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苏南石油怎么样
扩展阅读
云南中化石油多少钱一升 2025-07-30 22:55:12
借卵生子的费用多少 2025-07-30 22:06:52

苏南石油怎么样

发布时间: 2022-06-12 09:02:37

Ⅰ 江苏苏南重工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江苏苏南重工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是由江苏苏南特钢集团有限公司于2006年投资创办的现代化冶炼、大型锻件及装备的研发生产企业,产品主要用于船舶、电力、石油化工、冶金设备制造等领域。2009年二期工程投资二十亿元建设的大型锻件项目将于2011年5月份进入试生产,形成年产各类钢坯60万吨,各类锻件二十万吨的生产能力,年销售额将突破一百亿元。
公司位于常熟市经济开发区,总占地面积一千余亩,十公里范围内毗邻苏通长江大桥、沿江高速公路及国家Ⅰ类开放口岸——苏州市常熟港区。
法定代表人:马建兴
成立日期:2006-08-09
注册资本:50000万元人民币
所属地区:江苏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20581791971953J
经营状态:在业
所属行业:制造业
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
英文名:Jiangsu Sunan Heavy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人员规模:1000-4999人
企业地址: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兴港路6号
经营范围:从事各类铸锻件、坯料的技术开发、生产、销售及相关设备的制造、销售;从事货物和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但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Ⅱ 江苏苏南重工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   江苏苏南重工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是由江苏苏南特钢科技有限公司于2006年投资创办的现代化锻造研发、生产企业。苏南特钢其它投资和股份制企业还有:苏州恒鼎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常熟市金海华丽嘉大酒店、常熟市新常钢贸易有限公司、宿迁市鑫电能合金有限公司。   公司位于江苏省常熟经济开发区,总投资20多亿元,总占地面积1000余亩,毗邻沿江高速及国家Ⅰ类开放口岸——苏州市常熟港区,距苏通长江大桥3公里,水陆交通便利、信息畅通,企业发展空间巨大。   公司主要经营范围为各类特钢锻件和模块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主要产品有:模具模块、管坯、棒材、风机轴、电机轴、轧辊及船级产品等。并已取得英国劳氏船级社LR、德国劳氏船级社GL、法国船级社BV、美国船级社ABS、中国船级社CCS、意大利船级社RINA、韩国船级社KR、日本船级社NK等八家船级社的认证。公司从国内聘请了大量高端工程技术人员及专家,并与中国科学院金属材料研究所、MAN(曼恩)和WARTSILA(瓦锡兰)等国内外一些专业机构、公司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保证产品的先进性、优质性。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2009年11月18日正式启动了二期大型锻件项目的建设。另外,与海南航空公司联合投资的4个20000吨级专用码头项目也已开始启动,项目建设工期约2年。项目建成后,公司将拥有100吨超高功率电弧炉、巨型锻件坯料连铸设备、4000吨和14000吨液压锻机等国内及世界一流生产设备。达产后可形成年产各类大型锻件25万吨及中小型锻件20万吨的能力。产品主要应用于核电、石油化工、船舶、风电火电、大型压力容器等,可实现100亿元的年销售。项目的建成将延伸企业的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满足企业近期和长远发展需要,加快了公司进一步转型和国际化经营战略的步伐,对将来企业占领中国东部乃至全国重型机械制造水平的制高点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法定代表人:马建兴
成立时间:2006-08-09
注册资本:50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20581400000355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兴港路6号

