大体一致,以3号英安斑岩体为中心,向南北两侧展开:铜金矿化带→铜铅锌矿化带→铅锌矿化带→铅(银)矿化带。垂直方向上,与蚀变分带相对应,深部为铜金矿,中部为铜铅锌矿,浅部为铅锌银矿(图4-35)。

通过测试,矿田成矿流体的δ18O值如下:铜金矿化带为+3.18‰~11.266‰,铜铅锌矿化带为+9.30‰~10.37‰,铅锌银矿化带为+4.4‰~10.40‰,铅(银)矿化带为+0.18‰~7.76‰。可见早期流体的δ18O值较高,近于岩浆水,成矿晚期的δ18O质偏低,近于大气水。据197件硫同位素测试结果,δ34S‰介于-1.58~+1.27之间,平均+0.93,具深源硫特点。矿石铅同位素测试资料显示,靠近铜矿带的九龙上天区,成矿早阶段的方铅矿铅同位素组成稳定,并与英安斑岩、流纹英安斑岩的岩石铅同位素组成相似。但北山和银山区方铅矿铅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说明有外来物质加入。将测试数据投入207Pb/204Pb-206Pb/204Pb图解中,大多数投影点落在地幔演化线与造山带演化线之间,显示铅的来源具有地幔和造山带的混源特征。另有3点落在上地壳演化线以外,说明有地层铅参与(表4-21、图4-36)。

表4-21 银山矿床矿石、岩石铅同位素数据及有关参数

注:2、3、4、6、7、8、10、12、14号样为江西有色地质研究所资料;1、5、9、11、13号样为银山矿资料;15、16、17号样据杜杨松资料。

矿物包裹体研究发现,矿石中气液包裹体较小,多在3μ以下,为星点状,不规则状及负晶形等形态。包裹体液组成分中,阳离子以Ca2+、Na、K为主,Mg2+次之,阴离子以Cl-

大别-台湾走廊域成矿区带形成的四维结构

、HCO3-为主,F-次之,气体成分以CO2和H2O含量最高。包裹体均一法测温得出,成矿温度在330 ~100℃之间,其中铜金矿化为330~200℃,铅锌银矿化为310~130℃,成矿温度由矿化中心向周边逐渐降低。包裹体中流体的含盐度NaCl在3.0%~12.2%之间,其中铜金矿化带为4.9%~12.2%,铜铅锌矿化带为4.6%~8.4%,铅锌银矿化带为3.0%~7.7%,铅(银)矿化带为4.6%~7.3%。成矿溶液的盐度由矿化中心向边部有降低的趋势。通过计算,矿床的成矿压力在260×105~100×105Pa之间,部位较浅。

综上所述,银山矿田铜铅锌金银成矿与燕山期中酸性火山-潜火山岩浆活动有关,矿体受火山机构控制明显,与矿化有关的英安斑岩成岩年龄为145~143 Ma,矿化蚀变火山岩同位素年龄为129.5 Ma,成岩-成矿持续至少有15.5 Ma。矿田中心部位(3号英安斑岩及其外接触带)以及矿田的中深部位为潜火山斑岩型铜金矿,以细脉浸染型为主;矿田上部和边部远离潜火山斑岩体的围岩中,广泛发育(潜)火山热液型铅锌银矿,矿体为陡倾斜脉状。迄今,矿田累计探明工业储量:铜108.68万吨,铅41.8万吨,锌55.86万吨,伴生金127.61t,银2690 t。矿床规模除铅为中型外,其余均达大型。

图4-36 银山矿区岩体与方铅矿207Pb/204Pb-206Pb/204Pb图解(转引自杨明桂等,2004)

银山矿田自地表向深部构成了一完整的火山-斑岩成矿体系,对应的矿化类型从火山热液型—潜火山热液型—斑岩型,它与Sillitore(1973)年根据安第斯带和菲律宾岛弧总结的经典矿化斑岩带的成矿模式完全相似,因而深部可能出现斑岩型矿化带。江西有色地勘局(1996)根据银山矿田的蚀变、矿化分带建立的区内火山-斑岩型矿化的综合成矿模式见图4-37。

据研究预测认为矿田更深的部位可能存在与德兴铜厂类似的斑岩铜金矿现已证实。目前在九区、西山区和银山区已施工1000 m以上的深孔20余个,见矿最大孔深1283 m,控制铜金矿体延深已超过1500多米,矿体的厚度和品位有迅速增厚、变富的趋势,预测矿体延深可达2000多米,铜资源量在200万吨以上(图4-38)。

