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么时候开始天然气的开发与利用
天然气是一种燃烧热值较高的燃料,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甲烷。在现代社会中,天然气有着广泛的用途。在天然气开发与利用的历史上,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
在古代,人们把天然气的气井称为“火井”。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河郡,汉武帝元朔四年置,鸿门有天封苑,火井祠,火从地出也”。说明当时那里已有火井。西汉杨雄在公元前1世纪末着的《蜀都赋》中也记载四川地区有火井”。这是中国生产天然气和拥有天然气井的最早记录。
中国最早开发的天然气主要是用来煮盐,时间最迟不晚于东汉。在四川成都和临邛等地出土的东汉画像砖上都刻有煮盐图,即利用天然气井煮盐水以制盐。
在欧洲,英国是最早使用天然气的国家,时间是公元1668年,比中国晚了1400余年。此外,中国的天然气开采技术也比较先进,许多技术为世界首创。
❷ 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大致分为哪三个阶段
从采油的阶段和技术手段上划分,石油开采分为三个阶段。即一次采油、二次采油、三次采油。
在石油界,通常把仅仅依靠岩石膨胀、边水驱动、重力、天然气膨胀等各种天然能量来采油的方法称为一次采油;把通过注气或注水提高油层压力的采油方法称为二次采油。
把通过注入化学剂改变张力、注入热流体改变黏度,用这种物理、化学方法来驱替油层中不连续的和难开采原油的方法称为三次采油。
❸ 谁能告诉我陕西那些地区通了天然气呀谢谢
陕西省:
省会西安市,下辖10个地级市,24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80个县。
陕西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
西安市 未央区 新城区 碑林区 莲湖区 灞桥区 雁塔区 阎良区 临潼区 长安区 蓝田县 周至县 户 县 高陵县
铜川市 耀州区 王益区 印台区 宜君县
宝鸡市 渭滨区 金台区 陈仓区 凤翔县 岐山县 扶风县 眉 县 陇 县 千阳县 麟游县 凤 县 太白县
咸阳市 秦都区 渭城区 兴平市 三原县 泾阳县 乾 县 礼泉县 永寿县 彬 县 长武县 旬邑县 淳化县 武功县
渭南市 临渭区 韩城市 华阴市 华 县 潼关县 大荔县 合阳县 澄城县 蒲城县 白水县 富平县
延安市 宝塔区 延长县 延川县 子长县 安塞县 志丹县 吴起县 甘泉县 富 县 洛川县 宜川县 黄龙县 黄陵县
汉中市 汉台区 南郑县 略阳县 留坝县 佛坪县
榆林市 榆阳区 神木县 府谷县 横山县 靖边县 定边县 绥德县 米脂县 佳 县 吴堡县 清涧县 子洲县
安康市 汉滨区 汉阴县
杨凌示范区 杨陵区 陕西没通天然气的地区:
石泉县 宁陕县 紫阳县 岚皋县 平利县 镇坪县 旬阳县 白河县
商洛市 商州区 洛南县 丹凤县 商南县 山阳县 镇安县 柞水县
勉 县 宁强县 城固县 洋 县 西乡县
镇巴县
❹ 镇巴石油天然气勘探情况进展
在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有力协调下,经过我委与国家能源局及中石化多次衔接,5月7日中石化派出胜利油田226物探队30余人进驻镇巴,后续工程技术人员将增至300人,在镇巴境内70平方公里开展三维地震勘探。勘探工作按照地表调查、岩性分析、勘探方案和地震勘探四个阶段逐步展开,中科院14名院士参与。预计勘探工作9月底完成,经专家论证分析后确定布井开发。目前,镇巴县全力配合中石化的三维勘探工作,我委与汉中市及镇巴县紧密联系,做好协调配合,确保勘探工作顺利开展。 (资料是2009年)
❺ 油气勘探开发进展
一、勘探进展
(一)勘探历程
我国的石油勘探始于19世纪末,在1949年之前处于缓慢发展状态。新中国成立以来,油气勘探有5次重大的飞跃:第一次是石油勘探战略东移,在松辽发现了特大型的大庆油田,说明了陆相地层不仅可以生油,而且可以形成巨型油田。第二次是渤海湾盆地的突破,通过对复杂断陷盆地的勘探实践,总结出复式油气聚集区(带)的理论。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以后,沿海大陆架对外开放与国外各大石油公司合作勘探石油,并迅速取得成果。第四次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方针指引下,在积极勘探东部的同时,对西部盆地加大了勘探力度,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四川、吐哈、柴达木等盆地均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第五次是1998年3大石油公司体制确立以来,油气勘探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尤其是天然气的储量有了很大增长。
(二)近期勘探成果
1.石油
“十五”期间,我国石油的勘探开发取得长足进展。5年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4.5×108t,较“九五”时期增加7×108t,增长15%。每年新增石油探明地质储量逐年增加,平均每年增加8×108~10×108t。相继发现塔河、陆梁、西峰、志靖—安塞、渤中25、曹妃甸11-1、蓬莱19-3、大情字井等8个探明地质储量大于1×108t的油田。石油产量由2000年的1.63×108t增加到2005年的1.815×108t,年均增加370×104t,年均增长2.17%;其中2005年较2004年净增650×104t,增长3.7%,增速明显加快。