Ⅲ 江苏油田怎么样

江苏油田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扬州,这里文人荟萃、经济发达、景色优美、素有油井打在花园里的"水乡油田"之称。 油区主要分布在江苏省的扬州、盐城、淮阴、镇江 4 个地区 8 个县市,已投入开发的油气田 22 个。 江苏油田是江苏石油勘探局勘探开发的各油气田的总称, 目前勘探的主要对象在苏北盆地东台坳陷。 本世纪四十年代至五十年代初,由于苏南、苏北相继发现油苗和气苗,地质工作者 开始在江苏地区进行早期的石油地质勘查。 1955年初,国务院批准了地质部第一次石油普查会议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战略性的石油普查勘探的建议。1956年2月,地质部第二次全国石油普查工作会议决定华东地质局组建队伍,开展苏、浙、皖三省毗邻地区石油地质调查工作。1958年8月,石油工业部组建华东石油勘探局,负责华东地区五省一市(苏、浙、闽、赣、鲁、沪),而以江苏为重点的石油勘探工作。 从1956年到1975年的二十年中,地质部和石油部的广大地质工作者坚持不懈,协同作战,在江苏省境内,主要在苏北地区进行了大量的区域普查勘探,并取得了钻获工业 油气流的突破性勘探成果,肯定了江苏是一个油气分布广阔的有利地区。 1975年7月20日 ,会战的第一口井--真6井开钻。同年9月底,10台钻机全部投入 生产。到1975年底,共开钻探井13口,完钻8口,初步控制了真武油田的含油面积,并有一批油气井投入试采。这一年,真武油田试产原油6176吨。 从1975年至1990年的十六年来,参加石油会战的全体职工,在各有关方面的支持配合下,克服困难,研究总结了江苏油气资源分布的地质状况及其主要特点,为进一步勘探开发江苏石油取得了新的成果江苏石油勘探局组建于 1975年4月23日 ,直属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是勘探开发一体化,油气生产、加工与销售配套,农、工、科、贸兼营,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性大型国有企业,是我国南方最大的陆上石油工业基地。2000年1月,根据《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整体重组改制后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方案》,设立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经营原江苏石油勘探局油气勘探与生产、炼油与销售业务,原江苏石油勘探局相关的资产、负债和权益整体划入。新设立的江苏油田分公司与现江苏石油勘探局,统称江苏油田,由于油田地处肥沃的苏北里下河水网地带,又有水乡油田之称。油田占地15.62平方千米,分布在江苏和安徽两省的8个地区17县76个乡镇,主力油区在扬州市的江都、邗江、高邮、仪征;泰州市的兴化;淮阴市的金湖、盱眙、洪泽;镇江市的句容;盐城市的东台、射阳;安徽滁州市的天长。油田总部于2000年11月由江苏省江都市邵伯镇迁入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的江苏省扬州市江苏油田分公司,是集石油勘探开发一体化,油气生产、加工与销售相配套,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性大型石油企业。分公司机关设在江苏省扬州市,油区主要分布于江苏、安徽两省的6市12县境内,包括江苏扬州市的江都、邗江、高邮、仪征,泰州市的兴化,淮阴市的金湖、盱眙、洪泽、镇江市的句容,盐城市的东台、射阳,安徽滁州市分公司勘探开发成效显着、前景可观。2001年,新增三级储量3254万吨油当量,连续5年提交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过1000万吨;生产原油157万吨。到目前为止,已先后发现了34个油气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4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74亿立方米,探明含油面积 161km 2,建成年产原油150万吨以上生产能力。从整体发展态势上看,油气生产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处于兴盛期。特别是作为勘探接替领域的下扬子和南华北中古生界资源总量测算约20-30亿吨,包含了石油、天然气、煤层气等多种资源,目前尚处在前期评价研究和早期勘探评价突破阶段,蕴藏着巨大潜力分公司勘探开发技术领先,独树一帜。多年的不懈努力,形成了具有在地上水网密布、地下构造复杂,素有"地质家考场"之称的长江金三角地带,从事复杂小断块群油气藏滚动勘探开发的成功经验和技术;拥有全行业第一套全三维处理软件以及用于油藏早期描述评价的无井LOG反演技术;发展配套了以全三维地震、油藏描述等四项技术为核心的复杂断块地区滚动勘探开发综合配套技术,建立起一套高速、高效增储上产的技术系列,百万吨产能建设投资水平为同行业先进。分公司现已建成FDDI光纤计算机网络并与全国和因特网连结,勘探开发生产、科研、经营、管理全部实现计算机化,新技术的使用在全国中小油田处于领先水平。"当年鏖战急"、"今朝更好看"。江苏石油事业不仅已经取得令人鼓舞的成果,而且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
如果不是石油大学的 估计成为正式工会很难的 不过现在其他油田正式工都蛮难进的 如果当劳务工 还是别来了 待遇很一般的 而且没什么前途 正式工估计有3万多吧