❽ 海南岛构造成矿系统

一、构造成矿系统

20 世纪 20 年代末开始地质调查以来,在海南岛已发现近 90 种矿产、200 多处矿产地,前人虽对海南岛主要矿产开展过成矿规律和成矿系列的探讨( 廖香俊等,2005) ,但结合构造分布格局,进行成矿系统的分析仍非常薄弱。“成矿系统是指在一定时-空域中,控制矿床形成和保存的全部地质要素和成矿动力学过程,以及所形成的矿床系列、异常系列构成的整体,是具有成矿功能的一个自然系统”( 翟裕生等,1999、2000、2008; Zhai,2005) 。翟裕生( 2004) 还按构造动力体制进一步将成矿系统划分为七大构造成矿系统。以此为指导,结合海南岛主要构造体系分布格架,本节 将岛内主要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分为以下 5 个构造成矿系统,即铁-钴-铜-金-镍-银-铅-锌等多金属构造成矿系统、金-钼-铁-铜-铅-锌-银-铀-钨-锡-稀有-稀土金属等多金属构造成矿系统、金-银-钨-铅-锌-稀土等多金属构造成矿系统、铝-钴-镍-铁-锡-铌-钽-稀土-钛铁矿-金-铬铁矿等多金属构造成矿系统和油气-煤-油页岩等非金属构造成矿系统( 图 2-11) 。

( 一) 铁-钴-铜-金-镍-银-铅-锌等多金属构造成矿系统( 图 2-11 中①)

该成矿系统分布于海南岛西部 NE 向戈枕构造带和 EW 向昌江-琼海构造带交叉部位,矿体及赋矿围岩严格受石碌复式向斜控制,该类型的矿床目前仅在琼西石碌地区发现,如着名的石碌式富铁矿( 赤铁矿为主) 兼钴、铜、镍、银、铅锌等多金属矿床。该矿产于石碌群浅海相、浅海-潟湖相( 含铁) 火山-碎屑沉积岩和碳酸盐岩建造中,无论是垂向还是平面上,不同类型( 铁矿、钴铜矿等) 的矿体均呈层状、似层状作“S”形或反“S”形透镜体产出,明显具层控性质。但由于矿区南、北及西侧有大片印支-燕山早期和燕山期花岗岩侵位,构造叠加明显,因而复合成因特征似乎更为突出。

图2-11 海南岛主要构造成矿系统分布略图(帽廖香俊等, 2ω5 ,经修改)

( 二) 金-银-钨-铅-锌-稀土等多金属构造成矿系统( 图 2-11 中②)

构成该成矿系统的矿床主要分布于海南岛西部,其次分布在海南岛东北部。

1) 分布于岛西的该类型矿床主要沿 NE 向呈“S”形和反“S”形分布,主要矿床类型有戈枕式金矿、抱伦式金矿和乌烈式铜矿,这些矿床受 NE 向戈枕剪切构造带及 EW 向昌江-琼海构造带、尖峰-吊罗构造带和九所-陵水构造带严格控制。在构造控矿式样上主要沿纲村-烈东向斜呈弧形分布,但受岩浆热液活动影响。

a. 戈枕式金矿。分布于 NE 向戈枕断裂上盘,产于长城纪抱板群变火山-碎屑沉积岩和中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中,矿石类型主要为破碎蚀变岩型、其次为含金石英脉型,系典型的剪切带型金矿床类型,主成矿时代可能为印支期。主要矿床有土外山金矿、抱板金矿、二甲金矿、不磨金矿等。

b. 抱伦式金矿。包括抱伦和王下两处金矿床( 点) ,均分布于戈枕断裂带下盘、白沙盆地北西缘的志留系陀烈群浅变质碎屑沉积地层内,主要矿石类型为含金石英脉型,其次为破碎蚀变岩型,与剪切变形和印支期或燕山期花岗岩有关。其中,抱伦金矿与 NNW 向次级破碎带有紧密相关,成矿时代可能为 210 ~230Ma( K-Ar,Rb-Sr 法: 陈柏林等,2001; 舒斌等,2004; Ding et al. ,2005) 。

c. 乌烈式铜矿。分布于石碌矿区南部,产于印支-燕山早期花岗斑岩内,具斑岩型铜矿床成因特点,但规模较小。

2) 位于北东部的该类型矿床分布于海南岛穹窿的北部边缘,呈 NW 向“S”弧形展布,受 EW 向王五-文教构造带、昌江-琼海构造带和尖峰-吊罗构造带控制,它们的构造控矿式样主要有洛南向斜、加乐向斜、南坤园向斜、长量向斜、营琼向斜、龙江向斜和沟濂倒转向斜,与下白垩统鹿母湾群碎屑沉积岩、长城纪抱板群和中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以及燕山期火山岩—侵入岩有关。代表性的如产于下白垩统鹿母湾群碎屑沉积地层内的富文金矿、产于燕山期花岗岩( 流纹岩) 内的南报金矿、南凯金矿等,以及与爆破角砾岩有关的牙代金矿等。