目前,东部主要盆地的岩性油藏勘探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松辽、渤海湾陆上、南襄、江汉、苏北等盆地岩性油藏储量已经占当年储量发现的一半,甚至更多;中部的鄂尔多斯盆地勘探的主要对象就是岩性油藏;西部主要盆地勘探程度相对较低,在寻找构造油藏的同时,也注重岩性油藏的勘探,例如:塔里木盆地、准噶尔、柴达木盆地等。
截至2005年底,共发现油田634个,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57.98×108t,石油资源探明率34%,累计探明石油可采储量69.63×108t,累计采出量44.74×108t,剩余可采储量24.89×108t(表6-1-1)。2005年石油产量1.815×108t,列世界第5位。
表6-1-1 全国油气资源总量及构成表(截至2005年底)
2.天然气
我国大范围的天然气勘探突破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滞后于石油勘探近40年。从1990年开始,中国天然气储量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十五”期间,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4×1012m3,较“九五”时期增加1.3×1012m3,增长111%。近年先后发现了克拉2、苏里格、普光等地质储量规模超过1000×108m3的大型气田。在松辽北部深层徐家围子火山岩、准噶尔盆地南缘的霍尔果斯、塔里木盆地乌什凹陷的依拉克、四川盆地川西须家河组勘探取得重大突破,一批新的大气田已初具规模。至今已在四川、鄂尔多斯、塔里木、柴达木、渤海湾、东海、琼东南、莺歌海、珠江口等9个盆地发现地质储量大于300×1012m3的大型气田29个。
截至2005年底,共发现气田216个,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4.92×1012m3,天然气资源探明率14%,可采储量3.09×1012m3,累计采出量0.43×1012m3,剩余可采储量2.66×1012m3。2005年天然气产量500×108m3,列世界第14位。
二、开发进展
(一)油气生产历程
1.石油
1905年清朝政府在陕北延长试办油矿,开始了中国的石油开发历程。中国近代石油工业值得称道的是玉门油田的发现和开发。新中国成立后,石油工业在医治战争创伤中开始重建,玉门油田、独山子油田、延长油矿等油田产量得到了恢复,并有大幅度提高。1959年在松辽盆地发现了大庆特大型油田,1963年大庆油田投入生产,当年生产石油439×104t,全国石油产量也达到了647×104t。到1965年全国石油产量达到了1131×104t,突破了千万吨大关,使我国实现了原油完全自给。进入20世纪70年代,我国又在渤海湾盆地相继发现和开发了胜利油田、辽河油田和大港油田,1973年原油产量5400×104t。其后又发现了华北油田以及南方地区的几大油田,1978年我国原油产量突破了1×108t,成为世界第八大石油生产国。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稳定东部地区石油生产的同时,重新加强了西部地区的石油勘探工作,相继发现了吐哈油田、塔里木油田和焉耆油田。与此同时,对外国公司开放了我国近海石油勘探开发权,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石油产量的增长。1995年我国石油产量达到了1.5×108t,2005年达到了1.8×108t,成为世界第五大石油生产国。
2.天然气
1949~1968年为天然气开发初始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开展油气普查,仅在四川盆地发现一批小型气田并进行了初步开发。到1968年,全国天然气产量为14.4×108m3,主要是以气层气为主。
1969~1995年为天然气开发启动期。这一时期气层气和油田溶解气都获得较大幅度的增长。一方面全国原油产量大幅度增长,带来溶解气产量的快速上升。1995年,溶解气工业产量达到75×108m3,气层气产量达到99×108m3,全国天然气产量合计174×108m3,是1968年的12倍。本阶段天然气产量年均增长9.4×108m3。
1996年以来为加快增长阶段。1996年以来,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探明天然气储量的快速增长,崖13-1—香港、涩北—西宁—兰州、西气东输、陕京二线等长输气管线相继建成投产,以及气区周边的局域输气管线不断延伸和完善,一批新气田陆续投产,气层气产量进入加快增长阶段,同时溶解气产量也略有增长。2005年,全国天然气产量为500×108m3。
(二)开发成果
1.石油生产现状
截至2005年底,石油累计采出量44.7×108t,当年采出量1.80×108t,剩余可采储量24.4×108t,储采比13.5∶1;天然气累计采出量4324×108m3,当年采出量500×108m3,剩余可采储量26918×108m3,储采比54∶1。