Ⅳ 冯志强的成就

1955-1963年,在我国青藏高原区从事石油勘查及地质研究,参与发现柴达木盆地冷湖油田。
1958年主持昆仑山东段的综合地质研究与找矿;。
1959年率共青团地质分队完成了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唐古拉山区的路线地质填图。
60年代转入海洋地质调查,主要从事石油地质和海洋地质调查研究工作,是南海珠江口大型含油气盆地的主要发现人之一;主持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首次在我国海域开展1:20万区域海底不稳定性调查研究,开拓了我国海洋灾害地质及工程地质调查研究新领域。
1964年调入地质部南京海洋地质研究所,参与渤海、黄海及苏南石油地质研究。
1970年随所南迁广东后,参与组织北部湾海区油气勘查,为该区首钻见油提供了基础资料。
1975年主持南海北部调查资料的综合研究,发现确定和命名了珠江口盆地这一大型油气区,划分了构造单元,参与组织了高产油井的首次突破,该盆地现已成为我国海上主要产油区。
1985-1992年领导联合国援华项目,首次在南海开展1:20万海洋工程地质调查,开拓了我国海洋调查的新领域80年代以来,个人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三等奖,地矿部找矿特等奖记一等功,地质勘查成果一等奖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组织国际技术会议2次,出版专着及论文集3部。代表作有“珠江口盆地的构造演化与南海之形成”、“南海北部地质灾害及海底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和“Geology and GeoPhysics of Continental Margins”(美国 AAPG出版)。