( 三) 金-钼-铁-铜-铅-锌-银-铀-钨-锡-稀有-稀土多金属构造成矿系统( 图 2-11 中③)

该成矿构造系统与燕山期花岗质侵入岩和陆相中酸性火山岩密切相关,形成的矿床类型主要有斑岩型、矽卡岩型等。根据空间位置,又可分南、北两个亚系统。其中,南部亚系统分布于海南穹窿南部,主要受 EW 向九所-陵水构造带和尖峰-吊罗构造带控制,整体呈NWW 向展布,但又可分为近 EW 向和 NE 向两个“S”形成矿构造亚带,它们的成矿中心则位于保亭县西侧新政—三道乡一带,主要矿床( 点) 有南改金矿( 点) 、保亭毛感乡矽卡岩型铁矿和罗葵洞钼矿等。北部亚系统主要受 EW 向王五-文教构造带和昌江-琼海构造带控制,整体呈 NE 向“S”形展布,如屯昌羊角岭式。

( 四) 铝-钴-镍-铁-锡-铌-钽-稀土-钛铁矿-金-铬铁矿多金属构造成矿系统( 图2-11 中④)

该成矿构造系统主要沿岛东海岸带呈 NNE 向分布,产于新生代特别是古、新近纪玄武岩内,成矿类型为玄武岩风化壳型,如文昌蓬莱式; 再一个是滨海锆英砂矿矿床类型,如文昌埔前式。在构造部位上分布于环形构造外缘。

( 五) 油气-煤-油页岩等非金属构造成矿系统( 图 2-11 中⑤)

该成矿系统分布于岛北部古、新近纪雷琼凹陷南缘,呈 NEE 向展布,与海陆交互相盆地沉积活动和陆相断陷火山沉积及风化作用有关。

二、成矿系统地球动力学演化

由各构造成矿系统分布不难看出,组成海南岛不同构造成矿系统的大多矿床( 点) 大致沿环状或弧形构造带呈“S”和反“S”形展布。由于海南岛经历了多次构造发展阶段,而每个构造发展阶段都有相应的构造格局产生和相应的成矿作用事件,因而构造格局在不断地变迁的同时,也导致了海南岛别具一格的构造成矿系统。这些又均与海南岛所经历的复杂地球动力学系统和区域重大地质事件有密切的时空耦合关系。

中新元古代时期所形成的矿产可能主要以铁-钴-铜-镍-金等多金属矿产为主,除在岛西外,因抱板群在岛东、岛中部可能也有出露( 图 2-11) ,因而也是金矿床找矿远景区。新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时期,主要形成与浅变质碎屑沉积岩有关的金矿化。晚古生代时期,因海西-印支期花岗岩出现,可能伴有 W,Mo,Sn,Nb,Ta 等成矿远景,形成的矿点有兰洋钨矿、白虎岭钨矿、金波钨矿、那大锡矿、鸳鸯岭铌铁矿等。晚古生代末期—早中生代以来,与印支—燕山早期和燕山晚期花岗岩有关的原生金属矿产以铅锌铜钼等多金属矿分布最广、经济价值最高,如与千家-西浪岭岩体有关的石门山-看树岭钼铅锌铜银多金属矿、与昌化大岭岩体有关的昌化铅锌矿、与田独岩体有关的田独铁矿、与计架、振海山、扎南、南好等小振海山岩体有关的红石、锌山-南后山、振海山-摩天岭、情安岭等矿区的铅锌矿、含铜硫铁矿和铁矿等,这一时期、特别是印支—燕山早期构造-岩浆活动对位于昌江县石碌铁矿的富集形成厚大富铁矿体以及对戈枕式和抱伦式金矿等成因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详见以下各章 ) 。此外,下白垩统碎屑沉积岩也产有金矿床。