截至2005年底,我国已经在20个沉积盆地中生产石油。其中,石油年产量已经过了生产高峰,进入产量递减阶段的主要盆地有9个,如松辽盆地1960年开始生产石油,1997年达到了石油生产高峰,其后虽然吉林油田石油产量在增长,但增长量弥补不了大庆油田石油产量的递减,全盆地石油产量继续下降;渤海湾盆地陆上1963年开始生产石油,1988年达到了石油生产高峰,其后虽然海域石油产量迅速增长,刚刚弥补陆上石油产量的递减,全盆地石油产量保持稳定。
有6个主要盆地的石油产量仍然处于上升期或者处于高峰稳产期,近几年增长最快的是鄂尔多斯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例如,鄂尔多斯盆地自1907年开采石油以来,已经有97年的历史了。在其前70年中,石油产量一直没有太大的增长。近年来,随着三叠系低渗透储层油田的大规模开发,石油产量急剧增长,到2005年成为全国第四大产油盆地。
2.天然气生产现状
截至2005年,国内已开发气田177个,2005年产气层气408×108m3,累计采气4323×108m3,动用气层气可采储量的采出程度为41.6%。累计动用溶解地质储量8601×108m3,可采储量3206×108m3。2005年产溶解气92×108m3,累计生产2673×108m3,溶解气可采储量采出程度为74.8%。
总的来看,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程度不均,石油高于天然气,东部高于西部,北方高于南方,陆上高于海上。勘探难度逐渐增大,隐蔽、复杂油气藏已成为勘探主要对象,地表及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正成为勘探的重点目标区。老油田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阶段,综合含水率高于80%,平均采出程度大于65%,油气产量呈明显递减趋势,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开采工艺要求越来越高。
❻ 镇巴县有没有石油
镇巴县的天然气储量在中国来说是相对较多的。有天然气的地方必定也会有石油,只是多少的问题。
❼ 汉中市镇巴县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进展如何
镇巴天然气目前在中国的储量还是比较大的,国家勘探总局进驻镇巴县 ,现在一期勘探正在进行 ,但是由于镇巴县的交通不便,正在改善公路,目前前往镇巴县的拴马岭隧道正在施工,预计今年年底镇巴先的交通得以改善,大型机械进驻镇巴县。国家发改委对此项目好像有计划开采的文件,不是有多少开采多少的
❽ 巴中有望设市的县,天然气储量5600亿立方米,为什么或将实现大爆发呢
巴中市位于四川省的东北部,其西部与广元市相连,东南部为达州市,南部为南充市和广安市,北部则与陕西省的汉中市接壤,地理区位良好。巴中市在四川省的经济实力不是很显眼,人均GDP水平和其它地级市比起来也有一些差距。但是巴中市在最近几年来发生的社会变化还是非常大,巴中市的市政建设让人大开眼见,随着巴中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道路交通建设的逐步完善,巴中的生活水平也在变得越来越好。
另一方面,巴中境内的植被覆盖率和森林覆盖率都很高,这使得巴中成为了一个相对来说非常热门的避暑城市和旅游城市,成为众多游客心目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巴中旅游产业产值是其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巴中市下辖着3个县城,其中有一个县城境内埋藏着多达56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潜力巨大。
❾ 四川发现全国最大的油田,开发了吗
我知道达州到平昌广元一带数百公里范围五年前进行过大面积勘探,探井有数百口,很多地方都钻通了,后在平昌的龙岗设了一个基地,据说那里钻出了石油,我还去看过,在一个山沟里。听吹牛的说这是战备石油,目前封井,不会开采的。小时候就听我父亲说我们那里有石油,抗战时期美国日本都来钻过,读高中的时候好多石油车开到我们那里来钻石油,从没看过那么大的车,那些石油工人都说普通话,爱打鸟,他们有气枪,那时保护鸟类不怎么流行,寒冬腊月我都看到石油工人在架子上面操作,其实很辛苦的,他们在我们那里钻了估计半年又全部撤走了,不知怎么回事。
❿ 镇巴,佛坪,略阳哪个县地理位置更好,交通更方便,经济更发达
镇巴县位于陕西省南端,汉中市东南隅,位于北纬32°8′至32°50′,东经107°25′至108°16′的地方。其南接四川省万源市、通江县,被誉为陕西省“南大门”,东邻安康市紫阳县、汉阴县,西北与西乡县接壤。
地貌
镇巴县地处大巴山西部,米仓山东段。巴山主脊东西横亘,构成南北两个地理单元,成为嘉陵江、汉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地质构成以褶皱、断层为主,喀斯特地貌发育,多溶洞、暗河,地表岩石多为沉积岩和变质岩。境内沟谷幽深,山势陡峭,相对高差大。最高点-巴山主峰箭杆山海拔2534米,最低点-巴庙镇烂柴沟沟口海拔416米,垂直高差2118米。地形以中山地貌为主,海拔800米以下低山面积占8.4%,平均高度为1231.4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南坡缓,北坡陡。25度以上坡度面积占84.4%。不同高度、坡度组合,构成境内多样的地形地貌。横跨嘉陵江、汉江两大水系,有较大河流6条。
气候