Ⅳ 冯志强是谁啊历史人物

1.冯志强:武术名家 男,1928年出生,原藉河北省束鹿县。冯老师出身武术世家,曾祖武举。冯老师八岁开始习武,曾习童子功、通臂拳、朱砂掌。1948年,拜心意拳名家胡耀贞先师,学习心意六合拳;两年后经胡先师推荐又拜陈式太极拳十七代宗师、人称“太极一人”的陈发科先师,从而开始跟随两位高人双学双修。1953年北京成立了首都武术研究社,陈、胡两位先师任正副社长,而冯老师是他们最得意的门徒,三十岁时已经集心意太极于一身,融内外两功于一体,武功当时北京武术界已很有名气。一直到“文革”前,门中有人前来“以武会友”的,大多由冯老师出面应对。 1979年年起应陈家沟大队党支部的邀请,冯志强老师先后三次赴陈家沟,将陈发科先师亲授的陈式太极拳传给陈家第十九代弟子,陈家弟子也多次到北京跟冯老师继续学习深造。当今陈家沟的陈式太极拳蓬勃发展,冯志强老师功不可没。1981年北京体院请冯老师出山,挫败西洋武师,成为京城武林佳话。1982年“全国太极名家汇演”在上海举行,唯独冯老师只身前往,推手的配手由大会任意指派,几场较量下来,冯老师精湛的武艺令人折服。1983年北京正式成立陈式太极拳研究会,冯志强教师被推选为会长。1984年冯老师首次公派出访日本讲学,这是最早的陈式太极拳正式走出国门。1985年,冯老师参加中联部中国艺术代表团赴美国、墨西哥访问。此后冯老师多次受国家体委、国家武协和中联部委派,出访世界各国。二十年中冯老师的足迹踏遍五大洲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太极拳的发展和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 冯老师是一位武德高尚的爱国武术家,无论何时何地,一言一行均以国家、民族、师门、人格为重。他多次谢绝了出国定居和高薪私聘的邀请,他总是说,“我的根在中国”。冯老师又是一位文武全才的武术家。十几年来,先后编写出版了《太极拳实战技击》、《陈式太极拳精选》、《陈式太极拳入门》、《太极混元功》、《心意混元太极拳》、《陈式太极拳缠丝功》、《陈式太极二十四肘》、《陈式太极擒拿术》、《太极捧气功》、《太极八法基本功》、《陈式太极拳推手》等着作和教材。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是冯志强老师集毕生之研修、在其武功练达化境后而总结创立于世的优秀拳种,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形成体系,九十年代开始在国内外传播。混元太极拳融合了陈式太极缠丝内功和心意六合内功之精髓,直接表达了太极拳的内涵真义。即以心意为指导,以丹田混元气为根本,依太极阴阳之理,经太极十三势的体用修炼,达到内外合一、混元一气的上乘功夫。混元太极拳以混元内功为本,以拳械套路和单式操练为体,以推手和散手为用。在功法、拳法和用法上都有较大的提升与发展,形成了完备的体系。在修炼内容上形成了“内外俱炼,以内为主;动静相兼,以静为主;练养结合,以养为主”练功原则。混元太极拳将养生与技击两方面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既有极好的养生保健作用,又有极强的技击防身功效。从而有效地克服了太极拳发展中出现的“体操化”、“外家化”和“纸上谈兵”的弊端,恢复了太极拳的原本练法。 2.冯志强:地质工作者,男,1935年出生,河南汤阴人。曾用名冯汉卿。中共党员, 195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系,1984-1985年美国夏威夷地球物理研究所进修。曾任地矿部南海地质调查指挥部副总工程师、副指挥,地质调查局副局长,联合国援华 CPR/85/O44项目国家项目主任,中国海洋地质学会理事,广东石油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研究会理事,海洋地质灾害研究会及南海石油开发环境研究会副主任委员等职。现任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教授级高工及高级技术顾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兼职教授,第四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50年代参加我国西部地质调查,参与发现冷湖油田,获"青海省先进个人"荣誉称号。1955-1963年,在我国青藏高原区从事石油勘查及地质研究,参与发现柴达木盆地冷湖油田; 1958年主持昆仑山东段的综合地质研究与找矿; 1959年率"共青团地质分队"完成了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唐古拉山区的路线地质填图; 60年代转入海洋地质调查,主要从事石油地质和海洋地质调查研究工作,是南海珠江口大型含油气盆地的主要发现人之一;主持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首次在我国海域开展1:20万区域海底不稳定性调查研究,开拓了我国海洋灾害地质及工程地质调查研究新领域。1964年调入地质部南京海洋地质研究所,参与渤海、黄海及苏南石油地质研究。1970年随所南迁广东后,参与组织北部湾海区油气勘查,为该区首钻见油提供了基础资料。1975年主持南海北部调查资料的综合研究,发现确定和命名了珠江口盆地这一大型油气区,划分了构造单元,参与组织了高产油井的首次突破,该盆地现已成为我国海上主要产油区。1985-1992年领导联合国援华项目,首次在南海开展1:20万海洋工程地质调查,开拓了我国海洋调查的新领域80年代以来,个人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三等奖,地矿部找矿特等奖记一等功,地质勘查成果一等奖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编写勘查调研报告30余份,发表论文20多篇,组织国际技术会议2次,出版专着及论文集3部。代表作有“珠江口盆地的构造演化与南海之形成”、“南海北部地质灾害及海底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和“Geology and GeoPhysics of Continental Margins”.