❾ 蔡家营铅锌银多金属矿床

(一)成矿地质背景

蔡家营矿床是一个大型Pb-Zn-Ag多金属矿床。矿区位于张宣幔枝构造北缘核部与盖层之间,云州-公会大型倒转复式向斜的中段,为康保-蔡家营-赤诚北西向构造岩浆成矿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区域地层主要为古元古宙红旗营子群大同营组及中生代侏罗系上统白旗组和张家口组。据统计蔡家营矿床95%的储量都分布在红旗营子群地层中(图3-26,图3-27),但在剖面上有多条矿脉侵入进侏罗系上统白旗组火山碎屑岩中,清楚地说明成矿应晚于白旗组。

图 3-26 蔡家营铅-锌-银矿床地质略图(据地表露头和钻孔资料)

区内构造发育,北部有康保-围场深断裂,南部有尚义-平泉深断裂。深断裂派生的次级断裂有北东东向、北西向和近南北向三组。其中北西向断裂构造为主要控矿容矿构造。矿区内切割基底变粒岩和盖层火山岩的北东东走向断裂带(F45),控制着矿床和邻近的薛家沟花岗斑岩体(142Ma,锆石U-Pb法,黄典豪等,1991)的空间分布。该断裂带西北侧的次级断裂裂隙系统是主要的容矿构造,而且制约着成矿前石英斑岩脉(119Ma)的产生。

(二)矿床地质特征

1.矿体形态、产状及规模

大部分矿脉产于角闪黑云斜长变粒岩内,两者呈大角度相交错,少部分矿脉则产于凝灰质角砾岩中。矿体呈隐伏-半隐伏产出。平面和剖面上由一系列规则至不规则脉状、透镜状和囊状矿体组成,局部为层状。根据矿脉分布密集程度划分为5个矿带,其中Ⅲ矿带规模最大,Ⅴ矿带次之。Ⅲ矿带富 Zn,Ⅴ矿带富 Pb、Ag。从矿区东北部(Ⅰ矿带)向西南部(V 矿带),Zn/Pb 比值降低,而 Ag 含量增高,Au 含量在两矿带相似(表 3-27)。

图 3-27 蔡家营Ⅲ矿带 315 勘探线剖面矿体形态

表 3-27 蔡家营矿床Ⅲ、Ⅴ矿带矿石成矿元素丰度

注:据张长江,张家口地质,1990,总第 17 期。

根据矿脉和矿化脉的交代穿插关系,可划分成 3 个成矿阶段。成矿早阶段为矿化石英脉,脉中可见较富的闪锌矿、方铅矿和黄铁矿脉穿插; 主成矿阶段为块状、团块状、浸染状及脉状矿石的形成阶段; 成矿晚阶段为矿化方解石脉,脉中可见呈星点状分布的粗粒方铅矿,偶尔可见闪锌矿。铅锌矿石主要形成于主成矿阶段,成矿早阶段的矿化石英脉与成矿晚阶段的矿化方解石脉含铅、锌,一般小于 0.10%,不具工业意义。

围岩蚀变主要有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硅化、碳酸盐化,次为钾化、绿帘石化、阳起石化、萤石化、重晶石化等。由于近矿围岩的原岩类型不同,其蚀变特征存在着某些差异。

2.矿石组构特征

矿石矿物主要为铁闪锌矿、含铁闪锌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 次要矿物有毒砂、白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赤铁矿、磁铁矿、褐铁矿、赤铁矿、蓝铜矿等; 微量矿物有自然金、银金矿、深红银矿、辉银矿、螺状硫银矿、自然银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方解石、绿泥石; 次要矿物有绢云母、阳起石、绿帘石、长石、菱铁矿等。

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它形粒状结构、乳滴状结构、花岗变晶结构,变余结构,流变状结构,网脉结构、树枝状结构、包含结构、溶蚀结构、揉皱结构和压碎结构等。矿石构造主要有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角砾状构造、脉状构造、流变构造、洞穴式构造、斑杂状构造等等。

3.成矿物化条件

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可归纳为:①均一温度为200~460℃,其峰值在218~340℃。方解石的液体包裹体和气液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测定为180~260℃;闪锌矿的液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80~220℃。综合上述温度,结合矿物生成的相互关系,认为本矿床形成的温度变化在180~460℃,属中低-高温成矿。②本矿床成矿流体的盐度为10%~18.5%(NaCl),平均为15.0%(NaCl)。③成矿压力为400×105~600×105Pa,如按每千米地壳增压率为250×105~300×105Pa来计算,则矿脉产出的深度为1.5~2.5km。这个成矿深度代表了矿床最后定位的深度。富K+、Na+、Ca2+、SO2-4、Cl-,有少量Mg2+、F-,气相成分为H2O、CO2、CH4