镇巴县属北亚热带,东南季风湿润区,大陆性较强,气温年差较大。平均气温13.8℃,无霜期236天,年均降水1250~1350毫米。
2016年,预计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1亿元、增加值14.6亿元,分别是2011年的5倍和4倍。五年完成工业项目投资19.9亿元,实施了县煤矿、袁家坝煤矿、简池煤矿技术改造。
佛坪县位于陕西省汉中地区东北部,地处秦岭山脉中段南坡山峦腹地。秦岭山脉主脊横亘县境北部,境内山峦重叠。地理坐标为东经107°41'至108°10',北纬33°16'至33°45'。县城袁家庄,东到宁陕县26公里;西南到洋县28公里;南到石泉县43.5公里;西到洋县75公里;北到周至县39公里;西北到太白县100公里。东北(经周城公路)到西安市212公里;西南(经周城公路)到汉中市158公里。佛坪县南北长约54.05公里,东西宽约50.25公里。总面积1279平方公里。
地貌
佛坪县地处秦岭腹地,总体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县境北界秦岭主脊自西而东有黄桶梁、光头山,为南北坡分水岭,亦为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东有天花山、老庵子;西有烂店子梁、观音山;中部有鳌山、文观庙梁蜿蜒伸展,接连娘娘山主峰,构成倒挂的“山”字型骨架,形成低山和中山的高程差异,县东西两半以山相隔,汇集为金水、椒溪两个水系。蒲河系过境水,与椒溪交于三河口。三条河道纵贯佛坪县。山体多呈中切峡谷,沟壑纵横,群峰四起。河沟两岸分布大小不等的洪积、冲积、淤积台地,地势较平坦,为基本农田的分布区。
气候
佛坪县属暖温带气候,有显着的山地森林小区气候特征,成为特殊的亚热带北缘山地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由于东西向秦岭主脊的屏障作用,使县境气候明显区别北坡,为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地带。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春季冷暖反复交替,气温回升缓慢,雨少偏旱;夏季多洪,秋季多淋;冬季雪雨稀少,较干燥。
2016年,全年新纳入规上工业1户,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91亿元,增长15.5%,实现增加值0.7亿元,同比增长16.8%。
略阳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部,秦岭南麓,汉中盆地西缘,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略阳东南与勉县、宁强接壤,西北与甘肃康县、成县、徽县相连。总面积2831平方千米。
地貌
略阳以县城为中心,东西南北各方大体相等,平面图略呈长方形。最高海拔(昏人坪)2425米,最低海拔(登蹬垭村)587米,相对高差1838米。县境从北到南有两条高度不等的相对平行线贯穿。一是嘉陵江主流线,将县境分为大致相等的东西两半;二是南北山脉脊岭线,东北部西庵山山脉,向南扩展伸延,脊岭经费家垭、大茅垭、煎茶岭、分水岭,与东南部龙山主峰支脉漂草坪连成一线,伸向宁强县境。
气候特征
略阳县地处内陆腹地,受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四季分明,属大陆性过渡气候。县北部为南暖温带气候区,南部为北亚热带气候区。地势高差大,立体性气候明显。从海拔最低点587米(乐素河区的登蹬垭村),到海拔最高点2425米(东北部浑人坪主峰),高差达1838米。
2016年,略阳县降雨量592.3毫米,年平均气温14.3摄氏度,全年日照小时数1552小时,全年无霜期242天,城区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342天。
气温
略阳县年平均气温为13.2℃(1982—1984年),暖年平均气温为13.9℃(1966年)。最冷月是1月,月平均气温1.8℃;最热月是7月,月平均气温23.7℃,冷暖相差21.9℃。历年极端最低气温-11.2℃,极端最高气温37.7℃。无霜期236天。
2016年,略阳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2015年增长7.9%,人均GDP为27805 元。第一产业增加值9.55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8.63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27.76亿元,增长8.9%。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为17.1 %、33.3 %和49.6%,非公经济占比46%。共有“四上”企业69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户、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26户、资质等级建筑企业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15户、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6户。2016年县域经济监测综合排名在全省80个县中位列第74位。