Ⅵ 常州大学怎么样

常州大学从建校到现在大概三十多年,前身叫“江苏省石油化工学院”,也曾经叫过“江苏工业学院”,有两个校区(武进校区和白云校区),白云校区比较破,是老校区,武进校区在大学城还好,我在这所大学读了四年,客观地来评价一下我的母校,首先江苏人听名字觉得还可以,觉得是和苏州大学、扬州大学一个级别的,毕竟常州也算是出了江苏就没有人知道的大城市,而且在苏南,但其实学校的实力和氛围还和名字差一点距离的,学校的王牌专业是石油化工燃气机械管道一类,说起来也是全国不超过十所的“重点石油院校”之一,但是和中国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东北石油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长江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这些还是没法比的。先说下优点: 常州大学地处苏南,至少在江苏及周边一些区域还是有地域优势的,常州也算是经济发达城市,地域优势很重要,部分王牌专业在江苏省高校中算是一枝独秀,或者说没有几个别的高校有这个专业。学校前身是石油类高校,现在往综合性大学发展,各个专业的交流互助更多了,尤其是在新校区,各方面的实力在增强。说完了优点再说一下缺点,常州大学虽然是一个“大学”,但是给我感觉不像是一个大学,尤其是白云校区,现在由于特殊原因还和初中生一起合作办学,为什么不像一个大学——1缺乏真正的大师2管理方面是中学生式的管理3相对比较闭塞,对外交流少(可能武进校区好一点)。最让我体会深刻的是形式主义非常严重,处处搞形式,学习研究创新氛围差,社团也被老师管得死死地,老师不愿意教学,学生不愿意认真听课。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抄了四年的实验报告,不觉得有多大意义,都是非常基础的实验,实验设备都是很老的设备,有的坏了也不修,有的年龄比我还大,坏了的设备又必须要做就说说原理,大家看看就行,没坏的按照老师说的一步一步做就行,数据随便处理处理,然后要从实验书抄1500字左右的实验报告(真正有用的就是大概50字不到的数据处理),既不培养动手能力也不培养创新能力。整个大学行政的管理权绝对比科研学术权大得多,就连辅导员都觉得是个非常大的官,可以呼风唤雨,决定学生的生死,平时大家见到了都得毕恭毕敬。当然武进校区这边,稍微好一点,毕竟是新校区,又在大学城,可能还有点大学的样子。虽然上面对母校的描述有点血淋淋,但是句句属实,可能目前一些国内的二三流的学校就是这个样子,中国的高等教育要走的路还很长,填志愿如果能选择985/211高校最好,实在不行要多去看看这个学校的氛围和层次,不要让你的大学上的这么“水”。

Ⅶ 常州大学怎么样啊

常州大学从建校到现在大概三十多年,前身叫“江苏省石油化工学院”,也曾经叫过“江苏工业学院”,有两个校区(武进校区和白云校区),白云校区比较破,是老校区,武进校区在大学城还好,我在这所大学读了四年,客观地来评价一下我的母校,首先江苏人听名字觉得还可以,觉得是和苏州大学、扬州大学一个级别的,毕竟常州也算是出了江苏就没有人知道的大城市,而且在苏南,但其实学校的实力和氛围还和名字差一点距离的,学校的王牌专业是石油化工燃气机械管道一类,说起来也是全国不超过十所的“重点石油院校”之一,但是和中国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东北石油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长江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这些还是没法比的。先说下优点:
常州大学地处苏南,至少在江苏及周边一些区域还是有地域优势的,常州也算是经济发达城市,地域优势很重要,部分王牌专业在江苏省高校中算是一枝独秀,或者说没有几个别的高校有这个专业。学校前身是石油类高校,现在往综合性大学发展,各个专业的交流互助更多了,尤其是在新校区,各方面的实力在增强。说完了优点再说一下缺点,常州大学虽然是一个“大学”,但是给我感觉不像是一个大学,尤其是白云校区,现在由于特殊原因还和初中生一起合作办学,为什么不像一个大学——1缺乏真正的大师2管理方面是中学生式的管理3相对比较闭塞,对外交流少(可能武进校区好一点)。最让我体会深刻的是形式主义非常严重,处处搞形式,学习研究创新氛围差,社团也被老师管得死死地,老师不愿意教学,学生不愿意认真听课。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抄了四年的实验报告,不觉得有多大意义,都是非常基础的实验,实验设备都是很老的设备,有的坏了也不修,有的年龄比我还大,坏了的设备又必须要做就说说原理,大家看看就行,没坏的按照老师说的一步一步做就行,数据随便处理处理,然后要从实验书抄1500字左右的实验报告(真正有用的就是大概50字不到的数据处理),既不培养动手能力也不培养创新能力。整个大学行政的管理权绝对比科研学术权大得多,就连辅导员都觉得是个非常大的官,可以呼风唤雨,决定学生的生死,平时大家见到了都得毕恭毕敬。当然武进校区这边,稍微好一点,毕竟是新校区,又在大学城,可能还有点大学的样子。虽然上面对母校的描述有点血淋淋,但是句句属实,可能目前一些国内的二三流的学校就是这个样子,中国的高等教育要走的路还很长,填志愿如果能选择985/211高校最好,实在不行要多去看看这个学校的氛围和层次,不要让你的大学上的这么“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