(三)成矿物质来源

1.硫同位素特征

经对本矿床49个硫化物的硫同位素分析结果统计,δ34S值为+2.20~+7.80,平均为+5.2,极差为5.6。各种矿物的δ34S值见表3-28。据Ohomoto等的意见,岩浆硫的δ34S值为+4.0,本矿床硫化物δ34S为2.2~7.8,平均5.2,离差较小,塔式效应明显(图3-28)。比岩浆硫的δ34S值大1.2,基于矿区及外围无膏盐存在,故认为本矿床的硫是以岩浆硫为主,可能混入部分古元古宙变粒岩、片麻岩中的硫。

图 3-28 蔡家营矿床硫化物矿物的同位素组成频率分布图

表 3-28 硫同位素组成特征

注:据黄典豪等,1992。

2.铅同位素特征

矿区已公布的矿石、地层和火成岩样品有44件(表3-29),其中矿石铅(27件):206Pb/204Pb为16.68~17.08,平均为16.80,207Pb/204Pb为15.30~15.78,平均为15.44,208Pb/204Pb为36.22~38.15,平均为37.52;红旗营子群变粒岩(7件):206Pb/204Pb16.13~17.61,平均为16.75;207Pb/204Pb为15.19~15.70,平均为15.44、208Pb/204Pb为36.22~38.00,平均为37.15;张家口组火山岩(3件):206Pb/204Pb为17.36~17.59,平均为17.48,207Pb/204Pb为15.37~15.43,平均为15.41、208Pb/204Pb为37.59~38.55,平均为37.94;次火山岩铅(7件):206Pb/204Pb为16.74~17.96,平均为17.17、207Pb/204Pb为15.38~15.64,平均为15.47、208Pb/204Pb为37.03~38.19,平均为37.4。将所有数据投点于207Pb/204P-206Pb/204Pb图解中(图3-29)可见,投影点主要位于地幔与下地壳铅演化线之间,部分落点与造山带和上地壳之间。同时,花岗斑岩、石英斑岩落点与矿石铅基本相同,表明蔡家营铅锌银矿床铅同位素具有相同的特征,即铅应主要来自地球深部,并加入了部分壳源物质。

图 3-29 蔡家营铅-锌-银矿床铅同位素组成(据 Zartman 等,1981)

表 3-29 蔡家营铅同位素特征

续表

3.氢、氧同位素特征

黄典豪等(1992)对矿石中的石英进行了氢氧同位素分析,其结果见表3-30。本区矿石中石英的氧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范围为10.89‰~14.4‰,根据石英-水氧同位素分馏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式求得成矿溶液的δ18OH2O值,其变化范围为2~8.3‰,与一般的变质水(δ18OH2O5‰~25‰,Taylor,1972)的氧同位素值不同,与一般岩浆水(δ18OH2O7‰~9.5‰,Taylor,1972)也不完全相同。氢同位素δDH2O变化在-76‰~-109‰,与一般变质水(δD-65‰~-20‰)和岩浆水(δD-50‰~-80‰)的相应值均不同。仅个别为-76‰,可进入岩浆区。将分析样品的数据和给定温度条件下在δ18OH2O-δDH2O关系图(图3-30)上进行投点,其投点均比较集中在岩浆水区的下方,个别在岩浆水区,可见成矿溶液属于岩浆水与地表水的混合溶液。

表 3-30 蔡家营矿床氢氧同位素组成

图 3-30 蔡家营矿床成矿流体与岩浆水、华北地区中生代大气降水的 H、O 同位素对比(据黄典豪等,1992)

蔡家营矿床铜铅锌阶段闪锌矿和石英包裹体流体 REE 配分曲线均显示深源流体特征,铅锌银成矿物质均来源于地幔。黄铁矿等矿物包裹体 REE 曲线轻重稀土分异较强,反映成矿均有稍浅成成矿物质参与。

综合硫、铅、氢、氧稳定同位素提供的直接成矿信息:本矿床硫源是岩浆硫为主和部分古元古代变粒岩、片麻岩中的硫所组成的一种混合硫。铅既有地幔铅,也有经过活化、改造的上地壳铅。氢氧同位素的各类指数也都反映成矿溶液属于岩浆水与地表水的混合溶液。表明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的来源与岩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